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第36个故事

HD

主演:桂纶镁,林辰唏,张翰,马玉,中孝介,巴钰,张为程,张聿文,袁绪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剧照

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第36个故事 剧照 NO.2第36个故事 剧照 NO.3第36个故事 剧照 NO.4第36个故事 剧照 NO.5第36个故事 剧照 NO.6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3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4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5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6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7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8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9第36个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第36个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台北市的一角,伫立着一间清静雅致的咖啡店。它的主人朵儿(桂纶镁 饰)和蔷儿(林辰唏 饰)是一对美丽的姐妹花,朵儿经营咖啡店的想法由来已久,偶然的机缘下,她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在开业之初的喧嚣后,咖啡店渐渐归于平寂。正当姐妹俩为此烦恼不已之时,一本朋友庆贺开业送的泰文食谱启发了鬼灵精蔷儿的灵感。她鼓励姐姐在咖啡店内开展以物易物的服务,吸引各色人等云集于此,寻找、交换彼此的心爱之物。咖啡店渐渐热闹起来,拥有36个城市故事的周群青(张翰 饰)的到来,也改变着姐妹的人生……  本片荣获2010台北电影节观众票选奖和最佳音乐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赌王出山甜蜜十六岁20021917(国语版)你好 再见像小强一样活着走到底恐怖星球禁室躯杀纱丽迷情一路上有你美丽男孩2018国语妈妈要我出嫁尖叫耐撕男女之恶犬女友仇恋爱人再生尽管如此、千辉同学也太甜了。俘虏明星雇员2006追爱男团变身契约大祸临头第二季金融恶魔第一季也许明天出走人生电台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三季枪长莫及

 长篇影评

 1 ) 我不知道要換什麽 只是不想用吉他換木馬 木馬又換吉他

交換 好像沒有規則哦

保險杠換海芋 好後悔 乾脆直接用賠款買麵粉和咖啡豆了
迪斯科球換芭比和她的馬車 好像有點幼稚
超白癡的無敵鐵金剛換老照片 沒關係 再加兩杯咖啡就可以
十幾年的舊書 換兩首島歌 因為突然還蠻想聽

好像是用一堆本來就不知道要拿來幹嘛的 換來一堆更沒用的
這樣什麽時候才能換到車和骨瓷啊

漫無目地的 台北市唯一的女生 還沒有遇到那個唯一的男生
換著換著 想要的東西 漸漸變了

聽了那么多故事 好像環遊世界也不錯
環遊世界的夢 也只不過是拿開咖啡店的夢來換
不需要媽媽做兩張簽來抽 只是用我家的沙發 換你家的沙發而已

原來夢想 這麼好換 而我少的 一定會有一個人多出來

愛情 好像也只不過是 我要的你有 你要的我也剛剛好有的情形下
交換出來的

城市 是一張在每個人之間 畫上交換的連線 織出的網絡

如果所有的交換 都像用亂編的白爛故事 換國外才買的到的掛飾一樣 那多好
可惜有一些交換 也像突然覺得 我不要換了 還帶走你所有的畫 只留下35段回憶的時候

交換 好像沒有規則哦
不過 不想吉他換木馬 木馬又換吉他
換來新的東西 有用也好 沒有用也好
都好像離換到車和骨瓷 更進一步了
每天傻傻的換來換去 到最後也沒有換到車和骨瓷

