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生死停留》、还有大陆的《催眠大师》和这片都有相似之处,讲人的不正常时候的意识没啥新鲜的,都见过。
有意思的是它来自于戏剧舞台的前身,对于文学本质的思考一定会大于影视化的思考。那个牧师说(大意):我很反感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的不关注,除了个人利益之外,他们对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
故事一:守夜人的无爱,他本质上不相信爱、爱的力量,认为女儿已经认不出了就毫无意义了。
故事二:家庭的无爱,责备,压制,逃避。
故事三:女人的无爱,有了社会地位才能要孩子,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钱可以人工授精。
核心人物:更是无爱的代表,革命的代表,他也生活在一个充满信仰压制的家庭里,所以他长大后变成了激进的无神论战士。他和父亲关系很差,但是以他懦弱的性格,是等他长大后才把这种压抑回馈到了社会上。其实无论信仰是不是一样的,生活在一个有爱的,一个真正能把信仰得于心应于行的家庭,都不会是这样的。他生活在一个没爱的世界。
他们都只关心自己,不爱他们的周围的人:女儿、孩子、妻子、丈夫。
所以他们遇到了鬼,他们见到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有时候“迷信”的人可能只是需要某些东西能够带来的希望,以此来作为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依托。
评分:6.87丨影库榜:191
剧 情 简 介
古德曼教授是《灵媒骗局》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他专门通过调查来戳穿一些灵媒对广大群众的欺骗。
因为他坚信,这个世界是没有鬼的。
古德曼做这个行业是受了查尔斯·卡梅隆博士的影响。
他希望能和博士一样,立志于做一个废除迷信的人。
可是卡梅隆博士却在某天突然失踪,再也没有踪迹。
这天,古德曼收到了一个包裹。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包裹竟然来自失踪许久的卡梅隆博士。
里面有个录音带,大致内容是让古德曼到一个叫东海滨79号的地方,有事需要他帮忙。
偶像所求自然该积极响应,古德曼立刻动身前往。
这是一个沿海的小房子,方圆几里都不见人影。
进屋后,古德曼发现里面布满了脏乱的生活和医疗用品。
而卡梅隆博士已经年迈,完全不是印象中的样子。
他直入正题,希望古德曼可以帮他调查三个案子。
因为这三个案子让他对毕生所追求的东西产生了动摇。
第一个案子是一个叫托尼的守夜人。
他在守夜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亲身经历了一系列让他毛骨悚然的事情。
尤其是他声称见到了自己女儿化成的幽灵。
第二个案子是一个叫西蒙的少年。
他在深夜开车意外撞到一个人,而之后便被不明生物追赶。
最后竟然看到了大树变成的恶魔。
第三个案子是一个叫麦克的富商。
他在郊区的大房子里发生了灵异事件。
更恐怖的是,当天他的妻子诞下怪胎后身亡。
这三个鬼故事听上去是那么不可思议。
且互相间似乎也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却对古德曼一直以来的信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影 片 浅 析
影片根据英国知名舞台剧改编,该剧也曾在全球多地进行过巡演。从电影来说,视听效果尚佳,在制作上也非常精良,且也有像马丁·弗瑞曼这样的知名演员参演,所以整体上,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恐怖片”。
之所以打上双引号,是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披着恐怖的外衣,但其内核却是实实在在的悬疑,且故事的架构已经被前人用过多次,但是结尾细节的融入还是非常自然的,能看出编剧对剧本经过了反复打磨,达到了既吓到观众也能自圆其说的目的。
