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不可饶恕(1992)

HD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吉恩·哈克曼,摩根·弗里曼,理查德·哈里斯,弗兰西丝·费舍,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2

 剧照

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2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3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4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5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6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3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4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5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6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7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8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19不可饶恕(199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可饶恕(199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堪萨斯的农民威廉年轻时曾是出名的杀手和劫匪,然而当遇上了克劳迪亚后,他的生活开始彻底改变。威廉和克劳迪亚结婚生子后,洗手不干,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好景不长,克劳迪亚不久故去,威廉独立带着两个孩子过着清贫宁静的生活。这时,该地区发生了一起牛仔醉酒殴打妓女并将其毁容的恶性事件,坏蛋警长达格特只将此事草草了结,凶手仍逍遥法外。当地妓女纷纷捐钱,要求悬红1000美金请杀手来伸张正义。“思科菲尔德小子”找到威廉,要求合伙干这票买卖。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幸福富足的家庭,威廉终于答应再次出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THEK2小日子2024芝加哥故事第一季阿娜尔罕爱到底家裂第一季滚滚红尘1990情义两重天利刃出鞘2圆肚子女孩中国营造吉姆:詹姆斯·弗利传肮脏的黑袋子惊魂记1960打渔杀家偶像失格青空呐喊我的盖世英雄不良家庭时间旅人囧贼人质2016凡妮莎海辛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逝去的西部

逝去的西部

夕阳余晖下的牛仔——歪脖树下好凄凉

西部片发展到九十年代,已经变成了垂垂老矣的类型片。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式”的神话,早已不断被超越、解构、反类型化,从三四十年代的成熟期(约翰·福特《关山飞渡》为代表),五十年代的经典时期(《原野奇侠》《正午》),六十年代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的移植和超越,到六十年代末新好莱坞对西部片的升级与解构(《日落黄沙》《虎豹小霸王》),八十年代西部片几乎销声匿迹,时隔二十年后的《与狼共舞》(1990)则如平地一声雷,以一己之力重振了西部片的“史诗”风范。世纪末的九十年代,西部片似乎也走向了陌路。传统西部美国式神话的破灭、新一代的好莱坞大片的崛起、观众审美的变化,西部片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伊斯特伍德1992的《不可饶恕》可以算作是对于这一类型最后的荣光。

伊斯特伍德作为意大利式西部片的代表人物,在莱昂内的“镖客系列”里塑造了最为典型的牛仔形象,头戴牛仔帽,脚蹬皮质马靴,总是嘴角上扬叼着雪茄的牛仔形象,俨然成了西部片的代名词。作为这样一个西部片中的灵魂角色,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更像是对于西部片的一次致敬和挽歌。影片中垂垂老矣的牛仔,似乎也正暗喻着西部片类型的穷途末路,两个昔日牛仔(赏金猎人)的回归,是英雄迟暮的挣扎和无奈,更是对于西部往事的一次回眸与慨叹。

电影所营造的环境是一种被秩序化的西部世界的。警长比利小子所代表的是制度、权力的守护者,“比利小子”这个名字确有其人,比利小子在美国是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有人说他是位神枪手,是个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不法之徒,谋杀了21个人。很显然,在这里比利小子变成了一个维护小镇秩序、残忍的警长,是一种残暴和权力的结合。从那个远道而来的英国赏金猎人的遭遇可以看出,他作为这个小镇秩序的维护者,有着无比的权威和暴力倾向。多次出现他建造房子的片段,不言而喻,即暗示着他是一个权力和秩序的建立者、维护者,这种权威在小镇里不容置疑。

这种过分的光明的环境,是对于传统西部片的一种颠覆。在这种不对等的势力对抗下,不能的会对于弱者加以同情和怜悯,两个归隐的牛仔面对现实早已不能够从容应对,种种情景表现出他们的不适应感:上马摔倒、枪法不再、甚至连淋一场雨身体也病病殃殃。更具有意味的是奈德家中的印第安女人,传统西部片中正邪不两立的角色,如今已经和谐的统一于同一个屋檐下。电影中的妓女,是以一种更强势、更主动的身份出现的,不同于《关山飞渡》中不断被排挤、被冷落的妓女,并且对于牛仔的追求充满了自卑的情绪。但在这里,妓女的身份已经变成了赏金主,一种对于执法者不公正执法的驳斥,她们试图用更加野蛮的方式去维护群体的尊严。

