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失落十三年

完结

主演:樱庭奈奈美,青柳翔,游井亮子,板谷由夏,神保悟志 ,石川瑠华,井上祐贵,藤森慎吾,高月彩良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剧照

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2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3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4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5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6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3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4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5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6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7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8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19失落十三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失落十三年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朱迪·科默主演的BBC悬疑剧《失落十三年》翻拍成日剧。樱庭奈奈美(《界限》)主演,浅野妙子(《大奥》《最后的朋友》《神啊,请给我多一点时间》)编剧,东海电视打造,6月6日在富士台开播。讲述一个女孩被绑架关押13年,逃出来后试图重新过上家庭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虎穴追踪一千零一冰上奇迹桃花红梨花白我家来了个小房客海角恋人月光爱人幸福街第二部爱恨之巅蜂言疯语爱丽丝与杰克第一季封神传奇2016情绪料理独生子女国度黑色校规开心乐园(国语版)警察故事之警察日记西便制与海明威为邻森之恋弗雷加德突然死亡2仲夏之夜

 长篇影评

 1 ) 清醒一点,别加戏了

[编剧似乎缺乏心理学常识]

对经囚禁13年后逃生的人没有立刻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医生的戏份不足且完全不被尊重。在审讯Ivy时没有心理学专业人士在旁边提供支持,而两位警察显然是缺乏心理学常识的。

虽然他们在第一集就说出“斯德哥尔摩”这个名词,但在随后却像完全忘掉一样怀疑Ivy隐瞒线索是因她想帮助White,而忘记了Ivy有得斯德哥尔摩症的可能。两位警官应该了解Ivy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再与普通人相同,应对Ivy可能帮助White这一情况有所准备,而不是将这看作Ivy蓄意隐瞒事实甚至……生气,居然生气了?您的专业素养呢?

这部剧几乎完全不尊重心理医生,不跟医生合作,甚至将其看作破案的妨碍。

男警察直接闯入医生办公室看他们的访谈记录,看到这一幕我满脑子问号。保密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准则,警察此举既不尊重医生也不尊重Ivy,您跟随意拿人东西的没素质大学生及随便翻孩子日记的妈妈有啥区别,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去问医生,从医生那里了解Ivy的状况,合着医生是帮Ivy一起瞒秘密的好闺蜜吗?还有菲比那里,一副你们心理治疗就是浪费时间不如直接让我闯进去问的样子,为什么不能跟医生合作在把伤害降到最低的情况下问话?

男警察在五集里全程给自己加戏,从Ivy被救出来的第一刻就先同情,盲目相信Ivy,发现Ivy“骗”了他之后再生气冰山脸,知道缘由后再懊悔,最后一场尤为愚蠢,显然White停下来的可能性极低,能撞得过一辆货车的可能性也低,可他还是打算拿自己和同事的命去赌,两位警察是全警局最了解这个案子的人,在最终的大结局里却因此失去战斗力躺医院了。这是一种不分轻重缓急的严重浪费行为,满足的只是那一刻的情怀,却不真正对现实有利。

[保持清醒]

说起来我其实是跟男警察很像的人,写影评的过程中不知道是在骂他还是在骂自己。人生有一些时刻像是shining hour,加了聚光走起路来仿佛老天都默默给你加bgm,警惕这些时刻,冷静的头脑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才是真正对现实有用的事。现实总是复杂多变,撒着热泪默念口号咬紧牙关坚持非人十秒钟就能让礼花炸出来的故事在现实中很少,现实更多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关键的十秒钟其实并不关键,因为那关键其实早已散落在日复一日当中。愿我这辈子能有更多的静水流深,而不必力挽狂澜。

 2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ErikOlsson与ClarkOlofsson,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照顾的感激,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料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

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体验。

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人遇上了一个凶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时间拖久了,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恐怖分子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于绑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他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这种屈服于暴虐的弱点,就叫“斯德哥尔摩精神症候群”。

