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苍茫的雪山上,死亡都是寂静无声的,你只能宁静地做好面对它的准备,并且真切地感受到运气不仅是成功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生存的一部分
攀登珠穆朗玛峰,本身是一个神圣的事情,在你“征服”顶峰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考验
而即使离死亡如此之近,竟还有一群人,超越了攀登做到了更多,这就是今天要讲的这部纪录片——《珠峰清道夫》
顾名思义,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清理垃圾,但是唯独不同的是清理的地点。
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看起来一定是很没有教养的行为,当中不乏有的登山者确实有这种不好的习惯,但是原因其实还有很多
其一是没有意识,以为总有清理的人会把垃圾带下来 第二在电影中提到,在这种环境下,为了生存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将垃圾携带着前行
然而在电影中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垃圾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并且这些垃圾在雪山上的囤积已经影响了水源——这些水源要供10多亿的人口使用
我一直觉得,纪录片是我们不可不看的,有的纪录片贵在用心,有的纪录片贵在真实
我们看多了那些经过粉雕玉饰的英雄故事、征服故事,甚至有时候就让我们觉得事情就该如此,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所有英雄事迹或壮举发生的时候,是没有背景音乐的。
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仿佛就感受到了这一点,很多时候没有声音,没有颜色,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和沉默的步履。所有的拍摄都那么真实,包括攀登之前的准备、攀登时的艰难和任务成功时不经意之间大家的喜悦
在夏尔巴人的眼里,珠峰是大地之母,神圣有生命,是不可冒犯的。 旁人会觉得这一次的清理活动很伟大,与此同时清道夫们还觉得,这只是一次他们应该要去做的挑战
如果说清理垃圾只是一项途中的任务,那么搬回遗体这件事情,让这次的任务更加地具有了莫名的英雄色彩
爬珠峰、搬遗体,这两件放在一起,说实话要不是看这是纪录片,我都以为是标准的爆米花救援电影。光是想想,我都难以形容这种事情是有多难——如果你能想象一下这并不是编的剧情,也许会更惊讶
片中也出现了对于遇难者尸体的很多问题,例如:雪山是神圣的,谁都没有权力把尸体留在这里;如果擅动尸体,有的家属并不会同意,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当你真的面对遗体,你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在片中一位清道夫躲到了50米开外因为面对不了)。
甚至在电影中找寻遗体的途中风雪交加,对于信奉雪山的夏尔巴人,会产生“雪山认为你不该动这份遗体,因为它是一份祭品”的想法,从而意志动摇。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正确,有的只是对于自己的坚持
由于风雪恶劣,其他人退回营地,纪录片里的主人公之一namgyal独自一人带着400磅的遗体在陡峭雪坡上行进了500米,幸亏在精疲力竭之前被支援的人找到。他坐在雪地里,说自己的手不听使唤,连吸氧都完全没作用,完全讲不出现在是什么感受,此时只有风经过的声音,比任何电影的桥段都更让人无言
电影里最后说到,夏尔巴人的这一次成功的行动,可以让全世界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清理自己的“死亡区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是环保的第一步,并且保持地球清洁要从清洁自己的心开始。
让我想到了一段话:地球有自己的准则和规律,人类所创造的环境并不会影响它,而最终适应不了并走向灭亡的只是人类自己。
最近听闻北极已经到达了30多度,北极熊都淹死了好多,人类已经开始寻求新的能源,但刻不容缓。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做到时时刻刻警觉一定是很难的,但是请尽量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在可以消停的时候不要狼烟四起
珠穆朗玛峰,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每年都有10万游客来到这里,瞻仰它、膜拜它、征服它……
即使这里是著名的死亡地带,狂风、冰爆、陡崖、低温、缺氧、裂缝随时随地存在,也依然无法阻止前赴后继的登山者的热情
然而,在他们征服珠峰,为人生添上一笔可以炫耀的资本时,却忘了自己在珠峰犯下的“暴行”——
45000公斤无法降解、堆积如山的垃圾,100多具登山者的尸体,以及12吨屎……
于是,珠峰再次成为世界之最,它变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
圣山变成垃圾堆,意味着10亿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就这么被污染了。
珠峰脚下的夏尔巴人,自然见不得这样,他们组成了一支队伍,发起了义务清理珠峰垃圾的活动。
他们被称为“珠峰清道夫”,一部纪录片拍下了他们,豆瓣9.1分。
《珠峰清道夫》
Death Zone: Cleaning Mount Everest
说起这部纪录片,就要先说说片中主角,夏尔巴人。
不满足的夏尔巴人
三四十年来,尼泊尔政府通过“珠峰产业链”,轻松获利三亿六千万美金。
产业链顶端是西方探险公司,他们向富裕的登山爱好者兜售“征服世界屋脊”的梦想; 中端是尼泊尔代理人,他们安排机场接送、航班预定、搬运行李等一系列登山事宜,从中抽取佣金; 底层则是夏尔巴族向导,他们薪酬低、风险高,在黄金登山季每人的收入也可能低至1000美元。
就是这样的“珠峰产业链”,满足了登山爱好者炫耀的资本,满足了尼泊尔政府通过珠峰旅游赚个盆满钵满的欲望。
而唯一没有满足的是谁呢?