車還是存錢買 骨瓷呢 耐心等待著遇到那個 多了它的人吧

 2 ) 很安静


有点喜欢这样的文艺腔调,
虽然沙发客,换客已经比较老套。

喜欢妹妹的演技

电影让我美好
我也有咖啡店的梦想

 3 ) 只有文藝情調,卻沒有生活細節的台北

我對台北一直有種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愫:它曾是我最想停留的地方,也曾是我最想逃離的所在。我愛它的豐富多元,也愛它的無所不能;我恨它的寂寞疏離,卻也愛它的自由空曠。 記憶中所有曾在台北發生的一切,都與夢想和自由緊密連結,它是一個讓人習慣期盼,卻又慣性失望的城市。 如果以台北比喻「愛情」,那個他,肯定是我靈魂的伴侶,又同時是我生活的難題。遊走在愛恨邊緣的情感,總是在放棄與堅持之間不斷拉扯,最後才赫然發現,緊握不放的,是自己猶豫不決的心。 離不開台北,就好似離不開心中的愛情與夢想,連自己都搞不清怎麼會固執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就是想多停留一秒,就是想多看一眼,就是想多感受一會兒,就是想努力結合現實與夢想,就是相信一定會到達期盼的明天。 所有的”就是想”成為我心中對台北最深刻的印記。 台北,絕對是飽含情緒,卻故作淡定的文藝樣貌,但它又不僅止於表面的詩意,那是城市飽滿內容之中,骨子裡的真實文藝,是一種精神上的文藝,不時帶有淡淡哀愁,卻仍擁有無盡希望的生命情調: 複雜中不失純真,純真裡又不止簡單,無法一眼望盡,但又不至於永遠疏離。 我所能想像最貼近台北真實樣貌的是歌手:陳綺貞。 有人說她氣質清新,有人說她聲音童真,有人說她思想繁複,有人說她難以親近。她既擁有天使的純真樣貌,也同時保有魔鬼的犀利思緒。於是,她總能帶著令人致命的笑容不著痕跡地一刀切開你的心,她看似毫無殺傷力,卻又能讓人在她的歌曲中自然釋放所有負累,與自己坦誠相對,不管結果是好是壞,一切心甘情願。然而,最重要的是,她不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之中,她的眼光不斷向外幅射,她關心周遭發生的事,她不止看見少數人的成功,更看見多數人的失敗;她的歌裡有個人的情愛,更有我們生活的悲歡。 在我心裡,她不是高不可攀的女神,反而更像一個懂得的朋友,用她的歌與我們的平凡日常對話。她有時離得很遠,有時又近在眼前。所謂距離的遠近,在於心的視角。 關鍵在於:你的心,看到了什麼? 文藝的陳綺貞,一如文藝的台北,充滿人文風情,卻不僅止於外表的文藝。 生活的陳綺貞,一如生活的台北,擁有各種可能,卻絕非天馬行空的想像。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文藝的精神,以及踏實生活的知足與溫暖,這才是我心中的台北。 可惜,兩部關於台北的電影『一頁台北』和『第36個故事』都讓我失望了。本來還對『第36個故事』充滿期待,我一直認為咖啡館是台北人文風格的重要基礎,走在台北街頭,隨處可見隱身在街道巷弄內的特色咖啡館,性格的老闆,低調的顧客,共享一個隱密的空間,彼此又有著默契的連結,既隱密又相通,於是,生命的故事悄悄誕生。 一間咖啡館,代表一種個人風格,同時也代表了城市的可能性。 以此為台北主題,的確予人極大的想像空間。再加上女主角又是氣質絕佳的桂綸鎂,我原以為應該會十分好看。沒想到,結果竟和『一頁台北』一樣,劇情空洞,缺乏細節,看不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彷彿少了靈魂,儘管情節之外的部分並不差,仍無法擺脫看完之後的失落感。 他們眼中的台北和我心中的台北,毫無共鳴,不知道是因為我長大了,還是他們的世界縮小了? 【只有文藝,沒有生活的台北】 兩部電影有一樣的問題,明明是講述城市生活的故事,偏偏呈現出來的劇情一點也不生活。 『一頁台北』最後演變成黑社會的無厘頭追逐,雖然有些逗趣的橋段,但整體的感覺十分荒誕,我完全想像不到這與台北有什麼關係?