关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综合征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童话原型:

美女与野兽:野兽囚禁了贝儿,虽然没有肢体殴打,但是他在心理上恐吓了她。贝儿用她的美貌与善良,把野兽从怪物变成了一个好人,这暗示着一个女人只要美丽而且天性善良,她们就有能力将坏男人变成好人,换句话说,被家暴的女人都是自己不好。

小美人鱼:为了让她的外表对男人来说变得更迷人,宁愿自己从此以后不能说话。

灰姑娘:被一个王子从糟糕的环境中拯救出来,不是因为她很努力,而是因为她很美。

出现最早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和灰姑娘诞生于美国女权运动的萌芽时期,他们的统一特点就是傻白甜,里面的男人们也都是好人,王子小矮人猎人之类的。他们的重点是在于怼坏女人,坏后妈邪恶女巫之类的,这些坏女人是利欲熏心的代表。

后来到贝儿和小美人鱼,公举们才算进入女权时代。贝儿小公举一改以往只知道做家务玩耍的公举形象,她热爱知识,是村里唯一会读书的人;她敢爱敢恨,有独立的思想,有反抗的精神。而小美人鱼其实是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女,敢于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男神,即使在社会观念下,他们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没有结果的,但是小美人鱼敢于冲破这层桎梏。

虽然在过去的故事里,公举们都逃不出爱情故事的束缚,但2009年末的《公主与青蛙》出现了第一位黑人公举,故事所表达的主题也变成了打工创业、个人奋斗;2013年《冰雪奇缘》里的王子,不再是过去的救美英雄,而是个大坏蛋。

当有了孩子后,女人就会被家庭囚住,心甘情愿被压榨索取

新闻原型://movie.douban.com/review/7805653/#comments

http://www.sohu.com/a/300699187_120022643

力量(武力、脑力)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基于生存欲,在长时间的相处依赖后,适应环境并被环境改变

为了生存,人可以做出多少改变呢,或者说,做出多少被动的改变呢

人只知道自己要活着,不问自己为何活,如何活

所以,自然会被某些无形或有形力量支配控制

只要能保持基本的生存,就不再问,不再反抗

就像心中一直有个小孩形象,不论到了过了多久,仍感受到那个自己的无力,仍认为自己无力

羽翼何时丰满?棱角何时打磨?思想何时进步?

或许,社会并不需要这么多独立有识的个体

对于受害者,对于社会,我们只能说声无可奈何,说声sorry

抱歉不知道如何解救你们,解救这个社会

当你认为这些实属正常,当你认为人性自私,容易受伤又容易报复

你就不会想要解决这些正常了

对于这些不可确实回答的问题,信之则有,不信则无

所以,我选择相信人性,相信美丽心灵,相信人的无限可能

 3 ) 。

不敢细看,跳着看的,最后女主又被逮回去,我的心快跳了出来,后悔自己为什么大晚上看这个,看了豆瓣好多影评,我好了一些,也想起了之前的一些事情。明白了…

ex是一个有些控制欲和占有欲的人。跟我说很忌讳出轨,所以在一起之后我便断绝了和所有男性朋友的接触。如果和谁出去吃饭,需要解释去哪吃的什么聊了什么等等。导致后来懒的解释也许压根不出去了。出去工作出差,都要接我,无论几点,都会一直在门口等到我结束,开始觉得很大男子主义很幸福,后来就觉得影响我工作,知道他在楼下等我就会没有踏实的心情工作。一直感到很压抑。慢慢的我只留下了几个盆友,他也都认识,出去玩也都是一起。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就像女主,一直想逃,但是由于和外界隔绝,所以有点害怕做出决定。

有些道德绑架的人会一直跟你说:我是为你好、那里危险你别去、你听我的我不能害你。看似把你保护起来,但实则是控制。

中间出了一次差,一起的都是同龄的人,都在很激情的为工作努力,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乐,工作结束回来就从ex家搬出来了。

