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句话,出自一部韩剧。
《Argon》
本年度9月份在韩国tvN电视台首播的写实电视剧,主演金柱赫、千禹熙。
全剧只有八集,虽短小但精悍。
这是一部以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为主,以造假新闻为背景,尖锐批判新闻社会媒体造假现象的电视剧。
讲述了在假新闻泛滥的世界中,一群坚持通过事实来揭露真相的热血记者们的生活故事。
“Argon”,化学元素Ar的全称,中文名,氩。
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
因为氩是一种惰性气体,且电子结构稳定,不易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换句话说,它不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
就像本剧中以「Argon」命名的深度调查类新闻栏目一样:
“为了真相,永不妥协。”
男主金白镇便是这档栏目的组长。
他是一个恪守新闻道德、审慎执行新闻媒体所赋予权利,认为事实最重要,并追求正直报道的媒体人。
曾经的Argon,因为其报道的真实性深受国民的喜欢,而作为主持的金白镇更是受到了全民的爱戴。
可因为一次报道“牧师受贿案”,触动了当局者的某些利益,导致节目被强制更改。
先是不许报道社会议题,再是调整节目档期。
就这样,一个黄金档的真实新闻报道栏目,沦为午夜档三俗猎奇观察。
女主李妍华,作为电视台的为期两年的合同工,眼看着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到期。
在Argon辉煌的时候没有被调入,如今Argon没落了,她却被调入了。
可作为一个对新闻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且前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电视台跑腿打杂的李妍华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
即使调入Argon被金白镇说成是流放,她也依然满怀信心,毕竟这可是她的梦啊。
也不知她是Argon的福星还是祸星,在报道的第一天就碰上了大事件。
大厦崩塌。
金白镇当机立断,决定追踪调查大厦崩塌背后的原因,好借此为Argon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重获观众的喜爱。
可惜,当他们还在调查的时候,同台九点档播出的新闻节目就已经报道了事件“真相”:
大厦崩塌是个人原因所致。
由于现场所长的失误,导致大厦自来水管破裂,从而引发崩塌。
而那位“有罪”的所长也畏罪潜逃,在现场根本找不到他的踪迹。
真相一出,群情激奋,民众们可算是找到了宣泄口,各种谩骂不绝于耳。
找不到所长就拿他的家人撒气,殴打他的妻女。
看上去好像就是一出玩忽职守导致悲剧,然后民众惩奸除恶的故事。
但,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让我们再仔细琢磨一下,等等?水管爆裂就能导致大厦崩塌?怎么可能!
别说我们不信,就连金白镇也看不下去。
台长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观众并不关心真相是什么,民众只要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那所谓的“真相”,也是他们通过现场的蛛丝马迹臆测而已,事实到底如何,他们也不清楚。
早早的下定论,说这起事件是人为所致。
一是为了吸引眼球,二是转移民众注意力,以达到他们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我想到了三年前的一部李钟硕和朴信惠主演的韩剧《匹诺曹》。
同样是事故,同样被认定为“玩忽职守”,同样被认定为失踪,同样的妻儿被辱。
不仅新闻处理事件的办法一样,就连背锅侠的方式也是一样。
更巧的是,连结局都一样。
《匹诺曹》中被认为逃跑的队长,其实早已在那场灾难中命丧火海。
《Argon》中被认为逃跑的所长,其实是为了救助儿童而死在不起眼的角落。
同样的,《匹诺曹》中事故的发生,牵扯出背后的圈钱交易。
而《Argon》中,李妍华同样拍摄到了令人震惊的照片,这背后依然是当局的利益相关。
为了真相,Argon所有成员被警告。
可如果因为这些警告他们就停止发掘真相的步伐,他们也不会被称之为Argon。
Argon全体成员表示,为了真相,在所不辞,决不妥协。
此时说什么伟大的话都会显得苍白,这样一群生于浊世而不染的真人,任何辞藻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关注韩国影视圈的朋友可能还会记得,前一阵韩国两大媒体MBC和KBC集体罢工。
“作为向社会传达新闻的人,本应坚信自己传达的是最真实的内容,但我们却只能读规定好方向的新闻和想修改却不能修改的主播词。”