夏尔巴人,那些冒着生命危险的领路人。
第一个闻名国际的夏尔巴人,叫丹曾·诺盖,他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夏尔巴向导。
旦曾·诺盖
他的笑容很淳朴,从此,西方人对夏尔巴人的印象便是:
体格超人、单纯和善、坚忍顺从。
他们能在低氧环境下背着行李往上爬,能把骨折的伤员带回营地,甚至有人还说,只要有钱,夏尔巴人能背你上山。
珠峰光膀子的夏尔巴人
然而,2013年4月的一场事件,让登山者第一次发现,即使给钱,夏尔巴人也会生气的。
当时,100多个愤怒的夏尔巴人,差点打死3个游客。
矛盾来源于三个登山者,他们乱动了夏尔巴人的绳索。对登山者来说,动别人上山的绳索是很危险的。
这个动作激怒了夏尔巴领队,双方争执中,登山客骂夏尔巴人‘操你妈,你想干嘛’。
就是这句骂人母亲的话,刺激了夏尔巴人,他们的怒火无法平息。
因为在山上不能讲脏话,这是夏尔巴人的底线和原则。
这次暴怒后,很多游客说夏尔巴人变了,他们不满足了,他们想提高酬劳了。
夏尔巴人是不满足了,但问题不在于酬劳的多少,而在于——
游客对圣山不尊重、不敬畏。
这种不尊重、不敬畏,才是夏尔巴人和登山客冲突的根本。
为梦想擦屁股的清道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于夏尔巴人而言,珠峰无疑是神圣的。
他们的家和大本营里,到处都是神像。
珠峰神圣、纯洁、不可侵犯,但夏尔巴人的这些信仰,似乎被登山客的探险理想打破了。
1953年,珠峰第一次出现了人影,埃德蒙·希拉里成为第一个登顶世界之巅的人。
埃德蒙·希拉里
当时的他或许没想到多年后的今天,攀登珠峰已经要排队了。
从那个时候起,珠峰开始变脏了。
很多勇士牺牲在珠峰,有的遗体被带走了,有些则永远留在了珠峰。
这些尸体残骸,陷入冰里,埋入石头,似乎已经和自然合为一体;同样被冰雪覆盖、陷入冰山的,还有排泄物。
时间一长,残骸发臭,排泄物里的细菌扩散到水源里,污染就这么慢慢形成了。
游客结束探险走了,留下的满地狼藉,谁来处理呢?
