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鮀·恋

HD国语版

主演:杨婕,吴启垒,朱海彬,张楚芝,林蔚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2

 剧照

鮀·恋 剧照 NO.1鮀·恋 剧照 NO.2鮀·恋 剧照 NO.3鮀·恋 剧照 NO.4鮀·恋 剧照 NO.5鮀·恋 剧照 NO.6鮀·恋 剧照 NO.13鮀·恋 剧照 NO.14鮀·恋 剧照 NO.15鮀·恋 剧照 NO.16鮀·恋 剧照 NO.17鮀·恋 剧照 NO.18鮀·恋 剧照 NO.19鮀·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鮀·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奕新(朱海彬 饰)一家在汕头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他和妹妹都在读中学。他在汕头金山中学就读,和同学梁梦洁(卢倩 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本来梦洁准备大学考中山大学的,奕新也跟着报了中大。谁料后来梦洁反而去了杭州一所大学,只有奕新上了中大。在大学里,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虽然梦洁也有了男朋友。奕新(吴启垒 饰)被选去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和他搭档的是可爱的女生,来自苏州的苏心蕊(杨婕 饰)。日复一日的排练中,心蕊对奕新情愫暗生。然而奕新却对梦洁念念不忘,他无法接受心蕊的爱也有因为心蕊是外省女生的缘故。于是心蕊狠下心来到了汕头,准备了解奕新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接近他。奕新和心蕊偶然在汕头重逢,两人回到了广州,正式成了恋人。然而有一天梦洁的突然出现,又扰乱了奕新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戮时刻1996小镇风云房间里的成年人桃姐我们之间隔着银河系憨豆特工2真爱号码废墟行动(上)全资进组诗人与他的情人三只猴子一起飞猎金骑士之疯狂野蛮人海豹突击队 第三季演员的自我修养听我说-当代自媒体实录人物观肌肤之下2015社会威胁极恶非道2追凶:黑夜狩猎者第二季警察学校杀瓜2017巨鳄大战战舰波将金号1925

