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播了二十年 春节没啥节目看从头看,发现这个家庭真是最丑家庭典范——除了康婶、香兰、阿光,其他成年人都唯利是图有点事互相猜忌,康伯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心口不一。 孩子从来都没有隐私、没有个人空间、没有信任——全家没有人相信天庥陪两个美国女孩旅游,只是朋友游玩而不乱搞男女关系。天庥已经成年开店了,他妈还会坐到他床边用臭袜子使劲喊他起床,房门不让锁。 老实人夫妻生的孩子被设定为傻子——没有判断力、谁骗都信。 家里人会互相猜忌、窝里勾心斗角,出了家门战斗力渣——家里最聪明那个都可以被同事欺负成狗。 老四要离婚全家猜忌、掺和、蛮加干涉。 那条街的人只会三八别人家里事,有事怕帮忙,为了点蝇头小利无情无耻无理取闹。 王菲撒谎成性、懒惰、野蛮。Coco只会咆哮,比王菲更会撒谎、更唯利是图、更见利忘义[抠鼻] 老三的女儿很会耍心机
说实话,这部电视剧陪伴我一路成长的,精彩的部分其实就是二哥在的时候,那会是电视连续情景喜剧,现在是电视连续剧,现在有空还会去看两集的,毕竟是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是情怀,是老广的情怀。
刘涛也出演过这部电视剧,是刘涛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这部剧自豪~ 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剧情已经是配角成为主角,已经丧失外来媳妇本地郎原来的含义,也使得剧情越来越不好看,十七年了,人生有多少个十七年啊。已经有部分演员永远离开了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
变味的原因可能是:
1.以前的故事都围绕着家庭发生,十分接地气,体现出当时的背景。
2.以前是康家一家人的故事,主线是康家,现在康家变成了第二条主线。
3.时代在变迁,已经写不出当时那个年代那种剧本。
4.这部电视剧不断在创新,不断在让人失望。已经有很多人失去了对这电视剧的兴趣。
5.剧情越来越慢,节奏越来越慢。
好了,毕竟是陪伴我成长的一部电视剧,也有一种情怀,最后我给了这电视剧五星。
记得曾经嘲讽过一个喜欢怀念高三生活的同学,装作一副智者的模样,用略带不屑地口吻说道:喜欢怀念过去的人,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好。别只沉浸在过去,要好好活在当下
现在自己回过头看看自己过去说的话,可能是最好的打脸了吧
喜欢的作家去世了,装作不知道
喜欢的主持人去世了,装作没看到
新来的小师弟师妹们进群装作没发现
当初那个一起长大的小胖子现在都到了结婚的年纪了
看到越来越记不住台词的康伯
走路已经需要搀扶着拐杖的康婶
都不知道要怎么继续逃避,继续自我催眠下去了
啊
真不想承认
自己真的老了
从有记忆以来看的第一部剧,每天必看,短小搞笑接地气,是它让我从小对广州充满向往,我一直都相信在广州有一条街道叫昌盛街,昌盛街里有一间大屋叫西关大屋,西关大屋里住了一群可爱的人,与西关大屋一墙之隔的是祝师娘的大屋,街里街坊友好互助。
小时候以为里面的不管是人还是景都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上当真有一个家叫康家,也当真有一条街叫昌盛街,当真有一对父母叫康伯康婶,当真有四个孝子叫光宗耀祖。
长大后知道了演员一说,也知道他们的生活只是故事,但还是始终相信昌盛街是存在的,西关大屋也是存在的,就在广州的某个地方;
大学考到了广州,我说我想去看看西关大屋,舍友说它不存在,外来媳妇本地郎里面的所有内景都是搭的景,我也明白广州没有昌盛街,没有西关大屋,没有康家。
老实说,挺伤怀的,陪了我这么多年的一部剧,虽然现在还在拍,可是里面熟悉的人越来越少,我知道,终究会不一样的,现在的小朋友不会知道曾经的康家人丁兴旺,热热闹闹,有矛盾更有爱。
曾经的康家是我理想中的家的模样,曾经的昌盛街的街坊是我理想中的邻居模样。
真的很开心能有一部电视剧从小陪伴至今,我喜欢它。
剧情
