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每集片头对雕像的调整很有趣,大体能对应每集的主题。
单集主题选用了弗洛伊德书里面的关键词,但没有深入他的理论,整体上是借弗洛伊德拍了个邪典故事。男主也不并出彩,他的好友本来是个很有趣的人物,但半途消失(可能女房东、好基友的设定太像福尔摩斯吧)……女主反而是本片最耀眼的角色,从《生吃》到这里,对这种邪恶人物的演绎更上一层楼,颜值本身也大大提升。另外老警察和老搭档的二人组,是非常成功的配角。总的来说,可以看看,但支持我看完的动力并不是这个邪典故事,而是弗洛伊德本身。
第三集最精彩(魔鬼、歌剧、小提琴)。
第五集较刺激(生猛)。
本剧也不能拿Netflix的一贯毛病(套壳量产)说事,剧本难度是相当大的。福尔摩斯那种可以顺藤摸瓜的炫技演绎有天然的优势。心理学、梦境、精神分裂、精神创伤、性(这才是弗洛伊德的核心)……,太深了对观众不友好,太浅了逻辑容易出问题且不好看。此外,主角也不好找。
催眠需要触碰。被触碰代表信任,才能安心进入催眠状态。伯爵夫人借助泡脚让妹子在舒服状态下被催眠,基本肯定是个坏人了。运河代表什么下来几集特别关注一下。
意识可以被操纵,助手大妈虽然清醒状态下不以为然,但是潜移默化下已经在意识里被注入了整个故事,所以不要相信自己。我们都是被妈妈的故事催眠中长大的。
可以结合当尼采哭泣这本书看,对当时的背景感觉会更立体。
按照虚张声势的成例,《弗洛伊德》的中文剧名应该是《弗洛伊德探案传奇》。开始是血腥杀人案,怪力乱神一番,帝国国本都要动摇了。未来的心理学宗师事业一塌糊涂,需要可卡因维持心性,另有一双松散搭档是深陷PTSD的巡官和人格分裂的灵媒,探案时还需要他看诊。三人联合起来,可能都凑不成两套完好的人格。
说《弗洛伊德》是同人剧不为过,形容这个角色近乎福尔摩斯也很有道理。好玩的是,福尔摩斯的同人小说《百分之七溶液》里,精神萎顿的神探也依赖起可卡因,居然要靠道友弗洛伊德医治。治疗效果不论,两人的关系很快远超医患,各尽所能地冲破迷雾。印象里,那是桩几乎提前引发大战的阴谋。
尼古拉斯·迈耶的小说1974年出版,亲自改编的电影两年后上映,反响不错。莫里亚蒂教授由劳伦斯·奥利弗扮演,而弗洛伊德则是《柯明斯基理论》里的嘴贱老汉艾伦·阿金。《百分之七溶液》的故事背景是1891年,《弗洛伊德》早五年,宗师探案早有先例。事实上,他本人就是福尔摩斯故事的热心读者。
《弗洛伊德》剧情铺陈系于精神分析理论,每集标题取自重要关键词诸如“梦游”、“退化”和“压抑”,片头的男人头像相应地形容各异,考究且有趣,剧里还时不时出现房间、马匹和马车等经典意象。但剧集的意图肯定不是严肃探讨心理学或还原宗师的早期行状。《卫报》拿来做比的是《吸血鬼猎人亚伯拉罕·林肯》,判断一目了然。临近尾声出现的弑父娶母幻境,却与外星人斯嘉丽·约翰森在《皮囊之下》引诱好色男如出一辙。
八集体量,让菜鸟弗洛伊德写出一部《催眠的力量》。可丑闻又伤及国本,一鸣惊人的机会生生给毁掉了。奥匈帝国十来个族群,难以归类的犹太人算是相当忠诚,回报不过是反犹主义没那么极端。犹太身份和众人眼中的胡言乱语,助推弗洛伊德诸事不顺,探案成了他探索人类意识的副产品。
残忍因催眠而蔓延,灵魂纷纷毁灭,近乎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对“一战”发动者们的比喻——“梦游者”。残忍和贪婪即将追索代价,达官显贵们懵然不知但本能地挣扎。他们虚无,乞灵于超自然,如同罗曼诺夫皇朝末期上流社会迷恋疯僧拉斯普廷。单就结局论,他们强过俄国同侪不少。
挣扎总归无济于事,《弗洛伊德》营造出了帝国斜阳式的悲剧感。二十年前折中而成的强大帝国,不过是针对革命浪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修修补补,出生得不合时宜。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充任二元,各自压迫少数族裔,但主导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内部亦有不同意见。剧中的绍帕利夫妇就希望匈牙利独立,其父辈因起义而付出惨痛代价。他们与奥地利人虚与委蛇,希望通过催眠控制王储鲁道夫了结国恨家仇,形成了另一条情节线。