 长篇影评

 1 ) 鮀恋·潮汕·金中·情

        看完鮀恋,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伤,只是无端地生出一种思乡之情。或许鮀恋对于我们来说,感触的不是爱情,因为我的高中并没有萌生这样的悸动;也不是青春,因为我们还正处于青春最灿烂的年华;也不是甘于平凡的选择,更不是踏入社会的无奈。我想,感触的是那座城市,那种语言,那个校园,那艘轮船,那份遗憾。
    那座城市,是生我养我的城市,我的呱呱坠地,我的呀呀学语,我的大学之前的一切,都是关于这座城市,她沉淀了我最天真烂漫的一部分。小时候,不知道多少次在金凤城的喷水池旁的斜坡上留下我滑过的痕迹,或许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知道金凤城这个地方了吧,那里从一个繁华地段潮流地区变成了现在周围卖着小白鼠的学校。还有那许许多多现在已经免费开放的公园,你还会去吗?小时候多开心,只要把拔马麻说带我去公园一次,我就可以认认真真学习一个星期,那是莫大的动力。而长大后的我,可以自己搭车过去,可以自己认路走过去,可是,似乎越来越没时间,也没了兴趣,偶尔路过的时候,也是远远望着,想着自己曾经在里面摔跤过、玩过滑梯跷跷板、弹跳气垫,我最喜欢金砂公园的小火车和碰碰车,还有划船,每次都要钻那个桥洞,那个桥好像跟七喜鹊桥有关系,最喜欢中山公园的御鉴湖、假山和旋转木马,还有华侨公园小火车打怪兽,现在说起来都快不记得了,但是隐隐约约又有那么点印象。就是这样若隐若现的感觉,才让人加倍怀念。剧中呈现的小公园老市区,那些独具潮汕特色的小吃,还有那抹火热的木棉花,不由得让人想起棉絮纷飞的季节里,那一朵朵飘过眼前的白色棉花,一吹就走,又不断地再飞过来,背后是南生百货,那个曾经喧嚣而现在落寞的地方,我不曾经历他的喧嚣,也无感他的沉寂,只是看到老市区的骑楼,就有一种淡淡的,想要叹气的心情。
    那种语言,在别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狭隘的区域自豪感,包括在鮀恋里面看到的关于“外省仔”的称呼,都不含任何贬义的感情色彩。为什么互相陌生的两个人只要知道对方是说潮汕话的就会倍感亲切?为什么潮汕人遇到了就一定会说潮汕话不然的话会觉得很别扭?无法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也渐渐成为一种传统。这不是什么狭隘的民族荣誉感,只是扎根于心里那种深深的情感。一种你从出生就开始讲了十多年的语言,就好比是除了父母亲人之外最亲的那个人,你永远不会忽视,永远不会抛弃,时时刻刻都准备着与她来个亲密接触。而说出来,就是最好的一种接触。在那叽叽喳喳的的语言中,听不懂的人觉得会烦,听得懂的人却在偷笑。有些听不懂的人会有些许反感,说为什么你们潮汕人见面就一定要说潮汕话呢,我也不知道,习惯吧。是习惯,还是凝聚力?是习惯铸造了凝聚力,还是凝聚力成就了习惯?或许说不清楚。只是那种无法割舍的语言,一直萦绕在耳边。
     那个校园。看鮀恋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那一套金中礼服吧。白色的衬衫,深色的羊毛背心,左胸上有个闪闪的胶质校徽,女生的格子裙男生的礼服裤,高中三年鲜有机会需要穿着它出现,而到了毕业却倍感怀念,想着当时为什么不多穿穿它。还有那套最常见的白色上衣蓝色裤子的运动服,还有那个外套,至今,压在箱底,想要拿出来穿,又觉得过了年纪。关于金中的句子,倾尽我的脑袋瓜也表述不完。在鮀恋中重现的那个经典的传字条,几乎充斥着我的高中时期,那样有点怕被人发现的胆怯,又很期待快点传到那个人手中的心理矛盾,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除此之外,熄灯后说话被宿管抓到走廊吹冷风,迟出宿舍被宿管追着登记名字,晚自修看课外书听MP3被收了校卡,在教室吃苹果被突击队发现什么的,都是高中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起那时候我有很多个早上要早起去宿舍门口守着,查查大家有没有带校卡穿校服什么的,真的很傻,但是又很自豪,起码我在我珍惜的地方珍惜的时光留下了一点不一样的印记。现在我仍会想起那个可怕的时间表,那些看起来合乎礼节的校规,原来他们都陪伴着我过了那懵懵懂懂的三年。6:10起床铃声响,6:30到大操场,6:40早操完毕回到教室开始早读,7:20早读结束去饭堂吃饭,8:00回到教室准备上课,8:10开始上课,11:40还是50下课了冲饭堂,13:00午休开始,14:00午睡铃声响,14:20必须出宿舍,14:30开始上课,5:20下课,6:40到教室准备晚自修。打水有讲究,冲饭堂有讲究,洗澡时间安排有讲究,虽然是千篇一律的生活,却那么和谐惬意,偶尔散步,偶尔社团,偶尔运动,不管是球场、石阶、日晷、观海平台还是斜坡,都留下我的足迹,还有那三种颜色的袖标,语多、社办、129、PK、西校区、财主、XX熊这些只有金中人才听得懂的词语,是那样地熟悉。所以每次金中人的聚会都会聊聊往事,事无巨细,都会引起共鸣。看着一幕幕金中礼服晃在眼前,感谢鮀恋,让我们又置身于那段人生中可以疯狂可以认真可以放肆的岁月。为什么我们要大批人马去排一个多小时的队?为什么我们要无节操地霸位?为什么我们要那么激动地组队去看鮀恋?因为大家的心里都有着共同的情感,一群人在一起更能引起共鸣吧。
    那份遗憾。是有多遗憾。明明说好在一起的两个人却分开,明明看似不可能的两个人却最终在一起。让我想起一个词叫做世事无常。可是没有遗憾,青春就不够完美了。我不敢说我的过去没有遗憾,但是我不后悔,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不后悔。鮀恋中有提到说,潮汕人要找潮汕的男女朋友。想了想身边的朋友,似乎还真的是这样的,但又不是。其实这只是老一辈人的思想,如果实在不想,老人家也是不会强求的,说到底要看缘分,一切随缘,就是对这个说法最好的解释了吧。缘起,同是潮汕人有相互可以沟通的潮汕话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有更多相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自然是更加容易可以在一起;缘灭,纵使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有相似的背景,有共同的过去,终究还是会分开。
    关于鮀恋,以上就是我的感触,好像跟鮀恋没什么关系,却都是由它引发的。但是关于这部戏,还有很多很多想说的,只是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它不像少年派,有很深很深的可以思考的关于人性关于价值观那些可以思考的东西;也不像什么大手笔制作的大片,有很恢宏的场面很炫的特技,但我们不在乎,它只是它,它就是它,一部鮀恋,一部属于潮汕人的鮀恋,一部承载了一群年轻人的梦想的电影。让人佩服和感动的永远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思考,还有它背后的故事。而鮀恋背后的故事,就是一群年轻人,其实比我大不了多少岁,历经三年,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带来了作品。我很佩服,很感谢,我也希望将来,我也可以做到,不要辜负了我现在学的专业。
                                              2012.12.17. 凌晨

