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三星,10分制换算起来是6分,不过这种带给人的紧张感以及对主角如何脱离的好奇我感觉可以给个7分,整体确实差了点意思,故事也差了点意思,尤其是结局差了点意思,但是营造好环境感受一下紧张感还是可以看的,7分7分。看之前特意去imdb看了评分,可以说奇低无比,我觉得没必要这么打分,直接把人劝退了,这电影完全是有看点的。
3星,虽说是虚构故事,但前半部分确实不错,悬疑加恐怖氛围营造的很好,男主演技爆棚给人真实感,引人入胜。后面则有些拉垮,情节太神,男主一路车祸断了胳膊,反复中枪,还挨了好几刀,最后从4~5层高的楼上摔下来砸在车上还生龙活虎的样子,把真实感一扫而光,整个故事套用这些年发展很糟心的希腊地界,牵扯背景很庞大,但剧情格局比较小,最后嘎然而止,也就一般般了。
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的正片,实在有点不能忍受欧洲导演的慢节奏。
黑人男主贝克特和白人女友四月去希腊度假,贝克特晚上疲劳即使,导致交通意外,撞到了路边一幢房子,女友四月死亡,自己也受伤。(租了个没有安全气囊的车?)
贝克特受伤期间发现房子里有个小男孩,在报警后就开始遭到追杀,他自己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在逃亡过程中才发现自己见过的那个小男孩是个希腊很有人气候选人被绑架的侄子。
贝克特好不容易逃入美国大使馆,结果被使馆工作人员再次追杀。干翻了追杀他使馆工作人员,他发现候选人已经被刺杀,支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同时恰好还发现了一直追杀他的右翼警察和女人。
经过与两个右翼家伙搏斗,救出了被绑架的小男孩,贝克特成了英雄。
很明显,发生在希腊的绑架和刺杀行为背后是受美国情报部门支持的,具体是由当地右翼组织实施,但是美国政府不可能公开承认,所以要把贝克特带到使馆外灭口。
但是感觉美国使馆处理也太草率了一些,不但没灭口成功,反而还让贝克特揭破了右翼势力的阴谋,实在是欠缺专业水准。
影片前半段节奏实在是拉跨,多次有弃剧的感觉。后半段稍微好了一点,女友四月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还不如车里救男主的左翼德国女孩戏份多。其实剧情很简单,但没什么深度,没有深入挖掘一下美国使馆勾结右翼势力的动机。
感觉有点平民简化版的谍影重重的想法,但剧情实在是寡淡。
找个一个黑人当男主,去黑人稀少的东南欧国家实在是太难隐藏了,要是去黑化的法国德国还相对会好一点,有点受不了欧洲白左们的政治正确。
今年看到的最佳影片,扩宽了本类型电影风格,大多数观众都能感受到的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异国他乡,个人力量的单薄感与孤独始终贯穿全片,也是全片抓人的关键,尤其是当发现大使馆反派后,一个人对抗一个组织,那种天地间孤影一个的感觉真的糟糕透了。
影片对此刻画极为精彩,从一开始异域的陌生感带来的自由,再到事故发生后的无力感,镜头在拍摄主角逃亡的同时,也在不断展示希腊的城市生活、奇怪的符号、各种日常、复杂的建筑,一切都在展示主角的格格不入。
此外还有朴素的动作戏,抢摩托反被女司机摔到一边,停车场的时候让人想起李连杰,结果是直接掉车上。
情绪也很到位,换做是谁都很委屈,被一群人莫名其妙的追杀,好不容易找到的希望,却告诉你是阴谋下的牺牲品,主角这一跳,即是屁民的愤怒,也有他自己所说的“我本该死”的无畏和万念俱灰。
ps:骚乱时民众拿锤子砸地板真的是笑到我了,难道有什么讲究。
这部影片,导演将恐怖片与政治阴谋相结合,异国那种无助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男主由内敛小男生,最后变成希腊超英。
