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6天,看似毫无意义,却对她来说是噩梦!
恐吓、饥饿、暴力、性侵、侮辱,充满在这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没有人能够体会其中的痛苦,即使死亡都无法排遣的伤痛和恐惧。
这就是奥地利女孩娜塔莎的真实经历,而电影却只有111分钟:
《3096天》丨2013
从1998年3月2日到2006年8月22日,10岁的娜塔莎在上学路上被工程师沃尔夫冈绑架,之后被囚禁在地牢中。
长达8年5个月的被绑架及囚禁的日子,直到获救后,她已经从10岁的孩童成长为了一个18岁的成年姑娘。重返自由之后,娜塔莎出版了自传《3096》,讲述了这段可怕的过去。
1998年3月2日,年幼的娜塔莎被妈妈训斥了几句,愤然地推开了家门,独自走了出去。爸爸沉迷于酗酒,老妈不堪重负,整天拿她出气。虽然只有10岁,拥有身高1.45米的身高,但她的体重竟达45公斤。
不同以往,这次她离开家,是打算独自去学校,一个人静静。
没想到这次的闹剧,成为了别人一直等待的机会。
一位叫做沃尔夫冈的家伙,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娜塔莎天真般的微笑给吸引。为了绑架她,沃尔夫冈多次跟踪尾随,用了三个月时间挖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地下室。
然后就是静静的等待机会,没想到终于让他等到了。
于是,一个长达八年的囚禁生涯就此开始!
刚开始,沃尔夫冈非常温柔,对待娜塔莎小心翼翼非常贴心。
但是慢慢的,他变得越来越暴力。
先是用言语刺激娜塔莎;然后对她使用暴力;最后又开始对她洗脑。
只为了满足一个目的:想要娜塔莎服从他。
而娜塔莎虽然只有10岁,但是她异常的坚强。
她一直没有放弃希望,想方设法用自己笨拙的“伎俩”逃出地牢。
可惜结果并不理想,反而让沃尔夫冈更加愤怒。
在第1695天,娜塔莎迎来了第一次“例假”。
重度洁癖的沃尔夫冈终于同意让她出去洗个澡,不过是在他的监视下。
为了更卫生,他索性剃掉了她的长发。
现在的娜塔莎已经学会了如何“讨好”他,装作成他喜欢的样子。
娜塔莎从一个唯命是从的宠物,变成了任他蹂躏的奴隶。
白天娜塔莎走出地牢干活,晚上又要和沃尔夫冈干活。
而眼前的这个男人总是反复无常,一下对她特别好,一下子又感觉会有生命危险。
无数次逃跑的绝佳时机,都被娜塔莎给错失了。
这一晚,他让娜塔莎换上新买的“情趣内衣”,单方面宣布:今晚是他们的新婚之夜。
而娜塔莎竟然羞耻的体会到高潮,这差点令她崩溃。
娜塔莎想要以死来结束掉这一切,但是又被自己的求生欲给战胜了。
而沃尔夫冈也不允许她去死,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美好的一切。
每次做错事,都会迎来一顿毒打。
而娜塔莎都会在卫生纸上记下这一切........
“18次头部,6次腹部,12次耳光,4次腿部。”
在第3096天,沃尔夫冈渐渐放松了警惕,一次逃生的机会出现在了娜塔莎面前。
娜塔莎找准机会向出口奔跑,这次她终于获救了。
而沃尔夫冈,在娜塔莎逃跑之后选择了卧轨,结束了罪孽的一生。
八年的噩梦,无法只用短短的111分钟来表达。
但是不论将来还有多长的路,这个八年,都是她无法忘记和抹去的阴影。
一场灾难,一段孽缘,它的起因,往往多么微不足道。
但是后果,永远无法想象。
导演什么都不想传达,只是在客观的讲述这个故事罢了。
生而为人,请不要互相伤害...............
