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 瓜达尼诺在2017的作品《请你的名字呼唤我》誉满全球,豆瓣给出8.8的高分,可见其受认可的程度。其实导演在2015年的作品《假日惊情》同样精彩。
这是一个充满嫉妒、情欲的故事,男主人公费因斯带着女儿突然造访正在乡下休养的前女友蒂尔达,和蒂尔达生活在一起的是当初经费因斯介绍认识的马修。费因斯试图与蒂尔达重修旧好,在极力取悦前女友的同时,忽略了马修的厌恶与女儿对马修的诱惑。结果在遭到蒂尔达的拒绝与得知女儿与马修的关系后,费因斯妒火中烧恼羞成怒,与原本已反感之极的马修发生冲突,不想反被马修杀死在游池。蒂尔达本已对费因斯的追求不胜烦恼,完全谅解了马修的过失。但当得知同来的女儿正是自己所生后,又不免心生悔恨。
这是一部带些惊恐的文艺片,意大利乡下的夏天,烈日下的赤裸,泳池中的嬉戏、屋内的光影斑驳,空空荡荡的山坡、无拘无束的海风,无一不在涌动着一股股潮湿的欲望,发散着不安的焦灼。让观众感受到平静外表包裹着体内的躁动,随时等待着爆发。电影在气氛的营造上颇具匠心,对节奏的把握张驰有度,尤其是费因斯与蒂尔达外出、女儿与马修游山,两条线交替进行,充分调动电影语言展现四个人物的内心激战与行为的不可预测,牢牢地将观众引入一探究竟的窥阴心理。直到费因斯被马修杀死的高潮戏,也成了观众压抑紧张心理的一次宣泄。不得不说,影片有着高超的镜头叙事技巧,构图与配乐相得益彰,戏剧张力十足。对于观众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几位演员,尤其是费因斯与蒂尔达,以近乎忘我的职业素质奉献了一次优秀的表演。在镜头前能否如此彻底的释放,恐怕是中外演员的一个很重要的差距。内地演员尤其是在情欲戏中能做到如此生活化的表现,尚难一见。
不知何故,豆瓣对此片的评分仅有6.2,也许是翻译不佳的结果。如此优秀的欧洲文艺片不应有如此待遇。近来常常发现豆瓣评分有与已迥异的情况,有时间尽量一一找出。
英国60年代波普艺术家David Hockney致敬在1966年接连创造出了“a Little Splash”和“a Splash”,并在接下来的一年画出了“a bigger splash”, 导演Jack Hazan于1975年以DH与男友Peter Schlesinger的感情生活和艺术生涯为题材拍了同名纪录片,这大胆露骨的同性题材和拍摄方式在70年代引起轩然大波,自身就带来了第一波a big splash, 同志导演Luca Guadagnino现在以他的方式向DH致敬,LG表示DH的画(如图)本身就带有一丝神秘感,大家会好奇水花下面发生了什么,在屋子里又隐藏了什么人物,于是带有同样带争议的怪诞喜剧悬疑片就这么诞生了。
![]()
David Hockney <a bigger splash
当初朋友在选伦敦电影节的电影清单时看到这部卡司阵容连预告片都没看就选了,Tilda Swinton & Ralph Finnes的搭配就像鱼子酱配伏特加,精致浓烈,细品回味过后就能满齿留香。加上今年初上银幕的集小清新与魅惑力为一身的Dakota Johnson和因远离尘嚣脱而引而出的Matthias Schoenaerts,看某个报道评论为“to-die-for cast”,所以看片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卡司。
但在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一处时发现鱼子酱配伏特加被掉包成了二锅头配臭豆腐,费叔一改以往荧幕高冷男神形象饰演了疯癫不羁的音乐制作人Harry Hawkes,可以伴着滚石的“Emotional Rescue”踩着鼓点挺着肚子跳舞自嗨,可以看到泳池立马脱光跳水傻乐,10分钟内说的话可能比整部英国病人说的都多。女神则被设定成嗓子做完手术不能发声的神经质当红摇滚女歌手Marianne Lane,赤身裸体和鲜肉男友Paul整天腻歪在一起,从泳池到沙滩到屋顶再到自己的房间都留下了爱,爱的印记,但这也并没有动摇她fashion icon的地位,每一套衣服都chic到想让人扒下来,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她穿了一件黑色简单剪裁露背上衣配上白色高腰阔腿裤戴着墨镜站在一面粉色墙壁面前,就像直接从Vogue上面剪下来一样,美得不像话。
