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说,《利兹与青鸟》是个非常好的故事。或许在每个高中生的青春头脑里都有一些故事,他们大概天生就是浪漫主义的人才。一个“故事”里,必然存在主角与配角。霙很幸运,她成为了她自己故事的主角,同时和伞木也是。他们共同是利兹,也同是青鸟,互不可缺,就像青春黑夜里的两颗启明星。
每个高中生脑中都会产生故事,这似乎是必然的。在物质丰满,欲望充足年代,故事更多了;但,真的能称得上“故事”的有几个?或者,什么能叫做“故事”?这一整年,我一直在寻找“故事”,想着可能下一秒楼道里可能就有我要找的,也可能只是一阵风;我开始怀疑,普通人是否真的编过“故事”?还只是满足你那无聊的潜意识,你欲望的投射。是向《故事》里说的你内心最深刻的想法?
霙的心细腻,或许该说是我见过所有故事里女主角里最细腻的一个,如细水长流,感到阴翳时会黯然神伤。伞木则显着略有不同,同霙为女孩子,心里却更多是粗犷——像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偶尔的自大,热爱体育;稍难觉察到他人的心。这两个人相互依恋在了一起,山田导演称这为“恋”,而非爱。在《利兹与青鸟》中,是一个童话映射出这两人,或者霙和伞木去映射出一个童话。这是一个有关“再深爱对方也要目睹离别”的过程,其实仔细联想,情节和片头的“disjoint”有着一丝异曲同工的关系,而disjoint的背景似乎是粉色的底,黑色的字,似乎是种柔软;而片尾划去的“dis”前缀却是标准的白底黑字,一股冷清感扑面而至。那说到底,“利兹与青鸟”是什么呢?那是你内心最深沉淀的映射,是你自己最纯洁面的折射。一羽忧伤的蓝色羽毛轻盈落下,一个少女沉醉的心落入湖水。面对“利兹与青鸟”,我黯然神伤。
我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开始倾从生活中寻找故事,或者该说答案,总觉得因此生活会有新的迸发;但看完《利兹与青鸟》的那一刻起,我渐渐明白生活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复杂,它仅仅是很简单的一面,八成的隐喻和投射都更像是我们想象力和逻辑的礼物。生活中存在故事吗?山田导演大概想说:没有——或者说,“故事”总会有,但故事不是生活的所有。假如有,就没有开头和片尾的disjoint了,按照山田尚子的女性导演的功力,《利兹与青鸟》,又何止90分钟的长度呢。但假如这样算,生活中没有故事,那生活是什么呢?“故事”里永远有你添油加醋的成分,而活着大概才是实打实吧。努力活着,人生里早晚会有你添油加醋的故事,就像霙和伞木一样,小径的最深处的回头一笑,水蓝的水手服,好像水做的一样。一个故事的结尾,福至心灵的时刻。
完整看完第二遍《利兹与青鸟》,比第一次看还要喜欢,故事简单但画风与情节刻画之细腻程度令人叹服,再次感慨京阿尼制作太用心了。 两位纤细少女的小动作和微表情、逼真细致的校园场景、干净清雅带着虚幻美感的画面、与剧情相得映彰的音乐……这一切细节都成功赋予了这部电影生命力和感染力。 『青春』有张扬明媚的简单快乐,也藏着压抑复杂的迷茫悲伤,经历着无可奈何的别离,但最终朝着未来的方向而各自努力。『喜欢』有不同的形状,无法纯粹定义,也很难与他人同步,即使关系亲密,心与心的距离却宛如隔着一块透明玻璃。 常见的现实以梦幻又美好、细微但深刻的形式展现出来。 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希美借着长笛把日光投在对面楼的霙的衣服上,这是整部电影最让我心动的瞬间。第二是希美喃喃自语『神啊 为什么要教会我打开鸟笼的方法』,还记得第一次看时,她落寞的背影和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第三是霙的主动拥抱主动告白,她好勇敢。 说说角色。伞木希美这个人啥都好,就是有点自我,总是把心事藏起来,让人捉摸不透。我也是这种人。我厌恶自己,但对于这种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同类,总是容易产生亲近感。最重要的是伞木希美长得很好看,所以我还是喜欢她。 铠冢霙真是可怜小天使啊,但是她对希美的喜欢可以说是一种盲目的迷恋,认为希美就是她的一切。这有两个弊端。一是希美不可能正面回应霙这种近似爱情的喜欢(在我眼里就是爱情),这份喜欢也会一直伴随着得不到的痛苦。二是霙眼里只有希美,使得霙忽略了自己,束缚了自身的成长。 最后对于霙的勇敢表白『我喜欢希美的一切』,希美只说『我喜欢霙的双簧管』,我想她的回应如此平淡,一是希美对霙的喜欢应该不是爱情,而是包含着喜爱与嫉妒的友情。二是目前的希美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无法回应如此浓烈的喜欢(但后面希美让霙等等自己,等她可以配合霙独奏的那一天,我觉得这已经算是编剧导演非常慈悲的暗示了)。当然,希美这句『我喜欢霙的双簧管』更重要的含义是希美想让霙不要再只顾虑希美,而是尽情发挥音乐才华,展翅高飞。霙也理解并听从了希美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想,故事最后以双方互相理解又各自成长的方式,让铠冢霙放下执念,真的是个很好的结局。
