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时候刚上大二,换了宿舍和同屋,没买ps2,没开始在bbs上灌水,也还没有女朋友。在某个穷极无聊的周末,我发下一个宏愿:每个星期都去图书馆南配殿看一部牛逼的电影。怎样的电影是牛逼的并不清楚,总之必须是法国的或者意大利的,拍摄时间不能超过1970年,这种奇怪的判定标准是怎么来的,原因已不可考。
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四百下,广岛之恋……广大文艺青年们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大师级”吧。对于我来说,它们却都指向那个寂寞的大二上学期,安静的南配殿地下,戴着耳机,无聊地盯着一部奇怪的黑白片。到现在,众多看过的电影,已如流过砂子的水一般,在我的记忆里不留任何痕迹,只除了这部“昨日,今日和明日”。
如电影名字暗示的一般,这电影有三段。第一段是“那不勒斯的安德琳娜”。索非亚罗兰在第一段里演的私烟贩子很像池莉小说里常常出现的武汉女人,精明泼辣胆大妄为。那不勒斯也很像小说里的武汉,穷人聚居的小街,真诚狡黠热情的邻人……第一段大概最有意思的就是,那个男人有这么性感的老婆,可是一想到要和她天天做爱以便能使她逃避监牢,就一个脑袋两个大。
第二段是“米兰的安娜”,故事发生在象征了穷极人类荒淫奢侈极限的米兰。贵妇的情人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这让贵妇觉得倍儿有面子,可是轿车一坏就不同了。所谓的资产阶级的空虚无聊,也许就在于这儿吧。他们对一切外物,只存在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情人与跑车,只要他们是可以被占有的,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作家又怎样,情人是作家,对于这个贵妇来说,就像自己的跑车是法拉利一样,也许这个贵妇平时会小心取悦,小心保养他们,但不会有真正的感情。
第三段是“罗马的玛拉”。与奢侈空虚物质肉欲的米兰相对,假如我们让一个故事发生在罗马,那么它应该是浪漫的,超越物质的,比方说“罗马假日”,于是这部电影的第三段比起前面两端来,有更多理想与浪漫的气息。神学院大学生爱上了住他隔壁的高级妓女……插一句,所谓的“真实的爱情”,不可能发生在王子与公主之间,贫贱之交也不行,因为即使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最终也还是会结合,文艺作品里,门当户对便是爱情的大敌。所以说,怪大叔和小loli的禁断之爱最高!说远了,回到这个电影,两个不可能的人相爱了。然而理想主义的爱情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主义的结尾,妓女答应了学生的奶奶不再和她孙子来往。爱情在这儿没有战胜一切,不过妓女由此成为全剧中最高尚纯洁的人物。同情与反讽,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结尾完美的交融。
乐观而又无奈的那不勒斯,浮华而又空虚的米兰,浪漫而又现实的罗马,这大概就是德西卡眼中的意大利吧。
1.昨日。
无产阶级民众互相帮助藏匿要被扣押的家具。
孕妇最大,怀孕可免于被捕。
在以前,妇女的职务是不停地养育小孩。
有七个娃的家庭像小型育儿所。
有了这么多小孩,养家糊口的负担很大,女人还要男人跟她上床,一想到这个,没钱买套套的男人就抬不起眼皮。
你不能对一只疲乏的马策马扬鞭,应该让他好好休息。
女人想爱爱,只是想怀孕以避开被警察抓,可以在街上卖烟养家糊口,恶性循环。
街上行人三三两两地走着,没有车,看起来很舒服。
监狱里的育儿环境还不错。
隔着数十米远,男人站在路上唱歌告诉监狱中的女人:你的孩子们还好。
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在她床上围绕着她,天伦之乐。
2.今日。
当我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活的。
