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比《摔跤吧,爸爸》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印度电影。
两个小时不到的片长,没有中场休息的标准三幕剧结构,没有突如其来的歌舞片段,真实地展现了印度农村地区残酷的女性生存面貌。在这个「生为女人,我很抱歉 」 的社会,总还是有那些伟大的女性不愿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她们是印度的 「末路狂花」 。
本想不剧透地评论,但思索再三,还是找不到更好的视角,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发声。再怎么褒扬它剧作的工整和剪辑的恰当,也不如让更多的人看到故事下的女性生存现状。
故事发生在印度拉贾斯坦的乡间。这里正是我们印象中的印度。这里的女性是商品,是行走的子宫,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做饭洗衣,生儿育女。她们的一生全由男性所掌控,丈夫、儿子、村里的元老团,离开男性她们再难立足。这里也有受过教育的女性,但她被男人所取笑,女人也只想远离她。
不是没有女人试图逃离,她们从夫家逃回娘家,却被元老团“审判”:婚后,娘家就不再是你的家了。她们被要求回到夫家,然而没有人管她们是不是回家就只能绝望地自杀。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拉妮,一个守了15年活寡的寡妇。因为“读书的女孩会成为坏妻子”,她没能接受教育。14岁嫁给丈夫,生下儿子,仅仅一年后,丈夫因事故离世。尽管丈夫曾打过她,背叛过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他的家,养着瘫痪的婆婆,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拉扯大。她就是无数传统印度女性的代表。
她的一位好友拉荞,热情开朗,大大咧咧,说话毫无遮拦。只要不在家中,她总是雀跃无比。然而一回到家中,她就变成了恭顺卑下的“婢女”,即使被丈夫拳打脚踢,她也只是忍气吞声,就像她丈夫说的,她是个怀不了孕的无用货。拉荞忍了,她以为是自己的错,就像村里的其他女人一样,她以为,生不了生女儿,都是妻子“土地”的问题,男性也能不育根本闻所未闻。
另一位好友碧琪丽,是村里舞蹈团的花魁,有时还需出卖身体,或许是拉妮和拉荞的真心相待,她并没有因此而羞耻。甚至当拉妮并不欢迎她参加儿子的婚礼时,她也大度地原谅了。村里所有女人都恨她,斥责她勾引她们丈夫;男人们都想睡她,在她身上发泄欲望。
故事的开始便是女主人公拉妮为儿子古拉布选妻的场景。15岁的女孩詹琪只是待售的商品,她没有说话的权利。她的身体、相貌、照顾家人的能力都是估价的标准,她的父亲只想卖个好价钱。而拉妮,倾家荡产为儿子买来了这个媳妇。
詹琪剪掉了秀发,希望能够阻止婚礼,然而不仅未能如愿,还因此让古拉布备受嘲笑,宣告了她不幸婚姻的开始。
儿子因丑新娘而怨恨母亲,婆婆在儿子新婚之夜离世,被闲话是丑新娘给吓死的。好不容易熬成婆的拉妮将心中的愤懑发泄在了新媳妇身上。
败家儿子则继续无法无天,将怒火洒在了试图教育村里改变现状的先生身上。拉妮替她还上欠下的嫖资,他仍毫无悔改。
虽然拉妮因儿子操碎了心,拉荞总是伤痕累累,但她们总归能在友情中相互慰藉。
影片中塑造这几个女性情谊的戏很是温情。拉荞受伤后冲到拉妮家,拉妮为她敷药时的心疼。拉荞又一次被家暴寻求拉妮安慰时,詹琪替不在家中的拉妮握住拉荞的手。在这个女性并不是人的村子里,只有她们惺惺相惜,相互关照。
三个女人和女孩詹琪在下面这个场景的这场戏格外重要,它是第二幕的一个转折点,三个人的命运转变在这里都埋下了伏笔,拉妮和碧琪丽的友谊也面临了挑战。
