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007的创新危机
《007之大破量子危机》已经在国内公映,目前看来口碑一般。对于一个产生于冷战背景下的动作英雄,如何在新时代继续自己的动作英雄传奇,从《量子危机》来看,已经是007的迫切危机。
这位酷似俄罗斯前总统普京的新任007,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里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象个施虐狂一样地不停杀人,花样百出而且面带厌倦。传统的007叙事套路在新的007电影里已经被稀释到了最低限度,虽然因为这两部007电影是前传,很多007之前的习惯还没来得及形成传统,但米高梅的变革之心已经非常明显。只是对于这位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动作英雄来说,变革的方向还没有明确,就早早扔掉了传统,现在只能用暴力和杀戮来继续维系自己的传奇了。
按照笑话里说的,007电影是不怕剧透的,因为人人都知道,007一向是在电影开头干一个女人,在电影结尾再干一个女人,在电影中间干很多的男人。不过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里,007这个老恶棍摇身一变化身为青涩毛头小伙儿,虽然他仍然干了很多的男人,但对于女人却已经不能再用干来形容了。《量子危机》里007差不多每20分钟就要掏出《皇家赌场》女主角的照片缅怀一番,让人不得不开始担心丹尼尔·克雷格的前程——上一次对女人这么上心的007还是《女王任务》,他在那集结了婚。当然,那一任007也只干了一集就被赶走了。
对于一个一直喝烈酒抽雪茄的老花花公子来说,这样的前传虽然情理上可以接受,但它还是不是007就不好说了。从动作场面来看,现在的007很有点向《谍影重重》(《波恩的身份》)靠拢的趋势,帕金森式的动作场面摄影,简单直白的动作桥段,粗暴干脆的近身格斗,毫不留情的干掉每一个挡路的小喽罗,都不能不让人想起另一个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动作英雄——《谍影重重》系列里的失忆特工杰森·波恩。不过对于杰森·波恩来说,因为他没有过去的历史负担,所以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大刀阔斧,没有一点羁绊。但对于已经有30多年历史的007来说,想改变就要谨慎——改变太多会失去007的魅力,而改变太少又难以维系007的魅力。
对于好莱坞来说,系列电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延续前作的号召力,吸引观众继续关注主角的新冒险。但冷战结束后,在新的世界形式下,007已经失去了他传统的号召力,因为两大对立阵营的对抗不复存在,007这个马前卒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007虽然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形式,但他的传统魅力无疑已经大打折扣。在《皇家赌场》之前,007就已经开始被迫和恐怖份子作战,但毫无疑问这种动作背景要和以往的东西方对抗烈度低了很多。到了新任007上任后,原创故事的匮乏已经开始迫使编剧回顾007诞生之初的前传,但故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这位肌肉猛男型的007又该如何变化呢?
当年的邪恶帝国已经不复存在,继续东西方对抗的模式明显不再能够讨好观众。而在世界各地征战,继续讨伐异教徒的恐怖份子又明显不符合当下的世界潮流,007这位英国特工如果不能赶快给自己找到新的职业方向,喜新厌旧的观众很快就会将注意力转向其他的银幕动作英雄——没有Q博士,没有那些希奇古怪的装备,不抽烟,刚学会喝马蒂尼,没有来自敌方的蛇蝎美女,更要命的是,M更象他妈妈而不是上司,观众会问,这样的一个家伙,还是007吗?
2 ) "暴打公羊"
去看它的动力是新007的演员Daniel Craig的性感魅力. 所以虽然全篇几乎没有对白,要情节没情节,要演技没演技,除了赛车,撞车,赛船撞船,就是赛飞机撞飞机.但是因为有 Daniel Craig这个帅哥的货真价实眼睛糖果一直在画面正中,我没有任何不满.回来后翻了些前一部007 (Casino Royale)的对白来看,才发觉这部007有多烂,多没有想象力. 所以只能向所有迷恋 Daniel Craig 酷哥的人推荐. 酷哥真是从头酷到尾. 其他没什么可看的.
桂点出Anthony Lane的影评里的一句话很妙:The title[Quantum of Solace] is too frail by far. Someone should have called it “Total of Wreckage.” Or “Batter of Ram.” 电影名字的中文翻译其实大错特错. Quantum of Solace的原意其实是 “measure of comfort” (安逸感?)取自一种说法”婚姻中如果安逸感为零,这个婚姻就走到头了.” (A Marriage is over when the quantum of solace is zero). 这里选择这个标题是为了点出007因为上集失去了自己的爱人,悲哀愤怒完全控制了他,需要找回那一点Quantum of solace才能重新开始. Anthony Lane 的影评是说,”Quantum of Solace 这个标题太温情了,这个电影完全是关于大打出手,应该叫’全面残骸’或者’暴打公羊’.” 哈!
