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安徽大剧院看了《五女拜寿》,当时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没有买这场戏的票,现在突然又有时间了,不过好心的吴慧学弟还是给我弄到了票,从小也是听着妈妈的《五女拜寿》长大的,这出戏也是最传统和经典,能够亲自观看也属幸运。舞美,灯光,剧本唱词,音效只能在实际观看中才能体会,舒畅的观看体验自不必说,有着切身体会,这也是我三次观影以来觉得看过的最出彩的一出戏!
现在主要想从戏中主要人物性格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女主角三女儿:杨三春
三春是杨继康员外收留的义女,也算是在殷实的家境中长大,不过她的丈夫起初却只是一个穷酸书生,在母亲生日的那天,姐姐妹妹们都拿着厚礼去贺寿的情况下,她给父母熬夜赶制的寿衣寿鞋被偷了,空着手给父母拜寿,父亲倒是没说什么,不过在母亲的眼里:你又不是我亲生的,养你这么大,今天我过生日你还空着手来,你看我自己的四个女儿给我带的厚重寿礼,此时,母亲对三春就有了很深的不满之意,最后在一场处理两个女儿的小争吵的过程中偏了心,把三春赶走了!三春很大度,不但不生气,还处处为父母着想,和丈夫邹应龙走了,继续协助丈夫考状元!最终丈夫也取得功名,中得状元,打到奸贼严嵩,救了落难父母,一家团圆,甚是欢喜!
三春家境是很不错的,按常理来说,应该和其他四个姐妹一样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但是她却嫁给了一贫如洗的书生应龙,她与应龙的相识相知戏中并没涉及,这当然会惹的丈夫娘不高兴啊,用现在的话就是:好的白菜被猪拱了,你什么都没有,就把我养了二十年的义女给弄走了,母亲当然不开心啦,其实真把这段爱情拿到现实中来说,大家也都会想:你到底是爱上这个男的什么了?也太不孝了,你家这么好,他这么穷,能给你什么,以后这辈子有你苦吃啦!可是,三春看中了他读书的志气,于是可怜的三春带着一家人的不理解,鄙视和唾弃跟着应龙,所幸,三春很聪明,她选择的是一个潜力股,这个人以后是状元啊,苦日子熬到头了就坐等享福了!应龙很不错,人高大端正,说话不卑不吭,腹有诗书,也有理想,最终也是夺得状元归!所以三春也是相当有眼光的,放至生活中,谁敢保证自己选的就一定会有出息呢,戏终究是戏,不过理想也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2)二女儿双桃:
典型的富家女儿的娇滴状,一身珠光宝气,姿态翩跹,也嫁给了江南首富家里,母亲过寿,拿着贵重的贺礼,争着把父母拉到自己家里来养老,为的是那母亲那三十万两私房银,父母被严嵩害了之后,连饭都不给父母吃,真是可恶之极!后来父母官复原职,又过大寿,还厚着脸皮来撒娇!和戏里边一样,我觉得就不可原谅,不差你一个,就别再来烦了,想想就可恨哪!可是我妈说,天下父母哪有不原谅自己小孩的呢?(我妈真善良。。)
双桃是不孝顺的典型,属于那种良心被狗吃了的,这样人在现实中比较少,但也有,经常也有新闻报道说:有些富人自己过得是逍遥自在,可是对待父母哪:把父母扔在养老院,不管不问哪,我觉得这样的人就不配活在世上了!
(3)义女翠云妹妹:
翠云是夫人的贴身丫鬟,服侍多年,也知道三小姐好,所以三小姐来了,就给她准备好吃的,被赶走时候还把10两纹银的积蓄拿给三小姐,老爷夫人落难,四个女儿不管不问,她反到不离不弃,凭着至善之心,照顾两位老人,冒着风雪,沿街乞讨,冻得晕倒在街上,最后被应龙的弟弟救下,也嫁给了他,老爷夫人官复原职之后,被收为义女,胜似亲女!
翠云真乃有情有义之人,这人品,必须得赞哪,在所有人(包括下人)都鄙视三姑爷的情况下,还能分得清是非黑白,因为她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三姑爷,在四个女儿都不愿为老爷夫人养老的情况下,她看透了人情薄如纸,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薄弱力量照顾两位老人! 最后,亲情,爱情双丰收。这样的女子,就该是“好人有好报”哪!
