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必须是五星。这部电影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切入,赤裸裸地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思考和启迪,可以说是把经典的题材拍出了超前的意味。
全片最简单却最饱含深意的台词我觉得是婆婆说的那句“这个世界变了,变了”,其实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改变它的规律,变的是人的心性,你的世界不等于我的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其实并不重要。善恶相伴,时势造人,极善与极恶都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做到的,更多的时候人还是在善恶间徘徊。抛开善去谈恶,或者抛开恶去谈善都是不可能的。
我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说有某种信仰上的偏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信条和规律。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现实环境,而我觉得现实环境的影响更大,不论过去的成长给你奠定了怎样的性格,但你不得不活在现实,人随环境而变,每个人就像现实环境造就的“怪物”。
当你被恶意包围,不断压缩你的生存空间,当初的正义感和坚持还能剩下多少,就像阿芳,越来越不相信正义能解救自己或给自己一个答案,爱的人也都无力保护和帮助,于是她开始放弃纯洁放弃希望。温老师是一个极善的化身,也是一种愚善。他固守自己的信念但是最后被逼入自我怀疑的死胡同,不得不用一个“恶”的手段去维护了自己的信仰。小丽对待奶奶有着最纯真善良的一面,但是却和“恶”无法脱钩,混在不良群体里,用援交的钱来留住男友,却也用这笔钱来帮助最好的朋友。潇洒哥是极恶的代表,他坏事做尽,但是他不傻,他知道规则的边界,每次快要越界都能收住,直到最后被终于失去“理智”,殊死一搏。你看,极善或极恶都是加速“死亡”的催化剂。极善的温老师迎来价值观和精神的崩塌,这是他的“死亡”,极恶的潇洒哥,他迎来的是真正的死亡。乔治,刀疤,沙皮,警察,阿芳老爸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很独到,矛盾在每个人身上体现,有血有肉,很真实的独立个体,没有脸谱化的感觉,这一点难能可贵。
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或深或浅地提到了他们的成长心路,阿芳老爸,阿芳,小丽,潇洒,刀疤等人。即便是许多的龙套角色,也不断在表现人间百态之纷繁复杂和割裂感。影片最想说的恐怕还是,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我最想提及的环境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必不用细说,但社会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忽略了。当下的人构成社会并奠定社会基调,而社会又教会下一代尚未成熟的人。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培养出一群整体健康的人,一个腐朽堕落的社会呢?不敢想象。怎样的社会才能不断趋于完美,这是一个深远沉重的课题。
张耀扬以演恶角出名,从成名起点、监狱风云中的滥用职权杀手雄,到更多人都熟知、不让小弟吃一顿饱饭、古惑仔3中的东星帮乌鸦,他贡献了许多香港影坛中的经典恶人荧幕形象。而本片是林岭东执导的风云三部曲最后一部,张耀扬再次出演片中大反派潇洒哥。虽然角色本身恶事做尽、欺男霸女、连同门话事人都看不下去,但是似乎林岭东格外偏爱张耀扬,不仅故事表现上尽力轻描淡写潇洒哥的作恶,更是让张耀扬连换数套时尚造型,在镜头里无死角地展现自己高挑紧致的模特身材。纵观香港电影,应该找不出比潇洒哥更会打扮的黑帮老大了。下面让我简单盘点剧中潇洒哥登场的几套造型。
潇洒哥初登场,身着森绿色垫肩oversized长款西服,和白色棉麻西裤,内搭竖纹白色针织短袖,配饰那必然是黑社会必备的大金链子和大金表。给张耀扬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他一米八的大长腿从奔驰车中跨出,然后下车潇洒地点了根烟,和小弟去谈判。啊喂林导,这真的是反派待遇吗?
