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篇流水帐的非洲游记
看到前期的宣传,又说超越了《帝企鹅日记》,忽悠了全家人去看,小孩子看到了大象狮子自然激动,但其他的实在乏善可呈。和驴妈妈、携程之类旅游网站上面的游记没有实质性区别,走了好几个点,每个点均匀着力,给十几分钟镜头,都是浮光掠影,观光而已,开头提到的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也只是提到而已,并没有在片中有展开或者展现,若说有什么高人之处,3d影像确实比驴友们的相机拍的好啊!
回家立刻重温了《帝企鹅日记》。3d只是技术,它能刺激人们的感官,但要真正打动心灵,还是要用灵魂来说话。
2 ) 伊甸的合欢
如果人间有天堂,那天堂定不是非洲,非洲是伊甸园。
对非洲的印象始于很小很小时候的一张明信片,多小呢,估计是我读第二个学前班那会儿。明信片上有瀑布,瀑布下有河流,河边是一群在阳光下安静细啜的水牛,水下面会有一簇簇随波摇曳的水草,水草是我臆想出来的。后来那张明信片不见了,后来我在狮子王和赵忠祥的动物世界陪伴下长大,再后来,我看了斯特里普的走出非洲,读了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下,知道了那块广褒的土地除了山川河流草原野兽还有既是被造者又是创造者的智慧型人,他们将各样的兽性玩弄于股掌之中,经分解或适当的消融后又重组成为血液中流淌着的人性,他们不停打破自然本真只为创建起一套又一套属于自己的法则,以爱的名义肆虐这片土地,以爱的名义撕裂与这土地间生生不息数亿年的和谐关系。
热切奔放的音乐声中,与最爱的猎豹和幼狮相约在黄昏的合欢树后,我没想到会泪流满面。
3 ) 狮子冲出荧幕,可载入电影史的纪录片
本文涉及剧透,不喜误入,不过对于纪录片来说也无所谓了,果断爆细节!
在商业片泛滥荧幕的今天,《狂野非洲》是2014年为数不多让我觉得可以多看一遍的影片。抛弃了浮夸的特效制作,没有大牌的演员和导演,甚至没有华丽的布景舞台。《狂野非洲》的好在于它的真实,毫不做作,完完全全让人置身在几千公里外的非洲草原,与那些狮子、老虎、象群一起驰骋在茫茫的草原之上。
提到纪录片,很多人的观念依然停留在摇曳的镜头、模糊的取景、粗劣的后期制作这样落后的印象中。实际上,纪录片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观众的认识,并且开始逐渐回归自然,采用了真度还原的方式,为人们呈现出一个最贴近事物原本面貌的版本。《狂野非洲》这部电影取材自非洲大陆,由有“3D教父”之称的导演本•斯塔森制作,不仅是史上第一部3D动物纪录片,同时也创造了法国影片的历史之最——最昂贵的纪录片。
电影从非洲南部出发,以动物行为学家凯文·理查德森和玛拉·道格拉斯·汉密尔顿为人物主线,牵起了一连串的非洲动物记录传奇。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知名的狮语者,一个则是象群的资深研究者,在他们专业的带领下,不仅让观众见识到了非洲生态群的种种故事,更将各个物种之间的繁衍生息逐一展现在荧幕中,通过电影技术手段,重塑了整个非洲草原的物种圈。
纪录片的制作周期之长,往往令人难以想象。历时五年、辗转12个国家,耗资无数,《狂野非洲》的投入之大,确保了整部电影的精良制作,也最终打造了这部可以载入史册的非洲纪录片。而对于我这般普通观影者,单是看到之欲出的狮群、听到质朴的民乐配乐就已经热泪盈眶:只有对纪录片抱有深切情怀的电影人,才能够奉献出这般用心的巨制。
真心希望《狂野非洲》能够开拓纪录片市场,让更多人关注和喜爱这个具有非凡创造力、涌现无数佳作的电影类型。
PS:最后谢谢郭老师让我提前感受了这么有诚意的纪录片,并且第一次听到来自刘欢老师磁性嗓音配音,简直和赵忠祥的动物世界有的一拼,醉了醉了
4 ) 美丽非洲
第一次在影院看纪录片,还是3D的,就是冲着这个去的。虽然老早就有动物世界的记忆,无疑这次还是有趣得紧。大象越水时鼻子举起如旗帜,金钱豹勾尾的调情,小狮子逗乌龟的虚张声势,自然而有生趣。维多利亚瀑布的美让人屏住呼吸,远观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与云之心旷。热气球无疑是喜欢的元素,可惜好像就没有好过几次,驾驶员在 三角洲湿地低空飞过恶作剧似的吓着大象河马。可惜老是照着主持人的背影和脚有点煞风景。其他~~~都很好!
