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利迪策大屠杀

HD

主演:卡瑞尔·罗登,祖扎娜·菲亚洛娃,祖扎娜·比佐夫斯卡,罗曼·卢克纳尔,马雷克·亚当祖克,扬·布达尔,翁德雷·诺瓦克,Adam,Kubista,维罗妮卡·库巴罗娃,德特勒夫·博特,约阿希姆·保罗·阿斯波克,玛丽卡·索波斯卡,罗伯特·内布鲁斯基,扬·冯德拉塞克,托马斯·齐林斯基,雅库布·津杜尔卡,诺贝特·利希,奥德·马利,彼得·斯塔赫,兹德内克·杜塞克,马塞拉·姆拉科夫斯卡,安东尼·哈特,马丁·库巴卡克,艾琳娜·米霍洛娃,迈克尔·泽伦卡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语言:捷克语,德语年份:2011

 剧照

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2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3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4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5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6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3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4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5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6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7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8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9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利迪策大屠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5月27日,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被捷克特工刺杀后,希特勒感到非常恼怒,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希特勒就咆哮着说要采取报复行动,叫嚣着要用千百万人的血来作为偿还海德里希被谋杀的代价。 居住在特瑞金斯塔特“特别居留区”里的约3000名犹太人被送到了死亡营,未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布拉格的党卫军个个惊恐万状。 他们深知:如果在缉捕刺杀海德里希凶手的行动中毫无结果的话,毫无疑问会触发希特勒对于导致行动失败的负责人的杀人欲。 亚瑟·内伯,以帝国中央安全局的名义命令紧急印制了大量德意志刑警报特刊,上面载有发给各地警察局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电传电报,指示:“要在各个车站、火车上以及所有交通工具上实施特别监视;要对所有在工人旅馆居住的外国人进行登记检查;不准任何嫌疑人越过边境。”盖世太保以无情的高效率为刺客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灭绝:基因改造编年史成成烽火之营救行动甜木兰 第一季感情劫匪战略特勤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荒岛求生之巨兽来袭得州巡警:独立夺命神灯骡子小Q粤语版长夜危机东京犬爱情故事激斗之极乐球道玩命巅峰花咲舞无法沉默第三季最后通话高个夜魔对方正在输入中伴你高飞1996中国故事007之黄金眼国语哲仁王后:竹林闺蜜离婚指南第一季花飞满城春胜利时刻:湖人王朝崛起生命之舟游戏规则

 长篇影评

 1 ) 残酷的是战争还是人心?

影片用了灰蓝色调,阴冷,压抑!故事开始以卡尔为主线,牵引出宁静美丽的村庄;失手杀死自己亲生儿子的父亲;年轻人的爱情;不远处爆发的战争。在年轻的卡尔的眼里,探望父亲比听来的战争更加让他难过,因为战争对于涉世尚浅的孩子来说太过遥远,当然,战争终究会来临...。

导演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战争场面,更象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平静的讲故事,当然,讲故事的人表面平静内心澎湃,听故事的人早就泪眼婆娑了。

离别时恐惧的孩子;哭泣的母亲;被屠杀的慢动作的恍如隔世的男人;毒气室里挥舞的稚嫩的孩子的小手;自杀的德国士兵;无奈的盖世太保。甚至连背景音乐都是那么的安静,安静到让人窒息!

影片结尾部分,当盖世太保知道战争胜利了,他却选择了自杀,当然,战争胜利后,也就是他的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才要开始!导演没有引导我们去仇恨战争的任何一方,而是提醒我们战争中的所有人都深受其害!父亲生存下来了,但是生存下来的他又要被当作活得纪念物!残酷的是战争还是人心?

影片结尾时画面中的铁轨伸向远方,不管父亲最后是否离开了他的故乡,人类的历史的车轮都在前行着,旅途路边遗留下的是鲜血抑或是鲜花?是生灵涂炭还是安居乐业?擅于自相残杀的人类呀,正在走向末日的狂欢!那一天,还有多远!!!

