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锅炉工

HD中字

主演:Михаил Скрябин,Юрий Матвеев,Александр Мосин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0

 剧照

锅炉工 剧照 NO.1锅炉工 剧照 NO.2锅炉工 剧照 NO.3锅炉工 剧照 NO.4锅炉工 剧照 NO.5锅炉工 剧照 NO.6锅炉工 剧照 NO.13锅炉工 剧照 NO.14锅炉工 剧照 NO.15锅炉工 剧照 NO.16锅炉工 剧照 NO.17锅炉工 剧照 NO.18锅炉工 剧照 NO.19锅炉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锅炉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苏联解体后那个“疯狂的九十年代”,在俄罗斯北方一座工业城市。主人公伊万是一名雅库特人(少数族裔),因为20多年前那场不光彩的茹侵阿富汗战争留下了脑震荡,现在是一家锅炉房里的工人。一位当地的黑道大佬是伊万从前的战友,常常利用锅炉房来毁尸灭迹,“没关系,他们都是一些坏人”,如此,他安慰伊万说。但直到有一天,当Skryabin的女儿因抢走了这位朋友女儿的男友而被送进锅炉时,伊万才开始醒悟。战争并没有结束。  影片是一部极端残酷的暴力现实主义作品,可谓延续了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一贯大胆黑色的风格。他执导的《兄弟》、《畸零与色情》等片让主流媒体难以接受,克里姆林宫最喜欢的导演Nikita Mikhalkov(《毒太阳》)也曾出面攻击称《兄弟》的主人公“充满破坏欲”,“荼毒青少年的思想”。不过在2010年底俄国影评人们颁出的“白象”奖中,《火炉工》摘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玩命剧组电锯惊魂8:竖锯永不妥协2022半醉人间(粤语)同一屋檐下地狱女子万物生灵第四季太空异旅曼谷重击深夜咖啡屋诡眼2017我是车手京城大状师2000铁钩船长(国语版)高品格单恋野探哈莉 第一季超能联盟2016龙的传人魔方2008跳跃大搜查线2一不小心捡到爱极速特警之生死抉择岗上花开

 长篇影评

 1 ) 斯拉夫寒带美学!

看到这部电影再次引起深深的共鸣,东斯拉夫人真是一个可怕的民族,冷面,不善言辞,说最少的话,干最狠的事。这可能也是寒带人种的本性吧。前一秒还和你谈笑风生,谈论20年的战友感情,下一刻就能几乎是毫无理由的杀死你的女儿;前一秒还在做爱,下一秒就能杀死怀这位有自己亲骨肉的女人。可怕,真是太可怕了,俄罗斯人真是可怕的民族。

侧面也描写这样一个可怕的民族对远东各东北亚民族的残害:欺负男人,强暴女人,但或许俄罗斯人能如此真实的刻画自己的民族也是一件幸运。雅库特老兵为苏俄付出了一生,却依旧被当做边缘人,受尽本该是外族的斯拉夫人各种欺侮,就连女儿也不能保全。雅库特女主真漂亮,无比性感,非常养目,可惜被斯拉夫人垃圾睡了还被杀掉,这也许就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吧。背景音乐很带感,把杀人当乐趣,浓浓的斯拉夫寒带美学!

 2 ) 配乐有意思

野牛,后入大奶的萨沙,女上小奶的玛莎,枪用多了就不好用了,保重身体呀。俄罗斯,还有希望吗?曾经有过,以后绝对没有。39.9的肯德基单人套餐是真的坑,一个汉堡一个薯条一杯牛奶然后再加一个玩具,今天真是脑子被驴踢了才去那里吃午饭,去超意兴吃把子肉鱼鲜肉丝也比这个强。还有就是,多和那位女士聊聊天,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3 ) 平静压抑带着荒诞的开头,和啊啊啊啊啊的结尾

说过喜欢说过喜欢看русский фильм со смыслом然后大哥给推荐了这么一部。俄语看的,前半部分音乐声音太大导致本来就捉急的我更不明所以了,看了三分之一才入戏。爱好写作的老司炉带着浓重的口音,为匪帮毁尸提供便利,美丽的女儿爱上沉默寡言但很有男子气概的壮汉,但不巧她的女友也和这个壮汉睡觉……这是平静生活中发生的事。