这便是他们罢工的原因,《Argon》就是取材于此。
民众们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殊不知你所看到的只是媒体想让你看到的而已。
一个人看到了,所有人就都看到了,这时候也不会再有人去关注真相。
正如《匹诺曹》中所说,“村子里的一条狗叫起来,别的狗也会跟着叫起来,而它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叫”。
一个无良的媒体能对一件事实的当事人造成多大的伤害无需多言。
很多时候,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制造爆点,什么职业道德,什么基本操守都成了空谈,他们只想要流量,要关注,因为有了这些,才会有利益收入。
在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就爆出所谓“真相”的,往往会被后来的一件件实锤痛快打脸。
可等到真正的实锤出现的时候,民众早已不在关注这个事件。
哪里会真的有多少人去在乎真相,不过在事件爆发时,宣泄一种思想的高潮罢了,等到高潮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然后等待下一次的高潮,循环往复。
“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都是垃圾”。
让人悲伤的不是这些垃圾,而是这垃圾的制造者们。
如今这媒体从业者的门槛之低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什么样的人都能成为所谓的“媒体人”,这就直接导致了“垃圾”是越来越多。
而在越来越多的垃圾中找寻出我们想要的真相也越来越难。
更讽刺的是,等我们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了真相,会发现下一轮的垃圾又会再次掩埋前路。
一轮又一轮,生生而不息。
难吗?真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
欢迎来撩~
终于刷完#argon# 了,最后一幕的金白镇,对着大厦管理员说完最后一句台词“辛苦了”,面向阳光,大踏步走出阴暗的室内,简直看得人要泪目😭
《Argon》是tvN今年9月4日开播的记者向职业剧,类似美剧#新闻编辑室# 的架构,但又有真实的人物原型——就是隔壁JTBC深度挖掘报道了朴槿惠案件的孙石熙主播,以及他的王牌新闻节目《Newsroom》。(孙主播之前是MBC滴人)
剧集的开播时间刚好卡在MBC、KBC两大电视台记者PD大罢工之时,与剧中以Argon为名的深度新闻报道节目组和当权阶层的不断摩擦十分相似。
朴槿惠案件爆发后,韩剧的风向标有两个,一是不畏艰险直击最高权力核心的检察官,二是卧薪尝胆一击即破事实假象的新闻记者。tvN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两个题材,所以今年先有了曹承佑的#秘密森林# ,后上了#金柱赫# 的《Argon》,两部剧的核心都是剖开腐朽黑暗,找到光明!
《Argon》是典型的美剧做派,你可以在里面看到很熟悉的套路,美式的、韩式的…所以前面七集可能看起来有点散漫无章法,有点太熟悉又太浓烈的配置,情绪也铺得太满,有种把人往外推的赶脚,而且它还特别喜欢讲道理,讲做人的基本法,讲做记者的初衷,讲为什么需要报道,需要用事实说话的原因……
甚至还将节目组一直都陷在被动的局面中,剧集一上来就是报道失察,要向受众道歉,台内是职场斗争,台外是受众信任度大面积消失……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内忧外患,女大龄新闻工作者活得太惨,连海藻都不如;男主播(制片人)们要么丧妻,要么离婚;男记者们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想豁出去了,连良心都被被吃了的时候,才会让你发现,其实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啊!
金柱赫饰演的金白镇,从前辈的身上学到了记者的本真,然后他又将这种本真原封不动的传承给了所有人,包括不被大家信任的合同工老幺#千禹熙#
报道是什么?报道是报道事实,不管这个事实会伤到谁!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要人来判断,而不是信任的!
每一次陷入舆论风暴中的金白镇和argon,所坚持的就是为那些被伤害的人发声,他们不怕被冤枉,他们害怕的是人们受到舆论摆布,只记得声讨节目组的“不专业”,忘记被豆腐渣建筑掩埋而失去性命的71个人,忘记因为添加了不被许可的添加剂而被“肠坏死感染“死去的三个不满十二个月的婴儿……
金白镇和他的argon的存在,不是为了扭转舆论的话头,再去二次、三次伤害已经被伤害的人,而是为了在追查到所有的真相,报道所有的事实,这是职业新闻人的基本!