 2 ) 19420609

Lidice 2011

这部电影在电视上看过一次 讲的是1942年6月9日利迪策屠杀

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是因为当时帝国电影公司留下的 希特勒因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刺而复仇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填补了关于这个捷克小村庄被纳粹屠杀的空白

这种关于历史战争的电影尤其考验导演的叙事技巧 这部电影同样运用以点切面的角度展现了这一历史截面

个人觉得德军处决村民时的悲壮音乐不合适 表现村民被屠杀这一客观事实 此处任何煽情都是多余 很多其他场面也是同样音乐渲染过分 对比the pianist中音乐的运用 罗曼波兰斯基对电影节奏的把控是一流的

不过只是点瑕疵 这部电影本身很重要 前半部和后半部的色调对比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处理

相比之下我可以理解为何“南京南京”骂声如潮 讲述战争中一个人物的故事远比空洞的表现形式要重要得多

“金陵十三钗”相对好些 起码可以看到张导演的努力和诚意

 3 ) 战争是最肮脏的罪孽

这片子看得我泪崩了,绝对的冷门佳片,让它在我电脑里面受冷落几个月之久,是我的失误啊。

有五星的实力,就是前面营造战前氛围,交代人物关系用了太长的时间,差点让我看不下去,还好演员表演得很棒,心理刻画到位,才让我没有关掉播放器继续观看下去。

全片没有什么帅哥美女,除了主角熙马的小儿子卡尔小帅一点,其余演员都外形平平,因为拍的战争题材片,连养眼的景色也没有,而且没有大场面的火拼,想要看视觉效果的就可以不用看了。不过里面主角演技太棒了,看到剧情发展高潮部分,想不泪崩都不行啊,太惨了。

影片一开始,男主因为在一个宴会上与醉酒的大儿子扭打,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儿子,从此获罪入狱,刑期四年。在狱中一开始被狱友冷嘲热讽,宁愿换一个变态杀害两个小女孩并抛尸荒野的杀人狂,也不要和这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会杀死的人住在一起。熙马没有任何抱怨争辩,每当一人休息独处时,脑海中总是回想当时误杀儿子的那一幕,心内苦楚自当无比深沉。

随后应该是他的再婚妻子或者是情妇来看他,并且劝熙马的小儿子与原配也去看看自己的父亲,那段时间,熙马的生活稍微有了起色。小儿子还尝试说服母亲,能够上诉帮助父亲减刑,再怎样,那也是他的父亲。

正当熙马把上诉信交予神父之后,他在那一丝曙光之中期待着早日出狱与家人重逢。此时,纳粹侵占了捷克,驻军利迪策。而熙马的小儿子卡尔,那时候正和他的好朋友准备追两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卡尔的好友相出一个“馊主意”,假扮特工,让两名姑娘帮忙,从而接近她们。有一个姑娘当时父亲正好死亡了,处于人生低谷期,见到有这样重要的任务需要她,感到十分荣幸,而另外一名,则是在几次之后,情势越来越紧张了,恐惧感让她无法再去帮助他们。于是卡尔退出了,只剩他的好友与其中意的姑娘在玩这个“二人游戏”。

无巧不巧,海因里希刺杀发生了,希特勒大怒,形势急转直下。那个姑娘首先被抓,严刑逼供下,她以为自己帮的确实是特工,就把卡尔的好友供了出来,随后卡尔好友也被抓。两人受尽折磨,却完全无法道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特工,怎么会有信息出卖?

而当时他们玩的那个游戏,让那姑娘送过一枚纽扣去利迪策村庄,从而利迪策变成清查对象。军方需要证据,没有证据就造假,把一台发电报机偷偷放进民居,过几天再找出来,如此,整个利迪策戒严。重重关卡,等待所有利迪策人回家,出逃者一律击毙。

随后,让所有利迪策人收拾好行李,不是为了给他们生路,仅仅是想看看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因为不久之后,他们都会变成尸体和奴隶。男人和女人分开,16岁以上男子被单独处置,神父祈祷了一晚,上帝没有听到他们虔诚的祈祷,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16岁以上的男子一波一波的站成一排,被行刑队枪决。其中包括熙马的小儿子卡尔,还有一个宁愿死也不要和父亲分开的小男孩。

任务完毕,高官们面对着陷入一片火海的利迪策废墟碰杯欢笑,场面无比讽刺!

