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每到毕业季,校园广播就会播放那首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罗集市》)。这个「误会」可能仅仅因为这首歌是电影《毕业生》的主题曲,而在中文世界里,Scarborough Fair也经常会被粗暴地盖上《毕业生》的歌名流传。
而当年少的我慕名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内心一万匹草泥马在空中飞过:一个大学毕业生精神空虚,被邻居大妈挑逗成为炮友,然后又喜欢上她女儿,姑娘无法接受母女共事一夫,草草了却婚事,而「毕业生」在婚礼现场拐跑了新娘……这哪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简直是大毒草!
很多年后,我了解到:《毕业生》诞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表达了美国反文化运动潮流中,精神迷茫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们」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我想,当年校园广播站的站长应该是个「不求甚解」的文艺青年吧,才会做出把《毕业生》插曲作为毕业季情绪催化剂的愚蠢决定。
如果非要挑一部毕业季电影,我想2012年圣丹斯电影节的一部独立小片《Liberal Arts》比《The Graduate》更加契合这个主题。虽然大陆网民翻译为《文科恋曲》,但是我认为港译《校缘心曲》更加「信达雅」。
《文科恋曲》的主线故事很简单:一个35岁的大龄文艺男青年Jesse,虽然毕业多年,依然对校园生活念念不忘;有一天他被自己敬重的一位老教授邀请参加退休晚宴,他得以再次回到神往已久的大学校园;期间认识了19岁的大二女学生Zibby,两人的兴趣爱好和人生志趣有很多相似之处,离开校园后他们通过通信进一步沟通。丘比特之箭悄悄射进二人心中,但16岁的年龄差似乎成为二人发展亲密关系的障碍……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美式小清新电影,有着《哈利遇见莎莉》的浪漫,也有《查令十字街84号》柏拉图之恋的唯美,还有《和莎莫的500天》「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感伤,更有《爱在黎明破晓前》那种「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怅然若失。与其他美式小清新不同,《文科恋曲》融入了浓浓的校园情结。又或者,Jesse和Zibby交往,仅仅是他缅怀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
作为固定搭配的liberal arts,在中文世界一般被翻译为「文科教育」,也有翻译为「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 「Liberal Arts」传统起源于希腊。在词源上看「Liberal」和劳动、自由、博学多才有关,而「Arts」,是艺术的集合名词,「Liberal Arts」要解决的就是人对自由的理解、实现自由的能力、追求自由的责任和使命。事实上,Liberal Arts也包括数学、自然等学科,但被狭义理解为「大学文科」,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无用之用」。
在校园民谣《冬季校园》里,高晓松写了关于校园的两个典型意象:「漂亮女生」、「白发先生」,而这两个意象出现在《文科恋曲》中。除了「漂亮女生」Zibby,Jesse还遇到了「忧郁少年」Dean;除了认为一直活在了19岁的「白发先生」,还有高冷刻薄的女教授。该片的故事和表意也围绕男主角Jesse和四位老少之间的关系展开。
影片的前半段,看上去是一曲对于大学生活的热情赞歌,「文科教育」构建的象牙塔也被男主角到处安利,这也解释了他校园情结的根源所在。他对「漂亮女生」说,「这里最让我喜欢的事就是,给人一种一切皆有可能性的感觉,仿佛面前有着无限的选择。当你离开之后生活开始,所有曾经在你面前的选择都不复存在。」
他也对「忧郁少年」侃侃而谈:「只有在这里你才有时间做这些:你可以坐下来看一天的书,与大智慧大思想真正进行交流。你可以在这里跟任何人说‘我是诗人’没人会因此揍你。」但Jesse的热情也就安慰一下19岁的少男少女,一遇到老江湖,「童子功」立马废掉。
「虽然隔着宾夕法尼亚州,但是我们听着同样的音乐,你离我也不远……其实我想说:我想你了。」Zibby写信发来邀约,Jesse知道这次约会意味着二人关系的更进一步,但是16岁的年龄差横在面前。
电影有一个情节展示了这种矛盾的「天人交战」:Jesse写下——当我16/19岁,她0/3岁,他尴尬到瘫倒;而换个角度——当我50/87岁,她34/71岁,似乎还可以接受,他终于舒了一口气。于是收拾行李第二次踏入校园。