要写这类型的电影不剧透几乎不太可能,所以下面的内容又得涉及到关键剧情了,建议大家看完电影之后再往下阅读,因为这部电影被剧透过之后就失去了它原本想要带来的效果。
主角古德曼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影片中也仅仅花费了头尾两个小段来介绍。影片一开始,类似于纪录片式的引入是非常特别的,这短短的几分钟就是在告诉我们古德曼人物设定。“我父亲的信仰,毁灭了我们的家庭”,古德曼的父亲是个传统、严肃又暴力的人,他在知道女儿和黑人在一起后,大发雷霆,虽然没有继续描述之后发生的事,但可以确定的是,家庭坏境导致了古德曼懦弱性格的形成。
然后是影片临近结尾那一段真实发生的事,古德曼被不良少年欺负不敢还手,一个意外路过的智障少年反而救了他,但当这个智障少年深入洞穴发生危险的时候,古德曼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因为他懦弱的性格,他怕黑、怕鬼,虽然这个悲剧并不是他的错,但他却因此背负了一生的愧疚。
这才有了影片的整个主线故事,“古德曼相信这个世界没有鬼”,因为往往在梦里,在潜意识中,人们都会化身为超人、奥特曼,去消灭自己最恐怖、最害怕的东西。当然,影片给我带来的感受不仅如此,有时候人们之所以有信仰,是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减少痛苦,以便能更好的继续生活。所以很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用迷信去概括,因为大多时候,事情并没有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最害怕的东西,如果选择逃避,它可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阴影。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七号影库(Theater7)
专注分享最值得一看的悬疑片
作者:小九 审核:小七
实在懒得打字儿了以及,有其他补充的请尽管~
想知道这九个数字的含义!
1、镜中风景
2、频繁出现的3:45
3、数字的集中出现
4、卡梅隆住所与菲利普病房
5、海边看到的与自己的童年经历与Simon家墙上的照片
6、鸟
7、飘过来的塑料袋与卡拉翰提着的袋子
8、“神探酷杰克”
9、Tony听的广播与菲利普病房里的广播内容一样
10、女子疯人院与医院
11、人偶衣服与菲利普病服
12、黄色衣服小女孩儿鬼与玩具
13、往嘴里塞手与吸管
14、去Simon家发现楼上有护士(实则暗示自己在病房)
15、下水道的水滴声与富豪家里的水缸形状装置与水龙头漏水声
编辑完了看了一眼时间,我有点方。
——
关于闭锁症,你需要知道两个人。
一位是朱莉娅·塔瓦拉罗(Julia Tavalaro):1966年,年仅32岁的塔瓦拉罗被认为是植物人送入医院,直到1972年,因为她的家庭成员发现她在听到一个笑话后试图微笑。治疗师才发现她的眼球可以自主运动,最终判断塔瓦拉罗是闭锁综合征患者而非植物人。通过学习眨眼回应字母板上被指出的字母进行沟通后,塔瓦拉罗成为一名诗人和作家。
另一位是让-多米尼克·鲍比(Jean-Dominique Bauby):巴黎记者。1995年12月8日中风,20天后苏醒后,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完全瘫痪,只能控制自己的左眼皮,通过眨眼和外人交流。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回忆录《潜水钟与蝴蝶》。
这两个病人都是典型的闭锁综合症患者,而所谓闭锁综合症,指的是患者虽然意识清楚,但却不能说话,不能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多因桥脑基底部血栓所致。今天电影鲨要向大家推荐,2017年10月在伦敦电影节上首映的这部《鬼故事》讲的就是一个闭锁症患者结合自己一生的悲惨经历和住院时的所见所闻,在一潭死水的身体表面下,大脑充分运转,在他大脑中呈现给观众的这部《鬼故事》。
6、79、19、11、92、20、48、1、32。