(4)大女儿:
大姐嫁地也好,可惜遇到了个有主见的恶丈夫,父母落难,投奔她家,她很想照顾父母,可是丈夫不让,苦苦跪地哀囚丈夫:如果不让我照顾父母,我就一辈子不起来!这天地良心,绝对真心,可是丈夫能管着他,说:你起来吧,我们出五十两银子给岳父岳母,让他们走吧,为了保全自己,我还要拜严嵩为义父,这等认贼做父之子,凡分得清忠奸是非之人,都会鄙夷唾之,大姐呢也是个好人,为何总是受他管制,很显然,大姐是那种传统淑良女子,谨遵“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古训啊,这样的人一生看起来不会出错,过得安安稳稳,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有人不喜欢!生活本没有错,可是要和道德起了冲突,我们还是要问问自己有没有错,要不要反抗,大姐也是反抗了,但显然没用,因为她的地位是很低的,不过最后父母又重启官职之后,有了娘家撑腰,丈夫也好声好气求着她了,不过想想大多数时候,她还有略微有点可悲的!
(5)四女儿和五女儿:
四妹和五妹嫁的是一家的兄弟俩,两个人服侍,发饰,动作翩然一致,官人也是,四个人总是两对两对地一起出来,给我一种阖家热闹,喜气洋洋的感觉,好和谐,好喜欢!四个人都好,都真心想给父母(岳父岳母)养老,而且岳父和家父是同窗好友,感情深厚,又同朝为官数载,双方儿女又互通婚姻,这感情,怎一个好字了得,应该用两个好字了,哈哈!不过呢,刚接济一宿,就接到严嵩党的书信,如果继续容他们,就窝藏罪!为了一家老小,不得不把好友送走,一家人满含悲愤与泪水,凄凄惨惨戚戚!
这家人都还不错,属于一般人,能帮助别人就尽力帮助,可是牵涉到罪的时候,谁敢担当呢,只能选择保全自己啦,所以没有什么对与错,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这样做的。
(6)父亲母亲:
经历了其乐融融的寿诞,又到落难,辗转几家,也让父母分清了各个女儿的孝心和能力,尤其是母亲,最后对义女翠云眉开眼笑,完全忽略自己亲生的二女儿,那个对比那场景,就是俗话说的“罪有应得”吧!
-----------------------------------------分割线--------------------------------------------- 很感谢吴慧学弟,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看了那么精彩的一出戏,其间一起去看的几场,给予很多帮助,很好很好的人,很感谢这个黄梅之家组织,让我亲身接近韩再芬,感受她的气质,亲自走近黄梅戏演员,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化了什么妆容,走进舞台后台,感受演员在台上和台下的不同状态,亲自溜进化妆室,充满好奇地看看正在卸妆的演员们,也看到了在台底下下对着唱词,字幕,打着架子鼓的幕后人员,接触了那么多,我想:以后一定要多多到剧院支持黄梅戏-也算是珍贵的安徽民间艺术了嘛,其实有个想法就是:以后带妈妈来看这场戏,妈妈一定会超级感动的!