我觉得'暴打公羊'最形象, 因为为了演这部电影, Daniel Craig 先后受了三次伤. 第一次是脸部,缝了四针; 第二次肩膀断裂,医生打了六个骨钉进去把胳膊修好; 第三次把指尖给割掉(slice off). 酷哥不易啊!
3 ) 大破量子危机
对于好莱坞来说,系列电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延续前作的号召力,吸引观众继续关注主角的新冒险。但冷战结束后,在新的世界形式下,007已经失去了他传统的号召力,因为两大对立阵营的对抗不复存在,007这个马前卒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007虽然一直在努力适应新的形式,但他的传统魅力无疑已经大打折扣。在《皇家赌场》之前,007就已经开始被迫和恐怖份子作战,但毫无疑问这种动作背景要和以往的东西方对抗烈度低了很多。到了新任007上任后,原创故事的匮乏已经开始迫使编剧回顾007诞生之初的前传,但故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这位肌肉猛男型的007又该如何变化呢?007系列电影至今已经整整的过了46年,我小时候看到的007里永远有风流倜傥气度迷人的詹姆斯,香艳的床戏,各种眼镜手表钢笔等有趣的小玩意以及跑车游艇,肖恩康纳利成为了某种标准,所以在他之后只有和他气场类似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取得了应有的成功,提摩西道尔顿永远看上去都像是冷淡的大清侍卫,罗杰摩尔非常英国非常潇洒可是长的又太像摔跤队员,更别提只演了一集《勇破雪山堡》就让肖恩康纳利再度复出以平民愤的拉辛比。所以在Daniel Carig被宣布成为新一任的007时,受到的争议与诋毁简直是难得一见的。
4 ) 懂男人才能懂新007
我的第一套007连环画似乎是4岁还是5岁生日的礼物之一。
我认为这些宝贝儿至今仍藏在什么地方,如果我爹没扔掉它们或者被我爷爷当作援建山区小学图书馆资源给捐出去的话……
我比较喜欢康纳利的形象,虽然他脑子不灵光。
布鲁斯南,很帅,可我不羡慕他,因为那个时代的邦女郎除了苏菲.玛索以外没一个有感觉——我是说真正的女人味。
纵然历代邦女郎都犹如雕塑般面容精致身材标准无可挑剔,然则,我感觉到她们只是一具又一具壳,简单的说,没有女人味,一定要比喻的话,仿佛充气娃娃。
坦率的说,即便在幼年时,我也不喜欢Daniel Craig之前任何一个银幕邦德,他们都不对味。
当然,偶看得最多的只是布鲁斯南版本的偶像剧邦德先生,这老男人,太优雅太精致太沉着太好运太有安全感太幼稚太没血性太不MAN,如同那些塑料邦女郎一般不真实。
或许吸引90年代家庭主妇足矣,但对于21世纪被美剧熏陶的越来越考究挑剔的新观众,不够班呀不够班,何况演技派在回归。
痛苦使我们智慧,失去令我们成熟,而死亡则丰满我们的灵魂。
——R.W
(臭屁...)
Daniel Craig
会杀人,会痛苦,会愚蠢,会犯错,会受伤。
噢,还会跳墙,会跑步,会遍体鳞伤,会出丑,会后悔。
超级英雄不是跳跳舞喝喝茶睡睡充气娃娃拯救世界——我10岁就抗议连环画不真实……
Daniel Craig终于补完了我从小心目中真正邦德的形象。
孔武有力,血性残暴,不拘小节。
一个杀人者,根本无所谓浪漫主义无趣虚伪的绅士风度。
一个痛苦的人,一个不令人羡慕的人,一个令人可怜的人。
一个被夺去的人,一个不得不选择的人。
嗨,我觉得这才是MAN,这才是我小时候崇拜的英雄。
好了,说说女人。
噢,黑发、可爱的翘翘的胸部、长腿、只适合用来亲吻的嘴唇、聪明又傻、执着...
我爱的女人特质她都有。
你敢相信么,邦德居然没睡她,我真为他遗憾...
