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印度正能量励志电影《超级30》(又名《贫民窟的状元班》)IMDb和豆瓣评分都高达7.9分,看了之后有感动,是为生活中真实的主人公的事迹所打动,这样的高分应该是冲着内容和表演去的吧。就电影艺术而言,并不值这样的高分,总体7分足以。《Super 30》讲述的是数学天才阿南德自己上不了剑桥大学,成为老师免费为穷人子女开办培训班,改变30个人的命运的故事。影片表现方式有点夸张和漫画式,为了突出主角显得刻意渲染煽情,显得过于神话和理想化(虽然实际情况可能就是如此),反而使主角成为神庙中不食人间烟火圣母式的人物,缺乏亲近感和亲切感。
就内容总体观感有:
一是全片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那种知识是谁都有权力学习超越阶级的行为仿佛可以看作是从事佛陀的事业,一种传承印度佛教的味道颇浓。
二是印度种姓制度是世俗难以逾越的天堑,影片中两次台词都明白抨击了“良师都在国王身边,国王的儿子才是最优秀的”的传统和现实。其实,当今神州大地仿佛重演“文革”前发生的“血统论”一幕,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弱化起跑线后让不少寒门屌丝逆袭成功,但几十年后由于资源的集中和垄断控制,寒门子弟再也难“鲤鱼跃龙门”了,“富二代”、“官二代”阶层的出现和资源被其控制让贫富和底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观影难免有代入感。
三是生活在有自古重视教育传统的祖国,影片中那些表面谈教育,实际上想的是“教育是生意”、“教育变成商业”的人物言词和做法,是不是会感到一点不陌生。
四是印度教育确实在成绩斐然,如影片主角自豪宣称一样,在谷歌、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到Adobe、SanDisk、联合利华、再到万事达卡、沃达丰、标准普尔等世界五百强中都有一位印度CEO掌管公司。
Super30基于印度天才数学家Anand Kumar的非凡真实故事,他出生于印度比哈尔邦的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Anand每年将30名高度贫困但学术上光明的学生引入他的“超级30”课程,并在一个高效设计的课程中免费教导他们学生帮助他们破解印度最严格的印度理工学院(IIT)入学考试。这部电影捕捉了阿南德生活的考验和磨难,以及他为建立“超级30”学院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他的斗争和成就,以及一个人如何改变贫困学生的生活。
这是数一数二的印度电影,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拍出来的。值得看!
主要故事情节是一个被大教育集团打压的穷教师,anand是一个穷教师,他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他也曾经因为没有金钱去英国,而失去了剑桥大学的梦想!
他从穷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决定他要免费教育这帮孩子,供吃供住。
也就是因为这样,大教育集团就被社会打压了,说为什么anand可以给免费,而你们却收昂贵的费用。
他三番五次被劝放弃穷孩子们,要他回去大教育集团服务有钱的孩子。
但他不愿意,所以他被恐吓,被暗杀,侥幸地他因为学生齐心协力的合作下,保住他的一条命。学生们把所有学过的知识都发挥地淋漓尽致,击退了要来杀害他们的敌人。
最终他们成功考进了印度理科大学!他们就是最棒的超级30.
非常励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吸收知识,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应用知识。
我懂不代表我领悟其中的道理了。
“如果你想培养国王,那你就去教王子。”这句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台词给我的感触最深。它所反应出的是印度森严的种姓制度,与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 影片主角阿南德少年时期因家庭难以支撑学费而被校长羞辱、勒令退学;凭论文得到剑桥大学教授青睐后又因凑不齐学费而不得不与这所国际知名高等学府递出的橄榄枝失之交臂。(阿南德将录取通知书用以包装廉价的薄饼,透过门缝看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被当做垃圾随手烧毁,少年的眼神令人痛心。) 青年阿南德开班无偿教导贫穷少年们,以不同于寻常的教学方式,扛过一次次困难与危机,将30个孩子全送入了淘汰率极高的印度理工学院。我注意到阿南德与他所教的低种姓孩子们都是黑皮肤,衣衫较为褴褛。而上收费补习班的孩子们则是白皮肤,服装光鲜亮丽。阿南德的学生们说不好英语,幻想步入印度理工学院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自备。再次体现了不同种姓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20分钟的舞台剧表演算是影片的一个小高潮,阿南德以略显残酷的方法,逼学生们直面恐惧与自卑,并最终战胜自我。 影片同时蕴含着积极的一面。阿南德的父亲只是一个邮差,但他认为“时代已经变了”;阿南德认为“王的儿子不能当王,有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王。”直接对社会现实,对森严的制度提出挑战。
影评第442话《超级30》——本年度最好看的宝莱坞电影
宝莱坞佳片《超级30》于7月12日全球首映。
本片讲述了讲述了传奇教师Anand Kumar的真实经历。
Kumar出身贫寒却资质聪颖。
酷爱数学的他冒充大学学生进入大学图书馆阅读专业数学期刊,
却被图书管理员发现赶出了图书馆。
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之下凑齐邮费,投稿该专业数学期刊,文章当即被录用。
获得剑桥大学的录取,
却因为没钱交学费与世界顶级学府失之交臂。
是金子,永远会发光的。
