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my type although I was curious.But maybe i will see this kind of movies nex time just for my sudden curiosity deep in my heart. Is it the dark side of me? I still don't know how to face the subject of sex directly. Curious while guilty.
其实我不该看《世界中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场景,再现那些麻烦得不能再麻烦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我脑子里一下子蹦出许久前看到的朋友签名:性生活越成功,感情越失败。而我真正想到的,不过是对生命感觉轻盈与沉重的选择。
刚上高中看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喜欢萨宾娜,着迷于她的“游荡”,她对“大便是不道德的”的讥笑与不屑。也知道其实,昆大叔在给我们讲述一种新的伦理概念(后来知道那叫现代性伦理)。那个时候,《轻》对我的教育意义,无非是让我肯定了,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
之后的日子,经历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一切,自己去觉悟所有人都想觉悟透的东西。所有一切生命喜怒哀乐的体验之后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研究自己产生的感受和这些感受产生的原因。于是渐渐明白,关于那两者,其实没那么简单,更确切地说,没有一点你是能说自己完全懂了的。
我之所以说自己不该看《中心》,其实是说至少最近我应该远离这个片子。我看到了许多以前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发生在周围人身上,我有了新的认识,这种颠覆如同在我内心深处有个被火烧死的哥白尼,我真正需要的是平静地度过这个春天,在所有困倦和荷尔蒙消失之后再去认真思考这些逃不掉的问题。可事实却是这样:我看了《王尔德》,看了池田敏春的《键》,看了娄烨的《颐和园》,之后在这个令人厌恶的湿嗒嗒的天气,又是《世界中心》。于是和那天《颐和园》之后尴尬窒息的一刻钟一样,《中心》也让我本来已经霉掉的四月变得更加难熬。
无非是一场性的探索,无非是在探索里发现了所谓的爱,于是无非是一种在爱情里特有的尴尬,于是无非觉得我们之间的爱有不纯洁之处,于是爱在此似乎让人觉得是应该被阉割的,或者期待所有性的把戏带来的生命轻快与愉悦全部消失,我们没法在这两者间找到平衡。性的极致或者不被压抑的奔涌和爱情似乎是断开的磁铁,生成了两极,永远不能贴合在一起。
《键》虽然谈及阴谋多余爱情,但安西夫妇间的性爱日记,同样在阐释着爱情与性的对立。安西教授允许自己的妻子可以对年轻男子有性幻想,从而激发自己的性欲,可却绝对不能接受妻子真的和年轻男子发生肉体关系,就连安西最后的死,也是其妻利用爱对这种纯粹性的抵制,和纯度的怀疑来完成的谋杀。《中心》最后理查和弗洛伦斯的完成,并没有理查想象中的那种所谓同时的高潮,于是是愤怒,是对爱的怀疑,其实更是对自己的取笑。理查迷茫了,他在性上靠弗洛伦斯给他体验,在爱上更是无能无知,于是是男性最笨拙嘴黔驴技穷的手段,所谓强奸,于是你看到如同一滩死肉的弗洛伦斯,之前有性,之后如果有那么一点所谓的爱,也因查理的这一无知烟消云散,不是说有的那一点爱不存在了,只是都不会再提及,任它野草春风,自生自灭。于是你看见弗洛伦斯从床上滑落到地板,像查理叉开双腿:“我让你看什么是真实的。”十几秒的自慰(萤幕时间),几下抽动,弗洛伦斯精神上强奸了查理,she pay all the things back.
