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之路》的新颖之处在于,它集合了电视专题片和真人秀综艺的特点,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呈现,由单个记者/主持的视角出发带观众穿梭天南海北不为人知的边缘之地,体验非凡的冒险之旅,感受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社会现状。从此角度看,它同样也有探险类纪录片的特质。
当然,最让人惊奇的是《无穷之路》在命题作文的框架下变化出的新意。第一部讲的是脱贫攻坚,第二部讲的是生态保护,两者都是主旋律命题,带有强烈的政治宣传意味,但通过上述方式,《无穷之路》成功打开年轻人的世界,也把当下中国发生的巨变呈现到中国老百姓面前。
主旋律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出发点上它都是好的,问题在于从上到下的贯彻落实。拍摄主旋律影视作品,也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在今天这般严苛的局面下,必须得先认清现实,然后再做谋划和打算。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影视从业者发挥创意,把命题书写成佳作良篇。
近年来,主旋律创作成为主流,正是影视从业者戴着镣铐舞出美丽舞步的结果。《山海情》讲述脱贫攻坚的壮举,拍摄质量让人啧啧称奇,一改此前主旋律作品假大空的弊病;《狂飙》是扫黑除恶行动的命题剧,不仅口碑“狂飙”,更是成为近年少见的被全民热议的现象级电视剧。
《无穷之路》的出圈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它不是主旋律命题作品,可能还不会那么让人感到惊喜。正是大众对主旋律自然而然的偏见,造就了像《无穷之路》这类作品收获超高口碑,受人赞颂。这种创作方式是一条可行之路,当然仅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类似限制写作的情状下。
光冲着节目标题四个字,就足够妙绝了~
播出三周看完6期,很喜欢每期选材及内容呈现方式。
与很多过往纪录片或访谈类节目不同,“点-线-面”的叙事形式能很自然流畅地使观众一看便领悟到“无价之保”的主题精髓。
节目不仅仅是片面地由“主持人观察+节目文编”来旁白解说,而是丰富地结合了不同采访对象的亲历述说与感想表达,串起每一期每一个地方的生态保育主线,从而层层递进展现整个社会、国家、人民群众是如何通过方方面面的措施来共同推动环保。
可可西里藏羚羊、青藏高原捡垃圾、长江禁渔、洱海污水治理、西双版纳护象、库布其治沙绿化……
【环保】,与脱贫一样的【壮举】
不是孤胆英雄的表演,而是每一个普通大众肩负的人类责任,无论土生土长本地人还是外来者,无论民间自发还是政府职能人员,无论男女老少贫富,都支持并投身其中;
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松完成的模式切换,从观念转变,到意识加强,从政策倡导扶持,到落地施行改善,要靠几代人超越生死的不懈坚持和数十年成果积累;
不是一成不变、落后蛮干的刻板路径,而是敢想敢试敢做、灵活运用科技创新、懂得就地取材的劳动智慧体现;
不是单一受众、少数专业领域在攻克难关,而是由顶层设计总领、高层规划指挥、中层细化执行、基层压实坚守的庞大文明工程。
很佩服【无价之保】通过镜头语言、素材剪辑、精炼文字在有限时长里表达出如此丰富又细腻、平凡又震撼的故事内涵,完全不输前作【无穷之路】。
第一集
看TVB《无穷之路》的第二部《无价之保》,不得不感叹TVB太会取材了,太有进取精神了。
去年《无穷之路》爆火,主持人陈贝儿获得感动中国人物。
以《无穷之路》的名气,继续在中国寻找讲述贫穷的故事,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没想到只是延续《无穷之路》的IP,将镜头对准生态环境保护。讲述为保护生态所做的努力,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如果有留意国内的报道,就会发现对准生态保护恰逢其时。
第一集眼眶湿了好多回。藏羚羊皮毛的高价值引来人的杀戮,从几百万只到几万只。为了保护藏羚羊,索南达杰组织藏区人民。以一敌十八,身中无数枪,失血过多,活活冻死在可可西里。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现在藏羚羊的数量又多起来。
以及整个画面太美了,每一个画面都超美。
第二集
《无价之保》第二集,这一集的故事线是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被破坏的生态渐渐恢复且越来越好。
是人在破坏环境,也是人在保护环境。人为了藏羚羊的皮毛大肆杀戮和为了矿产破坏生态,人又为了长远发展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人如何传承,发展,壮大,如何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开始索南达杰组织藏民保护藏羚羊,身中数枪后身亡。妹夫继续他的工作,妹夫不明原因死后,妹夫的两个儿子继续这份工作。扩展了我对二代的认识,不只是富二代,娱乐圈二代,官二代……其实它们也算得上官二代,只是不是大家想象中纸醉金迷,为所欲为的官二代,是延续父辈使命信念的二代。索南达杰的死也影响到他的同学,他的同学也参与到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中,和更年轻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捡垃圾保护生态环境。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将生态保护传承下去。
又是风景绝美的一集。
《无价之保》第三集
1.关于吃野味;
2.环保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朴素的想法,持久的行动;
3.经济优先的观念与生态优先的观念之间的对抗。
我以前听说一个人爱吃野味的人得了癌症,写了一个回忆录。那人出于猎奇,吃了各种山珍海味,奇珍异兽,年纪轻轻得了癌症。从此以后,我就觉得野味没啥好吃的。如果野味好吃且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早就被驯化了。野菜、野生动物之所以是野的,就是不符合人类的饮食需求,所以没啥好吃的。如果有人以吃野味来标榜自己的身份与阶级那就更没有必要了。以及为啥大家都喜欢吃野味,但是又喜欢没有个性的人呢?