房间号、停车位、广告牌,卷帘门......,影片中如影相随的各种数字影像,就是男主年幼时的被霸凌经历在他头脑中的投射。因为学校的恶霸男孩,曾胁迫男主一同向智障同学卡拉汉恶作剧,骗他说按照写在下水道墙壁上的数字6、79、19、11......依次找下去,找到第10个数字,就可以加入他们的帮派。结果导致卡拉汉被困在下水道里,哮喘突发而死去,而在这个数字游戏中,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第十个数字。男主因为自己的懦弱无能,没办法解救同学,这成为他一生的心病。
车内自杀未遂
3:45
4月13日3:45分是男主因企图在车中自杀未遂,引发闭锁症的住院时间。这个时间点对男主来说很重要,所以在他的三段鬼故事里:
守夜人托尼见到闹鬼
少年里夫金德撞死怪物
商人迈克妻、子双亡
的关键事件,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点上。
男主的这段人生经历主要体现在“少年里夫金德撞死怪物”这个鬼故事里。
少年时的男主,性格懦弱,心理脆弱,然而父母对他却格外严苛。回家晚了会被骂、忘记填住宿表格会被骂、没拿到驾驶证会被骂、没找到暑期零工也会被骂。因为在家里常常会受到父母的监视控制,少年里夫金德有一天好不容易得到机会开车外出,却意外撞死一只羊,当时年幼的他误以为自己撞死的是人,不敢告诉父母,导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在鬼故事里,真实经历中男主的父母都只出现诡异的背影,被撞死的羊幻化成一个羊头怪兽,而男主的形象则被经常叫错名字的医院护士里夫金德所代替。
这段人生经历体现在“商人迈克妻、子双亡”的鬼故事中。男主的妻子因为事业心重,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最终在产房一尸两命,商人迈克也在与男主会面后,举枪自杀。而在真实世界里,这个可怜商人迈克的形象取材自男主的临床医生。
妻、子双亡后的男主,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豪宅里想象闹鬼,想象自己的孩子是个邪灵,因为B超图像扭曲看不见。而男主布置的婴儿房里的玩偶,黄衣洋娃娃便成了影片开头第一个鬼故事“守夜人托尼见到闹鬼”里的潜意识来源。守夜人托尼在深夜3:45分见到黄衣小女孩叫他爸爸对应的是男主对胎死腹中的孩子存有执念,小女孩将孱弱的手指伸入守夜人嘴里对应着男主躺在病床上,嘴里插着的输氧管,而守夜人的形象则来自每天到男主病房打扫卫生的保洁员。
《鬼故事》是一部细节丰富、逻辑严谨的恐怖悬疑佳作。电影鲨觉得《鬼故事》这个名字起得太棒了。一个原因是这个鬼故事反应了男主灵魂里的纠结、人生经历中的憾事。另一个原因是它给所有的闭锁症患者起了一个叫做“鬼”的别名。
在别人眼中:
“灯开着却无人居住的房子”(没有灵魂的躯壳)
“想自杀应该直接用枪爆头”(患上闭锁症比死了更可悲)
“满嘴输液管,终日不得动弹”(失去主观能动性)
而实际上,闭锁症患者却只是不说不动,假性昏迷,实际上意识清醒的“人”。这个群体的存在应当得到社会多一些的关注和理解。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请关注头条号“电影鲨”
看到最后我才发现古德曼先生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老好人,只是一个想过平凡生活的人,然后生活对他太过残忍了。
如果让他永远停留在那个幻想出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呢,他会继续听别人口中那些离奇的故事吗……但问题在于,就算他一直生活在那个世界,他也是怀有愧疚的啊,永远不得安宁。
那个少年一直被父母管制,无论做什么都好像是做的不好而被骂,没有上交文件而被大骂,没有去考驾照也会被骂,导致无论做什么都不敢对父母说……(这不就是我吗),由于被骂,少年在情绪激动下撞到了什么东西,其实他撞倒了鹿,却以为撞到了人,不明不白的就认为自己被恶灵缠住了,开始与世隔绝……古德曼以为他疯了,其实这种生活是好多人的写照……(话说这个少年的父母静静站在厨房一动不动的样子真的太吓人了……)
卡拉汉并不是古德曼害死的,但这件事却让古德曼一直心怀愧疚,他自责了一辈子,而真正的凶手却不知所踪,我估计他们也不会自责吧,只是当做一个小小的玩笑……呵,真正感到自责与愧疚的,永远是那些心存善念的人。古德曼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家,老婆却死于想要试管婴儿的失败手术……他太想要一个孩子了……