鲁道夫与他的哈布斯堡家族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悲剧。他精神崩溃,在剧里几乎完成弑父,现实中则在1889年初与匈牙利裔情人一同自杀身亡。已然垂老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掌控了帝国38年,可怕的是,他还要再做30年皇帝。他在大战末期去世,耗完了帝国的国运。
皇帝独子鲁道夫之后,皇储之位也蒙上诅咒。老皇帝的三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接任皇储,1896年在旅途中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因并发症去世;路德维希大公的长子弗朗茨·斐迪南1914年遇刺于萨拉热窝,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老皇帝于1916年因肺炎去世,下一位皇储、费迪南的侄子卡尔·弗朗茨·约瑟夫终于登基成为卡尔一世。
卡尔一世在位不到两年,其间三心二意地谋求终战,终于成了末代皇帝。再过不到四年,他就因肺炎在葡萄牙的马德拉群岛溘然长逝,还是34岁的壮年。如今马德拉出了扬名世界的球星C罗,哈布斯堡家族仍旧纷扰不断,大族长、卡尔皇帝之孙卡尔·冯·哈布斯堡成为全球首位确诊新冠肺炎的王室成员。
除去继承人的悲剧,老皇帝不幸的皇后“茜茜公主”遇刺身亡,长女索菲两岁因伤寒夭折,还有二弟马西米连遭墨西哥革命者处决。在《哈布斯堡的灭亡》一书中,祖上曾是帝国子民的美国历史学家杰弗里·瓦夫罗形容,老皇帝“有着慈爱的眼神和羊排络腮胡,乃今日奥地利观光业的宠儿,但在一九一四年却是个恶性十足的人物”。他保守、平庸,面对异常微妙的局面,再以长寿令所有问题雪上加霜。
在先天不足、内忧外患及宿命式悲剧的共同作用下,奥匈帝国取代奥斯曼帝国成为新一代“欧洲病夫”。帝国悲伤,帝国杀人,剧集另外触及一桩伤痛往事,即被归于绍帕利夫妇名下的维也纳环形剧院大火。
1881年12月8日晚间,雅克·奥芬巴赫的代表作《霍夫曼的故事》演出之前,剧院工作人员点汽灯时不慎引燃油画布景酿成惨剧。剧院可以容纳约1700名观众,官方死亡数字为384人,另有估算为超过千人。
事后检讨,剧院救生设施不足,逃生门设计成向内开,工作人员与观众反应失当,加之人性的愚陋甚或丑恶,一切错失都走向灰飞烟灭。老皇帝出资将剧院遗址改建为公寓,命名为“赎罪之屋”(Sühnhaus,"the house of atonement")。1886年10月1日,年轻医生西蒙·弗洛伊德搬进这座萦绕着悲剧的公寓,成为最早的租客之一。1891年5月4日,19岁的病人、好友之妻宝琳·希尔博斯坦(Pauline Silberstein)在楼梯间自杀身亡。他在接下来的夏天搬走了,在附近的Berggasse街19号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47年,直至被迫流亡英国。
无论演绎还是隐喻,未来的痛苦在19世纪尾声孕育和游荡,欧洲第二号大国即将成为明日黄花。编剧乖巧地让弗洛伊德惊人地预见,下世纪将出现重构历史的事和人。两次世界大战的祸根,在梦游中轻轻埋下。难言的荒谬,就像帝国最后一位外长切宁伯爵的口吻:“我们在劫难逃;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怎么死,而我们选了最可怕的死法。”
本文也发在微信公众号“咖啡香烟”(Coffee_Cigarettes)上了:)
这部剧相当于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起源传记,通过虚构的奥地利帝国时期维也纳发生的一系列凶残诡异,甚至是宫廷暴动,其实是弗洛伊德对催眠、梦、性、创伤、欲望、压抑、图腾禁忌等等,他一生研究的精神分析课题,集中在这一系列案例中展现了,烧了他第一部估计是不存在的《催眠的力量》之后,他的病人告诉他,我已经整合好了,你可以接下一个病人了。果然,他辞去精神科医院的工作,开始个人执业,布置好那张催眠用的床,开始迎接第一个病人。
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治疗师,爱好者,能从这部剧中看到那些熟悉的概念,除了前面提到的研究课题,自我本我、自由联想、人格分裂(其实应该是多重人格)以及治疗伦理。比如病人色情性移情的时候,弗洛伊德无法控制自己的反移情,发生关系导致治疗失败(我当时想,你要给女患者治病,就别光着上半身秀身材嘛,这不是等着她引诱你嘛,哈哈)。有趣的是,弗洛伊德苦恼中,通过摆弄桌上的两个人形玩偶,背靠背感觉舒服多了,这让人想起他发明的自由联想,就是背靠背的。
