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艾德·伍德

HD中字

主演:约翰尼·德普,莎拉·杰茜卡·帕克,比尔·默瑞,马丁·兰道,帕特丽夏·阿奎特,杰弗瑞·琼斯,丽莎·玛丽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剧照

艾德·伍德 剧照 NO.1艾德·伍德 剧照 NO.2艾德·伍德 剧照 NO.3艾德·伍德 剧照 NO.4艾德·伍德 剧照 NO.5艾德·伍德 剧照 NO.6艾德·伍德 剧照 NO.13艾德·伍德 剧照 NO.14艾德·伍德 剧照 NO.15艾德·伍德 剧照 NO.16艾德·伍德 剧照 NO.17艾德·伍德 剧照 NO.18艾德·伍德 剧照 NO.19艾德·伍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艾德·伍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关于奋斗的个人自传电影。1951年,心怀大志的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饰)终于等来机会上演一出自导自演的电影,但是,这个计划不久就夭折了。  艾德并没有气馁,而是接着又一个一个的找投资商,找演员,甚至连他的女友也被拉进剧组参加演出。每次总是准备工作进行得大半时,电影合同最终还是没有拿到,梦想一次次的破灭,女友也离他而去。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莱姆豪斯的杀人魔七月与安生2016碍事者血汗金钱新龙争虎斗1992老板来了枪下情债戈德曼审判昭和歌谣音乐剧直到重逢之日螳螂杀人偶新边城浪子阿尔玛穆拉我的笨蛋老婆失忆了 第三季FAKE MOTION -唯一的愿望-风华往事惊魂疯人院逃跑吧!乌贼王乱世英豪阿德晒命我叫布萨芭风满楼2015蝴蝶梦1940我愿意1985笔墨纸砚

 长篇影评

 1 ) 向狗屎的 艾德伍德 致敬

我一开始把伍迪艾伦和艾德伍德搞混了。我爱伍迪艾伦的电影,简直就是天才。 引用豆瓣对这位传奇人物的评价:稍稍熟悉美国电影的影迷,多少都会听说过这个传奇人物。而市场上能见到的伍迪作品也不在少数,甚至多达十余种,尤其他最近的一些作品,更是一部不拉。说起这位鼎鼎大名的导演,影迷们大多只是用“天才”、“牛”,甚至“大师”来表达他们的尊敬,然后多半就缄口不言。对于一位不是美国犹太知识分子,我们显然还很难彻底了解他的思想脉络和文化背景,从而他的作品显露出的特质和优异之处,我们很多时候也只是感觉到,而恐怕也不能象艾伦在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圈内的那些忠实观众一样能够会心一笑。

 

那么艾德伍德又是谁呢?他在别人面前自我简绍时总是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个小字,却总是那么不卑不亢,神采奕奕。如果你觉得中国很多片子很垃圾的话,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电影还不努力创作更好的影片,请不要仅仅只是烧钱。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也知晓其中必然有这么一个原因。有世界顶级烂片导演艾德伍德来衬托,我至少是个中庸,最烂也是个倒数第二名。

 

艾德·伍德撰写过至少47个剧本,执导了18个影视作品,监制了12部影片,在若干电影里跑过龙套,可以说,与电影沾边的事儿他都做了。然而艾德·伍德在世的时候,名声远没有死后大。艾德·伍德一辈子有诸多作品,却事业惨淡,去世时一贫如洗。人们之所以会记住他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有人总结史上最烂的导演时把这一殊荣给了他。

 

这仅仅只能带给我们一些饭后谈资,娱乐性不高。我们得感谢这部传记片从此让艾德伍德的名声更加远播到普通的老百姓耳朵。更搞笑的是艾德伍德是一个异装癖,这狗屎的异装癖男人总是让女朋友找不到自己的衣服,自己的内裤胸罩莫名其妙的变大也不知怎么回事,自己躲在床上装无辜。最厚脸皮的是艾德伍德把自己的故事写进电影《忽男忽女》还找来自己的女友本色出演,同时自己扮演自己,一个异装癖男人。让人觉得狗屎的是艾德公然穿着女友的衣服迷你裙子,弄起胸部在现场导戏,去酒吧喝酒,毫无羞耻的去结识《公民凯恩》的奥逊·威尔斯(这是多大牌的电影人啊),把假黄色金发假头套拿在手里一脸严肃地谈起电影责任。真是一坨狗屎

 

 

这都算了,艾德伍德的电影《外星第九号计划》满堂谎言,贝拉卢戈西逝去,找来贝拉的替身拍摄,却对外宣传是贝拉卢戈西的遗作。这些狡诈的手段简直就是电影界的龌搓。最起码的道德真的是出现了问题吗?

