第一点,文案太过妖孽,第二集枪炮这里实在是没法用言语来形容,而且太多对于此的特写,我觉得就是在明摆着开车。
第二点,镜头太晃了,从进去就开始晃,里面也有地方晃的厉害,各种镜头感觉剪的时候没用心,虽然不至于不适,但仍然觉得很晃。
第三点,第一集其实是奠定水准,什么样的打分,在第一集就应该就大致出来了,我给了十分,但其实不够十分,顶多七分半,为什么给满分呢,鼓励大于挑刺
第四点,以故事拍食物,衬托食物无可厚非,但食物也有些太普通了,烤鸽子,烤鸡架,烤五花肉,甚至烤老鼠,其实选的都是很普通呢店,很难想象,这些店成为网红店以后得发展方向。
哎,也不是杠,但刚才我挑的毛病你能说你一点感觉不到吗
《人生一串》是国内首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与以往的烧烤节目不同,《人生一串》极具市井气息,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第二季在形式和风格上保持不变,延续食欲烧烤、烟嗓旁白、百万文案及烟火故事,挖掘天南海北的烧烤宝藏,讲述那些发生在深夜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带领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人生一串2》将带来更密集炸裂的烧烤美食、更意想不到的叙事结构、更地道的市井讲究。
二旦家的烤鲇鱼,加了好友家的枣花蜜;兰州的羊肉串,一口肉一口蒜一口酒。走进福建泉州古宅吃烧烤,烧烤配蔬菜,吃出养生味道。古厝家的特色烤鸡翅,刷的是偏甜的花生酱。真正的鸡架食客都不是来吃肉的,而是来吃味的。西南交大峨眉校区的“月牙山烧烤”很特别,学校被峨眉山景区包围,而店藏在更隐蔽的半山腰。除了学生,没人知道这里。小店开了20年,是学生们聚会打牙祭的重要场所,人称“月牙山大饭店”。尤其到了大四,到了夜晚,打开“人间堕落指南”外卖,烤串就是毕业季的最佳拍档。吃烤串,往往还得来点儿酒。这届年轻人爱养生,“月牙山大饭店”专门配置了醪糟枸杞煮啤酒。人一喝酒,情绪就上来了,一句“以后就是工作上见了”,关于毕业的感慨就全涌上喉头。
①[河南马坡 二旦烧烤] 烤鲶鱼
②[兰州 马老板] 夹花羊肉串
③[泉州烧烤] 秘制烤鸡翅
④[沈阳 传说鸡架] 烤鸡架
⑤[西南交通大学 峨眉校区 月牙山烧烤] 五花肉
万物皆可烧烤。有的烧烤店专攻羊的“下三路”,有的烧烤店竟然把老鼠摆上了烧烤架,蛇则出现在了湖南一家烧烤小店的烧烤架上。“社会你二哥,人狠话不多”,他家的奥秘全藏在二哥的扑克脸里。“冷峻犀利”的二哥称,关于羊身上全都是宝,二哥还升华为“供应商解剖学”。但面对二嫂,二哥对羊的狠劲儿消失无影无踪。这形成了奇妙的家庭组合,二哥收拾羊,二嫂收拾二哥,这很不商业。
①[沈阳 琴江串店] 羊枪,羊蛋,枪蛋炮,蘸着枪粉
②[广西 来宾] 原汁原味烤老鼠
③[长沙坡子 街胡嗲(胡爷爷)胡嗲单车烧烤] 烤骨头
④[云南 夏大妈] 猪大肠,昆明大屎管,弯葱,聪肠
⑤[吉林 伊通 一毛街] 龙凤烧鸽店
在丹东,烧烤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素菜,是烤皮儿——烤豆皮。从小吃到大的烤皮儿,是唤醒丹东人烧烤记忆的不二法门。老肥是威震丹东的烤皮儿女王。她与搭档小迪共同撑起了老肥烤皮儿十多年的生意。从最初青涩的小胖儿,成长到如今的“老肥”,十年过去了,称呼在变,体型在变,但是对烤皮儿的追求一直没变。对于一份烤皮儿来说,辣椒是它的灵魂。老肥的秘诀,就在于不同辣度辣椒的混合。重辣,中辣,微辣三种辣椒,均匀混合研磨成粉。既保证了辣度,又保证了辣椒粉的色彩鲜艳度。引火炼碳,烤皮上架。在老肥熟练的翻烤下,豆皮的美味在慢慢发酵。辣椒面配合蒜蓉辣酱提鲜、高丽辣酱回甜和芝麻酱增加豆香的三重加持,赋予了烤皮儿先甜后辣的绵密口感,也是让食客欲罢不能的原因。
