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纳粹高徒》是《四季》中的第二本,第一本是总所周知的春日《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有温情,美好,有黑暗,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救赎。而《纳粹高徒》更多的是试探人性。 电影《纳粹追凶》正是出自夏《纳粹高徒》。好学生威胁了年迈的纳粹战犯,让他给自己讲昔年的故事,穿上纳粹军服,重演过去给自己看。年迈的纳粹战犯抓住机会,挖掘托德内心阴暗的一面。 但是人性的弱点哪能试探,当老人被托德揭露并回忆曾经的事,那些黑暗一触即发,从杀猫开始。托德在老人讲述的时候,自己被引诱,夜晚的噩梦,打篮球试图杀鸟。两人互相引诱,互相威胁,处心积虑干掉对方,又害怕对方手里的证据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老人是二战的纳粹,而托德是新的纳粹。两人的温情跟两人的威胁,无疑是善与恶的较量。所以不要去窥探人性。
史蒂芬金大师的纳粹追凶(原名:纳粹高徒)是我在different seasons四篇中最偏爱的一篇。很多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心里变化,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导致它在我心里要胜过肖申克的救赎。
但作为翻拍影片,纳粹追凶和肖申克之间还差一万个肖申克。个人觉得,好的翻拍电影分两种:一种是原著乏善可陈,改编得巧夺天工,加入了电影人对故事的想象和理解。另一种是原著令人叹为观止,电影最大程度上地符合、遵照原著。电影肖申克属后者。
然而看完纳粹追凶后,不禁为原著感到惋惜。影评里很多人反应只看了电影没看过原著,更有甚者认为故事情节一般。关于影片的各种不足之处,可参考其他影评,前人之述备矣。我主要讲一下我对原著的浅谈。
首先要指出一点就是,原著的结尾,少年枪杀了老师,然后恶向胆边生,跑到山顶上用来复枪大肆屠杀过往无辜。这个结局对我的震撼是极大的。主人公少年从一个成绩优异内心阳光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社会的毒瘤,凶残的恶魔,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也正是我觉得原著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
从浅而言:其实纳粹思想是迎合人类心理的一种思想。存在即合理,纳粹曾经俘获了无数人的心灵,得到了无数人的支持,然而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喜欢自己所不赞同的,这也反过来证明,纳粹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的阴暗一面。少年质的转变,是源于纳粹文化对其内心罪恶的一种唤醒。
从深而言,我想到了荀子所说人之初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还有基督教原罪理论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对其的论证。也曾与朋友讨论过,他给我讲了霍布斯的人性论,令我茅塞顿开。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假设:你有一个恼人的邻居,令你困苦不堪;同时,你的朋友每天都在给你讲各种暗杀技巧,能让人全身而退且不获罪。长此以往,如果恰逢某一个爆发点,你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自己不会动了杀掉邻居的念头吗?
再回到电影本身。两个小时的电影在我心里足够把这个故事讲好。删去了少年诱杀流浪汉,删去了结局的故事,看似只是少了结局,仿佛“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仿佛“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实则因为情节的缺失导致连故事最根本的道理都没有讲出来,而又出现了太多的无用之笔让我觉得导演可能是没读懂原著。
那为什么要翻拍呢?
还是喜欢人民的译名《纳粹高徒》,电影最后给了一个中庸的结局,todd威胁走了辅导员,说要开始新生活,可是篮球接触地面时的振聋发聩明摆着是这个小恶魔不会有任何改变,还不如把前面他的一步步沉沦延续下去,就像原著最终给他个无以复加的爆发
作为同样改编自斯蒂芬金短篇小说集《肖申克的救赎》(更喜欢另一个译名《四季奇谭》)中的故事,其实在小说原著中原本作为夏日沉沦的《纳粹高徒》比春天救赎的《肖申克的救赎》不相上下,甚至还更好。但作为电影改编,《肖申克的救赎》明显比《纳粹追凶》要好的多的多,尤其本片中结尾的处理,远远不如原著中要来的惊心动魄,一如电影《狩猎》最后的那声枪响,最精华的部分给删掉了,成了一个类似国内皆大欢喜的局面。原著中更加黑暗,更符合沉沦二字。
前面看的我睡了不止一次,后面才稍微有点精彩
邪恶的种子在好奇的少年与悔改的纳粹之间再度发芽,改编自stehpen king的中篇小说,但结局更内敛了一点。小帅哥2008年吸毒丧生,否则,现在应该是个很有才华和地位的男演员了吧。。。。
之所以给两星,是和其他的纳粹片相比,差很多。剧情压根就不合理。只有70分钟,杀流浪汉的背景的歌剧很好。
改动好大,所以还是叫追凶更合适,确实不能把男主的YY用画面表现出来,这小子与老戏骨飙戏其乐无穷啊。史蒂芬·金居然没有不高兴一气之下自己又来搞个电视小短剧。#这不科学#
男同志、權力、權力慾、對法西斯極其值得玩味的時反時揚、沉迷於酷刑的過癮……布萊登辛格的美學全貌於焉成形。
没有多恐怖啊,金爷原著可能更带劲,看到最后感觉叫纳粹高徒更为贴切,两个演员都很出色,老狐狸的演技更是没得说,那身军装穿的一点都不得瑟,BARD08年猝死真可惜,不过都是他害了人家,其实自以为是和道貌岸然让我觉得比纳粹更恶心,谁都不是什么好货!