男女主角的情感建立也沒有說服力,兩個人莫名其妙跑了一夜,天亮之際,男主角就決定不去法國,要留在台北了。一夜之間,他們彷彿突然找到彼此,於是男主角就此放棄之前堅持的夢想,他的夢想也未免太輕微的吧!如果主題不是台北,或許它可以算是個不錯的黑色喜劇,但主角明明是台北,我卻完全看不到台北,只看到誠品書店的書架,萬頭鑽動的師大夜市。我看不到台北表象之外的精神,換言之,這故事可以在台北發生,也能在東京紐約發生。 它說的是台北,卻不屬於台北,這是最讓我困惑之處。 『第36個故事』則是故事點子不錯,但劇情生硬做作,還畫蛇添足加了許多沒必要的橋段。 一開始,朵兒(桂綸鎂飾)開了一間夢寐以求的咖啡館,妙的是她以前工作的同事不約而同送來家裡沒用的東西當開店賀禮,這其實不太合常理,一般人不會故意送沒用的東西給朋友當禮物,那些佔據咖啡館空間的東西,成為朵兒的妹妹薔兒”以物易物”的點子來源。以物易物,交換每個人的心理價值,是很有意思的想法,倒不如這點子就直接出自搞怪的薔兒,藉此營造咖啡館的東西只換不賣的特色。 張翰演的客人拿了35塊世界各國的手工香皂來交換,並為每個香皂附上一個故事,這是一個與夢想連結的橋段,甚至是引發朵兒後來決定旅行出走的關鍵,但電影呈現出來的感覺就是不痛不癢,可有可無,走過35個城市的記憶應該不會如此不著痕跡,我甚至想不起他曾說的任何一個故事片段。有好的故事立意,卻沒有豐富的內容,彷彿拿掉任何一個橋段都不會妨礙整部電影,這似乎又犯了某些台灣電影的老毛病。 最莫名其妙的是貫穿整部電影的OS,明明是簡單至極的劇情,還要旁人解說,更誇張的是每段出現的街頭訪問,直教人傻眼。或許是導演希望電影能呈現出如同記錄片般的情境,但是訪問路人甲,只會讓看電影的情緒被打斷,我看不出這些訪問與電影有何關聯?只覺得突兀至極。 我不喜歡這兩部電影的原因就在於,完全找不到台北生活中的感動,除了文藝,毫無生活細節。 咖啡館的故事其實可以拍得無比動人。例如:日劇『溫柔時刻』,一個發生在北海道咖啡館的故事,或者是類似的東京『深夜食堂』。兩部日劇都讓我看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互動,看似毫無關聯的彼此,因為咖啡館的存在,而讓時感孤單的心有了溫度。 重點在於:咖啡館主人與常客的生命,因此有了連結。 每個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不為人知煩惱,有些人不願對身邊的人訴說,咖啡館就成了存放心事的好地方。我一直覺得每個城市咖啡館如同旅人的家,它應該是予人溫暖,令人心安的所在。 其實,不需要太奇幻美麗的故事,反倒需要注入日常生活的暖意,這才是咖啡館之所以令人流連忘返的緣故啊!可惜,我只看到朵兒咖啡館的美麗,卻沒有感受到它的暖意。 【配角比主角出彩的『第36個故事』】 我認為一部電影最重要的,仍是說好一個故事。 之前我很喜歡的『海角七號』和『聽說』都是劇情自然流暢,沒有太多可有可無的支微末節,也不會沒頭沒尾的出現突兀的情節。仔細想想,把故事說好,不是電影的基本工夫嗎?就像是房子的地基,沒有穩固的基礎,就算房子的裝潢擺設再美,也僅是曇花一現,沒有安全感,就無法讓人產生”家”的感覺;少了家的感覺,就不會有想停留的渴望。 所以,無法與人連結的咖啡館,終究只是咖啡館,不會成為心裡溫暖的印記。 如果電影劇情是主角,那麼演員配樂攝影就是配角。 『第36個故事』的配角明顯比主角出彩。飾演咖啡館老闆朵兒的桂綸鎂深具人文氣息,她在吧台煮咖啡做甜點的身影看來十分美好,與咖啡館自然融合成一股令人安心的氣氛。桂綸鎂身上兼具兩種矛盾的特質,對於她想要的東西,固執到底但又缺乏自信,她想擁有屬於自己的咖啡館,有了咖啡館以後,卻又因為與想像中的情況不同而倍感失落,這感覺就像心被夢想成真的快樂填滿以後,不知不覺又空出了一大塊,空出的部分如實存在,但一時又無解。 我們渴望夢想成真,然而夢想一旦成真,少了追尋的動力,人反倒無所適從了。