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为《人间•小团圆》一辨
为《人间•小团圆》一辨
文|袁复生
昨晚在北京与《知日》主编苏静宵夜,席中谈及彭浩翔,他说最近见到彭,是在《人间•小团圆》的首映式,我没去影院看过此片,便问他:“票房怎样?”
“那能怎样?被骂惨了呗。豆瓣评分也是低到一塌糊涂。”
被骂很正常,杜汶泽口不择言,挑逗观众变幻莫测的G点,尤其是两地关系,那简直是太容易出事了。大背景如此,香港人也好,大陆人也好,极其容易将“香港人对大陆当局的某些抗议、矛盾”替换为“香港人对大陆知恩不报”,也极容易将“部分大陆人在香港的不良习惯”替换为“在香港的大陆人素质不高”。在“恩客心理”与经济至上的思维惯性之下,只能是大陆人对香港或香港明星越来越苛刻,敏感、易怒。这种反馈再发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人间•小团圆》的惨败,与这种大背景密不可分,加上有“香港情结”的60、70乃至80一代,似乎并不是今日大陆电影院的第一观影主力,90后可能才是第一主力。而他们的思维,并未与时俱进,相比而言,更自由地易怒,更擅长莫名地抵制。
至于电影本身,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吃完宵夜回家,在微信朋友圈,正好看到在湖南的青年导演蔺晨阳在讨论这部片子,他说——
几个月前上映的《人间小团圆》,一直以为是彭浩翔圈钱的一个小品烂片所以根本没关注。因为杜汶泽的原因该片票房惨淡豆瓣评分5.0。今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网络观看,大吃一惊,发现可以排进我心目中至今2014院线十佳,该片的叙事结构、镜头、音乐、美术以及演员都可以说是彭浩翔良苦用心加天马行空之作,特别是对人物超现实主义的写意描绘和细微探究。反观韩寒6亿票房加豆瓣7.4的烂片,不禁唏嘘。大家怎么看?
我从2004-2005年看《买凶杀人》、《AV现场》开始接触彭浩翔的电影,到后来看他的书《破事儿》,到后来去香港约他的专访,到后来他开始通过《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大面积流行,到《人间•小团圆》意外铩羽。他的作品其实已经在我的阅读观影史上持续了十来年。
对于《人间•小团圆》,我是在机场等飞机时偶遇一个小萝莉,聊天聊累了,大面积晚点,就翻出电脑看这个电影,这种看电影的场景,有点像饿极了的旅人,遇见炒了个土鸡蛋的农家饭,顿然人间美味。所以我之前一直没写过半句话的点评。
但昨晚,我还是留了几句:“这也是彭标志性作品。对香港的情怀浓缩此片之中。全景,细腻,纵深,灵感。应是经典港片之一。这部片子奠定彭香港导演的地位——新一代领军者。”
蔺晨阳导演的回复更是角度独特,他说:“《人间小团圆》里梁咏琪不惜扔掉偶像包袱露大脸和臭屁股演过气模特。再看《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不就是演个风尘婊子嘛,把自己裹得像个哥特名媛,吐没吐相,操没操相,连讲‘包日’这个台词都遮遮掩掩,生怕自己不是玉女,要不就是这种演员的自我修养太差,要不就是导演自作聪明。有朋友说连贯性有问题,我觉得和本片叙事性不强有关吧。里面的电影符号给影片加分不少。我始终看重电影里演员情绪的输出是否正确和递进,反正这部片子没问题。结尾有大师范儿。”
我没看过韩寒的《后会无期》,完全没兴趣拿韩寒和彭浩翔进行比较,但关于彭浩翔,以我10年一贯的观察,还有几句话可以一说。
1、 对于一个10年并未生产烂片,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鲜明风格的导演,这已经算一张很不错的成绩单了。
2、 彭浩翔的镜头一直十分聚焦——香港和香港人。但他所呈现的香港和香港人,和我们之前印象中的香港、想象中的香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之前很多人想象中的香港,其实并非香港本身,而是代表着一种极度繁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那是高楼、赌场、古惑仔、喜爱夜蒲、豪门别墅、警匪激战、狐仙等香港标签的组合,那是戏谑与传奇勾勒的香港,并非日常生活里的香港。那是全球想象化身为了香港。到彭浩翔的香港,不是徐克不是王家卫的香港,他的香港重新从全球化回到了一个区域性的香港,一个更LOCAL的香港,这是一个巨大视角转变,这种视角在麦浚龙2013年的《僵尸》中有出现,但毕竟还隔了一层。关于真实香港的电影,长期属于“非主流”状态,比如仅仅在文艺青年圈中流传的陈果的香港三部曲,比如杜琪峰少见的写实风格电影《夺命金》。并不是说这些电影的故事一定真实,而是镜头所及,是香港的写真而已。情绪掠过,是普通日常,是共鸣之物。如果一定要说韩寒与彭浩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韩寒表面上在做“公知”对现实天天发言,但与发言刚好相反,因为少年发达,名利泉涌而至,他对生活的质感是有限的,我看过与《后会无期》内容关联的原著小说《光荣日》,现实感简直弱爆了。而彭浩翔不愠不火,潜伏市井,对生活的攫取转化能力,比韩寒强太多了。