10月30日,出演金白镇的演员金柱赫因车祸去世!国内的大部分媒体都用了#请回答,1998# 成年阿泽的标题来报道,韩国方面的孙石熙主播也在自己的节目中报道了他去世的消息😭
金柱赫是韩国演员,他演电视剧,演电影,也出演综艺节目,他是他自己,他谁也不是!🙏🙏🙏
Argon的最后一集非常有力量,比秘密森林都要来得好(秘密森林大结局的剧眼在永恩秀死亡后就结束了),这种力量建立在前七集地不断铺垫和不断累积之上,是一种原始的、沉闷的、被憋屈已久的爆发,如同argon所指的化学元素—氩一样,它具有极高稳定性,不会轻易被摆布,所以他们能够刺破黑暗,拉进一丝光亮,如同金白镇最后的步伐一样,他们回到了阳光中🌞!
紧接着上一篇“下岗记者复仇记”—《共犯者们》
//movie.douban.com/review/8854372/,今天我们以韩剧《Argon》为引,来说说大韩民国最不好惹的主播。
首先,来解释两个名词。
▷主播(Anchor)
主播(Anchor),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统称。在常规概念里,所有坐在主播台前,面对镜头或者话筒,用语言引导一档新闻时事电视或者广播节目进行的主持人,都被称为主播。然而在韩国新闻界,主播二字与播音员(Announcer)之间,却有着一条不成文、却无比巨大的区隔。
以韩国三大台常规的整点新闻为例,通常男主持人都是之前有新闻选题、采编、直播经验,在观众群中累积了一定公信力的知名记者。而女主持人则绝大多数是播音专业科班出身的播音员。
(SBS 8点新闻的金贤宇记者和蔡惠仁播音员)
在节目上,他们一个不卑不亢爱憎分明,用铿锵有力的言辞与总结表达新闻态度控制言论导向;一个仪态端庄字正腔圆,用优雅的播音腔串词念稿,在旁边扮演一个优雅大气有格调的花瓶。
下了节目,他们一个被尊称为XX主播,一个依旧被叫做XX播音员。甚至连所属的部门都不同(记者归报道局管辖,播音员归播音局管辖)。
从《嫉妒的化身》中信信替娜娜打抱不平时说的一段话,就能清楚地听出电视台新闻部门里一条默认的身份鄙视链。
即:报道局>播音局
参与取材采编的记者>照本宣科的播音员
而像信信和桂盛淑这样现场记者出身,靠着出众的业务能力和日积月累的观众信赖度,最终坐上了整点新闻主播台或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节目的主播们,则占据着这条鄙视链的最顶端。
这些有现场取材经验、参与节目策划选题、有鲜明的新闻态度、敢于针对时局及社会阴暗面发表尖锐的倾向性言论的主持人们,也是“主播”二字,在韩国新闻界的真正所指。
从这个意义上讲,某国人民大概已经看一档没有主播只有鹦鹉的国民新闻看了快四十年……哔——
▷探査报道(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探査报道,也叫调查性报道。是指记者们以捍卫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为目的,就社会犯罪、政治腐败和企业违法行为等具体议题亲自展开调查、挖掘的报道。它是媒体第一手的信息来源,因为以揭露社会政治阴暗面为主,也被戏称为“揭丑”报道。
目前世界上典型的探査报道节目,是美国CBS的60分钟。我们在上篇中提到的由被解雇记者组成的独立媒体新闻突破,则属于探查报道专门媒体。
而孙石熙在JTBC主持的每日新闻节目News room,也播出过大量的探査报道,其中就包括了震惊全韩直接导致了后来政局颠覆的“崔顺实门”系列。
至于某国嘛,揭露性报道比例越来越低的J点访谈就不提了,据说13套还有一个新闻调查也号称是探查报道节目,这就请各位对照词条,自行鉴定了。
了解完这两个词条的意义,我们正式进入Argon。
首先说制作。
这是李允贞导演继2016的奶酪陷阱给观众们挖了一个巨大的陷阱之后,时隔一年半,又推出的新作。
2007年咖啡王子一号店一战成名以后,Triple口碑尚可但收视不佳,之后的Heart to heart和奶酪陷阱,又都开篇惊艳后期却掉入烂尾泥潭。加上后两部作品拍摄时明里暗里和原作、编剧、演员间闹出的越权、专制、耍大牌丑闻,早年韩媒扣给李允贞的“才女导演”光环在这十年里被慢慢消磨殆尽,在许多观众脑海里,只剩下一个爱越俎代庖、艺术家脾气冲天的刻薄老阿姨形象。
