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付出都是因为爱,致敬我们的另一半。这是绝望主夫结尾的一段话,我觉得挺贴切。
毕竟在现代婚姻观念中,男女地位平等挺重要的。特别是男人如果太大男子主义,巨婴的话,女性地位的提升很重要,特别是很多女性独立成为女强人之后。
我感觉《绝望主夫》中这种换性别,比起羞羞的铁拳中单纯的换性别更有意义。毕竟片中有不少童话故事性别的转换,灰姑娘改成灰小子,小蝌蚪找妈妈改成小蝌蚪找爸爸。蒙娜丽莎的画像换成魏翔诸如此类的。男性娘化,自己怀孕(捉妖记既视感),做饭,特别让我惊喜和开心。
李成儒的娘化是特别让我开心和快乐。我觉得他这次演绎真是挺精彩,也是这次《绝望的主夫》最亮眼的表现。娘化的家庭主夫真是被他狠狠拿捏了。常远也是贡献了精彩的演绎,以前拍喜剧电影是单纯搞喜剧效果,现在有了前后的层次变化。前面的大男子主义,巨婴表现对比之后相妻教子思维让常远他演的角色领悟到妻子的辛苦,生孩子养孩子的痛心。虽然没有最后复合,但我想俩人是相爱的吧。反正李嘉琦演的女主也是挺厉害的,我觉得是李老师第一次见到的银幕大秀(之前都是综艺),特别牛逼,演绎了女性在人生中三种不同的状态。许薇薇在现实那个时空中,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得不到丈夫理解,还要天天照顾这个巨婴。母系社会的她却又是一个霸气侧漏,特别强势的女强人(这角色好适合她,可以演职场剧了都)。结尾离婚后又成了阳光潇洒,开开心心的女人。
喜剧效果也是十足的。除了之前的所提到的童话故事性别转换之外,还有相妻教子中泼夫和孕夫的段子。最喜欢的桥段就是那个叫你当家庭主夫那个学院,特别好玩,搞笑,学习绣花,主夫礼节啥的。
总之,这部影片真是诠释了现代夫妻观念里必不可少的爱与理解,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感觉现实里还要残酷的多,因为有家暴男啥的。希望元旦大家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绝望主夫》,促进一下夫妻情感。
今年最后一天看元旦档的喜剧电影《绝望主夫》,一起欢乐跨年。
电影《绝望主夫》的故事很简单,胡铁男(常远饰)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主张“男主外,女主内”,想让妻子给他生儿子传宗接代,并为宣扬大男子主义开讲座、写书、办签售会。他无意中被神(魏翔饰)带入不一样的时空,世界反转,穿越到了女人当家作主的社会,我姑且称这个时空为“母系社会”。这里女人赚钱养家,男人相妻教子。在“母系社会”中的经历,让胡铁男感受到了妻子在“现实时空”中的不容易,开始理解妻子为家庭的付出有多么伟大。影片的结局是胡铁男再次回到“现实时空”,妻了向他提出离婚,他不舍独立洒脱的妻子,开启追妻路。虽然最终胡铁男与妻子在“现实时空”中没有复合,但我觉得此时两人的相处模式要更加和谐。
影片有众多喜剧大咖参演也是一大看点,演员们在塑造角色时不管在造型上还是说话方式上都非常有特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蒋诗萌和李成儒,角色的气质算是被他们狠狠拿捏住了。常远饰演的男主胡铁男回到“现实时空”后在电梯口的情绪变化也可圈可点,他的第一反应是为从颠倒的世界回到“现实时空”感到兴奋,待冷静下来后,在“母系社会”中培养的相妻教子思维让他理所当然首先想到自己怀的孩子,并为失去这个孩子痛心,于是他在没怀孕的喜悦以及失去孩子的伤心之间来回切换,这种人物的情绪变化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又让片中角色认为他是因电梯事故而精神不稳定,我觉得常远的这段表演非常有戏剧性。李佳琦饰演的女主许微微在“现实时空”中是被生活压垮、得不到丈夫理解和支持的家庭主妇,角色给人感觉是阴沉的,“母系社会”中的她作为一家之主则霸气侧漏,影片结尾与男主离婚后的样子又是潇酒阳光的,李佳琦完全演绎出了女性的三种不同人生的状态。
在搞笑方面,麻花是认真的。男主说自己辛苦赚钱是为了妻子在家轻松点,“母系社会”里女主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男主希望妻子给自己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母系社会”里他丈母娘让他生个女儿传宗接代。虽然催生这段我觉得在“现实时空”中加入公婆的角色要更好,但即使这样也增加了影片的讽刺“笑”果。此外,相妻教子、雌风不减当年、孕夫和泼夫等词也相当有意思,影片中还用到了脱离于现实世界的古典文学和童话故事,如灰小子、大将赵霞杀敌七进七出、草木兰无姐替母从军、白雪王子以及小蝌蚪找爸爸等,这种扭曲的设定凸显了颠倒世界的种种不合理,高级文学梗还是有它高级的道理的。
老实说,影片中没有实际生活中真正让人窒息的情节,让我松了一口气。真实生活中女性被家暴后不会委屈的四处宣扬,她们婚后不紧要面对丈夫的不理解和孩子的懵懂无知,还要承担来自两个家庭的压力,承受社会对女性的各种眼光,她们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容易被人理解,真实的生活要更加残酷。
影片中不管是“现实时空”还是“母系社会”,都倡导“一方主内,一方主外,相辅相成”,但其实没有谁辅助谁,谁成就谁,夫妻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家庭才能美满,社会才会和谐。影片的主人公可以经历一场穿越,或做一场梦,但现实生活中没有重来键,人生只有一次机会,要珍惜眼前人。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具有深刻立意的影片内容了呢,虽然我们现在都在倡导男女平等,可是在现实社会当中还是有一些具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存在,或许在今年跨年之际,就可以带着自己的对象来让他好好感受一下呢。