很多情结看懂了,往往让人会心一笑。弗洛伊德在给未婚妻写信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字写成“弗洛”,女主的名字,显示出他被强烈的反移情已控制,或者说是平行关系呈现。给皇子催眠治疗的时候,那些表述和现在习惯的方式一样,“你已经成年,不是个弱者,你是你自己的主人……穿过那扇门,把门关上”,正好老皇帝离开房间,把门关上了。
关于精神分析的历史性意义,弗洛伊德预示,“在下个世纪,拥有暗示能力的人,将握有权力,那些能够影响及操纵他人的人,我们必须警惕……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革命,一场彻底的重组”,不知是否指二战法西斯带来的人类悲剧。
最后, 弗洛伊德带上妈妈给的犹太小帽,未婚妻宣布他们要结婚了,父亲在与他拥抱时留下眼泪,大概就是他完成了自己在家族中的成人礼吧。光头老巡官选择死亡,把家人交给朋友,杀死上司和中尉,在一生狮子般的吼叫之后,走进多瑙河下水道的黑暗世界。女主弗洛整合了恶魔“塔尔托斯”人格为自己的“力量、火焰和本我”,隐姓埋名地自由了——应和前几集的一句台词“心灵如牢笼”,她治疗好了,终于走出来了。
“你不能诉说我们的故事,但它能赐予你同样的礼物,不要写一本关于我的书,写许多本书……为了我而写,成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改变世界”,这让观众对那本无从考证的《催眠的力量》不再纠结,反正是烧掉了,弗洛伊德一生写了一大堆: 癔症研究 , 释梦, 性学三论与论潜意识, 精神分析导论, 精神分析新论, 自我与本我, 达·芬奇对童年的回忆, 图腾与禁忌.……为他的患者写的。
把剧中弗洛伊德参与的每个场景都想像成他与患者的治疗过程,直到最后,弗洛拉着他的手教他说:“治疗结束了,下一位”,开启了弗洛伊德时代吧。这也展示了心理治疗师同样是他的患者培养出来的说法,只是现实中往往不能拉着来访者的手说这句话,甚至没有机会说这句话,而是在几年后偶尔想起时说,“治疗真的结束了,我早已经忘了我的咨询师了。”
适合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及爱好者观看。
HYSTERIE
歇斯底里
弗洛伊德的头像是断裂开的
主要人物一一出场
首先是弗洛伊德与丽诺尔管家的对话:
我没有失去女儿
我根本没有女儿
那就不哭吧
大概30个
都是维也纳医学界的卓越人士
他们全都不支持我!
表演一场哑谜
我要展示的是催眠
一场医疗革命
目中无人的家伙嘲讽我的疗法
但我们俩明天将改变这个状况
可是医生 你没有催眠能力
我并没有被催眠
我只是演得像被催眠了一样
我可以的 我正在学习
现实中的弗洛伊德
也不相信自己的催眠能力
夜
波斯查彻巡官
那个时候查案还真是非常简陋
巡官可以一手遮天
全看人品
猫舌巧克力
一粒第五军团的纽扣
证物可以自己收着
证物采集可以无人在场
像我这种看多了凶杀案现场的人
对于这种粗糙还真有点儿不适应
这边弗洛伊德被房东追租
每天在等待来信中焦灼的谈着远距离恋爱
收到爱人苦涩的相思与现实的信笺
忍受着相思之苦
玛尔塔我的公主
记忆中的公主
嫣然一笑
端庄贤惠
美丽动人
信中除了甜言蜜语
思念之情
一些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小秘密
最多的还是现实的牢骚
你何时授职、金钱和我们的将来
母亲暂时不允许我们成婚
弗洛伊德居住的地方是一座废弃的大剧院
曾经火灾
年久失修
螺旋式的楼梯纵深向下
黢黑一片
像极了人类谜一般的潜意识
这个场景反复出现在剧集中
以各种形态
反复出现的还有可卡因
弗洛伊德简直像水一样的在喝
突如其来的剧烈急促的敲门声
抱进来一个浑身是血
病危的女子
死在书桌上
即使那么愤怒
在面对逝去的生命
基斯还是轻柔的将死者双手放在胸前
虔诚的祷告
之后气呼呼的转身走了
弗洛伊德在一片血泊狼藉中
等着人来收尸
一个异常被打乱的晚上
刚刚上演
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跟着亚瑟•史尼兹勒
参加午夜版的聚会
为了弄到位子
几个星期欠了城里一半人的人情
非去不可
明天还有压着弗洛伊德
一生幸福生活赌注的演讲
...