分手后我才回想起,我是一个朋友多么多的人!分手到现在小两年根本不想谈恋爱,不想被人栓住,觉得一个人太自由了,不需要解释,去哪没人关心你的安全,想几点睡几点起不需要照顾别人,家里可以全部按照自己喜欢的布置,屋子也不会刚收拾完就乱掉了。微信可以“通知显示消息详情” 等等

原来没把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现在看了剧看了网评…原来如此…

ex肯定以为他很爱我,我也曾认为自己很爱他,现在我不知道这种感情,但是不健康是肯定的。只知道的是自己过了相当压抑的四年。以为牺牲就是爱,牺牲就可以换来幸福。

就很想感谢当时给我展示外面生活多精彩的人,感谢告诉我ex在家里威胁我,出来根本做不到,感谢推了我一把让我搬出来的人,感谢我当时害怕躲起来帮我挡的人。谢谢你们我会好好珍惜自己自由的日子

 4 ) 失落十三年,啾的神演技和背后女性从业者的敏锐视角!

看豆瓣7.8又是我啾主演的立马就看了,一共五集,剧情有点拖(但是很少有剧不拖),卡司都不是很有名一看就是不是很大的剧,但是立意真的很好。

体现的就是family和alone这个永恒的主题,没有人想要be alone,而family永远是归宿。发现英剧美剧真的很爱这个主题。就像艾薇在接受心理治疗里说的,十三年后回来自己身边的人每一个都有了归宿,都有了所谓“自己的人”,她自己就显得格格不入。当她逃出来了,所有人的生活被打乱了,小女孩儿菲比被抓走了。为什么她迟迟不肯向警察说出真相,没错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症,也是因为,她差点儿就觉得世上只剩这个绑架犯be her person了。她只是想不孤独啊。绑架犯又何尝不是一个缺爱至极、一生都被童年的阴影笼罩、想要得到母亲原谅而心理变态的可怜人。(但这人确实是可恨,自己救赎不了自己就强行绑架别人并且让人质爱上自己,典型的变态哈,还是那种不像我V一样有人格魅力的变态)看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剧当V的前传也不错,被一个男变态铐了十三年最后一枪崩了他然后走上变态之路???

想吐槽这剧警察,过于无能,无能到气人,无能完了还能叭叭。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整部剧对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刻画真的很准确,而且整部剧里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是silly girl,善良又不忍孤独的艾薇,一直想要挽救破碎家庭的妈妈,很爱这个家三观很正的妹妹,沉着稳重又温柔的女警察,看透生活和男人的闺蜜。(向整部剧背后的女性工作人员致敬,太了解女人啦哈哈哈哈)

在女主艾薇身边有四对男女,妹妹和妹夫,男女警察,初恋和闺蜜,爸爸和妈妈。男警察一开始对女主充满同情心以至于他在调查案件时被主管意识影响,后来意识到女主在骗人时又非常rude、情绪化和女主永远有了隔阂,就像他说的,I let you down。而女警察则自始至终很清醒,没有与女主建立任何personal relationship 并且敏锐察觉到女主的斯德哥尔摩症,办案时一直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推动剧情发展),而且虽然她不认可艾薇的做法,但是她在对待艾薇的时候永远很温柔。在男警逮捕艾薇那里的时候我就一下子把这个角色拉黑了,直男并且情绪化,最后还凭一腔热血把车拦在道路中间直接把女朋友送进ICU。我都替女警心累。