 2 ) 一起成长的人,真的很重要。

.
今晚在汕大的礼堂里看完了《鮀恋》。
 

虽说是电影,但是面对这样的作品,去考究镜头剪辑配音等细节已经没什么意义,心里满满的是感谢,感谢有人记录下这个时代的一些情景。
 

起先想看这部电影,原因很简单,想看关于金中的一切。

后来听爸爸说,入读金中的第一天晚上,妈妈在家里哭了。她担心我去到那里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总叮嘱我要多跟同学去吃饭,不要一个人独来独往太自闭。

我笑她太多虑,她笑我太年轻。

后来报考志愿的时候一心想报北京,叔伯们都鼓励我出去闯世界,妈妈却没说一个“不”字,而是努力压抑着满脸的不快,奶奶也旁敲侧击地劝说我,语气淡淡却又字字心长,她们仿佛就等着我“幡然醒悟”。后来妈妈又希望我去广州,离家近一点,可是我对广州无感,妈妈叹了口气,转身走进厨房。

后来第一志愿组全都落空,补录的时候来了汕大,怎么说也没掉到二批去。全家人都很高兴,除了我。

 

三年的时间里,能发生很多事。为了社团利益和团委老师吵过架,顶撞过自己很尊敬的师兄,在别人洗澡的时候盛凉水冲他,把暗恋的女生名字写在上铺的床板下被室友揭发,晚自修巡查阴暗的宿舍时互相讲鬼故事,晚上和同学探秘学校幽暗少人的角落,在他借地小便的时候为他放风,帮别人写情书,偷偷录下别人夜谈会时候的真心话,同桌瞪着我语文课上左手诗集右手情书很无语,晚上躲在没开灯的社办里听庄XX的脚步滑过,在角落里心惊胆战地交往过密,为了劝一个人别退社写了几张纸的长信,也因为月考考得奇差坐在床上哭,为了一个政治问题争得脸红耳赤,时而澄海腔时而潮阳腔众乐乐着……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应试而学习是件乏味的事情,我们成了能不断为自己找乐子的人。

 

还蛮喜欢影片讲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不是那句盛传的“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生,才能融入你的生活”,反而是那句“一起长大的人有那么重要吗。”

