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一命

HD中字

主演:役所广司,青木崇高,竹中直人,满岛光,永山瑛太,市川海老藏,新井浩文,波冈一喜,笹野高史,斋藤步,平岳大,中村梅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1

 剧照

一命 剧照 NO.1一命 剧照 NO.2一命 剧照 NO.3一命 剧照 NO.4一命 剧照 NO.5一命 剧照 NO.6一命 剧照 NO.13一命 剧照 NO.14一命 剧照 NO.15一命 剧照 NO.16一命 剧照 NO.17一命 剧照 NO.18一命 剧照 NO.19一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7世纪初叶,经过长时间的攻伐兼并,日本战国时代落下帷幕,转而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和平降临,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武士流离失所,为生计所苦逼。在此期间,有的浪人请求在显贵门前剖腹以保存颜面,有的人因此得到留用,也有的得到物质资助,但其中不乏借此敲诈的宵小之徒。某天,名门井伊家迎来了名叫千千岩求女(瑛太 饰)的年轻浪人,为杜绝这股邪风,井伊家假戏真做,逼迫千千岩以及其不体面的方式悲惨死去。原以为这会令敲诈的浪人们望而却步,谁知不久后另一位名叫津云半四郎(市川海老藏 饰)的中年武士前来求死……  本片根据泷口康彦的小说《异闻浪人记》改编,该故事曾于1962年由名匠小林正树搬上银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侯爵夫人武当聪明人假面骑士电王零诺斯篇激情犯罪1984东风第一枝神寻求回报汉尼拔第二季私家侦探第二季千谎百计2024神父有难未知土地北方的桥你是我爸爸彩券预告犯童养媳之谜上饶集中营三姐妹爱像一只喵阿尔卑斯诊所11.22.63末日庇护

 长篇影评

 1 ) 追逐神作的影子

按:图文版在此http://i.mtime.com/fjs/blog/7361984/。豆瓣日志的贴图系统实在太让人崩溃了,只能贴点文字作为备份。

《一命》说是《切腹》,其实看下来,差别还是很明显。有故事、人物和细节上的改变,也有美学形态上的变化,有些改得好,有些不好,有些则是好坏参半,下面按照线索分别来说说。

一,家老

这一版改动最大的,我以为是御家老斋藤这个人,原片中他是个私心炽重,深沉残暴的家伙,在处理事情上看起来貌似比泽泻等人稍微持重些,其实只是身居高位必备的矜持,立场上并无分别。而在新片里,他成了个跛子,(或许因此)对弱者颇有同情心,在目睹千千岩求女竹刀切腹的惨状时,居然亲自下场介错。这个人物的改动看起来无关全局,而且让反派更“有人性”了,然而我却觉得不但不甚高明,还是这一版最大的败笔。

桥本忍写原作剧本,据说是从一幅画得来的灵感:一位武士身处大海的漩涡中央,端坐不动。《切腹》是一个正邪分明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潦倒的浪人代表自己一家,挑战整个幕府的壮举。这从津云半四郎批评削藩的言辞中就可以看出,井伊家是德川幕府的功臣,在片中代表的是得势的武士集团。津云半四郎坐在洒满日光的庭院中,沉着应战周围阴影中如潮水一般的家臣因此成为影片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充满张力的画面令人难忘。

旧版的井伊家是没有好人的,只有职位的不同,这既切合了小林正树左倾的批判意识,也让剧情充满对抗。而新版这么一改,剧力顿时松弛很多。不信我们比较一下两片的开头部分。

旧版的开头,津云的入画是背影,先闻其声,再见其面,让观众对此人充满了好奇。家老召见,镜头随着浪人走进深深的廊道,充满象征意味。会客室中,家老背后的景深暗示此人的城府,背光代表身后的权力(自然,这种解读一向是要结合剧情进行,并无定法)。至此完成正邪双方的初步刻画,观众的视角,始终是站在津云这一边的。

而新版中,密谋的是以泽泻为首的邪恶三人小集团,走入会客室的是家老,观众看着腿脚不便的领导跑来接待一个上访群众,同情的是谁可想而知。而室内戏中,家老背后的景深被大大削弱了,代之以一棵优雅的病树,光线柔和,加上肉头肉脑的役所广司当然比歪嘴三国连太郎儒雅得多,这个人物的讨喜不言而喻。而津云呢,或许自知这样的处理不够突出其形象,于是三池在他一出镜就给他来了个云淡天高的英雄大仰角,可这也挽不住本该属于他的同情分哗哗地流向御家老。