但是影片时间过半,突然命运启动,不可逆转。

后半段有一个一直一直重复的旋律,是人快速步行的节奏(Русская - Дидюля),音乐其实非常浪漫,有点老电影的感觉,但合着每一拍剧情都在往前滚动,滚向万劫不复,又有条不紊。老司炉平静地找到女儿的住处,然后杀了凶手们,还遇上那个导致女儿被害的姑娘,又坐上电车走了,响起的歌(Истерика - Агата Кристи)非常疯狂,不仅是曲子,词也凶残到让人害怕。怎么回事呢,人怎么就疯了,怎么就坏掉了,怎么能把那样痛苦的命运轻易地用歌就唱出来呢?这是群什么人啊。。。然后又这样温柔地舔舐伤口是咋回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每次看这种电影都想这是不是真的,如果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得多么疯狂的头脑才能想出这样的故事(然后还娓娓道来)。如果是想象,怎么看上去又这么真实?

后来读到的影评,看来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произошло страшное, но все еще выглядит как нечто, и это возможно произойти.”

末了还把老头写的故事演了出来,但我没能明白它究竟如何与正片暗合,没能理解司炉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写出这个小故事,或者是,司炉的故事是如何演变成这样。感觉像在看一本连环画。

最后一曲也足够平和,Смешное Сердце - Черный Лукич,把观众情绪拿捏得非常到位。 这片子还有很多点,我看到了,但get不到。杀手的头头说идея最重要,然后女儿和那姑娘开了个меха Якутии。老头提到的战争,意识到自己帮着毁尸的人并不是出于什么正义(其实也许只是没到自己头上,不愿意承认),后来和小姑娘说,在战争中都是我们的敌人,而在这里,都是наши……然后咳得说不出话。以及最后隔着白衣服割腕这个镜头…太可怕了……如果没有衣服就只是交代故事,但有衣服,不仅是容易拍摄一些(?),之后小姑娘说дядя你流血呢,还要给他照相……这个点令我崩溃。我多么期待有人照相,记录下这一刻,记录一个可能记录者自己并不了解的故事;但又怕她拍下,因为这一举动太过残酷,在挑战观众的承受能力。

 4 ) The stoker: the first film which is distributed by Filmhouse Edinburgh

a very good review about this film written by Filmhouse:

The Stoker, a fascinating, atmospheric, stylistic tour-de-force of idiosyncratic filmmaking. This harsh, disturbing, minimalist, relentlessly evenly-paced, pitch-black comedy/drama gradually and steadily assumes considerable power, as Balabanov deftly teases our expectations, most notably, perhaps, with an ironic jaunty Latin-inflected, electro-folk score which works to perfection.

 5 ) 亚寒带暴力美学

【巴导死后的重看记录】

1
故事的背景应该是西伯利亚的某个中小城,不在雅库特聚集区。
但与彼得堡、莫斯科或任何一个城市并无差别,赫鲁晓夫楼、苏联街区的疯狂复制,把任何可以催发人性的东西降到最低。加上严寒的天气,只有在室内才可以一层层的卸下御寒的、伪装的外壳,面对自我的、生活的东西。

2
人与人本能的冷漠,朋友、战友、敌人、情人、雇佣与被雇佣,所有的社会属性都可以被颠覆,只有血缘关系可以相信,或者没有进入社会前的状态(儿童)能产生交流。
这种黑面死相在巴导的片子里从不缺少,它本身对现实已经不构成任何映射了,因为它就是现实。
不管是否身为俄罗斯人,对这个民族或者被苏联化后的民族骨子里那种,本能的恶意,是不可以忽略的。只是看你是作为一个本族的观察者,还是我们这种外族的看客了。

也许可以矫情点说,这种恶意是让人厌恶的,但却可以使各种形态下的暴力,在荧幕上变得迷人。这也是热带、亚热带那些电影中所无法表达的。

3
从这个意义上说,亚寒带暴力美学理论是可以存在的,它的最有力实践就是北欧电影和俄罗斯电影,尤其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和巴拉班诺夫。逗趣的说,他们与阿尔莫多瓦之间隔着200万条街。

4
如果从雅库特族对俄罗斯族的仇恨来看,这种征服其实是相对的,弱小民族对强大民族的反沙文民族主义,虽然不能通过强力手段表现出来,无法形成有影响力的社会行为,但是他们在民族的收缩、防备与心理仇恨上确实一直传承的。
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人会忘了他们怎么征服远东的,但雅库特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是怎么被奴役的。
这也就构成了“复仇“心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死结。那就是,任何矛盾都可以归结到民族矛盾,让仇恨升级。
片子结尾的小故事,就是复仇的影子,它似乎在暗示着复仇的方向不只是向外,对外族,也可以向内,内本族。
这样说来,自虐也是一种复仇。心理自虐,身体自虐。
说到这,把自虐和《彼得堡异人录》联系起来,就可以做很多延伸了。

