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每个清晨骑着自行车上学去,撑着因为疲倦而蜷缩在一起的眼皮,头顶的灰白色,不知道是阴霾,还是早晨的朦胧。我总会经过新建的薛福成故居,看着带着江南味的建筑,粉刷过全新的白漆,沉在城市凌乱的一角。
那时候的我,看生活里的任何东西都是不顺眼的。我还在学校的作文里写我觉得这种故居的新建在我看来是多么荒唐。不知当初是谁推掉了原来老宅的墙,又兴师动众再重建起来,用全新的一砖一瓦来标榜官方对文化名人的缅怀,可却又收取着门票。当时我实在看不出这样的意图,只觉得是那些人对历史的痕迹做样子式的纪念,给他们脸上贴了些金顺便再捞点门票钱。
有一天,在外婆家,舅舅和我谈起崇安寺边新建的阿炳故居。我一听,乍得冒出的是同样的对新建的所谓故居的轻视。舅舅却略微激动起来,说,那里都是我们童年的回忆啊,看着那些老式模样的房子,就像小时候一样。 我感觉心头突然被什么震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在房间另一头的母亲,她正在不紧不慢地给坐在轮椅上的外婆喂着饭。那么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充斥着自己的愤怒,鄙夷,那些我视为力量的狂妄,被一种静静流动过的东西冲走了。
我妈妈小时候和三个舅舅在老图书馆边上的老房子里长大。临近城中公园和崇安寺,想象中很有小城中心温暖安逸的味道。我想象中母亲长大的那地方,有着瓦砖堆砌的屋檐,以及些许坑洼的青石路。看着舅舅谈到新建的故居时,脸上的那种久别重逢般的欣慰,我对这些新房子倒是有了些许认同。
我一个小屁孩,怎么可能真切理解舅舅在时间流逝之中寻觅到的亲切感呢。我可以感受到些许,可是那份强烈又怎么可能相比。
扯得实在是远了。说回到电影,当到了后半部分,开始讲起爷爷的故事的时候,前半篇若隐若现即将消失的共鸣感一下子浓郁起来了。
开头的时候讲到瑄瑄在哈尔滨的学校里学习京剧,这种主流外比较冷门的文化,一个青春期朝气蓬勃的姑娘。也许只是我个人的缘故,我总觉得这样的姑娘是无比寂寞的。这种寂寞不是需要身边有个谁来照顾自己,而像是期待远方某个明白自己的朋友的精神上的陪伴。
我不曾去过北方,看着电视里的画面,总觉得有种亲切感。想象中哈尔滨冬季光秃的树枝,雪地里是不是也有一个姑娘哈着气回到家,然后看着窗外面,一个人不知道在寻找什么。也许这只是面镜子,照的是寂寞的我。
不管如何,瑄瑄认识了阿磊,后来又有了遥隔两地不断的思恋,实在是美好的事情。 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些什么。
对比之下,离乡多年的爷爷是多么的落寞。爷爷是想回家的,可是他的家在哪里?回到哈尔滨,故人已经不再。自己的儿子,本该是多么亲切,可是见了面也只剩下不停的点头称道。爷爷浓浓的乡愁,只好托在薄薄的五月雪上。时间就这样子流过生命,带来了距离,又带走了些人。爷爷落寞的终点,究竟在哪里。
我很恐惧,这种同样的无家可归,会在未来悄悄地落在我头上。当我第一次登上飞往英国的航班,我的未来就无家可归了。我也许会一直属于两种文化间的空白之中。我可能会无法完全融入另一种文化,而当我回到故乡的时候,故乡也会变成我不熟悉的样子。那我的依恋会是在哪里。
脑海里一直是电影里爷爷坐在铁路边长椅上的画面,这里不是故乡,可是故乡又找不到了。生活在一圈一圈的滚动里变了模样。面对着变化,只有过去所熟悉的可以给人以安慰,这就是寄托吧。我们在年轻时候所接受的一切,都将会成为老去后所熟悉的挂念。这点也许永远不会变。爷爷的寄托变成了五月雪,瑄瑄的寄托还没开花。
如果有一天,人走了,花儿谢了,那还剩下什么。
不敢想象。
因为最近的新闻,尤其是那张举字幅的照片,那些年纪大的叔爷们聚在一起,我又重看了这部电影。
补充一些新感受。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在五月之恋里,这句唱词串连起整个故事线,三代人的羁绊就此展开,哈尔滨的雪景就这样和三义的五月雪联结。
这句唱词取自京剧名段《文昭关》,讲的是伍子胥的故事。
〖哭一声爹娘不能相见,不能见,爹娘啊!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赵爷爷在离世前坐在车站露台上说“我要回家”、“车票早就买好了”,最后是在芳姨的回忆里,她在二月将赵爷爷骨灰送往哈尔滨,那张车票作为遗物一并交还给了瑄瑄爸爸赵新中。