画面很美,每一帧感觉都可以截图下来做壁纸。背景音乐都很自然很契合,零碎的细小声音都很真实,并同动作和切镜配合,很细腻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一开始我也理所当然的认为雯(?抱歉那个字不会写。。。)是利兹,希美是青鸟,在她们逐渐被开导逐渐认识到其实是相反的时,我也受到了冲击,而难过的是,之前我是利兹,之后我仍然是利兹,担心束缚所爱之人,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永远无法展翅翱翔实现梦想。不知道是故事与自己有相似还是本身便很动人,在一连串看了这么多或治愈或热血的番之后,终于又哭了。连技巧和曲目也练不熟的我,永远也无法亲身体会心境和情感给乐器演奏带来的神奇影响,像希美一样,我只是个普通人罢了。也许大家看了会更多感动吧,对我来说却更加致郁了。心境不太好。。。充满着对未来的惶恐,明知道每往前走一步就会给更多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明知道涉猎越多的事就有越多做不好的烂摊子,明知道自己配不上爱我之人,明知道每一步都在达成“以前自己最讨厌的人”,为什么还要往前走呢?世界的话语权是人的,人说你必须坚强,人说自杀就是逃避,人说你逃避的会落到亲人的肩上总会有人因你的作为而承担痛苦,人说积极向上世界多美好。不仅让你不能走那一条路,还让你谴责自己产生走那一条路的想法,而变得更加自我怀疑更加痛苦地却只能活着。也许。。我就只能这样不负责任的活下去吧。。。
山田尚子是神,硬核女同动画,绝美爱情,百合神作。
惊艳的镜头表现,绝佳的作画,细腻恐怖的细节,音乐与画面完美融合,新的艺术,就犹如京吹第8集爆发,这次更是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是艺术片。细腻话语下,是厚重扑面而来的情感宣泄。情感一层层揭露,即使没看过原先吹奏部直接看这剧场版,也是毫无压力。
山田监督在镜头运用上真的是厉害得不行,换其他监督绝对无法做到,而京都恐怖细腻的稳定作画以压倒性的美感吞噬了我。无法挑剔,无法超越。这是其他商业动画公司无法做到的。
温柔的少女照顾着彼此,但在做决定时又如此坚定,即使无法一起飞翔,也会完美支撑起你的独奏。
影片开端就是霙独坐在台阶上,没有言语,但曲直膝盖各种小细节告诉我们,她在等待着什么。轻快脚步声传来,霙辨识出这就是她等待的人。不是整个人大幅起身,而是用眼神变换、扭头来表现少女心情。
出现镜头里是一位同样身材高挑,绑着单马尾的清爽少女,霙终于起身。霙始终跟在希美落后半个身子的位置,少女眼里只有希美。希美觉得手中拾到的羽毛是如此美丽,而在霙眼中希美也是这样的。希美送出手中羽毛,而霙却是试探的道谢。希美不解,为何要道谢。对于不确定的关系,喜欢某个人,多说一句话都是在试探。
两人在镜头里表现出的各种节奏,也正是两人的态度一样,一个轻快直爽,大步迈前,一个眼中只有憧憬的她,跟随着。希美的步伐速度也跟她节奏一样,一步三级台阶,明明和霙一起上楼梯,却很快将其甩在身后。霙眼中站在阶梯口处的希美,她是憧憬。霙默不作声地跟着。霙注视着希美的脚步,一如往昔她在自己面前大步向前迈步。喜欢某个人会一直注视她的每个细节,正如记忆里那跳动的马尾,在前方的背包和轻快的步伐。其实,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了,其实镜头是跟着霙走的,呈现的是霙眼中的希美,我们是霙,却也不是霙。两人距离若即若离,随着两人打开吹奏部大门,也跳出“disjoint”。 不相交的,一如现在她们的状况一样,相近却无法更近一步。
霙一句“我很开心”,也是暗指这些年在希美身边陪伴相当高兴,而直头脑的希美却以为是排练曲子。霙一度以为希美回应了自己的期待,却发现并不是自己所预想的。霙雀跃的眼神冷静下来,跟着回应。霙还在试探着。希美说作曲家厉害,但霙却表示不认识,也许在霙眼中,只有自己注视的人,自己才会去关注,其余皆视作无物。打破两人距离的还是希美,借由读物绘本拉近两人距离。希美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霙一直在试探保持的距离突然被对方拉近的震惊。孤独少女利兹的故事就此展开
既是绘本故事也是少女间的物语。
“你叫什么名字?我是伞木希美,要不要一起加入吹奏部?”少女清扬微笑让两人成为好友,这是开端。
绘本少女终将分离,陌生少女是青鸟的化身,青鸟最终飞离。绘本结局也暗示了两人其实不能走上同一条路,才能的限制,个性的发挥,即使心意想通,也无法站到同一个舞台。
霙尝试接近希美,却被希美提议练习独奏打断。
《爱的决断》这是第二乐章名义,也是两人的境地。
霙吹奏也好,其他也罢其实都是在跟随着希美的脚步节奏。不愿被抛弃,也无法更近一步。
