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某站视频时看到一幕:一位朴实的公安干警向镜头介绍与毒贩搏斗的现场,看得出有些紧张,画外音告诉他队长牺牲了,一开始他没反应过来,言谈如常,过了几秒,他转向同事求证得到肯定的回答,镜头下他有些失神,他说“我一直守在现场”,声音在发抖,下一秒他抬手捂住眼睛哭起来,他哭着说:“我们的同志牺牲了”。弹幕和我都感受到这个男人巨大的悲伤,这么的突然这么的直接,弹幕开始刷《中华之剑》,我想怎么能错过。
《中华之剑》是一部八集电视纪录片,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每集45分钟,基本上每集一个主题。
第一集《失乐园》,讲毒品主要是海洛因的危害,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旨在引起全社会对毒品问题的重视。有吸毒人员的亲身讲述,也有吸毒人员家属的无奈痛诉,还有吸毒引发犯罪的受害人出镜,只能说画面高能。
结尾有一位自愿戒毒的大哥自弹自唱一首《情似无情》,太有感触了。
第二集《谁之过》,试图剖析我国毒品问题死灰复燃,蔓延扩大的原因。我国云南广西毗邻金三角,这是国际上臭名昭著的毒品生产基地,许多贩毒团伙甚至拥有私人军队。
改革开放带来人员流通,贩毒分子瞄准机会,加强渗透,将我国作为过境通道,意图构建起一条金三角——云南、广西——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美欧的国际贩毒线路,而毒品在这条线路上每流转一个节点,价格就成倍的往上翻,吸引了不少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而毒品也在沿线地区扩散开来。
改开同时带来经济繁荣和思想变化,没有钱万万不能,于是想法设法搞钱甚至不惜违法犯罪。而有了钱以后思想上又普遍陷入空虚,毒品就在这时乘虚而入。
这一集信息量同样很大,境外武装贩毒团伙和我们就隔了一条看不见的国境线,双方多有武装冲突;还有剿灭贩毒堡垒平远街的纪实画面,机枪扫玉米地。
第三、四集《剑之威》(上下)主要讲各条缉毒战线上的同志采取的方法和取得的战果,基本上就是和毒贩斗智斗勇。除了大众熟知的缉毒警察和武警边防,还有海关、交警、邮政等。这一集,摄制组深入一线,跟拍缉毒警察抓捕毒贩、在边境线上设伏,设卡堵截等,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画面,真实有力量。
第五集《剑之光》讲受伤,把镜头对准一线的缉毒工作者和他们的家属,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经费短缺,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还常常顾不上家庭,但是带着满满的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他们义无反顾的投入工作。他们在山上吃南瓜花,还要自己种菜养鸡养猪贴补伙食。
他们与毒贩搏斗经常受重伤,但是受经费限制很多费用无法报销。
有一幕,侦察员把枪放进蛇皮袋,背着背篓走向边境线,回头来向镜头挥手,一个人走向未知的危险,勇敢就是这样了。
第六集《剑之魂》讲牺牲,文章开头那一幕就在这一集,只能说是心灵的洗涤。有一幕,八十多的老太来看躺在棺材里的儿子,扇了他一巴掌,看得人心碎。老太又把自己攒下的碎银子(怕是为自己准备的)塞到儿子嘴里,好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也有钱傍身。生前清贫,死后含银,叫人无限唏嘘。(这一集不截图,得自己看呀)
第七集《再造方舟》重新把目光转回吸毒人员,他们为什么吸毒?如何降低他们的复吸率?摄制组采访了几位多年戒断过上正常生活的曾经吸毒人员,显然这个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一句他们该死解决不了问题。看下来,毒品使人失去尊严,身体上依赖性可以戒断,但是心理上依赖性,专家说几乎不可能戒掉,这个答案属实残酷。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还是不要考验自己的好,碰到毒品绕道走最明智。
通过工作、家庭关爱等恢复吸毒人员的尊严,或许还能和毒品争一争自我。
思考毒品问题,不止是治安和刑事犯罪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思想文化问题,领导说话很有水平,现在不花钱搞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将来补课要花大钱。
第八集《共同的期待》就比较官方了,主要是讲在禁毒问题上,各部门、各国家和地区要通力合作,要从小教育,要加强科普,要齐抓共管。信息量比较大的是靠边境地方与金三角境外势力关于禁毒问题的谈判与合作,可见我们政策的灵活性。
