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好人,火车上抓小偷、河边上救病人、捡孩子抚养大、肯吃苦待人好。人物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挖掘的东西,就只能靠吃苦、拼惨、被误会、被耻笑来强行展开剧情。观众看到的就是一开始是个年轻的好人,结尾是个中年好人。途中总是碰壁但最后终会圆满,但无论是碰壁还是圆满,似乎都与主角自己无关,他一以贯之的按照他的行为模式和道德水平做事。碰见霉事就听之任之,化解误会靠机缘巧合。
越是没有内容越是想要说教。没有反思,没有成长。就是用一部电影的时间,告诉观众,我地起就是个好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总会苦尽甘来。所以你们还是要做好人啊。
还是拿沈腾作对比,沈腾所有的角色一开始都是有问题的,小市民,贪便宜,自私,势利。然后经过遇过之后,他会转变。发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甚至有的时候结尾处他还是有些贱贱的小坏,来给你余味,但人物首尾是有转变的。而宋小宝这里,没有转变,他一开始就是一个大大的好人,结尾还是。这种传统式的主人公人设,八十年代后估计大家就看腻了。
既然主人公没有任何转变,那剧情推动就需要外力,所以沙溢妥妥的工具人。带来深圳是他,说破救人功劳是他,带着走私是他。生活稳定点了他来借钱,生活落魄点了他来送钱,遇到讨债的他来解围,打的满脸血了他送医院。整个过程沙溢的人设在不停变换,有时是小丑,有时是同伴,有时是苦手,有时送温暖。
总之,这是一部一眼到头的电影,剧情走向AI生成一样的模式化。很多草根出身的明星都很难再放低姿态。他们会毫不顾忌的扮丑,但却很难让自己展现出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心态。或许在曾经艰辛的生活里让他们更不愿意提及的,并不是彩衣娱众。
励志喜剧片,但不是喜剧片,因为它并不那么好笑~
🍃主人公:宋小宝(爸爸)、天意(儿子)、二哥(“兄弟”)、马露(邻居)、张大爷(爷爷)
🍃剧情大意:天意因为与小宝争吵后离家出走,无意中拿到了小宝的“发财日记”,以这本发财日记为主线,回忆了小宝从农村到大城市的生活。与不务正业的二哥一同进城、在深圳流浪、遇见领养了小天意并将其抚养长大、救下张大爷并住进张大爷家、认识马露、拼命挣钱只为让天意能够好好上学等一系列故事。
🍃影片影射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堪,弃婴、人贩子、虚假营销、校园霸凌、单亲家庭等等,也道出了人世间的温暖,兄弟之情、父子之情、陌生人的善意、邻里情谊等等。
🌱孩子好像永远无法理解大人的苦衷,大人好像也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善良会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道光吗?
硬凑的喜剧,从小品演员,升级成导演。
底子不足,所以剧本花了力气,也努力找了着眼点。
但作为电影导演,要么纯喜剧,要么整个剧本有主题。
主题努力找了,可是硬凑的剧情,太单薄了,太生硬了。
首先随口叫了一声,就变成救命大恩了,就换来老头子的房子了,太假。
其次,孩子在学校受的委屈肯定有的,但不是剧里这么弱智的。
再者,马丽为什么一定要当老板?要发财?
这就让可信度下降了许多。
修改一下
你就让哥俩打个工,住在老头的出租屋里。
房子很差,老头也不富裕,马丽是新住户,不行么?衣服也可以换个地方捡嘛。
老头单身一人,有事没事喜欢逗小孩玩,有一天,孩子叫了声爷爷,老头子乐坏了,不行么?
就一直租老头的房子,老头看在孩子叫爷爷的份上,少收房租不行吗?
就和马丽一起,都是穷打工仔,只是让老头认了孩子,为解决户口问题,不行吗?
孩子因为缺妈,一直找不到,而形成逆反心理,不行吗?
打工就一直打工,不需要发财的机会,行吗?
发财日记,不是那么容易发财的,只有养大了孩子,这就是人生。
初次了解宋小宝是在《欢乐喜剧人》上的表演,不对,应该是在辽宁卫视和本山老师表演的小品《相亲》上,那句:“海燕你可长点心吧!”到现在还能时常回忆起,之后的《相亲2》才是奠定了宋小宝出道的起始点,那时是深夜的《本山快乐营》...