爷们儿绝对不等于大男子主义,所谓的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管孩子做家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是回家之后帮妻子多做做家务,这就是对她的一种尊重体现,更重要的而是应该要从思想上对女性给予应该有的尊重,就算是女性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这部影片能够用这种幽默画的搞笑方式,让我们看到这么多有深刻内容的思想,是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或许现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变得慢慢的淡化,但是在社会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多疼老婆多担待”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偏见。夫妻之间应该用一种怎样的相处模式来进行并不是我们想要真正去探讨的问题,而是应该要给予对方应该有的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这样的家庭才是更美好更和谐能够一直走下去的一种状态。
先不说这部影片当中的喜剧人物阵容是让人多么的喜欢,就光是看到这种人物的设定,已然让人觉得非常的有趣啦,所以趁着这一次的跨年之际,带着你家的爱人一起来好好观摩学习改造一下。
赶在30号点映时看了这部跨年档,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有笑料也能让人思考。
故事大概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进入了一个性别倒置、女性更加强势的世界中,逐渐理解女性的不易、对家庭有了更成熟的感悟。
这是一部非常开心、能让你忘却一切烦恼的电影,最初进入新世界、打破大男子主义、打破刻板印象的部分,男性角色的女性化和女性角色的男性化都带来了不少反差的笑料:将各种典故、俗语和经典作品中的男女相互调换,令人感受到语言的精妙;几位开心麻花电影中的熟面孔,都将女性化的“反差萌”表演的恰如其分、令人捧腹大笑。这样的设定显然是非常容易制造出喜剧效果的。
除了喜剧元素之外,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关于两性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思考。男性赚钱养家、女性做饭带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实在是过于迂腐陈旧了,并不是只有男性能够在外打拼,女性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创造自己的事业,不一定非要被家庭的鸡毛蒜皮捆绑住。夫妻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彼此扶持,不应该有任何一方过于强势地去压迫另一方。我们应该拒绝所有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和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婚恋观、拒绝那些轻视女性的陈旧陋习、拒绝所有与性别相关的歧视和刻板印象,让婚姻中的双方彼此慰藉、互相温暖,做对方的好伴侣。我想这是这部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最有意义的启示与感触。
这是我第一部没有看完就离场的电影,冲着开心麻花的演员阵容去的结果是一部烂到不行的片儿。当然不是对演员们失望,一如既往的喜欢,但这部电影的编剧我觉得真的是有大问题。作为一部喜剧首先没有几个能够笑出来的点,其次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同主题的影视作品不如电视剧《赘婿》。
但让我走出电影院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相比之下不出色,而是我认为,整个剧本设定非常的肤浅。看似在为在社会中受到歧视的女性发声,实则无时无刻在刻画着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剧本设定男主电梯穿越后世界上男女地位颠倒,女性成为了社会劳动力主流而男性多为家庭主夫,想通过描写男主角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种种困境来表达女性在当前社会下的困境。主题很好,当时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特别的烂呢?
首先,我不明白穿越之后的世界里,为什么成功女性都要穿着男款西装呢?难道成功的女性不能是穿着亮丽的衣服,妆容精致,谈吐优雅的样子吗?只有穿笔直的西装、抽雪茄才能定义成功和社会地位吗?男性穿着裙子短裤就代表受压迫吗?