这一集里面浓墨重彩讲了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护鱼队,他们坚持七八年,自费买船买装备,夜晚在江面上巡逻,还被人威胁警告殴打。那个队长在接受采访时,就说了很朴素的话,现在温饱能解决了,得为子孙后代造点福,要保护生态环境。他没有说出太高深的环保理论,只有朴素的想法,长期的行动。
在长江上捕捞野生鱼,算是一个索取且暴利的行为,经济优先。长江10年禁渔,花钱让渔民上岸,安置渔民,生态优先。这两者之间一直就对抗的状态。
《无价之保》第四集
大理环保风暴,壮士断腕。
论在中国发大财,政策敏感度的重要性。
我听说李亚鹏在洱海投资了好多商业地产,结果亏了好多钱,成了老赖。
交通发达后,大量的游人涌入洱海,国庆节一天接待10万人。
大量的投资也涌入洱海,沿湖建了好多房子,算是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又为了保护洱海,政策下来,将这些房子全部拆掉,退房还湖,民俗餐饮全部停掉。甚至当地的经济作物大蒜,也因为农药残留太多,也改种蚕豆。
第二季终于追完了,仍然意犹未尽,简单谈下感受吧。
一、生态保护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仅仅依靠专业机构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热衷于环保事业的各行各业普通人。说到这里十分佩服青藏线上的义工们和长江的志愿护渔队。
二、生态保护这件事真的需要“有勇有谋”的人参与:受得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有时还要同破坏环境者斗争,需要强健的体力和大无畏的勇气;了解动植物,懂得生物学或医学专业知识,需要高学历优秀人才广泛参与。就像“珊瑚妈妈”讲的,需要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人,三亚守护珊瑚礁的两个博士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政府对环保事业的大力扶持至关重要,不单单是对环保组织等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要考虑高污染企业清退或禁止渔猎后当地居民的生计,这才是生态修复能实现的根本,这一点和第一季的生态扶贫不谋而合。
最后,向以索南达杰为代表牺牲在生态保护战线上的勇士们致敬!
我去年看完了第一季,只记得依稀去年在微博看到过出第二季了,我以为还是扶贫主题,结果没想到已经是变成“环保”主题了。
这里面提到保护环境的人大致分为几种:当地人(先是追求经济发展,环境搞差了之后,发现需要保护环境了),外地志愿者(大部分都很年轻,通过网络了解过相关的事情或者看过纪录片),在当地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等。
前几天才去了海南,大海真是太美了!!!这里面我最想去的应该是去南海捡垃圾,种珊瑚了,这工作就是水下版的“植树造林”,太酷。最后一集看到捕鱼网中捕到的各种还活着的海生动物,工作人员又重新把它们放回大海。这就是我们说的最终要“回归自然”吧。
Ps:主持人是真的很有亲切感,不管是在提问还是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都是让人很舒服的。
我是一直很喜欢TVB的纪录片的,从当年的《向世界出发》开始,总觉得TVB做的纪录片很用心。
去年的《无穷之路》讲扶贫,今年的《无穷之路》讲环保,秉承着摄制团队的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的传统,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就是拍给你看,说给你听。
主持人陈贝尔之前有主持过一档节目《嫁到世界边端》,当时她普通话还不太好,对内地几乎没什么认识。去年从第一集爬天梯开始,普通话就在慢慢进步,去年拍摄内地的扶贫成果很多时候她是震惊的,今年居然连各种各样口音的普通话都听得懂了,而且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她好像更自然了。
从青藏高原保护藏羚羊,到大理治理洱海,从浙江余村的石灰污染,到云南保护小野生象,最后到祖国南海种植珊瑚。到最后主持人的心路历程分享,相信看过的人对环境保护都有新的理念和感慨。
破环环境,不会再有赢家。
感谢制作纪录片的团队。
希望还有第三季。
如果地球上没有一滴干净的水,没有一处新鲜的空气,人要钱有什么用?带着钱去火星么?感觉没有第一季拍得好。