这条不伦不类的“双雄路线”导致了结尾的另一处改变。原版在杀阵开始后,突然切进屋里,给了家老一个特写,阴晴不定的脸上,明显是在担心事情没法收场,危及自己地位。新版没有,最后家老还跑出来给津云捧了个哏。这样一个发怒,一个发飙,只看过新版的观众没准会觉得只是这俩人只是闹了点误会,要是当初大领导不是耳根子软,亲自过问一下小头目的非法行径,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吗?两个阶级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变成了不乏人情味的个别事件,批判力度被大幅减弱。

家老的温情还有别的体现。求女被逼自杀前,新版让他冲向家老乞讨三两银子,而最后家老真的让杂役给他家里送去了,不仅如此,剧情还安排杂役后来还告诉津云,家老劝解过此事。跟酷吏满天下的我国比起来,真的算仁至义尽了。而原版送尸体回家的是砍头三人组,还当面嘲笑过求女,给津云复仇埋下了更充分的伏笔。

海老藏的演技我以为是没有问题的,原版的津云更豪放,他更内敛,属于风格不同。仲代达矢当年只有三十来岁,论演技其实也还未见精纯。对比一下两人演绎腹黑的恍然大悟状,“哦”的一声,就能看出风格的差别。海老藏的声线很有特点,不错。

二,切腹vs一命

原版中的男人们除了被津云砍死的几个龙套之外,都是死于各种原因的切腹,构成了一个多侧面的事件集,彼此呼应,阐释着切腹制度中被实践的各种正义和伪善。而新版既然名为《一命》,可谓“各种死法,都是一命”,着重刻画的是赴死之人的心情和反应。

原版的千千岩阵内,是主动为主公顶罪切腹的,而新版则是病死,跟武士制度的关系削弱了很多。

原版的美穗之死,没有正面表现,新版把她和孩子的死都浓墨重彩地拍出来了,而且集中在求女尸体被送回家的那一夜,这个改动我觉得很感人。美穗取出求女“带回家”的糕饼给一家人吃的一幕,看得人几欲落泪。把女人的“一命”也纳入了武士之争的视野中,我以为是新版的亮点之一。

三池的“一命”还博爱到了动物身上,1小时07分55秒插进来一个死猫的镜头,大概是某种恶趣味吧。

作为影片的重头戏,千千岩求女竹刀切腹的场面被处理得更血腥更直白,这跟三池改编《十三刺客》是一个路数。瑛太演得确实不错,看得人肉疼,这种“挣命”的场面,与“一命”的主旨也是配合的。

津云半四郎最后居然没有切腹!这个我绝对不能原谅。不管三池有什么新想法,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围绕切腹展开的,首先作为一个经历过战阵的老武士,津云应该比谁都更具这种荣誉感,其次他上门挑战井伊家的目的,就是羞辱他们身为武士的怯懦,切腹应该是对自身武勇的终极展示,不可能选择被人乱刀劈死。这是新版最大的败笔。

三,叙事

新版的叙事不如原版,主要是不够聪明。

原版的叙事,是首尾呼应,气韵贯通的一个整体。从对历史记载的质疑开始,以证伪史书结束,以“讲述”为框架,中间对故事的“展现”视角多样,节奏精巧,值得再三品味。对官方历史的批判与《斩》、《柳生一族的阴谋》等片如出一辙,充满了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反抗精神。

而新版的叙事,以“展现”为主,比起《十三刺客》里心急火燎地用字幕交代主旨的做法,三池这次明显稳了下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之外,别无字幕。这样的效果是批判权力和反思历史的力度弱了,当然,如果三池他就是想展现生命的价值和抗争的意义,那么这样的做法也不错。但“展现”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主旨不清,原版通过打扫战场和旁白,清楚交代出了剧本的意涵,津云的身影与铠甲叠合的镜头更充满了解读的丰富多义性。而新版特地加了一场主公回城的戏,目的只是为了让斋藤报告“甲胄修缮好了”,不客气地说,简直是笨蛋到家。最后一个镜头如果是六七十年代的导演拍,最起码也应该是领主端正坐在画面正中,背后是铠甲,群臣匍匐鞠躬才对,充满威势。新版的最后一镜,实在压不住阵脚。

剧情中间的叙事,新版的节奏也有问题。原版的“故事会”是被分成几段来呈现的,津云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在家老派人去请泽泻的间隙。讲了一段之后,来人回禀异状,双方骤然剑拔弩张,在津云的要挟下,大家又回到原位,继续开讲。在今昔、张弛两方面都有一个节奏上的转换,看起来悬念十足。而新版则是竹中直人的角色(话说这个甘草角色到底是起个什么作用呢?)仅仅从下人口中得知异状之后,就由津云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讲述,既不合理,节奏上更是笨拙到家。

当然——我又要说当然了——跟桥本大神的原作拼叙事,问天下,几人能够啊?