初恋看到艾薇回来了把婚戒拿下,自己沉溺于跟艾薇在一起的轻松氛围,也沉溺于自己的初恋情结,这已经是典型的灵魂出轨了啊,到后来越看越理解妻子为啥能气成这样,每个男人都抵挡不住初恋的诱惑啊……(初恋一哭,现任必输)而染着黄毛打着唇钉的小闺蜜则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些(btw这个角色真是太讨喜了,啾子,妹妹,和闺蜜这仨简直天使女孩儿)在初恋与闺蜜开着车停在警局前,初恋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想保护艾薇时,小闺蜜一语点醒他,你不该这么做了,你不该再往上贴了,艾薇是爱情,而妻子是生活,向你的妻子道歉吧,grow up and take your responsibility!(妈的哪个女孩不想拥有这样三观正还勇的闺蜜!!!)而且闺蜜还说就是因为没有承担起生活的勇气才一直单身的,而初恋boy在没有想通之前就结婚了,他本以为艾薇不会再回来,没想到她回来之后他根本招架不住。最后这个男人向妻子忏悔的时候,妻子都不用他说就已经原谅了,并且她也同情艾薇。(就说是不是女人对女人的理解能力永远比男人对女人的理解能力强!)

妹妹和妹夫这一对,妹妹看到姐姐回来了所以想要多花时间陪姐姐,甚至都把婚期往后拖了,妹夫觉得自己被驱逐出了妹妹的世界,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发飙了。女主与妹妹的谈话让妹妹意识到她确实很爱他,但是爱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都不是妹妹自己想要把手机屏幕换成两个人的照片的,而是男朋友想让她放的。没错两个人确实很相爱,可这位好好男友连自己的女朋友陪自己姐姐几天都觉得受不了...感觉这也是位天天要让女朋友照顾着的巨婴。当然这位在这部剧里算好的男的了。还有一点这个角色令我非常气愤的是,全家人在一块儿看影片时,他明明知道妹妹白天看到爸爸跟情妇在一起晚上又跟家人在一起而觉得很讽刺,她当然对她爸没好气儿,她也是迫不得已把爸爸出轨这个事情跟艾薇说了,因为她觉得姐姐有权利知道,而俩姐妹发飙后,这位男朋友竟然对自己女朋友说“看看你做的好事”、“让你爸喘口气吧”,看来你的理解能力全用来理解她爸出轨这件事儿上了……合着家庭的和谐就要建立在女人的容忍之上吗?妹妹就应该不告诉姐姐让姐姐永远蒙在鼓里?甚至一气之下还搬出去了,没有与妹妹一块儿承担这段风雨........“真男人”啊......

最后再说爸爸妈妈,这也是体现男女家庭地位体现的最准确的一对了。大女儿被绑架后爸爸找了个年轻的情妇,而期间其实妈妈因为长期没有人陪伴就找了隔壁一老头聊聊天,而也仅限于聊聊天而已。而就因为这事儿妈妈以为爸爸搞外遇、家庭支离破碎是她收到的“惩罚”?由此可看出女人在婚姻里永远不是问题,因为女人连自己拥有一个能够聊天的异性都觉得是背叛了自己的老公。而爸爸呢?找个西班牙的年轻姑娘同居并且在大女儿回家之前仍恬不知耻……但是也能看出来妈妈对面对整个家庭的无奈和疲惫,她什么都做不了,只有爸爸想要真心悔改的时候整个家庭才能重组....多么可悲的现实,而家庭重归于好后妈妈第一时间竟是向爸爸忏悔她以前有个说话的老头,这块儿我真是看的气得我火冒三丈,真希望所有女性都不要在婚姻里跪了,男人老了以后搞外遇这种事不能原谅也不可原谅,他搞外遇是他不仁他不义他对不起天对不起地而不是什么你该收到的惩罚!这位父亲在看到菲比和爸爸重逢之后又重新燃起保护女儿的热情然后出去和别人失智打架........这里也真是.....啊怎么说才好.....