相比上一次的愉悦经历,Jesse和Zibby这次在两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Jesse在Zibby的卧室看到一本吸血鬼的通俗小说(应该是《暮光之城》),大为惊叹,并对此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大意就是你一个读鲁迅、余华的人,怎么看得下去郭敬明的《小时代》呢?Zibby表示看这书只是为了消遣,大家都在看,你都没看过凭什么说三道四?Jesse竟然要马上把这本书读完然后再和她辩论,他的迂腐搞的Zibby哭笑不得。
「谈人生」已经进展到这种地步,思想超前的Zibby希望有进一步发展,可当她准备好以处子之身和Jesse共度春宵之时,却被他给拒绝了。Jesse心里泛起了罪恶感,他还把「行为之前的罪恶感称为道德」(文科生连怂也这么能拽文,呵呵)。「滚床单」被拒的Zibby哽咽道:「你因为太尊重我所以不想和我上床,这简直是我遭遇到的最衰的事。」
从Zibby的卧室狼狈出走,Jesse遇到之前几次都对自己爱搭不理的女教授Judith。Judith曾经教授过Jesse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他心中的女神。几句诗歌调情之后,Judith竟然暗示Jesse一起「滚床单」,这一次他没有拒绝。可见在他潜意识里,认定了年龄大的应该为两性关系负责。
几番嘿咻过不等喘口气,Jesse就要被愤世嫉俗的女教师踹下床;「你不会以为接下来我们会抱在一起,然后我给你读华兹华斯的诗?」Zibby还是从「谈人生」过渡到「滚床单」,而Judith只愿「滚床单」,速战速决,拔屌无情,并且狠狠奚落了他「谈人生」的幼稚。
Jesse被女神好好「上」了一课,三观尽毁,他也遭遇到了「生命中最糟糕的一晚」。
不管是「校园情结」还是「天人交战」,都只是《文科恋曲》涌动着的情绪,这些情绪包装之下,它最想探讨的其实还是象牙塔美丽光鲜背后,对个人发展的局限性和束缚。本片开篇就引用《旧约全书》一句点题:「增加了知识就增加了忧伤」,说简单点,书读多了容易成「精神病」。
「你是说事情会变得很糟,而卧应该做好准备接受这一切?」「不,文科教育解决了你所有的困惑。」电影前半部分,谈到离开校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Jesse还在用liberal arts这颗「大力丸」安慰Zibby。
后半部分,他用同样的思维模式开导愤世嫉俗的女教授:「你在那些诗歌上花了那么多时间,这会让你变得更加乐观和充满希望?」结果被她的恶语恶言糊了一脸:「他们都是悲惨的人,被赋予短暂的卓越,只是因为有远见和天赋,能够用笔记录下来。拜伦可能是最幸福的一个,仅仅因为他看见谁都要上(put his dick in everything )。」
女教授对Jesse咆哮道:你只要去开几次教研会,就会丧失对人性所有的期待。可见「诗和远方」还是难以化解「眼前的苟且」。或许是女神的敲打起了作用,「老男孩」Jesse开始自我反思,这时候他在书店邂逅了一位女文艺青年,她一直在默默关注好读书的Jesse,甚至知道他每次去书店都会读某本书的最后三页。
「我开始意识到阅读占用了太多我真实生活的时间,我试着接受其他事物。但我依然看很读书,只是我意识到读书的限制了……」这一次,他遇到的不仅仅是知己,而且是「病友」。
之前在大学认识的那个「忧郁少年」Dean,其实是个躁郁症患者,当他打电话给Jesse时,Jesse意识到他很可能要自杀,于是第三次重返校园。Jesse和Dean因为一本书结缘,他很明白他的症结所在:「别读这些了,别做英年早逝的天才,变老是件很棒的事。你可以读读其他东西,比如吸血鬼什么的。」
而Jesse敬仰的「白发先生」尽管退休晚宴上看上去已经对校园生活毫无热情,但是离职后发现很难适应外面的世界,他再次留在校园发挥余热时,他的教职已经被新人取代。Jesse再次拜访了老教授,他们进行了以下对话:「你认为这个地方像座监狱?」「是的,任何你无法离开的地方都是监狱。」
事实上,毕业后一年写《肖申克的救赎》影评,我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那篇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的文章中,我写下以下文字:「读书除了解放自己获得自由之外,也会在内心深处不自觉树立起各种条条框框,如‘天地君亲师’‘君子固穷’……书读多了会改变自我‘身份想象’,将许多实践活动主动剥离,从而丧失了许多人生的可能性。」
既然叫《文科恋曲》,这段恋情就应该有始有终。事实上,从女教授哪里仓皇「逃走」之后,Jesse就对自我认知进行了调整,他在给Zibby的信中写道:「我最近才意识到我开始渐渐成长,一个小我16岁的人最终让我明白:举止和年龄相符这件事也算是馈赠吧。」
而在看望Dean时,Jesse也专门拜访了Zibby,她也对他坦诚相待,分析了自己「思想超前」的原因。