潇洒哥接着去找自己大佬喝茶,内穿紧身黑色灰色块短袖针织,下着灰卡其西裤,外套是深灰色西装,酷酷地搭在肩头。走进茶馆,在一票老弱病残中,张耀扬的大长腿显得如此突兀。
又一次潇洒哥出场,还是穿着一开始的森绿垫肩西服,只是内搭换成了黑色紧身tee,脚穿黑色乐福皮鞋,注意,时尚的人从不穿袜子。
黑帮老大去夜店蹦迪,依然是休闲西装西裤。太黑了看不出外套具体颜色款式,但内搭无疑是纯白一身。白tee白裤总是给人以一种清新纯良之风,哪怕在夜店里瞪眼也感觉完全没有威慑力呢。
潇洒哥去查房自己小弟,穿得就相对比较随意。上衣乍一看平平无奇黑T恤,镜头拉近一看,是YSL的墨绿色坑纹针织短袖,下身棉麻系卡其阔腿裤。松垮的裤子更能凸显该凸显的地方。
潇洒哥的倒数第二套造型,上身是同款的YSL针织短袖,只是换成了蓝紫色,可能黑社会老大买衣服也喜欢凑齐同款不同色(和我一样)。下身是纯棉灰白条纹阔腿裤,看着很像睡裤,但腿长穿睡裤也好看。打电话时左手不经意露出两条手镯,或许是宝格丽咩?
平平无奇的YSL,在潇洒哥被捕后裂开了口子,变成了时髦的露肩装。实在想不懂导演为什么要在这种正义没有被伸张的严肃故事节点,让反派在警察局里穿着蓝紫色的露肩针织。又一次想问,反派为什么要打扮得这么漂亮。
潇洒哥的最后一次登场,穿着之前穿过的灰白条纹裤,白色镂空针织衫,以及浅灰色西服。一身浅色系,无疑是为了让后续被砍出血出得更显眼,以及镂空针织在和英叔打架期间被撕裂,不禁怀疑导演可能有裂衣癖。
最后本片大恶人潇洒哥,一身白衣被染红,成功被主角反杀。后来潇洒哥投胎转世成为东星乌鸦,继续干着他的坏事,只是时尚品位大不如前。
《學校風雲》在林嶺東的風雲系列電影中一直甚少被提及,或許是因為缺少明星(雖然有林正英劉松仁這樣的資深演員擔正,但對普通觀眾卻未必構成吸引力),林嶺東在兩部“風雲”系列(《監獄風雲》《龍虎風雲》)成功後,竟然放棄使用“明星”機制,除了引用一眾《監獄風雲》綠葉及少女組的袁潔瑩外,多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閒角,當中的野心自不待言,從電影中看出,似乎他有意追求更為徹底的寫實風格。 但這麼一來電影的通俗性或商業性或許就會減分?其實不然,今日重看,反而覺得《學校風雲》水準要高於風雲系列的《監獄風雲》與《龍虎風雲》(尤其是《龍虎》,《龍虎》從題材和設計上,似乎都是“通俗”過了頭),其實在處理手法上,林嶺東這次其實依舊“過火”——完完全全是80年代最為流行的通俗劇做法——其實是基於商業考量,但此片又不乏一些作者個人的銳意嘗試:譬如題材上顯而易見的社會性,及一些暴力場面處理上的火候掌握(這部戲看似暴力場面誇張,其實在戲劇而言,是合理的,兼有戲劇帶出的心理“冷暴力”,其實更甚)。 但這些不說,今天就說說《學校風雲》中的場景應用(可惜不能截圖),竊以為這部戲的場景運用放在80年代的港產電影中,實在算是出類拔萃,值得大書特書。 電影甫開場,場景就已經別開生面:鏡頭拉出來,是一座矗立於機場旁的“東南中學”,學校招牌是假的,但卻被特意做舊,有些斑駁生鏽的印蹟。其實熟悉香港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這是於1998年謝幕的啟德機場,位於九龍城,是與九龍城寨並列的香港奇景之一——因為飛機在市中心,起飛時貼近樓宇上空呼嘯而過,這個畫面在早年不少港片中都經常能看到。為何要提這點?