胜在平淡。
看之前我好奇过一件事,为什么一个人在被绑架之后,还能活3096天呢?受害者势必一直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在这种关系上犯人一旦厌倦了,就能直接下杀手。这不会带给他任何负担,毕竟他早已经是个没有被抓住的罪人了。所以犯人应该是期待一段长期的关系,尽管在表面上他将娜塔莎监禁、控制,也仍不能改变他在这段情感关系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多猎奇犯罪片在讨论犯人画像的时候,总是将他们刻画得极其反社会,仿佛他们生来就该活在血腥和罪恶中。只有鲜血和人们的恐惧可以唤起他们的幸福,这或许在短短一两个小时里真的很刺激又博人眼球,可这一点也不人性。
片子通过平淡的对每一天的描述将犯人和娜塔莎的形象刻画极其细致入微。我相信拍摄出这部片子的人是真的在尽其所能还原整个过程。
犯人对娜塔莎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仅一个笑容就让他耗费大半年为娜塔莎建造容身之所。在这之前他可能从没想过自己会实施绑架,他可能以为自己是个好人。那瞬间他脑中大概就满是将娜塔莎独占的欲望,如果让这样的一个人古灵精怪的可爱女孩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我一定会过的比现在幸福的多。于是他实施了计划。
在与娜塔莎的相处过程中,犯人其实真的在认真建立彼此的联系,不像娜塔莎,只是在应付。当娜塔莎需要一个晚安吻的时候,他真的走回来温柔留下一个晚安吻,而不是认为自己被邀请于是实施强暴,可见犯人自己也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矛盾状态,他也没想清楚自己该如何对待娜塔莎,但是他知道他需要她。正是这样的试探与矛盾为我们买下伏笔,暗示后期犯人不会出现抛弃或杀死娜塔莎的行为,因为娜塔莎并非一个普通的泄欲工具。
在犯人眼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健康长久的相处时间,因为他天生的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和别的女人贴近时感觉到极度的不适。而和自己的附属物相处并不会有这种问题。当然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上娜塔莎以后没有正常亲近而是直接绑架的一部分原因,他无法接受失去,无法忍受失败。绑架相当于“不成功便成仁”的策略,他也确实计划的很周全。说回来,娜塔莎从他的附属物,也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孩子成为了他的恋人和妻子,到这个部分其实已经很清楚了,犯人离不开娜塔莎,已然是一种病态又极致的爱。
而女主角娜塔莎反而可能比我们大部分人争气。在遭受绑架后没有自怨自艾,反而积极读书,演绎课堂上会出现的老师与学生的剧情,这说明她一直在学习和渴望外界。经过与犯人的一些相处后她找到了合适的方法,适当给予对方鼓励和正面回应,尽管她对犯人永远不可能产生真的感谢。这说明她一直没有对“犯人明里暗里的暗示服从于他”妥协,又让自己在危险的关系里明哲保身。毕竟如果她一整天只会哭,不对犯人的任何互动产生回应,犯人一定会后悔自己这么多的努力而杀了她的。当两人关系逐渐稳定以后,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已经会感谢自己可以有看似“家庭美满还能接触外界”的生活了。娜塔莎一直在让自己清醒,经历过两人的新婚之夜后,她可能是觉得自己居然对这段关系产生了愉悦,于是她决定自杀逃脱。后期的每一次可以求救的机会溜走,她都会在事后进行反省。
正是这所有的努力让她逃脱了牢笼。
其实我并不喜欢片头和片尾重复强调的那两句台词,“我知道我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而这个人是我,不是他。”这个句子仿佛在暗示我娜塔莎在和犯人进行博弈,而她最终赢了。
但实际上给我感觉更多像是娜塔莎在自我博弈。犯人从没表达过两人只能活下来一个的意思,他希望的是两人都活下来,幸福的过日子。不管是娜塔莎死还是他死,最终的结果都是他的死亡。所以娜塔莎除非自杀,否则是不可能死的。是娜塔莎自己在进行究竟是直接放弃而死去,还是坚持等待逃脱的机会?这两者间的选择,绝望感与求生欲的博弈。
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给我犯人命运的悲凉感。他太爱娜塔莎,所以从一开始的关地下室到后来给她接触社会的机会,最终以为两人能以正常夫妻相处。甚至在捕捉到娜塔莎可能想向外界求助的时候也没有让她重新呆在地下室,他居然将会威胁自己性命的事情看待的如此轻松。他沉迷在一个他和娜塔莎共同搭建的梦境里,然而他以为两人都在沉沦,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深陷关系的泥潭,最终毁灭。
所以这实际上是属于两人的悲剧。我不知道娜塔莎最终是如何看待犯人的,但在她询问两名警察“他的情况怎么样了”的时候,他们犹豫了片刻,最终什么也没说。也许他们知道,这对娜塔莎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消息,甚至可能带来悲伤。单独相处了八年的人的死亡,怎能无动于衷?