5
关于战争的暗示,线索很多,都是很开放的话题切入点。
有两个值得记一笔
第一个,是战争并没有让人们变成生死之交,并不像其他电影里那样。归根结底,还是之前说的,本能的冷漠与敌意,造就了只有血亲才可信任。
第二个,是崇尚战争的原始性。对冷兵器战争的肌肉记忆与无法割舍,玩刀的就是比玩枪的自豪。
有意思的一点,Vera她爸,那个上校,没有打过仗,一辈子没当过英雄。他在面对出生入死的英雄时的感觉,很叵测,也是可以分析和想象的。

6
纯个人感受。
电影里的长镜头或者连续行驶/行走剪辑,在配乐之下,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是你听着耳机,跟主人公并肩而行;或者一个人那么逛荡。
配乐的贯穿感,在戴耳机看电影时比较强烈,用音箱时,会变成氛围感。
配乐我不是特别满意,重复太多并无变解,有点败笔。如果说制造代入感的Ambient话,Ayktyon会做的更好吧。御寒电子舞曲真是有点太土逼了。

 6 ) 这老房子是真怀旧

跟房子无关,看完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我一失眠症彻底给整精神了,老头最后那两下刺杀真是干净利落,另外老头闺女身材是真好,可惜了。你说就为了抢个不说话的男朋友,黑二代就能下这么狠的手,哪儿说理去,最后,我觉得这部戏拿东北拍,那建筑环境气候,应该也没什么违和感,没啥别的意思,我是真喜欢这种老房子,充满工业风,可能跟我小时就在厂里长大有关。

ps:烧锅炉我只服李丰田。

 短评

短评都很到位,但居然没有一人提到那两枚嫩穴,气不过,说一下。

9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满屏配乐给人逮到个名家就拼命薅的感觉。真是音乐太满,故事太短。剧情和手法一样的生猛粗砺。三星半

14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配乐太可怕了

19分钟前
  • .
  • 推荐

和吗啡、棺材一道,成为巴拉巴诺夫的20世纪癫狂三部曲吧。锅炉工形式感最强,步调节奏如《兄弟》,变态劲的实验感却不如另两部。

22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看后无感留爪印~

2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酷,很酷!

32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推荐

色调、音乐、布景什么的都很像《棺材》嘛,Balabanov还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如SMZ上的网友所言,“虽非他的最佳,但也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哪。”,好多令人倍感亲切的熟面孔,加一颗友情星。

37分钟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推荐

yellow lives matter

41分钟前
  • 四不象
  • 还行

巴拉巴诺夫2010年的新作。劇本(人設,故事,人物關係)都很不錯,但是總覺得電影不夠《棺材200》狂!不過看過他其他作品的人在此片一定有驚喜~

42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锅炉工烧女儿鞋和照片的时候我惊了,怎么能这么平静

4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一般啊。苏联解体后那个“疯狂的九十年代”所以烧妻也是疯狂举动中的一行为

4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B装太大就会太刻意 从演员到镜头 对90年代的俄罗斯现实发力不足 隔靴搔痒

53分钟前
  • INsomnia
  • 还行

优缺点明显,很有意思。这个片子完全适合东木重新开发。

56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有点哥特小说的意思。我有个小学同学,他爸爸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我们上初一的时候,他爸去俄罗斯给人烧锅炉。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写起小说了,曾经连续三年进了诺贝尔文学奖前六名。后来写电影剧本,也总是获得一些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之类的奖项。去年听说改行做了杀手,被捕入狱了。

57分钟前
  • 沙里寨的沙里飞
  • 还行

未免太有腔调了一点

1小时前
  • zitsunari
  • 力荐

配乐没完没了,仿佛配乐师傅按了下play选循环播放就不管了

1小时前
  • ddddddddd
  • 推荐

高潮少了点,内涵少了点,冲击少了。。

1小时前
  • 冰与火之歌
  • 还行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此片给你答案:什么是人性的沦丧。太牛叉了,近来看过的最冷酷,最干净利索的黑色电影。不喜欢的部分是,音乐填得太满了,只要没人说话,那该死的愚蠢的音乐就会响起来,如果没这音乐,妥妥五星。

1小时前
  • 陈哈
  • 推荐

BAM 8/12/2013 6:00pm - Balabanov's films got such great music.

1小时前
  • 何倩彤
  • 还行

过程很长,高潮很短。

1小时前
  • 白天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