接着纳粹军方将所有16岁以下的小孩强行从他们的母亲身边隔离开,看到孩子被带上车,那些母亲们哀嚎着拼命用指甲刮开被油漆封住的玻璃,心都揪着疼。剩下的妇女们则被带到集中营,过着非人的生活。

我本以为那些小孩会被集中起来,送到某个教堂或者学校进行洗脑教育,然而我错了,我低估了战犯们的黑暗之心。两卡车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拿着日期纪念牌,合了一张充满阳光欢快的遗照之后,全部被封闭在卡车的后箱里,一根巨大的管道不停的往里面输送车尾气。孩子们无力的痛哭、哀恸、敲打......车至半途,一名德军士兵无法忍受,推开驾驶室的门,下车不停地呕吐,然后拔枪自杀。

镜头转回尚在狱中的熙马那里,所有人都知道利迪策的屠杀事件,但是都瞒着他,狱警那句“知足吧,与格栏外面的世界相比,里面简直就是天堂”,显得如此悲哀无奈。

熙马终于刑满释放了,他是带着满腹的怨气出狱的,他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抛弃了自己,几年时间连一封信都舍不得寄给他。于是他打算回家一趟带上一点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从此去过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是冬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熙马乘车到利迪策,下车,独自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原。一开始是带着困惑,也许几年过去,自己记忆出现偏差了?随后,熙马拼命的在雪原上奔跑,眼里满是绝望。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房子没有村庄,曾经的利迪策,已经从这个世界被抹去了。

看着熙马绝望的跪在雪原中央,妄图把雪刨开找出利迪策的影子的时候,再也忍不住泪崩了。

于是熙马找上了纳粹军方,想用言语激怒他们一死了之,可是军官一句“你知道我要是在办公室毙了你得打多少报告,消耗多少金钱么?你不值得,扔出去!”,多么轻蔑!多么恶心的嘴脸!

熙马孤零零站在纳粹楼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利迪策第二名苟延残喘的男人叫住了他。为德国人效力的宪兵队队长,我并不鄙视他。他没有滥用手中的职权,维护了当时的稳定,当灾难降临之时甚至还想拯救自己的同胞,可是他只能在德军的阴影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无能为力。我很佩服他,那种时候,像他这样有良心的人,能忍着没有自杀,是需要非常大的意志力的。那种时期,死亡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逃避方法。

在宪兵队长的帮助下,熙马在一个废弃的铁路小站独自住了下来,带着能见到自己妻子的最后一丝希望,天天忍受着巨大痛苦啃噬内心,熙马如行尸走肉般活了下来。

终于有一天,捷克军民争相走告,德军败了。于是宪兵队队长找到了熙马,让他放弃去布拉格广场的愚蠢行为,在熙马的小屋与他畅谈了一夜。第二天,在熙马出门那木柴的时候,放下所有心理负担的队长终于拔枪自杀了。熙马听到枪声,并没有显得太震惊,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再让他震惊了。

随后,捷克的政客们来到利迪策进行“纪念、哀悼”的活动,仅存几位的利迪策妇女们登台,熙马怀着激动地心情准备为利迪策重建出谋划策,然而,政治是不允许有他这样的“意外”因素存在的。于是熙马带着他的老版利迪策村落图和许多已逝者与家人的通信被驱逐了。

他在卡尔被枪决的地方悼念过之后,与多年未谋面的情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再次回到那个废弃的小站独自生活。

“你真的要留下来?留下来被人当做活的纪念物?”

“我觉得有时候需要这样做。”

这是熙马与情人最后的对话。

这样的片子,才是真正感人的战争情感片。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战犯暴行,更没有侮辱般的降低军方的智商,只有朴实无华的故事叙述。让人看着无比揪心,眼泪忍不住的滑落。

战争,是只有人类这个物种才会让其滋生的最肮脏的罪孽!这个世界,不该有战争。

 4 ) 《国际六一儿童节》快乐吗?