3、 幽默感与天马行空的跳跃能力、善于制造情色擦边球,是彭浩翔常年积累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他具备一种适应大众观影者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逐一的实现,让他拥有了更大的现实号召力,成为主流导演的趋势日渐明显。
4、 “香港梦”的着陆,近年来,政治环境、经济压力、个人发展等因素纠葛,让香港本土观众更具“现实感”,是彭浩翔电影在香港获得大众认同的一个强大的外部原因。这部电影的家庭核心构图,以及“背叛——回归”、“矛盾——和解”的叙事路径十分清晰,但也是一种价值观稳定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凸显的一种导演的商业理性和现实感。
5、 《人间•小团圆》的多线叙事以及有意识的街景扫描,呈现出彭浩翔的野心所在。这部片子也可以视为一部香港旅游局的外宣片。彭把香港拍出了一种心碎之美,心情凝重之美,怜惜之美,而不是许多港片中的嫖客心态拍出的香港浮夸之美。
6、 但最出彩的部分,还是导演对演员的重新塑造。几乎所有出演演员,都是老戏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曾志伟和梁咏琪,梁咏琪的尺度和敬业已被蔺导说完了。作为职业演员,曾志伟这些年开始告别插诨打科,开始扮演黑社会老大,这是一种转型,但是一种尚未完成的转型,只有像《人间•小团圆》里这种看似波澜不惊的普通丈夫、普通情人、普通医生的普通生活里的惊涛骇浪,被他演绎出来之后,才算转型成功。
7、 最让人惊艳的是吴孟达老先生的表演,这位长年跟随周星星的千年配角,也“转正”了,不仅转正,还拥有一个年轻情人,竟然还有床戏。拥有长期、专一、认真的情人,是一种身份的确认,确认了以他为中心的一个气场,借他做法事的职业,谈生死,谈渔民群落变迁,飘逸而又精准。所谓纵深,在此而已。
8、 在现实以外,鬼片元素的出租车,已经变身恐龙的小蜥蜴,尤其是已经忽然搁浅的鲸鱼,这些情节的设计,既延续传统,又有现代感。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里最后的飞碟一样,都是灵感之笔。
奈何造化弄人,烟花成哑炮。用古人的话说,不知这算“非战之罪”,还是“口水炮灰”?但用来阐释“命运即时代”,倒是很好的个案。
2 ) 《香港仔》:人間奇幻夜
【聲明:此電影評論與近日聲討杜汶澤、彭浩翔事件並無關係,請不要對號入座,純屬個人言論,如有不安之處,敬請原諒】
彭浩翔的《香港仔》(內地譯作《人間.小團圓》)可謂是一場「人間奇幻夜」。從戲裡的角色到導演本身都置身在南柯一夢中,自圓其說,見解相當的突兀與堆砌。與其說《香港仔》是給香港的情書、家書,那香港這個地方確是交了一個壞情人,出了個不肖子。《香港仔》是一部掏空香港人靈魂的電影,也不是屬於時代的,它真空了香港的歷史、民情、消弭了社區的人文關懷,除了拍攝的香港街景外,就沒有半點港味。
在合拍片的潮流下,中港合拍片都試圖保留些香港元素,奈何是否夠精準,讓人看得見香港的情懷,恐怕不。《香港仔》是一部掛著港人外皮卻沒心思的作品,就連香港人的性格特質也欠奉,有的只是一個關係破碎的家庭在碎碎唸自己有多慘情,生活有多不如人意。其實有些煩惱都只不過是庸人自擾,與香港這個地方沒有特別關係。與彭浩翔過往的作品比較,《香港仔》的本土味甚至比《志明與春嬌》還少之有少,無論是《志明與春嬌》還是《春嬌與志明》都可以看到他那種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雖然是一張賤嘴,但起碼拍出香港男女的愛情價值,最主要的是能夠與香港的社會扯上一絲關係。《志明與春嬌》的港味主要來至街頭、後巷的「打邊爐」,港男港女的情慾短信、還有都市男女那種調侃。是似曾相識,又倍感親切。
《香港仔》的不親切不是源於它不賣弄粗口,過去幾年彭浩翔所監製與執導的作品都少不免販賣低俗與性感,為了粗口而粗口,其中以《低俗喜劇》的虛無與堆砌甚為嚴重,就連叙述的能力也下降。拋開中港矛盾,也拋開網絡上的罵戰,《香港仔》這部作品是需要深度的剖析,而不是片面的讓中港兩地的市民互相討厭。不應該把私人恩怨放進對電影的討論之中,這樣對電影的發展也不太良好,合拍片始終一天會找到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香港仔》可被視為是彭導四十而立的作品。這兩年,《飛虎出征》和《低俗喜劇》都已經把低俗無限放大。本來也沒有特別的,但多得某事件的影響,認為香港電影不應該只拍給香港人看,也認為彭導傷害了同胞感情,引起了罵戰。連帶內地上映時也出現「去香港化」的現象,改名為《人間小團圓》。
