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上的武行,不过是一群刀口混饭的人,常受雇于衙门做事。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将故事人物背景讲明白了,这是一部有别于龙门客栈题材的沙漠江湖,主角也不是为了反抗朝廷的。
早之前有两部网大《大漠江湖》和《剑破龙门》,刀光剑影的武侠味尚可,而这一部千里不留行有武林外传的内涵,大侠也会为赚钱而发愁,很接地气。
主角大卫是义乌人,早年打过倭寇,后来混迹江湖时与人结婚生女,可又没有什么赚钱的手艺,只得帮衙门做事赚些赏钱,还经常被克扣拖欠,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清苦。
其实大卫不是不能干别的,就是拉不下脸来,说什么隔行如隔山,白展堂还当跑堂呢,他的大侠包袱才是穷的根源。
大卫作为太平镇上的第一刀客,不讲钱时还挺讲原则,可一沾银子,甚至不惜答应与千人斩比武,既可笑又可悲。为了钱,大卫可以放弃原则,所以他被损友陆谦蛊惑,去杀绿林黑道的金满堂,将这帮走私私盐的团伙灭个彻底。
众人分了金满堂的黄金,为了给衙门和江湖一个交代,大卫被陆谦出卖成了背锅侠。这一流放发配就是十年,陆谦代替了金满堂掌管私盐,千人斩成了马贼杀人无数,更神奇的是金满堂大难不死准备回来复仇,还与千人斩联合在了一起。
这十年来,大卫把一切都想明白了,他不计较陆谦背后捅刀子,只想和妻女过好以后的生活。可十年了,陆谦一直贪图大卫的老婆却没有霸占过来,反倒是儿子围着大卫闺女转,这关系一复杂矛盾冲突就不极端,剧情也就平庸了。
若是大卫回来的时候,发现妻女已死是个什么心情,先杀陆谦再与金满堂和千人斩死磕,或者直接黑化,引鬼打鬼之后成为下一个走私捕快,也说得过去。
陆谦不可能放过大卫这把杀人的刀,所以大卫一人扛下了所有,最终与千人斩同归于尽。要是身中那么多刀最后不死,那才叫不合理。
不过千人斩想报当年比武输了之仇准备单挑不难理解,背后把金满堂给捅死是什么套路,准备黑吃黑吗?着实不太理解这个设计。而且千人斩真不按套路出牌,两招秒了陆谦和他儿子,属于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之人,行事古怪却又不够极端,人设魅力差了一点。
本来呢,是要为了回别人的评论,现在怕人家删我的评论。留到这里吧。
“要想佛法兴,必要僧赞僧”。中国电影人的不容易我成天说,每一部能上的片子都该鼓掌,看见龙标就是胜利。我也是亲眼在摄制组呆过,深知年轻电影人的不容易。可是吧,不容易也不能作为勋章戴在身上。
成龙当年说过一个事,他说他拍《警察任务》的时候站在5楼栏杆上不敢跳,场面特别安静,听到的都是摄影机转的声音,他就想这一秒秒转的都是钱,他一想到钱在烧就一咬牙跳下去了。这个事不是说他多不容易,而是把不容易拍下来是最不容易的。
听你说了,我特意去看了这片子,这片子动作戏最大问题就是演员从5楼高处跳下来了,可是摄影师没拍到。第一场戏,主角竟然不是那个在中心一打多的人。可是摄影师给了他最多镜头。第二场戏,主角和挑战者对打,竟然给了挑战者同等的特写镜头。叶问里甄子丹始终在镜头里占据最大的面积,挑战者到主人家挑战,观众一看就知道谁是主人,谁是客人。很多镜头我都怀疑摄影的专业性。很多场打斗都把配角的身位放到了主角位置,又没有在服化道上下功夫(弄瞎坏人一只眼、一只耳,蒙住脸),配角的特写镜头还特别多,真的是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我还去搜了这个摄影指导宇明远,他上一部戏是《你的婚礼》。最吊诡的是这部动作片竟然只有一个摄影组,可以想见也确实不容易。这结果就是到剪辑那里的时候素材不够。只要一个镜头不好用就全完蛋。