也許人心就像蔡健雅唱的「無底洞」,不可能有被填滿的一天,只有時感匱乏,才有追尋的意念與繼續向前的勇氣。 我喜歡桂綸鎂身上散發出的"無限可能"特質,她讓我想起總是遊走在希望與失望邊緣的自己,有時不顧一切也要堅持到底,有時卻又自暴自棄想轉身就走。 她讓我相信,轉身,也許不是壞事;離開,可能海闊天空。 重點是:不要害怕改變,也不要否絕從前,慢慢往前走就好。 飾演妹妹薔兒的林辰唏,非常有型,有著讓人過目不忘的強烈個人特質,很適合電影中那個天馬行空愛搞怪的女孩。 她騎著腳踏車,穿梭在街道巷弄之間,午後的陽光穿越樹梢,映照她意氣風發的臉龐,微微上揚的嘴角,彷彿前往未知的通關密語,那是一種不害怕的表情,是我們曾經熟悉,卻不知不覺隨時光流逝的美好青春。 耳邊同時響起雷光夏充滿故事的歌聲,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感動!我看著電影中自由穿梭的薔兒,想起那段在台北隨心所欲的好日子:睡不著,就在誠品書店看整晚的書;想唱歌,就和要好的朋友到好樂迪唱一整晚,天亮再說晚安;最喜歡在十三樓看夜景,想像黑夜之下的點點星光,當時陪伴我的人還為我在陽台上佈置了小茶几;當時極為鍾愛的山中咖啡館,就像心有靈犀的戀人,擠了半天公車上陽明山,就為了去翡冷翠咖啡館喝下午茶。 那時,一心往前看,只看到光,看不到光背後的影,還不知道生命中有些錯過已無可挽回。 那時,也還無法體會雷光夏歌裡的疏離,其實是緩步的靠近。我愛她歌裡的寂靜,更愛寂靜背後被音符層層疊起的暖意:『給我想要的生活,面對最坦白的眼眸,前方是一片晴朗星空,答案靜靜擁抱我。』如此貼近的感觸,依然擁抱了仍時感孤獨的我。 雷光夏輕唱的「第36個故事」,有我記憶中的台北輪廓,也有我不知不覺的改變,它屬於我熱愛的城市:溫柔又暴烈,疏離又靠近,最寒冷也最溫暖,將愛與恨的極致情緒融合為安靜的深層情緒,讓人想哭,卻又不自覺溫暖的笑。 即使離得再遠,依舊想念,即便時光不再,記憶永在。 這就是台北在我心裡的位置。 雷光夏音樂本身強大的情感張力為電影增色不少,電影沒有觸動我,反倒是音樂讓我想起電影的畫面,勾起記憶中的城市輪廓。 【城市的美好,應該在生活的細節之中】 發生在咖啡館的故事,一向是我非常喜歡的主題,地點是我喜歡的城市,演員是我喜歡的桂綸鎂,音樂是我偏愛雷光夏,感覺天時地利人和一切完美,偏偏欠缺了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故事呈現。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和同伴不時無言對望,除了對電影情節不夠細膩不甚滿意之外,更多複雜的情緒來自於這幾年彼此心境上的轉變。十年前,我們也許會喜歡這部電影,那時覺得劇情不重要,只要有我們喜歡 的文藝情調就好,但現在卻怎麼看都覺得這樣的故事十分空洞,完全無法被打動。 原來,動人的故事應該來自生活的養份,而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結果刻意塑造。以前我分辨不出兩者的差別,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感受,我不再喜歡那種表面唯美,實際上卻缺乏細節的作品;我還是喜歡關於夢想的故事,卻比較偏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探索的心情。 雖然兩部關於台北的電影都令我感到失望,但我依然喜歡雷光夏音樂故事中的台北,也還是很愛身在朵兒咖啡館的桂綸鎂,她們仍貼近我靈魂中的某部份。但我也知道那些不再讓我輕易感動的文藝氛圍,同時意謂著我的改變。 我想,真正的浪漫,應該是日積月累的文藝氣息,加上來自生活的溫柔與挫折,兩者合而為一,在失望與希望中安然度過每一天。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aiyung

