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音乐的起源,《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睦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最初的音乐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相联的,音乐的实践产生于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者的音乐,特别容易打动人。
乡村舞台
看这部影片之前,刚好刷完了《披荆斩棘的哥哥》,虽然不是同类电视节目,但从音乐和舞台来说,《披哥》像华丽的鸡尾酒,各种混搭,杯口冒火,怎么炫怎么来就对了。而《中国这么美》给人的感觉就像第一集政和篇里农民大姐做的老红酒煮蛋,朴实无华,温暖饱足。
节目组把歌唱的舞台搭在连绵的梯田中,满眼的绿水青山,夕阳的柔光,闪回的旅行片段,扑面而来的清新。最让我感动的是乐手们在老乡家里喝到兴头上唱的几句,老乡拿着筷子跟着敲碗,虽然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效果十分可乐。想到前面节目介绍了他的人生,如果当初进城读书的是他,生活又会怎么样呢?又想到思索这些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他无论什么境遇都能和歌而唱。
看到短评中有些朋友批评,认为影片中音乐和乡村的结合不足。我想可能是需要更多这样专业乐手和劳动者一起歌唱的画面。
传播中国
节目宣传期看到一些拍摄花絮,说新节目叫《中国这么美》。当时我感觉题目起得这么大,是不是叙事很宏大?摄制组要怎么拍?会不会是又一个“厉害了”系列?音乐节目叫《给你唱首歌》不好吗?当看到第一集,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小人物,小切口,从普通的人生看世界,是当下诉说中国最一个明智的视角。
正好最近某D品牌“阴阳”照片事件、漫威拍摄中国英雄故事等,引发了大量讨论,加上接触了外宣方面的工作,我开始更多地思考我们要怎么向世界表达中国的自信,要展现什么样的中国人形象,要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部纪录片就很合适。它折射出一个真实又美好的中国乡村:曾经或许日子是苦的,但这群人一直默默努力地生活着快乐着;中国乡村爱情是朴实无华的,且能相濡以沫互相支持的;农村妇女不是谁的母亲谁的夫人,她们有自己的名字,被娘家乡亲款待;农业生产是科学严谨、可持续的,“大数据”“基因库”从不落后。影片也不回避中国乡村遇到的问题——乡村的老龄化、空心化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但我们对此绝不悲观消极,因为孩子们能考出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就是全村的骄傲,有年轻人愿意回来发展乡村就有希望……就连“初心”概念的传达,都没有说教的成分,是用具体的人与事来表现的。
镜头中,两夫妻褶皱的笑脸是写实的,书法家粗糙带伤口的手是写实的,乐手把草药、抹茶涂抹在脸上也是写实的。节目介绍中所写的“中国式生活美学”,或许就来自这些简单的细节。
如果这部纪录片有机会推向世界,我相信是它描绘的中国是舒适的,诗意的,童真的,和李子柒的海外传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饭好菜
和另一位点评的网友一样,我评一部影片之前习惯先翻翻团队“底细”。摄制团队其实是做纪录专题片出身,早年做过很多行脚类节目,前几年随着真人秀的兴起尝试了真人秀的形式,最后又专注于纪录片创作。在《中国这么美》中,有很多往期节目形式的影子,是团队多年积累和再创造的必然结果。
一集节目的模式很简单,开场一个乡村舞台,乐手去一处旅行(做客),认识乡民了解他们的故事,用另一首歌总结,开启下一段旅行,如此往复。不过多地盘逻辑,在“安排”的相遇下,让乐手和当地人自然而然地产生碰撞。其实每个段落就类似于一集《早餐中国》,可以拆开看。
像一首散文诗,像音乐版的《文学的日常》。
所以又纠结什么剪辑和逻辑呢?这不是正好做一道“下饭菜”吗?