成龙还有一个故事。他说他到好莱坞以后整个人傻了。好莱坞怎么拍跳火车,前一个镜头演员跳一下,后一个镜头接演员站在了火车上,完了。原来电影这么简单吗?成龙大哥发明了远景长镜头和拳脚特写的剪辑方式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摄影的问题按理是可以靠剪辑弥补的,然而这个片子的动作剪辑简直可以用稀烂来形容,轴线都乱到姥姥家了。那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因为剪辑本身傻逼还是因为只有一个摄影组造成素材量不足,使得剪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不得而知了。
也不知道这个片子投资是多少,我搜了一下新闻,这部电影据称是找了“好莱坞汉斯季默音乐制作团队”打造了音乐。我是很赞成中国电影人花成本做电影音乐的,可就本片而言,有这个钱能不能多请一组摄影呢?毕竟这是个动作片不是歌舞片。
然后我又搜到了这个……
《千里不留行》是我导演编剧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宋小白担任联合导演&制片人。选的类型方向是武侠剑戟片儿。其实操作难度还是挺大的!因为一上来就选了个动作元素比较多的创作。动作或者武术来讲,在电影中算人肉特技,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华语片电影特效还没广泛使用的时期,它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奇观震撼。
2018年宋小白问我有啥剧本没?我想起2017年写过一个故事——《生锈的长刀》,于是我开始重写剧本,紧跟着小白开始跑备案、立项、找投资事宜。投资并不容易找,一个潜在资方看完剧本后反复强调,动作上必须得飞起来,不然观众不爱看!可我们并不想做夸张的风格;另一资方看完剧本和导演动作设计阐述后,直言低成本不可能做到视频中描述的样子。总之大家都不太看好这个项目!中间也有朋友想要买这个剧本,我很需要钱,最终还是忍住没卖。后来小白把剧本推到了腾讯视频,经过绿灯会的两轮投票,他们愿意投一半,才总算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电影不可逆转的带着创作者的成长烙印,武术元素大约会贯穿我的整个创作生涯。总结起来,大约是青少年时期周遭恶劣环境、及港产动作片让我对武术产生了浓烈不衰的兴趣。打架,在东北孩子看来是件极其平常的事,可能仅仅是看不顺眼、言语不对付,或为姑娘争风吃醋,亦或争学校扛把子。耳闻目睹有人被砍断手筋,也有被剪刀捅死的。我既不是好孩子也不是坏孩子,为求自保不被欺负,买了很多格斗杂志、武术光盘,就这样练了十几年野路子功夫。彼时网络不发达、文化闭塞,最大的娱乐是看电影,香港动作片犹如平行时空的另一种可能,照进我贫瘠的现实,李小龙成了我偶像!我想象着自己像他一样无敌。
写剧本期间,正式拜师史旭光师傅学习截拳道。史旭光师傅跟李小龙亲传弟子黄锦铭和李恺、及再传弟子汤米·克鲁瑟斯都有充分的沟通交流学习,是国内截拳道教学名师。剧本部分台词,有从史旭光师傅教学中获得灵感。此举一是实现儿时学李小龙武术夙愿;二是觉得拍动作片、导演最好也懂武术,得尽可能参与动作设计,不能撒手不管。只有在导演也懂武术的前提下,他才具有相关的审美。完全不懂是很难说明白想要的东西,武术指导听不明白你要什么、就得揣测,而后给的东西也不是你想要的,那又要推到重来。通常你心里有个想法,因为表达不准确,只传递出百分之五十,对方听后吸收了百分之三十,反馈给出来的只达到了你想象中的百分之二十。给武术指导一些具象性的、明确的东西,才能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沟通成本、事半功倍。为拍《千里不留行》,我差不多搜集了100多G的武术视频素材,也看了很多兵击比赛。因为是新人导演,没行业地位没资源。且低成本武侠,制作预算不可能请到袁和平、洪金宝这样的大师。所以自己最好也建立起相关的审美,艺多不压身。前期筹备时我在具体单招攻防、文字上的刀理,都做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