 

我不知道如何说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我只是知道我在渐渐的被感动,直到贝拉卢戈西在自己房子前拍摄的那一段,我彻底说不出话来。我心里只有两个愿望,希望艾德伍德赶快给贝拉一部好电影;贝拉不要死,一定要等到艾德的下一部电影。我很庆幸艾德最后在影片的最后一幕终于成功了,我马上又重新回看了一遍《艾德伍德》,但是我尽量跳过贝拉卢戈西出现的情景,特别是那一段。我真的是感动了,如果影评界以及广大的影迷都说艾德伍德是世界最烂的导演,我不知道该怎么来说,那么请你看看这一段,这难道是一个只会烧钱的导演可以拍得出来的吗?

 

艾德可不会烧钱,用纸头做的坟墓,用碟子做的飞碟,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节省资金的高招,我能够想想《阿凡达》的巨资拍摄,的确是钱都用到了刀刃上,给影迷带来一种震撼的视觉感受。那么一些只会烧钱的电影真的是带给我们什么了吗?

 

演员,编剧,导演,制片,销售,宣传。。。。。一个人到底能同时承担多少个职位?还可以嬉皮笑脸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仅是一件事情。那么多年,直到死去。

还要顶着异装癖这样的习惯去应对外界的嘲弄不解,这是多么大的公关危机

没钱,没钱,没钱,没演员,没演员,没演员,没道具,没道具,没道具

不说了,这么多的辛酸,他妈的还像一坨狗屎一样坚持

这就是世界最烂的导演生平用行动这样做给我们看的,被所有人所不耻的行为疯子

1994年,被鬼才蒂姆伯顿和杰克船长搬上了大荧幕,是不是让我们更多的来嘲笑那已逝去的电影大师呢?

如果是伍迪艾伦这位电影大师看了这部电影,会说些什么呢?谁知道呢?毕竟斯人已逝,我们谁都不好做出猜测,就像我们不能嘲笑艾德的异装癖,如果你不了解内情最好不要瞎批判

 

 伍德艾德迟早都是要红的。他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外面穿堂堂七尺男儿的军服,威严潇洒。里面却穿着胸罩,女式内裤。如果当时战死沙场也势必要被战地医生发现这个秘密,成为千古流传的军队笑话。载入名册。如今艾德伍德也同样载入名册,一贫如洗年仅54岁死于心脏病在一个接济他的演员家中。

 

所有的人都骂艾德伍德,艾德的女朋友多勒瑞斯弃他而走,从伦理道德上来说,她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全世界都是热烈赞同的。其实女朋友对伍德艾德的爱,我作为旁观者来看真的是已经做到了一个女人该做的本分了。

 

爱情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艾德被人们骂得一文不值。难道他真的仅仅是个拍烂片的导演吗?跟个畜生没分别,污染了电影世界?难道艾德伍德的载入史册,是载入了吉尼斯吗?等待一个挑战者去破记录吗?

就我而言,我是嫉妒艾德伍德的。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由、梦想、爱情,他都坐拥了。是不是过得太幸福了。真心为他欣喜,这就是上帝对他的奖赏。

 

现在有多少的电影导演受到这个禁令,那个专横人士的干涉。艾德自己是编剧,自己是导演,自己做道具,生出来的孩子从来都是亲生的,连接生这等事也是自己亲自上马。即使是烂片,总算是自己的孩子,自由生活,享受自己电影上映的喜悦,即使被影评观众批评孩子眼睛长歪了,嘴巴跟个青蛙嘴一样。

 

如果有人说乔布斯,比尔盖茨是伟大的梦想家,没有一个人会有异议。如果说艾德也是最伟大梦想家,同样也不会有一个人吐抹口水过来,即使说他烂片的那些人也不得不佩服,甚至自愧不如,悄然竖起大拇指致敬。

 

凯西,一个太过美丽的金发女郎。艾德伍德后面的那个女人。艾德第一次约会就坦然承认自己的异装癖,但是自己是异性恋,喜欢和女人做爱。就这样真实地开启了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凯西和艾德携手扶持风风雨雨20年,在艾德死后,保持终身未嫁。

 

阴差阳错地看到了这部片子,结识了史上最烂导演——艾德伍德。用中国话来说就是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外国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总是被模仿但是从未被超越。

 

每当有什么重要人物逝去,我们总是会有一些人得一种病。迈克去了,千万歌手悲痛,沧海一粟的方大同翻唱bad致敬;乔布斯去了,每一次苹果开会都会留有一张空座位以此致敬,周恩来总理去了,联合国降半旗致敬;是的,这些人物为我们社会带来了太多的荣耀,影响了太多的人,那些深有感触的人儿对自己的偶像致敬无可厚非。

 

1978年艾德伍德去了,蒂姆伯顿在1994年拍摄《艾德伍德》致敬,还在在《圣诞夜惊魂》《火星人玩转地球》《断头谷》和《僵尸新娘》等影片里向艾德伍德致敬 。现在被好莱坞公认的鬼才导演蒂姆,竟然为电影史上最烂的电影导演拍片致敬,这是在讽刺什么么?谁知道呢?