车票上面的时间显示是1948
赵爷爷确实是早就买好了车票,可惜一个人的命运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他随蒋的部队去台湾之后,直到很多年后两岸开放探亲才终于返回自己故乡。
回乡的时节,哈尔滨下起了雪,当初离开的少年人此时已经年迈。
瑄瑄代表哈尔滨京剧少年团去台湾参加文化交流访问,一早就跟网络上认识的“阿信”相约去三义,她生来没有见过爷爷,只见过照片,但还是执意在剧团交流之外的时间坚持去三义的胜兴车站,一个已经废置很久的车站,因为赵爷爷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
血脉联结……赵爷爷为没见过的孙女去诚品书店买她喜欢的五月天专辑纯真本事,瑄瑄骗带队老师自己发烧,偷偷一个人去胜兴车站,一个人在油桐花飘落的树林下唱出那句“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没有人说出思念二字,但思念绵绵……
镜头语言含蓄,隽永悠长。
不要梦里团圆,期待两岸早日团圆。
(第一次写长评没有经验,分享一下个人感受)
也是因为喜欢刘亦菲的缘故看了的,情节坦白说是有些老套,不过胜在够自然,清新.小妮子还是依然的被很多人评价为没演技,不过那场反跟踪的戏却还是把我逗乐了,原谅她的青涩吧,毕竟青涩才配的上她如今的年纪.
好懷念當時拍戲的經曆 93年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五月雪?五月哪有雪?五月就只有五月天!婴儿肥的刘亦菲,杀马特的陈柏霖,青涩得不像话,却又舒服得像夏日海边的和风,干净清爽。在最青春的年纪用最纯粹的内心谈一场最张扬的恋爱,从炎热的台湾到寒冷的哈尔滨。五月又到了。
刘亦菲很做作,是這部電影唯一的敗筆
冲着陈柏霖看的,个人感觉一般般吧
看到这部片的评分就觉得不要因为看某个人而看电影 这部电影真的很赞 纯粹的感觉
人比电影好看
真的难看,刘亦菲完全没有演技可言,烂的要死电影里,竟然天仙般的容貌我也没get到
至美的风景和人,淡淡的沁人心脾,牵扯着你的心。喜欢这样的意境和青春。刘亦菲的起点很高啊,04年就拍这样的电影了,可惜啊,现在反倒退步了,可惜。
不喜欢刘小姐。但太喜欢五月天和berlin。
看得出来是被恶意低评的一部片子 刘亦菲颜大赞
刘亦菲少女时期的颜简直惊为天人,陈柏霖也是一个能驾驭爆炸头的男人。火车、隧道、傲娇少女拉着恐高少年在废弃的铁路上慢慢走,喜欢这个画面。
喜欢刘亦菲,感觉确实在踏踏实实地演戏,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演技,但是能够看到每一部的进步,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这是难能可贵的吧。
本来以为只是五月天+文艺恋爱片 没想到有大陆台湾的乡愁的感情线 好感动 寂寞星球bgm那段最喜欢了眼泪扑簌簌的掉T_T (时光机也掉
个人很喜欢陈柏霖。刘亦菲那时候还是漂亮的,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五月雪藏著的故事,以趙更生(田豐 飾)為主軸,田豐的戲分不過幾場,老演員果真是實力十足,一個遙望遠方的眼神,帶出思鄉之情、一抹微笑傳達滿心喜悅、一個單身隻影,行走在熱鬧的西門町裡,讓人久久久久不能忘記!
看不懂豆瓣的评分……淡淡的青春和乡愁 很好看
只为了五月天而看~很没意思的片子~一如盛夏光年
04年的片子立意就这么明确了。而今怕是再不会有这么单纯的电影了~老爷爷手中紧紧攥着那几十年前回大陆的车票,坐在台湾的某个已不复存在的车站站台,眼光呆滞若有所失,五月花,油桐花,那是对海峡对面亲人最深的思念。 这种立意独树一帜,于年轻人的跌跌撞撞中自然的流露出纯粹的初恋,过往大背景下悲剧的的影片很吸引人啊!
少女时期的刘亦菲,一切 美好的 梦 的开始,是美,是和谐,是歌颂。
老爷爷手中紧紧攥着那几十年前回大陆的车票,坐在台湾的某个已不复存在的车站站台,眼光呆滞若有所失,五月花,油桐花,那是对海峡对面亲人最深的思念。这种立意独树一帜,于年轻人的跌跌撞撞中自然的流露出纯粹的初恋,过往大背景下悲剧的的影片很吸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