四,视觉风格

原版是黑白宽银幕,对线条、阴影和景深的使用出神入化。选个最简单的说,家老背后是一个大大的“井”字,井伊家“横竖都是二”的流氓特性得到了昭然若揭的展示(呃,认真的同学请将这句跳过),而新版中被换成了一个巨大的暗红色家纹。这其实集中代表了两个时代视觉风格的变化。

新版的风格在预告片中就可以体会到,一是庞大建筑带来的压迫感,二是阴暗的室内打光,三是赭红色的运用。

第一个特点其实旧版也在用,不过主要是通过纵横交错的线条来实现的。目的都是一个,就是突出权贵阶级的压迫,这点新旧版并无不同。
 
第二个特点值得注意,旧版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时代剧一样,尽量提高室内的照明度,办法除了室内打光之外,还有日本电影特有的招数:隔扇门。日式建筑的“墙壁”是可以移动的,很容易拍出层层叠叠的景深来,同时也给室内“舞台”以适当的点缀和烘托。这是日本时代剧导演千锤百炼出来的民族美学风格,最近一次见到,是在山田洋次的《母亲》中。


新版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很少拉开隔扇门构景,甚至还故意把门扇都涂成黯淡的灰黑色。求女一家人自杀的夜景堪称登峰造极,在帐幔的遮掩下,观众必须运足目力才能看清演员的表演。三池的这种追求从《十三刺客》就很明显,我有时甚至怀疑他拍夜景室内戏除了烛光没有别的光源。只是不知大银幕上看3D版会不会有所改善。


第三个特点主要是用在庭院戏的拍摄中,赤红的家纹和椽柱都突出了权贵嗜血的本质和生存斗争的残酷,这当然是黑白旧版无法使用的手法。经典翻拍的意义,庶几在此。


在《十三刺客》引发的争论中,就有人对三池的这种翻新不无微辞,我是完全赞同三池另辟蹊径的。技术在进步,当年拍不出的细节,现在可以拍了,当然是好事。当年只有黑白二色,所以只好在构图、线条上做文章,现在有更多种手段了,跟旧版拼经典风格不但不智,也失去通过翻拍探索剑戟片新路向的意义。三池改编经典的策略是尽量少乱动剧本,多革新技术,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五,杀阵

这个是要单列出来说的。我以为新版的杀阵远不如原版。

原版的杀阵放在当年,说不上特别好,本身小林也就不是个特别注重感官刺激的导演,但有想法、切合剧情、符合真实这几个关键指标都是合格的。

例如风的运用,津云与泽泻在草坂决斗一场,大风把浪人的乱发吹成焦墨涂就的狂草一般,令人过目难忘。庭院里的杀阵戏也有疾风吹过,象征暗流汹涌的对峙终于化作风云骤起,让人胸襟为之一快!新版的这前一场戏与文戏相比并无新元素加入,后一场加入雪花,效果还不错,不过本该出现的白茫茫大雪真干净的场面却未实现。


再说杀阵设计,新版也很失败。旧版紧紧抓住津云这个老武士身经百战这一点,给他设计了独特的剑法,貌似空门大开,实则左右逢源。又设计了独特的打法,在击败泽泻一场中,他翻过刀背击断对手的剑刃,在庭院以一敌多,他踢起碎石扰敌,都是不拘一格的实战打法,他的对手中不乏高手,但论战斗经验远不如他,所以才能被他打得灰头土脸。而新版中,津云身为老兵的这个特点完全没体现出来,给人感觉他就是武功高而已。

最后井伊家的杀阵,原版拍得很有层次,院中-议事厅-贮藏甲胄的房间,每一关都有新人物加入。议事厅的众家臣起立一段尤其令人难忘,层层叠叠的剑阵如同车轮一般次第逼近,充满了恐怖的形式美感。而浪人的搏命仿佛是要撕开这铁幕,放进一线光来。最后铁炮的介入蛮横地终结了老武士的抗争,好武士死于枪下,是剑戟片中经常出现的母题。

