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好久没有急于结束一场电影了。但是对于这一部影片,本想安心看一部柔和的生活类电影,却终究迎合媳妇坚持着看完。这件事情很久未发生过。
关于PAPi酱,早几年看过大量关于她的短片,幽默风趣,表演夸张,倒也喜欢。但是这部电影了,也不是她表演得不好,只是电影了内容和题材,像是逛了一趟夜市。
年轻没什么好焦虑的,整个电影排的挺丧的,没有二十多岁的鲜活和热血,多的是垂死也不想挣扎的自我消沉,可这能是年轻人真正的悲哀。
影片从前到后一直隐隐密布着成人内容,尤其是男主季野的出现。隔着帘子就能肆无忌惮的打飞机了吗?朋友们聚会就能想聊什么就聊什么吗?和人合租就能想带个女人回来就回来吗?我认为电影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普世道德的轻视。男主自始至终就没有爷们样,浑噩、赖账、不尊重女性、想抽烟就抽烟、想走就走、想来就来。以至于最终还能成为成功人士。这不应该是年轻人该有的榜样。女主的朋友都订婚了,带订婚戒指了,还说反正也不是要跟他结婚。婚姻价值观尤其不正常。
做为公众影片,它会带给年轻人不良影响。
影片从开头到结尾通过明天会好的首位呼应,中间完全是无头脑的跑题。其实生活中多的是相信“明天会好的”的年轻一代,他们勇敢也坚强,完全不想影片中的27岁。
我是看完这部片子后,才来搜豆瓣评分的。
说来也好笑,曾经有个人在看每部电影前都要来搜豆瓣评分,好像看了那部低分的就脏了他宝贵的双眼一样。更好笑的是,我竟然有段时间也被这种观念所同化了。这种方法确实能达到所谓避坑的目的,可是同时,也少了些“邂逅未知”的心动。如果把找电影比作找对象,评分就更像是相亲。
这部电影至少我觉得还是挺写实的,有种亲切感,有些残酷,又有些温暖。
总之我喜欢,我喜欢,所以对我来说就是好电影🎬,papi酱就是好主演~ hhh
无论如何 “明天会好的” 🌟
看电影的时候有多矛盾,写论文的时候就会有多挣扎。现实里,还有很多郁郁不得志,但又在迷茫中坚持自我、遵循内心的勇敢的人,这是我在这部电影中,寻找到的宽慰。“已经尽力了,放弃吧。不管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现在它都不够用了。直到再见到这团火,我才意识到,这些年一直温暖着我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火光,它从未离开,希望新的一天来临时,我还能全力以赴地,去追寻一场值得的人生”,愿你心中的火光永不会熄灭。
以某一年冬天为界,北漂作为外省青年的理想就幻灭了。在这之后,还拍北漂戏,就纯粹是梦呓。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女主是编剧,网文写自己住西晒房。电影总拍自己的生活,也是文艺青年视野狭隘的一个表现。又联想起班双的小说,也多次出现编剧为叙事主体,且在北京生活。
耐人寻味的是,班双的故事并不是去北京,开始就在北京,不交代怎么来的,就是在,如同神在七天中创造了世界,然后是一个离开北京的故事,回到破败的东北老家。
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双重的逃离,先逃离老家,然后又逃回老家。不想显得太精神分裂,第一个逃离就隐去了。又好像某些精神病真正发作的,隐去闯关东的血缘历史,代入精神女真。
而本片的女主设定是浙西北人,那为什么北漂呢,沪漂啊。沪漂也能当编剧。怀疑是为了秀papi酱的语言能力。
Papi酱的表演很生硬,出戏。好比某段子手写的历史小说结构稀烂。
本片情节的错乱,就是小布尔乔亚精神错乱的投射。女主小时候骑车去荒岛,看见一只熊熊燃烧的木船,梦见小时候走失,在高大的金色的稻田里奔跑。这两个意象很纯文学。那就按这个调性走,招短租招来一个,比如一个姐们写的小说,一只袋鼠投宿他家。进入纯文学的世界,房租啥的问题可以搁置。
但是本片的走向流于恶俗,招来一个玩音乐的大帅逼,还滚在了一起。当然最后还是分了,主角很受伤。搞的时候就应该有这个觉悟好嘛,高潮了一个冬天还不够赚到咩?
