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第一次自觉地对命运发出如此任性的旨意。这一次的任性是由于我早已钦定的爱人失而复得,如同正午的阳光那样热烈充实,并且势不可挡。我怀揣着飞蛾扑火一般的莽撞坠入爱情。薛绍等于快乐,等于我的生活,在重逢后的日子里,我动用全部智慧和想象在脑中反复演绎着这个迷人公式,直到那一天,我确认这就是关于大唐公主的命运的真理。那曾经漫无国的的浮艳生活从此将具有沉实的走向,从而真正与我的幸福发生情感上的联系。 爱情,意味着长相守, 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就像峭壁上两棵纠缠在一起的常春藤, 共同生长繁茂, 共同经受风雨最恶意的袭击, 共同领略阳光最温存的爱抚, 共同枯烂腐败,化做坠入深潭的一缕缕烟尘。 它的崇贵需要两股庞大的激情,两颗炽烈的心灵。 真正的爱情是无坚不摧的, 不论是天上的神明还是地狱的命官,都不能让他们屈服, 因为它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崇高最健全的境界 梁上挂着一尺白绫,风丝丝缕缕地挤入,那白绫便有了神采,有了类似飞翔的美感…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始终在考虑,我为什么要选择死亡?难道这仅仅是为了让我的侄儿能顺利登基而扫清道义以及情感上的负担?雨停的时候我找到了答案。我意识到,其实对死亡的渴望一直是我的一种向往。我太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因此它在我眼里完全丧失了美感!我怀抱着出生时的激情步入另外一个世界,我凭直觉感到那是一个更优美的所在……我的死亡像我的出生那样,终止了长安城漫天的淫雨,并且又一次为大唐带来了太平 女人的美分几种,一种热情似火,就像胡姬摆动的肚皮;一种柔情似水,就像早就喂了鱼的魏国夫人;一种矫情似狐,妖媚惑主,如韦氏。而最高级的恐怕要算是风情万种,缠绕不去,如同我们对面的那种美景…… 满天肆虐的瓢泼大雨,一片苍茫。这条标榜帝王威严及骄傲的帝国大道被铺天盖地的雨雾模糊了面容。 一驾马车孤独地倘佯在道路正中,仿佛漫无目的的一叶小舟,任风雨由着性子摧残颠簸。驾车人虽披着斗篷,但仍抵挡不住风雨持续不断地扑打在脸上。驾车人已是满脸的晶亮。一队种策骑兵远远地跟在后面,默默地,生怕打扰车内深切的悲伤。 太后可曾留意您头顶幽深的夜空?世间万物。推天地永存,自盘古开天辟地,已历经百世,可天空却愈活弥坚,源远流长。凭的只是一个“忍”字。它要忍耐骄阳似火;忍受冰冷的星空;要忍受疾风骤雨;忍受电闪雷鸣,凭的是一个信念——这就是自然,自古亦正亦邪,从来善恶相间。人生百态,概莫如此,一切悲伤、失意、生离死别,一切阴晴圆缺,皆为自然,为人世常态,心要学会包容,要学会只观其形,而不为其所动,不为其所伤。为国捐躯是职责,犹如木炭的任务是燃烧,而成为灰烬则是乐趣,是满足。太后,忍并不意味着僵硬地去忍耐悲苦,它真正的含义是去理解、化解悲苦,从而将其化为快乐,像天空那样将风雨化为彩虹。惟此,则任何人就都可以活得像天空一样久远,因为心感受到的从来是快乐。 矛盾恰似人生的乌云,虽然引来狂风暴雨,也能结出缤纷的彩虹。误会好比命运的利剑,既能招致厮杀,更能披荆斩棘显露真情。 我是懦弱的,我的懦弱来自我有限的才能和我对自己才能正确的认识;我是懦弱的,但我的懦弱使我明智,我的明智赋予我常人想不到的勇气。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放弃皇位。 面对权力忍耐与豁达是最致命的弱点,它只会使权力更加懒惰。而一个仅凭惰性与惯性行事的政权只会滑向更深的罪恶!你要学会斗争,学会如何逼迫一个政权思考……要知道,你的对手,那些播弄权力的阴谋家永远是勤奋的,像农夫一样为收获而不知疲倦地奔忙……
本文首发公众号何日君回来,转载约稿请联系:hehua499。
因为《演员请就位》里有关《大明宫词》的一些表演片段,忽然引逗起我的兴趣,去重温下这部拍摄于2000年的电视剧。
看完后,我击节赞赏,复又几多惆怅。
关于女性,我们这个民族的女性生命历程和哲学探索,美丽与哀愁,这部剧,它讲到了极致。 20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剧集超越它。
这部剧集是以太平公主的视角开启的,大唐的这位公主似乎是第一女主角,但其实它主要的女主人公其实是武则天,一个独特的进入了哲学探索层面的女性形象。
男人对女人向来有偏见,对武皇这样的人物,在很多男导演镜头里,她是淫乱不堪的野心家,或者宁愿把她虚构成一个傻白甜的白莲花,比如贾静雯那部《至尊红颜》。
而《大明宫词》毫不客气的打了这两者的脸。
武皇很聪明,早早的就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世上最伟大的东西,不是爱,而是无上的权力,男人们都让开,无论是丈夫,还是儿子。
在剧中,她有很多金石之言。