其實這個開篇畫面已經把整部電影的主題都說出來了:畫面中機場與學校,機場代表著高速發展,學校代表着傳統教化,一個新一個舊(這就是為何要把中學學校招牌做舊的原因),舊東西面對新東西的衝擊,一如電影宣傳語說:”黑社會“侵入”學校“,用”侵入“,其實就已經表明他們風馬牛不相及,其實要說的就是兩種新舊價值的碰撞,如何證明,下面慢慢解釋。 除了代表傳統意義的學校,電影中有一個代表”舊文化“的潮州幫派。六七十年代,多數黑幫人物都是潮州人,他們以講究道義和強調組織道德著稱。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場景,是袁潔瑩的父親(潮州人)因為擔心她出事,便找了潮州幫派中的大佬,大家相約在一家遍佈雀籠的潮式茶餐廳中與新冒出頭的大哥”瀟灑“講數(”瀟灑“卻並非潮州人)。其中的對白將林嶺東要說的新舊衝突表達得很清楚,”瀟灑“懷疑大佬勝哥是因為”錢“所以幫助袁潔瑩父女,他說:”沒有錢勝哥會肯出面?”勝哥則怒說:“你講夠了沒有?!”,其實在他們這些潮州幫派中,幫助鄉里本來就是道德本份,當聽到“瀟灑”如此質疑自己時,他如何能不氣急呢。吊扇,雀籠,本就是老港冰室才有的東西,“瀟灑”和勝哥起了衝突,便設計眾人廝打之下,雀籠被打飛,一堆雀仔飛出窗外,窗外一片寧謐。在視聽語言上,這是林嶺東玩的一靜一動,着實好看;但在文本之上,就顯示了傳統的東西被完全打得支離破碎,“勝哥”看着大家廝打,只能哭喪著臉說道:“自己人打自己人,笑死人了。”大概要等到杜琪峰在2000年後拍《黑社會》,才能回應勝哥——因為愛黃金勝過愛兄弟嘛。 ”警察“方面,電影中的“差館”其實亦是舊的,林正英穿得老式,一直是件有些褪色的短袖襯衫,完全是六十年代做派,戲中的他自然也是腹背受敵,對外要面對代表新興力量的“瀟灑”,上頭還有“英屬“長官對他頤指氣使。林正英的出場基本都是在舊式差館,抑或茶樓,有一場戲寫他與瀟灑的正面衝突,便放在了桌球室,當林正英那一身打扮出現時,都不用兩方幹架,光是服裝和場景,就已經矛盾得很了。 寫袁潔瑩那幫年輕人,多數把他們安排在舊區,顯示着他們的成長背景,就好像刀疤仔和袁潔瑩說,自己就是出身於徙置區。有一場寫“瀟灑”將袁潔瑩帶回刀疤仔等一眾小弟所住的“窩”中,要讓袁潔瑩脫衣服。那場戲就安排在類似深水埠掛滿天線的一個舊區天台,“瀟灑”一來就對一班小弟發怒,嫌地方太亂太臭,他穿得身光勁靚,着實與環境格格不入,這裡其實也代表了貧富的一種價值衝突。而袁潔瑩與好友小珍,包括刀疤仔,其實他們需要的卻不是這種“身光勁靚”,反而是一種舊區代表的“安全感”。小珍家中所處洋樓算得上環境優異,但她最開心一刻,卻是和袁潔瑩一起回到奶奶的住所,那個看起來完全人蹟罕至的舊屋村。袁潔瑩離家逃跑,和刀疤仔一起住在一個舊區老屋,“瀟灑”來找他們,看到他吃公仔面吃得開心,忍不住發怒,說跟着我在外面大魚大肉不懂享受,卻窩在這吃公仔麵。其實公仔麵和大魚大肉,一樣是新和舊,瀟灑與刀疤仔的選擇其實截然不同。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最代表”新“,便是歌舞廳。歌舞廳在《學校風雲》中顯得妖媚迷亂,看起來光鮮靚麗,結尾卻在一首曼妙歌聲之後,在其中上演一場浴血之戰,新舊兩派勢力全部出場,被”瀟灑“(新)逼瘋的人包括那些強調傳統,強調道德的年輕人,老師,老差骨,他們在舞廳中全部爆發,將他們固守的原則悉數拋棄。電影中玩弄了一個趣味,其實有些偷雞,原來舞廳就在學校旁邊(其實沒有提過),眾人要翻越一個鐵欄進到學校里,這在美術上來講確實饒有趣味。代表最教化力量的劉松仁最後在學校終於殺死瀟灑,他強調”在學校,我就是大佬“,其實也是正中命題,電影刻意要將最後場景放於學校,強調其實是以他們的價值處死瀟灑。 《學校風雲》將80年代末已經貧富分化明顯,新舊價值觀相觸(一如劉松仁在課堂上所說的”捨生取義“,在今時今日,選取什麼倒成為了問題),高速發展卻不乏隱憂的城市面貌展現出來,他所要闡述的價值崩壞其實帶着一絲控訴與悲慼。這麼一說,這電影中所謂的”過火“情節也就情有可原了。(哈,我可真不是為他辯護,在他諸多過火電影中,我反而覺得這部最合理)。