皇家赌场、量子危机,这两位女主角都不是绝世美女,都不是完美俏佳人,可是第一眼我就喜欢她们,有一种“这才是女人”的感觉。
——这才是真的男人想睡的女人type~
她们都有缺点,都不精致,可是她们的眼睛都会说话,你知道的,你一眼就知道,那不是花瓶不是充气娃娃。
事实上我也喜欢这两部剧仅仅是龙套的女配角,即便根本不漂亮,可是很可爱——我的意思是,你能发现她们的好,纵然是平凡的,纵然是龙套,纵然都死了。
So,无论如何,我赞同马克·福斯特选女人的标准,我们爱好相同^_^
所以,我正式宣布成为fans,更多因为对邦女郎的品味一致。
——我期待第三个Daniel女郎。
虽然今年有传世经典暗夜骑士无可匹敌,007终归只是娱乐片,但这不妨碍截至圣诞档期前偶赋予它仅次于暗夜骑士的评价。(仅针对公映商业大片而言)
它值得我孤身一人看午夜场首映——你知道我身边都是一对又一对热恋中图谋不轨的情侣,阿拉真难堪@_@
它也值得偶从冰箱打开一瓶哈尔滨啤酒暂时抛弃生物钟写完日记。
严格来说,Daniel的邦德剧算邦德前传,诠释那个深入人心的邦德成熟之前的故事。
青出于蓝,任何一个真正懂女人懂男人懂故事的观众都会逐渐忘记旧的邦德——假设继续拍下去的话^_^
要多情,先绝情。
——R.W
5 ) 喜欢上这个邦德
虽然皮尔斯布鲁斯南是我不变的最爱,但是仍然在看完这部之后喜欢上丹尼尔克雷格的邦德,电影整个来说很一般但是克雷格的气势如破竹,不嬉皮笑脸的007终于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皇家赌场的时候还没有。硬汉硬汉~对我的胃口~
6 ) 你不必懂
Dan的第二部007。最初充满期待,但开演后国内同胞恶评如潮;加上年底忙,几乎已经做好看碟的准备。美国上映比国内晚一周;待这边开演快一个月后,才发现其票房还在前列。Check rotten tomatoes居然是给出高于50%的评价,远高于当时刚上映的Australia。还有什么犹豫!
太酷了!感觉导演和编剧野心勃勃,从上集开始,就谋划要搞一个系列。007的故事大都没什么嚼头,无非先睡邦女郎二号,再睡一号,在其间杀人。而这个新系列,脱胎于老情节,让一个有血有肉的Bond横空出世。而Dan的表现,那是从来没见过玩酷玩得这么恰如其分的。
没看明白上集感情戏的,很难体会这一部。有必要回顾,上集风流倜傥的Bond邂逅邦女郎一号Vesper。飞机上,Vesper的聪明机智让Bond赏心悦目;两个人相似的成长经历更是让Bond产生难得的共鸣。而后一番甘苦与共,生死患难,Bond发现这个皮肤姣好的女人,流动的却是和自己一样血。按我一个婚姻幸福的哥们所欣赏的话 Love is the recognition of oneness in the world of duality。于是不羁的Bond完成任务后就想和Vesper构建二人世界。不料峰回路转,Vesper是间谍!Bond感觉被欺骗;而Vesper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Bond在突然的变故下失控。偶尔M提起Vesper,Bond也是故作坚强的说“the bitch is dead”。
可是Bond是深爱Vesper的;没有人可以平复他那道伤痕。于是第二部,Bond疯狂的要把一切牵连与操作Vesper的人搞定。
最初,Bond这个选手,已经没有心思考,他做的就是出拳,出拳,把对手打到,打得站不起来为止。而本集最大的转折点,是Bond本部人员要捉拿他,领队的是M。M当然是想母鸡护小鸡,可她也没办法,还得公事公办;在她觉得Bond无路可走时,一点招都没有。Bond当然是凌波微步地金蝉脱壳;可是就在同时,Bond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什么个人力量都敌不过“无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M想帮他,可是没有办法还得抓他;Vesper想爱他,可是没有办法不伤害他!更重要的是,后来他明白了,如何面对自己的无奈。有一幕Bond的朋友被枪击,Bond紧抱弥留的战友,这个硬汉居然是一脸的悲伤。朋友还是去了,Bond瞬时又变回铁人。他把他的尸体安放到垃圾车,拽出尸体身上的钱夹,抽出cash,然后一把将钱夹扔得远远的。看到这里,我想,一个响当当的男人,一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男人诞生了。而就在这时本部邦女郎一号Camille一脸惊诧”this is how you treat your friend?” Bond没看她,”He wouldn’t mind.” 是呀,Camille还是不如Vesper了解他,虽然她最终让Bond明白他自己的问题,可是她毕竟不是他的爱。接下来,就没什么大突兀了,Bond终于融从容冷静与凶狠冷酷与一体,收放自如的完成命运赋予他的任务。