写到这儿感觉这四个男的啥也不是....抵挡不住初恋的诱惑婚内精神出轨……女朋友因为陪刚逃出绑架犯的囚牢的姐姐没时间陪他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大女儿被绑架对家庭失去信心在外搞西班牙情妇……被女主的漂亮柔弱吸引充满同情心和拯救别人的心情而蒙蔽了双眼以至影响案件调查..........男人啊,每个人都在逞英雄,都想要保护别人,可结果呢??后来这四个男性角色都在为自己犯下的蠢事而赎罪,而当他们想赎罪的那一刻,女人就已经永远原谅了他们...........

 5 ) 《失落十三年》

       《房间》的出现确实是打开了这类型电影的窗户。越来越多的电影将事实摆在银幕,以旁观者的姿态看人性,让观众做出了裁判。
     《失落十三年》借着房间的光,再次闯入。
     5个小时看的漫不经心,一度想在女孩身上找到阴暗的疑点,可能是第一季为之后的故事铺垫,总感觉有点凌乱。
    我更加希望看到其中有关于男性为什么要囚禁女性的心理刻画。在《房间》和《失落》中都没有提及。

 6 ) 解读女主角的心态流程

这是一部非常精致的英剧。
我在B站开着弹幕看完了五集,有点后悔。

因为弹幕从头到尾都在骂人。
最开始骂女警,然后骂男警,后来骂妹妹,妈妈,爸爸。配角们也没有幸免于难,女主角那摇摆不定的初恋情人,初恋情人的老婆,女主角的初中校长,爸爸的小三...当然被骂得最惨的还是女主角。她为什么不逃跑?她也太自私了吧?她肯定心理有病。

在灾难的漩涡里,每一个人似乎都不可信赖。这也是导演和编剧刻意为之,引导观众的立场摇摆不定。

单从Ivy的角度来梳理一下。

Ivy被绑架的时候只有十三岁。被绑走十三年。在从童年向青少年以及向青年过渡的阶段里,她一直被囚禁在地下室里,唯一接触的只有White和White的弟弟。这十三年里White对她实行的洗脑教育里有两条核心:

第一,White是爱她的。她也应该爱White。
第二,White永远是对的。

第一条可以从White和她的相处模式里看出端倪。White并不凶狠,他轻声细语,在电话里说想她,问你想我吗。只要Ivy当个乖女孩,她就可以得到奖励,他们就可以像情人一样相处。“我做过爱。”Ivy对妈妈说。

第二条是在第五集里Ivy和他的对话中体现出来的。White杀了弟弟,却从心底里认为,也让Ivy一度深信这是她的错。这也是Ivy心理创伤中最重的一道伤口。她认为没有人会在知道这个事实以后还愿意接收她。她在第一次逃离后对外界的抵触防备和自我保护都源自这道伤口。只有White知道这件事,他让她认为这是她的错,而他在袒护她。

White是关系里绝对的控制者,也是一个成熟的操纵者。他让弟弟认为“White saves me”,他让Ivy认为杀死弟弟是她的错。他有引导和操纵人心的能力,这样的一个绑匪要让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斯德哥尔摩并不难。她尝试过逃跑,但都失败了。十三年的时间足以让她的心态从反抗逃离转化到依赖归顺。Ivy也一度认为自己离不开White,她对White形成强烈的依赖感,因为只有通过White她才能吃上罐头或者鱼,因为“时间只分两种,他在的时候和他不在的时候”。甚至逃离以后在面对新生活不知所措的时候她会觉得“我希望自己从没离开他”。这也是她无法在商场里逃跑的原因,她相信了White制造出的他们之间扭曲的相爱:White是唯一一个能理解,接受和爱她的人。她只能依赖White。

第一次逃离后,Ivy尝试移情。把她对White的依赖情感转嫁到初恋情人身上,或者男警身上,然而都失败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个人。

她对女性的抵触是显而易见的,她不信任在一开始问询时咄咄逼人的女警,不愿意接受妈妈过于频繁的控制和关心,甚至在对妹妹的态度也是防备和疏离的。十三年里Ivy没有接触过任何女性,和女性建构关系对她来说太陌生和冒险了。妹妹是第一个打破她的心理防线的女人,然后是妈妈,在问询室里两个人终于打破佯装一切都能回归原轨的假象,承认了十三年的伤痛,互相正视和接受了对方。