所以这次的新作,片方为了从根本上规避掉“大”导演的那些“小”毛病,真可谓是操了卖白粉的心:
▷防烂尾:长度对半砍成8集,尾巴都没了我看你怎么烂。
▷防越权:8集的剧配了3个编剧,不信三个人吵不过你一张嘴。
▷防偏心:主演全是电影咖,看你还敢像欺负仙贝一样欺负谁。
▷防狗血:loveline都给你整个灭了,你还要怎么诗兴大发咧。
于是,在这滴水不漏的严防死守之下,一部无比特别的Argon出现了,那个不犯病时业务能力超强的李导也终于不负所望地回来了。细腻的氛围营造,高级的审美腔调,构图运镜、灯光配乐、剪辑节奏,全部在线,而且是一直在线,善始善终。
在这大半年充斥着剪辑粗糙制作无心、导演就像二十块钱一天请来的临时工似的毫无存在感的作品的情况下,能看到李导专心本职正常发挥的剧,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体验。
再来说内容。
Argon,氩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稀有气体。
一般用途如下(截图来自小玩剧精翻版):
敢拿一个稀有气体的英文名做片名,这大概是韩剧史甚至电视剧史上破天荒第一遭。但你很快就会发现,编剧如此剑走偏锋的命名,绝不仅仅是一次考验观众英语词汇量的低级装逼。
第一集第60秒,随着紧张动感的片头音乐,画面定格在剧名Argon与一个硕大的白炽灯泡上,与此同时,本剧的题解、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便全部赫然眼前。
(这个片头TS版没有,在文件夹里找小玩剧精翻版哈)
这是一个名叫Argon的探查报道节目组的故事。
正如图中白炽灯灯罩里的氩气隔离着灯芯,保护它不被外界氧化一般,Argon与Argon的组员们,也正在奋力守护着真相的光亮,不让它们的模样被外部环境与各方势力侵蚀与歪曲。
这个隐喻,这个双关,多么文艺,多么高级。
一下子就衬得现实中那些不是叫X点新闻、新闻XX分,就是叫XX报道、XX追踪的节目名称充满了一种城乡结合部资深土鳖装逼失败的气息…
好吧,人不可貌相,剧不可听题。
Argon的优秀,关键当然还在于故事。
这是一个以韩国电视台新闻部门近十年来的扭曲现状为基底,一批有良知的媒体人为信念而斗争,在斗争中自省的故事。
前半句——韩国电视媒体现状,它描绘得比目前为止韩国所有的同题材电视作品都要更真实、更细致、更有时代辨识度。很多点看似不经意的点,你都可以在纪录片共犯者们中找到相对应的缘起。
比如千玗嬉扮演的菜鸟记者李妍华,她的“佣兵”身份,本身就对应了从李明博当政开始,政府全面控制媒体,正义执言的记者屡屡被解雇的现实。
而主播金白镇的这句话,也侧面道出了剧情之外,记者们的反解雇斗争一直在进行中。
一个人设,两句台词,信息量无穷却表现得无比日常而自然。身处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人,立马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从而对整部剧的共鸣感和投入度陡增。这比起前段时间同样以强权操纵媒体为故事核,却把背景和人物设置得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皆适用的操作,段位就不知高出了多少级。
另外比如HBC把唯一的探查报道节目Argon调至深夜时段、缩减预算、各种威逼,对应了当时政府对探查报道的全面压迫;比如九点新闻在灾难事故报道中勾结政府模糊焦点,对应了MBC和KBS新闻在世越号事件发生时为政府失职打掩护的一些做法。比如崔根华主播对电视台前景的担心,对应了民众对公营电视台信任全无充满敌意的现实。
再比如电视台社长审阅、干涉播出去的每一个节目的每一个细节,在现实中也确有其事。
既不避重就轻千篇一律,也不矫揉造作用力过猛。虽然本剧的重心并不在与揭露与批判政治权力对媒体的干涉与压迫,但是Argon这堂见缝插针却全面翔实的韩国电视媒体现实科普课,可以说真实度和还原度,都堪称韩剧良心了。
而故事的主线——媒体人为信念而斗争,在斗争中自省,这又让它比那些已成套路的“热血记者恶斗反角黑幕,冲破万难终获(部分)胜利”职业剧惯用情节曲线,比那些只有斗争没有自省、主角顶多也就犯点可有可无的可爱小失误的超级英雄意淫剧,显得更加人性、深刻、回味悠长。