赏金猎人——早已是一种逝去的职业。归隐的牛仔,是一个逝去时代的证明,开拓西部的任务已经完成,移居的牛仔将逐渐稳居下来成为一个居民——一种野性的剔除,一种文明的入侵。老一代的赏金猎人正是在“西进运动”中成长起来,西部神话的历史还尚未终结,年轻一代人有着澎湃的热血和进取的勇气,这是一个神话和英雄的年代。年轻牛仔和年迈牛仔的对比,一个是对于辉煌年代的向往、一个是对于逝去历史的无奈,两者实际上都阐述了一个事实:西部神话已经不再。当年轻的牛仔杀死了“杀过的第一个人”便不再想杀人,对于牛仔的神话已经变成一种恐惧;而不再杀戮的老牛仔面对好友的死去,拼死一搏血洗了妓院酒馆,作为是西部牛仔最后一次的“容光焕发”。自此之后,你只能望见夕阳剪影下,一房一树一牛仔,相互徘徊。

西部牛仔的神话已经过去,但属于英雄的神话永远不会消亡。正如西部片日渐衰亡,但西部片的内核——神话,将永久存在。

——(2018,12,30)

 2 ) 不一样的西部,不一样的枪

如果你对西部片着迷,对披着大围巾的年轻伊斯特伍德着迷,那你应该看看《不可饶恕》,因为我敢保证,它跟你看过的任何一部西部片都不一样,当然它也是西部片,但是你会发现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

你印象中的西部片是什么样?牛仔们对面站好,互相瞪着,突然某人手腕移动,电光火石之间,一票人被比精确制导导弹还准的点45子弹轰仆街(尽管你看不出来到底打什么部位了),没错,如果你看过N部西部片,那么以上情景你肯定看过N的N次方次。很过瘾,但是容易让人对19世纪的枪械性能产生过于浪漫的联想,幸好,我们有《不可饶恕》,能告诉我们一点真相。

“快确实很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头脑冷静”小比尔警长的这句总结以及在监狱里对英国枪手的嘲讽可以说是对整个60年代西部片群体的嘲讽,一个个传奇般的画面被重新解构成了一群流氓懒汉无意义的火拼,取胜的关键在于你能不慌不忙(当然不会很快)拔枪打中你的对手,同时你的枪好到不会因为走火而爆炸,如果这种嘲讽不够具体,看看影片最后的枪战,你就能大概了解牛仔枪战在现实世界中到底什么样子,在这里没有神话般的枪法,没有匪夷所思的战术,只有血气,不要命的心理素质,冷静的头脑,以及运气。

一个干掉五个,(还不包括被放走的)这样的描述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很多精彩绝伦的联想,但是伊斯特伍德告诉我们,它所代表的事实可以跟我们想象的相距甚远,并不刺激神迷,并不浪漫,甚至非常滑稽,但是就是这么发生了,某些观众心中对于西部枪战的幻想也随之不复存在。

但是伊斯特伍德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将西部片赖以生存的招牌式枪战进行结构已经够狠,但是他还不满足,他要挑战的是整个西部片的情感基础,将牛仔英雄主义击个粉碎,对于观众,看到自己崇拜的英雄被“坏人”痛扁或许很郁闷,但是相比猛然发现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些不要命也不在乎别人生命的亡命徒而言,这点郁闷根本不算什么,《不可饶恕》剥掉了西部片骑士童话的外衣,告诉我们那些整天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以开枪杀人为乐的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告诉我们“英雄主义”“除暴安良”“正义”这样的概念在他们的世界中占的比重是多么有限。

影片总共死了8个人,有哪一个是“坏人”,哪一个该死?即使其中最坏的,也不过是个一时冲动向妓女施暴的农民,小比尔该死吗?一个在没有法制的西部努力保证小镇安宁,禁止一切人戴枪进入的警官?不算忠厚但至少不坏的妓院老板?还是主动请求原谅的另一个农民小伙?如果你问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你无法在本片中找到答案,正如枪杀警长时威尔所说:“该不该死跟这事没关系”,什么正义,什么善与恶,这里有的只有简单的复仇杀戮而已,在暴力的世界里,谈论道德没有一点意义,行侠仗义成了谎言,无论是美国西部牛仔,还是中国绿林好汉。

如果理解到这一层,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西部片这样一个老掉牙的题材还能在93年赢4座奥斯卡,《不可饶恕》是对西部片的超越,同时也是总结。

