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看牛人玩动画
晴朗的天空,夏天的缤纷云朵。宁静的画面,光与影的游戏。表现光影和精致的背景一直是新海诚的强项,看他的东西,第一眼就会被那种在似乎总是橙色光线下生活的感觉吸引过去。单是这个,就已值得一看了。
人物设计方面的《云》比3年前的《星之海》要好得多,我没有仔细看过《星》的字幕,因此也无从得知二者是否为同一个角色设定,但是我很赞同网上一位bloger对《星之海》的评价:“背景漂亮得一塌糊涂,人物难看得让人想吐”。
故事很简单,在南北分裂的日本,少男为了唤醒少女,在三年后飞往国界另一边的约定之塔,追回逝去的青春之梦…“你是想拯救由加里,还是拯救这个世界?!”虽然宣传台词很浪漫,但风格上总会让我想起《最终兵器彼女》,也许看了太多无法实现的约定,《云之彼端,约定之地》并没有带给我多少共鸣与感动。
依然很佩服新海诚,动画电影从来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它涉及的工作太过庞大。投资与付出时间之巨,所须人工之多,分工之细往往能使绝大多数怀有独立创作一个动画大片妄想的狂热份子回到正常人的思维上来。显然,新海诚不是这种人。原作脚本监督分镜摄影CG制作全部是一人包揽…巨强…在这个全技术行业,一个人是怎么在30多岁时同时出色地掌握那么多软件和绘画技巧的?=口=(虽然在制作《云》的时候,班底已比原来的三人小组庞大了一些,照样很强…)天门的配乐也与画面很亲合,钢琴和提琴以及一些电子设备组合成略带电子味的温和,现在这种温柔细腻的影片中再合适不过,(可能也只适合这种温柔的片子)网上也有整张专辑的下载,值得一赞。
早在两年前就下载过《云之彼端,约定之地》的预告,记得当时对此片期盼不已,最好立刻就能见到。转眼时间过去两年,当初的心情被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某天,和朋友闲聊的时候,他问我看了新海诚的新片没有。我早已全无印象。于是很弱弱地问:“什么片名?"(潜台词:新海诚?谁啊?)“云之彼端啊!”抢过下载地址后才发现《云之彼端,约定之地》早在04年11月底已经在日本公映。
2 ) 你的声音,你的身影,照耀的光
vale sail的翅膀在天空中滑过,最后片尾曲的女声响起来的时候,却终于忍不住哭了。
其实平心而论的话,世界会做梦或者平行宇宙的科幻外壳并不是特别鲜艳,涉及这个理念的科幻故事一抓一把,写的更好的也大有人在,单凉宫春日那个系列,就已经早了不少时候。
好在聪明的新海诚只是借用了科幻作为门把手,轻轻转开来,推门,原来是如此壮阔不同的天地。那清澈悠远的天空,干净温暖的光线,绚烂壮阔的夕阳,明净辽阔的夜空,无边无际的浅绿色草地和连绵起伏的寂静山岭,以及,那在未知远方彷佛连接着天地的巨塔。
轻柔的风时时掠过,我竟不知颜色也可带着清香和声音。女孩的裙裾在风中微微扬起,连同柔软的发,一瞬间,整个世界突然失去了重量。
原来真的存在这种美丽,美到让人无法出声赞叹,屏住声息,生怕惊扰了它。美到让人忧伤。
可是又不能简单的说这是以科幻作为外衣的纯爱故事,那远方的高塔,是约定的地方,也是梦想所在。神色温和的少年,与好友努力着相同的努力,毫无嫌隙的向往着一样的向往。
云的那一端,我们说好了是要一起去的。这样明朗温柔的年少时光。像是飘过的浮云尾巴。让人心里无端生出莫名的酸楚。
整个片子都弥漫着一种暖暖的悲伤,无论是故事的开场,略带忧伤的男子声音,还是中间三人相伴,徜徉于“美丽的像谎言”的景色的快乐。
浩纪说:住在这三千万以上人口的都市中,想要见面的人,想要说话的人,对我来说一个都没有。
这种悲伤,是寂寞吧。
一个人的,寂静的世界。
一直一直,在找寻你。
一直一直,没有忘记约定。
除了无法挑剔的美术,片中的配乐是很大的亮点。非常温柔细腻的曲风。佐由里梦中冷清寥落的钢琴,到了浩纪的现实中突然转为浑厚,混合着悠扬的提琴声一路上扬,彷佛再也无法抑制的伤悲。而在浩纪带着佐由里飞向塔的时候,同样的调子加了电子音,突然就充满了勇气。还有佐由里与浩纪分别的小提琴独奏,彼时的无忧明快,穿越了厚重的时空与宇宙,带着所有的期盼和思念重新奏响。寂寥的冬日仓库,有光慢慢渗透下来。我们曾经的年少。