马上到2022年,这部纪录片拍摄已经很久了,而它描绘的现实仍然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娱乐圈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事件就提醒吃瓜群众,毒品没有远离。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各地的毒贩都想开辟中国市场,就像百年前的英国人。中国已经不是毒品去往美国的过境通道,而是目标本身,这就意味着禁毒工作比以前更复杂艰难,也就更需要我们重视。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篇幅长,所以讲述问题就从容,基本上面面俱到,而且能选择若干层面有所深入。纪录片贵在真实,本片珍贵即在于摄制组深入一线采访所得材料,领导说话不打官腔,一线工作人员有一说一朴实可爱,又从人物自然带出事迹,这些从事不平凡工作的普通人,只要用镜头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本身就焕发出无穷的不被时间磨灭的魅力。 只有一点,画外音有时过于情绪化试图引导观众,反而破坏了片子自身情境,是一种打扰。 适合作为禁毒教育片在小学中年级以上推广,大人也该看看。只是可惜,这么多年过去,没有更多优秀的同题材纪录片出现,问题不提没人重视,英雄不宣传没人知道呀。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接近300万人,实际吸毒人员超过1400万人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新鲜外来事物收到人们关注,既有好的,也有糟粕,这其中就包括毒品。九十年代,在云南地区,甚至吸毒人员的比例达到了0.8%,其中以云南岘山平远街最臭名昭著。
海洛因原是德国科学家拜尔为医用所发明的,一开始以吗啡为原料。但现在金三角、金新月、南美地区几乎成为了世界毒品的三大原料产地,毒品的摇篮。不难想象,临近金三角的我们会受到怎样的毒害。由于毗邻臭名昭著的东南亚“金三角”毒源地,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毒品流向港澳、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地区的中转地。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毒品市场也日益扩大,对毒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正在由毒品过境国转变成毒品消费国,伴随而来的是跨境毒品走私犯罪问题的逐渐增多。我国的毒品主要来自境外,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缅北地区90%的毒品流向我国,而我国境内60-70%的毒品来自于金三角地区。面对严峻的毒品形势,多年来对于该地区毒品犯罪的打击从未间断。最先沦陷的就是云南,以少数民族为代表形成了一批运毒、贩毒、吸毒的组织。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器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金三角地区最主要的毒品产出国,我国80%以上的海洛因和90%以上的冰毒片剂来自该地区。2015年,金三角地区器粟种植面积总数约为6万公顷,其中有与中国相邻的缅甸掸邦地区种植约5万公顷,占比近90%。长期以来,缅甸国内生产的毒品通过各种方式经中缅边境走私进入中国,再转运到世界各地,不仅影响了中缅边境的社会安定,也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带来不利影响。缅甸有两大毒品产地,一个是缅甸北部靠近中国云南的边境区域,包括果敢地区和伍族山区;另一个是位于缅、泰、老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毒品作物种植面积占到整个东南亚毒品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
运毒的过程不仅危险而且可怕,不仅有身负职责的国家干部,也有为虚荣付出代价的女人,他们无一例外,受到了金钱的诱惑,铤而走险,用自己的身体为屏障偷运毒品来换取短暂的快乐。被看押受审的他们只能跪地哭泣,等待法律的审判。
贩毒是一场金钱的博弈。在原产地一万一斤的毒品,在内地价格为十万一斤,而在香港,跃升至十万美金。九十年代的价格已高至如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象,究竟会有多少饿死鬼要分享这碗毒酒。
吸毒是可怕的。一个人吸毒,他的危险不亚于一枚炸弹,它会摧毁一个家庭,更会摧毁千万个家庭。第一集里,出现了数十位吸毒的男男女女。他们或老或少,但全部身材瘦削,面色憔悴。有的人甚至会突然发病,只能痛苦的哀嚎,以头抢地。他们也曾有过美好的未来,其中的一位女子,骨头已发黑坏死,身上到处都是疮疤。然而,几年前,她还是一位妙龄少女,她搭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做起了服装生意,赚了不少钱。由于缺乏对毒品的警惕心,她轻易地掉进了别人的谎言中,成为了毒品的奴隶。