 

看了这部片子,我总是想写点什么,电影也看了一些,从没正儿八经的想写点什么。唯独《艾德伍德》让我有一种必须要写的冲动。不是为了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或是个人对导演艾德的谈资。我只是希望如果有人看到这篇文字,我想和他分享一些东西

 
我被这个烂片导演艾德感动了,谢谢蒂姆伯顿导演

如果遇到真爱,请珍惜懂得感恩,感谢凯西一直陪伴艾德。

准备实现梦想的人多的去了,难得是可以笑着去挑战,而不是眉头深锁。

 

 

一不留神,我准备也借此这小小的一篇文字

向狗屎的 艾德伍德致敬,因为自由 为梦想 因为爱情

还有那贝拉卢戈西,以及所有陪伴伍德艾德做梦的人儿,包括埃德伍德的前女友

 2 ) 一幕乐观的悲剧

边看这电影,边让我回忆起《色情男女》,回忆起《喜剧之王》,都是怀着一腔戏剧梦想的人们,由导演讲述的导演的故事,于是便分外真实和心酸。第一次发现,约翰尼德普竟然笑得与周星星如此类似,灿烂得有些生硬,眉毛会抬得高高的,而这种笑容,往往在他最尴尬的时刻呈现,当被别人指斥“从没有看过这样烂的电影”,当四处奔波也寻求不到赞助商的投资,他总是会这样笑着,并投入下一次的努力。

在《色情男女》中,阿星总是流露着失落的,明明是在追求着艺术的,但往往现实事与愿违,不得不随波逐流。印象最深的是当街拍三级片的那幕,每个工作人员依次戴上墨镜,掩耳盗铃地期冀做这种事情的永远不是自己。场面实在有些黑色幽默。在《艾德·伍德》中,艾德却总是以乐观示人,我们总看到他的笑,但也不会忽略他那句“我只是想讲故事”后面的隐隐失落。

贝拉·路格西,一个被别人过气的吸血鬼扮演者,一个时时在人前摆着架子,软弱时会向艾德哀叹“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老人,被别人提起时总会被问到“他还没有死吗?”我们看了太多演员光鲜诱人的表面,而只有很偶然才能碰触到他们是多么的孤独。如果曾经拥有的一切已经成为生活中难以磨灭的牵拌,永远走不出光环散尽时那无边的黑暗,那么,我也许宁愿不曾拥有过曾经的一切。我这个人非常容易被老人打动,尤其是一个孤单而沉迷于往事中的老人,时间实在太残酷,而我的这份渺小的悲悯最终总会回落自身的。

《艾德·伍德》并没有在人生的路途多舛上渲染太多,也不似要承载多少人生感悟和道理。一切似乎既成事实,艾德总是在坦然面对着,于是,这电影看得我还比较欣慰。还没有看完全部影片,蒂姆波顿应该不会给出一个南海十三郎式的结局的。我觉得,拍出这样电影的导演同时也是在鼓励着他自己的,尔冬生如是,周星驰如是,蒂姆波顿也应该如是。在影片中,艾德完成的电影也不能上映,但是,他的电影仍旧给了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以启示,我想,其中的潜台词是:如果这部电影给更多人看到,一定会有更多人从中得到需要的东西。