近几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本山老师的各个徒弟也都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程野,宋晓峰---《槑头槑脑》,文松,杨树林,都是属于宋小宝这一批次,赵四(刘小光)《山炮进城》等一系列网大电影频频产出,恰烂钱此起彼伏,但也没希望这些土生土长的人们能做出像“贾樟柯”一样的作品。
除了《乡村爱情》系列,我的记忆中还有一部剧是《樱桃》,这样的农村苦情戏如同《暖春》一样,抓住你心里柔软的一方面重复冲击,你的悲伤感觉都是出自一处,苦字足以包含,而且这帮人不是没有演技,但你也感觉不到演技,就像在《隐入尘烟》中一样,武仁林就是那个人,他不需要演,也就没什么演技的定义,演的好只是觉得真实,而又以电影这种艺术化的形式搬上银幕,才有演技好的一说,这就好比让这些人演偶像剧一般,怎么演都是喜剧,越正经演越搞笑。
既然肖央在《误杀》中有股韩国犯罪片的味道,我想看象牙山这些人去演国产犯罪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试想一下宋小宝像《新世界》《教父》中大佬一样,抽着雪茄,西装革履从转椅上回身,把搞笑成分降到最低,对手戏都是像廖凡,王景春,余铠磊一样的戏骨拼演技,我想不仅是中国电影上的奇迹,也属于象牙山的奇迹...
讲述了90年代一个年轻人 从深圳回到老家,跟朋友们吹嘘在深圳过得很好,赚钱很快,众多兄弟中,有一个相信了并羡慕不已,于是求二哥带上自己去深圳,去了发现原来二哥在深圳也只是个司机,由于自己无礼和不谙世事,导致二哥连司机的工作也丢了,从此两人一起流浪,有一天睡在桥下,醒来发现多了一个小孩,原本一贫如洗的他们不忍心孩子一个人在桥下,于是收养了他,取名天意。背着孩子摆地摊,小孩大一点的时候送了学校读书,他去工地一把汗水,一把泥地工作,想赚钱给天意买房子住,不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天意在同学们的取笑下有了攀比心理,欠下巨债还埋怨爸爸不爱他。在他看到日记中爸爸怎样将他带大,怎样忍饥挨饿…此时追债的发来追债打他爸爸的视频,他疯了一般跑回去找爸爸。
马丽的角色一出场,正在大街上摆地摊卖内衣内裤。与宋小宝不打不相识,成了邻居。
后来,马丽有了自己的服装店,刚刚从工地领了工资的宋小宝在店前路过,被马丽叫进来寒暄。
宋小宝知道自己的一身臭汗,熏走了原本店里的顾客。马丽却执意拉着他不让走,让他坐到椅子上。
看到这我才意识到,好像很久没有在国产影视作品里见到这么真实的打工人。
蹲马路边举牌抢活儿、在地盘上铲沙子、吊在大厦外擦玻璃、下泥浆当"水鬼"。
片子里,只有小学学历的宋小宝就这样拿自己的命为捡来的儿子挣学费。
一开始,宋小宝死缠烂打跟着满嘴跑火车的二哥来深圳,只想发财。
火车上有小偷,二哥装睡、他发声;捡到孩子,二哥要送人、他扛起责任;见老头晕倒,二哥不愿理、他去救。
人善天不欺、好人有好报。所以二哥瞎折腾一顿最后什么也没落着,宋小宝最后却真的发了财。
当然这个财不仅是钱。
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收获了一个真正的家。这份亲情甚至不需要用血缘来维系。这是男主角最终获得的最大财富。
人物都是小人物,电影的主题却很大,亲情爱情兄弟情,枪战爆炸动作也一样不落。整体是好看的,有种八九十年代老港产片的气息。剧情其实挺浮夸,也不算有什么新意,但处处又透出来真诚。今年小品演员转行做导演的标杆,比起李焕英,反倒觉得更应该是这部。
勇气可嘉,真诚可嘉,故事老套但完整,比小沈阳强一百倍。
很真实的故事,为啥要取名发财日记呢,应该取名天意,有那点意思。
作为网大其实已经算是一部诚意之作,不刻意搞笑,也不再装疯卖傻,小人物才是喜剧演员的根本,宋小宝完成的不错。
这俩小时,我干点啥不好呢。
从开片的一星到结尾飙升至三星,出乎意料的是这不是为搞笑而搞笑的电影,有温情,有生活的心酸。反差cp的设定司空见惯,笑点没有特别低俗,有些设计很好笑。宋小宝沙溢张一山都演得很好,不妨一看。
没上院线算是很良心了,态度也很诚恳,但总是差点意思。而且如今这种难兄难弟式的喜剧得跳出传统的戏肉,才会好看。
1.本片告诉我们,外行做导演一定要找个好的摄影师,赵小丁作为本片的监制兼摄影,保证了全片看上去都是电影语言。2.宋小宝没有利用自己小品演员的优势刻意搞笑,也没有攒段子的观感,而是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及适可而止的笑点。3.额外要赞一下,本片没有让设定为广州人的演员憋春晚上常见的伪粤普。
那个劳动合同我至今没看懂,我以为是两人合伙开店铺了,结果不是!