新版让老武士用千千岩求女的竹刀替他复仇,庭院部分结束时,给了大野和另一个蛮横的武士一个镜头,展现他们的狼狈,大概是代表女婿在说“瞅瞅你们这些武士大人的怂样”的意思吧,算是有所呼应。可转过来想想,津云这么做未免也太托大。既不符合人物身份,也不利于营造真实的剑斗场面。原版充满血汗味道的生死之搏成了优雅的象征性复仇,对此我只能说:呵呵。

影片的配乐非常棒。原版武满彻的配乐走的是简约风格,关键处点拨几声,提神醒目。而新版坂本龙一的配乐旋律性更强,千千岩求女与美穗在书馆会面时的吉他伴奏,结尾小提琴混尺八的配乐,我都很喜欢。

综合说起来,《一命》的改编不乏亮点,特别是在闪回部分,对人情的刻画反衬出了生命的可贵。与此相应,削减了津云控诉削藩的部分和旁白的批判。看得出三池是想漂白影片的阶级斗争宏大主题,突出人性和真情。如果说《十三刺客》是在“放大”原版的话,那么《一命》就是在“缩小”原版。按说策略无分高下,只是从结果来看的话,我个人觉得技术上的各种探索都值得肯定,至于剧本,桥本大神的作品还是能不动就不动的好。

最后,所有这些比较,都是以剑戟片三大神作之一的《切腹》为参照系的,不要拿《一命》来跟现在的小清新武士片比,那些不是剑戟片,没有可比性。神作固然不可追,但敢于追逐神作,这份雄心已经足够傲视同侪。实在断不了横向比较的念想的话,不妨放宽视野,看看去年同为翻拍经典武侠的3D电影《龙门飞甲》——那就是另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2 ) 放下刀的武士

温总理曾经说过,人应当有尊严的活着
而实际情况却经常是,要么你有了尊严,要么是为了活着而放弃了尊严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然而士大夫们虽然不是贪生怕死,却又难不为五斗米折腰
仕途的飞黄腾达,通常也意味着,与势利小人为伍,与熏心的铜臭沾边
这时的尊严通常被小心翼翼的摆着一边

在日本武士时代,死是一种荣誉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生苦短如梦,忘生而求死,是武士的常态
而当战争结束,武士们放下刀,拿起了算盘
生活重新回到了柴米油盐,如何活下去,其实比怎么去死更加难以抉择

为了荣誉而死,或是为了所爱的人,哪怕是放弃尊严的活下来,哪一个更伟大?

瑛太前十分钟的出场,是一个很好的伏笔,观众原以为这是一个假命切腹的喔龊小人
直到变成尸体被抬回家时那个藏在怀中的日式和果子,我们才恍然大悟误会了瑛太
瑛太大概一辈子大概都没机会吃那么精美的小点心吧,才会想到包裹起来带给妻子美穗
最底层的小人物,却有着最能打动人心灵的一面
而美穗呢,在生命绝望的最后,丈夫白白牺牲的生命,那3两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那个浸湿着丈夫血迹的最后的礼物,那是一直以来与丈夫不言的约定
这是人性里最闪光的东西

金钱,在某些时候超脱出世俗的定义,哪怕是身上只剩一片面包都会和所爱的人分享
而没有了这种人性最基本的精神,哪怕是万金加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两只白猫,伊井老爷家的猫锦衣足食躺着,瑛太的白猫
临死了回到了家里?

钱这个东西,永远站在我们向往的,有尊严的活着的对立面,也许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3 ) 新旧版对比

阶级矛盾严重淡化:

1.新版家老发现千千岩求女被迫用竹刀剖腹时还试图阻拦,在无法忍受惨状后冲入庭院夺刀亲自介错,还给了千千岩求女家属几枚小判金,在听完津云半四郎讲完故事后为井伊家辩护时呼吸急促面露愧色,删去了旧版结尾处交代家臣掩盖真相的情节。

2.旧版津云半四郎把故事讲完后,明确将矛头指向了悲剧的根源:“这烂东西(武士刀)对我太重要,我太看重它,我真愚昧……幕府对大名无道……那些不愁吃穿的人怎能理解他们的苦衷?……毕竟我们所称为武士道的东西只是个门面罢了”,并试图唤起在场武士的良知,想为女婿讨个说法,想从这冰冷的机器上找回一点人性。在他发现众人皆冥顽不灵后才扔出三个家臣的发髻,嘲讽了他们失去发髻后不敢自尽而是称病躲在家中的行为,揭穿了武士道的遮羞布,然后拔刀开战。新版通!通!没!有!