希美吹奏曲子练习是为了想站在舞台上表演,所以她发自内心的喜欢练习。而霙练习曲子的原因只是为了和她在一起,并行。霙只是注视着她一个人。
随着希美去跟小组练习,我现在才明白她们为何要早来。希美是想多练习,而霙只是想多享受这两人独处的时光。两人毕竟是不同乐器,除了合唱,其余练习并不是时时都在一起。
吹奏部是按实力上台的,这点霙心知肚明。而自己正赛一旦结束,那么和希美在一起时光就会没有了。所以她才会说“希望正赛永远不要来”
镜头回转,却是绘本的世界。
面包屋打工的少女莉兹,一个人努力生活着。暴风雨过后,蓝衣少女出现在家门口不远处。不相识的少女却毫不犹豫喊出了莉兹的名字。
镜头再转,老师部长都在强调着练习重要性,希望夺冠的迫切,这些都在触动着霙,而霙是不希望正赛到来。
希美的性格让她在吹奏部有着相当好的人缘,而霙依旧孤单。即使这样也没关系,只要能看到希美的笑容就好,但真的没关系吗?不是没有人向霙搭话,只是霙已经容不下她人。即使是众人向霙发出邀请,霙还是会谢绝。但谢绝了邀请的霙还是没能和希美一起回家,她能做到一个人,希美不是她,无法婉拒邀请。
霙只有希美。
莉兹照顾蓝衣少女,两人一起生活,温度也在逐渐上升。而莉兹也问出了藏心底很久的疑问,少女究竟从何而来。
因为孤单的莉兹而来。
莉兹也发出了请求,“留在身边”。不是因为害怕寂寞,也不是什么,仅仅只是想要你在身边。
而霙也希望希美能永远陪伴在身边。对霙来说,希美就是她的青鸟。
“总是很努力,酷酷的又会运动,全都好帅气”
“最喜欢”的拥抱。霙只听希美说前三字。霙也想和希美拥抱对方,说着对方优点。但霙一直都是看客,从未做过。
不意外的,希美张开了手臂,当然这对于一直试探的霙就相当意外了。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却又被希美一句玩笑话给打消退了。
高中升学在即,志愿填报也成了不能回避的事。
青鸟自以为很好保持着自己身份,而莉兹也不打破这份默契。
但冬天马上来了,离别的季节要来了。青鸟只能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新山老师找上霙,并推荐了音大。但霙并不感兴趣。希美知道自己才能有限,所以才说“要不我考本地这里”,不甘心。霙拥有自己练习多少次都无法赶超的才能,自己却不得不屈从现实。即使霙表示只愿去有希美在的大学。
但霙不知道希美也在注视着她,轻松说出因为希美想考音大,所以她也会去音大。丝毫没想过这是否对希美有难度。对于有才能的人,做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而普通人则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到达。
一方是无法传达的心意,不能理解对方感受,一方是难以面对的心情,拥有自己渴望的才能却宁愿放弃而跟从自己。青春苦涩交织回转在口中竟是如此难受。
不擅言语的霙身边总是有希美在负责打圆场。
希美也喜欢这样的霙。所以,当孤独的霙提出能带人一起去时候,她是惊讶的。霙也开始和人一起练习。注视窗外的希美不再得到以往的回应。
莉兹与青鸟是长笛和双簧管的回应,未注意霙的感情的希美在合奏中显得突兀,无法和谐,没有相互聆听——“要将你的情感 娓娓的叙述给铠塚同学”老师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
“希美的决定 就是我的决定” 霙再次强调。
被人质疑自己和希美之间没有默契,是霙无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丽奈依旧毫不客气指出,保留发挥自己才能,不愿意多表现自己。
霙很清楚,在以只论表演的舞台上,再怎么隐藏都是无用。她害怕希美像青鸟一样突然飞走,突然离开自己身边,就如一年级时候希美曾退部一样,当初也是因为希美她才选择加入吹奏部的。
希美只是一个拼命努力练习想去往更大舞台,音大她当然也向往。主动找新山老师告知意愿,却是极其平淡甚至敷衍的回答“要加油呢”,完全没有多余语气,不看好希美甚至悲观的气氛哪怕不用言语也在扩散着。跟霙完全是两个待遇。希美的积极性已经烟消云散,眼神流露出的是呆滞。
新山老师会手把手指导教霙,而希美只能远远看着,曾经的好人缘却显得如此孤独无助,她甚至无法告诉霙。希美耳边充斥着杂音,眼里却也只有霙。
两个少女都是如此孤独,却又截然不同。
决议放飞青鸟的霙第一次主动向希美发出了拥抱,却惨遭打击的希美第一次无力的拒绝了。
久美子和丽奈的青鸟二重奏,震醒了希美,
希美这次又决定不告知霙打算放弃音大。优子的生气看似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希美比霙更孤独,好人缘并没有能带她脱离困境的人。高中被不上进前辈逼到退部,想回来却又受到阻碍。霙在她身边却无法共情理解她。长笛的首席也是孤独不被理解的,甚至连和霙的合奏都无法继续了。
对于霙,希美是她的青鸟,带她走出孤独
对于希美,霙是她的青鸟,自由翱翔在天空,不去束缚限制捆绑她才是最佳的,放飞才能
都为了对方着想,替对方做出选择,即使身处异地,但心意仍是相通