这部片子太现实了,感觉就像光脚走在夏天被太阳灼烧的四五十度的柏油马路上。现实风格的文艺,好处是让人冷静和反思,问题是过于现实,会让人趋利避害,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适者,认同适者生存的价值观。相反,非现实主义的文艺,好处是能给人以希望,让人不至于从现实中彻底抽离,给人以融入现实秩序的勇气和信心,但问题是这样的文艺很容易变成文过饰非、粉饰太平,或者催人麻木、盲目乐观。
现实与非现实,风格本身没有优劣,问题真的在于导演和作者的心术与立场,反映问题与炒作问题、让人清醒和夸大颓废,只在一线之隔,这又是和具体时空环境以及这部文艺作品针对的时代问题有关系的。
1、看了《牯岭街》《马粥街》《艋舺》《小校风云》,就越来越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会拍《大逃杀》和《告白》了。
2、钱老师说他搞了一辈子教育,一开始认为教育问题在大学,后来发现不是大学出问题了,是基础教育,于是他去小学中学调研,最后才明白,教育问题不可能在教育体系内解决。电影一开头,在警察局,警察埋怨老师,说你们怎么教学生的,老师埋怨警察,说你们怎么管事的,混混都能在学校里撒野,警察头头出来说“都别吵了,留到97之后再说吧”。
3、女二,小珍,“去玩了”“我不玩了”,摩托车狂飙那场戏真经典,“没有人理我了”,有家回不去、学校开除她,男朋友劈腿,近乎绝望的发癔症,“去玩了!”把人的绝望拍得淋漓。小珍的奶奶,“她才十几岁,还没学会投胎,就走了”,《一一》他才六岁,就觉得自己老了。
4、女主角,朱女,烧图书馆,说“我再也不读书了”,因为对文教彻底失望,所以她讽刺满嘴仁义道德的老师,说“舍生取义,都是骗人”;打警察,说“你们都是瞎子”,对国家暴力机器也彻底失望了。更绝望是,江湖道义也就救济不了她,他老公的大哥强奸她,他老公却陷入兄弟和女人谁重要的挣扎。
5、朱女脱校服那场成了经典,张耀扬的演反派绝了,“你以为穿上校服就是社会栋梁了?脱了校服还不是跟妓女一样”,洁白的校服被一个小混混踩在脚下。女主最后刀疤的对话,与《艋舺》蚊子和小凝的对话如出一辙,“你为什么做妓女?”“你又为什么做兄弟?”因为你不想你老婆最妓女,你就得混兄弟,不想你老公买白粉混黑社会,你就得去卖身。
6、温sir课上讲赵盾那场,说舍生取义可能会是考题,什么是舍生取义?朱女的好朋友死了,但一点意义都没有,这是最悲哀的事了,“意义,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意气。”小珍就是意气用事,因为意气而死,活着的人感受着了这份虚无,最后温sir和朱女还有警察阿海,都要舍生取义了。
至少在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依然是暴力。
当一些学法律学的满脑子贝卡利亚的法狗,在不遗余力的呐喊废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维持了现代社会的秩序?