比如她对太平说: 女人最可怕的弱点就是过于急切的承担责任,薛绍明明死于自己的懦弱,他爱上了你,他背弃了慧娘,他对不起两个女人,但是太平,你却认为他是被你害死的。
稍有生活经验的人就会知道,武皇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
在我们这个环境下培养的女人,太过于感性了,太过于自卑了,反复的自省,反复地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种感性,像一只匕首,把自己刺得血肉模糊,伤痕累累。
男宠张宗昌哭着缠着武皇发嗲,武皇不耐烦,转向太平说: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任何男人,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不是生理性的,是阶级性的,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社会和文化的灌输形成的。
有什么事是男人可以做到,而女人做不到的呢?其实本质上根本就没有,只是社会和文化灌输的观念让我们觉得有这种事。
跌宕的人生让武皇知道,除了权力,什么都靠不住,爱情和亲情都靠不住。 普通的人因为没得选,所以爱情和亲情显得很重要,但是一旦人拥有更多的东西,你怕到了那个位置,这两样东西就不再那么稀罕了。 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
武皇在感业寺心急如焚的等待高宗李治,而李治沉迷于箫淑妃等新人,几乎忘掉她,她费劲心机,九死一生才能再进宫。 当她一心一意辅佐丈夫的时候,他依然跟她的姐姐,她的更年轻的外甥女厮混在一起。 有选择权的性资源多的男人,根本就没有忠诚。
武皇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在资源面前,没有母子情。他们对她没有一句实话,所有的话语里都充满了试探推敲猜测和欺骗。
这是武皇的聪明处,但如果《大明宫词》对武则天的塑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它还不够锋利,于是,它更进了一层,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 武皇需要权力,权力才能保障安全。 薛绍的慧娘为什么死啊?因为她没有权力,所以人家让你死,你就得死。
但与此同时,武皇又知道权力是冰冷的,权力是丑的。
她知道女人是弱者,但是她又知道,弱者才更有爱的本质,弱者才美,更具有审美性,不会爱的人根本就不可爱啊,精通利益算计的理性派都很丑陋啊。
这种理论就是曹雪芹说的,好好的女儿们沾染了男人的习气,就会变成死鱼眼睛,庸俗不堪。
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武皇选择了培养她的女儿太平,太平是她的生命补充,来完成自己生命里缺失的那一块。
武皇自己选择了跟男人一起较劲利益,那么就让太平成为那个充满了爱的能力的审美性女性。
武皇动用自己所有的权力来保护太平,你,太平公主,只需要去爱就够了。
看起来这实在是万无一失的聪明保障啊。
但事实上,一个人怎么能挑战你的命运呢?
太平在那年元宵节的街头,遇到了薛绍,于是立刻爱上了他。
武皇为了保障自己的女儿的爱,更确切地说,是另一个自己的爱情,立刻用权力赐死了薛绍的前妻慧娘,但是她想不到薛绍会懦弱孤绝到这种地步。
因为懦弱,而孤绝,因为无力,而冷漠。
薛绍把慧娘之死的仇恨,全部报复在无辜的太平身上,对她冷若冰霜,让那个灿烂浪漫的公主逐渐逐渐的凋零了。
她的一生都凋零在了她虚拟的爱情里,她只爱薛绍。 这的确是非常审美性的弱者之爱。但是,这种审美性就是让人心碎啊。
太平怪责自己的母亲毁了自己的爱情,于是,薛绍死后,她赌气嫁了一个她根本看不起,她母亲也根本看不起的男人武攸嗣。
如果说薛绍懦弱冷漠,那么武攸嗣,则是庸俗而可怜。
太平在他身上从来没有见到爱情的影子。
后来就是张易之。作为男宠,他轻狂傲慢,征服世上所有所有最有权威的女人,是他的野心。他爱任何美丽有权势的女人,他一个女人也不爱。 太平的爱情火苗又熄灭了。
武皇立志给太平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生命,因为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冰冷了,丈夫儿子都畏惧自己,都猜忌自己,太平不应该再像自己这样,她会远离权力中心,她会成为一个有爱的平凡女人。
可是,太平一生遇到的男人,有懦弱冷漠的,有无聊庸俗的,还有轻狂傲慢的,但是她整个的一生,唯独没有那个能够与她纯粹的相爱,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长相守的男人。
因为那样的爱情,也许世上根本就不存在。
口口声声说要跟慧娘同厮守的薛绍,最后也在慧娘的墓碑前承认了,慧娘,我爱上了别人,我以为我会一生都怀念你,现在却发现,怀念变得这么艰难!