车有故障,起火,女人心疼自己的皮草被拿去盖火。后来女人搭别人的车跑了,留下男人在抽烟,向一个雀斑脸男孩买了一束花。
3.明日。
我现在力大无穷,我要你欲拒还迎。
年轻修士每天五个小时冥想和祈祷,七个小时思考和学习。
美国的神父和日本的和尚都是有孩子的。
她开始讨厌欲求不满的大叔,而喜欢上纯洁未涉及人事的年轻男孩。
与猫对视的大叔。
女人忙于给男人服务、赚钱,好将来养家糊口。男人只会玩乐。
有些人注定要过独身、修身的宗教生活,有些人注定要过世俗生活。
女主角脱丝袜的动作很性感。
对着中国仕女画或观音画祈祷的意大利男女。
人生总有遗憾,但也有小确幸。
名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所导演的本片是一部群星喜剧戏,它可以分为三部。第一部讲述的是,一个在黑市里专门卖外国香烟的女人从未尝过铁窗的滋味,因为当时法律规定不逮捕怀孕的妇女和产后六个月的妇女。所以在产后,就催丈夫作爱,因此逃过了入狱的命运,不过最后因怀孕失败还是走进了监狱。第二部讲述一位富婆迷恋比她年轻的作家,二人一次开着高级轿车兜风,因二人气氛热烈而导致撞车,富婆顿觉索然无味,遂拦车扬长而去。第三部讲述一位高级妓女与一位神学院的学生相恋,妓女摆脱了恩客的纠缠,但经不住神学院学生的老父母恳求而不得不与学生分手。学生走后,其恩客仍被打入冷宫。本片分别以三个都市的风格为代表,充分地刻划出意大利人的气质,男女主角都有精湛的演出。
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经济的迅猛繁荣驱逐了二战留下的阴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潮也随之退去。维多利奥•德•西卡这部拍摄于1963年的电影由三个喜剧小故事构成,很难从中嗅出他早期电影——如《孩子在看着我们》、《偷自行车的人》和《温别尔托•D》——那种冷静叙述下的催人断肠。
其实,德•西卡在1951年的《米兰奇迹》中就展示了他拍摄喜剧片的才华。不过相比那部影片中过于泛滥的理想主义,我更喜欢《昨日、今日、明日》的简单随性:没有那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迫切需要批判,发生在三座城市里的三段截然不同的故事展示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和意大利人骨子里的喜剧精神。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城市那波利。这儿有着美妙的海岸线,热情开朗的人民和相对不那么美好的经济,所以这个故事也是整部影片中最乡土却最欢乐的。本来嘛,喜剧就是属于平民的艺术。
第二个故事的背景是北部工业城米兰。作为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和众所周知的时尚之都,这座城市难以掩盖其奢华背后的浮躁和空虚。撞车前后富婆态度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像极了莫泊桑的某些短篇讽刺小说,将资本主义制度中虚伪的人际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个故事发生在中部城市罗马。这座城市是和宗教紧紧相连的:罗马天主教、罗马教皇、梵蒂冈......这个故事因而也带着强烈的宗教道德意味:代表上帝的使者神学院学生迷上了肉欲的化身——一个妓女,但却是这个终日忍受旁人唾骂的妓女最后完成了对学生和对自我的救赎。
影片中三个故事都是由索菲亚•罗兰和马斯楚安尼出演男女主角,从此展开了罗兰与马斯楚安尼的银幕情侣搭档。不得不称赞一下这对搭档不仅有着超级无敌华丽的外形,也有着同样华丽的演技。但在本片中索菲亚•罗兰显然更加出彩:那波利骄傲泼辣的农妇;米兰骄奢寂寞的富婆;罗马外妖内善的妓女,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是支撑家庭的核心;一个玩弄男人于股掌间;一个让富家子弟和神学生都神魂颠倒(她在露台和窗边哼唱那首La partita di pallone的场景实在可以名列史上最性感的电影场景之一)——女人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这从三个故事的标题也可见一斑。不知这一点是否和当时日渐走高的女权主义运动有关,但德•西卡对于人性的不变关爱和不断探索是毋庸置疑的。