如果毁掉了她的家庭,我们还只是惋惜。但毒品更是毁掉了千万个缉毒人员的妻儿父母的心。这些一线的公安干警不仅每天要面对潜在的毒品偷运,还要警惕偷运者身上的武器。然而,有谁能神机妙算到自己的命运呢?每一天都会有一名缉毒人员因公牺牲,每一天都会有一个家庭因此而破碎,这种痛苦灼烧着多少亲人的痛苦的内心,以及那漫长岁月里无助的绝望。
参考文献:《中国与金三角周边国家禁毒合作研究》——刘新
纯粹因为超字数了
印象最深的是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回来被这些缉毒英雄留下说一定要吃饭,画面切到是满满一桌肉还有四瓶酒,而这些是他们走了30多里的山路去采买,这一顿饭用掉了他们几个月的生活费,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灯泡坏了,漏雨床湿了,一连下半年的雨,要么接雨水喝,要么出去200米的地方打水喝,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吃到肉,半夜驻扎在山里埋伏毒贩被蚂蟥蚂蚁叮咬是常有的事。镜头拍到他们的时候,略带羞涩,没有任何抱怨。大部分人都是负伤成残,积劳成疾。
一等功英雄被迫隐姓埋名离开家乡,他们家人也一直生活在担惊受怕里,不敢对外承认他们是一家人。
弹幕说不打码的基本不在了,我没有一个个去搜他们有没有晋升,宁愿相信他们都还好好地活在这个被他们用生命捍卫的世界上
应该重新上映宣传,带着血泪和生命的画面,比任何文字都有冲击力和教育意义。
确实 现在我们已经是报喜不报忧的时代了,就不想说了。
还记得前几天派爷吐槽过的一部剧吗?
《不说再见》。
包裹着没头脑和无下限消费缉毒警。
一会毒贩跟卧底警察卖腐。
一会卧底打入到敌人内部只靠主角光环。
上个月26号刚好是国际缉毒日。
合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产剧利用特殊的职业搁这碰瓷?
派爷琢磨了很久,觉得有必要推出这部片子了。
它虽晚,但到—————
《中华之剑》(2021)
说起这部纪录片,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
尤其是95、00后。
它是世界上记录时间最长的,一部讲述有关毒品的纪录片。
它不但刷新了我们对于毒品的认知。
更是在加深认知的情境下,感知毒品带来的切肤之痛。
毒品。
看到这两个字,总觉得离我们很遥远。
要么,出现在影视剧中。
要么,出现在某艺人身上。
但我们不曾知道的是,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只不过,我们没有被临幸。
今天的这篇推文可能会看到你心痛。
纪录片中的第一个故事,就让派爷沉默了。
张福娟,28岁。
五年前的她,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昆明选演员的候选人之一。
在此之前张福娟做了几年生意,存了十来万块钱。
那个时候的她,生活条件非常好。
穿金戴银,手链、脚链有好几套。
张福娟自己向记者透露。
那个年代的她,不能说是昆明市街上最靓的仔。
但绝对也算是独一无二的时尚潮人。
我的时装在昆明市都没有人穿
我那些时装都是独特的很
就这样,自身条件优越的她,拿着自己攒下的十多万开了一家饭馆。
想着多挣点钱补贴家里吃的费用。
没想到。
正是这家饭馆带她走向了万丈深渊。
吸毒的人经常跑到张福娟的饭馆吃饭。
一日,张福娟和丈夫吵完架之后心情低落。
毒贩来吃饭,便递给了张福娟一只烟说:“娟姐,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
谁知道,这支烟里含有海洛因。
张福娟从此也踏入了“毒圈”。
她曾想过放弃,可是那痛不欲生抓心的痛痒在她全身弥漫开来时,张福娟只能再次放弃。
如你们所见,画面中的张福娟已经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
但你们看不见的是。
张福娟的手脚全部溃烂。
大腿上的骨头已经变黑。
更可怕的是。
由于长期给腿部注射扎针,脚部的血管硬化并被破坏死了。
大腿的两面全部糜烂,千疮百孔。
惨不忍睹。
与记者谈话的同时,张福娟的儿子就坐在她身旁。
年纪幼小的他,根本不明白母亲经历着怎样的痛苦。
只是表情麻木,喊着“妈妈,妈妈”。
毒瘾发作时,张福娟痛苦不已。
她抓挠着全身的皮肤,在床上翻滚着。
那种撕心裂肺的惨叫声,让整个拍摄组无法继续。
张福娟是《中华之剑》整个纪录片中,唯一一位主动配合,并愿意让摄制组拍摄自己毒瘾发作时惨状的吸毒者。
再看看张福娟的床头上,就摆着一支可以为她缓解疼痛的针剂。
但她强烈要求摄制组拍下自己的惨状后,再进行注射。
目的是让更多无辜的人,不要重蹈覆辙。
拍摄到一半摄制组们关闭了摄像机。
他们实在不忍心拍下去了。
没向她道别,就悄悄离开了房间。
毒品本身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而吸毒行为对一个文明社会又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为昂贵的毒品驱使着吸毒者们不断获取钱财。
这些钱常常取自于无辜者的腰包,取自于国家财产,甚至人的生命。
陈兴平,汽车公司出纳员。
为了满足毒瘾,搞毒资,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二十一万四千多元。
请注意,这是在89年!