第二,既然穿越后的世界男性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那么穿越后男性聚会只关注美容护肤自拍完全无脑,也是在表达编剧心里现在女性就都是这样的吗?一边想颠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一边又拿这些刻板印象当笑点真的有些自相矛盾。
第三,电影整个的情感推进莫名其妙,一个从来不管孩子的父亲因为穿越,穿越后就开始会照顾孩子了,开始在意孩子头发脏没脏了。然后莫名其妙开始低眉顺耳的成为了乖巧的主夫,然后向妻子反思自己的过去。虽然剧情交代是孩子说不想离开爸爸所以男主开始努力顺应社会,但首先一开始父亲和孩子的情感建立我觉得就让人没信服感,更何况穿越后的孩子都不是他曾经真实生活中的孩子,怎么能让观众相信男主这么快速的情感过度呢?
第四,片名叫绝望主夫,可纵观全文,我没有感觉这个主夫哪里绝望,可见编剧对女性到底在生活中有哪些绝望的体会不真,自然刻画不深。写了好多女性生活难的点,包括家务、孩子、公婆,可是哪一个都没有写进人心里。因为编剧只写了一些生活中不痛不痒的烦躁小片段,但真正的绝望是什么,是成为家庭主夫这件事没得选,也逃不出来,看不到希望,并不只是每天多干点活。
第五,难以共情。穿越后的世界是借男人写女人,但设定上男人成了会生孩子的,男人成了力气小的弱势群体。那这男和女换与不换有什么区别呢?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表达明白这个意思,全换了那不是和没换是一个样子吗?本片想表达女性在社会的困境,并且希望男主这样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在经历过穿越后理解女性。那我觉得想表达这个的方法不应该是实现一个绝对的男女互换,而是应该保持现实中的男女本身特点,改变穿越后的社会环境。这样的设定下剧情才不会假,也容易产生共鸣让观众信服。比如,现实生活中,怀孕女性会受到职场歧视,做家庭主妇会丧失社会地位被老公看不起。那么互换后的世界不一定非要女性都走入职场,不一定怀孕的都变成男的,不一定做家庭主妇就被瞧不起。
如果是我,我会设定穿越后的世界——首先男性女性的生理特征不变,男主的工作状态不变,而穿越后的世界公司更爱招聘女性,且同处一个岗位时怀孕女性更容易受到重用,人们会更信任将工作交给家庭合睦,夫妻相爱,子女带得好的女性。而男主空有工作能力却得不到领导和客户赏识。我认为这种设定更可以让我共情到现在社会上有能力的女性没有出路的问题。
然后是家庭方面的设定,如果是我我会设定社会环境上全职爸爸成为主流,各种声音要求男性要达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然后正逢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者不学习什么的,周围人,包括妻子都劝他辞职回家带孩子,反正工资也不如老婆一个零头。男主被迫辞掉了工作,开始了家庭主夫的生活。
婆媳矛盾方面,我认为不应该将婆婆刻画成张牙舞爪只会吼着你干活的人,因为这是一个小辈对婆婆的忍让,并不是绝望。真正的绝望是,没人有错,但现实的车轮就是将你逼到无处可去。那么穿越后的设定应该是丈母娘是真的身体有问题需要人照顾,可自己女儿忙于工作只能男主这个赚钱能力差的人牺牲自己去照料。男主人公就这样陷入家庭的“泥潭”中丢失了自我。
在这样由需求、感情、责任构成的“泥潭”中男主真正理解了妻子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妻子没有出去工作不只是因为社会不公平,也不是因为丈夫的拒绝,更不是妻子没有工作能力,而是感情和责任困住了她。其实妻子只要想工作随时都可以,来征求他的意见不过是因为她还爱这个家,还把他当家人还愿意征求他的意见。从今以后无论妻子是出去工作还是当全职妈妈,丈夫都会尊重妻子了。
这样一个走内心的情感线我认为才能真正的表达大多数成为全职妈妈的人的心路历程。故事中只有男性将这种心路历程带入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体会出那种绝望。还是那句话,绝望的不是多干一些活,而是开始无从选择,结束时又无法抽离,丢了自我又丢了价值。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爱情神话里有这么一句话:下坡路当然好走咯。
开心麻花身体力行的履行了这句话,从夏洛特烦恼到这个杀手不冷静再到如今的绝望主夫。
一部一步,烂出高度。
标题怎么擦边蹭是弄清楚了,拍出来的东西是越来越不清不楚了。