还是夏尔巴人,一群珠峰清道夫。
2010年,一个名叫纳姆加尔的人发起了一场清理珠峰的公益行动,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上山打扫垃圾。
纳姆加尔
除了清理,他们还有一项任务,爬到海拔8000米左右带两个遇难的西方游客遗体回家。
5月8日凌晨,一行人从珠峰大本营出发了,然而刚爬过昆布冰爆,三名攀登者就因为雪崩不幸遇难。
为了安全起见,纳姆加尔让一波队员留在二号营地清理垃圾。
这里真的太脏了:
躲在冰缝中的热水瓶、冻在雪地里的布、卡在冰里的燃烧器……
几天后,二号营地的清道夫纷纷患病,因为他们喝的冰水全被垃圾和秽物污染,很脏,但却只能喝这个。
反正水也是脏的,索性用手搅拌
即便头痛咽痛、失声失眠,他们也还要在二号营地驻守,因为垃圾实在太多了。
而继续前行的纳姆加尔带领的队伍,情况也不乐观,他们遇到了风暴,队员体力几乎耗尽。
只有纳姆加尔还在坚持,他决心爬到海拔8000米,带回一具尸体。
他一个人攀爬在冰雪封冻的羊肠小道上,背后是悬崖,耳边是狂风。发现遗体时,花费了两个小时,才用冰镐将其从冰里凿出。
体力不支的纳姆加尔,最终倒在雪地里,万幸之下才被人发现救出。
清道夫们带不走所有的经幡,只好背着一堆废弃氧气瓶和垃圾下山。
找到的遗体,会有直升机送下山,但是这些垃圾,则必须由清道夫们,一个一个,用人力慢慢背下去。
为人们的梦想擦屁股的人,是这些清道夫,是用生命守护珠峰的当地夏尔巴人。
争取做个清道夫
或许你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会觉得它有点粗糙,剪辑混乱、节奏拖沓。
因为确实不是专业摄影师拍摄,而是清道夫队伍组建后,想着记录点东西,就安排了一个毫无拍摄经验的队员,一边学怎么用Gopro,一边拍下来的。
但这部片子的诚意,却打动了很多人。
那些呈现在粗糙镜头里的真实场景,让人唏嘘。
目之所及的绝美风景,都有垃圾悄悄隐藏,这怎能让人不心痛?
曾有专家批评:
现在攀登珠峰,不过是娱乐方式,是上流社会象征身份的手段。他们为了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登上世界之巅,却忘记了自己是个垃圾制造者。
天堂变成垃圾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前不久,茶卡盐湖上了热搜,因为遍地都是遗弃的一次性鞋套。
再之前,巴厘岛沦陷为海底垃圾世界,震惊了世人。
还有这些照片,相信你之前也看过好多次。很多海洋动物会错误把垃圾当成食物,最终痛苦死去……
如今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美景面前感叹拍照、祈祷膜拜、净化心灵,然后带着满足、成就、炫耀的资本扬长而去,却把垃圾留在了天堂。
地球的每个天堂之境,曾是很纯净的地方。
为什么遇到了人类的梦想,就变脏了?
纪录片《珠峰清道夫》有一段开场白,是夏尔巴人的祷告:
大地母亲,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服务。 请原谅我们过去的行为,让我们做出补偿。
但即使有再多的清道夫,他们捡垃圾的速度,也赶不上人们丢垃圾的速度。
再说,伤害之后的补偿,又有何意义呢?
最后,影片里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拿;除了时间,什么都不要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
▼▼▼
影迷互动你去过的风景区垃圾污染严重吗?
没爬过珠峰,假期也总出去旅游过。
旅游途中,你是什么角色?
你丢过或是捡过垃圾吗?
快来评论留言互动!
DOCO热纪录 全球优质纪录片观享平台 & 影迷社区。公众号:docochina
DOCO热纪录 • 映像现场 线下纪录片主题放映+文化沙龙。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爱上纪录片、分享好观点、识得真知己!
如何成为「DOCO热纪录 • 映像现场」会员?
添加微信号:docokun,DOCO君带你加入「DOCO热纪录北京线下观影群」,不错过任何一场放映,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此次珠峰清理行动。招募的清道夫,除了清理了垃圾,还“清理”了尸体,当然于逝世者而言,算有一个归宿;于家属和朋友而言,遗体意味着更多;于自然而言,也算是回归清洁。
●此次行动,成功的找到两具尸体,一个是2年前2008俄罗斯一登山员下山时的长眠
●片头中提到的“攀登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服务,为人类过去所做的,做出补偿”,每个人当攀登一座山峰时,都应该思考下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夏尔巴人的此次行动,很辛苦且收入微薄,但有社会意义,可以使某个人获得重生,愿意去做;现今的我们,从学校出来到社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负担的增加,多少人不都是为了钱而努力工作着么?那些曾经的梦想远去,衡量成功的标准似乎只剩下金钱。
●如果在平日里都不能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又怎么期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再多做些什么呢?