还有一个毒贩。
为了弄点白粉的钱,竟然残忍的杀害了村里的一对母女。
在无法得到钱财的时候,用斧头多次向受害人劈去。
温馨提醒,以下画面慎看!
而这个毒贩年龄并不大。
只有12岁!
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能让一个12岁的孩子手握夺命刀,下此狠手呢?
警察告诉记者:
这就是毒品的原因
一个15岁的孩子在吸食了海洛因之后变成了禽兽。
他将这名13岁的幼女劫持到自己家中,奸淫,拷打,折磨了整整四天。
身上多处被抓烂,脸部进行殴打,女孩被找到的时候神志已经不清楚了。
村里的人说,以前小女孩活泼开朗,爱笑爱唱。
现在,每天来到河边,呆呆的对着鹅坐着,一坐就是一整天。
说到了毒品,毒贩,就一定不能少了缉毒警察的身影。
为什么大家对吸毒者这么愤怒?
除了毒品带给人们的巨大危害,
还少不了这些缉毒警察们为了抓捕毒贩牺牲生命。
夏少雄,说起这个名字悲痛又惋惜。
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是在这部纪录片中。
他带领摄制组深入山林抓捕毒贩。
作为缉毒队长的他,反应迅速,带头上阵。
抓捕时期刚好碰上了大雨和冰雹。
深山的半夜,一行人冻得直哆嗦。
夏少雄拿起酒壶猛灌了自己几下,又投入到抓捕中。
虽然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的。
但是我们无法忘记成功抓捕到毒贩后,夏少雄开心自豪的表情。
这一刻,他的笑容就是给予自己最好的回报。
第二次,再见到这个名字的时候。
是在新闻上。
夏少雄被公开执行死刑。
为什么?
当年的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
昔日的禁毒英雄,沦为了毒贩。
英雄的堕落最让人惋惜。
每天与毒品罪犯打交道,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缉毒警察们无数次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以及利益的诱惑,如同刀尖上的舞者一般。
你说夏少雄,他可恨吗?
可恨!
可怜吗?
也可怜!
我们无法得知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斗争走上了这条道路。
但更多的缉毒警察为了打入到敌人内部,赢得毒贩的信赖。他们置生命于不顾,做牛做马,甚至染上毒品。
与此同时,缉毒警察的家属也面临着生命危险。
他们并不像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轻松安插成反派。
据统计,每年牺牲的缉毒警察是其他警察的4.9倍。
他们是普通人,也是缉毒警察。
同样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宝贝。
之前,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和你说信仰,你信吗?
我信!
缉毒警察很少公开露面,他们已经习惯了默默无闻的生活。默默的抓捕毒贩,挽救更多的人。
《中华之剑》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这么震撼,原因就是过于真实。
误入歧途的吸毒者,受牵连的家人,还有命悬一线的缉毒警察。
每一帧画面都让我们无法喘息。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
它让我在将近40度的温度下,犹如像冰雹一样砸在自己身上。
说到底,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可以去尝试,但有些事情决不能!