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男孩子
一老一少的表演都非常传神!英俊的小伙子2008年就去世了,实在是让人惋惜,否则现在一定比布拉德皮特还火...
没有小说精彩,但这一老一小,邪恶的让人爱
当一个少年得知邻居老大爷是纳粹战犯时,有些编剧会把片子写成温暖治愈散发人性光辉的剧情片,但斯蒂芬金不会。片子的悬疑气氛渲染的极好,不到结局也猜不出这两人会是谁占上风,一个老恶魔死去,一个新的恶魔醒来。两人在“制服诱惑”那场戏中的对决十分精彩。妄图对魔鬼的接近及控制是一切恐怖的根源
惊悚力度不够,祖孙俩的心智互虐被狗血抓马冲淡了。看美少年把自己玩进去才是no zuo no die大快人心的境界...
每个男孩子的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纳粹情节: 这样的想法是政治不正确的、我们必须高举人性的大旗、体无完肤地批判纳粹, 和纳粹思想从根本上划清界线! 怎么可以说小男主帅? 甘道夫老爷爷纳粹分子也绝对不能称赞! 绝对不能!
故事很一般了,伊恩·麦凯伦太有范了~
和媳妇当年曾经拿这个的原著小说互开玩笑来着...原著是收在Different Seasons集子(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夏日沉沦篇——《纳粹高徒》,可惜改编的没有那种堕落到底的感觉了,托德在电影里没和蓓蒂做爱没有那次技术上的高潮,没杀流浪汉,最后也没杀弗兰契...杜山德也就杀了那么一个...2011.11.12
腹黑的少年~可恨可怜与可悲的纳粹老人,复杂的人性~啊,还是早逝的布拉德·兰弗洛Brad Renfro主演的。。。。。。。
「Boy, be careful. You play with fire.」「I think you should fuck yourself. → Oh, my dear boy, don't you see? We are fucking each other.」「There's no safe-deposit box. There never was. I lied. I had to protect myself from you boy.」「You have no idea what I can do.」
原著党表示非常不满,改动太多。另外本来以为让一个举世皆知温润和雅的英国人干(ji)豆(yang)腐(hong)来演老纳粹,没有比这更让人出戏的了,结果发现那辅导员是Ross演的,还是老友记里学生时代留胡子的Ross...一个演员有个标志性角色既是大幸也是不幸
这片子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全片都是特写镜头。这种强制观看的手法,提请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传达和双男主互动的剧力两个层面上。这个来自斯蒂芬金的故事,大概是讲述普通青年在与隐姓埋名的纳粹老人的接触中,逐渐爆发邪恶本性,但处理的并不成功,一开场青年就闯进老人家威胁他讲述集中营过往,他的举动清晰的属于对残忍事件的癖好而非单纯的好奇,以自足、完备的人格出场,青年之后也就谈不上有何发展,而老人那边,除了被各方要挟而被迫防守反击,也谈不上有不可理喻的邪恶,而对假爷爷一事刨根问底的辅导员等角色更是来的莫名其妙,这导致二人之间没有真正的张力,剧力的营造完全靠的是他俩结局会如何的基础悬念。医院里隔床病人指认老人的设计虽然突兀刻意,但制造了唯一一处情绪紧绷的点。全片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真是全力配合以色列抓纳粹逃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