因此努力先从身边能做的,容易的做起
●Sponsor-发起者,赞助商;影片故事发生在2010年,也就是可能在2009年左右一直在扫描赞助方,2009恰逢08年经济危机后的第二年,全球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也没有太多的人和机构愿意为此花钱。也就出现了主人公纳姆加尔Namgyal所讲的。
●夏尔巴人的厉害: 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称,一次搬运200 bound上山,可以是建筑材料,食物,或人;这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以维系家庭的开支,子女教育等
●当时整个死亡地带约有10万磅的垃圾;清理了南坳75%的垃圾
●纳姆加尔Namgyal,可以说他将自己的余身全献给了珠峰,最终在2013.5.16登顶珠峰后下山时不幸去世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拿;除了时间,什么都不要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
TAKE ONLY PHOTOS, STEAL ONLY TIMES, LEAVE ONLY FOOTPRINTS.
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直是登山运动中的顶级挑战,长年以来自然是吸引了无数登山者。
首次尝试攀登珠峰的,是20世纪初来自英国的登山运动员;
而在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尼泊尔探险家、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引导和陪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从珠峰南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顶。
虽然珠穆朗玛峰在其标准路线上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技术挑战,登山过程中仍大量存在重大危险:
例如严重的高原反应、恶劣的天气和剧烈的大风,以及雪崩和昆布冰瀑。
截止到2017年,已有近300人在珠峰上丧生,许多人的遗体仍留在珠峰上。
珠峰上随处可见的、不幸丧生的登山者遗体
而珠峰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2015年,尼泊尔登山协会主席警告说,污染,尤其是人类排泄物,已经达到了临界水平。每年有多达26500磅(约12020千克)的人类排泄物被留在山上。
上世纪90年代末,探险队开始使用装有马桶座圈的、由50加仑蓝色塑料桶制成的马桶;
但废弃物问题因更多止痛药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复杂:废氧气罐、废弃的帐篷、空罐子和瓶子。
尽管有了这样那样的措施,由于珠峰山体囤积的垃圾数量过于庞大,登山者们可承担的搬运数量十分微小,环境问题目前仍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
而居住在尼泊尔多山地区、靠着珠峰过活、作为杰出攀登者的夏尔巴部落人民,决定自己组织起来发起活动,尽一切可能这一困难重重的任务——清理珠峰。
他们用命,还圣母峰一份干净
纪录片[珠峰清道夫],记录了一队夏尔巴人登上珠峰、专门清理大量垃圾、并尝试带回遗体的壮举。
他们的目标,他们的事业,与众不同。
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十分困难——
政府联络人员因为地震无法赶来运回遗体,队里的成员大多没有经过反复登山的演练;
携带食物也不是小问题,没有足够的帐篷和氧气,他们需要停留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久。
而这座巍巍雪山本身,面临的不只是废弃物造成的环境问题,还有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消融——
原本是冰雪覆盖的地方,现在已经大面积露出地表的岩石。废弃物的不断增多,带来的是更大的隐患。
与此同时,他们还计划带回两具尸体——
位于南坡的瑞士登山者吉亚尼·戈尔兹,他尝试不带氧气罐登顶成功,却在返回途中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幸去世;
以及在距其不远处的洛子峰,于拍摄前几天才刚刚遇难的俄罗斯登山者谢尔盖·杜古诺夫。
为了避免升温导致的巨大冰裂缝,夏尔巴人在夜晚攀爬过整座山峰最危险的地段——昆布冰瀑。
几乎只有夏尔巴人在队中才能完成这一行程。他们还是遭遇了雪崩,大本营三名成员不幸遇难。
寒冷、缺乏睡眠导致体能急速下降,饮用冰川水对于夏尔巴人也不无影响。
攀登至三号基地的过程中,若一旦滑倒,便必死无疑。
顶着骇人的风暴,领队的纳格尔来到四号基地,凿了两小时冰,带走了谢尔盖的遗体。
趁着天气暂时晴好,直升机抵达,将遗体带下了山峰。
这一次,他们完成了任务。
可回收的将被运往那木齐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部分则将被运往加德满都进行集中处理。
第一次征程,对于夏尔巴人来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耀——这更是整个团队的成就。
