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部电影纯粹冲着憨豆先生看的,向伟大的慈善家罗温艾金森博士致敬!剧情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传统的侦探悬疑片,简而言之,这是一场婆媳矛盾引发的堪比伦敦开膛手杰克的连环杀人惨案,憨豆扮演的督察梅格雷顶着社会舆论重重压力最终破案的故事。不过,憨豆演这么严肃的片子总感觉他一下秒是不是有什么搞笑的事发生,因为他的一举手一投足还是那个熟悉的憨豆先生,但实际上整部电影几乎看不到他怎么笑过,因为,这不是喜剧片!
侦破悬疑片,揭示的是:有着超强控制欲,扮演拯救者的母亲和妻子,如何造就无力、自我失败认同并且充满愤怒的儿子。而这个儿子如何通过投射愤怒到长相类似的陌生女性,并且用残害她们来表达愤怒,成就自我。 为什么凶手要用小刀,并且从背后袭击受害者脖子,一击致命呢?而且,受害者的背后衣服总是被撕开,却又没有性侵。 憨豆先生主演,并不会乱了画风,还真是老戏骨。罪犯,罪犯的母亲,妻子也都演得很好。类似的电影还有希区柯克的《惊魂记》。 海报上的那句话,也可以这样说:如果可以看清那个因,就可以不陷于那个果。或者,如果我可以了解真凶(那个把凶手变成凶手的),那么,我就能找到那个(迷失的)人。 2016/4/12
Do you know when our mummy's coming home? 1.憨豆先生全程装死鱼脸是为了不跳戏来个正经的正经范儿么…… 2.啤酒🍺+面包🍞才是法国警察的正确打开方式,额(⊙o⊙)…问题来了……奶酪去哪里了?! 3.可以说是没有高潮的高潮,也可能是没有过多的跌宕起伏、反转跟不平常的手法来叙事,但你能感觉到憨豆先生好像在背后掐你……或是一种你期待中发生但又不想看到它发生那种心理活动……
二战期间,法国警察在盖世太保阴影下的孱弱腐败,让法国人民对法国警察的行动力产生质疑。而战后(上世纪四十年中期)法国疯狂清除叛国者行动又把巴黎警察这一执行者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了重新恢复法国人民守护者的形象,重新赢得法国人民的信任,法警立志推翻盖世太保时期暴力执法、屈打成招、威逼利诱的恶行,摸索基于犯罪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探案模式。正如《梅格雷》中内政部长所说:“从实行宵禁,到清查蒙马特的每个移民危险分子,以免罪来诱惑他们,直到有人供出凶手,这些年这座城市已经看够了盖世太保的作风,我不想再看到那些手段。但时间消耗生命和信誉,国家的和警察的。”
《梅格雷》讲述的就是这一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巴黎探长梅格雷带领法警侦破恶性大案的故事。六个月内,五名年龄、职业、生活轨迹毫无共同点的女性在深夜的蒙马特街头被杀。相似的作案手法让巴黎女性笼罩在一个暗夜连环杀人魔鬼的阴影里。也让全力追查却仍未取得丝毫突破的警察夹挤于内政长官、新闻媒体以及公众舆论等多方压力之中。而压力的中心就是负责此案的探长梅格雷。影片讲述的就是梅格雷承受着被上级撤换、被媒体堵截、被舆论谴责的压力,巧妙借助媒体传播力、利用罪犯的虚荣心设计诱捕计划,根据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缩小范围、锁定嫌疑人,击毁罪犯心理防线、挖掘犯罪动机背后不全人格及其原因的故事。
即便是一部侦探影片,但此中没有过多的炫技、紧张、刺激,而是充满了优雅从容的巴黎风格。故事铺陈层层深入,被害者的刀伤、被撕开的衣服、嫌疑人的衣服的布料纽扣、被烫焦的痕迹……每一个细节交代的都有始有终;影片中每一个街景、建筑、车辆、器具、服装、装饰都赋予厚重的历史感。影片最出色的还是演员们的表现,肢体大于语言,在含蓄、沉稳中用细节表达着心理和情绪,反而更加有真实感。其中特别想提的是梅格雷夫妇的表演者罗温·艾金森(憨豆先生)和露西·科乎。
首先,罗温·艾金森不愧为行为艺术大师,他精彩的演绎出一位赋予深沉同情心与强烈正义感,寡言又干练、睿智又细心、敏感又坚定的探长形象。面对受害者的遗体他心怀尊重与责任,面对上司的压力他敢于担当又勇于为下属力争,面对并报纸上关于警察的负面报道他不敢通篇阅读但又忍不住在路过时扫览,面对调查对象舞女他主动出钱让其叫车回家,面对媒体的围追堵截他谨慎保密又巧加利用,面对同事关于“钓鱼”女警安危的担心他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尽职她们就不会有危险,面对嫌疑人的百般掩饰作态他平静从容用证据击溃嫌疑人的幻想,面对凶手绳之以法后恢复祥和活力的巴黎他终于可以步履轻松的回家。