而古德曼甚至没有勇气开枪自杀,只是试图把自己闷死在车里,却反而把自己变成了闭锁综合征,(不就是植物人吗?)想死都死不成了……
记忆最深的就是结尾那一次次被撕裂的幕帘,一个个场景的转换,像是舞台剧……强行把古德曼所有的想象都撕碎带回现实——他只是一个躺在床上,靠仪器生活的植物人。
家庭的冷漠严厉,内心深处的愧疚,成年生活的悲惨,自身的懦弱……他所有的幻想都来源于每天接触到那些医务人员,好可悲……
因为上个周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元节”,所以上个周成了名副其实的“恐怖周”,各路媒体都在做一些相关的节目,一些恐怖电影也被大家提起和讨论,虽然大家说了很多恐怖电影,但我今天想说的却是一部于今年上映的没有鬼的“鬼片”,这就是根据英国知名舞台剧改编的恐怖电影《鬼故事》。
《鬼故事》这部电影的名字听起来就非常的“硬”,让人在影片一开始就做好了被吓到的准备。而这部电影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给大家讲了三个“鬼故事”。本片的主角古德曼是个致力于揭秘各路“神仙巫婆”的斗士,一如早年间跟各路“大仙”公开叫板的司马南,因为幼年时看到的电视节目,古德曼成了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认为这世上根本不存在鬼,一切的“鬼怪”都只是人内心中自我编织的谎言而已。
从此,古德曼成了“打假斗士”,专门揭露各种通灵师的骗局,他的梦想是能和自己曾经的偶像,也就是启发他走上这条路的心理学家查尔斯.卡梅伦医生见上一面,但遗憾的是卡梅伦医生早已神秘失踪。但突然有一天,古德曼却接到了失踪已久的卡梅伦医生的委托,去调查三起“见鬼”事件,而这三个“鬼故事”,也让古德曼彻底走向了崩溃。
夜班老人、懦弱少年、成功律师,三名角色毫不相关,却各有一段恐怖离奇的经历。在开始调查之时,古德曼完全是抱着一种轻蔑的态度,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脆弱心灵的荒唐想法,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却渐渐从这几个人的经历中一点点的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作为一个不迷信的人所最不应该看见的,而在目睹了律师的崩溃后,他自己也崩溃了,因为这三个鬼故事,就是属于古德曼自己的鬼故事。
剧情进行到这里,仿佛探讨的是人的信仰有多脆弱。就像古德曼,一个坚定的反迷信者,认为一切超自然的力量都是虚假的,但这是因为那些故事都是别人的故事。但当影片中的三个鬼故事展现在他面前时,他在别人身上看到的,却都是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这让他动摇,让他崩溃,虽然他最后跑到卡梅伦跟前大声叫嚷,但这也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超自然力量,也就是“鬼”的存在。
看到这我就想到我们现实中的“信仰”,就我所知,身边有人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或者亲朋好友身上的某件事而突然感受到了神的呼唤,从此有了某种信仰。但这种信仰会坚定吗?这种信仰真的是某位神给你的启发吗?如果这只是恰巧只是偶然呢?从不信鬼神的古德曼会因为调查几件鬼故事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那么反过来呢?也许,对所有“有信仰”的人来说,他们信仰的只是自己在内心中给自己寻找的一片舒适区而已,但人类是脆弱的,这片舒适区也随时会崩塌,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坚定。