 4 ) 五个喜欢这部片子的理由

看完心里莫名的感动和明朗让我毫不犹豫地给它打了五颗星。

 

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可以由平等的几个元素来阐述。

 

首先是色调,故事的发生地是姐姐开的朵儿咖啡馆,借着咖啡馆这一场景,画面采用了胶片色感的暖色调。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的咖啡店,甚至是午后的台北街头,都洋溢着温暖柔和的气息。

 

其次是场景,咖啡店的布局像很多文艺青年喜欢的咖啡店一样,每一样东西都整洁精致,再加之咖啡店以物换物的特色,店里堆砌的许多凌杂物品却也都带着时光的味道。

 

第三是配乐,片子刚刚开头我便在想这配乐莫不是雷光夏做的,翻了电影详情后发现果然如此。雷光夏的电影配乐有着独特的基调,大提琴的音色与她的温厚嗓音铺垫出的感觉仿佛诉说着时光的缓慢流动。这样的配乐放在这样的咖啡馆中,像是一条辅助线般清晰着故事的脉络,把散落在咖啡馆里的点点滴滴串联成那35个动人故事。

 

第四是演员,桂纶镁和林仔仔都是非常喜欢的人。 26岁的桂纶镁身上褪去了19岁时蓝色大门中孟克柔的稚气,却坚定地保留着那份独特。女主角朵儿的文艺青年的气质与咖啡馆的属性相投,当桂纶镁弯腰偏着头在蛋糕上撒坚果的时候,人物和角色的契合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蔷儿是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演员是林宸希。林仔仔本身的叛逆和异想天开自然而然地变成了片中蔷儿的角色特点,依旧是很好的贴合度。

 

第五是剧情,没有融合台北的城市特色其实又何妨呢,这只是一部讲述故事的小品电影,不需要承担上这样的责任。情节平铺直叙又带着淡然的美好,刚刚辞职的副机师带来了35块香皂和35个故事兑换,不知道该换什么的情况下,蔷儿灵机一动想出那就兑换35份情书好了。

 

影片就像大多数台湾文艺片一样,在平庸的城市中捕捉个性和细节。仿佛漂着水汽一般潮湿温暖的台北,孕育着具有各种可能性的人和爱情。感动人的地方也许是采访街头行人时说的某句话,也许并不是来自副机师的信,而是朵儿出发时的喜悦。朵儿一如桂纶镁般执拗,执拗地出发去寻找自己的35个甚至更多的故事。

 

片尾两个女儿的妈妈坐在计程车里念着,你们两个当初一个想存钱一个想环游世界,现在呢一个想环游世界一个想存钱,你们到底是想怎样。

 

被司机提醒这好像没有差啊的时候妈妈自己也糊涂起来了,两姐妹就这么不知不觉地交换了彼此的目标。

 

这就是第36个故事,关于两个姐妹,关于朵儿咖啡馆,关于一段文艺情结。

 5 ) 失去的都是人生。

这是朋友上上上个月叫我看的台湾小电影。
第36个故事。
讲台北两个姐妹开咖啡店的故事。姐姐叫朵儿,妹妹叫蔷儿。
这家咖啡店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以物易物。
蔷儿要帮朵儿换一个手机链。于是就讲了一个故事来换:

"我爸留下来一笔钱,于是我妈做了两张签。
一张写读书。一张写环游世界。
分别拿给我们两个小孩抽。
我姐抽到了读书。我到了要读高中的时候被送去了澳洲。
我那时住在一个当记者的亲戚家里。
他有工作的时候就带着我。没工作的时候就带我去潜水。
半年后。我出发去印度。开始逆时针环游世界。
我在那边待了一间餐厅。也交了第一个男朋友。
可惜。时间到了。我又该走了。我被带到马尔迪夫。
我那时候真的很恨我妈。她为什么要这样帮我决定生活。决定我要去哪里。

我国中有一个好朋友。她转来三个月。三个月后又转走了。
我一直记得她那天哭得很难过。
她告诉我,她老是在转学。从来没有交过一个朋友。
我爸爸安慰我。他说。
每个人都生命不一样。她去过的地方比我多。所以我交的朋友比她深。
我在往马达加斯加走到时候。我在想的。都是我朋友的脸。跟我爸的话。

我姐呢。
每天熬夜读书。越来越胖。甚至还长满青春痘。
联谊的时候没有半个男生要注意她。
她功课越来越好。可是却越来越没有自信。
如愿考上了好学校。可是一点都不快乐。
常常回家的时候呢。还会收到我从世界各地寄回来的明信片。
每次她一个人在晚上读书的时候。她总是会想到小时候抱着小狗到处闲晃的生活。
她还会跟小狗说。你看。这是云。你看。这是水沟。你看。这是红绿灯耶。
所以她恨我妈。为什么不是让她四处旅行。
她也恨我,为什么不是我抽到读书。''


电影通篇的小文艺。小清新。小情绪。
但是妹妹的这段话被我照原样打下来了。
让我来问问你。你是要读书。还是环游世界?
环游世界对吧?因为你一辈子都在读书。

小学的时候我爸爸也给我转学校。
后来我妈妈跟我说。最开始的一个礼拜我天天哭着说''我没有朋友。''
因为我自己早就忘记了。
我只记得我留级了。念了两遍四年级。
我也一路考上了好学校。 并且不知道自己快不快乐。

