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部电影里,桂连两次打碎了自己的手镯。第一次的手镯是姑妈送的,使同治对她一见倾心,开启了于同治在一起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第二次的手镯是同治送的,在她被一群壮汉粗暴的送入天桥妓院时打碎。很难说两次碎裂的手镯是不是都给她带来了残酷的命运。她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因此变得不同。
当她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宫女的时候,她经常去偏僻的院落看望自己的姑妈,她懂陪伴在帝王身边为这群女人带来了什么。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同治,并且凭借自己的活泼有趣同样也获得了同治的心。如果同治真的是一个深情的或者是有悲悯之心的人,桂连或许能得到更好的结局。因此,痴心错付在一个不靠谱的人身上,甜蜜的一段岁月在我看来也是充满悲剧的。她被卖入天桥妓院之前,安公公使用诡计让桂连嫁给了不是真太监的他。那个时候的桂连对爱情忠贞,不愿接受被人安排的命运拼命的反抗。再被卖入天桥妓院之后,她彻底的改变了,我们很难相信她还是之前那个宁死不屈的桂连,我也很难相信在这个女孩的身上到底发生了多少残酷的事情。宫中的桂连活泼灵动,安公公府里的桂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天桥妓院的桂连就变成了粗鄙的庸俗的桂连。多少次午夜梦回,她也会回想起宫里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回想起那个明媚快乐的自己,再看到镜子里因为生存而彻底改变的自己,重重的打翻镜子。皇帝还是她心中的乐园吗?我想应该是的吧。只是她的皇帝对她的心早就死在了看到她当街追赶、辱骂嫖客的时候,又或许是更早之前。
看完之后感觉很沉重,像是被人打了一拳,屈辱又傲气的皇后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看完之后随便写了点,自己也不知道说了啥……
影片里慈禧、载淳、桂连、安德海几个人物,晚清的社会风情刻画的不错。
慈禧的精明,在一开始跟慈安一起询问李秀莲和洪秀全的金银财宝的去向时,就展露无疑。和安德海的奸情,对无能儿子的无奈,又夹杂着私心的道德绑架。一个争强好胜、手段毒辣高明的女性让人害怕,又让大众了解一个权利欲望过强的人的可怕,甚至会毁了一个国家。
陈道明的载淳和桂连的感情线,一边刻画了载淳好色、不长情又毫无政治地位的昏庸皇帝形象,一边又呈现了旧社会女性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想攀附皇帝,却无奈被迫卖入青楼,一步步泼辣、沉沦的悲剧命运。
安德海这个假太监,仗慈禧的宠爱到处挑事,作威作福,让人恨的牙痒痒。不得不讲,这几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性格很是合理。但几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和电影里的故事的讲述却差了合理性,丰满的性格是对中国文化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背景下观影者的解读,电影里的故事讲述对人物的塑造并不明确。
另外,电影里有几部分快板、拉样片的唱段,贯穿了晚清的社会、风土人情的刻画,很是有那个朝代的味道,这部分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缩影吧!还好,大清亡了!
1864年,清同治三年,两宫太后借助外国侵略势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们邀请一群外国女人来宫里说笑,宫内一片祥和。两宫太后命令曾国藩等人将洪秀全家产填充国库,曾国藩等人谎称洪王府已被大火烧尽,这让慈禧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安德海以此向曾国藩索要了3000两银子。 类似的事情安德海没少做,他自恃深受慈禧宠爱,搜刮的民脂民膏比国库存款还多。安德海一面向慈禧花言巧语索要权力,一面又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同治对慈禧和安德海深恶痛绝,只不过情绪可以一个随意发泄,一个只敢向东太后慈安抱怨。善良的慈安总劝同治与慈禧交好。 同治对钟粹宫宫女桂莲一见倾心,两人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同治大婚前夕,在人群中寻找桂莲的同治不小心将桂莲手中的瓷盘打碎,同治命人以次品替代,安德海故意让慈禧知道。