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10年间,看过很多遍,每次感受都不同,两个理想主义者在相遇的一刻世界都变了。一个从艺者对待这份艺术可以说“不将就”,所谓不成疯不成魔。李保田老戏骨真的把这个作家心理的苦闷表达的淋漓尽致。以及大多数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努力的朋友们,为什么宗教领袖在最艰苦的环境依然乐观,就是他们看到了未来成功的光明,看到了那到光,一句“你也是条虫~”是点睛之笔!
世上无非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不正常的暂忽略不计。男人,北方人也叫爷们儿,爷们儿是个啥?众说纷纭,自古以来上至皇帝圣人,下到泼皮无赖,都有混的不错的能称得上爷们儿的,被搬到文艺作品里精雕细刻、死而不僵的被再加工N遍又新鲜出炉,但这些样品有趣是有趣的很却无味,没什么味?没有人味,也就是离普通人比较远,不容易产生共鸣。自打有人那天算起,这世上的爷们儿活着的死了的加起来不下几千亿个,混成皇帝圣人、侠客大盗等有头有脸的人物的能有多少,绝大多数还得算是一普通人,作为电影能为普通爷们儿拍的东西也实在太少,《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就是难得的一部,李保田老师在片中把一个走文学路线走的凄惨落魄的爷们儿演活了,尽管说的是上个世界九十年代的人,但看着看着,心中就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共鸣。
李浩明一心想成为作家,便辞去工作,整日在家笔耕,并动用了他妻子师慧的积蓄买了电脑。妻子一气之下与他离婚,将自己的一套两居室暂时留给李浩明,只身带孩子搬了出去。恰逢此时,师慧的妹妹师红从深圳回北京,搬进了师慧两居室中的一间,与李浩明成了一套房屋中的邻居。起初,师红与李浩明之间发生了许多矛盾,然而心地善良的师红不忍看到李浩明那种窘态,便主动帮他找来挣钱的门路。师红与男友发生了争执,多亏李浩明“救急”才算了结。李浩明的小说终于发表,他与师红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师慧得知非常愤怒,决定收回房子,于是,李浩明和师红被赶出了家门……
爷们儿李浩明混得彻底的不风光,何止是不风光简直就是窝囊还死拧,“我就是一只虫,就是作茧自缚。弄好了,我变个蝴蝶飞出来;弄不好,就是个蛾子我也乐意”,听着这话能把同样是一普通爷们儿的我听出眼泪来。是啊!这就是咱普通爷们儿的生存状态,爷们儿的生存状态是啥?有理想没钱,有想法没人懂,有个性没人搭理全当是一神经病,甚至是不被亲人理解,李浩明咬着牙指着他老婆说“你丫根本不了解我”。这是爷们儿的悲哀,非但无人喝彩而且没人待见。或许是但凡爷们儿都有个梦想,可多半又不太现实,起码短时间内不可能用来养家糊口,梦想照不进现实,人间悲剧就此上演不断升级,冷战、武斗、感情破裂、离婚,混的人不人鬼不鬼,可爷们儿还死拧、挺着,等梦想照下来,仰着脖子去接,脖子晒热了,就觉得温暖;晒黑了,就觉得健康;烫皮了,梦近了;起泡了,已经在梦里了,痛并快乐着;泡破了,露肉了,肉熟了,肉糊了,肉疼了,鼻子哭了,这都没走,走多不牛掰呀!必须死扛——必须的,聚光灯灭了,爷们儿没的扛了,闪着爷们儿,爷们儿拧巴了,爷们儿生命不能承受之没东西扛,爷们儿玩火柴,爷们儿攒烟头,爷们儿屁暖床,爷们儿晒月亮,爷们儿什么也看不见还站那儿瞧,仰着脖子,瞪到白内障,这叫信仰。看着李浩明为了自己那点梦想不放弃不妥协,寒冬腊月里站在十字路口警墩上指挥交通,我发自内心感叹——这是一纯爷们儿!
