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看到打着手电比他大的哥哥所以离开车里跟了过去,下一秒车就被砸了,比他大的孩子都不说话只是带路让小男孩跟着他躲进管道里。(后面有交代比他大的孩子其实已经躺平凉凉了)
大半夜以为看了场灾难片其实看了部鬼片?……………………………………………………………………………………………………………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地陷》是一部灾难喜剧电影,由《摩天楼》金志勋导演,车胜元、金成钧、李光洙、南多凛主演。
讲述一幢大楼陷入地下约250米深处,新搬来的朴科长与前来温居的同事们,以及一对邻居父子被困一处,在极限的生存环境下展开自救的故事。
灾难与喜剧结合的类型,让我想起2019年曹政奭、林允儿主演的电影《极限逃生》。
这类电影比起描绘惊险刺激的宏大灾难场面,更重视娱乐性,但又比纯粹的“爆米花电影”多了一些对现实的隐喻。
有趣的一点是,《极限逃生》的主角是被困高楼,《地陷》主角则陷入地底,他们都为了得到救援而“向上”求索。
片中朴科长花了11年才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新居和同事遥望着远处买不起的公寓大楼,感叹着韩国房价的飞涨,一套公寓在半年工夫就涨了两亿韩元···
而朴科长住的楼,连地板倾斜、墙壁裂缝报修都害怕房价会因此下跌。
只可惜没有深入,只是作为谈资一带而过了,后面也没有再出现。
在我看来《地陷》是一部不乏亮点,但整体稍显可惜的作品。前30分钟铺垫较长,30分钟后才地陷,进入正题,未免太慢了些。
影片中段的自救过程虽然有趣,喜剧效果强,可算演员本身自带,而不是电影塑造的。
比如,runningman李光洙深入人心的“咣手”“帕布”人设和表演;车婶即使人在250米地下,也努力生火、搞三时三餐。
这些可能都还不算什么,好笑就行了,最被诟病一点恐怕就是结局突然出现的黄色“潜水艇”了。突然出现的奇迹般的道具,又奇迹地将所有人飞速带离被淹没的水洞。
除了奇迹,就没办法圆这个黄色大桶的设计了。
看到它奇迹地飞速上升、出落水面的那一刻,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心情也变得有些奇怪,难道是在隐喻“潜水钟”吗?
如果看过一部韩国纪录片《潜水钟》的话···
《潜水钟》记录了在世越号沉没时,试图使用潜水钟这一装备,潜入水下救援学生的民间组织被阻碍的过程。
实际的潜水钟外形(下图)跟《地陷》中的道具也有几分相似,颜色则一模一样。
纪录片中详细地解释了要如何运用潜水钟救人:
“通过潜水钟下去,船内肯定还有气囊,因为这条船很大,立刻用潜水钟下去,直接接往气囊的部分,直接拿下,还有可以救人的希望,至于到底有没有希望,总得确认过才知道,这才是记者该做的吧。”
然而潜水钟还没投入救援工作,就遭到了海警的百般阻止。
一波三折后终于协调好,刚刚入水就发现了问题,拉上来一看,设备有被割开的痕迹。所有记者立马报道了潜水钟救援失败的新闻。
修缮好设备,第二次入水已经是凌晨3点多,终于顺利地潜入到船体附近,但因为海警绑了太多用来标记的绳子,缠在一起,又遇到海警的船撞上潜水钟作业的船······
即使潜水钟被证实潜水作业时间最长,但最终潜水钟还是被迫撤离,以救援失败告终。
现实中的潜水钟在世越号的救援行动中虚无地失败了,电影中简陋的黄色大桶却成功地将人救出,也许是个关于奇迹的美好愿望吧。
如果当时潜水钟没有经历重重阻碍,按照预想成功接入船体的话,或许也能像电影里这样,从深不可测的水底成功拯救数名学生呢?