后面莫西子诗的节目我的期待值更高一些,看过后再追评。
不同当年韩国爆款模式《Begin Again》的异域小资情调,
也不同于《奇遇人生》极致场景样本的个人化叙事,
《中国这么美》所传递的,是独属于中国的“生活美学”,是歌唱平凡的你和我。
与我而言,《中国这么美》是一场“远乡与歌者”的重逢,也是一首“恬淡但悠长”的赞美诗。
我一直觉得,好的纪录片一定是关于“人”的——关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或共鸣。
当“久在樊笼里”的摇滚乐队,遇见“自在山野间”的原乡村民,便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化学反应。
但豆瓣短评中,有人觉得乐队和节目融合不太好,也可能是第一期观众还没适应节目的叙事方式。所以有必要简单拆解一下。
节目名叫《中国这么美》,说明故事线的讲述重心,是在“中国美”,而不是“乐队燥”。
所以,节目中的乐队其实是故事的“引子”,提供了一个歌者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中国式生活美学”,去看、去体验真实的人间。
细心一点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节目组用痛仰乐队的四首歌串起了本集的四个篇章:
《再见杰克》《为你唱首歌》《愿爱无忧》《不要停止我的音乐》
将素人故事融合歌曲内涵中,巧妙的升华情感,形成了高度契合和情感共鸣。相信看过节目的朋友,都能很明显感受到乐队和自己情绪的波动。
不同于《奇遇人生》中把控故事节奏的阿雅,大部分乐队、歌手都无法拥有综艺人那样的表达欲。
他们大都比较慢热,更淳朴真挚,需要走心的体会,才能慢慢融入和感受。
节目中,痛仰乐队和养蜂人初次相遇,也满是陌生和拘谨。
但好在“音乐”这一表达载体,得以让他们的内心体验有了传播的出口,他们将所有对素人故事的情感共鸣,全部融入到演出Live Show里。
在这时,此情此景、歌声歌词,也将更具穿透力。
短评中有人提到《奇遇人生》,凭借极致的场景、极致的样本,再搭配养眼又有话题的娱乐明星,《奇遇人生》整个节目其实塑造出了一种综艺+纪录片的“个人化叙事”样态。
但那不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也更不是“中国这么美”的理由。
《中国这么美》中,由多样素人角色所勾勒的,那种“安土乐居、精神富足、为小家也为大国的精气神儿”,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气质”,才是我身边触手可及的真实样本。
就像节目总导演手记中提到的那句:
那些在日常琐碎生活中能活出“花儿”一样的人,是美好的。
看完第一期,我也开始逐渐接受并认可了《中国这么美》这个稍显官方的名字。
就还真“美”得很治愈,“美”得很到位~
1)美景——乡景至美·山河壮丽
2)美人——精神富美·歌以咏志
3)美食——食材鲜美·一家一味
于是,你开始理解中国式的“美”
开始感受到,“远乡+歌者”所迸发出的那种原始、朴实但极具生命力的回响。
按常理,很多节目会将“故事+舞台”分开呈现。
比如先讲完故事线,再呈现舞台表演。但这样“观看感受”会非常割裂,故事是故事,歌曲是歌曲,很单调。
这次,《中国这么美》倒是有点惊艳,
1)在剪辑上,将唱歌Liveshow提前,唱到一半再穿插进故事高潮片段;
2)中间将歌声调小充当故事BGM,保证整体一惯性;
3)等情绪到位,再直接切回演唱Liveshow,一气呵成。
虽然第一首《再见杰克》时我还适应了一下,不过后面几首的观看体验真的爽~故事高潮+歌曲高潮,也一起将观众的情绪引向新的高潮,直到达到情感的“巅峰体验”。
话说,节目中美食真的诱人呀~
毕竟是《早餐中国》团队的美食拍摄,功力真的不是盖的~哈哈
总之,《中国这么美》不是一档随时可以“躁起来”的节目
她更加深沉、更加宁静,更加有韧劲儿,
也正如中国那样,不张扬,但源远流长。
成都的冬天难得天晴,接连几天的雾霾让人抑郁 温暖的阳光是如此难得 不过还好有乐迷口中的《乐队的冬天》 不过看完第一期,我就觉得,不太能叫这个名字 首先,这不是综艺节目,这是纪录片 其次,乐队在节目中,也不能算是100%的主角 贯穿这部纪录片的,应该是音乐,自然,爱 第一期:痛仰 哪个听国摇的朋友,不是听着痛仰入门? 一直往南方开,再见杰克,安阳等歌曲 已经印在DNA里,前奏一响,便能跟着唱 很多人喜欢摇滚,也是从痛仰开始 从1999年成立至今 痛仰也从唱着《不》这样愤怒的摇滚青年 到了如今唱着《愿爱无忧》这样平和的摇滚大叔 节目第一期请痛仰,可以说是很合适 第一期选择了福建的一个小村 这里有山,有水 痛仰在夕阳下,山野间歌唱着 穿插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 音乐又回到了最纯粹的样子 _ 本期除了大自然与音乐 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是最朴素的人与感情 做手工的大叔,内心像孩子一样调皮 他会爬树给痛仰摘梨 也会做木马给老婆玩 做木车比赛 妻子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招待远方的客人 虽然他们有些拘谨,但是饭桌上大家一起唱歌的时候 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_ 另外一位阿姨,把自己的嫁妆拿给老公去学习 去帮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 大叔也很努力,每天学习到凌晨三点 终于他在书法比赛得了奖,想要把荣誉分享给在背后支持他的老婆 但是老婆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怎么签字领奖? 