影片很明显想要表达女性在生活中遭受的歧视,遇到的不平等。职场欺压,家庭暴力,男权威胁。
但是真的很你妈好笑,尽管他拿了一份无数人拿过的方案,位置互换(许多美剧都用过这种剧情,甚至我小学生的侄女都写得出来这种剧情)大男子主义男主遇到电梯事故然后,啪,一下到了女人主导的世界,他依然表现出了强大的怎么把去年高考题做出0分的好成绩。
第一,作品真的时时刻刻不在贴一些生理不适的标签,出现的男性一律油腻,挺着啤酒肚,毛孔比眼睛大。出现的女性一律被压迫的苦命角色。反转之后,也是互换一下而已。这样的表现,真的给我电影制片方媚俗的抱着女性观众的大腿,一个劲的使劲舔:你看,我们多么了解你们的处境,你们所对抗的男权就是这么恶俗。这样的示好,太低级,太恶俗。如果放在百年年前的清朝,这部片子一定会饱受追捧的。
第二,电影本身风格商业化确实可以理解,大家要赚钱嘛,必须俗。但是女性平权这件事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议题。你拿他来逗乐,来搞笑,可以但观众希望看到辛辣的批判,希望能有黑色幽默的反讽。结果呢,我们看到了制片方很努力的搞笑(但是不好笑)没有价值没有影响,堪称依托答辩。上世纪的草纸,擦屁股都嫌弃硬。拿一系列恶俗桥段,单纯的挑起性别对立。哈哈,去死。
第三,影片真的有可能冒犯一些群体,影片反转后出现的男性大多数以一种反串的腔调出现,这种打性别炮的的做法,我真的不知道导演有没有过过脑子想一些LGBT群体的看法。(换而言之,现在世界趋势的性别早就不是简单的二元性别了,刻板的性别形象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议题下,这部电影注定要冲烂了)
第四,我真的不确定影片是不是真的尊敬女性,女性生活困难,我们可以了解,但是影片只是浅薄的停留在家庭主妇工作层面,女性真正的安全问题一点没有提及…甚至在影片中出现的生育情节不超过2分钟???这真的了解女性的困境了吗?我们要知道生育是12级的痛,是犹如肋骨断裂的痛,而不是想看男演员在床上,脸色红润,膀大腰圆的呻吟几声。又不是母鸡下蛋。尊重女性的旗帜,又不肯下功夫真有你的。
第五,开心麻花要做电影,商业化浓重的同时,还有一股浓浓的粗制滥造味。一些表现,一些段子是很新。但是,你想要表现一个性别反转的世界,你至少要做全套吧…小男孩依旧玩橄榄球头盔,依旧玩小汽车,但长大后一律拿着手帕林黛玉。不合逻辑,不经思考。丈母娘喝鸡汤的镜头,演员撒几滴水,就表现出了狼吞虎咽。一些无意义的地方又很用心,吃饭对话时的咀嚼音比演员台词还大声!这真的只会让人犯恶心!没有别的作用了!
第六,我真的不敢确定导演加入一些角色是什么意思…比如学习委员…他到底借这个人物表达什么…暗讽女性学习能力弱?暗示死读书?
开心麻花真的不能给男演员整一下牙吗?毛孔个个比眼睛都大了,甚至辣目洋子包的小三都粗犷的不行…还特别喜欢给特写镜头,好几次扫到常远的脸,我都快吐了……
说真的,这部电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女性编剧来写。一群抠脚男人,平常混迹男权圈子,然后臆测女性的表达,拍他们眼中所谓的性别问题。这样的反讽,已经比电影本身有趣了。
在隔壁韩国人18年就拍出《82年生的金智英》这样的作品时,我们还在拿女权来开低智的玩笑,随意在观众眼睛里排泄。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祝电影跌破4分,早日被冲烂,导演和编剧被骂的妈都不认得。
最后:魏翔真的讨喜,演技也好,他会有前途的。
辣目洋子演男人真的又虚有差劲,无时无刻是女性作风,但她真的很适合一些悲苦角色。
“老娘儿们儿喝酒,老爷们儿别跟着瞎掺和。”“娶鸡随鸡娶狗随狗。”男人煮饭,男人怀孕,男人生娃,男人大姨妈,男人带娃,把现实社会中套在女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全部套在男人身上体验了一遍,让男人接受男德教育,哈哈哈。男女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彼此,互相尊重,家庭和社会才能和谐。
男人只会在变回男人之后,庆幸自己是个男人。用悲悯的目光帮助女人,就能成为公认的好男人。导演成功拍出了他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并企图在这些刻板印象里挖掘出女性的苦难。很多段落很明显影射的是女性在被PUA之后,会自我分泌出阿Q精神,不用男人管,女性自己也能安慰自己,然后继续为男人牺牲一切。最为人瞩目的男人生小孩的一段戏,将生小孩的过程娱乐化,常远和黄才伦一唱一和,仿佛生小孩是一场特别欢乐的游戏,把男人的恶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期剪辑跟没上过学一样,剪得七零八落,特别是对话戏,咔咔咔一堆不知所云的镜头,甚至还越轴。看这种电影迎接2023年,买票的人都有责任。