武术的发展最终一定会是殊途同归。老话讲:“不管你是练内家还是外家,打起来都是一家。”欧剑里也都是有“听劲”这个概念的。故此我想从真实的武术中汲取营养,融合各门派刀法,将想法说给武术指导后,又提出一些必须出现的设计。如千人斩的铁护臂、铁丝手套、大尺寸护手,这些设计均要参与到攻防转换中。千人斩使的长刀,并不是凭空设计的,明朝时访华的弗朗机人(欧洲人),会有武术上的一些交流,从找到的资料来看,民间长刀造型不受官府束缚,也有类似欧剑的牛角格设计。另一原因也是为区别千人斩与林大卫的刀,就奇观性来说是惊艳的!只是实拍时、两把长刀打起来吃力又危险!但好在整个拍摄期间,剧组没出什么安全事故。
截拳道的理念是“简单、直接、非传统”。在电影的兵击呈现上,也没选择花哨的招式设计,威亚的使用次数一只手就数的过来。用了很多擂台格斗的游走,会有试探和虚招。一个需要平衡的点是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创造戏剧性,如果完全按着真实的搏杀来,战斗其实很快就结束了!甚至看不清赢的那个是如何取胜的!缺少层次和节奏上的变化、不好看!和武术指导喜哥讨论了很久,即如何在写实和戏剧性之间取舍,现在成片的样貌就是我们权衡的结果。武术指导喜哥是个懂戏的人,我们前期沟通的很顺畅,到后期基本上不用多说什么,他就知道导演想要的是啥!为求写实,刻意减少了镜头切换,通常一个镜头内都会打数个动作,增加演员和摄影机的调度,同时还要展现人物情绪的变化、场面上的强弱势转换。我不确定这个设计方向大家是否接受,可我还是想试一下,即便做错了,也要亲手搞砸。
在选择男主的时候起先是想用动作明星,奈何制作预算有限,对方一看你们就没什么钱!项目还行,可以用入干股的方式参与进来,带自己的团队进来,可这样会破坏掉已经码好的主创团队,创作上可能也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干扰。最终,我们选了一位没有任何功夫底子的男主——苏振华,对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武术训练。在9天的前期训练里,武术指导负责对他进行长刀训练和套招,我教他一些截拳道的基本拳法和步法,培养他的武人气质,就是一动手得像那么回事儿!加上他本身刻苦、人又聪明,在短时间内就打的有模有样了!
除男主外,其他演员动作戏经验都很丰富,饰演千人斩的王城传武功底深厚,女主刘楚玄常年以打女形象出现在银屏上。我觉得演戏这事儿,要让演技弱的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标准其实是很难的!但武戏可以通过镜头帮助、各种辅助训练达到想要的效果,实在不行,就多拍几遍呗!回看当初选角,觉得还是赌对了!演员对戏的态度会弥补他在其它技能上的短板,梁朝伟也可以是叶问,张震也拿到了八极拳的冠军,不是吗?由于预算有限拍摄周期紧张,很多重场动作戏都被压缩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我们像打仗一样拍电影,把苏振华拍到体能透支!可他仍坚持自己来!武术指导也鼓励他,等电影上映的时候,自己做和替身做、成就感是不一样的!因为穿草鞋、他脚磨破了也不吭声!被砍出血了,叫化妆不要擦,与角色融为了一体。
《千里不留行》18年9月份开始写的剧本,19年5月16号开机,6月4号杀青。经历撤资、顶着压力艰难完成创作,加之疫情、过审不顺,这一历程长到足以消磨任何激情的部分。时常想起宋小白站在茫茫沙漠望着远方发愁的样子!这个项目从备案立项找投资,他扛了几乎全部压力!拍摄期间经历了几次沙尘暴和暴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但当发现拍不完时,戏只能往后甩,再拍不完时就开始修改剧本——缩减或删掉。为保重场。其实是删了不少原本要拍摄的动作场面和文戏,制片主任说:“拍完比拍的好更重要!别到时交不了片!”