好了。念完书了。出国了。
你想着是时候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了。
你终于自由了。
你可以骄傲得说。你人生的大厦都是自己一砖一瓦自己建造起来的。
可是。大厦的地基却是父母一早就给你打好了的。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个父亲对儿子说的。
"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
你没有像蔷儿一样被你妈决定生活。
只是。你生活的宽度。广度。深度以及可能性的基础都已经打好了。

你去看过了白金汉宫。威斯敏寺。金门大桥。自由女神。
你还要去看巴黎铁塔。狮身人面像。亚马逊雨林。
你去环游世界吧。你去过的地方都比人家多。你交的朋友都不再深了。
你记不清家里的小狗长什么样。巷口的水沟什么时候会积水。红绿灯隔几分钟才会跳了。
小时候熟悉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了。

就像张悬在唱的”我所有的何妨。何必。何其荣幸。"
"在必须发现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至少你可以说。我懂。活着的最寂寞。  
在必须感觉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 。你做的。让你可以说 。是的。我有见过我的梦。   
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 都是人生。"

为了梦想。你失去了人生。

 6 ) 忽然感动

在这个城市里面,在这个国家里面,在这个世界里面,每天都有各种各样让我们觉得无奈觉得可悲觉得气愤的事情在发生,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这是一个大的,不能由我们改变的环境。
但是你可以尽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一些,让自己快乐,让身边的人快乐。反正环境不能改变就改变自己嘛,然后影响周围可以影响到的人,这就算是在做自己的微薄的一点努力了。
由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由一群人影响更多的人,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个世界多一些希望,以小见大吧。
以前我见到一些事情会很激动很不爽很不开心,要大声说出来,大家一起去反对才好,可是我们这样跳脚,除了让我们自己不快乐,又能改变的了什么呢?

你们有没有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讲,在沙俄的黑暗统治下,有个小男孩给他爷爷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被接走,过更好的生活,但是信封上小男孩只写了爷爷收,没有具体的地址,所以这是一封不可能被寄出的信。
当时我们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她问如果不考虑这些,这封信可以被爷爷收到,那么小男孩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老师后来在班里讲了答案,她说在沙俄的黑暗统治下,就算小男孩被爷爷接走也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后老师要求我们把问题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可是我却写了不同的答案,我说,小男孩很爱他的爷爷,如果他可以被爷爷接走的话,就算社会环境很黑暗很压迫,他们两个相依为命也可以过的很幸福。结果老师就在全班点名批评了我。可是我到现在还是相信着,小男孩和爷爷是可以幸福的。
所以我从来不会对这个世界太失望,所以我还是坚信着,这样的爱和温暖可以打败一切。
难道电影里面的社会环境就很好吗,不是有很多限制级的问题吗,可是朵儿和蔷儿做着自己的咖啡店还是很快乐,并且让大家都很快乐啊。

电影最后的旁白里说“蔷儿终于得到她想要的车了,她很不好意思地对姐姐说,但我没有帮你换到骨瓷,朵儿告诉她,事情常是这样,不会都照你的意思走。在这个城市里,一定有人多了骨瓷,一定有人少了骨瓷;一定有人多了沙发,一定有人少了沙发,只是还没找到彼此而已。这就是城市,这就是城市日复一日的故事。”
还有蔷儿和朵儿的妈,每次出现都会说一些煞风景的话,总是在对她们所做事情提出质疑,并且不信任可以长久可以挣到钱,但是最后在出租车上,当妈妈发现两个女儿的想法虽然完全颠倒过来,可是在实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时。妈妈终于没话说了,笑。

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励志啊,虽然没有什么波折没有什么波澜的,看上去温温和和的走下来,但是让我更加明白一些生活的道理。电影里面问路人们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我有点惊讶的是,大部分人都说到了父母和家人。
我本来想的是杂志啊,工作啊,得到一些什么啊之类的,但是那都是些什么啊,最有价值的,最靠谱的,最有可能陪我们一辈子的,是家人啊。
当然还有健康,没有好身体是会拖累社会的。
而且梦想这回事,只有载体不同,而没有不可实现的。就比如,你可能觉得我做杂志是在实现梦想,但对于我来说,每天写点东西,有点收获也是在实现梦想。所有的梦想都是为了人生可以更美好,那么所有做出的努力都是在实现梦想。
有时候你的面前会有很多选择让你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才好,或者是你一开始是做这个后来发现它并不如你想象中简单,于是你又想做那个,可是后来慢慢发现,自己居然又回到原来在做的事情上了。
适不适合不是人家说的,要自己去尝试过才知道,想当然就永远是想当然。我果然也是在做了一轮杂志之后,才忽然发现,画画才是我一直默默在做的事情啊。
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是不需要选择的,他一直都在你的生命里,只是需要一些契机让你明白,原来就是他,之后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直相互陪伴了。