但它充满魅力的地方却在于这三个女人道出的心声
拉妮自然会认为「不生孩子,女人的生活就是一无是处」,但她说出了「生活不可能不公平的,我们只活一辈子,我们也要找到我们自己的那份幸福」。
拉荞得知可能是丈夫不育,重燃生育的愿望,她不是为了拯救婚姻,只是「想享受有孩子的喜悦,不想被命运打击」。
创作者则借碧琪丽的口道出了话语权之争/男性书写的问题,脏话都是伤害女性的用语,一起高呼「去你儿子的!去你叔的!去你爹的!去你兄弟的!」
她们一致认同「当手机震动就能让你爽的时候,谁还需要男人!」
拉荞在拉妮和碧琪丽的帮助下将自己交给了别的男人,她终于怀孕了(男人的不过也是个提供精子的工具)。然而她并不知道,她的丈夫其实清楚自己是不育的。
碧琪丽以为她找到了一个喜欢她的男人,却发现他只是想做她的皮条客,把她当做摇钱树。
儿子的不堪最终让拉妮醒悟,詹琪就是曾经的她,历史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悲剧。
影片的高潮片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经典的平行剪辑。十胜节盛会与拉荞丈夫之死的相互映照。这是一个庆祝女性神圣力量的庆典,纪念杜尔迦女神消灭大魔头马希隼的历史。而拉妮帮助拉荞拜托了丈夫的束缚。
约束拉妮和碧琪丽的其实都是社会礼教,那是不可触摸的虚妄念想。而拉荞暴力的丈夫则是现实的存在,是代表着男权旧制度的靶子。所以,拉妮还媳妇詹琪自由、斩断对儿子浪子回头的妄念都只是推向高潮的铺垫。直到男性死亡的到来,才是真的解放。熊熊燃烧的大火是愤怒,也是涅槃。
拯救女性的是她们自己,是她们一起。
身为女性的导演Leena Yadav 用最温柔与乐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抗争的故事,对于拉妮转变的刻画细腻而清晰,我们随着拉妮感受了身为女性的生存困境,最终跟随她打破了桎梏。影片中的男性形象是让人憎恶,但导演并没有愤怒地丑化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并不像男性导演对女性角色的物化)。
我们看到了虚伪暴虐的拉荞丈夫,看到了以拉妮儿子为代表的无可救药的新一代。
但我们还看到了冒着生命危险教育村民、为村里女性提供生存机会的先生,看到了将女性身体视为圣坛的性爱导师,还看到了为了爱而千里迢迢前来寻找詹琪的男孩,看到了电话那头的可以和拉妮坦诚相待的沙鲁克·汗。
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的,毫无疑问,她们一头短发憧憬着新的生活。然而在光明下仍然有阴影。她们的故乡依旧是没有希望的地狱。
拉妮、拉荞和碧琪丽都离开了这里;为村中女性提供生存机会的先生被打个半死,他那四处奔走传播新式教育的妻子也选择了离开;女孩詹琪同样是离开。
无疑,导演对于这个无可救药的村庄是悲观的,只有等待历史的车轮将他们通通碾压。
她们不是娜拉,前途虽然艰辛,但已经有了她们的容身之处。
她们也不是塞尔玛和路易斯,她们的前方不是悬崖,而是未知的旅程。
更多影剧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蓝盒子里的mOco(id:mocointardis)。
女主角拉尼,十四五岁结婚,青年丧夫一直是寡妇,丈夫生前喜好嫖娼家暴。女配角一拉乔,丈夫酗酒喜家暴,把不孕不育的原因推脱给妻子。女配角二碧琪丽,舞女和妓女,男人们一边意淫她一边看不起她。女配三詹琪,十四五岁被当做商品卖给别人做媳妇,被丈夫嫌弃,家暴加强奸,丈夫喜好酗酒嫖娼。女龙套N,丈夫找情妇,她被夫家多个男亲属强奸,被迫堕胎,逃回娘家又被强行送回魔窟。这就是贯穿这部电影的中心吗?性?