①[重庆 袁师傅烤肉]
②[青海 西宁 马一刀] 烤羊肉
③[江西 南昌 熊氏烧烤] 烤鸡脚
④[傣族 雷大姐] 猪尾巴
⑤[辽宁 丹东 老肥串烧烤] 烤豆皮
这里是长春——东方底特律。光复路附近的民俗用品一条街,叫卖着彼岸的货币,呼吸着热闹的人气。当商贩们忙着扩张势力,这里却有一丝静谧。无名小店里,顾客很拥挤,光复路的买卖大神是这里的消费主力。工商社会,时间宝贵,吃啥又快又暖胃——一盘饺子,是快餐必备,风卷残云地吃喝才能缓解劳累。孙大爷的无名小店,从来没有环境,偶尔没有服务,需要食客自助。但饺子的蒸汽,烤串的烟气,却汇成了谜一样的人气。酸菜肉馅、芹菜肉馅、韭菜肉馅,十几年来小店只卖这三样,不会出现选择困难,因为食客没得选。跟饺子搭配的是孙大爷的牛肉大套:牛骨髓、牛筋、牛大腰。不同部位,同在一炉烤,分量实在、卖相可爱,一把最普通的粗盐烤出的是十几年不变的味道。
①[云南 昆明 朱家村] 烤猪脚
②[吉林 长春 无名小吃] 饺子
③[新疆 乌鲁木齐 苏拉依曼] 烤羊肠囊黄面
④[山东 青岛] 纱布袋馄饨
武汉的每个烧烤摊都有烤干子,而好吃的烤干子要钻刁角。其实武汉的干子并非人们印象中棕黑色的豆腐干,而是软嫩的豆腐经过烟火的熏烤后表面略微皱缩的形态。虽然被称为干子,但这家铁四院旁边的“骑行客烧烤”烤出来的干子嫩而多汁,被食客称为“武汉最好吃的烤干子”。为了这一口忘不掉的滋味,他们从各个地方驱车前来,从白天等到黑夜。食客们认为,好吃的烤干子要夹起来还会动,放入嘴里要有将化不化的“暧昧”口感。要烤出这样的干子,划刀是精髓所在,三分之一深、三分之一宽,两面还不能划断。
①[河南 郑州 岳文生烧烤]
②[广东 汕头 龙湖村 老怪烧烤店] 豆腐鱼
③[齐齐哈尔烤肉]
④[成都 陕西街 陈嚷烧烤] 烤鸡屁股
⑤[武汉 长毛骑行客] 烧烤干子
西安的回民小吃街,有一家名为刘家干棒烤肉,就是这么一家当地的老字号,走的是传统路线,只用孜然、辣椒这种来调味,没有了花里胡哨的调料,却能找回小时候吃的那种烤串味。岁月让干棒变成了老顽童,干了几十年烧烤,就是渗选着炭火滋味的钎子,都不能替换。位于黄陂的湘西吉首烧烤,由一对年轻小夫妻经营。老板小王发挥着十几年酒吧驻场歌手的“余热”,活跃着店里的气氛。老板娘小玲被顾客称呼为“牛油西施”,店里招牌的正是湘西烧烤代表——烤牛油。烤牛肉有肥而不腻的口感和让人欲罢不能的奶香味。红红的辣椒面一洒,食材也变得具有“侵略性”,咸辣的湘西风味征服了不少原本口味清淡的武汉食客。
①[铁岭 上炕撸串] 生串豆皮
②[西安 刘家] 干棒烤肉
③[台湾 台南 天蝎座烧烤]
④[小蔡烧烤] 烤油条,烤鸡佛,炭烤螃蟹
⑤[武汉 黄陂区 湘西 吉首烧烤]
“吃烧烤 必须在外边 屋都不能进 桌子必须是这样的 椅子必须是塑料的 都很开心。”
看惯了阳春白雪的小雅酌情,尝试来到下里巴人的市井乡间。雅俗共赏,本是生命的两种不同状态,在冰与火的碰撞之中,焦香的赋予了味蕾别样的风味。人生一串,诉说的是夜行者的别样人生。
但实话说,第二季的内容干瘪无味,台词衔接尴尬,转场也极度不自然。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讲,第二季令我有些小沮丧。
2.羊枪,羊🐑蛋 广西,原汁原味烤老鼠(店名) 长沙,长沙烧烤胡嗲,胡嗲单车烧烤,烤排骨,烤蛇🐍, 昆明,夏大妈烧烤,烤鱼🐟,葱肠, 吉林伊通。烧鸽子。龙凤烧鸽店。 3.