青鸟无法改变莉兹选择,霙也无法改变希美的决定。两人都希冀着对方幸福。
两人的捆绑解开了,青鸟飞上了苍空。但内心却融在一起
解开心结的霙全力释放自己,希美根本跟不上霙,就像仰望挣脱束缚的青鸟什么都做不了,万般苦涩,拼命试图追赶却再三无力放弃,只能目送着青鸟飞离。
一直要霙加油,结果却发现是自己限制她实力发挥,明明霙拥有自己所期待的才能,却让自己替她决定,希美才会说“太狡猾了”
无法相交,即使相近,却又因为追赶不上而远离,
霙追赶着希美,希美也在追赶着那个才华绽放的霙
两人心里都还记得当初认识的场面,一见如故,就再难以忘却
霙选择练习升学去音大,希美选择一般大学。
霙和希美终于一起说出“正赛加油”,这次终于不再是“disjoint”了,心相交了。
很抱歉用这么个俗不可耐的冷笑话作为题目(路人25假意道了一个歉。
说实话,该片相较原作TV版,有一个画风上的突变,突然把软萌的正常比例,拉长到了类乙女向漫画身形,虽然还没有clamp那种超级长胳膊长腿,这个脖子哟,着实适应了很久。不过,大概也是这种刻意去原作化的处理,让人很快就抛开了固有印象,反倒是原作众多角色时不时的“反串”总能带来久别重逢的惊喜。
无疑,全片最惊艳的就是霙化身青鸟的反转了,虽然这么说来有点事后诸葛亮,但是还是想说前一半就早有预感(路人25一脸傻嗨的说道。当然不是我厉害,而是镜头铺垫非常到位。最开始,是个遛狗式和谐的场景,希美在前小辫一甩一甩,活泼雀跃,八面玲珑,霙在后面沉静稳重,目不转睛。一静一动,再带入《利兹与青鸟》的童话故事,的确让人第一时间就感觉希美是青鸟,霙是利兹。再往后,不论是高坂单刀直入的说破,还是双线叙事中,童话现实角色台词的衔接,行事风格的变化都越来越明显的掺入了杂音。
从什么时候开始察觉到杂音了呢?从霙终于在希美的开导下张开了翅膀。接纳后辈,勇于选择未来。霙说希美是她的全部,自私一点的说,希美也的确希望是这样。只是伴随着成长,视野的拓展,阅历的增长,每个童年的玩伴都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再是朋友的唯一,最终惊觉,卡密萨马,为啥让我学会了打开鸟笼的方法?
我理解的鸟笼其实就是羁绊。就是心里为彼此画地为牢的空间。毕竟,除非囚禁,洗脑,作为两个自由社会人,谁都没有办法完全束缚谁。这就是本片双女主相较童话更加贴近实际的地方。打开鸟笼,其实打开的是自己内心的心结。
在霙和希美角度,自己都是那个利兹,而对方的不确定则是青鸟。霙害怕希美与其他人的交际忽视了自己,于是苦练双簧管,甚至主动学着希美的行事方式接纳后辈,而希美则害怕希美接纳别人而不再视自己为唯一,于是也想着选音大,继续在一起。不过,事情纠结在大家都不会满足于本我,还要追求超我,那就是牺牲自我,成全爱人的崇高意识。于是,霙为了和希美回家,拒绝了后辈的聚会邀约,却发现希美赴约后默默离去;希美则是意识到才能欠缺后,依然抱持信念,辅佐solo到最后。
如果剧情停在这里,也就是另一个《麦琪的礼物》了。好在本身《利兹与青鸟》的童话就更进一步,利兹执意放飞青鸟,青鸟忍痛接受好意。相比欧亨利为了追求戏剧化最大而孤注一掷的惊喜,这种一人牺牲,一人背负的场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而双女主的处理则更接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毕竟,童话里,利兹注定一个人在森林里孤独终老,而青鸟则本就属于天空,类似一种爱上一匹野马的忧伤。还是那句话,作为两个自由社会人,能力或许有高低之分,但不会像利兹与青鸟这种跨种族般无法相容。于是最后两人约定,还有相逢的一天。
这种告别或许是《心灵捕手》里一天重活,一口啤酒后,本·阿弗莱克对马特·达蒙说的那句你知道你和我们不一样,但我宁愿相信这只是比翼之鸟一侧的振翅宣言。借大瓶子的一句话:“你真应该多谈几个女朋友再找我,那时候你才知道我有多好!”打开鸟笼,意味着你相信对方阅尽千帆,仍然相信你们是彼此的唯一。
捞一下这篇吧,我想我可能真的无法忘记2019年7月18日京都的这场大火了。
过度的悲伤并不好,但是我一想到京都的staff们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强行结束生命,真的很难从悲伤的情绪使自己抽离出来。
京都动画在我看来是日本业界乃至世界内容产业内都绝对特殊的存在。当然她是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认为她的优点可以掩盖其一切缺点,使之成为我们时代文明令人啧啧称赞的一朵奇葩。 那就是监督、画师、原著作者共同协力通过铺天盖地的细节营造出了的世界,或者说是视界。
京都动画的独特,在于《利兹与青鸟》中霙对于希美动作的下意识的模仿,在于玻璃与阴影构成校园的牢笼感;在于《吹响,上低音号》中大赛前夕的谱面上画满的"大赛,加油"的词句,在于即便是同一首作品,不同比赛时演奏的声部细节层次变化,更不用说所有乐器演奏指法和节奏上的音画一致;也在于当你有幸站在京都府宇治市那座黄前久美子跑过的著名的桥上的时候,听着电车驶入宇治站的声音,看着机动车开过的流光溢彩,你会固执并且认真地相信这真的就是久美子生活的世界。