爷们儿的生存状态落魄,可精神世界却保持高贵,这正是普通人的性格,“三军不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指点江山、腰缠万贯、粉丝无数、恶贯满盈的毕竟是少数,而作为每一个大多数存在者的普通爷们儿谁也不会把自己看扁了,心高气傲起来都跟名人差不多。人自大到高潮的时候,人都是空白的。只不过名人靠名气HIGH自己到高潮,普通爷们儿靠二两小酒HIGH到空白。一旦自大起来,进入了状态,心就高了,对现实就不满了,尤其是没人理解,没女人理解,真他妈的生不如死,所以爷们儿艘希望有人懂,希望有个红颜知己闯入自己的生活。闯入李浩明生活的是他的小姨子——师红,一个同样有梦难成真经历曲折的女性,正是她的出现打乱了李浩明原本混乱不堪的生活节奏,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师红的点拨下,李浩明开窍了,知道怎么写才叫抓住了读者的心思,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作品不会“不好看”了而是“洛阳纸贵”,他成功了、出名了、梦想照进了现实还搭了一个知己,红颜的。所以红颜知己的神奇对于爷们儿来说作用可能是无法限量的,正如《大话西游》中观世音菩萨对至尊宝说的“你之所以还没成为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是因为你还没遇到给你三颗痣的女人”。也许,每个普通爷们儿都可能具有神通广大的潜力,但上帝却没有造出足够多的红颜知己,碰上了算是你的造化。
但爷们儿毕竟凡根太深,也是丫根本不了解自己,红颜知己对于爷们儿来说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而非生活中的伴儿,“相见于灵境,相忘于江湖”。“我跟师红好了”这明显的是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把红颜知己当成恋人进而准备当老婆。知己、恋人、伴侣都是不同属性的东西搀和不得也互不兼容,当你把一个女人的角色改变时,她以前的角色也就消失了,这或许才是爷们儿真正的悲哀,不是没人理解,是不了解自己,总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所谓的红颜知己情结无非是给自己这种混沌找一个死不认帐继续混沌的借口。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在兵荒马乱的暑假旺季的一个忙里偷闲的早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其实前一天我在家就看了一半,但是心静不下来,后来在地铁上无声音得又跳着看了一遍,没什么感觉。今天一个人独享房间,完整地欣赏了这部电影,还是有好几个瞬间被击中:
打完胎之后,作家给妹妹诗红喂药。诗红坐在床上,脸朝着作家,两个人聊着写作,她整个人和背后的墙都被夕阳染成金色,梦幻得有种近乎伤感的美,因为夕阳的颜色是回忆的颜色,而这一切发生在此刻。明明是此刻,却有着回忆的颜色,夕阳仿佛在说,这一切迟早得消失。
夕阳也和我的一个独特回忆牢牢绑定。九年前的高考前一天的黄昏,在峨眉岭小破家的小客厅里,父亲穿着内裤,露着他那白亮的大腿,两腿叉看,坐在那个木头小板凳上,母亲坐在旁边的大凳子上,听着父亲对我进行考前最后的叮嘱教育,一向烦人的父亲在最后收敛了一些,没有说一些我总是不认真,八点就睡觉这样冷嘲热讽自以为幽默的话。具体我也记不得说什么了,但我记得那天的夕阳。小破家在六楼,每天黄昏会有我爸口中的西晒,六月的西晒已经开始有些炎热。这层金黄把我的脸晒得烫烫的,但不刺痛,而是带着一些温暖,我爸的话也似乎如同夕阳一样,在那个我一颗心悬在那里,找不到着陆点而无法安稳呼吸的时刻,他的话让我安心。我觉得一切似乎都会好的。(虽然后来该考得差还是差,该自闭还是自闭)这么多年来,我很多次回想起那次的夕阳,正如我很多次回忆高中窗外河边繁茂树叶所反射的朝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场景会在我的脑海里无限循环,也许是因为那个高考前独特的时间点,又或许是夕阳炽烈中包裹的那丝昏黄温柔,也可能是父亲的一反常态。总之,那幅画是我永远不会忘的宝藏。也要感谢夕阳,把这幅画镶了一个金边儿,再加了一个暖色的滤镜。
车流中的回头杀是片尾,当初是冲着这个看的这部电影,桃厂公众号里安利的,说是李保田老师回头的那种丧演的真好,而且失意中年男人这个话题又比较符合我最近的心境,于是我就看了。但反倒是夕阳引起了我更多回忆。
挺俗的片名,但没想到是文艺片。剧情也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柴米油盐酱醋茶,幸亏还有个小姨子。在我这里,只需要一个张延就可以给这部片子打五星了。太美了,这丫头太美了。张延成名较晚,虽然这些年我也看过张延的不少片子,但是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如此青春热情活力四射的张延。我一直都觉得张延是影视圈中最被低估的那种大美女,她的颜值五官都特别出众,身材更是没的说,关键是还有气质,有自己非常独立的气场。这部影片中张延美的明媚动人,青春四射。