英國人把「香港仔」這個地方叫「鴨巴甸」(Aberdeen)是有原因的,大概是蘇格蘭沿海也有一個叫做「鴨巴甸」的城市。「香港仔」一詞語帶雙關,其一是它的地方名,其二是對「走精面」人士的嘲諷。其中前特首曾蔭權的「貪污」行為就被視為是香港仔。香港仔又名世界仔,比喻人愛好討別人的好處,奉承他人。比起真正的戲中人,彭導更似「香港仔」。他道聽途說的把一些聽到的事情放在電影當中,加以堆砌成篇章。看不到他對諸如性、人性的迷失有那些看法。說他重覆自己可謂是不無道理的,性場面在《香港仔》裡顯得蒼白,並沒有意義,有的只是獵奇形式的。香港家庭的生活並非只有以性掛勾,《香港仔》呈現出來的是香港人的自我中心,每個角色都只是著眼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上。概括來說,就只有兩個命題,性愛與對骨肉親情的懷疑。可憐的是它的核心不是要疏理問題,不是要深刻反省,而是安撫人,要人妥協、要人接受,似乎要洗去問題的根源。
在《香港仔》的鄭家裡,確實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角色都有個謎,但有些謎的出現都只不過是有名無實,多是源於不安全感與猜忌。電影由數條人物主線組成,帶出一個家庭的破裂,試著把人心裡的謎解開,再重新上路。同樣是香港家庭,許鞍華的作品寫實得多,起碼貼近民情,拍出家庭關係的疏離與人物的內心世界。諸如《天水圍的日與夜》,就帶出一個單親家庭的日常瑣事,《天水圍的夜與霧》交出了一個中港家庭的人間悲劇。而《香港仔》的悲劇沒有什麼事實的基礎,即使楊千嬅飾演博物館導賞員也不見得有何歷史價值。當香港電影洗去歷史、人文關懷與寫實的基本時,實在不明白這個家庭何以吸引人。
除了家庭之外,電影想帶出「生活的本源」與三世宿命,偏偏與時代脫節,吳孟達口中的漁民「一落地就死去了一半」,只有空口講白話,真空了香港仔歷史與漁民的發展。對比起嚴浩的《浮城》、趙良駿的《金雞》、《老左正傳》所書寫的香港浮世繪,《香港仔》的論點盡是小巫見大巫。怎能代表香港人,又怎會是彭導給香港的家書?劇情鬆散、論點不清晰、胡亂擺放大道理就是這部電影的通病,更遑論潛伏五年、嘔心瀝血,如此的功課倒是可以愚弄普羅大眾。還可以自我感覺良好地「愛回家」,裝作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
電影是要提出問題,而《香港仔》是一部很空洞的電影。它關係到的不是香港人的命脈、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而是看到香港人的妥協,還幻想著等著就有明天。有什麼自強不息可言?有的只是不聞不問與漠視。就連「和風對抗」的本錢也沒有,彭浩翔說這部電影要回歸到家庭,可是力不從心。說實話,不是他的水準之作,即使玩低俗、玩粗鄙的話也可以玩得用心。而這部電影又想要文藝,又添加道理,兩者都失去平衡。
另外,電影裡也出現了一些看似是玩味但沒有實質意見的東西。比如是紙紮香港,星球大戰的白兵、變色龍與鯨魚。說它是「人間奇幻夜」也是合理的,皆因他所出現的道具是混雜的,故意製造了人間與地獄兩個面貌,奈何看不到有那樣的比喻與用處,顯得奇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若只靠包裝與綽頭就想交功課,那就真的想得美了。與其說電影的主題是呼吸,倒不如說是發夢,現在這場夢要醒來了,世間沒那麼美好,命運要對抗、要革命,我們在生活裡也要有新的思維。
文/Dorothy
3 ) 豆瓣里愤青还真多啊,“中国人”这个词,感觉被某些人用坏了
为了影片能在大陆上映,彭导从《志明与春娇》开始就从了良,将镜头对准
城市里的普通人,逐渐减少了擅长的抖包袱,讲述普通人的生活,只是在简单的
叙事中,他还是忍不住会去耍弄自己的“小聪明”,为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增添一
点光怪陆离的插曲。
这其实是一部格局非常小的电影,兜兜转转,镜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祖孙三
代并不太和谐的家族,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结,选择隐藏,却又被压得透
不过气。人生,难免会有不如人愿的境遇,看得平淡,只不过是一呼一吸。没有一条路,能到达所有的终点,懂得选择,才明白家庭最珍贵。
电影《人间.小团圆》,跟张爱玲的《小团圆》没有什么关系。团圆,其实就
是中国人讲求的一个圆满结局,这个团圆有时候可以很小,小到只是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吃一顿饭。
选择推荐这部片子,主要是因为刚上映,大家应该都还没看过。比较适合对家庭生活有一定感悟的人去看,希望我没有剧透!