这就是京都动画的优点,细节即宇宙。
有很多人觉得京都有的时候对于剧情的把控稍显吃力,当然这是事实。不过我个人更不喜欢的是一种''唯故事论"的影视批评学,仿佛对于所有的影视作品来一句"我认为他没有讲好'故事'"就好像其已经成为了影评大师一般。
京阿尼在某些作品中甚至有意地消解叙事元素,《紫罗兰的永恒花园中》少佐到底是否死了?最后那一战到底为什么会那么悲惨?为什么如此柔弱的少女会被培养成战争机器的天赋?这些事情重要吗?在京都的宇宙中,根本不重要。京都把所有他们不想关注的东西都抛诸脑后,专注于打字机和机械手臂的接触的金属质感,专注于刻画所谓的"那光"、"那水",才成功营造了这一集集宛如海滩上晶光闪闪贝壳散文诗般的优秀作品,这一个个由全部的生活细节所构成的日式枯山水。
这是我在所有其他动画公司的作品难以看到的,是属于京都动画独有气质。
现在想来这种对于世界描绘,或许会因此次的事件永远消失,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此次的事件获得完全不一样的深刻气质。让我们期待京都动画的涅槃重生吧。
【以下为原文】
关于京阿《吹响上低音号》这个系列,一直来就以精良的制作,优美专业的配乐,以及细腻的人物感情而闻名于动漫爱好者的圈子。但同时因为其轻百合题材,复杂和隐微的情感表露、转折,以及略显小众的吹奏乐题材,也排斥了很多潜在观众,我个人觉得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此外,也有很多观众执着于其轻百合的题材,忽视动画在很多别的地方达到的艺术高度,我个人觉得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我特意写这样一片文章是希望大家能够更用心地来看这个系列的动画,毕竟对于京阿尼这样一个对动画如此用心的公司,我们作为观众,怎么用心看都是不过分的。提示:本文包含大量剧透,未观影者慎看。此外也有大量个人意见,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京都动画的细节一直是十分丰富的,这是被观京阿尼观众所喜爱的部分。但是对于很多习惯了好莱坞电影的观众,看京都动画有的时候可能会有“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给我看这个”类似的感慨。其实对于京阿尼的细节,只要你沉下心来,真正用心去琢磨,其实无一处闲笔,无一处是真的与故事完全无关的细节。我摘取了几个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段落,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
比如以开头这个我称之为《霙一个人的等待》的片段,我完全不同意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一段很沉闷的说法。
然后是有人来了?一个路人走过。是并不是希美,霙有点失望的样子。
随后马林巴琴欢快的伴奏响起,预示主角的入场。然后我们注意这个时候的一个场景变化,就是起风了。树木在摇曳、花也在摇曳、希美的头发也在摇曳(在之前的场景中并没有霙的头发随风摆动的场景,只有希美出场之后才有)
我没有办法不佩服京阿尼借助动画独有的优势,利用风这一自然元素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同时这也只是颇具有东方传统的细腻表达。
然后我们会看到霙跟随着希美进学校,注意霙会跟随希美的动作。
同时在影片的结尾处,为了体现霙和希美终于发现了各自所追求的目标,霙不再是那个只会跟在希美身后的女孩了。双方也都不会因为爱的名义而绑架对方,镜头行进的方向也会有意识的有所对立。这种对立和影片开始的霙对希美的亦步亦趋形成了对比。
以及这里的翻书的动作
然后想说的一些是关于影片的名字《利兹与青鸟》,很自然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谁是利兹,谁是青鸟?我们当然可以说:双方都是对方的利兹与青鸟,这个结论太容易作出了,我不太能够令自己满意。所以我还是梳理了影片中关于童话中的利兹、青鸟角色与两个主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影片。
我们先看音乐中的利兹与青鸟。到底是如何对应到两个独奏乐器上的。
1、新山老师的解读
在新山老师的解读中,长笛和双簧管似乎就象征了利兹和青鸟。如果根据相关的语序做正常理解的话:长笛——希美——利兹;双簧管——霙——青鸟。
2、泷老师的解读
我们可以合理认为,最终在利兹与青鸟的告别的场景中,利兹是感情倾诉的一方,而青鸟则是回应感情呼唤的一方。
3、高坂黄前老夫妻
注意到在高坂与黄前共同吹奏的段落中,高坂的小号吹奏的是oboe的段落,黄前的上低音号吹奏的是长笛的段落。