两人颠覆的演出似乎遮盖了另外两个不断穿衣脱衣的年轻肉体,Dakota饰演的Harry女儿Penelope不断尝试着接近Paul,四个主角在一片欢声笑语和互相嫉妒中在意大利小岛上观众们还没缓过神来时,M&P的搭配逐渐被M&H取代,随着两人的争执和一帧帧往事重播将影片推向小高潮,Marianne本来平静的度假生活一天内被激起层层涟漪,和旧爱短暂重燃又熄灭,恋人疑似出轨与旧爱女儿交欢,在四人陷入心理戏各怀鬼胎的时候命案发生,Harry被Paul误杀端坐池底,俯拍镜头拉长,延伸到将房子,泳池和泳池下面发生的事清晰地呈现出来,回到制作影片的初衷给David Hockney的画创造了自己的故事。
TS在某个采访中被问到对自己的角色设定成不能发声怎么看,她回答说:"All the characters in the film are fighting the fact that none of us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 words or anything else. It’s a really tricky business, communication.” 四个主角互相之间无论能不能发声都无法与对方交流,仿佛被分别搁置在四个频道各自为营。
如果按照电影里说话次数来排列,可以是Harry, Paul, Penelope, Marianne。
语言学中对“交流”的定义是“transportation of messages”,交流的目的是信息的传达,达到此目的的方式也并不局限于言语上的沟通,因为语言太多时候显得苍白无力,黑塞也曾经说过:“Everything becomes a little different as soon as it is spoken out loud”,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按照交流的程度来排序则可以变成Marianne, Harry, Paul, Penelope。
How you deal with others, how you deny its individuality and you use the other for your own purposes
Paul
H无疑是影片里面的大话唠,Paul对他说过最多的话应该就是“你TM能不能闭嘴啊”,其余大部分时间要么就是看着M微笑,要么就是看着M&H在一起时皱眉头,要么就坐在泳池边看书,记得在他给了M一个完美的BJ以后轻声对她说:“Please promise me do not talk today.”说话在他眼里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到了厌恶的地步,以至于直到Harry出现在机场前我都没有注意到M不能说话,因为无论是M&P在一起做爱做的事,还是在越野车上亲吻,只有音乐和动作真的无需用语言来点缀,但这位高冷先生在与小女儿相处一个下午后返家的晚餐上一改常态开始滔滔不绝说个没完(这个事件也挺有意思因为影片一直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到底P&P之间有没有猫腻),或许这样反常的举动可以成为探索P&P关系的线索之一。
Penelope
小女儿的角色设立很微妙,她驱散孤独感的方式不是通过文字语言而是通过肢体语言(五十度灰挥散不去= =),她似乎永远要站在引人瞩目的地方,第一次见面去山顶餐厅吃饭等位时眼神高傲地俯视下面的食客,在食客欣喜地认出M开始骚动后她用手捋了捋头发满意一笑,当老爸被发现陈尸泳池时,她一句话不说,安静又冷漠地坐在屋顶俯视所有人,这是一个青春期少女正在the lack of self respect, self awareness young women have, manipulative她沉默寡言又,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周围,年轻是她最大的资本,与人交流的方式主要也都是眼神和肢体动作,一开始就和M突兀地说她只有22岁,骄傲又自信。
Marianne
,M是唯一一个与所有人都在沟通的角色,沟通带来的愉悦感,被需要感和安全感正是一切美好情感的起点,但亲密感的建立远比维系要容易的多,很但多时候越想沟通,越要花费许多心血才能建立沟通的信任,却会随着沟通中随时出现的问题,顷刻瓦解。因为本质上,沟通越多,会发现差异越大。她是所有矛盾的中转站,不能说话的角色设定使所有人的矛盾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死亡沉入水底.