说到这里,我想回到开头说的,关于“生命感觉轻盈与沉重的选择”上。这个其实是源于“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这个故事,一个男人在人生十字路口遭遇两个不同的女人,卡吉亚和阿蕾特。一个代表无尽的肉身欲望和生命感觉的轻盈美好,一个代表背负灵魂重量的生命之沉重。言简意赅的说,其实就是昆大叔在《轻》里讲述的关于托马斯,萨宾娜,特丽莎的故事。从古希腊到当今,这个选择的故事一直在反复地讲述着,从来没有一个规定的答案。现代性伦理中可能不像古希腊那样带有教诲地肯定生命之重否定生命之轻。却仍就没给一个切实的答案。而我把《中心》和《键》,同归于对这一母体的讨论。答案?没有美好的选择。甚至是没有选择的。更多的,其实是这两个选项的对立,和在这两者间的徘徊和对这种徘徊的批判。就好像在重复的教育我们说:愈合熊掌不可兼得。可却没人告诉我们说,是鱼好,还是熊掌好。
于是我要说《颐和园》和《王尔德》了。希腊智者,现代伦理小说,当今电影都没有给个明确的答案。不代表就不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和观点。只是简单提及,毕竟只是personally.
《颐和园》的爱情:如果要耗尽一生的,那人不用我选择,当她或者他要出现时,就一定会出现,那时你无从逃避,同样你也一定会因那人而有无比的勇气,去赌你一生。
战争时你流血牺牲,和平时你寸步难行。
《王尔德》的欲望:我不会是Wilde,说白了也打死不愿成为那样的男人,谁也别期望我会喜欢Boisie那型的。所谓古希腊长者和青年男子的恋情,智慧和快乐的交换或分享,我只觉那是贪婪。现在看那些同志,他们懂得生命的意思所在,只是他们太清楚,所以太贪婪:贪婪最大的性的欢愉,贪婪“最永恒”的爱,贪婪最铭心的痛苦,贪婪世上的一切美好和荒谬。《bitter moon》 和《Wilde》都是悲剧,后者更纯粹and shame。月亮的美好你不可能占为己有,一个杯子一只碗有用,是因为它还有容。很多东西,就只是有两个方向的路口,所有一切都放在心里了,不是体验,是贪婪。
世界的中心不在处处连接的互联网,而在创造人类的女性子宫。——编剧很明显的女权主义痕迹,不让它进入似乎就保护了女性。我非女权主义者,也不大懂女权主义,但对这种看法持保留意见。男女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天地一界。
我想吐槽下,男主角在高潮时说出的那句I LOVE YOU,事后想想,这句话在这种时候他们是很容易说出的,欲望已经燃烧身体,侵占大脑,I LOVE YOU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没必要信,小妹妹。
一位电脑工程师邀一个脱衣舞娘共度周末,言明主雇关系。但是在类似《禁室培欲》的空间里,怎能仅仅是生意这么简单。电脑工程师感觉自己爱上了她,而脱衣舞娘不知道自己的分寸该把守到何种程度......
影片的镜头晃得厉害,看得有点头晕。看到底除了对人与人之间感情这东西的再一次感慨,没有别的什么了。当然这样的片子离不开裸体和性感,但它以不露出生殖器为底线。尽管如此,仍然是少儿不宜。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77208题记:
我个人认为东方背景的导演更能将人潜在地欲望需求,色的张力在于禁止而不是放纵,具有攻击性的男人会千方百计去撞开欲望之门,时间的河流里布满欲望的味道!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dvdempire.com/gen/movies/30959h.jpg瞬间联通的世界并不能直达心灵,许多在电脑边飞快敲击着键盘的人却几乎失去了和真实世界的交流能力,王颖的《The Center of the World》依旧是延续着他对于生命内心孤独的关注,他以21世纪世界疏离的特征出发,将脱衣舞娘妖艳的外在和整天面对程序的电脑工程师纠合在一起很有意思。
我们注意到王颖选择的女主角莫莉·帕克(Molly Parker)边缘女子的加拿大演员不算漂亮却很有味道,东西方审美的差异和东方人对于情色的暧昧性的表现方式让西方水袋式的胸脯不堪一击,在东方色情心理中脚踝和大腿的展示是为了审美阶段性的需要和满足男人想象力以及恋足的乐趣,所以在切入脱衣舞前导演以一个丝袜展架的镜头标注了一个情色的开端,在滤色镜下舞娘充满肉欲的摇摆让男人血脉膨胀,那只来自私处的棒棒糖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大岛渚在《感官王国》里那濡湿的香菇,诱惑在性的境界里远高明于简单的插入!