如果你没看过西部片,请看《不可饶恕》,如果你看过很多西部片,请看《不可饶恕》。

 3 ) 对观众立场的一次挑衅

《不可饶恕》是伊斯特伍德参与的最后一部西部片,对其本人而言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因此在此片片尾,东木也将此片献给带给他辉煌的莱翁内导演。而从西部片风格而言,《不可饶恕》算是继承了意大利西部片的立场及情节,但从风格上又借鉴了黄金时代的西部片。从致敬意义上看,《不可饶恕》算是西部片的集大成者。

与黄金时代的西部片不同,《不可饶恕》与意大利西部片一样,立场模糊暧昧不清,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与邪、黑与白,有的仅仅是西部的一群人一些故事。影片的主角是个杀手,因此由于主角的关系,观众通常会将之视之为“正派”;而影片中的“反派”是一名治安官,虽然其代表法律上的正义,但由于与男主角相对立,因此在影片中反而成为了“反派”。

这个现象十分有趣。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都具有多面性。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只会遵循“二元对立”的法则,将角色简单分为好与坏、黑与白、正与邪。当然这是电影世界的一种简单的思维,而伊斯特伍德则尝试利用这种思维,并利用电影视点的影响,将电影世界中的黑白进行颠倒。于是当观众为最后主角干掉“反派”而欢呼时,实际上观众欢呼的是“正义被打倒”,这难道不是对电影世界黑白二元对立法则的最大讽刺吗?

当然,希区柯克在《电话谋杀案》,比利怀尔德在《双重赔偿》中都塑造了坏人的“正派”,以此释放观众内心深处的犯罪冲动。而伊斯特伍德在前辈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更进一步的讽刺与反抗,这自然也是西部片核心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正反派的形象与电影情节的节奏是密切相关的,重新聚焦于电影情节,发现在推进方面多少有点别扭。故事起因于妓女被两位牛仔(实际行凶者只有一人)毁容,由于治安官为做出妓女想要的判决(死刑),于是开始私募杀手,此为第一部分剧情。但在笔者看来,治安官的判决虽有息事宁人的嫌疑,但妓女们何至于极端到买凶杀人的程度?并且动机始终不动摇。由于电影缺乏对妓女群体的刻画,这让电影情节的起因缺乏信服力。

第二段情节是双线叙事,一方面讲诉隐退已久的杀手重出江湖,并招募团队开始计划;另一方面则讲述其它杀手被治安官严惩。这部分也有别扭之处,为何为妻子退隐已久的杀手突然决定复出?据其本人所言是经济原因,于是主角始终将分钱计划挂在嘴边,如此确确实实是恶棍的形象,而电影依然缺乏铺垫;反而治安官的形象更为生动,但为了将其归入“反派”,导演将之与“暴力执法”相挂钩。

最后就是正反派的冲突,主角依然没有合理、有信服力的动机,直至弗里曼被虐杀之后,才有了报仇的理由,也让观众彻底站在主角的一边,并希望主角干掉担任“反派”的治安官。观众的转变十分有趣,虽然治安官的“暴力执法”让人反感,与主角一派的买凶杀人相比,依然显得正以无比。但因为主角之一的死亡而激起观众的感性情绪,并彻底抛弃之前一个半小时的理性思维,伊斯特伍德在掌控观众情绪方面十分熟练。

不知道前半段情节的缺陷是否有意为之,但可以确定的是电影在客观上完成了对观众判断力的挑衅:情节以及角色缺乏信服力又如何,简单的情绪控制就足以掌握一切。虽然情节上缺乏建树,但电影在情绪控制以及引导观众立场的方面是值得讨论并引人深思的。