伯爵一家
维也纳的匈牙利人
被引荐时介绍
弗洛伊德是神经学家
是这个领域的探索者和叛逆者
弗洛伊德却自称局外人
自己犹太人的身份
更加凸显他在行会里格格不入
一个庸医
他没有企图去适应行会
而是用自己的能力让行会最终适合了他
降神会
12个人彼此牵手
共唱圣歌
与死者沟通
带来慰藉
弗络追踪着克拉拉+狗
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怪物
惊恐之下癔症发作
降神会仓促结束
我最近正好在读《实习神明手册》
看到【灵应盘】和【自助式降神会】
就一不小心目睹了降神会现场
有种莫名的激动难以形容
演讲前
弗洛伊德猛灌可卡因药水
布洛伊尔告诫
拥抱他们与他们共舞
慢慢地采取主动
弗洛伊德觉得那一套是不对的
是行不通的
坚守自己的直觉
当他说起催眠
说起巴黎的萨尔佩特里耶尔医院
让-马丁沙可医生
癔症催眠疗法的创始人
场下一片哗然
到底是疗法还是戏剧?
弗洛伊德顶住压力
讲到“无意识”的时候
场下有人叫着胡说八道之后离开
弗洛伊德
深吸一口气
眼神执着
环顾四周
在哄笑声中
开始催眠
抑扬顿挫的声调
非常坚定
我就是一栋房子
里面很暗
我的意识是一盏孤独的灯
风中之烛
正在摇曳
有时在这里 有时在那里
其他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中
其他一切都处在无意识当中
但它们都在那里
别的房间
壁龛、走廊、楼梯和门
一直都是
而在你脑子里活着的一切
在你脑子里的胡思乱想
都在那儿
它活动着 演变着
就在我这栋房子里
本能、性本能及禁忌
被禁止的想法
被禁止的欲望
我们不想在光下看见的那些
被我们遮蔽起来的回忆
在黑暗中 它们在我们周围起舞
它们折磨并刺激我们
它们萦绕不去 窃窃私语
让我们害怕
让我们难受
让我们变得歇斯底里
我想说的是
如果一个人不理解潜意识
没有潜入到自己的潜意识的深部
驻足停留
觉知思考
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
是空洞无物的
是缺乏灵性的
同时也一定备受自己的潜意识之苦
弗洛伊德不小心闯入弗络的闺房
你昨天为什么哭?
你也看到了 我在降神会上突然发作
那不是表演的内容?
我看到一些东西
让我很害怕的东西
而且我的记忆不完整
我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
失神?
就这样
一场凶杀案
从被催眠中的弗络之口
呼之欲出
一个深明大义的巡官
一个生死之交的战友
一个杀子之恨的世仇
一个颠倒黑白的上司
一个复辟阴谋在酝酿
一个游走潜意识灵媒
一个神经学家的催眠
一出大戏正在上演中
神秘学和精神学的首鼠两端?不见得 奶飞推出的八集剧集,佛洛依德,个人觉得更加适合当做一个大半架空的作品去看待,不要将其作为类似于history频道的那种更加追求历史人物真实性的作品去看待,编剧只是借了佛洛依德的框架,时间,地点也许符合历史,内容上也有关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但是除此之外,真的不是那个存在于哲学和心理学世界中的大佬。 确定了这个前提的话,再去看这部剧集,自己觉得很惊艳。 首先是氛围的营造,这种色调,这种光线,这种画面构图,自己真的很爱,无论是神秘主义的云波诡谲,还是精神领域探索大家的争论不休,还有种族主义的初露端倪,还有国家贵族阶层之间的龃龉倾轧,戏剧张力都是合格的。 其实,演员选择上,男主演绎出了一种对于自己自信却又畏首畏尾,疯狂却又极度克制的状态,当然其中不少画面男主在喝某种药剂液体,个人觉得在当时或者在历史资料中,可以寻找到依据,毕竟,对于精神领域的探索,在开始的时候就真的跳大神似的歇斯底里。另外就是男主属于越看越耐看的类型,尤其是随着后期身材的显露,个人觉得很喜欢,还有一点,在男性角色大多秃头或者卤蛋造型下,男主浓密的头发和茂盛的络腮胡真的特立独行。 女主选择的很巧妙,很成功的演绎了这位神秘的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的存在。 