康家一家住在广州西关老屋已经几十年了,康伯、康婶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祈光、祈宗、祈耀和祈祖,四个儿子最近都结婚了,老大阿光娶了个河南姑娘、老二阿宗娶了个本地姑娘并且生育一子、老三阿耀娶了个上海姑娘、老四阿祖更厉害,娶了个美国姑娘。这下一屋子天南地北的人全集齐了,各地文化在此交融,地域、文化间的隔膜在这一大家庭里闹出不少笑话,康家几乎每天都是生活趣事。
------
主题曲:外来媳妇本地郎
生仔未必就系福
要娶新抱要分屋
老屋飞入些外来雁
鸡同鸭讲眼碌碌
眼碌碌
(上海话)公公婆婆坐客堂
(河南话)看得俺们心发慌
大红花轿I LOVE YOU
最怕日日要煲靓汤
要煲靓汤
南腔北调一锅粥
我诈傻扮懵够醒目
为求家和万事兴
哪怕乌龟头缩缩
头缩缩
归咎存在即合理原则,此剧能长期占据黄金档期堪称下里巴人之典范。直到今天仍时刻迷恋高雅艺术的我历经工作、家庭与生活的磨蚀开始珍惜晚饭后安坐电视机前能开怀一笑的时间,试想生活到了终点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此等破事儿?故此通俗艺术从来都比小众文艺占据着更广阔的市场。PS.最近李力持成为导演后,全剧风向突变,多了很多无谓快板,或许是走向式微的开端。
看了十多年啦
很优秀的国产情景喜剧,广式幽默看着也很赶劲。
大陆的情景喜剧,我只服此剧。在我高三的年代,每周看看,就很满足了。但可惜的是,二佬郭昶已经远走。郭昶以后,再无笑点。可惜可惜。追悼会那天,看着网上新闻,哭了。
小时候其实不会说粤语的,家里人不和我说粤语,后来三四岁看这个,看着看着我就突然会说了...........
为童年周末天气预报后的快乐时光打五星
怀念啊~~伴随成长的一部本地剧集~
精彩在郭先生离世后戛然而止
每一集都是特别短小精悍
那时候天佑还很小 那时候二哥还在世 那时候阿祖还没跟黛安娜结婚 出国前还会在周末看第四部 可是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乐趣
广东小孩的童年回忆了,地位等同于《我爱我家》《武林外传》了。
前面三百集好看,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各有各特点。
广东人的集体记忆。每周六日的期盼就是看《外来媳妇本地郎》,每周末最开心最温馨愉悦的时光就是一家人围在饭桌上边吃饭边看《外来媳妇本地郎》,何等欢乐,其乐融融!即便自从阿宗走后,《外》剧原汁原味的西关老屋味所剩无几,但我依然喜欢看这部剧,全因它的底蕴来自这一群演员和正宗的广东味道!
这个才是真爱!
哇!这是我广东人的童年回忆啊!!
韩国有《搞笑一家人》,中国就给说有《外来媳妇本地郎》,即使是《家有儿女》、《幸福一家人》、《武林外传》也同样经典,但作为合家欢情景喜剧,最能和《搞笑一家人》比肩的国产家庭伦理情景剧就是这部了。创作非常本土化,融合了国人真实生活环境状况和一些小市民情节都有表现,这就像反应很好的《搞笑一家人》也反应了韩国人民的生活一样。十年以后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妈妈偷偷给自己闺女叫到屋里塞鸡腿,就为了不给另一个有钱亲戚小孩吃,小市民妇女形象栩栩如生,笑死😂。另外就是闹鬼那集,画像那里还真是被吓到了,一般会涉及这个题材的情景喜剧中国大陆还挺少的,《搞笑一家人续集》番外有一集记得是这个,现在找不到那一集了,希望有知道的网友哪天看到这里能告知就好了~
说实在的,这部片有点丑化广东人的形象。自从二佬去世后,整部剧的质量就开始每况愈下,甚至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每个广东人都看过吧
从小学果阵第一次系听表弟阿成推介话睇,第一次睇系阿娇噶豆豉鸭果集,真系好搞笑。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都变成大学生了。里面噶人都一样陪住我地成长了。。果种情怀,果种用粤语噶氛围我林系其他人完全唔会明噶。虽然依家可能觉得距已经唔再搞笑了或者冇以前咁有味了。但系始终都系一份情怀。。
简直就是小时候的精神食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