而最终的片尾曲,反复倒回听了几乎一夜。轻轻吟唱着的女声,甜美而坚定的声线,你的声音,你的身影,是照耀的光,即使有什么会消失,我也再不会害怕。
因为,我拼尽了所有,也要与你再次遇见。一起去约定的地方。
不过我觉得新海诚的掌控能力才是这个片子成功的最大因素。故事确实并不是特别出色的,战争和科幻的背景似乎太过宏大,但新海诚似乎更加巧妙的绕过了这些难题,又丝毫不显匠气。比如阿冈与博士关于战争的一段对话,让人非常会心,可见他并不是只是会讲骗女生眼泪的纯爱物语的人。这样自然的聪明,不动声色,又处处可见。
而就我个人而言,最爱的是新海诚的细节。落日照耀下的空寂教室和校园,现实中的浩纪一路追寻到病房与梦中的佐由里相遇,拓也与浩纪在废弃车站中的争执,拓也离开实验室时对真希的表白。不胜枚举,不过这些桥段虽然非常感人,电视剧中却也屡屡见过,并不新鲜。
更加心动的是一些琐碎的地方,佐由里朗读时温柔掠起头发露出白皙的耳朵,安静穿越城市的地铁中变幻的光影,下意识磕动的雨伞在石板上划出浅浅水滴,佐由里靠在门外读书,偷听男孩子们认真的讨论,女子更衣室外瑰丽的光线中浩纪温柔的等待,还有拓也面对即将被爆炸吞食时坚定坦然的表情,塔被破坏,爆炸停止,他淡淡微笑,转身。
新海诚,一定是个非常寂寞的人。只有寂寞的人,才会在意天空中的光线是在哪一个时刻有怎样的变幻。
另外一个题外的事情则非常神奇。在尚不知道新海诚的N年前买过一张叫做《双星物语》的游戏,被它细腻的画风以及制作者的用心所震动,一直念念不忘,通关以后依然常常复习。坚持它是玩过游戏里最特别的,因为它似乎被制作者赋予了灵魂,让人对两个直至冒险结束仍未长成英雄的孩子生出浓浓的留恋。片中的过场动画,有着惊人的美。却不知为何始终觉得略带伤感。
N年后我在凌晨关掉播放器,突然心里一动。将两个名字并列放入百度,出来满屏的条目。
原来,我们一早就见过面。
3 ) 深度寂寞症患者
因为曾经被这样一个人的25分钟而深深打动.所以,我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看到大屏幕中他的作品.
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被影城一厅超级大屏幕布上的云,光线,天空,白色有翼的飞行器所深深感动,但同时,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被那个跨越多层次空间的爱情故事弄晕了头。这个故事太匪夷所思了,有点象张爱铃<倾城之恋>,故事里所有的力量聚集,并且让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只为两个高中生的初恋.---听上去是不是还有点幼稚。
也许,这所有的一个多小时,其实,无非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导演,新海城先生是一个如何不可救药的深度寂寞症患者.
在整部电影里面,最能代表作者心声的可能是广树在三年后去东京读高中时的独白:
"在学校里我也有朋友,但是,在东京六千万的人群中,我找不到一个人愿意去诉说,愿意去倾听的".而女主角佐木里,则是他的另一个代表,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昏睡三年,在梦境中那个被废弃的城市中始终无法找到出口的女孩.典型的城市寂寞症的典型症状.
其他寂寞症的典型症状在影片中到处都是,可是算得上是俯手拈来:
想想你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声音是什么:--蝉的鸣叫声,对吗?
想一想吧,为什么呢?
再想想影片中那列车厢里的光线变化---要有怎么样的观察力才能把它们描绘得如此生动!
更不要说那些让我们目眩神移的云的姿态和色彩了.
为什么呢?
还记得古龙小说中阿飞告诉李寻欢他数得出门前桃花的花骨朵时,李寻欢的感想吧.不是吗?,只有寂寞,寂寞到骨子里的人才会有这么细致的观察吧!