一个导演的奋斗史,无论胜败,都会被他的同行所理解吧,也一定会给有梦的人们以启示。也许艾德能继续乐观下去,那么悲剧便不成悲剧,等我把全片看完便知结果了。

~~~~~~~~~~~~~
看完了,本来快得内伤了,又被童话般的结局调整过来了,像周星驰偶尔不搞笑而拍《喜剧之王》一样,蒂姆波顿也不魔幻了拍出这部《艾德伍德》,都是出乎意料地动人的,算得上是惊喜。

 3 ) 太好看了~~~~~~~~~~~~~~~~~~~~~

我有一大盆眼泪~~
Bela Lugosi复活!
烂电影万岁~
B级片屹立不倒!
                 
                
           
            
             
我给六颗星!!

 4 ) 135岁生日快乐,致永远不死的吸血鬼贝拉·卢戈西

白色相间 半透明的黑色披肩
放回衣架上
贝拉·卢戈西已死去
蝙蝠已经离开了钟塔
受害者一直在流血
红丝绒线 黑色盒子
贝拉·卢戈西死去了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处女新娘经过他的坟墓
散落着死亡之花
独自一人 待在幽暗的空间
伯爵
贝拉·卢戈西死去了
——《贝拉·卢戈西之死》

1979年8月,英国的后朋克乐队包豪斯(Bauhaus)在威灵伯勒的Beck工作室里录下了这首单曲《贝拉·卢戈西之死》,节奏阴冷、氛围吊诡,仿佛几百只蝙蝠迎头盘旋。

后来这首曲子开创了一种叫“哥特摇滚”的现代音乐流派,而在它的标题中所提到的这位贝拉·卢戈西,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人物,他的职业是,吸血鬼。

1955年,吸血鬼贝拉·卢戈西已经73岁了,他的容貌仍和年轻时候一样,忧郁、高贵、风度翩翩,一身黑色斗篷,像这世界的黑暗之主。在所有从地狱深处出来的生物里,唯有贝拉这样高傲冷酷,让人痴迷。

但是,多年以来孤独而残酷的生活,以及年少时参加战争的痛苦经历,也让贝拉染上了难解的毒瘾,他吸食吗啡长达二十年,这对贝拉的精神状态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多次试图用枪结束自己永恒的生命。

因为付不起医药费而被戒毒所赶出来,贝拉和他的朋友艾德·伍德走在街上。小贝拉42岁的艾德是个年轻却不受待见的电影导演,他所有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甚至被人说成是没有才华、只会拍烂片的导演。

并且还是一个女装大佬

但艾德是一个乐观的人,那个下午,艾德握着毒瘾发作后神志不清的贝拉的手对他说:“贝拉,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医生说你全好了,我们现在回家吧。”

听到艾德的话,贝拉缓过来些,也高兴了起来:“我还想演戏,我们什么时候拍下一部电影?”

艾德说:“马上。”

吸血鬼贝拉·卢戈西漫长的一生中拍了许多的电影,许多阴森可怕的镜头,蝙蝠飞舞、古堡幽深、鲜血淋漓…… 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镜头是在自己家的门前,一台陈旧的手摇摄影机,没有舞台、没有剧组,只有他们两个人。

画面里的贝拉用颤抖的手轻轻摘下一朵花,拿到鼻子前闻了闻,就结束了。

这场戏拍完没多久,贝拉·卢戈西便死去了,享年74岁。

妻子和儿子为他穿上德古拉伯爵的黑色斗篷,绑上雪白领结,将头发一丝不苟地往后梳平,最后将贝拉放在了他一生之中躺过无数次的木质棺材里,最后一次亲吻,扣上了盖子。

蝙蝠已经离开了钟塔
受害者一直在流血
红丝绒线 黑色盒子
贝拉·卢戈西死去了

他留下的那部跟艾德·伍德合作的电影便是影史上大名鼎鼎,被称为最烂电影的《外太空计划9》,僵尸、吸血鬼、外星人、士兵、大章鱼,种种莫名其妙的元素混成一锅。拍摄过程也是灾难,有一幕一个胖演员扮演的僵尸要从墓穴里爬出来,但是因为太胖中途被卡住了,于是两个剧组的工作人员跑进了镜头,把他拉了出来。

就算这样,艾德·伍德也没有喊CUT重拍,他说,第一个镜头就是最完美的了!

贝拉死时,影片还没拍完,还有他的戏份,艾德就找了一个替身来演他。

长得,完全,不像。

于是,影片后半段的“贝拉”,一律举着手用斗篷遮住自己的脸,说话、走路都遮着,异常搞笑。

假贝拉

步入演员生涯晚期的贝拉·卢戈西,潦倒落魄到无戏可接,只能跟“最烂导演”一起玩耍。

可谁又能料想就在十几年前,人们还将贝拉和《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的第一任扮演者鲍里斯·卡洛夫并称为恐怖片之王,一时风光无两。

二人同台演出

出生在匈牙利卢戈西市的贝拉最初来到美国的时候,完全不懂英文,也不知该寄身何处,他拎着自己磨旧的手提箱站在纽约的街道上,箱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想要成为演员的心。

近十年的默默无闻,贝拉在各种的剧院里搬砖、跑龙套,直到1930年,他有了一个机会为环球公司出演“吸血鬼”。

导演托德·布朗宁是美国有名的黑色电影、恐怖片导演,他看中了斯托克那部算不上一流的小说《德古拉》,故事里那个见不得阳光,永生不死的吸血鬼伯爵吸引了他。

最初定下的主演是《歌剧魅影》里的男主角朗·钱尼,谁知在电影开拍前,朗·钱尼意外去世,于是他们想到了曾演过两百多场话剧《德古拉》的匈牙利人贝拉·卢戈西。

演出的效果令人惊叹,有人说,贝拉·卢戈西对德古拉的演绎开创了时代。

在他以前,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茂瑙也曾拍过一版吸血鬼,因版权问题将德古拉伯爵改名为《诺斯费拉图》,那部影片里的吸血鬼便是相当骇人、猥琐、几乎长得像老鼠一样的丑陋形象。

而贝拉演绎的吸血鬼却完全像个东欧贵族,衣着考究,仪态优雅得体,目光忧伤,就连吸血时透着邪恶的笑容也分外迷人。