这里面有个遗憾,女主死的太快太没价值,完全是男主开车睡觉而死,死的太不值得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反类型,因为以往的恐怖片往往幸存者是女生,提前领盒饭的往往是男生。
除了影片结尾跳楼扑车那里,整部影片动作都充斥着笨拙的真实感,不那么炫的动作反而拉近了电影与现实的距离,反而产生了拳拳到肉、枪林弹雨的真实感。
本来也没打算写多少的,随便写点吧。
比起来写东西,我更喜欢跟人聊电影,无奈,有同样爱好的朋友太少,只得写在这里,再次恳请各位别骂我,心脏不是很好,谢谢
简单串一下故事:
一对完美情侣到美丽的希腊度假,二人就像童话中的公主和王子一样恩爱。王子是码农,公主是作家。
希腊跟欧洲其他城市一样,风景美丽的同时也散发着肮脏,腐朽的气息。公主和王子为了不被混乱的游行打扰到,决定开车去别处。
王子已经疲劳驾驶了,愣是不愿意在空无人烟的道路上停车,让睡了好久的公主开车。车祸发生的很自然,还精准制导般的闯进了一栋民宅。
王子醒来后发现公主已下线,屋里有个红毛小孩,然后就昏了过去
再醒来就到医院了,警察询问来龙去脉,王子认认真真的的做笔录。胖警察本来想让他忘了屋里有小孩的事情,说他车祸出现幻觉啥的。但耿直的王子一再坚称自己确实看到了孩子。
一切按部就班,王子等着遗体处理后一起飞回美国,期间又好死不死的跑回那栋房子。
王子太爱公主了,想随她而去。这时候一个金发女出现,照着王子就是一枪,本能反应把王子拉回现实。心说,老妹,你这劝人劝的也太彪了吧。接着胖警察出现,把王子勾引出来,不到10米,两人也能成功打偏,这会王子彻底不想死了。人家本来都要自杀了,结果被你俩吓活了,老板知道肯定气死。
王子一路跑到了森林,在一辆废弃的卡车上度过一晚,早上醒来被附近好心的村民带去疗伤,坏警察又追来了,只好跳窗逃走。没跑出多远,遇到一对好心的养蜂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联系上了自家大使馆。大使馆不肯来接他,让他自己来雅典。王子在森林里遇到一群出来写生的师生,搭他们的大巴来到了火车站。本以为上了火车就安全的王子,被坏警察逮个正着。一顿拳打脚踢,手还被铐上了,再不逃就没机会了,王子噌的一下拉停火车,擦枪走火打中了坏警察的脚面。
逃到附近城里的王子,看到满墙的海报,海报上正是自己见过的红毛小孩。一问贴海报的人才知道,那是著名政客的侄子。好心的海报姐妹帮王子打掩护躲过一劫,还准备开车送他到雅典。到了城外,警察查车。王子谢过两个姑娘又开始逃亡。地铁上的王子这时候谨慎多了。下了地铁刚要出去,一个大汉挥刀砍了过来。王子跳过铁轨,在好心市民的协助下终于来到了大使馆。
到了大使馆,王子以为一切都OVER了,自己安全了。还见了女友最后一面。结果接待他的金毛编了个瞎话就把王子带了出去。王子这一路终于有所成长,最后一刻打晕了金毛,跳下车。
跑到海报姐妹约定的大楼,没过多久警察就来了,从后门继续逃亡,笨拙的跳车,穿过游行队伍,又跑回当初的酒店,酒店已经被拆了装修。面对赶来的金毛,已经避无可避。
原来王子和公主就是俩倒霉蛋,出现在不该出现的酒店,闯入了不该闯入的房子,看到了不该看到人。王子说我tm招谁惹谁了,愤怒的干趴了金毛。
捡起金毛的枪,一路尾随金发女,发现绑匪二人正要跑路。然而王子还是不敢下死手,手一枪,腿一枪。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还跳车逼停坏警察。最后只能用拳头发泄着自己的怒火。
解析部分:
程序员确实有点傻白甜。别说国外,2017年国内We Phone 创始人苏享茂被骗婚骗财最后跳楼自杀。我身边的程序员也都比较单纯天真。可他们一旦学会资本家的那一套,就一点都不纯洁了。
男主本以为是自己导致女友身亡,结果发现当初是坏人让他们离开酒店的,因为从他们房间能看到杀手。但是人家让你出去没说让你开车满处跑啊,你不会在雅典本地租个旅馆住一晚?