这暴露了小布尔乔亚的分裂,既迷恋精神的调调,又贪图世俗的享受,两个都想要,两个又互相冲突,最后两手空空。据说法斯宾德为了拍电影卖屁股,这是真文艺。
最后女主终于现实了一些,去给改造人员指导排戏,过了一把导演的瘾。生活弄你千百遍,最后给你一点形式的补偿。不写编剧生活改写街头金融人员了。
但是才刚治好一点,大屏幕里放出大帅逼搞音乐成功,接受采访。我在屏幕下轻轻叹气,又开始做梦了。不如抖音里弹出一条,大帅逼,或者开始就是庞麦郎,进了精神病院。
我想到一个创意,一个文青兼杀手,应该有人想到过,《堕落天使》里的黎明。过着分裂的生活,也是最好的掩饰,魄力斯也不怀疑他,文青怎么杀得了人呢?可以加入某种科幻的点,意识传输串线了什么的。
但是最后还是冲突了。文青务实,事业有突破,但是杀手杀人的时候追求仪式感,就被干掉了。
“愿你心中的火光永不熄灭”。 调台的时候偶然看到电影台,papi酱?果断倒回去从头开始看。监制贾樟柯。 喜欢电影无数次的阳光照在人物上的镜头,也喜欢女主写的小说名字《西晒青年》,就像这电影一样很文艺,很青年。 喜欢男主,的确跟《一路顺疯》里的角色有点像,也是长长的头发,看起来文艺,又有点慵懒忧郁。 看电影一开始我觉得可能就是治愈的吧,但没想到是无声无息稍微戳一戳就让你哭,就把你治愈了的这种治愈。没有什么正能量,鸡汤之类的。 最感动的是女主又回到儿时那个点火船的地方,在看燃烧的船。在她不远处,是年少的那个自己。就像是现在与从前和解,也像是从前和现在和解。 “虽然你和我想的不太一样,但是我也挺为你骄傲的”。大概意思是这样吧。 我曾经年少也的确给10年后的自己写过一封信。我偶尔会去看看那封信,尽管十多年以后的现在只完成了学业这一项。
“我打算再挺一年。”
“明天会好的”。
就像开礼物一样脱口秀小鹿和周奇墨多次出现,我可太惊喜了。
喜剧的核心是悲剧。电影里脱口秀的笑和女主听脱口秀的哭对比可太绝了。
我不知道是怎么了,目前还是有点想哭,但是我觉得看完这场电影我又对生活多了一点信心。
去做就是了,别想那么多。
写这文章前才知道导演是《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怪不得,这温柔治愈的力量有点熟悉。
头次在周一凌晨3:42分还在看电影,很想说点什么,但是文笔又不好逻辑又混乱,勉强写点东西留作以后的纪念吧……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会想起今晚,又或许下一次打开这个账号会是手机号的下任主人,如果真的有你,请随意的窥探我的隐私吧,毕竟也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 电影刚上线就很想去看,总想知道papi酱会出演什么角色,她会怎么使用多年自媒体从业者的编剧能力,怎么用她那张适合大荧幕的脸蛋去表演、还会幽默吗?再加上参演名单有白客…. 没想到今天才点开,哈哈我真的好违心,明明嘴上说着想看,但是拖延这么久,这算我败给现实吗?市面上吸引人的内容太多了,文青内容反而过于文青,在匆忙的生活中像一缕青烟轻轻的飘过,你也不会记得。看的时候感触很多,就是看完全忘了,也是不了起。
生活依然匆忙,而我却一事无成……听完很震撼甚至想哭,小时候家长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要和差生做比较,你只可以和好学生对比。这就算焦虑贩卖吧……
睡觉了 明天隔离第一天,晚安😴
《关于我为什么花三十块在大半夜看一部以我妈网名为电影名的电影》