之后Kumar受聘于一家高考辅导学校,帮助无数富家子弟考入了IIT(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印度最高学府,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北大)。
一个教师的伟大是他不仅教会学生知识,
并且改变了学生一生的命运。
Kumar毅然辞去自己的高薪工作,
自己出资组办了高考辅导项目“Super 30”(“超级30”)。
Kumar每年从几百名因贫穷而辍学的高中生选拔出30年集中培养一年,冲击IIT。
自2002年,Kumar一共举办了16期“超级30”。
480名学员共有422名进入了IIT。
其中第一期的30名超级学员全部考入IIT。
这三十个孩子之前有辍学帮家里务农的、在家帮助看小孩的、工地搬砖的、摆地摊的、送大米的;
就是没有一个像能考入清华的。
在Kumar的辅导之下,这30个孩子都进入了印度的清华大学。
知识改变命运。
Kumar在传授这30个孩子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放弃高薪,放弃女友,一心教学的Kumar无偿帮助贫困的好学生完成他们的梦想。
除了经济上的困难,Kumar还遭致前雇主的追杀,
但Kumar依然坚持每年举办“超级30”。
Kumar被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邀请讲座,被时代周刊报导,探索频道也为其出了专辑报导。
下图为现实生活中的Kumar。
《超级30》影片泪点不断。
一部《超级30》是由31个励志故事共同组成。
Kumar就像一只蜡烛,
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燃尽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人。
那些帮助过我们,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人都是恩人。
教师的伟大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
一部高分宝莱坞真人励志佳片《超级30》。
祝大家周末愉快。
电影最大的剧情问题,就是男主转变的太过突然,以及连女朋友都不要了,这这这就有点反人性了,转变可以,理由不充分。同样的,看这部电影,就会想起三傻,两者都是讲教育的,阐述的观点却是完全相反。曾经我也对三傻推崇备至,后来随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久,我变的越来越不接受它所阐述的观点。细想也挺搞笑的,喜欢它,何尝不是因为它为学渣提供了一个充足的借口。早在几年前,我就认同超级30的观点了,我越发的认为,高考是最最公平的一件事了,它是社会底层逆天改命的最好的一次机会。既然已经是底层了,就没资格批判教育了,那是上层人的事,底层只要做好能在当下的教育中脱颖而出,就算是抓住了改变人生最好的机会。底层该考虑的就是改变人生,而不是改变教育。
没有退路!两次落泪!@Newport Center AMC
俞白眉应该好好看看,这才是银河补习班的正确拍法
在印度斋浦尔看了这部印地语电影,有点难忘还有点无聊。无聊是因为听不懂,也没有任何字幕,有点醉人。但是电影本身也许就是一种语言,剧情大概能够明白一个梗概吧。一个穷学霸被剑桥录取没钱去念,然后父亲离世女友分手,人生跌入谷底,帮富家子弟补习又醒悟到底层的悲哀,转而帮助底层学生考入顶级学府,被政府权贵打压不屈服的励志故事。没准国内能引进这么鸡汤的电影,赌张电影票吧。
感觉比较失望
华丽但刻意渲染的煽情,归根结底还是种姓问题;本周上映泰卢固语电影Dorasani也是相同题材,上周泰米尔语的Raatchasi就是简化的女版故事,这算是同类型片的集中上映吗..
虽然估计宝莱坞善于神话角色 还是不错的故事
印度能够出这种人确实难得.
整部電影從Super 30學校創辦開始才變得好看,估計編導沒想花太多篇幅在老師的早期經歷和人生起伏上,所以很多事情都一筆帶過,結果就是心理變化的依據不充足,變得有些為轉折而轉折了。從個人理解出發,教育最基本的是方法和目標的建立,進一步就是實踐和心理的完善,最後則是價值觀的構成,就電影而言,前兩點都圓滿完成了,最後一點雖然表現的不夠清晰卻也有觸及,並且採用了老師和學生的雙視角,更加讓其教育成果具有說服力,而不是像《銀河補習班》那樣誤人子弟的空想主義。
很精彩!
真的是师父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不仅老师好 学生也很争气看到他们自己搞了个幻灯片来解决书不够看的问题真的又感动又欣慰No之歌真的展现了印度的名族特色唱歌跳舞信手拈来最后的反击战真的是活学活用了男主一家人也很好弟弟一直无怨无悔的支持着哥哥
印度新东方
《贫民窟的状元班》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底层人民的人。
不喜欢这样的圣母电影,不知道现实中的阿南德老师是不是也是如此浮夸,这部电影的励志我不太懂,改变30个人的命运确实厉害,但电影开头的第三世界的基础教育与支持继续教育这类改变不是更应该反思的吗?很多年以前的三傻把人们的视线从如何考试拉回如何思考,但这部符合印度国情的超级30仿佛只为歌颂一个人,最后再强行扯上30个人的下一代会改变。。。
致敬真实的故事、它的意义和故事里的好人。
用数学改变命运
我在想印度电影之所以那么动人,是因为在那个大部分人都活在阴沟里的国家,只要有哪怕一丁点的梦想都让人肃然起敬。又忍不住哭了。人生从来不是公平的,至少还有人愿意战斗。
教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连教育都成了商业,那低层百姓将陷入难以攀爬的深渊中。
别急着捧,也别急着骂,建议你们去看一下《孩子王》,对,阿城的。
电影是真实改编,有些情节却匪夷所思。导演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并让故事更具冲突性,人为地夸大了一些情节。阿南德让人尊敬,但太具理想主义色彩,而缺乏现实感。他的行为有些不计后果孤注一掷,他的成功也具很大偶然性。有时适当的妥协是更为现实的考量,恐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揭露是为了改变,隐瞒是为了希望。不灭希望之火,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有这样的老师,我相信他们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