如果说权力是冰冷的,那么,爱情其实也是冰冷的。
爱情的狂热,只是一种幻觉,它从来没有真正的发生过,它永远的停留在少年时代偷偷溜出宫来的小太平,在元宵节的夜晚,揭开了那张昆仑奴的面具的那一刻的憧憬里。
她不是爱上了真正的薛绍,她是爱上了她想象的爱情。
这种就好似《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最后都要走出大观园一样,嫁的嫁了,散的散了,死的死了。 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是无法抗拒命运的。 哪怕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都不可以。你生命的主旋律依然是无力感,深深深的无力感。
剧集演到这个程度上,它才具备了哲学性,这才是一个高级的艺术作品。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才是人生吧。
大明宫词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年级还小,懵懵懂懂之间只觉得画面太美了,配乐很好听,小太平可真可爱,大太平真美啊!长大了在B站和大家一起看,细细品来才发现这剧真的是上佳之作!服化布景无一不美,台词精雕细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大唐盛世的华章理应如此!不论你是皇权在握的万万人之上,还是卑躬屈膝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的悲哀有着自己无法挣脱的宿命。可惜导演似乎江郎才尽再也没有这样佳作面世了,可惜可叹。
爱死那些台词.
陈磊告诉我,《大明宫词》台词是编剧想的,他还演戏了。李少红一开始还不敢接这个片子,编剧几个人就把她关小黑屋,点了一根红蜡烛念剧中台词。李少红当场震撼。后来拍了一半,这种词实在写不出来,他们就逃跑了。被李少红抓了回来。居然还有这一出,快把我笑疯了。点红蜡烛的场景是张易之和太平。
我看见年轻的太平在空无一人的深宫中奔跑.
我的猫,一只叫太平,一只叫薛绍。
喜欢周迅那前十集。这剧说话都像诗朗诵似的。
你知道多少人的一生都为了瞬间而着迷。
陈红在这里真是美得不像话,归亚蕾的武则天很好看,都是老戏骨啊里面!有时间好好追一下以前的经典剧,最近有点剧慌了,现在的电视剧质量真是的好好跟以前的学学了
喜欢看~尤其是周迅的那段
那时赵蜀黍很风骚,陈红还没有残,周迅尚萝莉,关键叶锦添还木有走火入魔!太平与薛绍的初遇真是秒杀所有的少女啊~~
李少红镜头下的周迅陈红李冰冰何琳赵文宣都是前所未有的美
我的第一次“胜利逃亡”就如此惨淡而难为情地草草收场。可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它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拥有了那种诱人的被称做藕断丝连的甜蜜心情。我爱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存在。我望着窗外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
台词那简直就是莎士比亚
记得最后有一集说郭冬临扮演的皇帝崩驾后手被折段时,那是震撼啊……
我觉得,《黄金甲》和《夜宴》的失败并不是选材的问题,因为莎士比亚以及追随他的黑泽明都曾经成功地处理过宫廷斗争的题材。《大明宫词》提供了另一个例证。不看《大明宫词》,我还不知道电视剧可以拍得这么漂亮。奇妙的是,前12集我还觉得对白挺假,之后慢慢就进入状态,到结局处骤然爆发。这是一个超长电影的架构。
如果小太平没有在夜市上揭开那张昆仑奴的面具....大概会过得好一点吧
当女皇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有把字画穿在身上的男宠
红极深处,瘦骨阑珊;零落成泥碾作尘,恨悠悠一场大梦。是的,这部剧讲爱,讲权,讲忠诚,讲背叛,讲宫墙换代的慈悲血腥与沧桑寻常,都美到极致了。
莎士比亚和唐朝。郑重的雄心和胆略可见一斑。台词的舞台剧功底,从女性成长角度映射王朝的兴衰。叶锦添,李少红。他们保证了最好的呈现。繁花的装饰,细节和节奏的把握还有归亚蕾,她让武则天离我们那么近。- 无愧史诗年代
这三颗星是给周迅,是给归亚蕾,一个是娇小可爱,一个是温顺优雅,服装设计很大胆也很到位,脱离了以往古装戏沉闷的道具服装。在太平公主的前半生,是无忧自在的,悲剧开始于和薛绍的相遇,注定了不会有结果,注定了权势支配不了一切,她的爱情被无情的埋葬了。赵文瑄的儒雅,傅彪的忠厚木呐刻画的都很到位,如果不是那一个败笔,应该是完满的。
一见薛绍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