知道真相后,难道不该为女友复仇吗?都拿到枪了,对方还是一路要杀你的人,这么轻松就放过了?捡起枪终结女人需要一秒吗?坏警察也在男孩救出后给放了???男主几次都是打的非致命位置,脚面,腿,手。这也确实比较符合现实中普通人的反应。但这同时也说明男主是个胆小鬼。男主代表的是FB,G家这些技术精英派,暗示他们是胆小鬼。在电视剧硅谷第一季中有句台词“He’s a coder,” Gilfoyle says. “He won’t do shit!” “He’s right, we’re pussies,” agrees Dinesh.”
王子和公主的黑白配,也是在讽刺很多“正确派”影视剧。而男主对自己犯错导致女友身亡的忏悔,也完全是个笑话。现实里扎克伯格这样的互联网资本家们从来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只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当科技精英,金融大鳄,腐败政客狼狈为奸。代表他们的男主,最后只能不断说着,我该死,我该死。这只是导演的一个美好愿望吧,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影片还有一层是报应,这些《优秀的绵羊》助纣为虐,最后还是报应到了自己身上。
不要忘了投资本片的网飞是租DVD起家的,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属于传统保守派。跟FB这些技术起家的精英是对立的。
评论部分:
可能受制于制作成本,剧本方面比较糙。但主角心理的跌宕起伏还是营造的不错,跟对现实的心理认知过程相一致。本身导演追求的也不是艺术水平,而是现实表达,不过观众看电影就是图一乐,注定不会有太多人看懂和喜欢。
相似的题材让人想起《无处可逃》,只不过那个的节奏更紧凑,观感也更刺激。这一部稍微啰嗦了点,尤其是前面开头坎妹的部分其实有点浪费了,但整体还算是一个能把人注意力吸引住的故事。
观赏性还可以,前面足,后面无聊。
纳了闷,都已经有欧文·威尔逊 主演的《无处可逃》在前打个样,为啥这部拍得能这么枯燥冗长呢。开头华盛顿和坎妹的戏份完全水掉,既不能有效突出人物性格也推进不了实际的剧情内容,废笔。大量的真实景观拍摄,却在动作设计上显得格外平庸,野外追逐和求生连《荒野猎人》一半的水平都不到,到了后半段的政治惊悚又停留在表面的反转,华盛顿从停车场飞跳简直出戏,让片子唯一的“真实记录质感”也全无。本来这种政治灾难片大有可为非常值得拍,可惜这部拍得如此寡淡,导演属实要背锅了。
坎妹就客串演了个尸体,真是浪费卡司,这部算大男主公路片,美国夫妻误入别国政治阴谋,妻子车祸去世,撞破政治绑架真相,从此丈夫一路被追杀,跋山涉水,黑手党与黑警分路追击,突破重重关卡,最终凭借一己之力端了黑恶势力,救下人质孩童,电影主角光环闪耀,逻辑和细节其实不能细看,身处如此险境,暴露在他人视野,无防身武器,一般人应该早就毙命了,好在过程还算惊险,自救能力和运气辅助才能达成,政治高层,黑手党以及他国势力勾结,顺道狠狠涮了美国大使馆一把,哪里有犯罪苗头,哪里就有漂亮国使坏,美国电影后来讽刺自损不遗余力,现实中,无论置身在哪个动荡国度,个人命运皆是颠沛飘零,属实悲惨!★★★
对希腊的城市空间和自然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场面调度挖掘,视听构建与动作编排非常老派,包括文本在内,一种70年代美国政悚电影的回潮,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会有些蠢顿和错位。小华盛顿的角色相比半个世纪前的主人公们,强烈的宿命感下是残酷的当代现实指控——生活中的突发悲剧后却引出更大的信仰破灭。“我本该死去”,面对祖国的背叛,这究竟是接受了现实与命运后的庆幸,还是绝望。
高开低走,《绝地逃亡》变成了《新警察故事》,金刚不死身的人物光环怎么也无法和主角的人设匹配起来。【Netflix】
小镇黑警,垂直山崖,列车急停,左翼同盟,地铁刺客,美帝轴心,暴动追踪,手刃恶人;疲劳驾驶翻车神谕乱入脱欧政治阴谋,又或希腊穷游攻略,老派好看;片名/主角名算是致敬贝克特荒诞戏剧啥的吗?