日军侵华的时候,我们是像常凯申那样寄希望于国际友邦、国际法,还是像甘地一样等着敌人杀累了良心发现非暴力不合作?都不行,我们只有拿起枪杆子去干他!
结合最近的新闻,有人直播扬言要杀妻,妻子报警无用(目前口嗨无法采取强制措施),结果某天真的被杀了,万幸孩子逃出来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人决心要整你,不惜代价,而你又无法彻底消失在他视线里的的时候,你如何自保?
目前来看,除了抛弃一切底线先把他弄死(还有可能杀错人,可能真的是口嗨),没别的招。
所以,现代法律无法预防犯罪,法狗们又极力把法律剥离复仇的属性推进废死,这是要从两头逼死好人么?遇到极端的犯罪者,一换一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更别说全家给一个人渣陪葬人渣都死不了的情况。
回到本片,很多从校园开始的暴力,其实就滋生于弱势一方的非暴力。尤其在法律触碰不到的最基层,暴力也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防卫手断。
我热爱和平,不崇尚暴力,但我也不会放弃任何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热爱的和平,这才是暴力的正确解读。
上面所说的法狗,是指学法律学到失去良心、学法学的优越感极强且认为法律应该脱离人性和无知民众的(尤其是怀着“杀人偿命”朴素价值观)的、或者单纯为了牟利的一些人。大部分法学生还是明白法律局限性,热血未凉的。
《学校风云》是香港导演林岭东“风云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为黑暗和冷门的一部,上映于1988年。因为在当时太过反应现实,所以遭到了删减,在台湾上映时更是被删减到了全长不满一小时的地步。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里面的故事已经有些老套,但是由于故事情节较为精彩,尤其是张耀扬饰演的潇洒哥最为深入人心,这也使得这部34年前的校园电影如今依然不算落伍,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校园题材电影。 但也很可惜,目前为止在国内的在线播放平台上的《学校风云》全是101~102分钟的删减公映版,而在一些国内盗版网站上的1080P修复版也只是105分钟的剪辑版,《学校风云》的原片长度应该在110分钟左右,目前只能在油管上面看。但是网上还有138分钟甚至158分钟的说法,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合理,不过也可能是审核之前拍的原片,但很显然已经无法看到了。
所以,想看《学校风云》完整版并且有条件的话,去油管上面看110分钟的原版吧。
袁洁莹我爱你,从《太极张三丰》那年就开始了
全片演员都非常敬业甚至卓越,故事充满张力和写实风格,太过现实和暴力以致应归类为三级片范畴,哪里都是战场,甚至是学校。两位女主太拼了吧~
太惨了,每个人都好惨,说到底其实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很多事情都是年轻人恋爱、较劲争面子,但是警察无卵用、老师也怕这怕那的根本管不住学生,所以什么都只能靠暴力解决了。另外林岭东是不是跟张耀扬有仇呀?!每次都是让他很帅很拽坚持到电影结束前十分钟然后咣当一下惨无人道地[剧透消音]?!