发现自己很喜欢评一个剧情太散了,这个不是太散了,这个剧情是直接碎了,volg拼贴
“一直以为不会再有好事发生了,当好事降临时候,第一反应竟然是害怕”,这部电影很好,如果没有最后五分钟,我愿意打五星满分。最后我还是打了五星,因为我大爱张超(笑)
我也是北漂十八线影视女工,张超能不能来玩弄玩弄我的感情啊😠
片子想给北漂的女性希望,我却从头到脚都觉得很丧。papi这个人物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失败的,工作受挫,感情被骗,结尾了她的生活也没有一点改变,但她还是非常空洞地,根本找不到动机地向屏幕喊话再坚持一年,这种盲目坚持如果是导演想传达给广大追梦人的话,那么你就不该在片中贩卖焦虑,嫁给生活的女闺蜜,放荡不羁爱自由没规划没责任心的渣男,片场性骚扰……另外张超这个角色挺费烟的,他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迎合爱情市场,满足一个一事无成的北漂女的帅哥恋爱梦吗?除此之外真是找不到他的作用,毕竟在这部拍给女性看的片子里,他的人设放到生活里可是会被分分钟骂上热搜,豆瓣劝分组都要加精的级别。
剧情太流水账了,不过很真实
北漂女编剧都爱自比伍迪艾伦和坂元裕二吗?不够好但是已经不错了。想问导演用这么多内心独白而不用情节和画面,是设计如此还是力有不逮。但是每次女主说想做编剧我心里都跟着流眼泪呜呜。还有“我今生每次高潮都是靠自己”,很不错,国产电影进步了。导演说喜欢伦敦生活和弗兰西斯哈,我就又想到19年资料馆放弗兰西斯哈那次,小西天1号厅坐满了,我觉得那里坐了一屋子弗兰西斯哈。
唉,是真的不想给一星,毕竟很喜欢papi酱,但实在是太难看了。首先,papi演的完全不像是那种无依无靠过得越来越惨的北漂,反而像是在北京随便找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干干然后任何时候只要不想干了回到家立马就有别墅豪车男人在等着而且父母尊重家庭圆满的感觉,所谓大多数北漂心目中的“浮萍感”,我想papi是体会不到的。其次,所有的内心活动心理变化乃至情绪铺垫,全靠旁白堆金句,想请问编剧你做导演干嘛?这样也可以的话所有编剧都去自导自演配乐诗朗诵好了。最后,对于影视圈现状的呈现,也觉得有些不痛不痒,业内人觉得浅,圈外人觉得她们在干嘛。综上,北漂群体无共鸣,普通观众觉得闷,类型化不够,现实主义表达又不敢太尖锐,最后用一碗鸡汤和和气气地收场,哪哪都不沾,你不扑谁扑?什么火焰不熄灭明天会好的,拜托30岁了成熟一点。
像生产10万+那样拍电影,真的不行啊。。而且即便以10万+的标准,也依然不行啊。。不知道是哪年立的项,只能说如果赔了投资方活该。
仿佛看见了27岁的自己,再挺一年,就是最勇敢的事情。
不讨厌轻喜剧小妞电影,但是,请真诚一点吧。导演拍拍自己当年拿到熊顿漫画版权从而得到电影的第一署名一夜变成有地位的电影编剧的过程都比消费真正挣扎在行业底层的编剧群体要好,起码把这个行业残酷无情势利投机展现出来。当很多人不了解编剧吗?让业内从业者怎么看?写网文卖版权导演不拍了就很难过?但是现实中只要卖掉版权就有钱,这情节是告诉所有有编剧梦想的人去写网文?然而导演的经历根本不是这般,是大写的投机。没有哪一处情节有共鸣,充满猎奇,北漂情节糖果滤镜般美好,还有如《小红花》里和外卖员比惨如出一辙的地铁内啃面包比惨,但凡学学《不止不休》的北漂戏都不会这么难看,毕竟已经功成名就去搞抗疫电影了。另外,贾樟柯说这部电影真实还原,人物立体,细节充沛,刻画了北漂群像,剧本写得很好,当他老人家善良说得漂亮话吧。