关于那个用学费读书还是环游世界的问题,我去问了萨殳,他说他要读书,我在屏幕这边就心照不宣的笑了。他当然是读书的那种人啊,而我当然是要环游世界的那种人啊。
我跟他说,这样也很好啊,你读书,我环游世界,然后你可以跟我讲我不懂的事情,我可以跟你讲我看到的事情,然后等你读完了,我们再一起上路。
之前的很多旅行,我都是一个人,以后我们可以在一起到处走了,这是多么好。我们好互补呦~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让自己美好起来,才能去期望大环境的美好吧。我现在不想改变那么多了,实在是能力有限,你让我去吼去骂去反对都很不现实,谁会鸟我啊?
不理解的或许会说我这是懦弱是无能是装逼,但是你们那么不快乐还有什么资格说我啊,我干嘛要鸟你们啊,真是。
就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给别人填很多麻烦,笑口常开,幸福其实很简单。

嗯,总之就是看到这个电影忽然觉得被触动,这个世界一直都对我蛮好的其实。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要有爱啊,要有爱。有爱才有希望XD~

 短评

一对哀怨的文艺姐妹花,经营着一个小清新的文艺咖啡馆,因为一个文艺的车祸,得到一车皮文艺的花骨朵,用一种文艺的方式,换来一堆文艺的破烂,遇见一个文艺的男人,讲了36个文艺的故事,用文艺的破烂以文艺的方式交换各种文艺……侯孝贤罩着的台湾电影真让人担心……

1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温暖的梦~

14分钟前
  • 熟瓜太郎
  • 力荐

给我...我想要的生活...

17分钟前
  • 小僵尸蹲蹲
  • 力荐

故事5星+配乐5星+意境5星+演员4星半=超5星!

19分钟前
  • 棍儿
  • 力荐

我还想 再收到一张小卡片

21分钟前
  • 晚风藏心里
  • 力荐

文艺青年应该都喜欢这部电影吧,通俗版的小津安二郎简单版的侯孝贤。我们都渴望这样的生活,开这样一家店,拥有这样一些朋友,甚至,感受一些这样的忧伤。香港有志明与春娇,台湾有36个故事和桂纶镁,大陆有什么,只有地震吗?

22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我看過的最文藝最空洞的電影 蛋疼小清新 不過挺喜歡 大愛雷光夏的配樂

25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推荐

你听了我三十五个故事,画了三十五幅画。你是否愿意陪我写第三十六个故事,为我画第三十六幅画?

29分钟前
  • 待城
  • 推荐

不要害怕从前 也不要否定过去 慢慢往前走就好。

33分钟前
  • 桃微
  • 推荐

评分虚高

3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其实就是富二代文艺女青年犯矫情,不过,不过,有桂纶镁和林仔仔就够了,男的看也够了,女的看也够了,les看也够了,gay的话……gay一向爱看台湾文艺片。

40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推荐

我也不知為何 就好喜歡

44分钟前
  • 你好,陳鼻涕
  • 力荐

只有文藝情調,卻沒有生活細節的台北。

46分钟前
  • 愛永
  • 还行

除了电影本身都挺好看的.........

51分钟前
  • Dululu
  • 还行

总是有人多了骨瓷有人少了车,怎么都换不尽的欲望清单

55分钟前
  • floofbagel
  • 还行

2010年听过最好的国语原声,虽然theme有点抄袭the shadow of your smile之嫌,小清新和小文艺耍到极致,花絮里的短片很有爱,拍摄无人台北的那几个镜头很赞

60分钟前
  • Notorious
  • 推荐

我的梦想都在这个电影里头了T_____________T

1小时前
  • v_v
  • 力荐

故事八错……

1小时前
  • 镜花水月
  • 推荐

他们讨论的梦想都建立在富二代的基础上,他们纠结的问题也是建造在这样空虚的空中楼阁上,我等穷人还是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不胡思乱想,争取下一代可以这么无聊得闲地环游世界开咖啡馆做沙发客。再想赞一下雷光夏的配乐。

1小时前
  • 阿朽
  • 较差

朵儿的梦想跟我的一样!哇哈哈……

1小时前
  • B-B-B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