Ivy的两次逃离。一次是生理上的,逃离出地下室牢笼。第二次则是和White彻底的心理隔离。在她举着枪对White说 “一切都变了。我以为是他们的错,但不是,是你,是你的错” 的时候。

 短评

小变态的粉丝可以选择性观看…主要villanelle太酷了而这部剧里没什么性格…另外jodie comer好惨总是被监禁😂

5分钟前
  • 豆瓣认证江湖骗子
  • 还行

冯远征老师又中枪了。

6分钟前
  • 午睡
  • 推荐

事实上,直到最后,她才逃了出来。

11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第一集女主逃出来之后就感觉一块石头从始至终一直压迫在你的心口无法呼吸,直到最后结尾才真正的搬开。朱迪演技真是厉害!

13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可能只有我一个喜欢女警察,理性有头脑,那男警察简直就是任性无脑又偏执。女主好可怜,还好结局逃出来了。

14分钟前
  • 更擅长摆烂
  • 推荐

水准之上,剧版《房间》,这些没什么可说的,但是b站看弹幕太可气了,这部剧里面查案也是男女搭档,但女警是冷静刻薄聪明的那个,反而男警感情用事没脑子,结果一堆人骂女警cold bitch,我在想这要换个男人来演估计很多人又会觉得高智商毒舌傲娇萌了吧,改善女性偏见,真的任重道远

1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比电影房间节奏更舒缓因此故事讲得更细腻的被绑架人的故事,看多了这题材整个人都不好了。女主角朱迪·科默!从肥瑞一路看过来的演技大增,成长很快的姑娘,相貌也有点特殊,看好你~

20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推荐

英剧很好,没有那种美式天真。最后一集编剧左右摇摆,终于给了人一条活路。受害者的拯救之途,要靠他人的爱,也要靠自救。

23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虽然女主心理变化细节不够到位,但是最后一分钟真的让感受到了力量。

26分钟前
  • mini pocket
  • 力荐

英剧版房间,被救者还有漫长的心理建设,需要爱来拯救。

28分钟前
  • 七色光
  • 推荐

storytelling烂到家。

31分钟前
  • Echookaku
  • 很差

三集过后节奏成问题啊。

34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还行

一段时间之前看的了竟然忘了收 一直以为女主才是大boss我真是一个阴暗的人啊

36分钟前
  • Neko酱
  • 推荐

纯粹因为killing eve没看够,才来看另一个剧里的villanelle的。

40分钟前
  • Emanuelle
  • 还行

神剧。配色看得出是英剧,例如黑镜;摄影和配乐、音效都是完美。全是女性的编剧导演制作团队让剧里的台词的设计、和情感主线副线的冲突格外细节与人性。剧里最喜欢的角色是女警察

41分钟前
  • 里拉
  • 力荐

失望

42分钟前
  • futurejoy
  • 较差

为了显示男警也可以共情安排了个很容易移情的男警,但是有同理心不代表没脑子不专业啊!还害了女警,简直就是个不合格警察!当然女警也有问题,反复质问女主为何不逃,13年啊,几天就可以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别说13年了……想想真的很可怕,不知道她的13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还有,她的回归其实也改变了身边的所有人,让大家都陷于回忆和愧疚感中走不出来。小变态演技真棒啊。

4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女主美美哒,越来越喜欢英剧了。短小精悍。罪犯看起来还挺高智商。欲罢不能。

47分钟前
  • 剑气凌厉的江南
  • 推荐

又压抑又丰富

50分钟前
  • 简里里
  • 力荐

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关键时刻靠父母没用,靠朋友没用,靠姐妹没用,靠爱人没用,靠警察叔叔那是害你没商量,你只能靠你自己。

53分钟前
  • kitty62888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