可是,他的寂寞是有力量的.还记得故事里那个女孩醒来时所造成的地动山摇吧。而导演,新海城,他的寂寞也成就了这一个多小时的光影故事。
某种程度而言,可以说这是新海城一贯观点的延续。还记得上次那个25分钟的“星尘细语”吗?也是这样不同的空间,相隔七光年的交流。他始终认为在同一个空间里,人是无法找到可以相互交流的对象的。于是,所有的人都如同深海的鱼那样寂寞着,除非,除非,有爱,才能够打破这如梦魇一样的寂寞。
是的,这样的深的寂寞症只有这样东西可以治疗.彼此相知,即使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也能够心意相通的爱情才能治疗这样深度的寂寞症.
这是新海城的答案.但是,亲爱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4 ) 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
超喜欢这个片名,当初搜影片,看到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去看了,然后发现,哦,原来是新海诚的呀,难怪每一帧都挺美的。
这算是一个睡美人的故事吧,两个15岁的少年:藤泽浩纪和白川拓也,同时喜欢着班上的泽渡佐由理,但是,佐由理在中学三年级时,突然得了原因不明的记忆障碍症,转学去了东京,最后越来越严重,陷入沉睡的状态中。在无可名状的虚脱感中,两个少年渐渐停止了对飞机的制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后来为了解救佐由理,他们开始接近一座与佐由理有关的塔。
然后在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
5 ) 为了一句“欢迎回来”,我愿意放弃所有。
【那片有座高塔哭着朝北方奔去的天空,是我此刻遍寻不着的风景。】—— 宫泽贤治
现在想起佐由理来,仍是她十六年前国中时的模样。
不知为何。
平静的严冬与萧索的枯枝堆砌在记忆深处,你轻声诵读的悸动划开我心中涟漪,阳光为你侧立剪影镀了一层金色,我的睫毛却在宫泽贤治的措辞里冻结成冰。
春雪通透而绵情。
我叮咚的浅笑应和你舒谧的旋律,晚霞的淡彩铺开斑驳的光影,心似琉璃。踏过布满积尘的时光走道,揉着惺忪的睡眼,指缝间我又一次见到那间陈旧暗淡的教室。
女孩笑面如花,小提琴温柔如水。
那侧影与旋律永驻我心。
眷恋悄无声息从痴望的眼神中流泻成秘密。一绵延,便是一世的绝期。
潮声渐喧,河岸上金光散落。
青春凝望着的是何等的空虚,空虚被梦想添堵后又喷发出何等激情。
“薇拉希拉”,便是承载了青春甜梦的期冀,我仿佛仍能看到它纯美外形的纯白机体,揉揉眼,不过是这片熟悉的天空触发脑中残存的记忆。
青春,梦想,伙伴,以及你指尖伴随金色阳光流散开来的旋律。清晰如昨。
我启唇欲语,还未成音符已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声掩过,铁轨的震颤却不及你眼眸里余光闪耀的清晰。回忆。
流光爬过车窗,匆忙留下飞逝的亮丽。月台上背着小提琴的你,织着乖巧的辫子,侧身而立。你调皮而紧张的踏上铁轨,轻举双臂,远处蓝色的天际梦一般瑰丽。
我的世界已是喧嚣殆尽。
与拓也造飞机有趣还是听你拉琴读宫泽贤治有趣,我无从比较。我只记得那比蓝色还蓝的天空,比绿色还绿的草地,比白色还要纯白的薇拉希拉,还有你。
青草在徐风吹拂下海浪般整齐地起伏摆荡,佐由理,风中飘来你的气息。
那时总有种预感在我心里挥之不去,一种仿佛就要失去的预感……明明世界那样美丽。
我最怕听你念起《春天与修罗》,“不挫于狂风,不屈于豪雨。”……
我懦弱到如此害怕失去。
那个夏天。眺望对岸的高塔,我们有了小小的约定。
他停留在记忆深处被埋葬的那个日子,停留在云之彼。
你,他,薇拉希拉,离我而去。
雨和雪孤独的堆积,我在上面危然伫立。雪与水交织的素白,泪水般通透。
那年彼时。
我莞尔时的轻语,却成了眸子里坚定的允诺。一时间,稍纵即逝的愿就成了天经地义的约定。你用沉默不语来缅怀心中的缱绻,仰止叹息间,我潸然泪下的声音已响彻天际。