对于脱衣舞娘佛罗伦丝而言,在夜总会里的裸露只是一份职业,任何活着的人都会需要属于自己的私密情感,它从属于心灵慰籍的需要,所以,当佛罗伦丝邂逅了电脑工程师理查,两个处在不同世界的寂寞灵魂(卖笑的舞娘和面对荧屏的电脑工程师都有着需要真实倾诉的一面)他们相约一起度周末,男女之间因为寂寞的交往会在瞬间产生燃点,情欲的火焰里只有赤裸的肉体,我个人认为东方背景的导演更能将人潜在地欲望需求,色的张力在于禁止而不是放纵,具有攻击性的男人会千方百计去撞开欲望之门,时间的河流里布满欲望的味道!
王颖有意思的地方是将白昼的现实世界以DV机跟拍的效果展示而在属于情色的夜晚用红色的虑镜将欲望精致地展现出来。现实成为了眼界里的虚构,而被情色缠绕的夜晚却直击着人心真实的欲求,被财富包裹的世界最后的终点只有子宫,其它的是缺乏本能意义的社会性
附加。世界就像摩天飞车颠来倒去之后,万物消停,而情欲在巅峰后堕入低谷,直到下一次的激情将你抛向天堂。
电影在它的成熟期已经摆脱了线性叙事的束缚,优秀的导演会以心理时间来表现他对于存在的理解,在本片里,瞬息万变的车流将人类建构的意义销毁,对于个体而言,只有情欲是可以证明人本身意义的,在挑逗里膨胀的欲求使得需求简单化。
佛罗伦丝在和查理最初的协议是可以陪他度假却不准打真军,还要自己单独的屋子,卖艺不卖身是佛罗伦丝的说法,千禧年之后的世界变得异常物质化,网络造就的宽泛平台让木讷的、胆小的人有了虚构强大的可能,这个世界因此非常有趣。
性,是人在酒足饭饱之后必然的余兴,它的和谐度其实影响着你幸福感的指数,两性之间,撩拨欲望是情欲保鲜的需要,佛罗伦丝让性成为极度的诱惑,在夸张的肢体扭动里把男人带向梦牵神绕的天堂,禁止的存在让男人垂涎欲滴,最初的一夜的场景让我想到的是阿托姆·伊戈扬《色情酒店》
两性世界的情欲是被设计出来的,这种设计是女性对于男人欲求的了然,西方电影将这一切建立在本能上,恋母和乳房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在影片的开始导演就以酒店墙上提香的《马尔比诺的维纳斯》的油画提示这是一个凡人的世界,就像丰腴的威尼斯给人的刺激,这种刺激已经绵延整个人类欲望的历史。
未完待续,之一
【附录:影片资料】
《世界中心/私人红灯区The Center of the World》2001美国
导演:王颖 Wayne Wang
主演:皮特·Peter Sarsgaard、莫莉·帕克Molly Parker
片长:87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6,欣赏性8(东方情色完美地西方嫁接)
2006年12月21日 星期四 下午23时28分 云间 寒鸦精舍
卡夫卡·陆(KavkaLu)
先是在PPLive上“十大爱情电影”的分类频道里看到一个尾巴,并不知道是什么片子。后来发现学校校园网的网站里居然有,而且用的是另一个中文译名:《私人红灯区》:em43:不得不佩服一下自己敏锐的电影感觉、画面风格记忆感觉和联想能力。然后就从头到尾地看了。
在豆瓣里搜了一下,一个“NC17电影全名单”的豆列里有它。
似乎是个童话故事的变体版本,男女主人公有着一种,怎么说呢,不合适的开始方式,正是这样的开始,注定了不会有圆满的结局。从试探,到好感,再到互相伤害,各人以各人的方式在完满着自我,把握住的和错失掉的究竟哪个更好一点?最后的结果已经大大偏离了开始的设定,又或者,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做过任何设定,只是想这样开始,仅此而已。也许男人真的是爱女人的,但他们无法真正走进彼此的心。太多额外的东西被赤裸裸地被提前放进了这段关系里,简单变得负责,纯粹变得串味。然后孤独的电脑男仍旧孤独,可能又多了一段伤心。