据说贝拉始终不会说英文,念台词时只能照着单词的发音来记,也正因如此,当他一字一顿地用他低沉的嗓音说出那句“我是德~古~拉,欢迎光临”的时候,人们觉得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异国情调藏在里面。

他让这个角色变得复杂而厚重,几乎真的有着经历过四个世纪冷暖起伏的人才会有的沧桑与缓慢。

吸血鬼不再是单纯的邪恶与兽性,从60年代的《天师捉妖》,到90年代的《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直到今天偶像派《吸血鬼日记》和《暮光之城》,吸血鬼不单变得更美,更富魅力,甚至还学会了爱情——这几乎成了吸血鬼电影的最大主题:在时间面前阴阳两隔,吸血鬼与人那注定毁灭的爱情。

《惊情四百年》

正要登上巅峰的贝拉·卢戈西,只享有了很短暂的荣光便衰落了。

1931年,环球公司拍摄了改编自雪莱夫人小说的《科学怪人》,请贝拉出演,由于不满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贝拉拒绝了。

取代他的是鲍里斯·卡洛夫,一战成名。

钢筋穿过脖子的方脸怪人吸引了人们所有的视线,贝拉开始被环球公司冷落,只能演一些配角,造型往往很糟糕,片酬也低得可怜。

迫于生计贝拉重回话剧舞台,然而这时人们也已看腻了他一脸庄重的模样,在台下投以嘘声和唾骂。

“20年前我被我的国家赶了出去,我被定为疯子,胡说八道的人,在其它的科技国家徘徊,而先前我都被认为是天才。现在在这里,这个被遗弃的地狱般的丛林里,我仍能证明我是好样的。家?我没有家。被追捕,被蔑视,活的就像个动物,丛林就是我的家。但是我还是要展示给这个世界,我能成为主人”。多少年后,70岁的老贝拉在一部电影朗诵了这样一段台词。

青年贝拉

让我们把时间跳回到20岁时的贝拉·卢戈西,那时他英俊、自信,像所有热爱表演和艺术的叛逆少年一样,他孤身离家,以家乡卢戈西市作为自己新的名字,登上舞台。

20岁时贝拉已在话剧领域崭露头角,成了匈牙利剧院的头牌。眼见着演员事业前途无量的当口,战争爆发了,贝拉加入了奥匈帝国陆军,担任中尉。战争给了他一身的伤痛和一条坏腿,医生为了止痛给他注射了过量的吗啡。

他再也没能离开这种毒品。

“我是一个废人,我的生活没有意义。”
“艾德,我快完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

在蒂姆·伯顿拍的《艾德·伍德》中,毒瘾发作后的贝拉·卢戈西(马丁·兰道扮演)抓着艾德·伍德(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手哭泣,曾经那样高傲、冰冷的德古拉伯爵,终于倒在了时代洪流之中。

10月20日,贝拉·卢戈西的生日。我们距离这位伟大的吸血鬼扮演者,倔强而疯狂的电影演员的诞生已经135年,距他离去已有61年,包豪斯乐队为他写歌,说他死去了,却永远不死(Undead)。

——————————————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拒绝任何形式转载、引用、洗稿

合作、约稿、勾搭请私信~~

 5 ) 像黑白一样纯粹

就是这样的夜晚,就是这样的小木屋,就是这样的棺材,就是这样的吸血鬼,就是这样的墓地,就是这样的十字架……就是蒂姆·波顿!片头一出来,一连串的“就是这样”直冲脑门,我甚至忘了这将是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当像墓碑一样的HOLLYWOOD的大标牌停止闪耀,片子的主角抱着一棵树从人群中不急不慢地走出来了,噢,这不是那个剪刀手,不是船长,更不是那个杀人狂……这就是淹没在好莱坞众多电影从业者中的一个,为着不饿肚皮,更是为着理想而挣扎的艾德·伍德。一个被划归为边缘人的导演、编剧、制片……

没有华丽绚烂的布景,《艾德·伍德》用纯粹的黑白手法记录了一段心酸与感动并存的人生。
这是像黑白一样纯粹的心酸和感动。

艾德·伍德像得到宝贝一样看到一段早被视为废片的交卷,并想方设法将其创作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只要能做成这部片子,他不顾制片方的嘲笑和女友的激烈反对,暴露了自己隐藏已久的迷恋异性装扮的怪癖,并将这个元素作为影片的主题。结果,这部片子成了制片方和发行方嘲笑讽刺的对象,艾德本人更是被告知“这是我见过的最烂的影片。”艾德却用轻快的语调回应说:“我的下一步片子一定很好。”
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抽动了一下。面对犀利的讽刺与嘲讽,坦然应对的人要么是万事皆看空,或者可以自谑为脸皮厚,而艾德的从容,却是由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坚强地支撑起来。

拍一部烂片不难,难就难在拍一辈子的“烂片”,却仍坚信自己的信念,一辈子都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哪怕贫苦一生潦倒一世。即使生后有无数的影迷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本人被当作cult片的宗师,艾德生前却无疑是寂寞而不被认可的。“最差劲的导演”、“最差的影片”……诸多“殊荣”并未打消他从影的决心,极尽一切可能寻找投资方和演员,也许前一秒钟他还在吧台上阴郁地啜饮,后一秒钟他便能活灵活现地在可能的投资人面前讲述自己的剧本。只要有一丝希望,他便会使劲浑身解数去争取。拜强尼·德普所赐,我不仅一次被艾德脸上那孩童般真挚的笑容打动。