Harry
费叔在首映结束接受Q&A采访的时候说:
“Harry products people he pushes people he provokes Paul provokes Marianne, but underneath is a sort of a rather sad lost person who is looking for a human connection and which is the only connection he thinks he’s ever had is Marianne. So underneath it is a man scrambling for some real human contact”
M对于H来说是他与外界的联系,甚至说是与人性的联系,作为前音乐制作人,他把人际关系与个体都当作在生产所以在M当天下午拒绝H的时候他的精神支柱就已经崩塌,即使当天晚上肉体没死,精神也死了,M在看见H死在泳池时表现出来的撕心裂肺很难否认她对H没有爱,甚至于是一种高于爱的情感,她和H的默契也是P所望尘莫及的,大多数时候只是默默地在一旁观望,从互相亲吻,剪发,到谈论用垃圾桶作鼓制作出的第一张专辑。在泳池打斗时H说他无法忍受的是P对他的Tolerance,甚至于都不把他的存在当成是一种威胁,更像是M的一部分,无法忽视却也无法消除。就像两个人零零凑凑拼成了完整的对方,M要离开他,H如同死去。随着H的死亡,可以说Marian内心的一部分也崩塌了,再强势和独立的女性都是情感动物,在得知男友杀了人后第一个念头是保护他,把罪名推到了难民身上,在萌警索要签名后回到车中,大笑着告诉P“he's a fan",然而当P长舒一口气开始大笑的时候,她的表情又突然严肃了起来,影片戛然而止。
Only love can sparkle something, but can also destroy something at the same time。
人和人之间可能有个情感开关,可以一瞬间火光四射,也可以反之骤然失色。
整个片子的凝聚力差一点…不过看到一些有趣的点
配乐挺奇特的,有几个镜头很有意思 有些很诡异,沾到惊悚?拍到女性特写 非常之性感 good 角度 男主和女主之间动作的特写运镜也非常的柔而暧昧!充斥着性暗示!镜头语言很撩
镜头有意识的在传递每个人的情绪以及氛围
许多镜头很好看像时尚片,但同时剧情的力量就弱了很多,虽然有许多的暗示 但感觉看到最后没有发挥作用?而且看到最后已经撑不住要跳着看了 最后的“fan"设置 文化差异并不非常感冒
导演: 卢卡·圭达尼诺
主演: 拉尔夫·费因斯 / 达科塔·约翰逊 / 马提亚斯·修奈尔 / 蒂尔达·斯文顿
先是被本片的豪华阵容所吸引,拉尔夫·费因斯和蒂尔达·斯文顿的组合还是颇具几分吸引力,这种没有了商业外衣的欧洲小片但到时能看清演员的真面目了,毕竟伏地魔大人和古一法师的扮相几乎都是叫人认不出演员本人了,反倒是这也返璞归真之下的电影,影迷更喜闻乐见。
其实即便是看完本片说实话我也没有太明白本片的表达,剧情并不复杂,甚至可谓是非常简单,如此简单的情节导演居然能拍成两个小时的片长也着实令人佩服,或许欧洲电影就是要这也将节奏慢下来才能拍出一种不同于好莱坞商业味道的欧式“风情”,在意大利的假期中就该这样的悠闲与悠哉,没什么过于戏剧化的冲突,似乎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只是在由着导演和演员性子随意的发挥,觉得导演有些漫无目的,演员也放松自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连台词都显得十分的随意,这大概是故意营造一种气氛或是有意为之的状态,无法确定却总觉得稍稍把控影片不会呈现出这般面貌,不评价优劣,只是觉得如此的散漫多少有些对观影不怎么有益。
本以为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之下人物之间会产生很戏剧化的变化,毕竟当前男友带着女儿来掺和自己和现男友的度假时理所应当在影片中应该会对这也的人物关系大做文章。尽管影片也的确下手在人物之间的模棱两可的关系之上,可显然导演很温和很缓慢的来表现这种潜伏在表面之下的微妙改变,没有用激烈、强烈、明显的戏剧冲突来一场翻天覆地鸡飞狗跳的表达,甚至若非两个男人之间在最后有明显的冲突,观众甚至都难以确定这种关系转变的证明。其实在男女之间的表达上导演也相对比较隐晦,当然拉尔夫·费因斯和蒂尔达·斯文顿最终很明确的行为让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而达科塔·约翰逊和马提亚斯·修奈尔的关系直到最后才挑明,而最终让我一头雾水之处就是这样的关系导演要说明什么或者表达什么?