不,这只是一部描述印度农村的电影,围绕着女主拉尼的家庭。但是和普通的此类题材电影相反,这部电影充满了性和暴力,而没有爱。只有几个女人之间的友情,在极度缺乏爱的时候,还会被误认为是爱情互相舔舐伤口给予心灵和肉体上的慰藉。
跟电影摔跤吧爸爸比起来,这部电影更像真实故事。没有一个全国冠军的爸爸,没有一个认为女孩应该自己挑丈夫的爸爸,没有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女儿的爸爸,只有一个青年丧偶把儿子拉扯大婆婆侍奉好的母亲。她会去给儿子买新娘,在村民大会上对求助的女孩无能为力,在新婚之夜对女孩的呼叫充耳不闻,对闺蜜的家暴遭遇保持沉默……正如她说的那样,当我丈夫冷淡我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出去嫖娼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酗酒撞死的时候,她哭了但是还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过了十五年,一切都没有好起来。一切都是“她们”被不断压迫后脑海里能抓住的唯一期待,但是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
唯一让他们好起来的一对夫妇,被全村敌视,最终只能离开此地。这对夫妇颇似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最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其实从詹琪再嫁开始就比较理想化。看不见前方的路,只能自己描绘一个咯。
那个晚上拉丹郑重的穿上本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场的领口带褶皱的黑色丝绸衬衫,他鼓起勇气,并且也拿出他全部的诚意:他全部的钱。
我一直觉得,男人肯把全部身家托付给一个女人,不亚于他能给予的最庄重的承诺。
拉丹真的爱碧琪思,他想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来拯救碧琪思,当碧琪思因为新来的竞争对手意志消沉的时候,不善言辞的他热烈又真诚的赞美碧琪思,他说:你不要看轻自己。
所以,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他为碧琪思当皮条客。
拉丹是吃醋的,最一开始碧琪思拒绝接客的时候,他傻乎乎的向碧琪思表达自己的开心,他请求碧琪思关紧帐篷的门以防走光。
然而,在设想和心爱的女人如何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时,他能想到的还只是让碧琪思去当婊子。
只是因为在床上受到一个温柔情人的尊重,碧琪思开始拒绝接客,她对老板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别的。
然而,即使在那个愿意把所有的钱交给她,带着她走的男人拉丹眼里,她的生活也只有性爱和金钱,她是个婊子,她只能做婊子,她未来也只能是婊子。
碧琪思慢慢的把头低下去,她小小的奢侈的自尊心,就这样死去了。
爱情中最绝望的事,是连最爱你的人,都觉得你不配拥有美好。
最近,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延伸的女权主义议论一直并未降温,前有《印度的女儿》、《没有女人的国家》,后有今年上映的《末路狂花》,无不在将女性的社会困境搬上荧幕,拷问着印度男权社会下的种种问题。
印度这几年来,开始在电影和文学艺术中作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反抗,女性走出了童婚、成为家庭附庸的命定归宿,也能寻找更广阔的世界。值得一看的,是这部于2015年在多伦多电影节参赛的印度电影《炙热》。
许多影迷奔着《炙热》的大尺度而来,印度女星Radhika Apte在电影里全裸出演,但电影本身极具深刻意义,以平凡的个体展现的寻常但黑暗的世俗社会,痛苦但鲜活的生命,已然胜过情欲戏的噱头。