西方国家拍的好多电影,基本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也是在还原罪恶滔天的历史。无法想象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故乡,故乡都没了精神上有多么难过,或许会疯……犹太人的克星,当他被刺杀后,利迪策所有人替他陪葬。据统计这场屠杀共有199名男性遇害,195名女性被逮捕,88名儿童被毒气焚杀。在利迪策遇难的儿童都遭受了哪些?1942年6月10日,纳粹士兵马不停蹄的向汽车内插入气管,这是一根毒气管道,车内一双双可爱又无助的小手不停的向汽车玻璃上拍打着,这些孩子的求救,纳粹士兵视若目睹,没过几分钟整整80多名孩子就这样死在了毒气下。而引发这一切的导火线便是希特勒的继承人海德里希,在捷克被刺杀身亡。希特勒采取了残暴的报复行动,一次让捷克人民无法抹去的屠杀回忆。1945年10月,为了纪念在利迪策遇难的所有人员,捷克政府宣布重建利迪策。利迪策大屠杀被曝光后,世界各地就有村庄、街道甚至新生儿的姓名 改成了利迪策,纳粹想要他彻底消失,以此掩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但心存善意的人们让他明古知今。而每一个代代相传的节日,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 “国际六一儿童节”也不例外。为了纪念二战中死去的88名儿童,还有利迪策遇害的儿童和全世界在战争中死去的儿童,世界联合组织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六一儿童节》,六一并不快乐……愿世界和平。

 5 ) 在他处重生

这是一部捷克人眼中的二战纳粹大屠杀电影,比起《辛德勒的名单》所代表的好莱坞式脸谱化的英雄主义情结、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恋》的浪漫情怀,或是荷兰《黑皮书》中着重讨论的复杂人性,这是一部真实、细腻、平静、克制却又分量足够发人深思、祝福本善人性必将在世间重生的叙述纳粹屠杀的影片。

真实的历史永远最打动人,然而导演并不想关注在复杂的暗杀与报复屠杀的历史本身,本片的故事没有英雄美人的惊世爱情,也没有戏说杜撰的噱头,当然更没有像《金陵十三钗》那般矫揉造作的所谓“意义”。故事的主要角色就是这个遭遇灭顶之灾小镇上的村民,男人、女人、儿童,牧师、保安警察、热血青年,然而不一样的人物,同样的命运。人性的坚韧、对善良的笃信更是导演希望传达的。

影片前半部的安静的田园风光与小镇生活、成年人之间的情感韵事、以及不慌不忙对青年男女情窦萌动的铺垫让一切舒缓到使人揪心,因为知道涂炭的到来,然而当纳粹和盖世太保发动屠杀的时候,影片选择了用沉重的大提琴钢琴和慢镜头替代了爆炸与嘶喊,来叙述村庄16岁以上男性全部被枪决的残酷;在描述妇女与儿童们被德军被迫母子分离的时候,影片用全部写真镜头对准儿童满脸的泪、死死抓住妈妈胳膊不放的小手、惊恐万状的表情还有母亲们疯狂用指甲挠集中营窗户玻璃的凄惨绝望。我看到这里已经泪崩了,我也是个妈妈。影片用一个长镜头告诉了答案:孩子们被送去了毒气室,一双双小手再无力拍打窗户而逐渐落下了,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

一切都是唯美却深入刻骨的,当你看到心痛无以复加时多么希望能出现一位好莱坞式的救世主,然而历史是真实的,残酷的。男主角因为入狱服刑而幸免了这场涂炭,4年后他被释放出狱再回到小镇时,白茫茫的大雪已然将这座被德军付之一炬以图销毁罪证的小镇掩盖的一望无际。他疯狂的挖着雪地下的土地,烧焦了的土地,正如片尾他躺在儿子被枪毙的那棵树下亲吻着春天大地上新生的嫩芽,他多么希望生命能够还有一次轮回。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角坐在铁道边自己那座用残骸搭建的屋子外,曾经田园般的故乡已经化为尘土,然而生命还要继续,是继续留下来做一个旧地的纪念品,还是走向远方,去寻找带着记忆的未来,镜头聚焦在两道铁轨上,虚化、提亮、高亮。我看到的是希望,是远方,是在他处的重生!