当一个人纯粹地为理想活着的时候,他的人生便足够成就一部传奇。因为纯粹,艾德与老牌吸血鬼演员贝拉·卢戈西的忘年交也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经典情谊。老卢戈西在几近(活着已经)被人遗忘的时候,艾德却以一种“一时偶像,一生敬仰”的态度将他再度请上银幕,虽然,这些影片并没有改变老卢戈西潦倒的困境,甚至让他成了新的笑柄,但两个人的合作却因为惺惺相惜而显得弥足珍贵。当年迈虚弱的卢戈西一次次向艾德求助,艾德对待自己的老偶像,现在的合伙人,与其说是伸出援手的朋友,更像是一个儿子对父亲那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当艾德愤怒地将戒毒机构猎奇的记者赶走,当艾德隐瞒住难堪的真相将无钱继续治疗的老卢戈西接走,我仰起头,把即将流出的泪水收回。
在人生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时候,能收获一份这样的友情,就像是无尽的长夜中唯一燃烧的火苗,照亮走向尽头的路。也许正因如此,老卢戈西才会在临近人生尽头的时候,不惜随时凋敝的生命,为了艾德的影片纵身跳入冰冷的水里搏命地出演。有此一友,此生足矣!

如果说因为事业,艾德·伍德的人生惨淡无光,那么他与凯西·伍德的爱情也足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爱一个人,便会接受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易装癖,包括他糟糕的事业,包括他那些奇怪的伙伴,甚至能为他冲上大街纵身跳到车上以截下一辆出租车,20余年,无论贫穷富裕,无论疾病健康,无论死亡与否,不离不弃,始终如一。艾德是否应该感谢前女友的抛弃,从而能遇上凯西这样的女子并将她收为自己的妻子呢?

真实的艾德·伍德的人生也许并无影片中描述的那么动人,他只是在寂寞与贫困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然而蒂姆·波顿却用最纯粹的色彩,将其描绘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传奇。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才能做出最打动人的影片。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蒂姆·波顿迷,只是从有限的资料中得知,艾德与老卢戈西的友情和蒂姆与文森特·普莱斯的友情很像,而蒂姆·波顿本人曾经也有过不被广泛认可的经历,另外,艾德影片中一些恐怖、科幻的元素也受到了蒂姆·波顿的推崇……人在叙述和自己相似的故事时,那种共鸣和感情是最纯粹而真挚的。
在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蒂姆·波顿的影片中,我同样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圣诞夜惊魂》中坚持要过圣诞节的杰克还是《文森特》中顶礼膜拜文森特·普莱斯的小文森特,也许还有更多的我还不了解的角色,在阴郁的气氛中,却总能感受一种执着的甜美。

这种甜美,也像黑白那般纯粹而永恒。

ps:将我在HC的第100贴献给你,当你看到时,我还是会静静地一个人发呆,享受回忆的甜美。无论贫穷富裕,无论疾病健康,无论相聚与否,始终爱着,不离不弃。

    本人对艾德·伍德和蒂姆·波顿的了解有限,以上言论若有纰漏,欢迎不吝赐教。见笑。

 6 ) 艾德伍德——一个人将自己感动

blog:http://blog.sina.com.cn/EdithPiaf

是一个人的名字,也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他的另类传记片。
这本是蒂姆波顿+德普组合艺术水准的最高体现,却也是他们合作影片中票房最为惨败的一部。
虽然承认有些文艺片必须得接受赚不回成本的事实,毕竟拍成类似[广岛之恋][2001太空漫游]之类,太小众也没有办法。
但[艾德伍德]这部片子并不晦涩沉闷,相反,可以说非常有趣。结果也沦落到如此境地,未免令人心生遗憾。
推测原因——大概是黑白电影实在无力吸引当今的观众。
是的,这部影片诞生于色彩缤纷的年代里,更具体一点说,并不遥远的上个世纪末。
而导演却执意地违背了潮流,带领观影者(哪怕是很少数的),疏离了这个浮华的当今,忘却了色彩的繁杂。
于是,当你看着古董一般的黑白胶片,拥有最纯粹色彩的光与影,
便仿佛能听见放映机在黑暗中轻轻转动,沙沙作响,
怀旧而沉默。一如那已然黯淡的,一去不复返的,好莱坞黄金年代。
 
这个年代里,诞生了[公民凯恩],一部被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如今的很多知名导演都曾说,是奥森威尔斯这部传奇的作品引发了他们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使他们走上了今天的道路。
然而我相信,也会有很多导演,甚至更多,曾被艾德伍德的作品深深震撼,
从他的电影中获得了对这项事业的无限热情和勇气,
如醍醐灌顶般纷纷扛起了摄像机,开始尽情释放被艾德伍德所激发的灵感与才华。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很多人通往导演身份的道路上,艾德伍德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样?现在对他产生了很深的敬意吧?
 
我好像忘了交代一点。
 
爱德华 D 伍德 Jr,封号为“有史以来最烂的导演”。
 
 
总以为无论什么修饰成分,
只要自己的名字能和最高级联系在一起,把它看作是一种称赞也未尝不可。
而艾德伍德作为导演之“最烂”,
也绝对烂的如假包换,童叟无欺。
他的代表作[外太空第九号计划]就在IMDB上雄霸“得分最低影片”称谓近半个世纪之久。(http://www.imdb.com/title/tt0052077/
据说还有愤怒的观众强烈要求为这个片子打负分。