缉毒警察永远值得respect。
毒贩和吸毒者永远不能被原谅。
1集,我的救命太赤果果了,但纪录片就应该这样拍,既然痛苦如此深刻,就不必打码掩盖。 2集,条件太苦了,还那么积极向上,90年代生活是真的太远远不如现在,可也许正因为均贫富,让人愿意相信理想社会主义。 3.集,缉毒英雄留影,纪录片之后2年居然就成毒枭贩毒被捕死刑。可能拍摄的时候就已经深陷泥潭了,可是缉毒的热情那么真切。无法想象怎样动摇的信念,诱惑面前善恶只一念,唏嘘到窒息。 4集,纪录片里露脸的军警,因为没打码不久都被报复死了?这片子分量太重了,代价太大了。因为有事故,对出镜人的保护意识才能成长。可到现在央视也再没有敢拍这样直面国情的纪录片了。 5集,我TM恨死吸毒贩毒的人了 6集,不说了,从头到尾,哭死我了 7集,吸毒者和有案底者一样,都是缺乏稳定温暖生活的受害者。从戒毒所出来,从牢狱中出来,怎样安排才能保护他们不受社会歧视,保障他们的稳定生活,防止他们再次害己害人,没有答案。 8集,多希望现在的吸毒贩毒现象比94年好了,可惜现实就是并没有。这片子应该重新拍,重新放的。
小时候看过,再加上初中学校办过禁毒展览,几乎都是那种露骨的照片,针孔,伤痕,各种疱疹,反正我心里阴影到现在,吸毒想都不敢想
看过最恐怖的纪录片,这片我觉得应该在破冰行动收官后,再在央视纪录片播放一遍,绝对能起到警示效果
在年轻的时候交友不慎,见过部分毒品和瘾君子,当时真是不要命还想试一试,幸亏一个好心的叔叔从旁点拨,不然我也是被自己蠢毁了。
卧槽,和这纪录片相比什么cult片都弱爆了,以后再也不敢认为吸毒很酷了,什么猜火车,梦之安魂曲都弱爆了
经过我的多方查证,本片中很多打马赛克的警察仍然有活动,并且因为年龄的增长很多做了领导,政协委员。并不是像微博上谣传的全部死光光无一幸免。当然缉毒警察的职业本身是具有很高的危险性的,值得我们奉以最高的敬意,但也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肆意将其推上神坛,或者刻意悲剧化这些人。
难以想象第一集这个张福娟至少在06年以前还没死,跑去缅甸继续吸毒,还生了个天生就有毒瘾的孩子
一口气看了八集看的头皮发麻,记者好敬业各种画面真的很难得,缉毒警察好厉害条件还那么艰苦,好多镜头看的心惊胆战搁我估计早吓趴了,真心佩服。希望大家都能远离毒品,个人觉得贩毒吸毒的人不配谈人权,尤其是某些脑残粉,再怎么辩解也是智障。
最震撼的不是毒品的危害或者毒贩的疯狂,而是二十多年前,缉毒警察过着清贫的生活,还冒着巨大的危险坚持工作!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比起一些所谓的纪录片,这部片是如此的震撼。虽然时过境迁,但正义总归是能打动人的。反对毒品!
当年天朝还有些有价值的纪录片 小时候看这个吓的不轻 由于发生在身边方言也很亲切 那种真实的恐惧感 至今烟酒不沾 老爸买过VCD 这东西留着教育孩子不错
没有故事,都是真实。魔鬼让你伴舞,你只能等到音乐结束。
来云南第一个月,集体坐车去了昆明市戒毒所。所见所闻,一生难忘。那些吸毒人员见到我们的眼神透露着极端的恐惧。我就明白,我们这身戎装,就是中华之剑。
挺无奈的 为那些因为播出被曝光而牺牲的警察致哀 (┬┬﹏┬┬)
具体看过什么已经忘记了,但是让我立志成为一名缉毒警察的片啊~
童年阴影,一世警钟。
强烈建议国家开拍2020年版中华之剑,我迫切想了解现在中国和世界毒品情况
后来就进入了报喜不报忧的时代
因为贩毒在中国是可以判死刑的,所以毒贩被抓的时候会拼死反抗。边境地区的缉毒警拿着微薄的收入,住在漏雨的房子,与自己的妻子常年不能在公开场合同时出现,却做着最危险的工作。他们用性命保护的是人至高无上的自由——不吸毒的自由
官方这样血淋淋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已经绝版了
永远不要怀疑它到底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