PS:春娇抽烟的神情真是迷离,难怪彭肥屡试不爽。
以上是我对电影的评论,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在最初的港版海报中,杜汶泽就没有出现在主演名单中,实际上看下来,也确实只客串了两个场景,另外,有人本来是抵制杜汶泽,彭没有删掉杜的戏,大家现在就开始抵制彭浩翔,彭现在在和周迅合作,那大家下一步就开始抵制周迅吧!其实我的意思就是,现在已经没人在乎杜究竟说过什么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这些话,大家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一如文革中,对于“反革命”,一定要批倒他,再踩上一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我们只是在炫耀着暴力,告诉别人,现在我们中国人可不比以前,我们可有今天了,想批倒谁,就批倒谁,旁边有谁不服,我们就一起批倒。对于国人此等“素质”,我表示很堪忧,人民真是愚昧而又易于鼓动的。有人说得好,文革离我们只有一天。
4 ) 呼吸吐纳,人间团圆
首先,吸气,憋住,呼气。
看这部电影真是太不容易了,9号狼狈冲进电影院,被告知并没有19:10场次,只好临时改看蜘蛛侠。今天打算去看18:10那场,又说是没人看自动关机了,于是等了两个小时可算是坐进了8号厅。看到这电影排片如此少挺心寒的,但也能理解,谁会和钱过不去?不过那些没看就给一星的就别看我这文章了,也不欢迎讨论,你们太有民族气节,我是小市民,我们不在一个次元。
我一向对描绘生活个中滋味的作品怀有浓厚的兴趣,不管是摄影作品还是绘画、影视作品。我喜欢看不同的人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生活,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小团圆》的预告片短短两分钟不到出现多次性感镜头,但那暖黄的色调和奇特的纸扎夜香港还是让我决定去看这电影(我的确是戴了有色眼镜,实在很喜欢香港)。
整部电影都在讲一个事儿:放下。人是空手来到这个世界,一路上都在不断增加行李,有的人贪心,什么都想带在身边,所以最后累死了,有的人没有选择恐惧症,于是一身轻松,但他们也带了东西,心里的东西:感情。
片中六个大人的工作都属于在香港收入较高的(杨千嬅的讲解员可能略低),不能算是小人物,但只要是都市人,就会面临和他们相似的问题。
个人认为杨千嬅和梁咏琪是片中最累的人,前者背负了来自去世母亲的厌恶,自己的幻想还加重了这种压力,后者一直活在整过容的阴影下,缺乏认同感,而且两人的压力都伴随她们很久了。杨千嬅多次眼泪汪汪地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其实她对自己的恨也在滋长:如果当初没有玩那个边缘游戏,也许和父母的关系不会这么尴尬。
梁咏琪气呼呼地拿着全家福给别人看,”我并不是一事无成!这是我老公,这是我女儿,他们很爱我!“弄得人家一脸诧异。是啊,这样的呐喊,通常只会在心底,要是说出来,谁不当你是傻逼?只听过炫富被人跪舔,没听过炫家庭幸福被人跪舔吧?多么可怜。偏偏喊出了这句话的梁咏琪,后来也蠢蠢欲动想通过参加富豪party上位。人啊~就是贱,口是心非的,都爱自己折磨自己。
曾志伟和古天乐这两个角色属于会被女性观众骂的类型:前者出轨,后者竟然嫌亲生女儿长得丑。虽然”吸气,憋住,呼气“这句给全片点题的台词出自曾志伟之口,但他之前并未懂得这套动作与人生的联系。他贪心,他想要甜心小护士带来的新鲜感,同时也没想过抛弃妻子,两手都抓了,居然善始善终,这多亏了杨千嬅成天忙于和她的心理阴影对抗,无暇顾及丈夫的异常。至于他为什么突然放下了小护士选择回到妻子身边,还多亏了小猪提出的哲学问题。