5 ) 对于纪录片还是比较爱的
对于纪录片还是比较爱的,所以上次的海洋,这次的狂野非洲都是去影院看的。甚至选择了4D,在同伴的要求下。其实我觉得4D简直就是在骗钱。
纪录片的内容,我估计在任何讲述动物的纪录片里,多少都能找到一些踪迹。甚至因为自己去了尼泊尔的奇旺森林公园后,见到了真实的动物,会感觉动物的介绍没有多大新意。当然片中是有珍稀的动物,但是于我这种门外汉看来,动物都差不多。不过有几个镜头,很震撼,让人担心拍片人的安全。
体验非洲之狂野,还得亲身到实地。否则光在电影院里看,总有种隔靴搔痒之感。
不过这部片子如果是小朋友来看,估计多少起一下爱护动物的教育作用。
好吧,我还是最爱纪录片。因为不会让人大喜大悲。
6 ) 镜头漂亮,3D更赞
虽然之前就知道这部纪录片评价不错,但是影院看完之后,还是有惊喜之情。
首先镜头极其漂亮,尤其是安哥拉三角洲那一段,一长段的空中俯拍、还有水流中拍摄镜头,绿草飞鸟和遍布三角洲的河道、大象,水底的河草、鱼类,一切尽收眼底。还有非洲大草原的上的猎豹、角羚,外加一群被乌龟吓到的小狮子,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好的电影了。
其次3D效果相当优秀,这倒是一个惊喜,建议爆炸贝及其中国脑残粉观摩学习。影片里还是安哥拉那一段,你能实时感觉到绿草错你眼前掠过,河底的水草和杂质直接冲着你的眼睛飞过来,还有遭遇大象的那一段,你就觉得那象牙和大象的鼻子已经戳到你的脸了。
至于缺点,首先两个主持人太让人出戏;
吐槽:
一、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素质极为低下,从变形金刚的高票房就可见一斑,到了这部纪录片,一大波购完物没地方去的的二货进了电影厅,一边看一边讨论,半个小时后要么离开要么睡着;
二、一大堆当爹妈的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着电影及其适合他们三岁半的小崽子看,于是好好的一个电影院,熊孩子的叫唤声此起彼伏,实在煞风景,联想到《亲爱的》上映的时候一大票爹妈呆着一群智商几近为零的小屁孩看电影,真不到这群人买电影票前到底懂不懂脑子
和想象的不太一样,处处是和谐的景象,没有猎食,也没有对人的攻击。景色很美,琪琪说,如果不是这片子,怎么会看到那样的景致。看到大象鼻子上的毛毛还是很震惊的,颠覆了想象。睫毛好长,美美哒。有时在想,动物活着是在追求什么?
世界看不完
想去非洲safari
一般,跟海洋,帝企鹅日记之类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近年来看得最享受的3D效果之一,一定要去影院才能感受得到!如果有的话坐等IMAX
吹的很厉害,也就那么回事情,这玩意儿用不着3D的吧,坑人
三星半。环保纪录片。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得狂野非洲在危机之中。非洲现在最需要的也许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不是金钱援助。
维多利亚瀑布月光彩虹,简直美哭了美哭了
整体非常一般。基本没有什么叙事,作为在电影院上映的纪录片这算硬伤了吧,看到一个小时左右开始犯困,非洲美丽的景色和配乐加分。“芳草地卢米埃”
说实话,还没有cctv10上的好,不过3D超赞。
配乐好棒!所有出现的动物都很漂亮。好想去坐那个热气球~
主角是两个啥也不会的傻逼。出现的动物不足十种。这个片子太没有节操了。可看的镜头不足十分钟。还不如二十年前的动物世界呢。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片子拍的啥。两个号称很牛逼的人一个戴着墨镜一个拨弄着头发。自始至终没有下车或者下热气球。对了。车和热气球的片长基本大于自然风光。
看完想去旅游。
喜欢自然的纪录片
一场精彩奇妙的的非洲之行,3D效果依旧如导演前作一样惊为天人的真实!
越野车、热气球、滑翔机,一路不下地,下地进帐篷,发型时刻要保持,热气球每天坏一次,男女主角儿真的是主角儿,非洲动物们只是道具……
看到3D的猎豹,距离好近,它们还发出咕隆咕隆,还舔爪,泪流满面。野生动物纪录片也能拍出商业效果。原来东非裂谷带下面是森林,乞力马扎罗的雪十年后就要化尽。看得我好开心,五星全力支持!法语国家好样的!
从一个国外网站上找到的种子,只有在完全没字幕的情况下我才能静下心来啃生肉,草原雪山真是美如画,最喜欢的四段,一是小象滑进沙坑里爬不出来,二是维多利亚瀑布和月光彩虹,三是雄狮深更半夜跑来扯帐篷,最后是三只小狮子小心翼翼地研究一只陆龟
画面暗,不清晰,费眼。叙事,有叙事吗?就是一个流水账。无任何亮点。作为3d不及格,作为2d也不及格。另外,影片上映时豆瓣评论不可信!!
推荐去影院看3D的!纳米比亚的沙漠和海交接的景色真是壮观得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