透过节目才知道那么多人为保卫自然环境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感谢那些明知前方困难重重依旧在坚守的人。看到藏羚羊自由地奔跑着,一群群地横渡大地迁徙,跟贝儿一样好感动,这才是来自大自然的最治愈画面,希望人类可以和所有物种和谐共处,它们也都是地球的主人。
以环保为主题,东南西北全部跑了一圈,贝儿还是那个敬业的贝儿,但这一期也不如上一期好看了。最后一集的珊瑚妈妈都准备出海搞科研了,但是批文却好久都没批下来,批下来的时候台风又来了,看来三亚zf不怎么支持环保啊~
TVB的纪录片真的很用心,但也不必拉踩内地的纪录片,大家都有很好的纪录片。这次无穷之路2的选题也很“无穷”,除了扶贫脱贫的无穷之外,生态环境生物保育的道路更加追求无穷。人类在地球很渺小,但是守护者们的行动很伟大。
前两集可可西里的故事,看得几乎落泪。“跟上一季相比,今年的拍摄任务更重了。同样是三个月的拍摄时间,去年我们去了六个省份,今年却是增加了一倍,跑了十多个省份,从最北的内蒙古一直走到最南的海南省。今年同样是五人摄制组:我、编审岑应、一个帮我们做内地联络统筹的广州女孩和两个摄影大哥。五个人确实不多,但我们胜在默契。”谢谢《无价之保》的团队们,你们带来了很好的节目!
依旧是风景之旅,简直了,还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如果第一部是讲人利用环境,那么这一部是讲环境反噬之后人们的反应,虽然最后主旋律了一些,但风景和动物真的治愈人。这么有意思的主旋律也是不多,起码不反感。三星半
这个系列一定要继续做下去。
第二季还没更完已经在期待第三季了
相对第一部差一些,但其内容还是接地气的。接触到真实的生活与人,这就是记录!!!
有些集立意甚至胜过第一季。可可西里和云南野生象的部分都差点看哭,请摄制组继续保持这个高度拍下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之路就是脱贫之路
环境的问题破坏容易,重塑难啊。破坏一时的利益,需要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来修复,但也已经回不去了。比较欣慰的还是我们终于也能在这种利益相关里找到难得的平衡。垃圾回收做水泥和生物柴油确实是没想到的。但同时也看到了修复珊瑚团队的资金紧缺以及流程的繁杂。
除了一个充满决心的为了美好愿景而奋斗的理想(第一季的主题),还多了一股破除阻力艰苦奋斗,甚至不怕牺牲的凛然,要去除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改革和改变,这股浩然正气令整个片段都变得更加动人。背后的经济利益的牵扯哪有那么几句话那么轻松,教化和改善又岂能一朝一夕,而还有这么多志愿团队一直以来在坚持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无论是各种民族。我们想要世界变得更美好,从来不应该止于口号/我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和废物,甚至于类似于这些的意义上的其他的东西,比如海量的信息,比如情绪的困扰,所需要的也是一件件重新捡起来的行动和决心
看过《平衡》了解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的事迹,索南达杰冻死在可可西里,扎巴多杰被害在玉树,案件至今没有一个定论,但坚信是被不法分子杀害牺牲的,没想到当时因为父亲被害哭得伤心的孩子们继承了父亲和舅舅的遗志守护可可西里,就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祖父和父亲的接力棒为国守疆。我们能看到辽阔国土上美丽的风景,是因为有人在默默守护,看过一些环保纪录片,这部格局打开了。最后,热爱旅游的人为了自己热爱的风景请带走自己制造的垃圾吧。
这才是最美的风景~
TVB的纪录片与内地的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接地气,没有太多说教煽情的部分。它只是以主持人第一视觉带观众感受真实的场景。观众觉得该笑的时候就笑,该哭的时候就哭,不需要什么包袱。我也看过国内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其实也很有诚意很认真,但往往看了前面一两集,就没有追下去的冲动。
众志成城愚公移山的人类意志,还是取决于一个目的性,逼迫地球去流浪不行,但保护珊瑚礁就很感动
短且精致,像广东菜一样,很少有主旋律节目可以拍得这么好的,立意,节奏,画面,剪辑都是一流水准,媲美国家地理风光片,内容理性且克制,幽默中带着温情。唯一不足就是太短了,一集才26分钟,哪够看。
一般
第一集的震撼度不比去年的悬崖村低,真心佩服贝儿和5人小伙伴团队历时两月(当中还要不知浪费多少时间在各种检疫)攀山涉水天南地北摄制出来,而且还是新鲜滚热辣的[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