过年看看挺好,最值得鼓励之处在于尽管中国每年产出很多喜剧,但是很少有以农民工为原型的电影产生,改革开放五湖四海追梦人汇聚深圳的这段历史过去在银幕上也很少进行表现。宋小宝还是愿意扎根于生活,表现小人物,而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不是段子凑成的电影。故事表现了父子、兄弟以及恋人等多种关系,情感充沛丰富。
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二人转演员 小品演员 歌手什么的都能做导演? 不是一个体系好吧
我愿意给宋小宝这部电影6.8的及格分,相比起肖央、小沈阳,他的这部电影从选角到故事剧本都算是及格,整部电影实话笑了很多次,但确实都在人保活的前提下,然后唯一的泪点其实在大爷对天意的爱,去世之时的无声表达到回忆里雨天接孩子,包括最后遗嘱里给天意留下的房子,所以人的感动就是不经意的点滴之情,而不是刻意渲染的悲情氛围。
挺真诚的。
虽然是一个格调不高的电影,但是拍得意外的真诚,宋小宝相比小沈阳有一个更低的创作姿态,整部电影甚至都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段小人物在大城市的打拼史,借用了香港电影经典的“难兄难弟”模式和欧美电影经典的“意外之子”的情节设置。在这个电影市场,确实没有啥主流的商业电影愿意以外来务工的人员作为主角,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些时候我们看不起网大,但是其实网大可能反而展现多一点我们生活中被忽略的角落。宋小宝作为导演来说确实挺稚嫩,但是作为演员来说,片中有这么几段的表演确实很打动人,片子要是精简一点,去掉一些奇奇怪怪又不好笑的笑点,反而会是一部口碑很稳的作品。
网大质感,晚会呈现。节奏和编排都很突兀,一贯的电视晚会的小品剧粗糙感,廉价而庸俗的商业电影。看得出宋小宝挺有诚意的,值得aqy的6块。
情感上来说宋小宝的审美挺真挚真诚的,起码不是恰烂钱那种,只是作为电影确实是极其普通的
两个东北男人在深圳教出来的孩子一口京片子
一部一本正经用足资源和资金的烂片,故事七拼八凑,人物莫名其妙,段子生拉硬拽,喜剧效果仅限于演员自身魅力,浪费了一堆好演员……特别是张一山童年的几个男孩演员,有灵气,可惜
故事一般,表演一般,节奏一般,笑点一般,非常一般。但是能看出来宋小宝特别有诚意,就是实实在在,没把观众当傻子。这份诚意就值及格分了。
格调土low,剧情狗血,节奏混乱我也就认了,起码看着挺真诚。但是我要看的是东北外乡人勇闯大都市的公路喜剧片啊,谁要看一大半的家庭伦理父子亲情片啊。真喜欢这个选题,有点浪费了,可惜
这是一部宋小宝的朋友圈,或者可以叫被宋小宝绑架的电影。片名叫《宋小宝深圳奇遇记》或者《宋小宝的奇遇人生》更合适一些,跟发财也没啥关系。从头到尾想当然,毫无逻辑和铺垫,剧情推动全靠编剧硬堆,想要捡孩子孩子马上来,想要孩子变坏孩子马上变坏,想要二哥发财二哥马上发财,想要二哥失败二哥马上失败,想让儿子欠钱儿子马上欠钱。捡孩子不想要愣是送给人贩子也不报警,被打趴下叫出租车不叫救护车。流水账一般的叙事,纸片一样的人物。观众高兴不高兴不知道,反正宋小宝肯定高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