古天乐其实挺爱小猪的,不然也不会在小青死后大晚上和梁咏琪一起给小猪讲天堂和投胎(至少我认为这是父亲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之所以总说女儿丑,归根结底是怀疑梁咏琪让他喜当爹。经过了漫长的庸人自扰后,真相大白:原来女儿丑只是因为老婆整容前不好看。就这么简单。看到古天乐问梁咏琪:”你对整容怎么看?“的时候我在想,梁真该去听古天乐的课,你看,他都说了,女人的年轻和美貌不可能永驻,如果你在一个只有美貌的女人身上投资,相当于买了一支烂股票,谁会长期持有这种股票?梁咏琪要是早听到老公这番理论,也不会让自己纠结这么久不敢坦白了。
达叔和舞女,算是片中放下最多的人。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在一起,还在摆有亡妻灵位的家中亲热,达叔说:”都过去这么久了,她会理解的。“纯粹因为爱走到一起,这才是人的本能,无关身份地位。况且达叔还会作法,这就厉害了,他不仅自己懂得放下,还会教亡灵走向新生。也许总和生死打交道的人会比别人更明白生活的意义吧。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设定有四个:纸扎的城市,闹市区的炸弹,变色龙的头七,帮搁浅的鲸回大海。
纸扎城市虽然精致好看,却象征着表面光鲜靓丽实则冷漠的大都市。当杨千嬅坐着纸扎人开的纸扎的士穿梭在街头,看窗外,竟一个人也没有,正如她的心,空空荡荡,无依无靠。人总在夜晚感到孤独,所以每当夜深,人们要不把自己包裹起来,要不就投身到夜生活中。总之晚上的你什么样,真实的你就是什么样。
炸弹是这个故事里很重要的意象。当发现炸弹的新闻播出后,杨千嬅喃喃道:“湾仔每天都在挖,你说怎么会有一个地方七十几年来都没被挖过呢?”其实这个地方就是每个人心中那块不能触碰的区域。虽然后来炸弹还是炸了,但炸了总比让它呆在那儿成为隐患好吧?这一炸,大家都惊醒了:哦,原来放下了顾虑是这么轻松啊~
变色龙出现在小猪梦中,它很生气,像哥斯拉一样在纸扎城市里大搞破坏,之后不顾小猪的呼唤径直走向了大海。“小青,一定要回来啊!”她喊道。可是变色龙不会回来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砸掉这个冷漠的城市,去一个全新的地方生活。嗯,那里大概叫天堂。
搁浅的鲸其实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大麻烦,这个大麻烦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也许就是几个主角正在面对的这些麻烦。它就这么无助,就这么躺在那里,你总不能任由它死掉,烂掉,这样会把心口堵住。所以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移走它。作为一个麻烦,它能自己走掉是最好的,于是在鲸睁开眼的时候,大家都好开心。我也好开心,好像心里放下了些什么。
我看豆瓣上有人给差评的理由是不明白主角为什么全都莫名其妙地看开了,团圆了,我想给出我的理解。
杨千嬅的心结来自自己,其实只要说出来就没事,所以她向曾志伟哭诉后便看开了。曾志伟并非身心都出轨,他知道自己是图新鲜,加上小猪一句“生活要去哪儿”一语击中他内心,所以最后才说出“我老了,跑不动了”这样的话,然后放手。梁咏琪的最浅显易懂,整过容这秘密一出口,啥负担都没了。古天乐是看了亲子鉴定发现孩子确实是自己的,一推理得出老婆整容的结论,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所以看开了~小猪看出老爸不再嫌她丑,也不吃榴莲了,信心倍增。达叔和舞女要的不多,只求全家人坐下来吃个饭,最后愿望也达成。
这是个挺淡的电影,但不是白开水的淡,是一例好汤盐度适中的淡。它和《天水围的日与夜》关注的一样,都是平常人间的点滴,只不过《小团圆》更有想象力。看着结尾古天乐一家吸溜吸溜地吃拉面,看着跑步机上的曾志伟嘴角带笑看着老婆,光照在他们脸上,life goes on.生活要去哪儿?我说:生活是要让心找到回家的路。如果你肯静下心来看我说到这儿,就会知道我真不是矫情。
吸气,憋住,呼气。当然,也可以放个屁。生活本可以很简单,一切都是你的选择。
可惜了这部好电影,出现的时候没天时没地利没人和,大陆票房和口碑注定要走低。我不想跟无脑抵制的傻逼废话,但有人要是问我最近有什么电影好看,我一定会向他推荐这部。