3.新版三个家臣最后主动切腹谢罪,而旧版这三个人送返千千岩求女尸体时大肆嘲笑竹刀切腹的不堪模样。

4.旧版千千岩阵内是切腹谢罪死,新版是病死。

一通操作下来,批判性几近于无。问题是三泽还要整个大嚼螺肉和趴地上吸鸡蛋的对比,这种反差产生的庞大力量不导向关键矛盾准备引导到哪里呢?搞不懂。

叙事上旧版首尾是家老旁白声所念的《井伊家觉书》,尤其配合片尾家老指示逼三家臣剖腹、封口等,跟真实的故事对比突出,讽刺、荒诞感十足。且津云半四郎的回忆视角和井伊家庭院视角反复切换(回忆线的时间发生跳跃时必先切回庭院视角),让观众始终身处庭院,视角始是回忆向的,不会沉浸于过于。新版几乎完全没有了切换,津云的叙述连贯起来,尤其是新版刚进入庭院,井伊家就发现三个家臣都异常欠勤,明白是津云捣鬼,一度剑拔弩张,但硬是被津云劝得坐下来先听故事(然后一口气讲老长)……一方面不合情理,另一方面完全没有旧版紧张气氛逐渐升级的节奏感。

另外,新版删掉了经典的风中对决,混战选择用竹剑复仇,关键最后改掉了原作的津云剖腹,皆是败笔……

缺点太多,以至于选角错误都无足轻重了:市川海老藏一直紧绷着,本音不够浓厚被迫鼓着嗓子说词儿,一直皱着眉,没有仲代达矢那种静若磐石,动如怒涛的张弛感。阿部宽、浅野忠信来肯定都比他强……

回头一想其实也是有优点的,《水浒》好就好在投降,《一命》好就好在它够烂!看完《一命》再看《剖腹》你才懂什么叫做水银泻地、力透纸背嘛!建议看过旧版的必看!

 4 ) 枫桥夜泊

里面竟然出现了清代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日本也玩穿帮什么的阿。。

其实故事不复杂,倒叙的手法也稀松平常。镜头整体偏灰暗,看的有些压抑,符合日本很多电影的风格(和日本的娱乐节日风格相去甚远)。很佩服求女,大概美穗也无太多遗憾,只是求女这名字怪怪的,难道他父亲当初希望生个女儿?

一直觉得,日本的武士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历史怪胎的存在,过于强调一些如忠诚之类的东西,对人性有偏颇的强调和压抑。但强硬的武士精神流畅在日本人的血液中,却也成就了日本的成就。

最后,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5 ) 对武士道的批判几乎没有,剧情也是很烂

新版对武士道的批判几乎没有,剧情也是很烂,用了很大一部分渲染穷日子,剧情拖沓,比老版差太远了,摄影 分镜 剧情,还是老版完美!看老版简直就是在欣赏一种艺术。一命就相当于两部电影放一起,看完完全记不住故事情节,作为重口味电影导演 求女喝鸡蛋 你也不给个特写,不觉得过分吗?翻拍经典 真是糟蹋经典。三 可能是你的功力不够,或者由于政治原因 对武士道精神还是不敢去全面批判,反而结局三个家臣 切腹自杀的改版 完全是败笔!

 6 ) <一命>

大热天看完这部电影心里哇凉哇凉的。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近距离地看瑛太。之前有顾虑说为嘛这片要3D啊,又不是好莱坞科幻片。事实证明我太多虑了,影片3D效果非常好,满山的红叶,飘落的雪花,配上坂本龙一的音乐,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悲剧气氛。之前有说某人为了表演切腹的镜头做了很多功课,看到电影之后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役者魂。央求苦苦央求时的悲哀和无奈,在切腹现场拿刀时颤抖的双手,一刀一刀插进腹中时的痛苦和坚持,面对妻儿时超级亚洒西的笑容,一点一滴再细微的表情都表现得如此真实,即使是只有背影的镜头,也能通过声音感受到角色的心情。市川海老藏的表演很有张力,一声声的诘问何为武士魂直指人心,另外,能有满岛桑来演美穗真是太好了。A太和满岛桑的对手戏非常好看,温馨又苦逼。整部电影都是泪点。不管有生之年能否见到生人,作为A太的饭,能一直看到他用心地诠释每一个角色,给大家带来好的作品,就觉得非常幸福了。以上。