总觉得自己没看懂本片,因为对于表达的意义完全不知所云,情感的纠葛并不复杂,最终的惊情也只能算是一个失误,再加上并没有在案情上做什么文章,稀里糊涂的也就成了虚惊一场,那么这故事要说明什么?我始终没太搞清楚。
说实在的第一次见到拉尔夫费因斯这么激情外露的演出
神经病一样的电影,哈哈哈哈哈。费因斯疯癫露鸟,斯文顿哑嗓露点,这届威尼斯的好莱坞er们都太拼了。错过开头,所以看到一半才搞清人物关系,就是两男带两女度假,一个搞了另一个的老婆,一个搞了另一个的女儿,争吵中意外挂掉一个,结局是在意呆利刑警暴雨中求签名的傻笑中逃之夭夭了!
真的,我现在顶烦这种“明明叫不会讲故事,还非要把自己往艺术片里扎”的电影了!那么为什么披着艺术片的旗号请着各种贵的大腕儿做着二流商业片的宣传?除了意大利美景和各种美好裸体,这电影没留下什么痕迹。
四大主演全部露点也拯救不了本片
卡司一星,蒂尔达的衣服一星,费因斯的jb达寇塔的奶再添一星。
Tilda Swinton应该是完全不想说话。
bad writing
三颗星给三个点
从导演到卡司都在放飞自我
片子不差,招致非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导演和编剧彼此之间压根就没摸清对方的套路与水平。
导演选了四位赏心悦目的美人,来诠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斯文顿的失语与费因斯的喋喋不休,约翰逊与修奈尔之间两种不同的克制安静,一切源自欲望驱使或只是精神上的冷漠自私。想不到费因斯还有这么欢脱的一面~
四人複雜關係的拉鋸與張力沒有寫好。Ralph Fiennes演了個過動癲狂的角色。求復合前男友,大唱大跳極風騷。選得最不好的是Dakota Johnson。不是年輕願露就能有清純小惡魔的特定氣息
最后警探在雨中问蒂尔达·斯文顿深情表粉索要签名的那个桥段简直黑色幽默到要拍桌!!!
性向极不稳定的观影过程。
四位演员很出色,流动的镜头,收放自如的表演以及费因斯的颜艺,圭达尼诺继续探索人类情感,他的审美摆在那,怎么可能烂?电影还有当时正热的难民元素体现,圭达尼诺将现实热点也融入到了创作中。[B+]
杀人就像这个无聊假日的一场喜宴,泳池氤氲的血正好成为欧洲社会调味的盐,当局挥动刀叉对难民问题大快朵颐。在我肩膀印上尺码合适的咬痕,在他赤裸腰间擦出忌恨的情伤,也便不负这小岛涌动着的暧昧情欲。谁是被剖腹的鱼、谁是被驱逐的蛇、谁是不合时宜掉落的壁虎?我们何必共死,你我甚至还没有白头。
7分。画面太棒!也得益于如画风景!四主演露了个遍…拉叔成糙汉子疯魔激荡,蒂尔达极少台词却始终气场冲天,马提亚斯酷帅到没有朋友,达科塔·约翰逊闷声冷眼看周遭。关键那场戏长镜头挺流畅,但这设计本身突兀,以为拐点影片前后割裂。角色关系大体可预知,虽乐趣不少画面好,少些可沉淀的东西
Ralph大叔跳起舞来动感又可爱,一路絮絮叨叨。Tilda不说话就吸引住所有人,觉得她比凯特布兰切特的攻气更重。首次看到达妹有点演技呀,眼神里都带着flirt的迷茫少女。Matthias好帅,身材好棒。好喜欢这种意大利风情的场景,然而故事略平淡,全靠各位演技。赞配乐。整场只有我和两位老爷爷,出来时
把两性探索放入四角关系结果还是一场无病呻吟。当我发现男神女神全裸出镜就为这样一个散慢且尿性的故事时,内心全是草泥马在咆哮~~~
貌似松散,实则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