于是大叔就开始从零开始教她写字读书 朴素的爱情最让人动容 大叔在练字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做饭 _ 这两对夫妻,让我想到了最喜欢的纪录片之一 《四个春天》 她们相濡以沫了一辈子 她们根本说不出,什么是爱情 有些事情,就是习惯了 《四个春天》里,导演的父亲说 “我每天都要给我们的家修理一样坏掉的东西” 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让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到了 我从来不想要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 就像他们这样,足够了 _ 音乐,大自然与爱 是最公平的 不论我们贫穷还是富有 我们都可以平等的拥有 好好欣赏音乐 好好感受大自然 好好爱身边的人
2022.1.16 《中国这么美》福建.泉州篇_蛙池乐队 这集让我最触动的是: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权利生活的很幸福,追求快乐和梦想,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 一个母亲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一对父子对南音文化的传承、一位善良美丽姑娘坚持的公益民宿和书店、一对夫妻经营的温暖治愈的咖啡馆。平凡的人在默默坚持的做着很温暖的事,坚持自我,做内心最想做的事。 鞋厂员工的快乐氛围特别有感染力,那一刻刷新了我对流水线工作的认知。“每天下班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一定要跳舞,跳舞就感觉很爽,一天的疲惫都值得了。” 乐队成员也都是些追求梦想,热爱音乐的平凡家庭的孩子,当主场说“我是做市场营销的,最近有在面试”。那瞬间我有被打动到,月亮和六便士,月亮要追求,面包也得去挣。挣钱和追求梦想两不误,让生命绽放。 下班后有个期待的事去做,让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这就是我最大的感触吧。
每集都看了,最喜欢的两集是:<陆晨/小河x上海>和<五条人x大南坡>。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喜欢<陆晨/小河x上海>是基于个人经历,对大城市更有共鸣,体会不了小镇/田园的内里。但昨晚看了<五条人x大南坡>,却被“乡建”的人和事深深触动。
其实每一集的模式大致相同:从乐队的角度进入被拍摄地,进而展示当地的人和事。但为什么只有这两集打动了我?
后来想想,应该是因为在这两集中,乐队不再单纯是作为旁观者的存在,而是融入其中,成为了风情画的一部分。其他几集也不错,但就像最后一集里张天师说的,“拍得太美了”;仿佛开了滤镜,虽美,却少了几份烟火气。
最后感叹一下,镜头好爱仁科啊(感受到了导演对他的爱bushi
凤羽这集,一切都很美。低苦艾乐队都是社牛嘛?热情又健谈,能感觉到他们是认真做音乐,认真在生活着。白族老奶奶,美!赤子之心的法国音乐人,又真挚又美好!
到这里一切都高级了。结果来了位封老爷。
对不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哈,我们这里没有老爷少爷!
导演你把这位老爷放在法国音乐人后面是存心的嘛?是为了告诉我们,不是每个搞文化的人都是文化人对嘛?文化人和文化人之间也有云泥之别!
三句话不离钱,发财,真是尴尬。赚钱不丢人,又想赚钱又立文化牌坊才丢人!
吐槽上过新某刊封面的艺术家不给你投资?搞笑呢,杂志是你家的?主编不也是杂志社高级打工的嘛?上过封面就要给你投资啊?
诗人芒克就诗人芒克,还非要来一句,封老爷的朋友诗人芒克。我的天哪。真是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低苦艾乐队你们是收了演出费被绑架了嘛?唱歌就唱歌,还非要加一句,这首歌献给封老爷。
我的天哪,多大的脸啊,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那里做了多少扶贫工作呢。
说的是哪位封老爷?就是那位说中国人应该为yiqing向全世界道歉的封老爷啊!