夏纪评价道,利兹还真硬派啊,有一种“你飞吧,保重了“的感觉。悠子附和说:高坂らしい。这句话确实会有一些歧义。根据本日语小白理解,倾向于理解为,因为对象高坂的原因,所以(黄前)才能放心的让她去飞。同时这种理解也符合新山老师的解读。
同时结合第三乐章最后大段oboe的独白,很难将oboe的音乐形象对应到利兹,对应为青鸟显然更符合音乐逻辑。也与上面影片各片段所做的解读契合。故在音乐的逻辑关系里,oboe一直对应的是青鸟,而长笛对应则是利兹。
我们再来探讨视觉和故事上的对应
相信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大部分的观众的观影体验。希美是青鸟,霙是利兹。有很多片段可以佐证这一判断。
比如影片前半部分首次引入对童话故事的叙述,虽然讲的是利兹和青鸟的故事,但是配的画面则是希美和霙初次见面时候的情景,对应的希美是青鸟,霙是利兹。同时也注意,这里的叙述者是希美,所以有理由认为在希美的眼中,自己是青鸟,霙是利兹。
以及希美在聊天的时候,oboe学妹对该场景评价:“那边真的好热闹啊,简直像莺语雀鸣(小鸟)一样呢”
同时霙自己也说,之所以在吹oboe的时候感到拘谨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办法放飞青鸟,如果自己是利兹的话,一定不能放飞青鸟,实在没有办法放手心爱之人的心情。说明在霙的眼里,也是将自己投射到了利兹。
而到了影片的后半段,通过一个平行穿插剪辑的片段,两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霙在新山老师的点拨下,转换了身份,认同了自己是青鸟。希美认为自己是利兹,同时希美发出了:“神啊,为什么教会我打开鸟笼的方法呢”,可以看作是转变后对于利兹的身份认同。
但关于霙和希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角色认同的转变,关于这一点可能每个观众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分享一下我自己个人的看法。
站在希美的角度,她最后的转变是发生在看到黄前和高坂的演奏之后。高坂与黄前的关系给了她启发。高坂所吹奏的部分,是原曲中oboe的部分,象征着青鸟。同时高坂本身的人物设定就是非常具备小号的演奏才能,其父亲是知名小号演奏家,未来很有可能从事专业的小号演奏工作。黄前的演奏水平相对来说(虽然这样说有一些不太厚道,但确实是)平凡了一些。在第一季里也曾经因为演奏水平的不到位而被泷老师diss的情节。高坂的黄前之前的这种对比一下就让希美看清了自己和霙之间的关系,是她自己才是那个不会飞的,不能陪着青鸟跨过千山万水,看到各种城市和河山的那个。
对应到希美与霙的关系上,如果理解转变后的希美是利兹,而霙是青鸟的话。则希美一直以来对于霙的束缚体现在希美一直在内心深处不能“放飞”霙。这是出于某些自私的原因,希美自己说为了她的面子:一直以来都是她走在霙的前面,面对霙逐渐展露出的“翅膀”,希美可能不能突然接受自己并没有“翅膀”的事实。这种心情的表现,则是逞强说自己要去考音大。
而站在霙的角度。她最后的转变的契机则是新山老师的一席话。如果你试着将自己代入青鸟的角色又如何?霙自己得出了“青鸟无论如何要飞走,因为这是利兹的愿望”的结论。在动画正传第二季中曾对霙坚持吹oboe的原因有过介绍,“只是为了在希美退部之后能和多留住一份和希美的联系“。所以霙至少在影片中的这个时点,并不是突然萌发了对于音乐的热爱,而只是霙觉得将oboe吹好,考入音大,是自己表达对于希美爱的唯一的方式(希美也告白到,她喜欢霙的oboe)。霙可能不理解,但是她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她太爱希美了。
这才是爱的决断,愛ゆえの決断 。是因为太爱对方了,所以不得不决断。
其实关于为什么青鸟会飞走,或者说为什么利兹会放青鸟飞走,一开始希美和霙都不是很理解。霙是觉得利兹太爱对方了,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放手。同时希美对这个问题也表示过困惑:这个故事好悲伤啊,如果是happy end就好了,而且后续青鸟也可以时常回来看利兹啊。
利兹太爱青鸟了,她知道青鸟需要飞翔,自己就算再爱青鸟也没有权利束缚住她。即使这种束缚并非利兹的本意,甚至有可能是青鸟自愿放弃飞翔而陪伴利兹,利兹都无法忍受。飞翔是鸟儿的本性,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利兹的强迫,抑或是青鸟的自愿,因为利兹太爱青鸟了,她无法忍受青鸟飞翔的可能被剥夺。所以,正是因为她对青鸟的爱,所以她不得不放飞青鸟。即便放飞了青鸟之后,自己独自感伤,感慨“神啊,为什么要教会我打开笼子的方法”,但依旧不得不放飞。
同时青鸟也太爱利兹了。正如霙所说,就算青鸟完全不理解利兹的决定,但是她也知道,她无法改变利兹的决定,她能做的只能是服从利兹的决定。因为她就算再伤心,也不得不飞走。她衷心渴望利兹的幸福,她能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展翅而去。