 短评

多说几句:这片节奏比较慢,相对于《十三刺客》来说风格上比较收,其批判性没有小林正树那个来得强和直接,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他加入了不少更加有内涵的东西,如果没看过原片的初次看这个故事,定不会失望;看过原片的,细心品嚼,自能看出不少韵味,虽然此片很多地方做得也不够好过于做作和直接

3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推荐

贫贱夫妻百事哀。一条人命值几钱?武士的荣耀是什么?觉悟只是但求一死。翻拍作品也依然见功力,前面闷头的铺垫到后面看来都是味道,重头戏感动坏了。2011年就是瑛太×满岛光之年。

5分钟前
  • 王海
  • 推荐

三池最幸运之处是生在日本。5颗星。

8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最激动的地方是《一命》片名还有主创名字以3D形式打出来……市川海老藏的眼睛太小了,一半仲代达矢的神韵都不及。以翻拍的成就论,三池这回不成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反复切腹和舔鸡蛋,这样恶趣味显然是某人加进去的私货;以阶级论固然左倾,但以历史论福岛家似乎并不值得同情,被削藩显系正则咎由自取,片中主角还眼红井伊这样的谱代,没灭你们就不错了好么;最后,翻拍经典总是吃力不讨好的。

13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好虐的十五刀。。。@ume 上海电影节

17分钟前
  • Ume
  • 推荐

不好意思,我没你们懂电影。

19分钟前
  • 李阿宋
  • 力荐

当初看完《切腹》真是好一阵子激动,真心喜欢。拿三池的版本与之相比有点欺负人。求女的切腹场面很三池,看着也很折磨。用了很大笔墨写几人的回忆,好处是最终的惨剧很打动人,不过有点破坏节奏,还把整部片生生分成两部分。津云半四郎的杀阵不是很过瘾,最终没切腹我很生气。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想不到3D化的切腹挺到位的

27分钟前
  • ng
  • 推荐

近期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三池崇史最近翻拍成瘾,从《十三刺客》到这部《切腹》的翻拍,明显一部强过一部,相比《十三刺客》,《一命》的镜头,故事都更好。

32分钟前
  • 哈酷
  • 推荐

翻拍致敬吗?剧本不错 顺便看看女主

36分钟前
  • 日音日音月半了
  • 还行

真汉子跟假武士什么义勇仁礼诚忠克还是算了吧不要了那么心酸呢,真讽刺

40分钟前
  • B超
  • 推荐

很少见从这样人性化的角度来描写武士,也不常见谁将武士道之虚伪揭露的淋漓尽致。群起而攻一个手握竹刀的人,杀死一个赤手空拳的人,战败后就惶惶无助,受到侮辱就拔刀切腹。武士道的忠勇不过如此。这是一部很悲哀的电影。不要去比较,一命是一命,切腹是切腹。后来者有他自己的思考与认知。

45分钟前
  • Craft Bear
  • 推荐

倒塌的赤甲,殒灭的一命。羞辱的隽永,真道的永恒。构图考究,故事简单平和但结尾起劲。

50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白碎石庭院的雪中打斗真令人叫绝。当父亲发出了正聋发聩的质问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阴暗下来,这是有意为之还是只是有趣的巧合呢?

55分钟前
  • snowark
  • 推荐

三池老师换了种方式表达暴力

58分钟前
  • eel
  • 推荐

比62年的差遠了

59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满岛光就这样渐渐从上野树里手里抢走了瑛太。。。

1小时前
  • K
  • 还行

除了海老藏偏于清秀压不住场外,其他大小角色选择都十分得当。撇去3D的噱头,三池已经有勇气抛去他在《十三人刺客》里还不忘炫耀的小聪明;文戏吃重,但剧力之弱也是其先天不足所无法避免的。所幸在节奏上已有所进步。最后允许我穿越一下:洋贵!双叶!你们俩终于走到一起了!为啥又要生离死别?!

1小时前
  • shawnj
  • 还行

片长比之《切腹》缩短了10分钟左右,导致极其经典的郊野对决一场被删除,取代之三家臣的草草切腹收尾。片中还有几处明显的改动:家老变成了跛子,求女之父非切腹而死,津云之女未染黑齿等等。总的来说《一命》和《十三刺客》一样,显示了三池崇史向前辈及百年经典的致敬态度,而所交答卷亦值喝彩

1小时前
  • 枯川满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