只看了小河和陆晨游上海(因为喜欢他俩),我几乎所有的上海话都是跟顶马学的,小河的蹩脚上海话hhhh
第二期的建水诗人于坚对催促流程的导演开口就怼:“戴眼镜的胖子,你不要着急” ,于是在节目后面于坚带嘉宾拜访自己朋友的时候,导演逮着机会就回怼:“你的朋友里看起来没有成功人士嘛”。于坚大笑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到“白丁”的时候还刻意瞥一眼导演。这段恩仇录戏码有被笑到
导演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拍什么,有一些触碰真的挺尬的,九连那个整体还行,还挺自然的。最佳片段是蛙池在工厂里唱歌。
中国这么美,爬树做滑板车的宋增福这么美,用木槿花炒蛋的杨联花这么美,热爱写字用麻将刻印章的陈木金这么美,识得山上千把种草药的何连梅这么美,留在家乡和孩子们玩一二三木头人的叶相美这么美,如数家珍介绍自己茶叶数据库的杨丰这么美,歌唱着这一切的痛仰这么美……最美的是,这一切都在平凡的生活里,在这里,单纯热爱着玩儿,热爱读书写字,愿意舍弃自己的拥有支持爱的人去做一件无人理解也不一定有回报的事,愿意为了自己的不舍为了自己的信念而坚持……什么是值得,也许就是最淳朴的爱本身。愿爱无忧。感谢团队,中国,政和,这么美。
带着音乐去旅行多美好的事情,怎么就1+1<2呢。
不错,如果能把痛仰那期删了就更好了
来自朋友的推荐,说第四集拍摄地是我们泉州,于是就找来观看下:第1集 福建政和:痛仰乐队的深山音乐会;第4集 福建泉州:蛙池乐队体验泉州独特的城市魅力→此前刚好听过蛙池乐队的歌,然后,南音段落勾起童年时期短暂学过南音的回忆;第5集 江西景德镇:康姆士寻访千年瓷都文化;第7集 广东连平:九连真人追忆少年“叛逆时光”;第9集 河南大南坡:五条人“最野”乡村音乐会。
怎么五条人还没出现啊!思路是对的,多挖掘一些小众乡村的自然美啊民俗啊饮食啊,看了前几集都挺无聊的,建水诗人越看越讨人厌哈哈哈哈哈。
火速下单一罐麦乳精……
第二集全面改观,莫西钟立风 建水的云 阳光风景太打动人了。但无论怎么说,导演设计还是有一点问题的tm拍乡村就一派静好 太浮了,节目组展示了什么呢,拍mv呢?乡村跟音乐有鸡毛关系呢
好喜欢乐队下乡的综艺,有文化有音乐
夕阳下演奏不要太美。跟《奇遇人生》之类的差距蛮大,其实就是一堆素材和歌曲的交叉堆叠,不和谐,没主题,不深入,最后期待一下小河和莫西子诗吧。
每集水准不一,最怕卖人脉的地头蛇假装文艺,焚琴煮鹤而不自知
收回之前的话 蛙池这期真好
中国是很美,音乐也美,但这节目有点糟。第一集痛仰乐队的歌曲和景色、居民有什么联系呢?福建政和这地方用五条人、九连真人明显情感链接就会好一些,痛仰比较适合公路、大西北之类的。希望后面有所改善吧,毕竟这节目创意还是可以的。
看了一集泉州,失望。乐队与城市、音乐与山河是两层皮,看不到太多好奇与挖掘。感觉还不如让乐队自己去随便玩。南音那段,意外的没有任何火花。
节目组没有想好音乐和美丽中国如何融合,最终呈现有点不搭嘎,想欣赏音乐的没有等到惊喜,想看中国的没有感受到诚意,互相失望。
看了张尕怂,九连,蛙池,都很不错。尕怂是个好娃娃,看得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沉默。每个小城镇都有饱满的文化和生活琐碎的感觉真好。ps.让大家带你走访家乡会更好而不是去旅游
乐队的冬天
真是可惜!这么好的乐队,这么好的地方。这个节目真的做好播出的准备了吗……完全断裂的剪辑……完全不搭的音乐和画面……还不如就做成痛仰户外演唱会呢……硬要往《中国好乡村》里塞进摇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