国产二战题材的影片,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尚算佳作。其余的均鲜有突破。

影片的美工、摄影、音乐的讲究与细致让人对捷克电影制作水准肃然起敬。

 6 ) 以宁静衬托出的战争


一部精湛的引人深思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捷克的利迪策,在这样一个平凡宁静的小城,主人公sima因为错手杀了自己的大儿子进了监狱。而这个时候,德国人已经占领了捷克。在布拉格,德国纳粹高官海德里奇遇刺,德国人为了报复而报复,嫁祸给利迪策,屠杀了城里的男人和儿童,并把小城付之一炬。Sima因为在监狱里躲过了这次劫难,但并不知道利迪策发生了什么。他以为他的妻子、小儿子、情人抛弃了他,所以在他出狱后带着怨愤回家的时候,发现利迪策都已经消失。这时他才明白了一切。他愤恨地到德国人那寻求死亡,结果德国人告诉他,利迪策的屠杀是一次偶然的选择,已经没人记得了。这时,为德国人办事的捷克人魏策科叫住了迷茫的sima,把他妻子还活着的事情告诉了他,并邮寄给利迪策人的所有信件都给了sima。Sima找了个旧房子开始等待消息。很快战争结束了,但是当sima想要为重建利迪策做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胜利并不属于存活着的利迪策人,他们不过是活着的纪念物。于是他在他下儿子被枪杀的树下,彻底地绝望了
类似这部电影的题材,以屠杀来揭露战争的罪恶,好莱坞拍了好多次,《卡廷惨案》、《辛德勒名单》等等,但这部电影有着独特之处。同是揭露战争的罪恶,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用唯美的视角,展示了大量的小镇风景和日常生活场景,比如一望无际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恬静的农庄、美丽的夕阳、叽叽喳喳的鸟雀、玩耍的孩童以及阳光照射下流动的云彩,这些都在描述着利迪策的安静与平和。这些幽静的画面,配上钢琴和大提琴演奏的压抑哀沉的音乐,就牵动着观众的思绪,因为这样的宁静马上就会被打破,暴风骤雨很快就要袭来,以破坏这种和谐的场面凸显出战争的残酷,给我内心以更强烈的冲击。对于屠杀的过程,影片没有采取过多血腥的场面、人们哀嚎和悲惨的哭泣引发人的共鸣,而采用慢镜头来描写男人被枪杀时害怕、惊异和不知所措表情,同样用慢镜头来展示孩子们在毒气室里摇动且慢慢落下的手,给我极深的感受,生命在那一刻和慢镜头一样留恋。而在在监狱枪毙安娜卡和瓦萨克的时候,没有血迹、没有惨叫、没有任何看客,只是在一间小屋子里面,在迷惑之中一声枪响,一张瞬间凝固的脸,让人毛骨悚然。在表述战争的残酷,无声胜过了有声,平静胜过了血腥,疑惑胜过了恐惧,美丽胜过了破败。
影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特别好。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展示人的内心,这是电影中最难的,不仅需要导演的把握,更需要演员娴熟的演技和到位的内心感受。不得不说电影中一个特别的人物,那就是为德国人工作的捷克人魏策科,现实的选择和内心的矛盾最大的人就是他。在我们的传统红色电影中,汉奸的角色最让人可恶。但在本部影片中,魏策科却让人恨不起来,有的只是无奈和对战争的控诉,他讨厌德国人,但是德国人决定他的生死。每一背叛他都在挣扎和抵抗,这是人内心两方面的很正常的对垒,尽管最终惧怕和屈服胜利了。在德国人的屠杀之后,他思想的包袱越来越重,死去的小伙子和孩子们,是他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总说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这是他企图欺骗自己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但是他做不到,他内心无比的挣扎,最终怀着愧疚在sima的小屋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一个德国士兵,在用毒气杀害儿童的时候,呕吐不止,并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这一点上看,电影是讲人性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权衡自身利益和周围人利益的个体,不存在传统故事中那光芒四射充满神性的英雄。在这里,对汉奸、敌人的描述,让我们把仇恨从个体引向了战争本身,战争对每一个人都是灾难。
在影片的结束,没有给人展示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曙光。对于德国战败和捷克胜利,导演没有用过多篇幅来形容,只有几个简单的镜头,德国人收拾提包走了,几个捷克人喝酒高呼战争结束了。可能是在导演眼中,德国人走了,但是捷克人远没有胜利,可能是苏联人来了,捷克人民需要的自由民主仍然没有实现,一切都是出于政治考量。这个让人郁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非常晦暗,因为它所表达的那种悲伤不是视觉上屠杀的直面冲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直指你的内心。一个年轻人追女孩子的玩笑,一个美丽宁静的村庄,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群平凡善良的人们和一场泯灭人性的屠杀,一场惨无人道的战争。让人感到,人所组成的这个社会的复杂和弊病,那些仇恨成为少数人利用的旗帜,普通人被鼓动,普通人被残害,这么大的失去仅仅换来主角的更替、旗帜的翻新。我反对被残害,更反对被鼓动,哪怕是自由民主的呼喊。一个村庄,社会百态,没有政治,没有战争,就是一种美,一种完美。
总之,个人觉得很值得在下雨天,一个昏暗的屋子,趟在床上,仔细欣赏这部捷克人的《大屠杀》