过火,癫狂,压抑。
8/10。朱婉芳性情大变的段落处理极佳,公理难寻愤而逃课的她孤身经过隧道,严重的暗光形成一个剪影似的轮廓,稍后以长发弄短的形象出现在男友刀疤家里。林岭东的作品母题是角色在友情、爱情的羁绊下陷入悲剧处境,无法逃避只好舍命抗争,结局一场众人与潇洒帮派的殊死斗残酷逼真又大快人心,煽动性强。
义愤填膺。暴戾控诉。
惨烈
节奏好快
上学那会,学校门口总有一帮小流氓在那晃悠,可能他们前几天还是我的同学或校友
林岭东80年代风云三部曲的异色之作,通篇带有绝望色彩以及极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写实风格。这该是香港最早讲述黑社会入侵校园的主题电影了,暴力血腥渲染下的残酷青春,最后在刘松仁的一刀、林正英的数枪之下,极度的愤怒才得到释放。张耀扬这部片的表现不错,把潇洒哥的狡猾狠毒与奸恶演绎得令人心寒。
温sir离职后影片情绪整体爆发。“如果不是因为你是我学生,比我年轻,我早就打你了!”林岭东的确是个特别会煽动氛围的导演,当然“暴力”是其必不可少的元素。
林岭东的风云三部曲,逐渐树立了自己的黑道风格,张耀扬、何家驹、黄光亮、吴志雄类似人物都鲜明了特色,本片将黑道引入学校,糟蹋了未成年少女,逼急了温雅的老师,搞得一方净土乌漆麻黑!
那时候的香港演员都是拿命去拍戏啊,各种血性大爆棚,看得我瞠目结舌!在这所学校里发生的群殴、胁迫女生、拉帮结派等极端事件也曾真实的发生在我的初中时代,当年我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袁洁莹从柔弱学生转变成不良少女的心路历程简直是把活生生的美丽一点一点地撕碎给你看。
本片无疑是[风云三部曲]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林岭东导演生涯中最特别的,不同于其余那些走商业路线的片子,它在社会反映以及人性的挖掘中都很具深度,而这些是林导影片中极为少有的。可能故事如今看来就有些普通了,但里面的人物却永远不会是普通的。片中的每个人物及其行径,都有值得深思的理由,他们所引出的社会现象直指每一个身处于社会的人,而各种身份的人在碰撞后也各自受伤,没有一个能身处事外。如果有人回过头去反思这些事物发生的根本理由,往往都因找不到理由而不了了之,只能说或者在一个时代的更替点中,总少不了那重生前的牺牲,就正如黎明前得度过黑暗一样,只是有时你得自己挣扎一下,才可能抵达那所谓的黎明
“我们去了两遍,差不多要给人跪下来才能通过,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他们砍了它36刀,如果我把作品看作是我的孩子,我不愿意他给人家砍三十多刀,不行,我不拍了!
这才是港片。25年前的香港电影不知道甩当下的中国电影多少条街。耀阳哥说,有强权,就没有公平。导演也在回答,靠法律?那是约束弱者,要报仇要尊严,还是一把刀,几发子弹。
重温。林岭东最出色的群戏。袁洁莹固然是故事主线,但李丽蕊(作为袁洁莹的对立面和催化剂存在),刘松仁(从相信警察公义到拿起大刀),甚至是刀疤仔(身处黑社会却无法保护女友)的视角也别有风味,这点是另外两部双雄戏为主的风云戏不能比的。
最后字幕出现时的结束曲,朋友,世界在你手,听得我产生幻觉!~
群像出彩,气势过人。各种群K血拼,打不死地打,暴力得很过瘾啊。没有人绝对黑或白,人性的泯灭,抗争的觉醒,人格转变有说服力,也有社会讽刺性。镜头和调度也用心,比如阿芳父亲去求人引内斗那场,一只只鸟唰下从笼中飞走,还有标志着阿芳走上反抗道路、烧图书馆那铿锵的配乐,还有最后漫长的大乱斗
学校风云可以说是风云三部曲里最黑暗的一部,没有了前两部周润发饰演的英雄的角色,只有血淋淋的现实,就是讲小人物如何被一步步逼上绝路,乃至最后的大爆发,三部中最喜欢,也是最震撼的一部PS配乐同志世界在你手很好听,和电影气质也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