看完电影和大家聊天后,整理了下码在此,以防忘记:
我以为这三个故事都是在探讨性与爱的关系。。。
第一个故事里本来有爱,但为了逃避法律,性占了上峰,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但美好的是当丈夫力不从心,妻子因为害怕坐牢想要出轨时,爱还是让她悬崖勒马了,这个故事里虽然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但有爱情。。。
镜头人头攒动但不杂乱,在画面里运用一致的道具或动作排列呈线条,不采用大面积高饱和,而是在其中点缀亮色,使得整个画面由点及面热闹动感却不失清新,宛如一幅幅城市风情画。
第二个故事里 自始至终无爱,只有都市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法填平的欲望,贵妇因为虚荣以为自己爱慕作家的才华,俘获作家后,不忘炫耀,两个人在车上她刻意做作的说着那些海誓山盟为爱不顾一切的疯话,以为自己是爱,来填充自己躁动空虚的心,这可悲可笑的爱都抵不过撞坏的汽车,最终她扬长而去,作家扔掉已经枯萎的花,旋即枯萎的爱情,自嘲的笑着离去,这个故事里虽然贵妇衣食无忧物质富足却精神空虚无爱。
所以电影采用了较第一个故事深的冷色调。更简约的构图,衬托着冷漠寂寞,不过,导演依然用亮色点缀了整个画面,使得风格保持一致。
第三个故事里 来到了意大利的中心罗马的纳沃纳广场 半裸的妓女吸引了邻居的教士小伙,第一眼就是肉欲的吸引,我们从他们晚间聊天里了解到妓女为何从事这个职业,想给爸爸买块地。。。这不丢人,妓女也从不扭捏掩饰,她大方热情宽容大度,在被老太辱骂后,仍愿意帮助她孙子。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达成了自己的救赎,至少是一周的救赎,性欲在此处戛然而止,她高兴的看着小伙一家上车,并安慰了沮丧的嫖客,这是博爱,是爱超脱性的升华。这个故事最为直白的显露索菲娅爱欲性感的一面,但却让她什么也没做,整体画面又从第二个故事的冷色调跳脱到粉色,然后近于白色。。。故事里多次出现索菲娅被白色的包围:浴巾,窗帘,百叶窗,她嘴里说她最喜欢黑色,内衣也皆是黑色,但她的内心洁白无瑕。。。(还有一些有趣的小细节,比如索菲娅有着和抹大拉的玛利亚一样的职业,她的房间里床和镜子的形状都是贝壳,而爱与美的维纳斯就诞生在贝壳里。)
三个故事里索菲娅是贯穿始终的爱欲化身,她用自己的演技和肢体语言诠释了三个不同的人设,而男性角色在三个故事里皆是欲罢不能。。。
整部电影看下来,轻松幽默满是意式的浪漫,画面清新构图优美色调里都充斥着故事感,导演功力深厚,调度镜头一流,用三个故事讲述了爱与欲的关系。我感觉大抵影片大抵是导演的一种期许:逐渐走向爱的高阶,就如同品名一样。
以上
看完第一段,换了彩色胶片,德西卡的意大利也变得色彩丰富起来,好好看!意大利小镇上到处挂着的彩旗,大家穿得花花绿绿的,说话吵吵闹闹,动作协调统一的小烟摊西施们,好喜欢警察们开的红色越野车,在街角插着樱桃树枝条用卷着的纸包红樱桃的水果小摊,从马塞洛肩上掉下的一箱橙色橘子,从砖砌的斜坡上滚下来。还有唱着意大利歌剧的鞋匠,给男女主在黄昏蓝紫色的天空下隔着铁窗用歌传情。以及最后一句歌词,太春天啦,爱了❤️还有大家为了攒钱赎人,不管是在小摊买个热狗还是去理发店剃个头,都捐出一部分钱作tax of fine,意大利小镇怎么这么可爱又好笑哈哈哈
第二段富婆与小白脸,兜风故事还行,比较短,就还是蛮荒诞奇妙的,也不知道意大利是不是现实就内样
第三段还是好好!罗马的小天台,妓女与神学生,感人!但其实最出彩的是马塞洛的神经富二代和罗兰的善良美女!跳舞那段也太美了💃
三星半,第一段拍得有意思,后面两个一般般。
Seductive cities, seductive Sophia, seductive film experiences.