5 ) 捂眼
记得02年,我读大学一年级,作品分析的时候看到一部颇鬼马的香港电影,叫《买凶拍人》,看完后大赞导演的想象力与鬼马,虽然后半部失去了对故事的控制,但前半部仍然让我深刻的记住这个名字,彭浩翔。
电影就是电影,虚拟时空的舞蹈,那年的彭浩翔脚步轻盈且曼妙。
之后他的发展也如我所预见的,彭确实成为十年空寂的香港电影里一匹黑马,横冲直撞。从《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一直到我最推崇的《出埃及记》,我觉得他已修成正果,从现实到荒诞,从荒诞回到现实,游刃有余,成就了一部伟大的影像神话。
但之后彭的发展道路却让我感到了诧异,从《志明与春娇》开始,一种暴虐,一种戾气,从他的电影中开始点点星星的积攒。到了《维多利亚一号》,接近癫狂式的发泄,仿佛一个性欲高涨者,突然某天夜里开始无能了,戛然而止。
关于杜的问题,我之前一直觉得电影就是电影,艺德的问题可以用票房来投票,电影本身质量评价应该脱离尘嚣。不过,之后彭导的一句话直接破掉了我对这部电影的任何幻想,那就是他说的,不想看可以捂眼。
导演叫观众捂眼看自己的作品,应该也算百年影史上头一遭了,这种暴虐和戾气,对观众的藐视,可以算前无古人了。既然如此,那对彭导之前与之后的电影我也就此捂眼吧。
6 ) All Destinations:你要记住只得一套呼吸方法。
“恩怨流水,一城自有一城愁。凡尘逆风,俗世岂能尽如人。”出自预告片的一句话。
这部电影从知道有到今天在电影院里看完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我陆续看了这部电影里主演们的其他电影,听了很多首粤语歌,因为了解,也更加喜欢香港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
香港诗人廖伟棠看完香港场的小团圆后写了一篇影评,大概是说这部电影是一封写给香港的家书,取自那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意。后来看公元兄还是谁说,这部电影是香港版的<一一>。
当时被震惊到,感觉肥彭怎么可以拍出一一那种婉约又有哲理的剧情片,不是他风格呀。因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买凶拍人>,妥妥的黑色幽默,讽刺吐槽两不误。而这部,等我看完才明了,即使是拍家庭伦理文艺片,还是抵挡不住他的个人风格。
三对夫妻的故事,我本最期待杨千嬅和曾志伟那一对,以为导演会让他们的故事成为整部电影的焦点,但最后让我流泪的是Gigi和古仔这一对,包括他们的女儿可怡。他们一家人和很多普通平凡的香港市民携手共救搁浅在沙滩鲸鱼的那瞬间,全景镜头拉过去,加上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戳泪点的台词,一下就让人掉泪。每个人都曾是“搁浅的鲸鱼”,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随着潮起潮落,总会有搁浅的时候,有的人就此死在了海滩上,有的人如片中的做法事破地狱的吴孟达所言,死掉了一部分。
古仔说,你知不知道女孩长的丑是件很惨的事情啊。以后连灯泡坏了都没人帮女儿修。
每个男生心里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沈佳宜,也都会有属于大家的庄咏诗。女孩子长得丑真的很惨,林兆霞成了彭浩翔的御用丑女,我觉得她越来越好看。
可怡超级奇怪,半夜爬起来吃榴莲,喜欢一只叫小青的蜥蜴。
榴莲外壳坚硬丑陋无比,但是果肉奇香,这是外表丑陋内心美好的可怡。变色龙从外表看上去就不是个讨人喜欢的货,但是“如果你喜欢怪人,其实它很美”。可怡虽然不能称之为漂亮,但是非常得意有趣。古仔一直让她学咏春,就是想让她成长出榴莲般的坚硬外壳来保护柔软的内心。
最后猪仔问爸爸我可不可以不吃榴莲了,爸爸说当然可以。电影没交代为什么可怡会夜半偷偷起来吃榴莲。,也许是爸爸自己喜欢吃榴莲,一直哄女儿说吃榴莲会变漂亮。但想想就觉得这样好惨。