于是,
我去寻你。
云的彼端,是生的企盼。那个入你梦境的自己总让我妒忌。
曾经的约定,我奉为神谕,若为之行,代价不计。
当我明白,很多事情并非像发动所有死党一起帮忙做暑假作业那样简单就能扭转乾坤的时候,就会珍惜,就会成长。
拓也绑着石膏的手托我们入云端去。
没有人记得,却也没有人忘却,薇拉希拉要冲破的那个梦境。
终于还是模糊了终点和起点的意义。
空气湿闷,芳草萋萋,柏油路浮躁,工厂大叔没刮干净的胡子,明媚的只有阳光而已。
那年夏天只是如此。
那年夏天不过如此。
可我仍旧执着,那年夏天我们的约定。
云的彼端,世界尽头,抑或某个梦境。我追你到天涯去。
也要唤醒你。
我要的只是你睁开双眸,听我说一句おかえり
为了一句“欢迎回来”,我愿意将所有放弃。
6 ) 年轻的尽头
前几天看了云之彼端,约定之地。很多人说剧情无聊,画面一流。
故事发生的时间还是三个人中学的时候,现在猜想也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稚气未脱,还依旧保留着青涩且羞涩的微笑,空荡荡的车站,遥远的不可及的塔,成长的岁月,无尽的孤寂,无限的梦想,无休止的梦,还有那片蓝天下最初的约定。高中之后的三个人意外分离,并开始各自的生活。然而梦想和思念都在这些日子里没有停止过,就像心跳,就像喝水吃饭般自然。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还是痛入骨髓,无法抑制。一直做的梦,一直的拉的小提琴,是我思念的全部。终于在某天我以为你的离开让这里变成空城的时候,意外听说了你的消息。
营救行动开始,vale sail飞翔在炮火声中的时候,我在你的梦里实现着彼时的约定。越过火焰和跌落的战机,来到塔的周围,梦里拼命追逐的脚步,恐慌和喜悦一齐像波浪冲来,泪水里的你还没来得及说:我喜欢你……终于醒来,脸上还挂着泪水,可是当出的承诺终于实现了。
而我感慨的不是动画片,只是诺言的实现。很多时候,我们都说了许多无法实现的诺言,当初许下的心愿或承诺多甜多真切,到头来,总是有什么事情阻挡了它的实现。不能兑现的承诺,更多的苦楚来自那个死守着不肯放的人。其实人变了,承诺自然就变了,也就不是当初的诺言了,看不开的只有痴心的人。
喜欢新海城的所有作品。
为北海道的美景给4星!
画面很棒,音乐很棒,就是故事太一般~
too pretty~~
总感觉她触摸到了什么地方
8.75 新海诚和天门的唯美系。每个桥段都是和主线故事紧密联系的,只是故事讲得不够清楚。不过每次看到新海诚电影的精良制作,我都觉得既然是自己想做的事,觉得有意义的事,就要认真对待,踏实面对。
美得令人发指
是的我还是比较喜欢新海诚的风格的吧,但是只限于短片和中长度片:有两部片子很让我感到MV或者CG画展风格,其一是《秒速五厘米》,其二就是这部《云的彼端、约束之所》——其实这两部是连续剧型的,完完全全是一个调调.都不如NHK短片集中的那部猫的想象大战的嘛对吧
看过最神奇的动画片了。以为讲的是爱情,结果是如此玄奥的科幻!诗一样的末世景象,让人完全分不清现实和未来。两个少年才真该在一起啊,相比之下女主就像个AV演员...
南北政权分立,恐怖主义,平行宇宙……然而主旋律却是校园言情剧,太浪费感情了吧……
云之彼端。就是为了这名。。偶果然是标题党阿
汗,并不是特别认同这个每一帧都能截下来当桌面的论调,起码有人物的场面就很难。不论是什么原因,依然是在一起很难。不过片名真的好棒啊,只要说出来就觉得特有文化。
这个人是做屏保的,不是做动画的
有时手指,指甲,发梢都觉得孤单
风格一流,剧情那啥。。
好看
人物的画风跟背景比起来简直是石器时代的……
3.5
爱啊~爱啊~把日本的领土萌出一个大窟窿~新海诚史上最长篇~
一部关于友情与梦想的片子。非常高兴的看完了,又是一部对与美学把握极好的动画电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被最挑剔的使用者作为PC的桌面使用。温和的色彩,温暖的有些过曝的光,舒缓的音乐和镜头的节奏,堆砌出了人在少年时期独有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