对“北漂”议题第13000次的尝试,并且毫无悬念地失败。有趣的是Papi酱自己为人喜爱的(其中一个)点是她的“反鸡汤”态度,却最终在这里诠释了个逃不掉鸡汤气质的故事- - 这大概也是“27岁的无奈”吧。她在城市里的生活,被精心切割成多段更适合短视频的碎片;并附着了一层太过于虚幻的滤镜。非说有点惊喜的地方,大概惊喜是Funny霍有客串,还额外reference了《江湖儿女》,也就这样了。
意外地好看。很开心~和某个很会聊天很会照顾人的小伙伴一起。里面很多东西都可以有很深的共鸣。就是当代北漂的真实生活,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跟文青谈恋爱那段儿,我差点儿哭出来!最后张超说起那段经历,我在想畜生要是敢将来出名了敢把我写成剧本还不够,敢讲我,我第一个冲过去跟他拼命!就是挺值得一看的片子。不建议一个人看,太虐了
这种贩卖北漂焦虑的电影什么时候可以停止?理想和现实的失衡,用了近10年还没结束,还告诉自己要再撑1年,这种鸡汤文学着实有点齁。男女感情线甚至都可以说不是爱情,如果直接说是比较纯粹的炮友关系,倒是可以值得褒奖,但最终并不敢。
一部很有诚意也很袁媛编剧风格的片子:一人一猫,来过又走的男人,虽生活不易但还要抱有希望继续上路……女主职业是编剧的设定源于导演本人,很真实。但当下“北漂”题材本身已经不算新鲜,和《新年好》一个问题,一个人的浮沉并不代表整个群体。北京这么大,葬下一代又一代的青春,最不缺的就是年轻人的故事。也许用群像,加入更多鲜活立体的人物会更好吧
当梦境、现实、他人的意识跨时空交界后,女主还是驾驭了潜意识。我喜欢电影里的那束光,最初是男主给予女主的,到女主会给予男主光,再到不需要任何人自身就能感受到那束光,来完成自我救赎。看到熊熊燃烧的一团火,愿我们心中的火光永不熄灭。我不知道我的明天会不会好,但我希望,时光流逝,而我心安。我也想再坚持一年。
比想象中好很多(之前看到海报里的slogan差点觉得是烂片),还是跟袁媛导演近期几部编剧作品一样,是北漂命题,但是明显这部就少了一些煽情的内容和更通俗的内容,多了很多真实质感和导演的坚持,确实有打动到我。
咱这儿的北漂寻梦电影,为啥总是有一股地铁里的包子味儿呢?就是那种自己都觉得自己将就,上不得台面,还人人都特能理解的俗气。
看在papi酱的签名海报上多给一颗星。这部电影有两个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这是papi酱第一部正式以主角形象出演的电影长片,之前要么参加综艺,要么只是客串,因此对于她本人而言,应该是比较重要的项目才对,但是她作为拥有海量粉丝和流量的网红,拥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的入口,却几乎没有宣传自己这部电影,从中可见一斑!很好奇他们这个项目的缘起发展以及具体签订的各方协议。另外,papi酱其实毕业于中戏导演系,然而现实中的她是个网红,电影中的她则是个编剧,电影也毫无中戏味道,而《第十一回》大家则一看都觉得是中戏的感觉。本片的故事实在太过老套,都讲过至少八百遍了,导演袁媛的前作《后来的我们》也表达过不少类似的主旨和情绪,重复自己有意思吗?总而言之,令人失望,另外,网红似乎并没有显著的票房号召力。
成年人看的东西就该讨论欲望,不该只有生活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