然后,露西·科乎饰演的梅格雷夫人也确实做到了一个让丈夫想要回家的妻子。她忧心丈夫深受工作压力拉丈夫参加社交,她担心丈夫被别人言语中伤及时终止话题,她善于倾听并能坦诚回答丈夫征询,她默默承受丈夫持枪执行任务时的惶恐,她感受并忍耐着与丈夫一样的压力,她无怨无悔地用坚韧与守候为丈夫撑起最后的港湾。如果说影片最后梅格雷穿过悠闲的咖啡厅、穿过不再涨停耸人听闻头条的报刊亭、穿过结队过马路的女人孩子、穿过其乐融融的爷孙让人感动;那么最让人感动的是守在家中的梅格雷夫人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对她说案子完结要回家的时,她释放的心情,她雀跃着拉开家里严丝合缝的窗帘。是的此刻,她的天空才亮了起来,而看到这里的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没错,梅格雷夫人对梅格雷爱让人感动,可并不是所有爱都是如此温暖美好。案件中罪犯正是不堪忍受强势与畸形的爱而产生变态心理,当情绪被压抑到一定程度,一点风吹草动也能激化其暴力行为,让其在犯罪中宣泄压力,获得自我满足。爱,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永远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更多细节自己去看电影吧,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我有一个点没有看懂,就是关于西装的问题。凶手如此谨慎,杀人都没有留下作案痕迹,但是为什么在西装上的问题上犯了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如果说是给了流浪汉,那么当然警察找到西装会发现那个烫的洞是新躺上去的。为什么凶手不直接把西装烧掉或者以别的方式毁掉而要留给警察找到呢?这不就给了他们证据吗…
可能是那个年代的办案手段还是太简陋了吧,剧情感觉略单薄。憨豆难得演正剧也是一样非常有演技。
憨豆,非要严肃地演一个让我不笑的角色……好吧,我确实也没笑,这个电影甚至连一般电影里偶尔的幽默都剔除了……
全五星,无懈可击的翻拍佳作,so much decent。憨豆先生少见的非特型出演,才发现他的台词和声音也是如此的出众。
拍得好美,演员都好棒!
气氛不错 憨豆先生很适合这种严肃片儿啊
4.5,四舍五入只因比一般4星作品要好。虽然相比第二部趣味性弱一些,仍然不失为佳作。老故事现在看必然没有多少新鲜的案情,所以要尽量以白纸的心态去欣赏,本片描绘出旧式罪案调查故事的韵味,突出的方式是“挖掘人心”得以结案。电影拍摄地是匈牙利,同时是参与制片国家
剧情非常弱,但胜在简单直接,憨豆先生竟然未让我出戏,厉害。
唯一亮点就是憨豆先生。他的造型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一方面很有些苍凉,一方面却又毛茸茸的。他还是像英国人,而且是典型的那种,一点也不像巴黎人。至于剧情,前面的所有铺垫都很平淡,关键证据都不是靠推理而是靠技术检验确定的,因此尤其乏味。结尾的转折我很早就猜到了。
憨豆正经起来真的很有气场
法国女人都好有味道,巴黎不愧是引领时尚的潮流之都!整部电影的色彩是我中意的^_^憨豆终于开口说话了,演得很传神啊!就是片子结尾要是再长点那就更好了!
这是英国电视剧吧,剧情一般,转折都不算意外,算比较中规中矩甚至有点无聊的侦探剧。豆豆居然是男主角,虽然演技挺不错的,但一看到他那张脸就想笑啊~~~
憨豆先生冷静地一如所有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样子简直帅哭!
平淡的故事,但是节奏非常舒服,其实是罗温念台词的声音非常舒服
四五十年代的侦探故事,在简陋刑侦手段之下对分析犯罪细节人物反应和纯逻辑的追求,总是有一种特殊的韵味。看了两遍才明白最后嫌疑人的母亲和老婆一起来到监狱他为什么狂吼后认罪,因为如果他顽抗到底,即使脱罪仍然摆脱不了母亲和老婆的精神控制,所以干脆放弃抵抗。
憨豆先生演技无可挑剔。对白极度精简。老欧洲是现代戏剧祖宗。男人只是从母亲手中由妻子接手(何况还有众多母亲不放手妻子争夺的),他对社会认知尚浅,或者即使有认知但是无能处理……自己的事做不好,家事处理不好,工作中也多是一团糟或偶尔灵光一现但长期发展困难重重。不信你观察……
两个神经病如何接力塑造出另一个神经病。全片风格很英国,一点儿也不巴黎。BGM和锅匠裁缝风格很似,片头桌边的麦格雷出现后,音乐一个滑溜的小转弯奏出主题曲前奏,紧跟着女声响起,靡靡之音,真好听。
Rowan喜剧脸啊,但是真心是好演员,推理剧的这条线其实有点太弱了,角色的设定很有趣,但是感觉多少不够突出人物的个性,细节的线索给得太少了。发生在法国,可是整个故事和人物完全就是英伦色调,巴黎的背景设定实在是有点失败。整个故事也太过依赖开膛手杰克,何况开膛手已经是一个被玩得快烂掉的梗
令人窒息的爱……色彩复古漂亮,推理过程虽简单,但也非常缜密,细节很厚实。
推理故事不算太厉害。难得的是扮演憨豆的罗温艾金森自始至终都没有让人觉得影片和他个人有一丝的搞笑成分。
憨豆先生好评,剧情有点简单啊,猜到了的说。不过画面感真的很美,色调也很喜欢,腐国小帅哥讲英文真的好好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