是的,一起长大的那些人,早上叫我起床读英语的人,睡不着的时候窝在一起听歌的人,在社办里互相击掌鼓励互相指责斗嘴的人,在成绩榜前嘲笑我的人,拿着相机一起在校园里发现美的人,一起坐在图书馆天井的玻璃上看脚下人来人往的人,偷偷爬上宿舍天台喝酒的人,互相沉默着走过观海平台的人,互相写着长长的信述说近况的人,周末在QQ上聊得火热在校园里装作疏生的人,被我辜负的人,抱成一团一边说不要哭一边哗啦啦地哭的人,读了我的博客后来关心我的人,读了我的意识流长博文然后留言说拜托写直白点好不好的人……很多很多

这些人和故事要向谁说呢,曾经模仿李丽丽陈俊才装饰熊滚水弟的模样,用潮汕普通话说“汕金学XXX号”“秀长很yong幸”等经典话语而笑得前俯后仰,这样的场景如昨日之事栩栩如生,但是要和别人谈起,还得费尽一番口舌讲谁是滚水弟。

 

正是这些人,才有最精彩的文化冲突。家里有钱的,家里当大官的,家里开工厂的,家里种田的,父辈是小白领的,父辈是官位不大不小的公务员的,父辈是文化人,各色人等,都被压制在这个高密度的空间里。

甚至有一天几个人闲聊打屁的时候有人蹦出一个结论“澄海腔最好听”而且“潮阳人最喜欢说普通话。”

 

一度有段时间很抗拒周末返校,看着路灯和霓虹招牌在身旁后退,总觉得被人抛弃了。但是想到还有那些人,想着新一周会有新剧情,心里又有了期盼。

那个奋战如困兽的自己,那个不知道怎么去爱的自己,那个戴着牙套不敢舒心咧嘴笑的自己,那个那时候的自己,在来回的轮渡和公车上,在日日夜夜里,不断刷新着自己。

 

有一次路过写满高校录取名单的龙虎榜,突然觉得那像个巨大的墓碑,那些相识的人在这个校园里只剩下一个名字,真想献花给他们。

时代在变,金中也在变,也许再过几年学生们已经没有了写BBS的习惯,但不变的是他们还有一群知根知底一起成长的人。

汕头在变,不许找外地媳妇的母亲要问生辰八字的母亲毕竟越来越少,至少我的妈妈不会。当汕头变得越来越像其他城市,在这个没什么特别的世界里,特别的就只有这一群人了。

 

 

高三时一个下午吃饱饭走回课室,看到师妹拿出相机对着晚霞狂拍,心里蓦然感觉“三年里,金中已经被拍完了,似乎没什么好拍了。”

金中是个符号,那些人和事的集合,那群人走进回忆以后,还剩什么呢。

 

我隔着荧幕寻找过去的自己,只是我不会站在21岁的渡口感伤,拾起记忆的碎片,总会扎伤自己的手。

现在最可惜的是没有在学校里打过架,哈哈。

有故事但是没有剧情,这只是青春的一部分。

回想起来,就像《As time goes by》唱的那样,情感浓烈而语气浅淡地:

 You must remember this

 A kiss is still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

.

 3 ) 也许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不是距离,而是不再共鸣的世界。

一。关于初恋

奕新和梦洁同是高中同学,就像高中里大多数恋情,单纯,美丽。毕业后,奕新去了广州,梦洁去了杭州,两人几乎没有再见,只靠书信联系。

从老同学的口中的"价值观不同",从多年后在广州的相会,奕新才意识到,他同梦洁距离那么远,原来自己爱的并不是梦洁这个人,而是他年少时一直想象出来的爱人。



“不知道为什么,我和梦洁的默契似乎停留在了高中时代,也许横亘在我们之间的不是距离,而是不再共鸣的世界。世俗吞噬了我的内心,而她却一直孤零零的,坚守自我的样子。”