绑架这种行为无可洗地,只是这3096天形成的羁绊也远不只被绑架者与绑架犯这么简单。我只希望娜塔莎永远不要后悔自己离开那扇门的决定,不要被自己经过八年重新接触这个世界的艰难过程所屈服,不要怀念起这八年的回忆,不要在继犯人自杀后成为游戏的第二个输家。
一个人被监禁虐待了几年,即使出来过活,从此身份也不会是便利商店的常客,粉红色爱好者,女儿,妈妈,而永远是幸存者。——《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看的时候特别害怕,到一小时左右的时候,几乎是每看几个镜头就要暂停。和朋友讲自己害怕,但也不明白到底哪里害怕,要是按照剧情来说,没有jump scare ,没有血腥,看到最后四十分才明白害怕的是男主身上精神病的感觉,是一种细想就毛骨悚然的氛围感。总之,论恐怖片,它在我这里是排得上号的,非常能从小细节尽书压抑与恐怖,甚至比一些极力表现暴力与折磨的手法还强,我是在怕男主打人吗?我是在怕他raping女主吗?这些点拆开来放在其他电影了我都没这么害怕,但在这里,当你看他拿着摄像机假装自己有一个和“女友”同过的完美圣诞的时候----但送出去的礼物都是对方包装的,人家早知道是什么,但要配合演出,你看他假装自己有一个妻子有完美生活的时候,好可怕,而且最终,电影会让人感觉到,他其实是完全没理由这样做的,不管怎么说他在外面很像一个正常人,他可以选择正常人的生活,但他选择花半年时间绑架一个十岁的小孩,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他笑,他又话八年时间,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属于他的妻子,奴隶,这才是最恐怖的,是最变态最精神失常的才有的癫狂。
影片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娜塔莎在10岁时被坏人抓走并非法囚禁沦为性奴3096天的故事。
娜塔莎出生在一个父母离异的家庭,父亲经常去酒吧酗酒,母亲对她的管教十分严格,不喜欢她与父亲接触。在一次与母亲的争吵后娜塔莎一个人离开家里,不幸被坏人掠走,从此走进了8年多的噩梦……
这个坏人是一个十足的变态狂,在一次不经意的时候看到了娜塔莎的微笑,从此开始预谋并实施对女孩儿的囚禁。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自己的房子下面秘密挖了一间密室,并装上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在女孩儿去学校的路上他将她抓到车里面打晕拉到了这个密室。他很少给她吃东西,并让她做重体力的劳动,就是为了让娜塔莎失去逃走的力气,每当娜塔莎有不听他话的时候,他还对她实施暴力,娜塔莎经常遍体鳞伤。
在娜塔莎第一次来月经成人以后,变态狂强迫娜塔莎与他住在一起并对她实施性侵。他不准娜塔莎在房间内穿着内衣,变态程度令人发指。
女主人公受尽了变态狂的折磨,但从未失去对自由的渴望,哪怕是只有灵魂的自由。在几次强烈的要求下她获得了短暂的去户外的时间,在一次滑雪的时候她对陌生人的求助失败后被打得半死,在尝试自杀后又被暴打……她用卫生纸记下了这一切……
变态狂曾无数次的对娜塔莎说“服从我,服从我,服从我……”,而娜塔莎却对他说“我们中只有一个人能活下去”。娜塔莎的灵魂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变态者控制。
在娜塔莎被囚禁的第3096天,变态狂维持不了生活决定卖车,他让娜塔莎在院子里面的车里打扫车的卫生,娜塔莎趁变态狂打电话的时候终于逃了出来。变态狂知道娜塔莎逃走后,卧轨自杀了。
“我们中只有一个人能活下去”,这个人是娜塔莎。
整个影片大部分镜头是在一个狭小的密室内,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变态狂的种种行为令人愤怒,即使女孩儿逃出来后也无法让人感到一丝愉悦,她经历的这3096天告诉人们,犯罪是多么恐怖,自由是多么宝贵。
(这是应聘兼职写手要求写的剧情简介,不然不会看这种电影,太压抑了。遗憾自己没有被录用,把文字贴到豆瓣上吧,也算没白写.....)