重庆,袁师傅 青海西宁,马🐎一刀的手抓,烤羊排 √江西南昌,熊式烧烤(成功打卡)
云南,猪尾巴 丹东,烤皮,老肥串烧烤 4.云南昆明,烤猪脚+粉丝 无名小吃,孙大爷,饺子,烧烤,只在中午营业 新疆,苏拉伊曼烧烤店,包谷面,羊肠 凉皮凉面一起开。
5.纱布袋馄饨。也有微波炉烧烤。馄饨的口味非常多。
潮汕,烤豆腐鱼,老怪烧烤店
齐齐哈尔,林家烧烤,家庭烧烤,大片肉
成都,陕西街陈孃,烤鸡屁股(鸡🐔翘翘)
鸡皮,土豆
武汉,长毛烧烤,烤干子,
6.老太太烧烤
辽宁铁岭,上炕撸串,生串,
陕西西安,刘家干棒烤肉
天蝎座烧烤
台湾台南,骚烧烤,老板博士,当初为了赚学费烧烤,蜜汁炭烤油条,酱汁成本高,烤鸡佛,烤螃蟹
武汉,湘西吉首烧烤,牛油牛肉,招牌烤鱼,老板会唱歌
西安,军良烧烤
徐州,剪子股烧烤
长沙,正哥牛肉串,在太平街
洞氮胖哥烧烤
在写评论前,还是扫了评论区,“第二季差评魔咒”是否会被这个开拓性的美食节目打破。很可惜,节目没战胜人性和规律。人生一串第一季的横空出世,给了太多人惊喜,特别是在《深夜食堂》毁掉中国的“深夜食堂”情况下,显得更加格外脱俗。画面+文案给了所有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此类纪录片成了一种潮流。
第二季,很明显节目组不想故步自封在第一季的框架里,从每期的构架设定、摄影道具、剪辑逻辑都在上一季的基础上,有所尝新。为什么说是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因为节目大部分时间的风格还是和第一季很像的,每期会流出一些环节进行创新(比如用食材的视角),有些镜头确实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我却可以理解节目组的这种态度。
热评第一关于广告问题的言论,只能说这位朋友完全不懂广告,在大放厥词。一个节目的广告主,不是你节目方能决定的,不是你想招什么客户都能招到的,不能你想自然融入客户就愿意。如果真的可以,没有一个节目组愿意去做生硬的广告,都是被逼的!至少人生一串2敢于选择不在节目正片中植入,而是将广告集中前置,方便观众快进和空降,保证正片观看的流畅度。这样的态度,在另一个优秀的纪录片《奇遇人生》中都看不到。
人生一串2,我还是会给9分
讲故事作为切入点,看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导演可能是想从美食节目出圈,题目也是《人生一串》不是《一串人生》。对于老板来说,人生就是手中的串串。
里面介绍的有一些烧烤店其实就是很普通的街坊小店,味道不一定每家都有多么的出彩。但是认真准备酱料的老板,认真挑选食材的专注,以及背后的故事。没有什么比这些更吸引人了。
第二集夏大妈的店我是去过的,和视频里看起来一样好吃。
如果说深夜的食堂是为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填饱肚子,那么夜晚的烤串可以抚慰人的心。
去年夏天,一部国产美食片刷爆了网络。
在B站亮相后,它获得了近6000万的播放量,光弹幕数就超过100万条。
有人评价:深夜一定慎看,因为它比恐怖片的后劲儿还强。
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说的正是《人生一串》。
前两天,这部口碑爆棚的“网红美食片”又回来了——
这是国内首部将目光聚焦于烧烤的美食片。
同以往的国产美食片不同,《人生一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接地气”。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这部纪录片的主角烧烤,就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平民美食。
它做工简单、价格也不贵,但是却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最常见、最方便品尝的街头味道。
其次,片中选择的每一家烧烤店,都藏匿于市井小巷。
主创团队走遍全国32个省市,从500家烧烤店铺里最终挑选出了片中的30家。
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却呈现了每家烧烤店的地方特色与江湖风味。
最后,片中文案也以最通俗直接的形式,传达出了最朴素而真实的情感。
比如《无肉不欢》这一集的结语,说出了每个“肉食动物”的心声:
“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还有《来点解药》这一集的结语,道出了烧烤摊存在的意义:
“也许你记不得曾经吃过的烧烤摊儿,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记得,还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当然,最经典的金句的莫过于片中对于国人“烧烤情结”的归因: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这部从头到脚都相当“接地气”的美食片,在播出后收获了一大批拥趸。
豆瓣上,超过6万人评出了9.0的高分。
第二季播出后,口碑依旧不俗,目前依旧是与第一季基本持平的8.9分。
可以说,还是原来的配方和味道。
但,这一次却将视角转向了更多隐藏在烧烤江湖里的美味——
河南马坡村,有一家口碑载道的二旦烧烤。
这家烧烤店的特色,是外焦里嫩、回味微甜的烤鲶鱼。
和烤肉相比,烤鱼有更丰富的味道层次。
而它的烤制诀窍,在于其绵密的酱料。
虽然其貌不扬,但这样的酱料包含了大蒜、洋葱、葱姜、豆瓣酱等多种食材,以特定的比例炒制而成。
除此之外,二旦还在其中加入了一味堪称点睛之笔的食材——枣花蜜。
把鲶鱼烤至冒油,再均匀地涂上秘制酱料。
蜂蜜与主料充分渗透,鱼肉在变得甜香的同时,也更加嫩滑入味。
当鲶鱼烤熟后,最后再撒上葱丝和干料即可上桌。
被酱汁浸润的鱼肉,和裹着孜然辣椒的葱丝一同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说河南马坡村的烤鲶鱼稍显另类,那么甘肃兰州的烤羊肉串,一定能唤醒每个食客的夜宵记忆。
兰州是西北的夜宵重镇,而位于正宁路夜市街的有奴思烤肉店,便是其中的著名代表。
在这家店里,每年要吃掉3650只羊,每天要串8300串羊肉。
之所以生意如此火爆,是因为它家把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
首先,在食材的选取上,一定是当天现宰的新鲜羊。
制作羊肉串的部分,一定要选择后腿肉,肥瘦程度最为适宜。
在具体烤制时,不同的人烤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
经验丰富的首席烤肉师,一手能烤100串。
这个数字是经过多次试验后的最佳数字——既能满足了夜间的庞大需求,烤出来的肉也最入味。
对于食客来说,在吃羊肉串的时候同样有一番讲究。
最会吃的老饕,通常都会在吃之前擦一下钎子,然后肥瘦肉一同入口,享受油与肉的完美配比。
这个时候,如果再叫上三两好友,那一定又是个美食和美酒相伴的不眠之夜。
兰州人的撸串方式,就和他们的性格一样粗犷不羁。
但到了福建泉州,当地人吃烧烤,吃的却是另一种含蓄雅致的情调。
位于一户老宅子里的古趣烧烤,就深谙这种情调的经营之道。
所有的荤素食材,都被这家店串成了大小均匀、个头相当的小串。
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老板对于烤串外形的苛刻要求。
在口味上,则是以清淡为主。
刷的烧烤酱是用于提味增香的花生酱,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味。
这家店的特色是秘制烤鸡翅,做法相当讲究。
首先,要将鸡翅纵向剖开,并且碾碎其中的骨头。
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步骤,其目的是将鸡翅完全摊开,从而实现与酱料的充分接触。
到了正式烤制时,也是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
先要对鸡翅进行预热,然后在背面划开口子,多次刷油和花生酱进行二次加热。
等到烤熟后,最后还要在鸡翅上撒上芝麻。
鲜嫩的鸡肉和甜香的花生酱交织碰撞,激发出双重美味。
而芝麻的加入又让这种香味具有了颗粒质感,增加了入口的味觉情趣。
走进泉州颇有年代感的老宅里吃烧烤,就像坐上了亲朋好友的家常餐桌。
这样的烧烤局最适合闺蜜小聚,或者家人聚餐。
但,对于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同学们来说,去吃月牙儿山的露天烧烤,才是毕业季里最佳的欢聚方式。
月牙儿山烧烤店坐落于一座山的半山腰上,位置较为隐蔽。
开店二十年,它已经变成了藏在校园里的夜宵基地。
知道这个好去处的,大多是附近大学里年纪不大,但口味挑剔的好吃嘴们。
每天11点过后,当山底黑尽、路灯亮起,这家烧烤店才刚刚进入最忙碌的时候。
月牙儿山烧烤店由一对农家姐妹共同经营,主打的是秘制甜辣五花肉。
冰镇过的五花肉,要用专门的机器,在其完全解冻前迅速切好。
只有这样,才能切得又薄又卷。
接下来,要加入他们家秘制的调料进行腌制。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白糖的大量加入,这是其香甜口感的源头。
在烤制五花肉时,需要精准把握火候与手法。
一旦操作失误,就会使得肥肉和铁网粘连,或者把肉烤焦。
只有勤翻勤动,才能烤出二分焦八分香的最佳口感。