“也许当年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爱。当我意识到什么是爱的时候,她刚好出现了,我爱了我想象中的梦洁很多年,那只是我想象中的罢了。 ”





突然想到面对大家对韩梅梅和李雷长大后没有在一起的不满的呼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编这样回答“为什么一定要在一起才是美好的结局呢?即使两个中学时代有点暧昧的孩子,在毕业后天南地北读书,谋生,承担新的压力,见识新的世界。很可能的结果是,他们一辈子也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也许这就是生活。”








二。关于心蕊

苏州姑娘心蕊敢爱敢当,她向奕新表白,奕新以文化的差异与宗族长子的压力为理由拒绝了她,“……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能接受的。”

“你是不是想说,只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心蕊不相信,以为这只是他编造出来拒绝她的理由,又说:“我知道。她在杭州。”

“我对梦洁,不是爱。我们只是一起长大。”
“你应该回苏州过更好的生活。”




心蕊依然不相信这种荒唐的理由,难过地离开。可是,在荧幕前的我们,却懂得奕新说的都是真的。就像他对舍友说的,为什么不喜欢心蕊的原因,“人家毕业后就回苏州了,过远的距离承载不了过多的责任。”




21岁的心蕊只身一个人来到了汕头,来到奕新每个星期要去上学的轮渡口,去感受他所经历的每一寸土地。她在汕头找了一份教师的实习,被学生,被同事们侮辱,用她听不懂的潮汕话骂“外省仔”。这时的她才约莫地明白了,那种文化差异带来的窒息的孤独。





最后的最后,就算他们在一起,就算让心蕊撞见了奕新和梦洁的同居,她仍然相信,初恋是阻碍他们在一起的最大原因。



奕新曾和母亲吵架,要到苏州去发展。最后他要逃离时,还是迫于宗族的压力留下了。一个家族,靠一个苗子来振兴。所有的负担几乎都压在了长子的肩膀上。这是祖祖辈辈维持的枷锁,也是束缚。所以他做不到,像心蕊一样,只身地为爱人来到一个城市,也为爱人离开一个城市,干脆利落。奕新做不到那么潇洒。算命。八字。圣杯。纸钱。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这些字眼或物品,都无不暗喻着潮汕文化的内敛保守,迷信和排外。





三。关于得失


“以前常常和人讲得失,现在想想也许失去的本来就不该拥有。”
影片以奕新的自白结尾,最后他没有和梦洁在一起,也没有和心蕊在一起。



他也许一开始没想过考中大,却因为梦洁的一句话填了中大。他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当公务员,毕业后却留在了家乡一个小小的街道当接待员。现实总是和我们理想的太远,影片没有跌宕的情节,却满满是现实的无奈。


因为是潮汕人,所以懂得其中的无奈。我们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也被自己所骄傲的文化所束缚。在微博上,经常看到某某大学的树洞会发这样的文字,我爱上一个潮汕的男生,他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就是指明只找潮汕的女生做女朋友,潮汕人都这样吗,我真的没有机会了吗?balabalabala。屡见不鲜。还有电影中心蕊问奕新的话中,也听出了其他人对潮汕人的最大印象也有一点,孩子生得多,重男轻女。我们不止一次地强调,在现在的潮汕大地,尤其是在城市,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况在过去非常普遍地存在,或者说在现在也是有局部地存在着。我们不愿承认,但我们也无法否认,这是组成潮汕文化的一部分,是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无法磨灭的无可厚非的情结。

在视频下面看到一个评论,说,身为一个正在经受着同样故事的外省姑娘来说,这部电影是在告诉我,应该放弃了。就像我的大学舍友不可置信地问我潮汕人为什么去到哪里都要带着功夫茶具这种奇怪的习惯,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已经接受已经血浓于水流在我们血脉里的一种文化,确确实实把我们与其他人隔开了一道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沟渠。所以尽管这部电影有无数无数的bug,一向对评分非常苛刻我还是给了五星,因为那种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感觉实在让我一时手震。我希望给我的大学舍友看一看,那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潮汕情怀的骄傲与无奈。