 短评

战乱年代de那些小人物

7分钟前
  • layna
  • 力荐

相比《利迪策大屠杀》,《金陵十三钗》从故事到表达,都显得何等之轻浮。

10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用隐忍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历史悲剧,主角并不突出,却增强了真实感的震撼。PS:利迪策惨案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来源。

14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应该拍得更好

16分钟前
  • AP
  • 还行

不看简介还真特么看不懂啊。好累的二战片啊。镜头感什么的都很精彩,但整提故事性真是有够差得,闷死了

20分钟前
  • 大魔王
  • 较差

真实的历史是动人的,所以影片本身是有压迫力的。但并不赞同影片的处理方式,所有角色在大环境中都毫无动作。

24分钟前
  • mOco
  • 较差

戏剧性爆点相当密集,几个配角色的塑造也非常立体出彩,让主角显得毫无作为。电影在大幅度的戏剧构建上很失败,反而在小的细节还原相当出彩,主角因为毫无作为,戏剧高潮和情节推进靠的纯粹是真实历史的力量,大屠杀题材强烈加分,影片虽精彩,但依旧欠缺火候。★★★☆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平静中揭示战争的残酷。

34分钟前
  • 坩埚钳
  • 还行

6.1儿童节是这么来的。

37分钟前
  • 束发行
  • 较差

与六一国际儿童节有关的大屠杀历史 前面铺垫太长 一小时后才紧凑起来

42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太沉重了,不知道该怎么评分,有一种不应该评分的感觉。看电影觉得虐心,但那是他们真实的人生。应该把这部电影放给所有好战的人看!

46分钟前
  • 菠菜开花
  • 力荐

除了让人屏息的屠杀段落,整个片子非常平庸,白费了编剧那个以革命秘密泡妞导致灾难的牛逼创意。

5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2014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日展播影片,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影片,配乐和摄影都超赞!

53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力荐

一场悲剧,举枪自杀的纳粹士兵和捷克警察从理论上来说都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时也势也,战争的黑暗无法避免。

5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每年影节都有意外之喜。

1小时前
  • 一一
  • 力荐

以生活的宁静安详,反衬战争的暴力残酷。

1小时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女人朝镜头走来,音乐响起,他最爱的那片土地,最爱的那些人却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有那熟悉的蜂鸣声和不再是利迪策的利迪策。如果真的要走,Frantisek,请你不要走远,总要有人真正的记得这一切。

1小时前
  • 片片
  • 力荐

一切的平静都是为突如其来的群体死亡做铺垫。手染鲜血的纳粹罪孽深重,但在anti-climax里面可以看到,后人粉饰历史的企图也不光彩。

1小时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哪个国家都有历史。拍的还可以吧,结局很感人

1小时前
  • 春去留伤
  • 还行

前面太拖沓,战争好罪恶。

1小时前
  • 艾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