在上桌之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刷油和撒料,使得五花肉更加入味。
这是“峨眉派”烧烤让人爱不释口的绝妙功夫。
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而言,月牙山的五花肉吃一次就少一次。
这小小一方烧烤摊上,汇聚了太多细小的悲欢,承载了太多毕业的呐喊。
而这里的一串串烧烤,也必将成为每个人走入社会后、回顾校园时,最魂牵梦萦的羁绊。
我们经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XX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
这个XX,你可以填入任何食物名称。
但是唯有填入“烧烤”,最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振。
在纷繁的美食世界里,“烧烤”或许只是沧海一粟。
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中,烧烤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一席。
每一次炭火纷飞与烟雾缭绕中,来结伴吃烧烤的食客们,感情同食物一起加速升温,最后倾注在杯中酒里一饮而尽。
这是每一个烧烤爱好者最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们手中拿的是烧烤,嘴里聊的是生活。
而心中感受的,是这烟火气十足的真实人间。
*本文作者:张不才
我十分惊喜的发现,现在的纪录片慢慢有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有那种化不开的乡土气息。不再以大主题和大视角去看世界,而是从组成我们生活的细胞出发去记录我们二十一世纪初的生活。江湖路远,有缘再见。
最后两集都是武汉来收尾 尤其最后一集 收的早已不是口味 是人生 汉口烧烤故事太多 早三十年前光荣坊口的签子 云林街东北烧烤 祥彪小胡子 都是有故事的 有次深夜吃东北烧烤 帮派来闹事 后厨全部拿砍刀出来 卷闸门统统放下 老板护送食客从厨房溜出去 还有一次整间店都被砸了 连个凳子都没剩下 隔天晚上照常营业 吃烧烤吃的是什么 江湖
笑死,这一季这么多食客,武汉榜一始祖鸟大哥必须要有姓名。
人生一串才是最好看的美食片,四星预定,这季有珲春的话,回来补一星。
弯葱居然是1……😂😂😂
这季…有快进的了
云·撸串
五星必须好评,还是那个味。
月牙山大酒店。。。。。泪目也是意外,居然找了交大峨眉校区宿舍边一处苍蝇馆子这么冷门偏僻的地方…瞬间多少回忆涌出…第一次喝梅子酒,第一次醉得不省人事,就是在这“月牙山大酒店”,那时候貌似只有男老板和他老婆,叫外卖也没有美团,就是朝着寝室窗户外大喊一声“老板!3306一份青椒肉丝炒饭”,然后继续4个人围在电脑前看校园网下全是马赛克的火箭或湖人队比赛,等老板端着炒饭送到,吃完后,盘子放门口,下次他自己收走…🙈🙈🙈偶尔晚上熄灯后腐败一盘,组队出来吃烧烤,喝啤酒,吹吹牛。。。那大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吧
江湖路远,欢迎回来。致我们 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
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西南交大工科生天天不好好学习光吃烤肉了
比第一季打了更多的人情牌,但是也不讨厌,大概还是有股子真挚在。印象最深的一幕是第一集结尾,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在学校的烧烤摊上喝着酒吃着串,有个男生说自己未来的理想状态就是能够在房间里放一个投影仪……会有的,都会有的。
跟上一季感觉不太一样,这季废话多过撸串。
哈哈哈第一集那个泉州吃烤鸡翅膀的男生:我还是喜欢花生酱!咧嘴一笑,真开心呐
跟第一季比差好多,食物变少不说,旁白也变得尬起来了……第一集尤甚,中间几集好一些,后面又归于平淡。不过就中国烧烤一个话题能拍这么多集保持不错的水准也很不容易了。
基本是在延续第一季的路子。发挥可以的,拍出了市井里的江湖。有点武侠片的范儿,美食娇艳欲滴,如刀光剑影。市井高手如云,掌勺的有功力。食客间也有比拼,黑暗料理够胆来吃。最后还扣住了一份情。
完全没有了当初第一季的惊喜感,感觉在走舌尖的老路,讲故事不讲美食。镜头也怪怪的,晕乎乎,甚至近距还不对焦。
老配方,老香气,老味道,没有一顿烧烤,不足以聊人生
糯米枸杞煮啤酒🍻有点想喝啊!
“一个人来吃的都是精神病”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