也许这一辈的我们应该学一学心蕊的果决,奋不顾身。但是对于面对去世的父亲,艰辛的母亲,年幼的妹妹,年迈的阿公,选择在小城市留下来的奕新,并无可非议,这也不能仅仅说是大家族的桎梏,也是一份羁绊和责任。也许有的人认为人生的价值是去大城市拼搏出天地与地位,而有的人的价值观只是安稳地陪伴着家人便足矣。



不算太成功的故事叙事,不算太成功的镜头与色调,却真正打动了我,一个曾经或者现在还在挣扎追寻电影梦的人。




五星,胜在真诚。
五星,献给剧组对梦想的坚持。
五星,献给所有勇敢直面平凡的人。









 4 ) 每月靠微薄工资养一部片!追梦人好样的!

那天幸运地在图书馆偶遇《鮀恋》的试映,站着看完了全片。当了解到这部片子是2个普通年轻人靠微薄的工资,历时三年拍成的。那种油然而生的崇敬和佩服,差点让我流下眼泪。不得不让我这个没有豆瓣的伪文艺,激动得跑来豆瓣一定要说两句。
我不只一次问自己,同为80后的年轻人,同样拿着每月一两千元的工资,每天同样朝九晚五。而,我毕业这么多年,曾经想过无数次做一点点额外的事情,却无数次被自己的借口打断。借口工作忙,借口应酬忙,借口没有钱……所以,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而,对方。一部时长九十分钟的电影,而且拍得如此成熟!堪比专业电影。
想想那些商业电影,内容浮躁,哗众取宠!观后一点却共鸣也没有!强奸了多少普通观众的审美!纵然投资几百万几千万,拍得画面似乎唯美,演员似乎闪亮夺目!场面似乎相当唬人!都是一点营养也没有的!
我们不能用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投资去要求他们的设备。用这个靠每月几千块钱省吃俭用才挤出拍摄资金的片子去对比商业投资片的设备画质或者收音。但是在内容上,它所引发的观众共鸣是无法比拟的,它的真诚上,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它是属于汕头的,是属于每一个潮汕人最真挚的回忆!
追梦人,加油!

 5 ) 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

      有很多人看了预告片和mtv后都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片子非常像潮汕版的《那些年》。不可否认片子很有台湾小清新的风格。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三年前就开始拍了,那时《那些年》还没出呢。难道这才是小清新的鼻祖。。!
      试映会的版本中,《鮀恋》比《那些年》残酷多了。《那些年》即使最后两人没有成功,起码回忆总是美好的。而《鮀恋》试映会版本看完后,我脑海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让你会不停想到更现实的世界。
     片子所讨论的主题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我想起我一个朋友说起的一件事儿,他初中还是高中喜欢一个女孩子,当然可以说初恋咯。两人互相写了很多信,后来男的去外地上大学,女的留在本地上大学。可能是大家后来面对的世界不一样了,见识的东西不一样,导致话题越来越少。后来我朋友说,最近见到那个女孩子,看到她的谈吐举止,不知道为何觉得那么俗气,那么无聊,甚至有点冲动想删掉她的联系方式。他一直感叹为何当初还跟对方通了那么多的信。
     在片子里,上了大学的林奕新也在努力修复和梦洁那种渐渐缺失的默契。可是越修复越感觉距离远,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他们价值观世界观变了。你也许想批判其中某一个人,可是到头来,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有一些朋友有一些曾经对你很重要的人,当两个人所处在的境遇让两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或者通俗说品味习惯发生了变化。也许陌生的不是你们之间的关系而是默契,拉开距离的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心灵的感觉吧。
     我甚至会想,你十几岁喜欢的那个人,也许你喜欢的不是那个具体的谁,而是那种懵懂的爱的感觉。那时候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爱是什么的时候,而有一个人很符合你对爱的定义,于是你爱上了对方。
     可怕的是有一些人像林奕新一样,固守等待初恋的那个人,却在长大后残酷的意识到,那个人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人。也许青春的残酷就是这样的直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直白的残酷我们才成长了起来。