小青后来死了。也许导演想说小孩子最初面对死亡往往是面对自己宠物的死亡,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可怡有一天吃坏了肚子问曾志伟演的邱医生说,人死了会怎么样,人为什么要生活这类的问题,他敷衍过去。直到在偷情的刺激过后邱医生憋着气尽量在维持他和妻子的家庭,在一起经历了“炸弹”、“岳母天堂退信”事件后他决定开始呼气,结束了和女护士的婚外情。
他在车里告诉那个对他死心塌地的小护士说“每次下班,一过干诺道,我就在想,怎么会有那样一条路,能到达所有的目的地呢?“”你还年轻,可以去往所有的目的地,而我,必须要生活。“小护士后来哭着离开了,旁边一个女观众悄悄对着旁边的人说,这个女的是真心爱他的。
小护士在电话里给邱医生唱了首粤语老歌,"愿我会揸火箭 带你到天空去 在太空中两人住 活到一千岁 都一般心醉 有你在身边多乐趣 共你双双对 好得尺好得意 地暗天昏当闲事 就算翻风雨 只需睇到你。"——<分分钟需要你>
直到快要结尾,邱医生才告诉可怡,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吸气,憋住,呼气,再吸气,憋住,呼气。" 等听到这句话,才觉得这话分量很重。
其实人生根本无目的。一切,不过是吸气,憋住,再呼气之过程。只有呼出,才能再吸;只有放下过去,才可迈步向前。去哪?根本不重要。世间并无目的地,过程就是目的地。所以唯一应关心,是该和谁并肩,去吸气憋住再呼气。
剩下的,就听黄沾:「顺意趋,寸心自如。任脚走,尺躯随遇。」
电影到最后一幕,曾志伟和千嬅面朝阳光在跑步机上运动,将一直贯穿影片的那层“忧伤的薄雾”拨开,让人顿觉豁然。三个家庭的浮浮沉沉,最后在一家麦当劳里化险为夷,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最喜欢开场抽着烟的千嬅,有一种莫名的魅力。将梦境实体化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同时也带着浅浅的疼痛感,让你感叹凡尘生活的不易。
1个半小时里面把3个故事都说清楚难度甚大,电影没有完成这个任务,以致3条线索都没有说清楚就结束了。等于说结构乱,但肥彭的剧本一流。要是放在内地,以内地导演的尿性估计会拍三部电影。
最后四分之一失控了,早早收尾。杨千嬅那个故事明明应该多讲讲的。
电影看完是等着听明哥的主题曲。一直觉得香港电影少不了填词人的贡献。Wyman写<目的地>实在是掏心掏肺的作品。"留低这片海 租借过某传奇 何必守到底 先发觉买不起 人所拥有的 怎计算有效期 无非吞吐间那点空气 人山中挣扎 人海中搜索 乱到已不记得 当初你为何出发 前身早糟蹋 前境不可察 愿你记得你可掌握到得这一刹 谁苦苦的鞭策 求有个解答 练到碰到美好都不信何其精刮 人最怕看不见未来才信地图 唯盼你知你真的拥有得这一刹 你要记住只得一套呼吸方法"
——你要记住只得一套呼吸方法。听完最后一句深呼吸一下才缓过来。
每一句都能和电影对上。
小团圆在香港叫香港仔,是说一个捕鱼的地方,人们世世代代在那边维持生活。而电影的英文名是 Aberdeen。当时没有细想,后来被人科普才知道,Aberdeen,阿伯丁。既是香港仔的译名,又是是英国前外交大臣的名字,《南京条约》的签订者。所以这里是"租借过某传奇"的地方。
肥彭不如陈果有种,<红van>不在内地上映,而肥彭觉得这电影是为香港而生的,连最细枝末节的东西都代表着香港,要给所有人看。
我想他的初衷就是想要Aberdeen这个名字。
电影中,每当夜幕降临时,香港街道常常以一种色彩斑斓,颜色艳丽,灯光柔和的模型世界呈现, 宛如一个童话世界一样,美好恬静。
这种夜晚中存在于超现实空间里美好的香港模型她的美好恰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争吵,挣扎。
从头到尾都有失焦镜头,恍惚得梦境与现实也分不清。本想吐槽下光影太浓烈。最后字幕打出来才会心一笑。
——本片所有失焦镜头,均为导演要求,与摄影助理之老花无关。
妥妥的肥彭风格,好想给他鼓掌!!!