曾问过身边上海、杭州的朋友家里老人看不看昆曲,结果异口同声说“看越剧”。想起在北京时,姥姥也喜看越剧红楼梦。历史并不漫长的越剧何以拥有如此广阔的号召力呢,看了此片或有所悟。流畅如话的唱,平实而又不俚俗的词,加上一众粉妆玉砌的女孩子,使越剧比京、昆多了人间烟火,又比河北梆子之类的高古苍凉之音多了缱绻与精致。这故事的每个组成部分其实都很俗套,忠孝与奸猾、富贵与贫贱、相守与背弃……事事流转,但对立永远泾渭分明,秩序总会在万民期待中回归。然而在看似圆满的结局里,大姐是一个例外。二姐夫妇坏到一处,也算夫唱妇随,其他几对更是甜蜜,只有与夫“划清界限”的大姐在拜寿时似有一丝悲戚,这一点点悲剧的矛盾性就是“戏”与“人生”的临界点吧。
戏里的那些女孩子不愧是千里挑一的“小百花”啊,个个都美,且美得不雷同。女小生是各年龄阶层女戏迷的心头好,因为她们可以演出男子的一切优点,身上却绝无猥琐油腻——女小生的襟袍里藏着女性的一个梦。茅威涛饰演的邹士龙把倒卧雪地的翠云(何赛飞饰)背回家,翠云醒来后惊慌下床躲避,孱弱不堪的站立不住,邹士龙想扶又不敢扶,伸出的双手到底收了回去,在她要晕倒的一瞬间,他赶紧弯腰用后背接住了她。那种细腻微妙的戏情比现在的偶像剧动人得多。
此去经年,当初青春正好的她们有的转入影视剧,有的远走异国他乡,实有“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意味。可是,在纪念小百花20周年的纪录片里,我们看到早已各奔东西的她们重聚一堂,再一次为剧团、为越剧、为逝去的青春“拜寿”,怎不令人感慨呢。何赛飞早已是著名影视演员,茅威涛成了小百花剧团的团长。她们依然围着一把椅子排练那个经典场景。何赛飞娇娇弱弱的跌坐椅上,突然惊叫一声,原来那椅子腿是瘸的,摇摇欲倒。排练场里顿时笑声一片。有些东西仿佛回来了,也可能从未走远。
不讲述故事内容了,因为度娘会比我讲得更为细致,我还是继续写感受好了。
一场表面和谐的拜寿,其实里面污浊不堪。户部侍郎的杨继康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其夫婿当然也都是财大气粗的官宦子弟,可是这种全权合作的政治婚姻真的稳固吗?为什么女婿争抢岳父的养老权,还不是因为他的户部侍郎的职位,虽然杨继康虽然已经申请告老还乡,可是他的的名气依旧能震撼朝野;况且赡养岳父,本来就是一孝敬之举,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而婚姻到底是应该是以爱情为基础还是权力之间的合作共赢,像这类官宦人家,子女成婚的前提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老大嫁的尚书公子;老二嫁个苏州首富;老四老五嫁的是相国的两个儿子;只有老三嫁个不名一钱的书生,因为老三是非亲生的,从这层关系看,似乎也就不难看出一个道理,门当户对是官宦富人阶级的婚恋观;而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互敬互爱是贫下中农的婚姻观。这到底是社会发展进的步,还是人类过于现实的悲哀?
以利而聚,利尽则散。想杨继康当年应该是何等威风,几位亲家又是何等尊贵,可是当杨继康蒙冤时,曾经恭敬孝顺的女婿与亲家又有谁出手相救?大女婿二女婿避而不见甚至认贼作父来保全自身,陈松年念及当日同窗之谊想个折中求全的法子。亲家之间,早就不是上个年代的那种亲戚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只要不趁机落井下石踩着你往上爬,那就是好亲家,真是可恼可叹可泣可悲!这又是社会发展的进步,还是人类过于现实的悲哀?
再来说说这几个女儿:我不能去怪老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古老又错误的三从四德到底坑了多少女人?老大是那个时代悲哀的产物,不过老大还是有孝心的,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父母着想,甚至跪着求自己相公,可是老大性子太软弱。当然,这和她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身为长女又有个嚣张跋扈父母宠爱娇惯的二妹,所以她的性格必然是相当的隐忍,相当的温婉,这隐忍就注定了她的悲哀。再说老二,真应了那句古语,老人最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是最没出息的,可想而知老二这个人,目中无人且唯我独尊,仗着父母宠爱在家里横行霸道,犯错又无人职责,正因这种溺爱成就了她错误的三观。老四老五性子虽然没有多少镜头,可也是性情纯良能够孝敬父母与公婆,关键是她们的夫家真的不错,尤其是陈夫人,我不得不重点提起,陈老夫人开明讲事理并且有勇有谋,她不是那种当今社会上那种蛮不讲理胡搅蛮缠仗着自己是婆婆就对儿媳妇百般挑剔的奇葩老婆婆。说她明事理是因为她知道亲家蒙冤却能够对丈夫仗义执言,并且面对丈夫的错误能够直接说出;说她勇敢是因为她能够在亲家落难时雪中送炭给他们送去三百两银子;说她有谋略是在最后拜寿时她能够替丈夫给亲家赔罪;碰上这种精明强干明事理的婆婆,当然家庭融洽。
不得不说,杨继康夫妇真的是教女无方,真的。老两口趋炎附势的很是严重。五女拜寿,四个亲生女儿相继送来名贵贺礼,嘴乐的都能看到胃了,而没看到老三时,杨夫人说的是“我四个亲生女儿就够了”,在得知老三前来贺寿时,又说“带来什么寿礼”,在得知三女儿两手空空时又说“她来作甚”如此看重金钱的母亲,不难娇惯出老二这样的女儿。而责任重大的一家之主杨继康,对配偶的这种方法采取了默认态度,默认恰恰也是一种支持。教子无方,四个亲生女儿都不如一个身边服侍的丫头翠云。四个女儿,就没有一个性格刚烈的能与夫家断绝关系与父母共存亡的女儿,那可是亲爹亲妈啊!四分之一的概率都没达到,哎,此处省略一千字~~~~~
说句题外话,何赛飞真的好漂亮!