 6 ) 掺杂着背景习俗的爱情,在围墙里被困住出不来

    第一次写影评,献给《鮀恋》。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这部本土制作的作品,在制作背景就显得很难得,而且最近的宣传做的非常好,特别是面向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微博上的宣传引起很大回响。广工大的学生会抽票的转发超过了4000足以看到大家的期待,亲眼目睹试映爆棚的场面。
    对于本土的制作,本来没有抱很大的期望能做的多好,但是从现场的反应以及电影的内容,却让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无论是在剧本的安排、对白的精心、导演的拍摄手法都让人觉得很惊喜。情节不拖沓,从头到尾吸引你的观感;其中利用了很多潮汕话式的普通话不准的搞笑,笑点也蛮多,现场反应热烈;画面的唯美,剪辑的手法很流畅,作为一位新晋的导演可谓很难得,相信这部作品会让大家注意到他。而最难得的是,作为一部要体现潮汕本土文化的电影,当然要抓可以表现这种内涵的东西,但导演抓的几个点,如海湾大桥、功夫茶、潮剧、老街、拜神等等的极具特色的画面就足以唤起身在异地的孩子们的情感共鸣,突出但又不为过。对于这些熟悉的情景,从小到大亲身经历的事物,当我们看到这些,心中的兴奋和怀念便激涌上来,所以潮汕人,特别是汕头人,看得觉得特别亲切,于是我们心里的激赏会更扩大化,或许对于外地人看到这些,就可能没有这种感觉吧。对于第一部用潮汕话作为主要语言的电影,还尝试体现潮汕地区的风俗文化,这点巨大的尝试是要大大鼓励的!
    说了那么多优点,说说不足吧。其实演员选的还不错,潮汕的孩子有很多帅哥美女的,听说用了两年时间选人,但毕竟是新人,或者说本来就只是一些学生,演技有些生疏也难免了。在配音上面也有些衔接不上的感觉。而最让大家争议的可能就是结局,感觉有点仓促,结束地措手不及,感觉故事还没讲完就完了。也难怪竟然后面有人发问说是否要拍续集……
    故事的最后,男主角没有和苏州女在一起,也没有和高中的梦洁在一起,让人一时间感觉是不是缺个比较完整的结局。但或许编剧的故意安排,其实就有了更深的含义在里面。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结局更符合生活。男主角最后依然还是舍弃不起家庭不能一走了之,到苏州发展的想法破灭,这从侧面其实体现了潮汕家庭中对于孩子的呵护意味很重,总是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不要到外面受苦。另外,在潮汕地区 家族中男人肩上的担当也很重,这也是男主角不敢在大学的时候和苏州女孩在一起的原因,其中的无奈滋味可能只有潮汕的孩子才能懂。。。
    男主角没能勇敢去追求自己的爱,心里的顾虑太多,最后没有能和心蕊在一起是一种可惜。也像片中说的台词所说“只有相同文化地域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难道一起长大,那么重要吗?”在现在,家里的父母依然喜欢给孩子灌输一种观念:找女朋友不要找外省人或者说外地人,导致现在一些年轻人依然理所当然的觉得,潮汕地区以外的女孩子不作为考虑的对象。当然他们的理由也很充足。但我只想说,我们要按具体情况而定,其实爱情不分地域,甚至爱情不分国界,在如今这么开放的时代也不足为奇了吧,所以有时候一些落后的观念应该要摒弃掉了。这个主题也是电影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有时候,所谓的区域性优越感不过只是一堵围墙,隔开人与人的距离,把我们困在里面,封闭性只能让人进不来,出不去。--
    而片中在金中的取景拍摄,肯定会引起金中学子们心中无限的怀念。高中的一段和梦洁懵懂恋情,或许不能说是“恋”,只是对一个人的好感,而那可能不是爱吧。这种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现在回想起来多么奢侈,或许也只有那个时间段才特有的东西,男主角心里的喜欢一直收藏着,没有说出来,只是一直维持着好朋友的关系一直保持联系,但这种情感只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流离,多年后的感觉已经变味。这可能就是很多潮汕保守而缺少勇气去追求的孩子的真实写照,或者说是很多人年轻时候的经历,所以才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说不定你只是留恋过去那个我”--
       最后,对于这部三年完成的诚意之作,剧组克服了重重困难,为表现潮汕文化拍出了一部小清新的爱情片,值得给出高分!加油!