「我有时候会鄙视自己,就好像有一个更老成、智慧的我,在注视着这个19岁的底稿。这个底稿充满了各种潜能,却不得不生活地更充实一点才能赶超另一个自己。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只是有时候我希望这个过程能快一点。可能对我来说,你就是捷径。」
他不想长大,把她作为青春的桥梁;她揠苗助长,把他作为成熟的捷径。电影最后,Jesse 对Zibby说,「我要回到成人世界了」,Zibby回应道:「那我们成人世界见」。
文科恋曲,曲终人散。
文/杨文山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斯文侃山(culturestudies)】
这是一首寂寞的小插曲
不是所有的大叔都能在拥有成熟外表的同时拥有对等的心智。对于35岁的Jesse来说,他的时间停留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天。所以当他重返校园时,他兴致高昂,满地打滚,一瞬之间便重返了那个他心心念念的时光里。
少女爱大叔:
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Jesse很纠结对于Zibby的感觉,这段忘年恋因为年龄的差距让他很捉急。可实际上,这完全不是忘年恋,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不过是同龄人的恋爱——Jesse面对陌生人的搭讪甚至没有Zibby应对自如;觉得烦闷的时候还得Nat这个远比他年轻的怪人开导;会和Zibby因为阅读品味上的差异而争执不已——你算哪门子的大人呢?你以为留了满脸胡子就是成熟的表现了吗?虽然你主动接触并开解了Dean,可那其实只是你在透过他开解心中那个长不大的自己吧?
都说爱情让人成长,都说同龄的女生比男生更早熟,和Zibby“同龄”的Jesse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成长了。他开始接受烦人的都市生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他理应面对的现实世界。本来面目可憎的东西因为音乐的渲染而变的美好——尽管其实他只是塞起耳朵把它们排除在外。又如何呢?事物的好坏更多的取决于我们心境与内心的坚强。
但注定他们是无果的。Zibby是希望Jesse能帮助她走向成熟,但他本身即是个不成熟的存在;Jesse也只是希望通过Zibby回顾曾经的时光,未来的?还没想到。
他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了对的人。
偶像崩塌:
当梦想照进现实
偶像的存在意义是什么?让你向往、学习、走向新世界?在Jesse一再反复强调中,Prof. Judith Fairfield 应该就是这样的存在了:你为我打开了通往英国文学的另一扇窗。
也许连Jesse自己都没能意识到,他对于这位女教授是有着一定的向往与期待的。纵然女教授对他一再冷漠以对,但他依然如故,一再对她表达他的崇敬(爱慕?)之情。明明在派对上是那么怯生生的一个人。
Jesse就是这样了,对于文学以外的事情都陌生得不行,甚至不擅交流与表达。而一旦与文学扯上关系,他就会眉飞色舞,口如悬河,没有任何人事能阻挡他的发表自己的看法。Prof. Judith Fairfield就像每个男生成长中都曾有过的女神那般,遥不可及却又渴望接近。所以当这位女神愿意走进他时,他一脸惊慌失措,却又跃跃欲试。偏偏这位女神在好事的结尾,给了他结结实实的一巴掌,让他醒了过来。
在偶像轰然倒塌的那一刻,他终于挥别了过去,认清了现实。你说,那中指是为谁而竖起?
终极BOSS多是路人甲:
总有你的菜在身旁
Ana其实很早就出现在Jesse的生活里,电影中用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暗示了Ana的存在:前女友对Jesse说我没必要再去恭维你的衣着了,镜头一转,便是Ana的主动称赞,“你的新衣服真不错”。只是彼时的他除了手中的书,其他都没什么兴趣。不然也不必绕了一大圈,才回到生活的原点。
Ana其实也和Jesse一样,是一个过分沉溺于书的世界的人。但她已经意识到这样不行,也试着去减少阅读的时间,尝试新的生活,并学着去发掘事物的另一面。Jesse其实也是幸运的,在他完成了对过去的缅怀、认清了现实后再遇上在各方面和他都较契合(尤其是年龄)的Ana,他才能在Ana的带领下发现,原来平日里看起来烦闷又忙碌的纽约,也是有着它悠闲与宁静的一面。要欣赏夕阳不一定在大学校园里才显得特别有意境,在大都市里,也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片刻安宁。
Ana就是那个你随时都可能错过的路人甲,但她却比你生命中的每一段插曲都来得亲切而真实。
还盯着电影海报和二次元里的女神们做啥?留意你身边的女生才是正道啊!