“大地之母——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服务。”
出发前的最后一刻他们才决定要拍摄一部纪录片,由于缺少同时拥有摄影经验和攀登珠峰经验的摄影师,影片中的登山过程大多由夏尔巴人自己携带的GoPro相机完成。
他们还认为,珠穆朗玛峰及其两侧被赋予了精神能量——
经过这片神圣的土地时,人们应该表现出崇敬之情,心存景仰,而不应用不敬的行为激怒她——她对人们的敬爱是报以慈悲的。
他们进行清扫,请求珠峰女神原谅人类过去在此地的行为,并允许他们为此作出补偿。
在攀登前要进行严肃的祈祷仪式,攀登时也要遵循莲花生(藏传佛教大师,智慧无比、洞悉一切、可控制天气变化)的道路。
珠穆朗玛峰的水源,供养着过亿的人口。而山上的污染,无疑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疾病等问题。
夏尔巴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整个国家的人都喝上干净的水。
对于清理行动,夏尔巴人并没有得到多少资金支持;
而生活拮据、但拥有优秀的适应高原体能的他们,长期以来的收入也都是来自担任登山者们的向导,以此维持生活、提供子女教育。
那些来登山的人,留下垃圾也有理由:
他们以为会有人定期清扫;有时真的无法携带垃圾下山。
包括这次清扫队伍的夏尔巴人,也有说自己同样曾在山上丢弃垃圾。
但即使是高耸如珠峰,也有难以承重的时候。
在清理了大量的垃圾后,夏尔巴人的队伍,也终于能够让最后这段时间,空出来享受一下登顶的喜悦。
“真正的男人不寻求征服,真正的男人只努力开路。没有付出,就没有出路。”
丢弃垃圾可能是随手的事,但我们应当考虑这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健康的水源和干净的水土,越过多少困难、做出多少牺牲。
不仅是对珠穆朗玛峰,也是对自然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对我们唯一的地球。
但一切都不算晚——正如片中所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制定和执行补救措施的第一步。
喜马拉雅山脉,为超过十亿人提供着水源;一旦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在此之后,夏尔巴人的队伍,也进行了更多次数的反复搬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主要水源的污染,环境有所改善。
人们也发起了一些运动,让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清扫当中来。民众的支持,是必要的;法律的修订,是必要的。
影片最后也提到,这支队伍中有成员在后来的行动期间不幸丧生。
佛说,不用理会他人的过错,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未来要做的事;只专注于自身做了什么,以及未来要做的事。
人类也确应记住这句古老的谚语: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拿,除了时间什么都不要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
-
文: Yorkshire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珠穆朗玛峰这个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却令全世界登山爱好者为之疯狂的代名词。
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被称为珠穆朗玛峰。
2019年1月16日,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这意味着珠峰生态保护再度升级。这也是珠峰游客大本营在后撤三公里后,再一次后撤两公里,退到绒布寺附近的试验区。细究原因其实很简单,每年大量的游客或者探险组织企图征服珠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垃圾的滞留,排泄物随地可见。由于高海拔缺氧的空气环境,极其险峻的地形,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使得许多人未能生还返回。据统计,珠峰上还留有150具尸体掩埋于冰雪之下,无法回归故土。
《珠峰清道夫》讲的是一支由20位登山专家组成的尼泊尔探险队出发前往圣母峰的“死亡地带”,为的是清除超过海拔8000公尺的世界最高垃圾堆,恢复这座神圣山峰的风采和消除1.3亿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污染。“死亡地带”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区氧气极为稀薄、气温极低而且地形险恶。虽然陆续有清理行动,一点一滴的将垃圾带下山,但从没有人敢夸口说真的解决了“死亡地带”的污染问题,在那里有150具遇难的登山者尸体和超过100,000磅垃圾。这次登山队再次攀登到了最高峰,并记录下了一场生与死的旅程。