慈禧震怒,安德海提出要将桂莲嫁给自己的二哥。 桂莲在洞房花烛夜才知自己嫁的人竟是假太监安德海,宁死不从,被安德海卖到天桥妓馆。同治偏爱皇后阿鲁特氏,遭到富察氏慧妃等人的嫉妒,她们到慈禧面前告状,因为自己是慈禧挑的,皇后是东太后慈安挑的,而且经常听到皇后教皇帝唱辱骂慈禧的民谣。慈禧大骂同治与皇后阿鲁特氏,并勒令同治修身养性两个月,不准亲近后妃。 同治帝亲政后,本想有所作为,奈何处处受制于慈禧。同治效仿祖宗私访,并在天桥妓馆寻找桂莲,但桂莲早已与过去的样子相去甚远,失望的同治流连天桥妓馆。 安德海假借为慈禧置办寿礼,实际是私下江南搜刮民脂民膏。震怒的命令巡抚丁宝桢以清宫祖训“太监不得私自离京”为由就地正法,并暴尸街头三日。慈禧气愤不已。 桂莲俨然已成为最下贱的女子,只能在无人的夜里独自落泪哀唱: 记得当时年纪小 随风逐浪没烦恼 天空就是世界 心中白云飘 不懂风雨不知痛 伤痕累累闯一遭 天空就算再高 梦也飞得到 悠悠岁月匆匆过 成败悲欢都尝透 人间浮沉漂泊 白了少年头 走过烈阳和寒冬 时间终会教人懂 天空无限辽阔 梦能载多少 青春就算再好 又能流多少 天多高(天多高) 梦知道(梦知道) 爱到老(爱到老) 心不摇(心不摇) 来时路(来时路) 已迢遥(已迢遥) 泪和笑(泪和笑) 随风飘(啊...) 而同治沾染梅毒,太医们不敢宣扬,只敢以治疗天花的方式治理,终致同治病入膏肓。富察氏慧妃等人又到慈禧处挑唆是皇后传染给皇帝的,就连现在怀孕七个月还不肯放过皇上。慈禧辱骂皇后阿鲁特氏,尤其是看见同治私下交给皇后阿鲁特氏的密旨——产下男婴即为皇帝,慈禧怒不可遏,狠狠的踩在皇后的肚子上。皇后阿鲁特氏痛的在地打滚,病房内的同治拿出最后的力气爬了出来,两个濒死的人临死前也没能如愿牵手离世。赶来的慈安目睹惨状,为慈禧的蛇蝎心肠大为震怒,决定请出先帝遗诏制裁慈禧。慈禧遂上演苦肉计,一面痛斥同治懦弱不上进,一面又忍痛割下股肉为慈安做药引。此举令慈安大受感动,主动烧毁先帝遗诏。 不久,新帝光绪登基,慈禧和慈安再度垂帘。1881年,慈安却忽染重病,暴病身亡。从此,慈禧大权独揽...
看了一个删减版。一切的cult镜头都删光了。所以只好看演员的表演,还有场景道具那些东西。感觉刘晓庆在这部电影里面活色生香,真的可以当得起一个艳字,巩俐虽然也美,但是没有这种艳的感觉,而且巩俐演妓女总是不像,她没有那种风尘的感觉。刘晓庆也不是风尘,但是在这部里面真的很欲,其实剧情蛮奇怪的,自从小安子死了以后,慈禧反而变得更加娇艳性感了,仿佛真的是喝人血之后大补了。可以对比一下在垂帘听政里面的咸丰皇帝,又是喝鹿血又是招美女,但是整个人的感觉就是胸闷到好像随时都会喷血一样,同样都是权力就是春药,咸丰完全是虚不受补,油尽灯枯。但片子里除了小安子并没别的男性,而且即便剧情说他是一个假太监,小安子看着就像个真太监(演员是刁丽的前夫吧嘻嘻)。。。所以她在本片仿佛是缺失性生活反而更加滋润的点也就成谜了,当然也可能是对残酷的宫廷生活和艰险的政治生涯胜利者的歌颂式光环。 可能也是常拍风月片的导演都有一些特殊爱好,特别喜欢拍恶女欲女(可以和那种非风月片导演的色情戏比一比就能看出来很多东西)。李瀚祥对清宫片有执着,慈禧这种长期守寡的女人因为有特殊的历史和传说,所以恰好变成他最爱拍的题材。然后他虽然有很多野史,但看得出来,还是下了功夫的。垂帘听政里面效勾弋故事那里就很是给予同情,但后面戏说起来也完全不给面子,但总的说来,他拍出来了那种清朝气数已尽而又苟延残喘的感觉,封建制度始于周公辅政亡于垂帘听政应该也不是偶然,部分男性皇帝作为父权制象征似乎处处都可以顺理成章作为人类表率,比如康熙乾隆到现在还有人研究,但是将这一角色换成女性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个体制各种愚蠢落后各种千疮百孔,各种扼杀人性,这一点恰是很多学者避谈的。
在垂帘听政里面,刘晓庆的妆一般比较淡。反正在一代妖后里面,越往后邪气越重,她越艳丽。但是看慈禧本人留下来的照片就知道她还是很被体制所压抑的,but刘完全没表现这种压抑感。这部比其他两部里面的服装要华丽的多。然后化妆打光虽然很粗,但是非常有味儿,和现在全部化妆成假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一整晚没停,把李翰祥导演、刘晓庆主演的清宫三部曲(《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包圆一口气看完了,虽然尽是些稗官野史、瓦舍秘闻,但却拍出了历史剧一个很核心的要素,那就是人在大时代面前的枯荣挣扎,不管男女,终究都是权力的动物,也终究难逃历史的摆布,在看到慈禧为了将大清国尽揽手中,而为此不惜亲手杀死儿子同治帝的孩子时,我明白了这个女人的可怕之处,她不是一个妻子或者母亲,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女人,她只是一只追逐权力的动物,任谁挡路,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撕咬。 