听说影片耗资200万,建了长20米、宽9米,有60座大厦的纸扎城市。
肥彭剪了80个版本,最后从初剪150分钟直到97分钟。
在这里打五星,其实由于片长短,剪多了,结构乱等等问题,三四星就够了。但是那一星是给它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也正是巧合,明明是最代表香港小人物的电影,从导演到唱主题曲的人到填词人随便挑出来都是香港标志性人物都能代表香港的电影反而是被骂得最惨的。电影里很多隐喻,我想这也算一种隐喻吧。
对导演而言意义重大,对观众而言浪费票钱。怪鸡尝试自己以前无法驾驭的作品是迈出一大步实现自我突破,然而这片子无论是放在所有导演作品中,还是所有同类型作品中来看,水准都说不上有多高。
杨千嬅 古天乐 梁咏琪 都喜欢 但是因为杜汶泽 我不会去看这部戏 不会给这个烂人参演的电影贡献票房
一部为了达到叙事目的而生硬设计的情节无论如何都无法打动心扉。彭浩翔让我失望了。
杜汶澤的戲只有兩場 每場兩三分鐘而已 從情節完整性上看也不能剪掉...整體是不錯的港產片 情節雖平淡 但是故事講得有層次有呼應 比較圓融...香港街景的模型做得頗有意思..鏡頭下的香港很美 原味與現代融合..All Destination的意藴不錯..細節豐富
矫情地说:其实还是不走心。尤其这样一部讲多线人生、讲众生感悟的片子。真是喜或悲都没什么触动。大体上,彭导还是不擅长此类放低自己来跟观众交心的电影,编了几个没什么味道的故事放上去罢了,结尾收的也很莫名其妙。梁咏琪真的有亮点
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发现真心不错。周润发演技爆发,成龙打的很卖力,周星驰也很搞笑,唯一的缺陷就是刘德华只有几个镜头,不过还是被谢霆锋那张帅脸拟补回来了。总之,非常好看,值得一星。
为毛最近看的片子都有《一一》范儿,向大师致敬的节奏嘛?前半部剪的稀碎,如果说是为了刻意塑造出生活碎片质感,那么我看到的只是一堆像mv一样的大跨度片段式影像。片中人物实在…无逻辑可言。结尾草草了事,五分钟打通所有生活问题,铺垫可以喂狗了。生活不是散落一地的拼图,它既琐碎也厚重。
彭的《岁月神偷》,无刻意煽情,而是水到渠成的流露。地下深埋的炸弹几十年无人碰触,心底的隔阂也是,你不知它何时引爆。吸面条的会心一笑胜过岁月老去。全片充斥着彭的迷影情怀:星战、哥斯拉(由此可见他对关公大战外星人的喜爱)、希区柯克剧场(手机铃)、小生怕怕(纸车)和巨人错觉(和亡母食饭)等.
第一,不要随意黑这部电影了,那个傻X出现只有两个镜头。第二,这是讲香港人生活现状的电影,不要被内地烂片名误导。第三,这是适合生活迷茫的人看的,适合有家庭的人看的,你没经历过就根本不知道彭导表达的意思。
因为杜
子对卫灵公曰:不可因人废言。网友闻之曰:夫子所言甚是,我等俱是文明人,岂会因人废言,不过因言废人尔。子半晌无语,摇头而叹:更操蛋!
不过不失的港岛中年人浮世绘,看得出彭导是比以往多用了些小心思,但是力道仍然不够。开场10分钟交代完各人枝繁叶簇深陷的困顿,零碎、温吞、厚积而见功力。是人间色相,是人间喜剧,是搁浅的鲸,也是片末众人麦当劳共餐的大团圆。群戏不易,梁咏琪的角色相对最为完整与饱满。
不是为了黑谁,真心是因为太难看了。全片都在说教告诉你有多惨,又拿自己女儿丑作笑料,丝毫感受不到导演的真诚。
没想到豆瓣上比微博上还要激进。杜汶泽在这部戏里就是一个小配角,他也没因为这部戏来内地宣传,也不会因为这片子得到多少的好处。真正来的都是古天乐、梁咏琪和杨千嬅。我是第一次了解到一部港产片这么千辛万苦满中国跑宣传,就冲着一点,我也想给它打五星。
3.5 原来是多线并进的家庭剧,打开历史心结的主题,沉郁压抑中不失彭浩翔式的招牌小机灵幽默。二战轰炸时留下的炸弹被意外发现这一现实时政情节的插入,活生生地宣示了历史沉积要彻底扫除真的很难,是故人间唯有小团圆。
看了首映,免费门票。说实话,故事很不错,讲故事的方式也很好。当然,杜某在里面只有大约两分钟的镜头,换做谁演都可以。但是那段剧情确实挺重要。
彭导 请把FB和微博的言论统一
最期待的现实戏份没太大突破,结尾小团圆式的处理也有点牵强,但各种黑色幽默与反讽效果的段子,还是熟悉的味道,彭胖请坚持做你自己吧!PS:GiGi你露沟尺度这么大,真的大丈夫吗?!多给1星对抗乱打1星的脑残。
这是讨论电影的地儿,别把那些政治扯进来。这电影虽然结束的有点仓促,但根本不至于只有一星。那些打一星又没看过电影的,你们这样有意思么?
人到中年的艰辛,被生活磨砺掉了棱角,感情进行了倦怠期,又身处在充满诱惑的当下......都给故事取材提供了灵感,挺有代表性的,演员也算给力,这部港产文艺片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