年度大不要脸烂片:男人的恶习与自身无关,都是被社会逼不得已,不信赏赐女人做一回男人,指不定谁比谁更烂。
看完真的是非常「绝望」!!常远老师,我服了你了行么?求求你放过观众吧,三年跨年,三部烂作,还一部比一部难看,您可真算是喜剧片的「地板」了!这部片子已经是到了让人生理不适的程度了,不管男的女的我相信看完之后就感觉吃了依托答辩一样恶心反胃,男女社会互换这种题材是挺有挑战性的,拍好了真的是很厉害,拍不好呈现出来的就是这种表面效果,男人们都变成了娘炮,女人们成了爷们,还刻意凸显女权之上,特别是男主生孩子那一块导演编剧真的是很敢拍,这点我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勇气。整体来说,年度压轴大烂片,全程尴尬油腻令人作呕,笑点也是没有,还尽添堵!常远拜托别当主角了,放过观众们吧,祈祷明年的跨年档不要再出现你的名字!
打着男女平等旗号实则不痛不痒流于表面。尊重女性难道仅仅只是不反对出去工作顺便帮帮忙做做家务煮煮饭带带娃?大龄未婚女性在职场中的年龄歧视;已婚未育女性职场中家庭事业两难;已婚已育女性重返职场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抉择有做过深层次思考?全片仅仅只是导演在男性角度下片面单一凝视与自嗨,这也叫男女平等?
你又不是某晚,好好搞笑就行了,别总想着教育人, 看完觉得很尴尬,很恶心,三观也不正, 强烈不推荐…演员表演也很刻意,别想着从电影中领悟到什么……能体会到的只有尴尬
别人往上刷新记录,常远是刷新下限的尺度。这个导演和这群编剧,对性别就没理解哈,别碰瓷这类题材了。
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先别出发
在某个地方看的最后一部烂片。2023拒绝非主动接触烂片!
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常远给孩子念睡前故事,草木兰从军、小蝌蚪找爸爸太逗~感觉常远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后边的真情流露也很自然。
非常恐怖,尬的我坐立难安。翻转世界不是权利义务的互换,而是浅薄的刻板印象互替,男女平等的讨论变成了一群T和大母0的对抗,甚至我感觉创作者在暗戳戳的讽刺女性平权的诉求谁能救救我!!
我没想看什么好片 我只想找找乐子 观众离场是最大的乐
导演自以为在讨好女性,实际上两头都没捞着。女权不是让女性获得凌驾和奴役于男性的性别权力,而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看见”。导演娱乐化家暴和性别歧视的模样真的很恶臭。
已看。极度恶臭极度无趣极度垃圾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创立它的李诚儒老师。开心麻花用一个寒假和暑假恢复的元气,让常远一个元旦给祸祸没了,实属四两拨千斤。
其实从评论区就可以看出,男人永远不可能对女人感同身受。就算电影里制造出这样一个世界,他们也根本无法产生丝毫共情。而女人的感慨更深刻,因为电影里的说教与对女性生活的刻画,都太过浮于表面。因此这部电影注定讨好不了女性,更得罪男性。但我仍然为它的大胆加三分,敬它敢碰这个话题。
2022最后一次糟心。想蹭女性题材红利结果比普通的男性中心更恶心。某些演员就只适合演春晚小品。
片尾那句“我爱干哈干哈”是对人类最好的祝福(薇薇好A我好喜欢
让男人体验一次作为女人的辛苦,电影用一个梦做了性别转换的假设,很希望用男人的口吻来了解女性世界。过度夸张带来的不适应感,如鲠在喉的尴尬,就是因为现在我们太适应男权主义、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各种不经意歧视。这个立意虽然大家都懂,可电影犹如隔靴搔痒,实质上,它做的只是把生孩子的一方称为“男人”罢了。片中所表现出的一切实际都是对女人的刻板印象,但这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没有片中表现的这么浅薄。对于女性的理解和支持并不是通过喊喊口号、耍耍嘴皮、表个态就能解决的。这只是个喜剧,仅此而已。
女尊男卑的世界,有新意,有能警醒社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