因而我们分析他的特质也不必考虑他的其他影片
(如[原子能新娘]或[忽男忽女]——请对影片内容自由发挥想象。)
看一部[外太空第九号计划]就足矣。
在编剧时,艾德伍德将其定义为“科幻恐怖片”,然而相信我,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爆笑喜剧来看。
由于经费不足和艾德伍德并不在乎“一点点瑕疵”的风格,影片中到处充斥着:
塑料餐盘做成的飞碟,摇摇晃晃的冲向“地球”,而连在上面的钓鱼线还在闪闪发亮;
宇宙飞船内部的驾驶舱,据我仔细观察,应该是由两把折叠椅和一张浴室的塑料帘子组成;
某僵尸从墓地里爬出来的场景,冲进两个与剧情毫不相干的工作人员,架着扮僵尸的演员的胳膊把他从卡住他的墓穴中解救出来;
某演员与巨大的章鱼搏斗,阵阵惨叫,异常激烈。然而你可以明显看出那个章鱼玩具很可爱的不会动——因为马达掉了;
拍摄过程中一重要角色的扮演者不幸逝世,而影片后半部则由另一个与他长相毫不相像的人来接替他,此人不得不在影片中一直用斗篷蒙住半张脸......
一场穿越墓地的戏,由于拍摄时间的不同,同一场景的背景由夜晚变到白天又从白天变回夜晚......
 
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电影中该出现的不该出现的,这个片子应有尽有。
看完此片,又怎么能不破口大骂,拍案而起:“xx的,这也能叫电影?!那老子也能拍电影!”
联想赵丽华“梨花体诗”事件......这种反面刺激的力量是无穷的。
于是一个个投笔从影的导演就此诞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不知道[艾德伍德]的导演蒂姆波顿是不是其中的一员。
不然为何在记录艾德伍德人生时,忠实却又略带了一丝调侃的味道。
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热闹而搞笑。
在笑容的背后,不知为何又感到一种酸楚与淡淡的凄凉。
也许这就是看一个小人物时的感觉。
渺小,平庸,一如芸芸众生中的自己。
然而他又与我们自己不同,因为更单纯,而傻得可爱。
所以,当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梦想不过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时,他只是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坚持。
于是艾德伍德虽然被制片骂的比狗血还淋头,仍然神采奕奕的坐在电影院里欣赏他自己的成果。
透过他兴奋到癫狂的眼神,你知道在面对这个无人欣赏的世界时,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电影院的黑暗之中为自己感动。
当他随着影片无比慷慨激昂的念着台词,完完全全沉醉于他的rubbish时,我善意的希望整个世界为他安静下来。
 
曾经以为只要有了一颗热情的心一切就都有了可能,以为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哈哈。
当我在相信爱迪生那句“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时,
渐渐发现他还说着,“那1%的天才更重要,甚至比那99%的汗水的汗水更重要。”
不知是谁刻意要隐去后半句的名言,为众多平凡的小人物许下了了一个空洞的承诺。
无数打击却逼迫着人们相信——真的有所谓命运的存在。真的有无法求得的天赋。
我恍然,于是我放弃。在我停下步伐慢慢退到路边时,自己也清楚是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还是忍不住回望舍弃的那条坎坷的路途,艾德伍德仍在上面跌跌撞撞的奔跑。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
我不再相信了,他却依然信着。我变聪明了,他却依然愚笨着。我在嘲笑他,却为自己落下泪来。
 
是不是有一些人,天生就应该奔跑,应该去追逐?那些奔跑与追逐的背影,氤氲了那样一种笨拙的温情。渐渐明白了,喜欢一栋房子,原因是自己永远也买不起它。喜欢一个人,原因是自己,永远也不能成为他。
 
我不知道艾德伍德是否幸福。
 
 
影片的最后,有一个有趣的场景。
艾德伍德因受到了投资方种种限制,一气之下跑到bar里喝闷酒,却在那里偶遇了奥森威尔斯。(艾德此时还穿着裙子。)
一次“史上最伟大导演”与“史上最烂导演”的对话,让艾德伍德顿时又充满了激情,风驰电掣重新杀回片厂拍摄去鸟~
诚然,这件事会让他兴奋很久,不过对于奥森威尔斯来说,是不是几秒钟就可以把这个对他无限敬仰的B级片导演忘的一干二净呢?
正如[东京巴比伦]中那个美丽哀怨的女孩子,带着令人心碎的流泪的微笑,从高塔上跳下,
毕竟艾德伍德最终因没有人来投资,贫困潦倒,饥寒交迫,死于酗酒引起的疾病。
上天给了他对电影痴狂的热爱,却吝惜给予他哪怕丝毫拍摄电影的天赋。
这,是不是一种残忍?
我也许该懂得这种无奈,然而又不能轻易释怀。
 
最后抄下史铁生的一段话。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献给那些生来去充任苦难角色的人们。
 
 
 
 

 短评

“他是史上最烂导演,却在死后为无数B级粉所拥趸。他有稀奇古怪的异装癖,喜欢穿着女装招摇过市。他是极具天才的演说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撬动投资人的钱袋。他是奥森·威尔斯的粉丝,蒂姆·波顿的偶像。可笑又固执,热血又有趣,一个一生追求梦想的失败者——他是艾德·伍德,电影史上的堂吉可德

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无数个像ED一样的小导演,成就了HOLLYWOOD。