早年不解吕克贝松、昆汀这类人物为何说一辈子只拍十部电影,现在大概明白些了!想成事不容易!电影有自己的命运!很多阻力来自拍摄之外!创作本身是掏空电影人肚里的存货,需要持续的有价值的输出,无论是主题价值,人生经验、还是输出某种情绪,亦或满足人类共有的幻想和痛点,均需言之有物长久打磨。算下来,一部电影平均耗时三年,十部电影也是三十年之久,而大部分人的第一部电影都是三十岁之后拍的。
《千里不留行》的缘起,除了童年往事、港片影响及习武经历,另一原因大概是华语动作片近二十年来逐渐颓势,这个曾经席卷全世界的独有类型,正被其他国家赶超!日韩欧美东南亚2000年后出了不少硬片,这里就不举例了。魏君子做的《龙虎武师》,内里无不传达出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感!现下武术动作更多的变成了一个重要元素,而非主要内容。华语动作片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作为新人导演,想要做点东西出来不容易!失败概率极大!且拍动作本身就需要时间资金上的极大投入!后辈既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承经典,又需在动作设计上避免同质化。
武侠动作这条赛道,我们这个小团队尚在学习探索,不敢奢谈拓展边界。每次创作,都是在试图突破自身局限性。电影上映后收到了一些鼓励的评价!也收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我只能说彼时已使出浑身解数,没什么遗憾!还做不到知行合一,处在执行力尚未完全跟上自身审美的阶段。在接下来的创作当中会补齐短板、强化长板,扎扎实实的往前走!希望在未来争取到更多的观众!捷径,从来是第一条就被放弃的路。
文By孙虎毅
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大漠、刀客、杀人,这一幕幕,不由得让人想起《双旗镇刀客》,想起《东邪西毒》!
此部电影描写的小人物闯江湖,太真实了!那一招一式简直是街上流氓混混的对打!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江湖!那种高来高去、移形换影、气功封神、一剑西来的都是幻象,只有这长刀才是真实的世界!
主人公大卫的刀,不像双旗镇刀客那么神奇,也不像盲武士那样风沙四起。但是,简单的你来我往,劈砍刺扫,更显得惊心动批!因为,这才是普通人的江湖,你拿起刀,拼出命,换回黄金,也有换回棺材!
就算如此挣扎的小人物,也被同样是小人物的暗算。你想退出江湖,想远走高飞,干了一票就跑,你的同伙肯定不答应,你的仇家也不答应!所以, 任我行说“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结果,退出江湖变成被人出卖发配千里,差点死了!
十年后,大赦天下,大卫回家却收到女儿的白眼和埋怨,还有老婆的冷落和嘲讽。他一个人揣着恨,却为了放下而既往不咎,但是,这个世界不会忘了他们曾经做的一切。于是,孤胆英雄再次上路,埋下的刀再次挖出,而老婆依旧惴惴守在家里。从他拿起刀那一刻,悲剧就埋下了种子!随着献血的浇灌,仇恨、出卖、误解的花开遍大漠!进而成为藤蔓,死死捆着大卫和陆谦,走向深渊!
最后,千人斩和大卫的对决能看出导演致敬好多情节,千人斩的装备、大卫的招数、最后的一刀,死在老婆怀里,这么些意象构成了熟悉的结尾。不过,最后陆谦的死,有些悲壮。感觉在洗白,为了娃,爹就这么被坑的!
最后,此类题材前段真的非常吸引人,但是后来的文戏往往陷入拖沓的境地,想描写好人、坏人的纠结挣扎与构陷,却忘了节奏的重要!其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事情说明白,而且一个他人的转述也能如此,非要事无巨细,变成了评书,又没有讲好,结果虎头蛇尾,倍感可惜!
尤其是结尾处大卫非要支撑着站起来,难道就不能像《喋血双雄》那样爬么?就不能最后一眼留下眼泪那种的解脱混杂遗憾的矛盾么?非要站起来倒在怀里?
另外,大卫女儿的命运没有交代好,完全可以暗示遇到新的“千人斩”或者“金满堂”,又或是朝廷鹰犬的螳螂捕蝉!唉!结果,太草率了!打了半天,酝酿了无数,却收获一个拥抱!俗套啊!
电影名为《千里不留行》本出自《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不知道是不是讽刺还是白描?大卫的行径只能算是谋生之道,说侠客是侮辱!一个虚无的大主题,却配上这么个小混子,真是为这句诗悲鸣!