故事的背景放在印度最落后贫穷的一个村落里,诗意的沙漠、隐秘的纹身、古老的帐篷交织成被现代遗忘的遗世画卷,但是就是这样偏远的乡村,有神明和信仰,也有罪恶与欲望。电影把视角放在三个命运不同的普通女性身上,通过描写婚姻、生育、统礼俗和性观念,反映身处不同道德困境的女性的一生缩影。
第一个女人拉妮,是一个不到三十岁就守寡的母亲,她美丽、质朴、温柔,但是却感觉自己的一生已经半只脚踏入坟墓,14岁她就通过传统婚姻嫁到夫家,丈夫意外死亡后,她穿起黑衣,扛起了所有的重担,给不争气的儿子积攒彩礼娶媳、养育年迈多病的婆婆。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个男人的错误来电,开始了一段“电话恋情”……从小被传统教育为贤德女性的拉妮开始陷入了矛盾。
第二个女人拉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有趣的女孩,她因不能生育,长期受到村民们的冷嘲热讽,回到家受到酗酒丈夫的家暴。拉荞的手又快又灵活,能做出最漂亮的手工织品,是村里最出色的女工,但她的丈夫却对此大为光火。
而片中最妩媚的碧琪丽,她美艳绝伦,是一个舞蹈团的花魁,操持着皮肉生意,她说男人都是虚伪的动物,白天,男人们对她进行道德指责和谩骂,晚上,却跑到她的帐前,渴望购买她的美貌和身体。随着色衰爱弛她开始被更年轻美貌的女舞娘排挤,同时她与一位爱慕她的杂工萌生了爱意,她渴望逃离自己的身份,也向往一段平静幸福的世俗婚姻。
村里的由男性组成的「元老会」,是一个传统男权社会统治阶级的缩影,他们对女性所遭遇的犯罪熟视无睹,他们拒绝让电视机进入,不让女人用手机,因为担心女人们看了电视,就开始“穿牛仔裤”、“和恋人私奔”。
片中最让人痛苦的,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一位已婚女性千里迢迢逃回到村里的娘家,但是「元老会」把这个视为丢脸的事情,让娘家人坚持把她送回夫家,女人被迫在所有村民面前道出了自己在家中被所有男性轮奸的遭遇,而她的母亲听到也只是愣了一愣,依旧面无表情地把她塞回了卡车。最后她眼睁睁自己看着被唯一能求助的家人抛弃,被带回了那个她奋不顾身逃走的地狱里。
但是电影并没有把所有的男性都刻画成十恶不赦的坏人,善良而受过良好教育的村民基尚,希望改变女性村民的处境,他和妻子介绍手工艺工作,让村里的女人也可以拥有经济来源,购买图书让女孩阅读。但是村民们鄙视和嘲讽基尚那位受过教育、会讲流利英语的妻子,只因为她“看书”、“敢独自一人坐公共汽车。” 最后用暴力逼走了这对代表着“带来文明曙光”的夫妇。
而最让人绝望的是,连女人自己,也软弱麻木地接受了这种被上一辈灌输的可怕思想——女人生来是性伴侣、是母亲、是妻子,但就不是人,她不能有欲望,也不能有不满,她必须双手布满老茧,她必须有生育价值。认为“读过书的女人都是坏妻子”、“女人要侍奉好自己的丈夫和家人” 才是正确的道德的她们,面对出轨、家暴、羞辱,依然要抹去泪水,笑着给自己洗脑:“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继续生活、死亡、轮回。
而影片所反映的社会,落后得让人震惊,而电影所昭示的困境,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这样毒瘤般的观念并不罕见,甚至在现代社会,也依然遗留诸多相似问题。
拉妮的儿媳妇为了抗争这门无法决定的婚事,一气之下把浓密的长发剃光以求退婚,却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是封建社会里“婚姻是传统劳动力与金钱的交易”的典型案例。父母只想快点把女儿嫁走以换取高额的彩礼,并未考虑女儿的心情。(男方给女方彩礼的印度世俗规定只会出现在双方都是低种姓的情况下)现代社会里,美貌与金钱在婚姻市场里像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天平,哪怕是女性地位再高,也不乏诸如教导女性如何取悦夫君的所谓“婚恋专家”。