 短评

好有勇气

4分钟前
  • ssr
  • 推荐

没有选择的人生

9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拍得有点像潮汕版的《那些年》,看这部电影时的心情完全和其它时候不同。有机会了解到潮汕文化,电影每到对白精彩之处场内都有人鼓掌叫好笑声阵阵,是消除潮汕佬和外省仔之间隔阂屏障的好平台。

13分钟前
  • 妳妳妳妳妳
  • 力荐

除了主角说普通话时特感觉像在诗朗诵的说,其他的蛮精彩,有很多笑点与泪点。

17分钟前
  • 微升骤落
  • 推荐

太过于贴近生活,平淡与琐碎,美好只停留在那个青涩的年代。

20分钟前
  • 茕兔
  • 还行

青春时候的恋爱说多了满满都是泪。

22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8.4是怎么出来的

23分钟前
  • 咲鵺
  • 较差

给个鼓励性的三星,除了有植入一些潮汕风俗民情外,其他都是网剧水平。

27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熬着看完的。

29分钟前
  • 麦小糖
  • 很差

看完《恋恋风尘》之后看的,发现有很多向其学习(致敬)的镜头,例如男主角在田园中跟爷爷说话。希望有多一点用闽南话拍摄的电影。导演很用心,谢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很好。

31分钟前
  • yrh
  • 推荐

超级期待啊!!!

35分钟前
  • 逍遥·青龙
  • 力荐

居然是在投毒事件知道这部电影的- -问老爷、八字、圣杯、金中、对父母的听从、排外、潮剧、牛肉丸粿条汤、薄壳等等这些传统的潮汕东西,外人是无法理解的。尽管剧情不足、剪辑混乱、演技生涩,但我还是被它的诚意打动。

39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力荐

旁白略囧,慢镜略装,苏州姑娘长得巴蜀风情,却也有这么一些细节令我忆起一些往事,或者只是那些配乐拨动了我这锈迹斑斑的心弦吧

40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对白不像电影中的语言,略显生硬不接地气。

43分钟前
  • 比尔石
  • 推荐

汕头版,那些年

44分钟前
  • 假装某人
  • 还行

好多内容都被快进忽略掉了,不过感觉还可以,比较真实。

46分钟前
  • yungChan
  • 推荐

这部电影教会我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妄下定论。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期待有人能拍出更好的片子。

50分钟前
  • 夜川直心
  • 推荐

我在这儿等着你上映啊~~

53分钟前
  • 冷雪
  • 还行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但是感触好深 很多场景真的很熟悉 比如说男主角的妈妈对他儿子说找女朋友不要找外省的(其实不是指广东省而是指只能找潮汕人)比如说那些喝茶求神的片段。最后在经历了不同的女孩之后男主角最后选择的是潮汕女孩 这就是命运使然 关于某种风俗的根深蒂固 真的不是我们个人意愿能改编的

5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之前不想看,现在自己来到别的城市之后才发现对潮汕有多眷念。快快上映吧!!好歹我也在里面当过背景

56分钟前
  • 远道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