向来不喜清宫大辫子戏,一是因为这朝代死气沉沉,宽大的马褂袍子,深深的宫闱廷殿,男人拖着一条奴才辫子,女人裹着三寸的小脚,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满汉之争、洋枪洋炮打得山河崩裂;二是此前太多清宫戏,而且大多是嫔妃争宠,闹的是一片狼藉,实在难以入目,大格局如《雍正王朝》《天下粮仓》《康熙王朝》这样的清宫戏怎么就绝了后? 而李翰祥的这三部清宫戏,却实在拍得好,那种步步为营的揪心,帝国政治的倾轧,晚清黎民百姓的血泪,不管是贵为天子,还是一介草民,都在历史的浮沉中飘零。 那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整部电影空洞无物,虎头蛇尾的。刘晓庆单刀直入的表演方法稍有些脸谱化,巩俐在片子里的大多数戏份显得无用,但梨花带雨的哭戏已经崭露头角。倒是陈烨最后的那段表演,从内敛含蓄而霸气十足,及台词的抑扬顿挫都把控甚好。整体是部乏善可陈的老片子。
慈安和皇后很美。刘晓庆真是比容嬷嬷和雪姨还阴影还可怕… 陈道明一脸色眯眯的样子好出戏。安德海真猥琐…
按照历史顺序看,本片故事介于《垂帘听政》和《倾国倾城》之间。相较于七十年代的老年慈禧,李翰祥在九十年代拍的三部青壮年慈禧总显得面目模糊,他对这个人物没下什么工夫去塑造,拍她沐浴,喝人奶,做人彘以及和安德海说不清道不明的奸情倒是起劲(捏脚在李翰祥电影中是性交的指涉),近乎奇观与刻板印象的展示,反衬得她夺权上位,一人钳制东宫、皇帝与皇后的行为像泼妇闹街,毫无手段可言。而同治私访天桥的段落,配上侯宝林操刀的民俗唱词,可以说是李翰祥70年代「乾隆皇出游」系列的自我翻拍了,可惜这成为了陈道明版同治的唯一亮点。刘晓庆和陈道明同年,演起母子来违和感十足,而巩俐的泼辣丫鬟也是她职业生涯早期的主要戏路了,但她这个角色写得不好,戏份吃重但对同治慈禧等主要人物没有什么影响,说是宫闱中的另一种视角也牵强。
我一直认为刘晓庆是目前活着的大陆女演员里演技最棒的。而且大家怎么黑慈禧我都觉得不够。慈禧应该去做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形象代言人。
感觉应该归类为恐怖片,慈禧花皇后脸的那段吓死人了,但是又反复看了好几遍。这个电影就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人反复看,却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阴暗、恐怖,令人好几天都沉浸在这种阴郁的情绪中。
可恶
阵容强大。
正史+野史,两条主线齐头并进,宫女桂莲和载淳的私情,某种程度上是慈禧当年的翻版,另一条线仍突出了慈禧的弄权。李导演夹带私货地将古董、天桥情结融入其中,走马观花作为点缀。看的是完整版+删除片段,删除片段里还有巩俐一句骂娘“我XNM的亲娘祖奶奶”(和《我这一辈子》脏话如出一辙)。
很好看,同治最後看到桂連追打客人討錢跟任何一個風塵女子沒有兩樣,默默走掉最終也沒有相見。很真實也很傷人。
虽说,李翰祥的个人风格偏好使故事的野史奇谭感更为突出,也就是热评所云更像一位说书人而非导演,但对比其港产邵氏时代诸影,你还是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大陆演员群体更为内敛细腻心理深度的正统表演方法相当程度“遏制”了导演向野趣摆荡的幅度(当然彻底扭转是不可能的),增强了历史叙述所应有的厚重感。其中刘晓庆的气场尤其强大——谁能让巩俐意外失色?谁又能让训子桥段中的陈道明只配后脑勺对着观众?一代妖后刘晓庆!当然陈烨也很好,端正贤淑,慈爱仁和,绝代东宫!最后关头还能颠覆自己的刻板印象,凭先帝遗诏训斥慈禧妄为一节几乎就是情绪爆燃独角戏,使观众一度希望东风终能压倒西风。当然史实所限不允许……可惜太早息影远嫁澳洲。
不打5星刘晓庆会拿指甲刮我脸・゜・(PД`q。)゜・
巩俐筒子演技惊人,艳压小庆
晓庆姐亲口喝人奶的戏尺度有点吓到我。。阵容很强大,但始终不到点上
CCTV里,尺度够大。
泪尽无人晓,空对菱花照。
刘晓庆、陈道明封神之片
四大看点:慈禧喝人奶,安德海假太监,同治逛窑子,桂莲骂嫖客。
#怀旧#大概只有偶是冲着安德海看的这片吧?90年代初好喜欢那个唱文武老生的,他的电影也基本不拉不拉的都看了,怀念当年没事泡人民剧场的时光。。。另外话说这是《归来》青春版吗?当年两人演技都很嫩。。。。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觉得里面有好多有趣的北京风俗,而且展现的很自然、仿佛当年就是这个样子,结果一看片尾字幕:民俗顾问——侯宝林。原来如此。
中国总是能拍出从开头到结尾都让人不舒服的电影。对了,陈道明演皇上、巩俐演宫女的时候刘晓庆已经演太后了,这就是辈份。尺度挺大,露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