还记得当年《五女拜寿》上映时的盛况,小百花越剧团因这部剧红遍大江南北,这部戏剧电影制作精良,演员唱演俱佳,题材又非常打动人心,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之一。除了惩恶扬善的剧情,我最喜欢南京城外邹家庄,那个小书生在冰天雪地中救下小丫鬟,温言软语劝慰饱尝人情冷暖的小姑娘,至今我还能唱这段“请姑娘放心喝下这暖肚汤,这里是南京城外邹家庄……”从这个小书生开始,剧情开始变得温暖、光明,而扮演这个小书生的,正是茅威涛。茅威涛演绎的《陆游与唐婉》,《何文秀》等越剧是我童年少年时期对传统戏剧的启蒙,这样美好的越剧记忆永生难忘!
为何赛飞看的,还带着婴儿肥的何赛飞果然美。浙江小百花剧团与长影合作,除了陶慧敏、陈辉玲稍突出,全员女将都当得上赏心悦目,唱腔和咬字咿咿呀呀婉转曲折,嗔怒都透着优雅,凄凉时也勾人眼泪。故事干净利落戏剧性十足,老夫人在第一幕结尾赶走穷酸义女两口子,老爷回家带来杨继盛被贬的消息就换了人间,大起大落的刺激。拍摄手法在戏曲的电影化上想了不少办法,外景有认真挑选,没现成的就做特效,机位尽可能给正脸好让观众欣赏演技细节,个别描述性的唱段用画面取代演员面孔来做视觉调节,观感上比电影化的《茶馆》活泛的多。也是个家庭剧,提出孝顺的干女儿比不孝的亲女儿好,隐约表达了女儿多就可以两面下注,这个以严嵩倒台为背景的故事,还宣泄了四人帮垮台的喜悦,不过要是早推出几年可能影响会更大
这部从小到大每年陪外婆看,DVD都已经磨损到快放不出的片竟也没有标过
小时候觉得越剧真好听
当年的五朵金花,如今都散了,有点像红楼梦的海棠结社,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了
小时候的记忆 印象中几个女儿都很美滴
小时候看过
岁月匆匆,小百花们都变成老百花了
好看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滴~
茅威涛啊!
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全是美女华服.....赞
听唱片时还没发现何英唱得特别好,电影里那声音太美了。果然还是需要比较啊,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配。。。方雪雯长得真喜气。。。瑶瑶同学是可爱型。。。看到一半忽然发现陈辉玲。。。还是一反派。。。我的俏红娘啊。。。然后,我竟然很萌茅同学唱的姑娘长姑娘短的那几句。。。总结性呈辞:1.若我是男人一定会娶三春,得妻如此,夫复何求?2.据闻好多小女生看完此片都饭茅团去了。。。而我却迷上了粉嫩嫩滴江瑶五姑爷。。。我果真是正太控啊!!!
经典
看傻了:怎么会有这么多美女啊?懂得了民国街溜子看全女班戏的快乐。一直以为是那种团圆戏,在硬盘里放了几百年,没想到这么有剧情!而且好有钱,服化道都好美,首饰精致,人也漂亮(拉踩一下87红楼梦)。想收高清版。
我从小爱听越剧,即使现在更爱昆曲一点,我依然喜爱着中国老人戏,其中最爱听这出
越剧真的是百合控的天堂TwT,满眼满眼都是俊俏风流的妹子啊啊啊啊连牵马的看门的小厮都zun得我两眼发直啊啊啊啊no more me !!!!!
开通的结局
都是美人儿啊
这部剧我小时候看了好多遍啊……
此片可有一通俗名字,岳母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