索菲娅罗兰和马切洛马斯楚亚尼,真真是定义一个时代的尤物,二十世纪意大利美人的最佳代表🇮🇹并且是自带扮什么就像什么的满分演技啊——而如今哪个明星只要能做到他们的八分,早就直接被拜成男神女神了。那不勒斯、米兰、罗马三城记,风格迥异的三段故事和三对好冤家,看完简直想亲一下德西卡。
TLF压的字幕一塌糊涂,很多地方没翻译、翻译了的时间轴也不对,需要不断的调整字幕。三段式的喜剧,马斯楚安尼演得好娘炮。
三个奇特短故事,两个棋逢对手的主角,一个传奇导演,合奏了一部佳作。荒诞的背后,是对母性的无限依恋。随着剧情推进,仿佛伴随着孩子一路成长。从乳水孕育呱呱落地的昨日,到告别母体独立的今日,直至寻回母爱的明日。段段往事,禁忌与欲望。在苦难中微笑,对未来寄予希望。
四星半。那不勒斯的热烈,米兰的冷漠,罗马的温情。沉重的现实经过德西卡的妙手都有了浪漫色彩,而所谓浪漫是别丢掉对着现实大笑的能力。
意大利的三个城市,三种不同地位的女性特征,男女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法律、权势、宗教三者与性发生联系的故事,轻快的表演、幽默的写实且充满讽刺。索菲娅在三位女性角色身上无瑕疵地完美转变,无一例外的是全都充满魅力。第一个故事最有趣,不断怀孕以摆脱入狱,镇上的居民们,还有结局都太可爱了。
诙谐睿智的高级喜剧。第一部分的无缝转场,明快的节奏感;第二部分的冷峻长镜头,微妙的情绪把控;第三部分形式上没那么特别,倒是两个演员,一个萌态,一个性感。
最后一段马斯楚安尼不停的卖萌,真是个伟大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
罗兰女神美死了!!每一部都美疯了,从村妇到贵太太到妓女,简直美出花样来了。第一部最好玩,笑得不行,最后居然还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充满繁琐的生活情趣,让人觉得既可怜又可爱(要不是颜值这么高性格这么有趣,这样“出死样”会让人讨厌吧)。后两个故事略弱,但是也有各自的看点,编的很有时代寓言感,归根到底还是充满善意的,容易引发感情上的普适。第二个故事很讽刺,酸溜溜的直男文人就该被戳几下。以前没发现德西卡的喜剧天赋,看的都是他新现那套愁苦,没想到这么能玩儿。#siff2018#最大收获是重新认识并喜欢了德西卡。
DeSica60s商业片,三座城市各异风格,各自形成有趣的内在冲突:自由纵欲成为逃避制裁的下策,飚速的汽车与压抑的情欲,外表和内心的“纯净”反差。那波利的小贩和孩子谐趣如音乐剧,恍见费里尼的马戏团;富婆开车的主观镜头,不停擦汗的马塞洛。64奥外(豆瓣有误)
意大利的房子和海就是那个样子的
1965第37届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三个欢乐的故事,最后一个最好,乐疯了。。。。。。。
算是见识到了意大利的民俗喜剧,想不到拍出偷自行车的人的德·西卡对这种群星喜剧也能把握的无比自如,只是笑点实在不和我口味。算得上第一次见识到了国宝级美女索菲亚·罗兰的魅力了,从悍妇到贵妇到荡妇都能驾驭,尤其喜欢第三段,马斯楚安尼无止境的卖萌太可爱了,还有最后那段脱衣舞挑逗也是经典
第一段最好,调度灵活,底层意大利女人的热辣风情,恍惚费里尼;昨日笑中带泪独自莫凭阑,今日撕掉温情面纱一晌贪欢,明日宗教抵不过人性天上人间。
那不勒斯野玫瑰与意大利情圣的狂野组合,可谓风情万种;戏谑的手法,看女人如何挑衅常态社会;德西卡比较独特的一部作品,还是不怎么对胃口
轻松愉快、幽默诙谐、缓缓揶揄。昨日的那一家9口人;今日撞烂了劳斯莱斯;明日为了一个誓言,意大利人在特殊年代的特殊行为...别具一格。
三段喜剧,第一段太有想象力了,太好玩了!索菲亚罗兰演那样的妇女也很好!马斯楚安尼演那样的男人也很有意思!第三段也不错。本想打3星,改为4星。反正编剧导演演员都展现出了喜剧的天分!
三个故事分别发生在意大利的三座城市,按顺序分别是那波利、米兰和罗马。第一个故事最长,接近一个小时,讲的是穷人也能合法避税,不,合法躲罚被抓:只要女人在怀孕中!
4.5; Loren真是什么都能演啊!不过还是觉得第一部分中的角色最适合她。综合来看,还是第三部分感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