如果作为主线事件的中城大楼倒塌案,在经历了第一集好人洗清冤屈的热血,第二集组员舍身成仁的感动,第三集开始的卧薪尝胆蛰伏蓄力之后,最终迎来的结局是马力全开真相大白好记者team大获全胜,那么也许这部Argon,并不足以成为豆瓣8.5分,被许多人拿来与秘密森林相提并论的Argon。
在第三集开始分散叙事、剧情逐渐呈现散漫之势的情况下,是结局的破格一击力挽狂澜,是完美主角的一个破绽一次转身,把它与年度神剧秘森渐行渐远的距离,又重新拉近了一些。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白镇主播的所谓“完美”,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共犯者们结尾那张长长长长的惩处名单,和Argon办公室角落里的那个空位,都在默默地告诉我们,在那种政治高压下,所有最后能够留在电视台里坚持一线工作的人,都多多少少对权力作出了一些妥协。坚守着原则与底线,做着刚刚好的让步;犯一点小错,认一些小怂;为了守住一些,放弃另一些,这样的金白镇,是那个环境下韩国公营电视台大多数媒体人的模样。
就连孙石熙大神的曾经,也不例外。
而真正造就伟大的,也许是他们决定转身的理由,和离开时的姿势。
在Argon播出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把它称为美剧新闻编辑室的韩国版,但是稍微熟悉一点韩国电视圈的人,想到的却常常是另外一个News room。
与MBC一字之差的HBC;一样报道过三丰大楼倒塌事故;一样执拗严谨的性格,耿直不阿的信念;也一样在与权力压迫斗争尤其炽烈的时期,带着一群人,坚守着一个被边缘化的节目。
随着人物的丰满,细节的致敬,会有一个想法开始萦绕在这些观众的脑海里——
金白镇的原型,也许正是离开MBC前的孙石熙。
作为顶风报道世越号事故、踢爆总统丑闻撬翻朴槿惠政府的头号种子人物,如今的JTBC新闻部社长孙石熙,已经是毫无疑问的韩国新闻界第一人。金济东在一个访谈节目曾经说过,如今的韩国有三大不能惹:马蜂窝、刘在石、孙石熙。
而民众的实际行动也证明这句话绝非夸张:
然而,这位代表了客观视线公正舆论的当今韩国媒体之光,一路走来,其实也并不总有如今这般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霸气与潇洒。
从二流大学出身的播音小哥,到横冲直撞的社会部记者,再到做访谈跑现场两手都硬的国民主播。从一罢工就冲在前面的愣头青,到蛰伏四年苦苦守着一档清晨广播的留守人,再到为了信念抛开过往铤而走险的涅槃者。
比起那些闪光的瞬间和崛起的时刻,孙石熙34年的媒体人生涯里,更多的是如金白镇那样漫长的蛰伏、无声的抗争、步步退让里最低限度的坚守与随波逐流里永不放弃的伺机而动。
2009年,主持了7年,让他成为“MBC之声”的时政节目《100分钟讨论》,因为揭露了太多政府的阴暗面,被李明博政府施压叫停。那之后的整整四年,他手头只剩下一个晨间广播节目《视线集中》。
但就是这仅剩的一个广播,也被电视台高层严密监控层层审查,一大堆不许提不许问不许请的事和人,访谈环节、嘉宾说换就换,工作人员说炒就炒,一副要么听话要么走人的蛮横。彼时的情景,活脱脱就是片中金白镇与他的Argon。
但那时的孙石熙,还是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成为了MBC怎么也拔不掉的眼中钉肉中刺。他用他有些悲壮的方式最低限度地守住了媒体人的自尊,也守住了自己在公共媒体上最后的话语权。
在这段最黑暗的时间,他依然没有间断地拿下了韩国每年评选的“最有影响力舆论人”称号。从2005年起,一直保持了12年。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才有了2013年5月,带着JTBC亟待改版的新闻部找到他面前的《中央日报》社长。有了现在这个每天晚上在News room主播台前面无表情一脸冷峻地怼天怼地怼财阀怼总统的孙大神。
收下“给你百分之百的自由,做你想做的新闻”这样极具诱惑的跳槽条件,他用之后四年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兑现了对国民许下的“做‘敬畏无力之人,使有力之人敬畏’的新闻”这一承诺。