 4 ) 反类型片经典

有人扮演英雄,有人扮演匪徒。所有人都像是临时群演,不停变换着身份。但一旦有人开了枪,事情将无可挽回,那个人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你会夺走他现在的一切,以及将来的一切。 西部某座荒山脚下,两个退隐多年的老牛仔和一个聒噪的青年正躲在高坡的石头后面向下射击,他们的目标是个农民,在石头后面边躲他们的子弹边匍匐前进。其中一个老牛仔曾经可以准确射击天空中飞鸟的眼睛,现在却没有勇气再向人开枪,另一个老牛仔接过枪来却打了空枪。 “你打中他没有?”牛仔身边的青年一再焦急地询问,他是个高度近视。 现在枪里还有两发子弹。 老牛仔瞄准许久,又空了一发子弹,他没有空最后一枪。 那农民倒在地上没有迅速死去,他捂着伤口不停喊着:“给我点儿水!我在流血……!”“我中枪了,给我点儿水!”“求你了给我点儿水吧。” 农民的伙伴只敢躲在石头后面,连头都不敢探。 最终连几个杀手都看不下去了,老牛仔喊道:“给他点儿水该死的!我的老天啊……我们不会开枪的!” 于是这个农民临死前终于喝上了一口水。 《不可饶恕》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农民及同伴在大威士忌镇殴打妓女并导致妓女毁容,警长小比尔凭着对妓女的轻蔑态度以及刚愎自用的性格将案件草草了结,引起了妓女们的愤怒,她们凑集了一千美元邀各路杀手将两个罪犯杀死报仇。综合来看,这简直是西部片的常见模板,但如果仅以这种模板,《不可饶恕》不可能荣获第六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等殊荣。 如果你没看过西部片,去看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镖客三部曲,如果你看了许多西部片,去看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不可饶恕》。1992年,一个西部片已经没落的年代,城市牛仔伊斯德伍德拍出了一部反类型电影。 提起西部片,我们总要想起一些经典场面,正午的荒凉西部小镇,镇民们的注视下,两个牛仔背靠背站着,风滚草从脚边匆匆滚过,他们向自己身前同时迈步,突然回身拔枪,砰砰两声枪响,其中一方倒地。或是小酒馆里,正义的大镖客甩了甩披风用左轮手枪以神速将敌人撂倒。纵使有一些反类型片,片子里一定也有叼在嘴里的雪茄,电光火石之间的对决,精准到发质的射击,我们总能看到传奇,我们的脑海中总有对荒蛮西部和左轮手枪的美好幻想。

但《不可饶恕》给了我们一个罪犯,不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西部游侠,而是一个不再年轻的臭名昭著的杀人罪犯,他杀过女人,男人,老人,孩子。杀过趴在地上的人,手无寸铁的人。他甚至自己都记不清了,因为他从前总是醉酒。算来算去,他好像是整个电影中最罪大恶极的人。 至于公平对决,性感的英雄,魔术般精准的射击,《不可饶恕》更是嗤之以鼻。影片中没有传说中的1V1对决,浪费的子弹更是比命中的多,警长小比尔告诉传记作家(他写的传奇西部枪手传记都是传说,吹嘘,和放屁。):“快枪手确实不容易,但更必须的是头脑冷静。一个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的人,不会在枪口下惊慌,不然他就得命丧黄泉。”这听起来是不是更像是现代的冷酷杀手,不再有那种西部传奇的浪漫气质。 你说:现实一点儿都不浪漫。 是的,因为现实一点儿都不浪漫。 或许浪漫的一点是,这个昔日的恶名远扬的罪犯,生性残暴的小偷,杀人犯威廉.穆尼因为遇见了善良的恋人而被感染,十余年内再也没杀过人,甚至连骑马都已生疏。他的恋人没有因这个罪犯而死,或是因为复仇而死,她因为天花而死。 而在她死后,失去束缚的威廉,因金钱的诱惑再一次拿起了枪。 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线索“酒”,威廉在影片中不同的时段说过自己已不再饮酒。而失去酒精的他,行为就像个迟暮的枪手,谨慎依旧,但神勇不再。我们都知道——或至少隐隐意识到,威廉会再次饮酒,就像《黄金三镖客》中牛仔再次披起他经典的、标志性的披风,但当威廉真正拿起酒瓶的时候是如此的自然,甚至当我们注意到的时候他已经快将整瓶酒喝光了。 一瓶酒吞下喉咙,威廉再次回到从前,但又跟从前不太一样,他依旧要大杀四方,靠他的谨慎和冷酷——但不再是个残忍的劫匪、凶犯,他这回扮演妓女们的英雄,扮演他旧时好友的复仇者。 第一枪,他打死了酒馆的主人兼妓女们的皮条客。 警长小比尔谴责道:好啊,先生,你是个胆小的懦夫,你打死了一个手无寸铁的男人! 威廉回答:他应该武装自己的,因为他用我的朋友(的尸体)装饰他的酒吧。 警长:我不该是这个下场……我不该这样死去。 威廉:这与该不该无关,事实是这样。 警长:我们地狱见吧,威廉.穆尼。 威廉:我们会的。(扣动扳机) 谁是不可饶恕的,谁是该死的,谁是不该死的? ……在结局面前,这跟该不该无关。 坟墓没有向我们解释什么。