拉荞的丈夫在外面是一个假装敬老爱幼的善良男人,回到家关起门,就是个家暴狂,当他听到拉荞卖手工艺品赚了钱,他恨她不顾及男人的脸面,第一反应是把桌上的饭菜全打翻,并顺手给了她一耳光。而现代社会,也不乏许多人对高收入女性冷嘲热讽。家暴的话题,也在近年层出不穷,即便是中国,也有家暴致死只判决6年这种悲剧的事件频频发生。
三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在世俗桎梏的痛压之下,萌生自我意识,为了改变困境开始反抗。她们坐上碧琪丽偷来的车,在古老的城墙上奔跑大喊,只有这个时候,她们可以说着混账丈夫的坏话,在闺蜜面前大谈性爱,幻想村子外面的世界。电影在伤痛的灰暗和欢笑的明亮中,表达了对性解放、友情和良知的呼唤,最犀利的,是在处理四个女性的结局时,理性地表达了这个影片的最终观念:只有独立的自我才能改变现有命运。
电影没有男主角,也没有所谓的英雄。看清这一切的善良的基尚不是男主,深情暗恋着妓女碧琪丽的杂工拉朱也不是男主,在电话里和拉妮谈恋爱、要跟她见面的“沙鲁克汗”也不是男主。当拉荞被丈夫暴打几近致死,没有什么英雄救美,没有,这是残酷的现实,大多数时候,她们都孤立无援。只有拥有了独立人格,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和骄傲,才敢于挑战世俗,面对未知的命运。
故事的最后,碧琪没有跟拉朱离开,拉妮也没有打算和电话里的那位情人见面。三个三十岁的女人,把象征着顺服、母性的长发剪短,也把该死的前半生剪去,驾着机车奔赴孟买,选择自己所想要的人生,从今往后,她们可以只为自己而活。
让我想到电影一开头,拉荞把头伸出车窗,哪怕只有片刻,也能感叹:“自由的感觉真好。“
自从2015年的新德里公交车强奸案发生之后,印度的导演们开始借电影作品之手,表达对女性遭遇的不满和反抗,因此出现了以女性视角为主,反思女性不平等地位的印度佳片。今年上映的《末路狂花》里,乱世交际花在独立日时说:“印度独立了,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女性并没有独立。”
今年上映的史上票房最高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是一个摩诃婆罗多式的古典英雄史诗故事,但其中的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皆为敢于反抗父权的犀利女。
相比之下,中国当代鼓吹以嫁个好丈夫、好人家来改变人生命运、努力变得更美、拿到更高的学历只为取悦优质男性的观念依旧流行,就连电视剧,收视率高的也脱离不了霸道总裁拯救灰姑娘、古代娘娘争夺帝王欢爱的经典剧情。当我们一边叹息和怜悯印度女性的不容易和印度社会的落后与愚昧,却未曾看到我们也身陷囹圄。这个世代不缺乏光鲜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是缺乏声音。
为女性说出声音的中国电影,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电影《炙热》Parched
随着摔跤吧爸爸这股热潮,推一下这部很棒的印度电影。印度片儿除了阿米尔汗男神,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2015年的《炙热》便是其一。
主角是三位印度社会最底层的女性。
拉尼,三个女性中最为隐忍的一位,习惯性的用纱丽裹住自己,悲观又倔强。十几岁嫁到夫家,基本无爱式婚姻,丈夫包养了情妇,后因意外离世,拉尼成了寡妇,与年迈的婆婆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十五年无性无爱,将儿子抚养长成人,现借债为其张罗婚事。觉醒之后,她对儿媳的做法是我最为动容的一场戏,就故事性而言最喜欢她这条线。
拉荞,很可爱!有古灵精怪的大眼睛和男孩子气的小动作,受伤后像一只眉目低垂的小鹿。婚后被丈夫当作发泄自身“残疾”的对象,她成了谎言的牺牲品,丈夫酒后的毒打,一言不合就浑身青紫。拉荞很聪明,手工活儿做得最好,第一个拿到了月薪,很勇敢,向丈夫挑明不孕的原因不在自己。最后那把火,将神话中的恶魔和人间伪善的恶魔一起烧死了!