转身之后犹如开挂的孙石熙,坐镇JTBC第二周就把三星集团刻意打压工会的消息放在头条播出,打破了世人对JTBC幕后金主三星干涉公正报道的担忧。然后用短短一年时间,带领着JTBC之前还在采访兔子的无厘头新闻团队,打造出了韩国国民最信赖的新闻节目——News9(News Room的前身)。
2014年4月世越号沉船事故发生,在三大台反复播出政府授意的官方消息时,孙石熙的JTBC新闻团队用与乘客亲属现场连线的方法带来一手资讯,他还突破封锁,亲自带队到事发现场做一线报道。
之后的半年,他和他的记者们继续在那里深度取材,并参与拍摄了纪录片潜水钟,也因此被列入了朴氏政府的黑名单。
但是在事实面前百无禁忌的孙大神,一点也不以为惮,不但政治圈社会圈丑事扒得溜,就连演艺八卦圈的朴有天性侵案、YG作弊买榜事件,也是他和News room团队率先报道的。
关键是,与一些为博眼球动不动就情绪激动互嘲互掐的时政节目不同,近30年来,从MBC到JTBC,孙石熙的播报风格,几乎从不显露个人情绪。
他的主播稿头与评论,通常不会直接抨击或以煽动言语予以责难,而是调出人物真实存在的发言、行为、证物,检验是否符合事实或逻辑,再把疑惑与不合常理的部分,抽丝剥茧地梳理出来。即没有出言不逊、也毫不哗众取宠。
与尺度令人乍舌的新闻内容相比,孙社长的表情,总是带着一种可怕的沉稳与冷静。也正是这种大事面前保持客观的立场与缜密不阿的态度,让他的新闻更被民众所信服。
2016年10月24日晚间8点,孙石熙用他低沉与稳重的语气,一如往常地说出了news room的开场白:
“如同在新闻提要时所说的,今天News Room要集中报道的内容,是我们取得并确认崔顺实的个人电脑中,发现介入修改总统演说文稿的疑云,这是一个会引起轩然大波的问题。”
然后,后面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就算不知道,咱也不打算再重复一遍了,因为那体量简直是以十六集迷你剧的强度拍了一部长达百集周末长剧啊。速度还是日更型的。
那段期间,每当NR播完每晚的闺蜜门大戏,孙石熙在结尾又平静地说出他一贯的道别词:“今晚的News Room到此结束,我们JTBC记者群明天也将全力以赴,感谢各位的收看。”
韩国民众的吃瓜日常,已经变成了这样的:
而就在JTBC因为踢爆闺蜜干政事件,收视率屡创新高,收获无数掌声与瞩目的时候,三观正到纳米级的孙社长却在爆出大料的第二天,就向JTBC全体成员发送了一份戒骄戒躁的“灭火”邮件:
时至今日,KBS和MBC的媒体人们还在为公正报道而罢工,有线台JTBC却已经牢牢坐稳了韩国公信力第一电视媒体之位。而如今一开口就能让许多人虎躯一震的JTBC头等功臣孙石熙,却依旧过着他雷打不动宠辱不惊的生活。
穿着朴素的公司工装,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主播台下,他用无所畏惧的勇气与滴水不漏的严谨带队做新闻;主播台上,他用他正直的初心,犀利的双眼,有力的语言,向观众传递真相。
一个国家媒体之繁荣,舆论之兴盛,无非是有人热血着反抗,有人理智地发飙,有人默默地记录。
而共犯者里那些曾经或者正在参与罢工的媒体人们、孙石熙和他的News room、以及tvN的剧作Argon,正是这三种力量最好的代表。
没错,隔壁邻居一不小心又牛逼大发了。
而我们,就这样随便看看羡慕羡慕罢。
-------------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小玩剧
欢迎去公众号后台回复argon拿本剧小玩剧精翻版
上篇链接:
//movie.douban.com/review/8854372/转载请告知
新闻编辑室,韩剧老套路。
不要轻信新闻,要学会判断。★★ ★★
从跟《匹诺曹》一样的case引入,着重讲新闻工作者的困境与坚持。后真相时代,感谢始终有这样一群人坚守着。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公众号或者大V的煽风点火,让本就步履蹒跚的新闻工作者雪上加霜。谦逊、自重,不仅是媒体人,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谨记的。
观感太棒了!第一集像是看了一部制作水准和演技都在线的优质韩影,结尾的反转很有冲击力,众主演的演技也张力十足,而且这部剧还只有8集!年度10佳韩剧预备!