也许可以从这一点,重新审视《地陷》的价值。其实,有关世越号的隐喻在电影/音乐作品中常常出现:
如《极限逃生》里曹政奭、林允儿在天台上用身体摆出箭头的姿势,直升机先救被困学生们的情节。
2019年的电影《生日》,全度妍、薛景求主演,就以世越号罹难者家属的身份展开,描绘失去了儿子的家庭艰难地重建生活的故事。
Red Velvet 的音乐MV《7月7日》则以奇异画风配抒情的风格,以被困船内学生视角,纪念了随世越号沉入海里的灵魂。
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总是脱离不了现实,即使残酷的现实已是定局,我们也总是可以一次又一次,从艺术的世界里接近现实。
外在煽情拉满,结合韩国人民所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并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把剧情串连起来。
虽然演员们都是笑面迎人,但给我的最大视觉感受就是笑得比哭还难看,在大灾大难下,老年人主动放弃了生的希望,把更多活的机会留给年轻人。中年人腹背受压,背着未成年的孩子步履蹒跚,还有一个破碎的房产梦,二十年的拼死努力只是为了一套房。更年轻一些的人,他们眼中看到的中年人的“苦难”,又没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养活自己,何谈结婚?很多人放弃了努力,因为他们知道,努力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那么索性以不结婚来对抗,不生子来阻断不幸,用这种无声的行为,抗争一团糟的分配制度,让那些愿意生的人多生一点出来吧。
本片看似在讲述一场灾难,其实是在抗争韩国政府的无作为,就这个救灾队的组织和施救来说,等他们来救,还不如自己抹脖子来得痛快。全程最有效的就是丢降落伞投送物资,其他时间就是气氛组。这么来看是不是就在抨击韩国政府无能?
韩国近些年来总能拍出高度契合他们社会环境的电影,而在亚洲国家,都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问题。就拿新冠疫情来说,放开,就是摆明了放弃体弱多病的群体,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放在战时,这就属于人道毁灭了吧。亚洲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曾经团结抗争过。但经过三年时间,所有人都疲乏了,并不是不能继续抗争下去,而是代价太过巨大。
百密也有一疏,面对席卷全世界的疫情,又怎么能防范得过来呢?如果一开始所有国家全力抗争,或许新冠疫情也不会席卷全球。现在则是全部放弃了抵抗,搞最为被动露骨的消极对待。那么只有一个国家砥砺而行,又如何能看到光明的未来呢?只是做着无用的延缓,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为了未来,只能含泪送别老一辈们了。他们这些人也是为新中国付出最多,最苦难的一批人,最终竟落得如此,只能说是命运弄人了。
嘲點太多了,這電影的救難隊像擺設一樣,有夠沒勁的,明明是災難片,已經災難得不合理了,連救援過程都超不合理哈哈哈哈哈到底要表達什麼,如果要表達狗血的親情就算了結果也沒有呀或患難見真情的狗血愛情也沒有呀哈哈害我中途還跑去睡午覺實在太無感了,結局也莫名奇妙,真的是黑人問號的一部假災難片🌚❓
(为什么不能给零分……)
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已经是我休息的第五天啦(七天假期过半的忧伤)。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开启阅读模式,除了上午看了会儿阅读器,中午摆弄新到的阅读器,吃了个外卖就沉浸在篮球综艺里了,下午爸妈来了后,聊了会儿天就去商场吃晚饭,回家后依然不想动弹,猫猫问,不如看部电影?
拒绝,看了又要写影评,多累啊(虽然没人逼我,但这是我和自己的约定)。问,什么电影,答,李光洙主演的。哦,没兴趣。再多问了一句,什么片,答,灾难片。
韩国灾难片?一下子想到了《流感(致命感冒)》《极限逃生》《隧道》《摩天楼》《铁线虫入侵》……太经典了,必须安排啊。
看完后,emmmm……不要盲目相信某个国家的某种类型片,没必要,真的。
【剧透开始】
金代理(李光洙扮演)的X科长(忘了姓啥)用尽洪荒之力在首尔贷款买了套5层楼高的顶楼,入住第一天其儿子就发现楼面倾斜,后科长在邀请同事到新家温居(类似我们说的暖房)时,发生塌陷,整栋楼掉入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坑。911救援过程中,洞内开始渗水,旁边的楼也塌陷掉入,给主角团带来新的挑战,最终主角团们乘坐一个大型橙黄色容器浮出水面,已接近洞口,遂救援成功。