最后一幕,鹅毛般的大雪落在铁桶般黑压压的Russia,M一脸月光般的慈祥,恳求Bond能继续为机构效命; Bond穿着挺括的黑呢大衣,转过头,越过宽厚的肩,他沉沉地丢下一句”I’ve never left”。再没有多余的镜头……虽然Bond她是Keep住了,M估计一脸迷惑。呵呵,你不必懂,这个男人为什么这么酷。
期待下一集。
本期邦女郎不错~同意的举手
大呼过瘾!!!紧凑!张力十足
导演怎么能去掉爱情的篇幅了?上一部邦德多温柔、多有爱,这一部只剩打打杀杀了,没有亮点,没有爱。
虽然非常新鲜的动作场面缺乏,但是这部电影比皇家赌场更出色的完成了让邦德形象更加圆满的任务。谁会想到,007系列电影也会具有人文关怀?节奏很不错,比皇家赌场掌握得好。不断地使用平行蒙太奇来渲染动作场面。有情感深度,甚至感人。。。总之,这是一个更加不一样的007,007的初期形象完全立体化了
邦德不要盲目崇拜伯恩!还是走风流路线好!伯恩才是那种拳拳到肉的风格!ps,但是果然缩短了时间就容易出气氛!而且007有面部疤痕快速自愈特异功能==
满眼都是穿什么都好看的你,一手打翻别人骑着的摩托的你,调皮地问Camille"Is that a compliment?"的你,在床上轻吻Fields背肩的你,抱着Mathis让他在怀中死去时都帅得毫无人性的你……2019年11月26、28、12月4、10重刷,和Vesper这段爱真太伤了,所有最美的爱果然全是幻觉。Vesper这个角色的力度就体现在她在这部续集里无处不在的存在感。于是邦女郎Camille只能傻得虎逼做Bond的sidekick才能反衬007心中Vesper形状的大窟窿。Quantum of Solace好名字。四星半
看后即忘
呃,杀戮不少;脸上受伤的bond一点魅力也没,就是一个猥琐打手
克雷格神似普京。。。
007系列的第一次剧情衔接尝试,太……没劲了。
007:大破锤子危机?整个剧情跟量子有毛线关系哦,老三样了,开最帅的跑车泡最多的妞打最拉胯的反派。打斗和各种爆破大场面还是挺好看的,及格分吧!
个人认为是007最好的电影,完美的继承了英国国宝希区柯克的衣钵,邦德被置身成为“错误的人”,而影片并未在“凶手是谁”上下工夫,反而在“邦德应该怎么办?”上做足了文章,悬念感十足,影片中断歌剧院那场戏,直接致敬了希区柯克《擒凶记》中结尾的刺杀大戏,非常精彩。
Craig,集野性与优雅于一身,力量与智慧的完美化身!动作场面少用一点手提摄影,情节的交待再清楚一点就更完美了.Craig长得确实像普京,邦女郎像徐静蕾?
邦德严然是进化成了死神.最会丢枪的邦德.现在的系列电影真的是越来越有拍电视剧的倾向,第一部基础,接着推出的就好发挥了.
1.剧情承接《Casino Royale》,邦德的感情完整延续,这在系列里非常少见,此作里的邦德在进行的任务的时候,总让人感觉带着复仇、冷血的意味;2.欧嘉·柯瑞兰寇造型不好看,但更符合角色设置,没记错的话,可能是第一位没被邦德睡过的邦女郎;3.丹尼尔·克雷格的邦德系列,剧情更具可看性,其中最为精彩还是动作场面,延续前作的跑酷开头,以及结尾沙漠中央的旅馆爆炸中的打斗场面,肾上腺素飙升的激烈。
导演是跑酷迷么
007大破自来水公司!
皇家赌场里摸清楚的方向在这里完全被打乱,制作者们不惜成本让邦德从头打到尾(甚至不顾形象灰头土脸贴身肉搏),却忽略了007电影另一大最迷人的地方是在人物的塑造,只能说太可惜了。
第一部和前作联系如此紧密的007,几乎可以叫做《皇家赌场·下》了,所以整个故事的目的还是在圆场与做局——当然《幽灵党》的破局被证明是一场大灾难——显得没有独立性;不过也有些有趣的点:《唐人街》的影响、《海底城》的沙漠行和对《金手指》的另类致敬。
曾经的观影,模糊的回忆。—— 2021.11.22/23:在「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007》系列电影中,目前豆瓣评分最低的是《幽灵党》,而IMDb则是《大破量子危机》。与之前的「007」相比,《大战皇家赌场》和《大破量子危机》的他有好些转变,如从花花公子变得深情款款,也难怪《无暇赴死》会编写那个从未有过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