在看纪录片之前,真的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副场景。企图征服珠峰的探险家们因为自身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无法把吃过的泡面盒,用过的氧气罐带走。而珠峰高海拔处,含氧量低,无法及时降解部分垃圾,使得垃圾、尸体,排泄物等逐渐污染了珠峰水源。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会影响到全人类长期的发展。这时候俗称“珠穆朗玛峰的挑夫”夏尔巴人挺身而出,自发组织了这样一次拯救活动。
神秘的珠穆朗玛峰滋养着夏尔巴人,同时也赋予了夏尔巴人神秘的色彩。在夏尔巴人的历史中有着这么一段神秘的往事。相传,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有一种叫雪人的神秘的生物,而最早发现这种神秘生物的就是当地的夏尔巴人。雪人传说中它是介于人与猿之间的神秘生物,身躯庞大,红发披顶,全身裹满灰黄色的长毛。它时而温和,时而彪悍,有着掌控一切的力量;它步履快捷,自如穿梭于不同的空间,所到之处都留下神秘的气场。夏尔巴人(Sherpa),又称:雪巴人、谢尔巴人。是尼泊尔和印度的山地民族,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称。
每年攀登珠峰旺季时,最大的登山队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国队伍,出钱、出物,请夏尔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尔巴人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架设全长达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绳。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端用冰锥固定进千年岩冰,垂下的绳子,就可以起到后勤运送、导路、辅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队员安全的作用。
这部纪录片就是由9名美国登山专家和20名夏尔巴人自己带着gopro拍摄6000米海拔以上的画面。镜头非常真实,没有什么设计。夏尔巴人善良而淳朴。在采访中被问到:这次征程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一个夏尔巴人回答到:我知道经济回报并不多,但是社会意义深远,能够使人得到重生。看到这里,我相信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不管收入多么丰厚,都会对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人心生敬佩。面对陡峭的冰瀑,没有近路,只能凭借夏尔巴人穿着钉鞋一步一步攀登上去。
除了回收垃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之前两个登山遇险的人的尸体运下来。虽然每一个来登峰的探险家都毫不吝啬的雪葬于此,但是夏尔巴人仍然相信人死后还是要火葬,否则灵魂永远围绕尸体,无法升天。队长纳姆加尔坚持着找到了尸体,独自在快要窒息的状态下拖着尸体走了500米,要知道,遗体被完全冻结后会与周围的冰嵌合在一起。一具80公斤的遗体冻结后可能重达150公斤,之后,他精疲力尽,不省人事,幸亏队员即使赶到,队长才捡回一条命来。尸体也成功的通过直升机的方式从大本营运回亲人的身旁。
勇敢善良的夏尔巴人就凭借天生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精神毅力一趟趟的往返最危险的地段,平均每次每人要背50-70斤的垃圾。在夏尔巴人的世界里,他们视珠峰为女神和信仰,在看到满地的垃圾残骸时,他们心中的心痛和无奈可想而知。
尽管过程非常的凶险,但是这次的活动最终也是成功了。影片结束了,但是清理工作并没有结束,纳姆加尔还是一直从事“珠峰清道夫”的工作,直到影片的最后最后,几行简单的白字,定格了他的一生。
“纳姆加尔,我们的队长,智者与朋友,2013年5月16日他在登顶珠峰之后下山时不幸去世。”“萨宾·巴斯尼亚特,直升机飞行驾驶员,在一次珠峰营救任务中,它的直升机不幸坠毁。”
影片结束了,但是内心的震撼久久不能释怀。无论何人何事,我们永远不能拿生命做赌注,更不能让别人的生命也因此担上风险。珠峰很美毋庸置疑,可是不用非用我们的眼睛去见证,它的美依然存在。
This is one of six confirmed deaths during the 2013 Everest season, according to Alanarnette.com. Namgyal Sherpa, 35, of Kathmandu died while climbing on Everest’s North side. Lobsang Sherpa, 27, from Kharikhola died in a fall on the Lhotse face. DaRita Sherpa, 37, from Phortse died at Camp 3 from a “sudden cardiac or cerebral event.” Sergey Ponomarev died of a heart attack at Advanced Base Camp while climbing on Everest’s north side. And Mingma Sherpa, 47, from Lukla died from falling into a crevasse while working as an Icefall doctor.