其实影片中还有很多其它非常值得我们玩味和仔细琢磨的细节。
比如京都动画中妹子的腿
排除制作组奇怪癖好的可能之外,京都动画中人物的腿在很多地方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我这里也是现学现卖,主要参考了《身体语言密码》(亚伦 皮斯、芭芭拉 皮斯著)中的内容(同类型的书应该还有很多,我只是随便找了一本)。我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意思(关于京都腿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探究一下。
《身体语言密码》中第十章描述:
对于女人而言,剪刀型站姿或者是单腿交叉(一条腿保持直立,另一条腿弯曲与直立的腿形成交叉)的站姿传达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她会继续待在原地,没有离开的打算;第二,持有拒绝接近的态度。
此外,我们在这个希美邀请霙去游泳的段落也能够很明显体会到京阿尼对于腿部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种技术的运用
此外,《身体语言密码》中第十章关于“脚踝相扣”这个动作的含义时这样写到:
我们发现,当谈话对象脚踝相扣时,她的内心便产生了“紧咬双唇”的潜意识。这个动作显示出他(她)正在努力抑制某种消极情绪,也许是缺乏把握或者是恐慌害怕。
在霙拒绝了oboe学妹第一次邀请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希美脚踝相扣的动作。霙拒绝了学妹的邀请之后走向希美,霙没有明确说出她的目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合理猜测,应该是想要和希美一起回家。不过希美却说她今天有安排了。然后霙就说了“再见”。注意这个时候希美的脚部动作,从一个比较放松的双脚前后放置的姿态变成了脚踝相扣的姿态。我个人理解应该是希美内心对于霙走过来但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这个行为有些不解,这种不安则反映在了双脚的脚踝相扣的动作上。
再比如,这个地方霙边弹着钢琴边发表了“因为希美想去考音大,所以自己也想去音大”观点,而希美对悠子和夏纪说霙在开玩笑。显然霙不是在开玩笑,她的内心真的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时候霙的双脚向后踩地,显然是她内心紧张和对希美说法不赞同的肢体表现。对于这一处的表达,我们不用借鉴专业书籍相信也能够体会。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画面的颜色,我特意对比了一下京吹正传,除了人物的画风发生了变化之外,整体画面的色调也更多地偏向于蓝色(除童话部分)。可能相比于黄前同学眼中的色彩明亮的世界,这样偏忧郁的蓝色或许才是小天使霙眼中的真实世界吧。
其实还有更多其他的值得注意的东西等待观众老爷们的发现。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是因为学过乐器的缘故,《吹响上低音号》以及这一部《利兹与青鸟》的题材和表达方式都能深入地抵达我内心的最深处,并叨扰一些潜藏在深处的记忆,以至于我数次在看这个系列动画时泪流满面,哭到不能自已。所以一直以来就想为这部片子写一些什么,但奈何无暇。最近正好有时间,就写了这样的一些文字,也算是对这部片子以及相关幕后的感谢。
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永远爱京阿尼!!
转载需注明出处,多谢。
从京吹1到2再到这部,体验了一种高光点从乐器到人、从喧嚣到私密的过渡。合奏或优雅或恢弘,演奏者各有心事,而讲述者就在反复变焦中,时而让我们聆听,时而让我们注视。这个“爱是放手”、“比翼齐飞”的故事简单得正适合京阿尼演绎,淡色水彩把空间晕染得很宽很远宛若童话里的冬季,但一个脚步一缕垂发一次眨眼一丝吐息,蕴含着比许多也有哭喊却最终欢腾依旧的青春故事立体得多的真实。这既不是一个音乐故事,也绝非简单的恋爱桥段,这可能就是一种必须做出选择的人生吧。京吹2时,就隐隐担忧着希美和霙这太过沉重的牵绊,要如何解开?暴力的?浪漫的?痛苦的?最终,《利兹与青鸟》给出了一个轻盈的答案。
喜欢京都对纤细少女情感的刻画描写,细致而生动。越是走进彼此,在意彼此,就会越害怕自己被另一方所丢下,就像希美羡慕着霙的音乐才华,霙也羡慕着开朗有人缘的希美的人格魅力一样,其实她们是彼此的莉兹,也是彼此的青鸟呢。
她倆曾經想對彼此說的,或許只是早見沙織在《The Rolling Girls》的那句台詞:「好想和妳在一起,即便只是朋友這種關係……」也,唯有故事這種魔法,方能讓這一段在現實中只能以陰沉壓迫形容之的沉重情誼,變得如斯令人同理、催人落淚、惹人憐惜。 P.s.西屋太志設計的霙,實在讓人很有一種想用舌頭把她髮絲理順的下流衝動……