8分钟前
  • F.
  • 还行

纵不能光芒万丈,也要倒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13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B级片导演--伍迪艾伦。知道这片子是因为第十放映室。

14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藏着被这个世界所不容的、无法实现的梦想。

17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我们的艾德虽然自此住进了医院一阵子,但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梦之旅:还是到处跑着找投资人,苦苦跪求那些著名演员加入自己的剧组,在电影院里被观众的臭鸡蛋烂番茄打得抱头鼠窜。场面热闹而搞笑

1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电影值得你为之奋斗,为什么不在你一生中拍一个人的梦想呢?”一部具有哥特味的奋斗励志片,其实非常喜欢艾德·伍德那永不放弃的精神,即使全世界都否定他,仍有勇气做喜欢的事;Johnny Depp易装相很美,Bela lugosi虽则老矣,神秘而孤独的形象为影片增添几分蒂姆·伯顿最擅长的黑暗色彩。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德普的脸谱化表演之一,腻歪透了

24分钟前
  • 谭不爽
  • 还行

艾德·伍德是个具备妥协和投机力的理想主义者,而托米·韦素是个有钱的理想主义者,先天暴发的后者比白手起家的前者低能了多少,《艾德·伍德》就比《灾难艺术家》优秀了多少。付兰兰应该把这片拉上十遍,看看什么才是真正可敬的“向下致敬”。和奥逊·威尔斯的相逢提升全片,天才蠢材,同此凉热。

2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

31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莱坞之王,小人物有喜有泪的奋斗史也能成就cult片之王。打动不了别人,也能被自己感动。在这点上电影烂片之王伍德和公认最牛叉的奥逊·威尔斯没有区别。向艾德·伍德致敬,也向无数电影中的小人物致敬。

32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只有波顿,才会给这样一位“烂"导演树碑立传,电影虽说是纪实题材,但看得出保留了他自己电影中的哥特风格。从某种方面来讲:他和波顿是同样伟大的导演,甚至强于波顿。因为他那种对电影的热情,无人能比,和如今大陆的烂片导演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再也不要拿”艾德伍德“来形容他们了,好吗?

3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艺术的确需要天赋,但是艺术的不确定仍旧能够恳诚努力,“电影值得你为它奋斗”,艾德·伍德坚信这句话并投以执着,他相信的,是自己的才华,尽管被评为"史上最烂的导演",但他的真诚也在他死后为他迎来了赞誉。depp的荒唐和不伦在形式上让本片的意义得以验证。

36分钟前
  • iokanaan
  • 推荐

何其悲壮,何其苍凉。几乎哭到难以自持,因为在每一个非虚构的角色里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快要坚持不下去时,看见发光炽热的梦想,滚烫。

3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被波顿一拍,史上最烂导演成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多次笑喷,以泪收场。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德普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不管生活如何,永远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改变,阳光便会追随于你。

4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关于史上最烂导演的传记片,而是一部讲述全世界电影人辛酸史的自传电影。结尾处波顿将这位公认最傻叉的伍德和公认最牛叉的奥逊威尔斯拉平了距离,足见一个导演要实现理想,无论是天才还是蠢蛋都要经受同样的折磨与苦闷。

49分钟前
  • 37°2
  • 力荐

这部片的意义远大于其内容和形式。又是关于理想破灭,而且还这么烂,途中几次想删。而最悲剧的恐怕是这竟然是真人真事!号称“史上最烂导演”,ED兄大概是ENFJ,但其实他的人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最起码他始终坚持了他的理想。拍电影这行恐怕更多的是辛酸,要不是真爱,谁费这劲啊!

54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堂吉诃德。史上最烂导演艾德·伍德就是蒂姆·波顿的堂吉诃德,让人怜悯又嫉妒……Lugosi去世前在自家门前摘花那一幕令人无比动容。

5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很好笑但其实更多是心酸,好莱坞何尝不是一个定义失败的地方,好在现在他也重新定义了“成功”。最后他竟然就那样遇见了奥森威尔斯。。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