2012/09/28 节奏很好,幽默中穿插一点温情和大道理。男主man-boy形象非常到位,女主的眼睛明亮而炽热,美极了。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果一个人喜欢你认为毫无价值、浅薄或者愚蠢的事物,这个人还值得喜欢吗?
一事无成的35岁屌丝,为何拒绝与自己爱好相通无话不谈还送上门来的19岁萝莉?因为保守?还是因为强烈的卢瑟情结?最后他毫无惊喜地选择了自己能Hold的同龄女性。那个以为谈书谈音乐谈哲学就是爱情的小女生,等你长大就发现大叔不过是个Loser,长大了一切都好,那只不过是成年人肮脏的秘密。
要求有《工科恋曲》和《理科恋曲》,这个看着没有共鸣。
这片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教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授了 好酷的女人 一些台词:所有你离不开的地方都是监狱。当你读书占用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时就应该合上书本出去多看看世界 但当你在生活中时 却觉得还不如在床头看本书快乐。
其实这片剧本很不错,例如男主角在草稿纸上算年龄那段,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精准。到头来仍然是个成长的故事,文青估计会更喜欢。
近 100 分钟讲了一件「谈恋爱年龄差距不要超过 15 岁」的故事
那些毛毛虫,开始只是默默当着毛毛虫。突然有天,成虫细胞在它们体内出现了,说:颤抖吧!破茧成蝶的时刻到了!然而,其他细胞却开始攻击成虫细胞,试图杀死它们,说:去死吧!我们就甘愿当一只毛虫!可成虫细胞依然不断长大,逐渐掌握了毛虫的命运,并开始结茧。猜猜接下来怎样?最终毛毛虫幻化成了蝴蝶。
一个人又导又编又演一个爱情片会不会太yy了
想把那些歌都 听听 特别是那首 让所有路人 都看起来很可爱的那首
把文艺还给文艺,让生活拥抱生活。电影拍得虽清新,但努力加入了现实的灰底子,没过分渲染文艺高于生活,几个讽刺的嘴巴还打得啪啪响。3.5星。
泰德果然是个才子。这是2012年电影里我极爱的一部私人电影,里面谈到的很多恰好也是我的问题。爱情并不是主题,真正的驱动力是对成长的恐惧,是惧怕老去。重返大学,交年轻的朋友,爱上萝莉,这都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所谓的品味与离群索居,孤独感,害怕读太多书失去真实生活,这也是我的困扰,很对味
there's no short cut for growing up - which is the beauty of it :)
能看懂这片的一定是文科生,或者至少有文科生范儿。
文艺青年就是三十多岁活得依然那么没谱,蛮好,要一直文艺下去啊。
所有大学文科学生都必看的一部佳作,清新明快的画面和剧情节奏,没有裸戏没有口水湿吻的暧昧恋情,男女主角典型的文科生思维方式和充满趣味性的对话、较真、拌嘴、争论,像极了学生时代为了一道有分歧的题目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电影非常仁厚给了主角们各自最好的结局,每一个活得拧巴的人都值得被理解
《老爸老妈罗曼史》里的Ted叔叔乔什·拉德诺太有趣了,自编自导自演新作,我太喜欢这个剧本了,很多时候我都能在审美趣味方面从看到自己的影子,关于古典音乐、阅读和成熟的话题都一不小心的找到了共鸣。文艺屌丝们的生活缩影,看来全世界的文艺屌丝都一屌样,小情小调小智慧的剧本太赞了。★★★☆
Life happens!太想去热爱生活又对此感到恐惧的人们,时间就在犹豫的时候匆匆过去了。I'm actually trying to read less, for reading about life is taking time away from actually living life. 能遇到什么人是Jesse的幸运,但现实中我依然怀疑那不会发生。ps,现在看这片子真是about the right time
从jesse拒绝zibby之后这个故事突然就急转直下,开始obssessed with变老这个问题,完全跑题不知所云。最后大叔回去成年人的世界,小姑娘去慢慢长大。这种天天发生的事干嘛拍电影啊摔!一颗星给josh的大胡子,一颗星给第一封信,一颗给结尾的歌。
" Hey kids, so this is your mother."
爱上你好像是我成长的快捷方式;爱上你却是我怀念大学时光的方式。好像邂逅是为了圆彼此的一个有关时光的梦而已。竟然颇喜欢这部电影的调调,也没想到故事走向会是这么一回事。浪漫主义的Ted在这部电影里终于回归到了daily life,编剧和导演都做的不错。另外我下载的内嵌字幕太烂,几次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