佩服这群人,也对那些乱丢垃圾的攀登者厌恶,请把你带去的东西带回来,还珠峰一片干净。
人类就是地球最大的污染源。
我不认为人的存在意义就是要去发现/探寻/体验/开拓 能做到终其一生尽量不给地球添麻烦 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明白自己的渺小和沧海一粟 就已经是大成了
看完之后能让大家记得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带走,就难能可贵了。真的很难。人类要用登顶来证明什么,证明生命并不虚无吗?挺讽刺的。这座山真的成了天神对人性的试炼场。人可以为了荣耀或虚荣,随时可弃己命于深渊。当半途经过遇险的伤者,或是队伍遭遇险阻时,又可以抛弃他人而苟活。当自己的性命岌岌可危时,又不惜去偷别人的氧气瓶。相比之下,丢几袋垃圾又算得了什么呢?
粗糙而粗粝的体验——粗糙来自技术层面,粗粝来自内容质和域。昨天刚刚在网络看到《风味人间》陈晓卿的一篇新闻稿《纪录片综艺化挡不住》,今天的小西天观影即帮助我确认了这一论断的局限性。对于拥有相当阅历的人,这部片会震撼、重构你的世界,充实、形塑你的价值。
Take only pictures,steal only time,leave only footprints
2018年的纪录片?里面可都是2010年的标记啊?却说到了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凌乱了。今天正好是“世界地球日”,8th北影节D17-19. 看这片子的人,又是惊呼又是屏摄又是鼓掌,看完却不知道把自己身边的垃圾带走,还是留在影院,可真是讽刺。安贞UME9号厅
触目惊心的垃圾,满心责备又被最后的字幕震惊了--不要责怪他人的过错,他们做过什么或者将来要做什么,应该在意自身做过什么或将来要做什么,是啊,自己都没从小事做起,哪有资格责备呢,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啊。祝愿那帮勇士平安。
除了脚印和照片什么都别留下来,除了时间什么都别偷。夏尔巴人太牛逼了,但好像把垃圾和遗体搬下来只是为了更多人上去丢垃圾,在濒临死亡的环境中似乎并没有有效机制改善珠峰的环境。
不要征服,而是去开路。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太不容易了这些人
虽然说,工作不分贵贱。但是我还是愿意给予这批珠峰清道夫更多尊敬,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困苦和危险。别人在寻求征服,他们选择开路。
都是人,有些作孽,有些救赎。干脆以后直接禁止人类去这些地方的好。
电影不见得多么出彩,但这群“清道夫”们值得五星的讴歌。我们是否过于强调自由,而忘记了责任呢?
take only pictures, leave only footprints, kill nothing but time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为这些人的信仰和坚毅无比感动。
一个人拖着遗体走了500米那段,真是叫人肃然起敬。
片头一闪而过的do228小飞机后来10年坠机了,机上14人全部遇难。片中的队长和后来两次运输遗体的直升机飞行员也都先后事故身亡了。我曾有段时间以为人的存在就是要去发现/探寻/体验/开拓,但不过是这十年frustrating的有限挫折,已经觉得:有些地方不去,有些事情不做,也无妨。安宁小镇上温暖房间里的软床,是最好的。以及,我也有个gopro,我也去过一些地方,可我拍出来的东西为什么就那么糟糕.....是后期剪辑的缺失吗,还是亲历者的钝感在捣乱?
人类可以在任何匪夷所思的地方丢下垃圾,人类也可以在任何匪夷所思的地方清理垃圾。在珠峰上清理垃圾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艰难和辛苦的工作,电影深刻的展现了什么叫平凡人做伟大的事,这可能是最没有说教意味的环保电影,因为尼泊尔探险队的身教堪称壮举。如片尾佛陀所言:不用理会他人的过错,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未来要做的事,只专注于自身做了什么以及未来要做的事。
别在想着去爬珠峰走川藏来洗涤心灵了,你那点心灵把家里收拾干净,不在大街上吐痰丢垃圾就已经能洗个底朝天了。
人类踏过的地方都没有净土
有一篇文叫“伟大的悲剧”,说登珠峰的事,现代人对此峰基本都怀敬畏膜拜之心,但也基本不懂得尊重。直白的说教和此片制作的平庸都被这群清道夫的无畏和伟大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