双手长刀,打过倭寇,拔刀是猫步,弓背,出刀一半用手拖出来,扔刀鞘。说明刀柄部分有没开刃的地方,能用枪法或者混法。提到了《俞大猷剑经》都很有类似徐浩峰《倭寇的踪迹》用戚家刀的动作。
P.S.重心低不滑铲,谁用谁知道。
而千人斩,动作大开大合,更类似西洋长剑和阔剑的用法。剑柄也十字型,更加实用的长护柄。动作明显模仿《绣春刀》“要加钱”的师兄丁修,可以说打的很润。
P.S.丁修和千人斩共享一个Tony老师,拼剪剪砍一刀不加钱。
将传统的林教头和陆虞侯的故事,用《龙门客栈》的方式又来了一遍。还有《东邪西毒》里一样的开头叙事。都是一代高手行走在沙漠,一间黄沙漫天的土坯房子,一个爱你的女人,和演得非常好的大木头车轮,然后给你讲一个遥远又即将发生的故事。
虽然处处盐铁生意,但又像这个城市996 的打工人,而鬼刀林不过就是大厂外包小公司的社畜,还不给上社保那种。 最后过活不下去,纵然拥有天下第一的绝技也得做好打道回江南的准备。等等,项目该交付还得交付,撒手不管不讲义气,大侠是不能留Bug的。 正如《笑傲江湖》里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么离开?而刀在这里就是江湖,你放不下的。 主创和导演,一定是港片武侠迷。 p.s.老婆好看得藏好了——人生总结。
最近无意中看到这部难得一见的武侠电影——千里不留行,起初是被名字所吸引的,可惜从头看到尾都没有找到“千里不留行”的影踪,除了“男猪脚”被流放千里!我严重怀疑导演或者编剧取这个剧名是为了蹭一波“雪中悍刀行”的热度,可惜市场反响并不买账,算得上耻辱失败了。为此,我给它重新取了个应景的剧名,叫“刀客的命运”,其中的韵味大家可自行体会,我的体会是难得善终。
电影开局就用一句话介绍了男猪脚的职业:县衙帮闲,官府雇佣的外围刀客,无固定俸禄。好家伙,这是妥妥的临时工啊!干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背最黑的锅!接着画面就转入男猪脚的工作场景:黄沙,骆驼,老树,树荫下镇定自若蹲坐乘凉的斗笠刀客,一群持刀谨慎合围的帮闲刀客。这一幕幕带着浓厚的武侠风味迎面而来,接下来的打斗特效虽然用的是5毛钱的那种,但环节设计还是挺有看头。本以为这又是一个讲述快意恩仇的武侠江湖,但接下来的一句台词直接把剧情给带偏了:这次不会又发绢布吧?快活不下去了!太离奇了!身为太平镇公认第一刀客的男猪脚居然吃不饱饭!太现实了!这还哪是大众心目中的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所谓的“大众”心里能接受吗?票房能好吗?影评能好吗?
剧情就不赘述了,直接点题吧。这部电影在场景和特效拍摄上差了点料,但整体剧情表述还是比较清晰的,只不过有一定的深度,导致一部分大众看得云里雾里,和电影“无极”比要好很多。电影主题其实在剧中就已经摆出来了: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用之,恬淡为上。估计很多人都没发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兵器并非祸之源,而在于人心,滥用兵器会造恶,所以要控制和慎用,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比如守护!再看看今天的美国,这部电影是不是有些无意中映射呢?
再来说一说一些有意思的大众影评吐槽。有人说男猪脚的妻子人设是个圣母婊,站着说话不腰疼,鼓动男猪脚去和强大的马匪拼命,自己也不逃命。对此,我只能说:呵呵!放眼当今社会,冷漠的人不在少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遇事第一要务是保证自己远离危险,至于别人的安危就得看自己心情!再说回剧情,首先,男猪脚十年前造恶谋财害命, 导致马匪如今回来寻仇,自己应有责任承担代后果;其次,马匪张贴告示明确表示要屠镇,身为太平镇曾经第一刀客的他,不管从什么角度考虑,都应该站出来反抗。其妻有句话说得很在理: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只可惜这样的大丈夫不论何时都不多见!