其他一众配角也是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纠结于战场上自己儿子悲剧的探长,还是那位看起来背负很多的将军,弗洛伊德工作上的对手,甚至是那位弗洛伊德的未婚妻,当然最让人忘不掉的是公爵和公爵夫人,毕竟整个计划都是他们两人制订的。 本来自己还害怕编剧会将故事引向神秘主义而不知所终,个人喜欢的是编剧让弗洛伊德给所有的事情以一个看起来可以让人接受的精神剖析,当然催眠的力量真的如此强大如此简单,人格分裂真的可以如此疯狂,这些有待探究,可是所谓的降神会,所谓的另外存在的恶魔,所谓的地狱,在弗洛伊德这里都有一个有理有据的可能,这是个人佩服编剧的一点。 总得来说,歇斯底里也好,沉默不语也罢,欲盖弥彰也算,大张旗鼓也行,在精神世界里面很多事情看起来有无限可能,很容易落入神秘主义的毂中,精神世界的探索也不会停止,剧中弗洛伊德可以面对自己的为止,坚持自己的理论,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他到底是正确的,还是只是当下正确,谁又能知道呢,男主属于越看越耐看的类型,剧中部分场景尺度还是很养眼的,故事节奏也很流畅,每一集的小标题基本上将弗洛伊德那本传世之作的主要内容都涵盖了,有兴趣的可以去阅读一下弗洛伊德的作品,去体会一下他的理论体系,个人评分8.5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成功地污名化了弗洛伊德和催眠疗法…
没有想象中好,神神叨叨故弄玄虚,何必借用弗洛伊德之名。
老欧洲什么都不缺 就缺钱
精神分析
血人幻象,脑控催眠,钢琴幽灵,酒鬼警探,腐败军政,奥匈帝国皇储危机之弗洛伊德大战催眠女巫,“不要写一本关于我的书,请为了我写出更多的书。”怪不得那么爱写性,原来写的都是情书 : ) 有《汉尼拔》剧集在前,挂上弗洛伊德的名头也玩不出太多东西,感觉更适合拍成电影。大胖副手真心多才多艺:酒馆驻唱,圣诞老人,双枪脱逃,有点抢戏。每集名词对应的不同雕塑头像都蛮可爱
要不是佛洛依德这个人,这片子才不会出现在我的看过里。这不是一部心理学剧,这就是一部侦探犯罪电视剧。剧里的夸大的催眠等于巫术,心理咨询污名化还不够严重吗?
跳大神的弗洛伊德
把弗洛伊德的各种课题融入了一个带有超自然元素的冒险故事,看到最后发现居然仿佛是个古典版《异度侵入》,女主≈飞鸟井,男主≈鸣瓢,匈牙利伯爵夫妇≈约翰沃克,光头巡官≈前期春姐末尾洞哥。每集的片头高亮,十分艺术。
我对欧洲维多利亚时期的年代剧毫无抵抗力啊,那个最神秘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有的时候,怎么拍我都喜欢啊,
腥到帅到也爽到了,就是结尾耿直浪漫得有点汗。
奥匈灵媒马思纯
德国电视剧老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有一种刻意也是无意的精致 理性和高级感
一颗星只给不错的氛围。
帝国暮光,怪力乱神。
讲玄而又玄的主题,那么形式就要力求真实;如果形式眼花缭乱,主题就得大道至简。现在这个猛打虚焦猛晃镜头的手法再配上怪力乱神的主题,你是电视剧啊还是跳大神啊?
诡异的很美
弗洛伊德看完也要哭晕在厕所里,神神叨叨了半天,没有塑造出催眠的前因后果,和罪案的联系也若即若离,如果想用玄学来拍剧,不要借用弗洛伊德的大名,谢谢。
马扎尔的巫术,佛洛依德的催眠术,帝国的伟大支配力,哪一种是真实的力量?这就是一个黑暗的故事,世界上唯一可以两分的东西,光明和黑暗,其实根本不曾分离。
一个与正史无关基本由编剧自由发挥的奥匈帝国惊悚故事,一场荒谬绝顶离奇到妈都不认识的维也纳诡异谵妄。对催眠的刻画如同中世纪巫术,由性、谋杀、血腥、迷雾、潜意识、超现实、可卡因、精神控制、政治阴谋……乱炖出一锅whatever it is只能说氛围渲染得不错
和《达芬奇恶魔》同一思路的惊悚稗史,然若论精致考究自然远胜之。令人疑惑的是叙事逻辑在科学解释与超自然解释之间首鼠两端,幸而世纪末的黄昏将至,理性与迷狂共舞之际,有些怪力乱神也算无伤大雅。另,如果我的治疗师长男主这样,移情估计会非常非常严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