再说回电影,古德曼在经历的自己的“信仰崩塌”后,电影发生了一个神奇的翻转,告诉我们前面这三个鬼故事既存在又不存在,事儿是真的,鬼却是假的。所有的所有,其实都是深度昏迷中古德曼自我脑海中的演绎,这些缠绕着他的鬼,其实并不是超自然的某种东西,而都是他自己的“心魔”。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总要做出一些选择。比如看到有人正在受欺凌我们应不应该出手相助、无意间撞到了人我们是下车承担责任还是一脚油门赶紧跑、看到老人摔倒了是过去扶一把还是装作没看见等等,这些时刻我们所做出的选择看似只对当时产生影响,但其实会在我们的内心中悄悄的埋下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子中好的部分不会怎么样,坏的部分却会茁壮成长,最后长成一个个恐怖厉鬼,在梦中向你扑过来。
古德曼就是如此,因为懦弱,因为逃避,他在人生中的一次次选择里都做了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看似没有对他造成多大影响,但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心中一点点的撕开口子,让那些恶鬼钻进来,一次又一次的折磨他。影片结束时,我们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古德曼的一个“脑内小剧场”,但古德曼的处境和现实也让我们看到,这个讲述着鬼故事的“脑内小剧场”将会一次次的重复,一次次的再现,那些恶鬼也会一次次的出现在古德曼的面前,折磨着他。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总会面临一些选择,而在面对这些选择时,一定不要因为自私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否则的话,即使能让当时的自己得到解脱,这些东西也会变成各种恐怖的东西,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你的噩梦中,出现在你的脑海里,缠绕着你漫长的一生。
没有“鬼”的鬼片对我们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每年的国内院线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几十部没有“鬼”的鬼片,制片方用它来洗钱,观众也多是为了打发无聊趁机亲热的小情侣,纵然各种怪力乱神,最后总能生硬的用所谓“科学解释”来收场,更何况恐怖场景也做的特别烂,可以说是既不走心又不走肾。
而《鬼故事》却在这一点上做的相当成功,前期讲述“鬼故事”的时候气氛营造得相当成功,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仍会被其搞得汗毛倒竖、尿意阵阵;而之后的转折也丝毫不生硬,用一种神奇而魔幻的手法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究竟是什么让古德曼遇到这些事情,既走心又走肾,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最后再说一点,这部电影埋梗的本事相当过硬,几乎从一开始,就开始埋下各种伏笔,只是让人注意不到,而当整部电影结束的时候,才会让人发现,原来有些东西,其实处处都在。
给大家点小提示,注意数字、注意时间、注意窗户注意嘴。
古德曼身患闭锁综合征,是类似于植物人的存在,他四肢瘫痪但还是有一定的意识。导演就从这样一位类似植物人的病人的视角出发,把他脑海中的幻想拍成了电影,这个想法很赞。没有鬼的电影,要么解释为精神病,要么是幻觉,早已是陈词滥调,没想到《鬼故事》还能拍得很烧脑很有深度,非常值得国内导演学习。
BFI伦敦电影节……竟然赶上了全球首映。剪辑很出彩,音乐也帮了很多忙。感觉是个小成本,胜在水平上。
如果没有这个结尾统合和解释三个故事,就是个一星片。三个故事的剧情无新意且无趣,镜头语言也不高明,结尾穆赫兰道、生死停留的符号对应式解释也并不稀奇。全场最大笑点是没信号时少年大骂:“Fucking O2!”
中国的鬼片不能有鬼,可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学习借鉴一下。
这不就是那个舞台剧改的么,拍成这样比原剧强。本来那剧就很一般,段子合集。故事完全不吓人,全靠麻麻黑以及声光电一顿乱喷,坐第一排各种频闪简直想站起来走人。这个车里看到另一个自己的时候挺恐怖的!
我学到的是,生活还要继续,两秒后举枪自尽
为什么有时候做梦,梦里会有被现实打搅的预感出现?难道那都是在几微妙内的神经活动?