还有人说剧情逻辑有些混乱,角色间矛盾转移频繁,分不清主次。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要明白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前面我有提到过;其次,创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主题的?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描写一群各异的刀客的悲惨命运来实现的。这里重点说下“千人斩”的人设,一个典型的武痴形象,一个尚武的变态,不关心人命、道义和利益。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捅死雇主金满堂,因为金满堂不比那群上去送死的小弟,他加入群殴可能对男猪脚造成不小的伤害,最终会影响到千人斩和男猪脚的公平对决,由此不难看出千人斩想要正面击败男猪脚的怨念是有多深!PS:金满堂,“你妈的,又捅老子这儿”。 至于千人斩为何要当面斩杀男猪脚善良的徒弟,其实也很好理解:男猪脚前面砍了那么多小弟,肯定受了点伤,体力也有所下降,不给他打点鸡血怎么激发战斗意志,最后他终于嗷嗷地冲了上去……PS:千人斩,“只要你拿着刀,我就能找到你”。
事实证明,套壳子不能给质感带来帮助
比其他那些网大妖艳贱货好太多了,非常真诚,场景给力,摄影不错,音乐到位,剧情推进有瑕疵但对整体氛围影响不大,动作设计讲究,绝对能看下去,如今影视这碗饭,能端起的人,在现在这种妖魔鬼怪横行的乱世真不多,何况端得还算稳,还要啥自行车?
动作挺不错,讲故事还得练啊
全片最牛台词,你妈的又捅这
故事前半段还可以,后半段很拉胯,剧情转折生硬不合理看得人好尴尬,男主老婆本来还挺好的,可后面就越来越圣母(还有其他bug就不一一说了),即便全片硬凹了悲剧感,可剧本不到位的情况下,也只能说导演装笔了,至于武打,虽然不是慢动作,演员本身参与也比较多,但实在没什么能记住和能夸的设计,武侠真是式微了,以至于有部正常一点(仅仅是正常一点)的武侠片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夸赞,但我能夸出口的只有摄影和外景了
命运都是幻象,一切早已发生。
就这武打居然还有人评价不错?对不起,完全get不到不错的点在哪,说写实吧,跟早期的双旗镇刀客差远了,说写意吧,袁和平,程小东,元彬才是我喜欢的风格,内地还有一个赵箭,这部视频的武指跟谁都挨不上
一个长得像张震,一个长得像赵立新,一个长得像徐锦江。打斗在写实和写意之间的某个状态,还挺好看的。
完全可以啊
被封面吸进来的,网大算是比较努力了,但也就仅此而已。镜头不错,但剧情不够硬核,台词前言不搭后语,武打动作摆拍的太明显了,对方刀还没过来这边已经架好等着了。个人最有洁癖的是语言,两个南方人标准北方口音,实在没法入戏。抱歉。
动作不错,结尾平庸了
千里不管饭
名字起太大,压住了电影。
没报什么期望看完后居然觉得有惊喜,索然剧情俗套但看得出诚意满满,三星的水准是有的。其中台词不乏亮点,“他妈的,又捅这里。”“命运都是幻像,一切早已发生”,不错。
刀刀溅血,杀人不废话,布景用心有质感,动作利落无慢镜,光凭这几点就完胜热搜上的一堆古装剧。PS:回马枪真是YYDS!
坟地那场武戏还有点儿意思,但全片能看的也就只有这场而已,文戏简直看不得,一毛钱也不值。一个辅警,因为缺钱钓鱼执法了当地某涉黑组织,还误杀了老大的媳妇儿,后来老大回来寻仇,他居然告诉人家「收手吧」,连我都想替那个老大骂你一句「要不要脸啊你!?」
剧情一塌糊涂,节奏把握的很差劲,唯一的亮点是鬼刀林和长刀客两人在坟头拼刀的部分,在这里武指有大师风范了,懂得藏巧于拙。其他地方就不行了,两人最后那一段拼刀也很一般,完全就是比狠了。
结尾还是没崩住。
不按套路出牌,剧中人物的行为有点迷,不过打斗场面够看,有点侠客行的感觉!
3.5星,风格有点类似“双旗镇刀客”,西部苍凉+躲不掉的江湖恩怨,故事是魔改了林冲“风雪山神庙”,但战线拉得有些长,且中途也有很多空白,导致人物弧光不明显,实际上这个剧本更适合拍成迷你剧。但打斗是相当不错,全片最大亮点,有日本剑客片的风貌,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理念。放弃了花哨的招式设计和拆招套装,选择快速凌厉的击杀和截击,并充分发挥了“一寸长一强”的特色,鬼刀林与千人斩两场大战非常养眼。该片场景可称简陋,估计成本不高,不过但凡涉及到打斗却一点也不含糊,包括风和尘土效果,做足了氛围。还是那句话,网络电影的卖点鲜明,风格和视觉都比较突出,但剧本往往相对粗粝,还需打磨,但即便如此也要比一些浮夸的院线电影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