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取自于我们青春的影像,真实的让人心头微酸,书本、课桌、教室、老师,苦闷的高三,高考倒计时,抓不住的爱人,这正是我们的青春!勇敢追求爱情的男孩居然高考落了榜,家里陪他走上复读的道路。在一年当中,居然和他的伙伴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被现实生活和成长的烦恼挤压,但是懵懂纯真的爱情不期而至,他们在支离破碎中享受成长的快感。 班主任对他们的苛刻要求和伤害自尊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三,像这样的老师现在已经很少了,负责,有担当,热爱工作,关心同学,以同学的成绩提升为第一要任。像居然的妈妈那样的家长到是很多,就像是全部赌注都压在了孩子的高考上,虽然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但也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虽然结局在我看来不是很完美,但是也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高考并不能决定命运,但是一段感情却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特别是初恋。我高考已经过了一年,但是时过境迁,电影上面的一个个片段就像我的昨天,曾经的回忆一幕幕的在脑海闪现。青春,为了爱而努力过,为了爱而坚守过,为了爱而放弃过。青春,为了未来而奋斗过,为了面子而争执过,为了情感而哭泣过。我们的青春已逐渐逝去,剩下的只有缅怀和回忆,珍惜即将逝去的青春,让回忆不在断片。
高三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至今还记得居然告白时说的话:泰戈尔曾经说过,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喜欢的人面前沉默就是懦弱,我已经懦弱了三年,今天我要勇敢。黄晶晶同学,你愿意和我一起携手告别高中时代吗?!全班哄笑加轰动啊。那是我们高考的青春,是我们奋力拼搏的青春,也是我们情窦初开勇敢无畏的青春。
现在想想,那段日子真是我人生中顶宝贵的经历,喜欢那个为了理想无惧无畏的自己。
奉上电影里的经典台词,经历过高三的人会更有感触。
1.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2.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
3. 就算拼个头破血流,也要给我冲进一本的大楼!
4. 提高一分,你就有可能干掉的是上万人!上万人!
5. 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
6. 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
7. 破釜沉舟,拼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
8. 高考不仅仅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所以你们有要破产的,请坚持坚持,熬过这一百五十八天;有要离婚的,也请先凑合凑合,等过了半年再说。现在你们最高的使命,就是高考!跟我高呼,奋战一百五十八天!为了孩子美好明天!
9. 去什么马场!在高三,没有假期,没有爱好,没有娱乐,连一丝丝想玩的念头都是罪恶的
10.早恋不对,但我不后悔
院线的高中片能涉及恋爱,确实进步很大了,虽然仍要打擦边球。受环境限制,仍是处处受制的青春,有些太干净了。或者是成年人回头看高中,片子总带些伤感(慢镜、吉他配音与内心独白)。而真实往往是连思考和伤感的时间都没。即便如此,仍会让人想起很多高中记忆。拿娘娘腔当笑点并反复嘲笑,有点过度了
离开校园后才真真发现曾经那些内心痛绝与书本为伴的日子虽然聊苦,但却最简单最开心。电影叙事简单朴实,没有大野心,但真诚动人。
高考是每个人的心中珍藏 不论你喜欢或讨厌 最后想起那段时光 嘴角总是会向张上扬
泰戈尔说:“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搭伙过日子的,最后都长久了…” 热血、鸡血、痴情、奋斗…非常有看头的青春校园励志片,中国大陆版《那些年》。关于高三的描述就像那句台词“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恰如其分,男主随剧情神奇地由丑变帅,娘娘腔角色贡献了全片最多笑点!年度惊喜!
全中国的制片厂都不允许拍早恋,除了中影
以高考为题材的电影,这是最好的一部。还记得高考那年,我和初恋女友分在同一间考场,横排相邻,我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橡皮上,扔给了她。最后,我们俩双双落榜。
看完青春派愈发觉得小时代是坨用金钱堆砌香喷喷的屎。导演实力体现为他是否能在商业和文艺间不费吹灰之力的转换,显然刘杰做得游刃有余,并且没有为票房彻底放弃艺术底线。男猪小哥特别水嫩,真心希望票房大卖!
很多年前,因为ta要去美国读书,我也曾跳上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坐10个多小时只为和ta见40分钟,然后又坐10个多小时的火车回去。回到家后我倒头睡了整整一天。那个周末就是我对初恋的最后回忆——我比男主角幸运。
演的最好的就是那个娘炮了!!!!!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7分。90后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延续7080后的,准确到位的创作表达是会虚化这种代际鸿沟的。显性的高考大背景及更大隐性的拼爹时代,时而勇猛时而弱懦的纯真刻骨小青春。
2010年的《碧罗雪山》,是我心里当年的年度华语十佳。看了《青春派》……只有再看一遍《碧罗雪山》,才能平复我此刻复杂的心情。
如果你怀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在91分钟原汁原味的重过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应该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看到学弟学妹遭遇地狱折磨,而自个在那幸灾乐祸。只是想不通电影怎么会取一个这么Low的片名?
越编越假,越演越假,被制造被意淫的青春,也不知道是谁的青春,都擦了点儿边,再修饰一翻,人物和情节的功能性太强烈了。作为用来消费的青春片,对于曾经经历过高考的人,这勉强及格了吧。★★★
每次看都能引起对自己备战高考的共鸣,可惜后来的我再也没有当时的坚持和努力。
并不是说特别出色,但是它爽快、清脆、有趣,在内地青春片里,太难得。
三星半。一部青春片,能够做到不雷人、少做作、有激情,便属不易。看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和《碧罗雪山》,曾以为他是一位只会拍老少边穷的导演,但这部青春片证明了他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如果说拍青春片对刘杰是一场高考,他已经上一本线了。八月,这部影片如果不是黑马,就只能是炮灰了。
刘杰的转型相当成功,对当下“青春片”的脉络清晰,不再拘泥于集体回忆和刻意煽情,而以轻松、励志的笔触传达出青春味道。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为它让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恋一样心要定,否则就像侯孝贤画圆一样…
也许正像主演董子健说的那样,"这也许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一部青春片。"不装逼,不矫饰,不假纯,不宣扬。是以为今年最好青春片备选。我猛然想起,似乎高考过后,我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奋力地去追逐某样东西了,最好的青春。
世间居然存在一部这么自然的在说人话办人事的国产电影!导演好棒!真心想给导演写剧本!
超出预期之作,没想到刘杰处理高考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此自然流畅,八十分钟笑点和十分钟泪点满满。可能因为这个片名会淹没在烂俗的青春片大潮中,但绝对比<那些年>更服水土,比<合伙人>三观更正,比<致绿茶婊的青春>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