我知道她本身就是学习专业现代舞出身,在粉红女郎里面就经常秀劈叉基本功,不过很少在作品中展示真实的舞技。这也是我第一次欣赏到她的本色出演。当她穿着白色毛衣在迪厅领舞,我的天,真特么美爆了。整个人都在发光,伴随着崔健的音乐,她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她冲着李浩明招手微笑,温柔又热情的请他一起加入的时候,作家心里激情的小火苗彻底被点燃了,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是需要源泉的。这个源泉就是美,就是爱,而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觉得这部影片前半段是现实,后半段是幻想。大部分的男人都过着前半段的生活,只能拥有一个成天抱怨算计生活的妻子。而后半段的红颜知已,每个人都幻想过,但这也只是幻想而已。能不能拥有,全靠造化。姐姐师慧,她不年轻也不美,她失去了丈夫的爱,我很同情她。因为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代表了绝大多数女人的命运,可怜又无奈。没办法,作为男人,相信谁也无法拒绝如此青春靓丽又有精神共鸣的小姨子,甚至巴不得来一打。好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小姨子基本上你别想遇到。就算有,绝大部分也不可能会爱上成名前的李浩明。
张延这部影片,我要珍藏啊,青春的印记。多么可贵。
非常接地气,贴近生活的电影,其实电影本身就没有起点的高与低,真实性,情感故事的升华,反映社会层面的人物性格,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性的另一面。李保田老师刻画的人物真实,表演力强。形象,状态都深入了人物性格里。和张延饰演的人物答道了精神世界中的默契才会最终走到一起。盖克饰演的人物和保田老师饰演的人物本身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三观不一样。她是柴米油盐,又想追求好的生活。保田老师就是为了自己的艺术。张延反而是给他提供了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赋予他灵感的人,感情就是升华的。90年代的电影一直都很喜欢,怀旧的胶片电影色彩,透过那个年代的楼房的结构冬天的北京,洒向张延脸部那黄色的阳光,配以三宝的电影音乐简直就是绝配。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革。经典永远不会褪色。
以几分钟的默片结束。
通俗的京味都市言情片,通过一位人文知识分子在离婚之后面对的新问题,看三位关系微妙的局中人的生存境遇、现实矛盾、道德伦理,揭示出人性的弱点。
演技派
指挥交通内段儿
爱情和孤独是作家创作的动力,爱情和孤独是一对反义词,又是双生子。
二十多年前的商业电影探讨尺度比现在大多了,观众们的心理接受范围也比现在更自由。现在一切都不能谈,一切都需要正确,都说假话,就显得不客观,无意义。
每次看美剧,看到安排有劈腿史的前夫能够想自由回到努力生活妻子那里,就能自由回去的情节,我就想把这国产片名字回敬给他们。我就是讨厌ex的专业户== 封建道德的编剧别在我这儿妄图给ex洗白。不道为啥,大概是身边离婚的人多了==
中学时一直把片名当成 口头语说!~
关于幽默的举例,耿耿于怀
张延领舞那段算本色发挥了
有理想有尊严,没有问题,你可以追求。那你不要结婚有孩子连累老婆啊,你天天窝家里写作,照顾孩子养孩子做家务都是老婆,你还要责怪老婆不理解自己?她有那个精力吗?什么男人需要的是红颜知己需要的是理解和鼓励?女人不需要吗?是个人都需要啊。三岁的孩子也需要啊。只有你需要,你不想着给别人鼓励和支持吗?这也就是片子美化了,化茧成蝶飞上枝头,现实里谁要是学这种,几年就得营养不良病死。怎么就不能边上班边写作啊,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顶顶考究漂亮的打光配上调度高明的长镜头,李保田影史一舞献出阿尔帕西诺级的表演,咱当年中国电影的心气儿多高呀,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业片都是奔着送奖去的,再看看现在,都是些什么狗逼
我觉得,这片大概是李保田特质的全面体现。他特别擅长演内心丰富但压抑,表面轻描淡写歪嘴笑笑的人物。《菊豆》、《过年》、《有话好好说》,看点都是他压抑到发狠那一下的转折,又沉又狠。这部他和盖克都压抑,抻的劲儿最好。以及,当日的张延劲儿劲儿的(瞿颖也有类似劲儿,但不如她细),特别带李保田的沉狠。
李保田在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她根本就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配乐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不过一点儿也不过时,最感触的是电影中李保田作为一个北京本地人,居然不能在本市住酒店,这个规定也太奇葩了,1996年啊,真怪。最好的表演算是大半夜自言自语指挥交通了吧,有一瞬间,我想起王宝强的《hello树先生》。PS:演员表里的彭丹是个什么鬼,她演的谁?
真夫妻,应该能共得了贫贱。红颜知己万岁!
人到中年蹉跎梦,小姨添香妻倒灶
我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的?应该是……
几十年后都有价值的中国电影。
特别喜欢这句话
我记得是初中时候看的。当我看到了李保田在半夜的北京马路上跳舞的时候,我为一个中年危机的怪蜀黍哭了。现在想想,我泪点很低,并且同情心过剩。我不够理解女人的艰辛,却容易怜悯软弱的男人。直到今天,我都在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