碧琪丽,美艳,迷人!是村子里大篷车舞台上的妖娆女明星,是女人们眼中的荡妇,也是男人们眼中的尤物…或是妓女。她对男人几乎不抱希望,见多了台下男性观众们的满目淫秽,处处都是对其身体充满饥渴的眼神,用肉体去换钞票,活得麻木轻快又理所当然。拉纳递过来的钱是她最后一丝希望的湮灭,用肉体的折磨去赢过更为年轻的舞女,清晨疼痛复苏时 满目绝望。
除三位主角之外,还有几个女性角色也值得一提。
拉尼的儿媳妇詹琪,电影最开始便是围绕拉尼的提亲展开,女儿们被父亲标明加价码“出售” ,甚至在验货时再抬抬价,绝望的詹琪麻木的注视着前方,预示着后面关于“秃头”的意外。婚礼当天,一头短发的詹琪被众人视为笑柄,拉尼的儿子对詹琪和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怨恨,“强奸”完新娘后便扬长而去,借钱喝酒找妓女,偷钱喝酒找妓女,完全步了他父亲的后尘。詹琪特别可爱,圆圆的笑脸有着天使般的微笑,心爱的男孩子来给她送书,等男孩被赶走,她小心翼翼地把书捡起来,如获至宝的样子。很欣慰她最后在拉尼的帮助下和心爱的人一起远走高飞,是个可以骑几个小时自行车给她送书,爱她至深的男孩子,特别好!
电影10分钟处出现的查姆帕,从夫家逃回后,被村子里的长老和自己的母亲强制送走。哭到崩溃的告诉自己的母亲,丈夫有情妇,完全不碰她,小叔子和家中男性经常强奸她,包括公公也强奸她,因为无法确认生父被强行流产……讲述这一切的时候,镜头特写了她的母亲,从母亲的眼神中我丝毫看不到心疼和安慰,只有恐惧和绝望…最后查姆帕还是被强行送走了,那辆车,颠簸着,载着她走向死亡。
尚基的太太,劳碧。出场的次数不多,她和丈夫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之一。知识女性,手里时常拿着书,送给詹琪的结婚礼物也是书。有文化和胆识,敢于公然反对长老说的话。会英语善沟通,和尚基一起为村子里的女人争取手工制品的订单,帮助她们自立,用技术谋得收入。可惜的是,由于尚基被拉尼儿子那帮仇视进步的地痞无赖给打伤,劳碧不得不和丈夫一起离开了村子,这也是三位主角决定逃离的潜在原因之一,村里开化的小火苗被彻底浇灭…
当然,导演也没把印度男性一棍子打死~拉尼的粉色小手机,藏在胸口。电话中的神秘男子,拉尼的“话友”…与詹琪的爱人小伙子,好男人尚基同为电影中的三位正面男性角色(其实洞中和拉荞交欢赐子的那位男神也可以说是在某方面很尊重女性了,但是描述太少不好就不下论断了)。至于拉尼后面会不会去见他就随观众想象了,但这个神秘男子是拉尼自我觉醒重要的催化剂之一,片尾时,拉尼与其通话,问到接下来的方向,神秘男子问到:“那你的心是怎么想的呢?”拉尼的回答:“从现在起,我将交由我的心来决定。”…
电影的最后,三个女人开着蹦蹦犹如印度版末路狂花,将长发彻底剪短,开心到忘形,不需要纱丽的包裹,一路驶向希望和自由…
但她们身后渐离渐远的那个村庄,无数个村庄,仍会有女人们生活在苦海之中,永远无法逃离……
看的过程内心燃烧着愤怒,又在某些段落感动到泪流,记住,伟大女性要引领自己飞升。有些评论让人费解,这是部大胆到撕破黑纱让强光注入地狱的电影,女导演有勇气拍出来,女演员有勇气不惜剪去长发、将身体裸露镜头的演出来,着实可贵可敬,但不代表印度这个国家值得尊敬,恰说明那是女性的苦难之地。
★★★☆中规中矩的女权电影。
观光片。
看完本片,更能感受到《摔跤吧!爸爸》有多好了。
印度底层女性群像,单身母亲、妻子、女儿、妓女等多重身份以及多条叙事线索为本片增添了许多看点,难得几位女性角色都演的活泼可爱。不过,与其说是宣扬女权,我更愿意将本片看作作为个体的印度女性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仅拿本片中的形象来讲,印度男人真的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只配叫“阿三”。
哭成狗。故事完整流畅,饱含情感,讲述苦难但不拘泥于苦难,是女性的控诉和呐喊,也是逆风生长的勇敢与坚韧,末路狂花式的自由其实是无奈且可悲的。评论里指望电影解决问题的,还要政府干嘛?