看到后半段怎么想都感觉解释不清了,特别是看到三个故事毫无联系的时候,在想不会又是我想的那样吧,结果真的是。所以还是蛮失望的,虽然小细节蛮有意思,毕竟主旨并不新鲜。而且“吓人”的地方也只是单纯吓人罢了。半星还是给Alex的,依然在小甜饼和精神错乱中无缝连接的演技并且毫无违和感。
生死停留,黑镜中的一集,都有类似的创意,评分有点虚高,本以为多精彩的电影。三个故事也没什么太大的惊喜。1在看守一个荒废的精神病院大楼,这种设定本身就是烂大街的故事,这种空楼还用人看守?有什么可以偷的,最后看到了女儿。2男主演的不错,但有点表演过度,一个开车至于这样紧张?电话也一直响个不停的然后撞死了什么,后来被那个怪物吓的不行,气氛到还可以。3男主在空房里面看到婴儿床上面的床单在动,后来看到难产的老婆?后来男主去找让他找3个故事的男主,原来一切都是假象,男主回想到以前被人欺凌,后来2个恶霸将1个智障让其进入水道中后来致死,而男主也没有去救,他们3个人全跑了。后来他的鬼魂压到男主身上,为什么不找另2个人,有些奇怪。
不可被剧透。看夜更遇鬼,开夜车撞鬼,大宅子闹鬼...如果仅从前一个小时的这三个分段式故事来看,竟有些英版《阴阳路》的感觉,因为主角们的撞鬼经历多半都是在所谓阴气重的、邪门的时段或场所,并且氛围大体上属于日本/香港恐怖片沉稳内敛的灵异风格。后半段虚实场景与时空的切换以及台词与细节的呼应还算精彩,不过这种类型的结局到底好不好也是见仁见智了。
看惯了恐怖片,这部电影的前两个故事和第二故事的小弟依然能吓出一身鸡皮。没有刻意的吓人,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恐怖。最后的反转好适合在内地上映,在电影院看应该很过瘾。
3.5 马丁费曼一出来特别扎眼突兀
3.5 最后的解谜稍老套,但整体依旧是具有“玩味”感的恐怖模式:舞台剧风格,带着幽默感去渗透氛围,最后再干炸一阵。这个片在豆瓣能“好于83%的恐怖片”,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强调的叙事性,其中的呼应与反转。正所谓工整不值得夸赞,但绝对会奏效。
看完这部片,你大概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英国会盛产《9号秘事》们了,几乎所有的“伎俩”都在《9》中被玩了个遍,包括最后的那二十分钟,当然,类似的花样早已不再新鲜,不过必须得承认这群与阿加莎、希区柯克等大师们来自同一个国度的奇才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怪力,他们既有仅用3集就浓缩出一部剧的本领,也有把3个故事揉进一部电影的能力。不过,整体来讲,虽然是改编自舞台剧,剧情发展还是挺故事会向的,尤其是结尾部分谜底的揭晓,算是一个遗憾。
没有鬼的鬼片也可以拍的很吓人,有深度,有美感。前两个鬼故事部分氛围营造的真是牛逼,头皮发麻。后面转成英式奇幻,虽然风格不统一,但两部分完成度都非常高!最后主题没有直接用台词点破,很含蓄。#27
你的一生都在不断猜忌质疑,最后发现自己才是未解之谜。守夜人靠收音机壮胆,小女孩用手指恶作剧。耳畔是父母无尽的羞辱,车后座传来恶魔的呼吸。分娩夺走母女的性命,名利造就冰冷的婚姻。下水道的入口是谜面,镜子中的飞鸟是谜底。无助的卡拉汉早已死在回忆的洞口,懦弱的古德曼从未走出忏悔的密林。
工厂看更小黄妹,密林夜驾遇羊男,精英凑娃塑料袋……三个阶层都照顾到,就是最后的强行联系有点俗套,但最诡异还是妈宝家人一段
creepy但是好看 非常抓人 第二个的小男孩演得太到位了 最后的ending化解了前面的恐惧 比较主旋律 但也合理
总有一种在看齐泽克撞鬼的感觉……
这是一部“不能说”的电影,任何解读都避免不了剧透。画面像幕布一样被一层层撕开,让人分不清究竟哪里才是真实的世界,没有时间的钟表、没有风景的窗户、没有鬼的鬼故事,它用荒诞与离奇一点点拼凑出故事的真相。“电影是每秒二十四帧的谎言”,你所看到的,只是“大脑想看到的东西”;你的判断,只是基于导演精心设计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