任何一方是利兹都会让双方难受,只有双方都是青鸟才能让彼此解脱。非常好!从《成年女性动画时间》《声之形》到本片,我一直很喜欢吉田玲子笔下女性内心隐秘的昏暗角落。本片和《无敌破坏王2》同样劝分不劝和,但本片的主题和故事的融合程度更高,更不必说沉稳静谧的气息和精美细致的画风,有几个瞬间觉得是宫崎骏和新海诚的巅峰融合。
天了,在不同楼相对的两个教室里希美长笛上的反光跨越空气在霙身上流转那一段太美了,老年人第一万次为高中生的纯真情感/情绪感到窒息。两个女孩都既是利兹也是青鸟,既要追逐也要放手。声音做得很好,走廊里少女室内鞋的脚步声和水手服裙摆抖动的声音与背景里的钢琴曲完美和谐,犹如将青春日常里的细节不断重复出美妙的节奏感,真清脆啊。以及,希美这种在明媚爽朗中渣人于无形简直和Oliver的"Later!"一个类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水蓝色的制服,是某种忧郁吗?幸福的青鸟,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吧?“音乐中有许多难以用音符去填满的空间,要把握在曲谱缝隙中流动的情感。”当合奏的旋律到了象征离别的某段间奏,夏天也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走廊里依然回响着沙沙的脚步声,孤零零的少女与笼中的青鸟始终无法忘怀一起交汇的时光。“你是我的一切,但你是自由的。”
最好配合《终将成为你》一起服用,这种看似浅浅的青春期悸动才会沉重又轻盈起来。如果,如果将来要面临这样的时刻,这部电影能够救我
现在最大的想法,下次见到某某某时候,对她也来个「大好きのハグ」
迫真硬核女同动画,暂时原谅山田在《玉子市场》里面虐小绿了😭。细致入微描写青春期少女间矛盾复杂感情的电影,如果是学过乐器的女同性恋观众可能会哭崩。
果然只有女生才最能理解女生微妙而敏感的心理状态,也更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这是只属于女生的细腻。也许她们看到青鸟的第一刻就会将之联系到忧郁(Blue)与孤独,而我只觉得青鸟长得像迅雷。/直男的脑回路
太细腻了,但我对女生之间的友情到底能有多复杂并没有什么共鸣,只能把它理解成一个拉拉单恋直女的故事……我说我喜欢你的全部,你说你喜欢我的双簧管……╭(°A°`)╮
哭掉半包纸 场内的肥宅也流下了泪水 最喜欢反光还有喂河豚那段 开头部分みぞれ耳朵竖起的表现真是绝佳 |回顾我的充满试卷的青春简直是坨💩 京阿尼好
埋下分离可能的,是青鸟矫健的注定属于天空的翅膀。但如若青鸟只想跟利兹在一起而并不在意自己的翅膀,那该怎么办呢?这份不能被传递到的青鸟的心意,不明白为何自己无缘无故被看重,让希美在最后终于问出口,「何でそんなに言ってくれるのか分かんな」。于是一旦明白,比喻便失效了,盘旋于空气里的二元对立也隐匿不见。打开的鸟笼不再重要,因为自由并不意味着失去。结尾升起的那个弱音般的,“并不一定会分离”的希望,已足够坚韧。
4.5 细腻如沾衣微雨。“利兹” “青鸟” 的身份在两人关系渐进中不断互换,没有说出口的话,猜测迟疑的种种心意,压抑的、迷茫的、静默的、苦涩的……彼此的心之所向,层叠的羁绊,最终都像青鸟的羽翼般,轻盈地散开。因此夏日终点依旧是明媚的。【神様、どうして私に籠の開け方を教えたのですか。】这句忍不住大哭。
(9/10)看TV版的时候我对这两人的关注度就超过了美丽组。个人不是很喜欢TV版,而且上色略做作,相较之下剧场版的画面还是让人很舒适的,场景表现带有诗意。音乐和人物背景也配合得相当出彩。至于这个故事的结局,也许就像一开头希美所说的,略带伤感但又美好。影片是从霙的视角展开,但如果从希美的角度把剧情重新梳理一遍,就会看到这是另一个故事。影片最后,霙独自走向了音乐教室,没有像之前那样等待希美,而希美则走向了图书馆,去考取自己真正的志愿。此时两人的窗外都有鸟儿飞过,宣示着她俩互为青鸟,也互相放走了对方。
无法融入群体,特别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世界的全部。不惜代价也希望与她在一起,眼中只有包含了对方的未来,世俗意义上的前途全然抛在脑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真实到令人心痛。在影院不敢出声,回到家里像失了魂一样,听着剧中的曲子,哭成了泪人。
座中泣下谁最多,长笛希美青衫湿。
喜欢这个故事,彻底补完了伞木希美这个角色。但我总感觉,如果能遵照原作拍一季动画,效果可能会远远好过现在这个剧场版。山田监督像是在力求平淡,却终究不够克制。无限叠加同一个意味的小动作,的确是展现人物性格与内心戏的妙策,总未免有些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想重温TV版了。
如果你爱的人决意要离开你去远方,你会放手让她走吗?っていう話で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