【剧透结束】
看完我真的是……说不出的怪味。
一方面,是毫不尊重观众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常识。作为一个理科生,虽然高中时学的物理知识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但是也会在整栋楼塌陷到地下250米还保持主结构完好时觉得不对劲,更别提到了地下500米也基本没变形了(那些个边边角角和部分楼板塌陷不算事儿);会在靠几根柱子承重的地下室在下落过程中卡住受力后没塌陷时感到不对劲(对,主角团们的房子之所以暂缓在巨坑中继续下落,全靠摩擦力……);会在水下500米居然靠个塑料桶能毫发无损还全速上升时感到不对劲;会在主角团在巨坑中居然不缺光源感到不对劲(猫猫解释说,那是汽车大灯和手电筒的光源……汽车能有这种渲染效果,那可是和房子没断电时一样亮堂哪)……诸如此类,感觉智商被侮辱。
另一方面,是影片风格与所选题材的格格不入。有李光洙,我大约可以想象这部剧会有喜剧元素,甚至可以接受完全拍成一部喜剧片。可……导演的总基调依然是灾难片,至少是灾难片的背景,而所谓的“搞笑”,不过是在正片剧情中,通过一些言语和行为去刻意制造笑点,比如在怪异男陷入泥潭、众人抛绳营救时,其儿子直接跳入泥潭——这搞笑吗?我特么真的是担心本来能好好救上来的,因为这小崽子跳进去直接把他爸踩入泥底了。还有楼面倾斜李光洙要掉落时,女职员抛绳营救(对,又是绳子),中间一段大概是看对眼的粉色泡泡?拜托,那种生死时刻,不要加入所谓“搞笑”好吗,比起男女情感变化,我更关心下一秒角色会不会挂掉(当然,后来就没这种顾虑了,因为我发现导演给予了主角团们无视任何规律的无敌光环)。
更别提,不到2小时的影片,前面半个小时不知所云了,完全看不下去。猫猫和我解释,说这是为了将人物们联系起来,因为后面他们将被困在一处——但这不是完全可以通过主角团们自我介绍、剧情回忆串联起来吗,何必非要不顾逻辑硬凑呢,前半小时那个怪异男真的要给我看出心理阴影来了。而边上即将倒入巨坑的房子是否处理,居然还要征求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通用的标准难道不是生命优先吗?回头该政府理赔就理赔,该是保险公司、房产开发商的责任就追究,哪有在明知存在导致当前救援人员死亡的情况下,还征求意见,为了展示“民主”吗?不好意思get不到,以及再次为祖国的制度优势感到了自豪。
而在人性方面,也毫无亮点。最后披着光环的主角团们全部回归,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得知孩子死亡痛哭流涕,另一名死亡的老奶奶的家人甚至都没露面,猫猫问“所以,对于死亡的孩子还有老奶奶,就没后续的安排了?嗯,没有。
写这篇观看记录前,意外发现导演竟然是《摩天楼》的导演,真的是,只能说一部影片的好坏,影响因素太多。我并不是因为灾难片中加入喜剧而排斥这部影片,灾难片不是完全不能与喜剧兼容,但不是硬融,隔壁《极限挑战》就是个好例子。
这是一部既不好笑也不感人,甚至算不上平淡的影片,我个人的观感是生气(大概孕期火气大),真是白瞎了时间。不建议观看。
就算是跑男铁粉也不建议看(李光洙居然为了这样的“影视”退出了跑男?以及跑男团拍摄的影片都不咋的,之前看了懵智的一部电影也很一般,比不上看过的韩国影片的平均水平,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之前引进的影片质量都还不错)。
以上。
观看日期:20210919
韩国的类型片体系越来越完善,灾难片作为一个分支,大小预算都能信手拈来,本片虽然没有末日逃生的各种大场面,但在场景设计及故事创意上下足功夫,金志勋作为韩国的灾难片大拿,经历《深海之战》及《摩天楼》的资本洗礼之后,这次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业化经验以小博大,加入更多的喜剧元素,应该汲取了《极限逃生》的成功经验,节奏流畅,人物形象鲜活,但如果以科学的眼光较真的话,电影的逻辑性不免浑身bug,比如500米天坑的排水量,坠入天坑房屋的结构完整性,还有适时出现的大黄鸭水桶(完全有更合理的政府救援措施,显得严重低能的应急救援)… 可作为一部爆米花商业电影,娱乐性足够就ok了,可以让你没心没肺地度过一个半钟头也算是时间价值最大化了…更何况影片还额外附赠了关于房价的社会隐喻,普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只为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可现实终究残酷,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所有努力灰飞烟灭…