最后一段始终没怎么看明白,不确定是对前面一段同样场景的回忆,还是一段重复同样情节的新的场景。没打算倒回去看个明白了。电影么,虽不能太不明白,也不用太明白。
“世界中心”在你看来会是什么样的地方?我觉得那一定不是个人潮汹涌、熙熙攘攘的所在,而是一个空无一人的广场,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中央,连一只广场鸽都没有。
现在已经完全对探求这种课题无感了。
2013年12月7日10:59:59,好难看懂啊
多冲突的海报,美腿、高跟鞋、棒棒糖;多咸湿的设置,金钱、宅男、脱衣舞娘;多藏头的结尾,一样、一样、一样~o(>_<)o~
金钱裹挟,情感培育、性爱需求,人之未解。整个过程都比较跟随人物情绪的变化,没有太多的解析,也没有答案。而到底性爱和情感在两个人之间有多少,结尾时一个开始,还是仅仅是聊以慰藉的停靠。
2个演员+1间酒店房间构成的好电影!IT工程师赚了第一桶金,与日俱增的寂寞感让他找到了脱衣舞娘,而舞娘因为金钱而答应为他私人服务3个夜晚。又是寂寞,让短暂接触的两人互生情愫!继而发生的三两插曲犹如情人之间的磕磕碰碰!最终因为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各自回到了原点!门当户对是爱情的杀手啊!
真想敲诈这个富有的空虚的电脑工程师啊,然后去拉斯维加斯赌博,输了,耳朵被砍。。卖血赎身后逆袭,完了再砍腿,再逆袭。终于获救!
华裔导演王颖的情色之作
Pointless. But something is in men's DNA without a doubt.
冲着Peter Sarsgaard去的。★★★
LIKE风流老板俏秘书
很早前就在<看电影>看过介绍最近才想起来看
他是一位宅男,一床被褥,一台联系世界的电脑,他以为自己就是世界中心。他寂寞难耐找来一个女人,付出金钱,付出真情,他以为这样女人就会爱上自己。她最后还是打破了约定,为爱?为性?这是个问题。
最喜欢的情色片,有库布里克的结局和麻雀变凤凰的剧情,只不过好像变成了情色版本,但是被王颖导演做过剪辑以后,又是另一番风味~
所谓世界的中心无非是每个人人心人性的中心,情色爱欲的轻盈和沉重现实的本质本来就是一对无法逃避的矛盾
真不认为赭石部多有营养的情色电影,倘若是,哪九歌⋯⋯
前一个小时满分,结尾TNND
这个片子两位主角不算入眼,女主角满脸雀斑,看着好像有什么重病,男主角也很瘥。这个片子所要表达的,除了性、金钱与权力,就是网络时代,人可以靠一台电脑与世界兴风作浪。主人公是一个电脑工程师,他的网络事业为他带来滚滚财富,而他,每天就是上网和睡觉。。。他的公司有人打理,公司上市有经纪人负责,他自己靠着电话和电脑与外界沟通,管理他的资产。。。。于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真的可以这样生活,你可以居住在一个原始山洞,就像本拉登那样,靠着一台机器,以及这个社会上完善的配套制度,你可以不劳而获,你足不出户,却拥有整个世界。
这是一部2001年的老片。我觉得蛮符合时代特征的。一些屌丝宅男因为互联网的急速发展而一夜暴富。但屌丝的情感和生理需求依旧难以解决。这时候一个貌似是气质型的美艳脱衣舞娘出现了。1W换3晚。宅男要的不只是性。所谓性生活成功的人,情感生活一定不成功。但我们的男主角一定要挑战一下双丰收的感觉。
搞不懂演的是什么,快进着看完的。。实在是这个拍摄完全抓不住我的心。感觉好像是私人拍下来的生活记录一样,拉拉杂杂没有头绪。
时间的穿插有一点乱,但是不穿插一下的话片子实在比较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