绝唱。本来看结局,以为会有第二部,还满满期待来着。结果。唉。我爱大叔,起源于小时候的布拉格之恋。这么多年。大叔的本子都很棒。这个本子也是短小精悍的好剧。可惜了。一路走好,大叔。
你们负责罢工,我负责揭示真相,tvN棒棒!
第一集里的case正是在现在发生最多的,各个公众号自媒体大V,都在为了吸精发布未经证实的事件和言论,不断上演反转反转再反转,真相被扭曲,事实被掩盖,余下一群被愚弄的晕头转向的吃瓜群众……看到第5集,我们在坚持不是为了那点儿工资,而是为了那点儿名声……
正常题材,胜在综合制作,男女主很好............全片时好时坏,总感觉没get到
千禹熙!!!!!終於等到了!!!!金柱赫沉迷演反派后已經無法直視 一看到他就想到銅板是什麼鬼。另外開始幾分鐘踢球場面驚現我羅經典(?)慶祝動作簡直不能更激動!!!!
一次看完最後兩集 除了中間有點散以外 開頭結尾實在讚到爆 編劇傾注了大部分對新聞媒體業界的黑幕和使命感 拍得其實比Newsroom更理想化 但其實拍得有多熱血 現實就打臉越殘酷 Argon映射的其實更覺得像PD手冊 希望來年多點這種良心劇本
“没有事实依据的新闻都是垃圾”,这是在MBC、KBS联合罢工时期,tvN最掷地有声的回答。
没看之前太期待了,看了之后有点失望,每个故事都草草地结束了。后半段比前半段精彩,结局很有意思。
一般
新闻报道剧又被思密达给先拍了。tvn专出高分剧,6月的《秘密森林》,9月的《Argon》,给好评。随着网络不断发展,新闻行业在报道上往往不全真实,借噱头博眼球,将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就为那一己私欲。《Argon》正好相反,还原真相,用事实报道,做有良心的媒体人。
作为职业剧这部剧的节奏实在是有点慢,韩剧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论它拍什么题材,它的节奏和画风都像言情剧,光有好的构思和主题也是不够的,还有女主存在感太弱了,新人也可以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可为什么还是一副战战兢兢柔柔弱弱的样子,明明人设是自力更新过得不容易那种,但演出来就像傻白甜
略微有点后劲不足
记者的职责就是追求真相,挖掘隐藏在真相背后的故事。金白镇一路走到黑,与权力做斗争,坚持职业准则,这样的人究竟是另类的,他最后的离开成全了Argon的全体人员,金白镇背着包离去的背影犹如他本人金柱赫的离开,让人不自禁的伤感与唏嘘,当初选择Argon这部剧,究竟是如何决定的呢?
编剧和制作人之间,复杂中残存人性的吸引和珍惜。丨 千禹熙没什么发挥空间
“《请回答,1988》里的阿泽出新剧了!”“我老公出新剧我怎么不知道。”结果……真的是阿泽!(可惜阿泽不在了,RIP)
金柱赫先生,请一定在另一个世界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