从电影来看 印度关于女权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然而 印度有这样的电影来革命 相信不久的将来 她们在印度这个国家中会有崛起的一天。
看到有个男性观众表示本片太贬低男性了,简直呵呵……在性爱上温柔相待知道如何取悦女性的男人,对自己喜欢的妹子契而不舍长途跋涉来看她的那个男人,还有为了改善村民生活为村里女性提供就业机会的男人,不都是正面形象么?还是说这些都不算男人,只有那些垃圾才算?
松子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印度则是「生而为女人,我很抱歉」,题材敏感,种姓制度、重男轻女一直都是印度社会的症结,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没有丝毫尊严,电影里在拉贾斯坦乡被物化的女性只是一个缩影,被压迫的人在觉醒,而愚昧顺从的人依旧,敢爱敢恨的几个姑娘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不是很感动我,因为三个女人的出逃毫无胜利的快感,而是穷途末路般前途未卜。三星半。
从这几年曝光的印度新闻来看,这片子里的种种绝非单纯虚构。摔跤吧爸爸是励志,而这片子更为真实更为应景。8.2
印度女性的普遍不幸。
女性在受压迫与奴役的同时慢慢清醒以及独立很悲情很热血,剧本过火,但对印度社会的批判任何过火都不过分。古老的文明国度都只继承了渣滓与糟粕文化,实在是让人悲哀。
连印度都能有这样的电影,我们却有嫁给大山的女人。
愚昧落后没文化不思进取的种族直接灭绝好吗?村子里觉醒进步的希望也被愚蠢的年轻人毁灭,改变不了的环境,哪哪都如此。结尾有一点像另一段《末路狂花》的开始。
女权却不强制观众,很舒服,拍女性身体的镜头很美,那段性爱场面让我想起Kamasutra,姑娘们都好美
对于印度电影来说,其思想之前卫影像之大胆台词之直白都相当罕见,多线叙事的水准颇具国际范,甚至很难看到宝莱坞的痕迹,表演非常出色,虽然印度农村妇女的真实生活可能会比电影还惨烈百倍,虽然真正需要看到这片的那些人可能根本看不到,但这样的电影拍出来既是时代的进步。★★★★
愚昧无知总能带来苦痛
最让人汗毛倒竖的,不是污蔑不能生育被丈夫毒打、不是疲于应付不争气的儿子、不是不敢跟他走像一滩腐肉。而是那个受尽夫家凌辱跑回娘家的女人,仍被无情地送了回去。一个女人,终究拗不过宿命的黄卷青灯,像十胜节被点着的巨魔葬身火海无处逃生。躺在小床上终老,不如驾车叛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對比開逃回村里的姑娘,控訴整個夫家對她的殘害,她的母親仍將她推回火坑,而拉妮選擇放小媳婦自由,不僅是對小媳婦的救贖,對自身也是,雖然未來未必美好,至少她不再是行屍走肉,無力改變世界,改變自己也是一種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