氛围还是构造得不错的,但是反倒因为最终大背景落脚到政治博弈上,让人觉得无趣了些……
刚开始看觉得”?”,看了一半”?”,看到揭秘”?”,然后就突然结束了”?”。 开头情侣旅行硬是讲半天,如果渲染男主悲伤,还不如在后面穿插两人过去美好的回忆。关键是前一秒还想吃安眠药自杀,后一秒被枪射就瞬间求生欲爆棚,太割裂了。 进入正题后的确营造出世界与我为敌的悬疑氛围,不过将近90分钟一直跑,还很巧合顺利的跑,对于一个患有自闭症的软件工程师来说,太能打了,逐渐也变得无新意和乏味了。 真相的揭开感觉是强行解释,就像男主弥漫全片的疑惑感,不知道导演想讲什么主题,或者表达什么,这个电影感觉没有可信性,因为所有情节都是靠”巧合”推动。
我开头琢磨了半天女主是不是坎妹,最后觉得不是,坎妹大概嗑几年药才能成这样。看完一进豆瓣:…… 其余部分拖沓无味充满了小成本但完全不质朴而只剩做作的运镜和戏多的配乐。至于男主怎么从一个弱鸡游客变成深受重伤还能徒手暴打 N 个 armed agents 的美国队长,这不重要。可取的是希腊的破败混乱氛围和 rally 事发时的慌乱压抑倒是 capture 得非常接地气。
影像很有风格,尤其是前篇山谷逃亡戏份,希腊自然风光搭配拉满的悬疑效果,很吸睛。可惜从进入城市的列车枪击开始就愈发离谱,最后Boss战甚至致敬了一波黑暗骑士??就离谱
一桩车祸引起的反杀再反杀。神秘的政治阴影缠身,本可以大有作为,结果拍得有点荒诞。政治惊悚片的惊悚性、成立性、寓意性都无限趋于0。动辄跳崖跳楼后还身体无损的动作戏,比较离谱。唯一可取的是影像视听的审美质感还不错。
不禁怀疑坎妹是来希腊带薪旅游的,但我没有证据。
很对胃口的老式惊悚片,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危机四伏的异域,政治阴谋,无瑕喘息的追杀,忠奸难辨的人物,以及一贯的美式自黑,导演手法超级复古,滤镜、表演、剪辑和配乐看齐50年前,梦回政治惊悚片流行那年代,错乱的时空感让反派势力都有一丝荒郊杀人狂似的病态,整个悬念也铺排得不错,小华盛顿演的主角惨到家,摸爬滚打各种挨枪挨揍挨撵挨骗,好几次都绝望的不行,但生命力顽强加上运气奇佳,受伤越重战斗越勇,后半段反客为主复仇救援堪比连姆·尼森,那玩命一跃够夸张的,犹如《信条》超级特工跨剧组附体。
所幸——表达欲不放飞,创作力紧相随。前半段:Do you speak English?!后半段:开,往城市中心开,把车窗都砸开来~用速度换一点⋯⋯痛、痛、痛,快!
如果不带任何预期和抱着多细究一点的想法打开的话,它至少是个可以全程跟住、也能带来几分参与感的追缉故事;外加几分恍若古着配色的夏日风光和教授的音乐,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但这之外,多数近身打斗的戏还是难掩皇子的尴尬演技,以及故事上的支离破碎和诸多地方的一笔带过也难以提供更独特的看点;终究是浪费了。【卢卡瓜的电影总关于陌生外国来客的闯入,ex也在第一次独力执导的作品做了这样的设定,算不算一点玻璃渣渣糖呢 =(:=。】
故事+演技不够,风景旅游来凑一凑
不是激素型的爽片,而是比较写实风格的悬疑动作
优点是,没有铁血硬汉,没有爽快激斗,只有氛围感十足的异乡追逃,用肃杀的恐怖片拍摄手法呈现一个普通人遭遇生死困境时候的绝望和挣扎,坂本龙一的配乐更是神来之笔,但是整个剧本还是过于粗糙和想当然了,节奏也不好,很多情节处理都有一种毫无必要的冗长,非常可惜。
5.5 好像有点意思,又没多大意思,作为“异乡人”的既视感倒是挺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