冷静,压抑,丝丝入扣地让绝望的感觉渗透你的每个细胞。开始你会为那种沦为奴隶,禁室幽闭的感觉绝望,可是随着你对男主的了解,你会发现,真正感到绝望的不是被囚禁的一方,而是进行囚禁的男主,就像娜塔莎在电影开头说的那样:我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那个人绝不是他。
镜头写实而冷静 没过度渲染情绪更没就性暴力着过多笔墨 虽然明显虚构成分较多但还是感觉到创作感被隐藏到很低
小时候一定要照顾好孩子,坏人和变态太多了!!!!
我觉得任何人在某些时候都会需要有人陪伴的
这样的题材和这样的完成度未免有些温吞。八年的时间会发生什么,导演所呈现的过于避重就轻。施暴者和受虐者的关系浮于表面,没有深层的情感纠葛也没有更深层次动机的探索。而使观众除了正义感之外的情绪,本片欠奉。
从蝴蝶春梦到捆着我绑着我,再到3096天,有一个共性,绑架者都是生活中的弱者,这些人心理变态后就把力量施展到更为弱小者如妇女小孩。前几年洛阳有过类似案件。有句台词绑架者说给娜塔莎买了套滑雪服装花了53欧元很心疼,感觉物价很低
是好故事 但是电影太平淡了 Natasha遭受的一定比片中更加变态n倍吧 为什么会有心理如此扭曲之人!还是里尔克那句话,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想看原著 然而图书馆英语和中文都没有...只有借了法语 Lol
压抑
逛超市时就可以逃走的,服从洗脑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洗
真人真事改编,难得大马会上映啊,而且还是开放版。当她终于脱离魔掌,逃出来的那一刻,我也不自觉地替她喜极而泣。而说得没错的,最后只能有一个人活。
前面冗长的皆黑白,后面逃出时是彩色的,不管经历了什么,这一刻她是自由的
没有深入 太淡了
太平淡。。。
多谢上帝最后那男的挂了。。。。以前看这种片心里总庆幸自己,如今有了女儿,更多了重重担忧555555
真实事件本就不应尝试太多深度 这也并非美式悬疑改编 实话实说 就目前电影版而言 尽管导演尽力再现 仍有不小简化和偏颇嫌疑 或许拍成纪录片模式反而更适合些 片中娜塔莎并不似有斯德哥尔摩表现 沃尔夫冈的温柔和粗暴 人格障碍的部分亦未很好表现 娜塔莎的情绪过于碎片化 整体性欠缺 但为小女孩演出加分
太过平淡了,即使是最后Natascha重获自由与家人团聚带来的感动也只是源自题材本身。Natascha是个坚强勇敢的姑娘,即使在如此绝境中也能保有自我心存信念(影视作品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刻画不免让人产生这种境遇下还正常的受害者好不正常的错觉),如此平庸的作品也掩盖不了她的光芒。
这种猎奇题材,拍得节制才是最可贵的
像个新闻而不是电影,缺乏高潮,可能我被好莱坞惯坏了。
不如Michael有深度,剧情太平庸
演员挑得不错,就是细节再多些,深度在有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