右手先生S x 猹鱼工作室

//mp.weixin.qq.com/s/vNL5AFyBBihgXh9hzzdmgg

 5 ) 太装B了~

第一次看感觉很爽
再一次看感觉还不错
第三次看感觉演员为了故事而表演
表演得太装B了 有点恶心了~

同类电影得同样得感觉有
<<浪人>> <<肖申克的救赎>>

 6 ) 恶魔都是逼出来的

同类型的电影有很多,故事都大同小异。真正的无敌人物前期总是默默无闻,有时还会表现得很懦弱无能。但是反方一再的相逼,最后逼得我们的“英雄”走投无路,不得不撕下脸上的和善的伪装,突变成恶魔杀人狂。伊斯特伍德一直都是越老越有味儿的那种演员,他那经典的思考时的眯眼动作让人印象深刻。整部片子稍显沉闷,前面大量的铺垫,到了最后枪战时却波澜不惊。那个被牛仔把脸划破的姑娘真好看,而且身材也好。喜欢主角最后一刻说出的那句话:我杀女人和小孩儿,凡是会动的我都杀。酷劲儿十足。俨然一个冷静而放荡的地狱来客。

 短评

没有纯粹的正与邪。EastWood总喜欢拿生死这个话题来装深沉,让人看得一眼便知,这部里面台词也很别扭,既没有观赏性,也没有艺术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伦理哲学内涵。所以虽然捧回了小金人,却很难震慑影坛。

9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西部片最爱。英雄不会老去,只是渐行渐远。

12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太多地方隔靴搔痒,但西部片风格醇厚,所以不觉得有特别反类型之处,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还用说吗,这是个自传,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以贯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见证到一个依然在世的传奇,夫复何求。

1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ClintEastwood这回演了我最爱的那种人物,当自己受到欺辱时,可以忍气吞声,但绝不容忍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不公对待

2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憋着一大口气等着东木放大招还好他从未让我失望过。和老爷车连看有点恍惚,因为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部电影… 他真是拍了一辈子孤胆英雄,作为导演他特别明白自己咋样最帅(也确实很帅)。在传说中开始,结束后成为另一个传说,东木并不是要拍一个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诉说对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恋

2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他可以把悲伤深埋在心底不去辩驳,自认是杀人狂魔,独自一人走进那小酒馆打爆一票人的脑袋,在风雨中命令所有对准他的枪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则他会成为他们最恐怖的噩梦。然后,他就带着所有的传说,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还活着,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和他杀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狱。

2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Clint这部太帅了...完全被迷倒.在那个混乱的年份,价值观早已被颠倒,我没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义的动作除了Clint的爱妻.描写杀人的感受十分忠实,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片子里比较特别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终提到这点.最后的混乱,只能被大恶征服,或许也是讽刺的地方.

26分钟前
  • 力荐

重温,观感比第一次更棒。这片太耐看了,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各方面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构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义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东木最佳。

29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总喜欢把坏人演成好人,这点最牛比

31分钟前
  • 嘉得乐
  • 力荐

你会知道,世界上有种人,有那么一种魅力。

36分钟前
  • 非闇
  • 力荐

对西部片的致敬与默哀

4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好看啊,不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44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东方的哲学,西部的表现手法

46分钟前
  • Norris
  • 力荐

娓娓道来的故事迎来了热血喷薄的结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满满当当的西部情怀,致敬也好,默哀也罢,你仅仅只会唏嘘: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流传着Ta的背影和传说。

49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没错 我曾残杀妇孺 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 小比尔 现在我来杀你了 为了你对我挚友犯下的罪孽 闲杂人等最好离开”

51分钟前
  • mulder
  • 力荐

类型意义自然可记一笔,东木这么早就演壮士暮年属意外。片里诸多角色处理的丝毫不乱,衬哈克曼凶恶的英国杀手也背负英美民族性和华族血泪史、踉跄成行的刺杀队也包含杀戮自省和初哥豪气(台词好不然就俗套了)、买凶妓女也有分江湖道义。传记作者见东木泄愤时兴奋一笑的细节抓得好。先生存再复仇有提升

5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伊斯特伍德的间接描写、节奏控制和煽情渲染,总是那么细腻、隽永、火候精准。男人,老男人,劣迹斑斑的老男人,一样可以像他那样充满魅力。

55分钟前
  • passionfly
  • 力荐

如果爱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那多么令我羡慕。夕阳下,一个男人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有谁会知道他曾经淋漓了多少鲜血。如果警长是个暴徒,如果杀手对爱情忠贞,对朋友义气,那样的话,决不饶恕。

60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力荐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1小时前
  • ╯^╰
  • 推荐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帮片,东木头在全片前¾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冲刷掉传统同类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蛮粗糙的本来模样;但他又在后¼以神话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灭的传奇;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电影的特质,整个文本都可看做是对西部片数十载由盛及衰的隐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