我居然是豆瓣第一个标记这部电影的人?哈哈哈哈哈。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太烂了。是我看的第一部韩国烂片。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那么多灾难片,这部却是这个样子,没啥节奏,太失望了,太难看了。
模式化的灾难喜剧,警察和消防全员废物,自救过程也毫无逻辑,卡司不错算是看个热闹~
楼顶碰碰车,祖传木凳叫花鸡,中秋给家送月饼,见面一声叔叔好,Yellow Submarine;土味反科学的灾难喜剧,市井人情挺好看
豆瓣评分很苛刻,可能我太肤浅了吧,但这部电影真心好看,搞笑有,人性有,灾难也有,剧情虽然也好猜,但是多少细节还不错,反正就是好看
危楼愚夫韩国人的电影中国人懂啊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拍呢首尔240万的房子higo金社长灾难片的要素齐全是不是很像珠穆朗玛峰呀就是那幢你明明知道在那却上不去的山向上坠落,向下也坠落,这就是地心引力,中产阶级最怕坠落,可这不就是自然规律么黄色潜水艇
在电影院看的,情节俗不可耐。投资五、六千万的小成本科幻电影,当轻喜剧看的话,勉强及个格,如果当科幻片看的话,那就如坐针毡了。
韩国套路烂俗类型片已经到了闭眼就能做好的地步了,但这部还是太冗长,铺垫太多,危机感太差,而且有的一点点社会批判也完全没有继续探讨的意思,喜剧大于灾难
这个片子美术组和道具组真的太加分了,让电影前半段到后面在天坑中的景象看起来无比真实。但是脚本和故事设定实在是太拖累了。首先都市里出现500米的天坑,不偏不倚就刚好一整个公寓掉下去,公寓掉下去就掉下去吧,那个雨得下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深坑里雨水在几分钟内从二百米深瞬间变成二十米深?这已经不是bug,而是反科学了。到最后像是编剧都放弃了一样,哎呀大家都怎么出来呢,就干脆加个大水箱吧。那个水箱也过于巨大了,一出场的瞬间整个人都爆笑了。怀疑本片最大赞助商是韩国房车露营协会。这个剧各种意义上都超乎现实的搞笑,刚买房的建议不要看这个片子,会心梗的程度。
无人机质量不行呐
娱乐效果还行。单看故事的设计,就能看出这是一部偏喜剧的商业片,并不是一贯的灾难片。如果是灾难片的话,主角一定会把老太太也救出来,而不是放弃的。比起导演的前几部作品,这部真的仅仅合格,大家就轻轻松松的进去看场电影,开开心心地走出电影院吧。意外惊喜,竟然有李学周。
这剧情、演技、特效,甚至不如《峰爆》
看过的最不正经最不严肃的灾难片。这么大的突发灾难,一开始居然没有人受伤?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居然还能有说有笑地吃叫花鸡?最后几个没求生知识的人居然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完成了不可能的自救任务。我想导演大概是想通过电影为了说明现代人死都不怕就怕买不起房的现状吧。
灾难片和喜剧片合体,实际上更注重娱乐性,偶尔会有点《金氏漂流记》的感觉,但与《隧道》相比则完全不是一个味道;天坑建房当可与坟头蹦迪齐名,剧情发展几乎全靠戏剧性(喜剧及奇迹)推动;全员整洁干净毫发无损经历地底500米大逃杀成功自救,隔壁《极限逃生》好歹还记得来个战损妆。这厮真的只是一部合家欢爆米花喜剧片。叫花鸡和房车成功占据C位(买不起房子可以买房车,省下的钱钱可以吃40年的鲜烤叫花鸡,算个细账果然幸福感满满)。
看看光洙 这孩子到哪儿都是喜剧人
你们不要那么苛刻好不啦,有险有笑,还能要求更多吗?表演也挺真实的。想知道这个大洞能否开发成一个旅游项目
怀着对光洙的爱看完了全片,前半段慢的让人想快进,等到楼房塌下去后发现后面的节奏也很慢,也算是一以贯之的节奏了。光洙的表情很综艺,办公室的表演仿佛是runningman里无缝剪辑的一样。车胜元太辛苦了
5.3/10 作为一部基于现实创作的喜剧兼灾难类作品, 贫瘠的笑料, 缺乏现实性的情节, 整体俗不可耐的故事...种种遗憾,皆令本作难以称之为优秀。 故事内面蕴含的大部分深意,通过依靠台词直白表露的方式传递,让影片更显冗长无趣。 无谓的牺牲, 无用的情节, 单薄的人物, 更是令影片越发糟糕。 虽然如同大多数韩国影片,本作中依旧有不少演员奉上水准级的演技,为数不多的几处笑料也尚算有趣。 然而相较于极为新鲜的设定, 本片并未能活用此设定,且以更佳的完成度面世。最终本片沦为一部缺乏足够魅力的,平庸的影片。
相当聒噪的一部片子,基本就是喜剧求生煽情一锅乱炖但是水平极其有限。很多演员虽然戏份不多但也不用像是他们中途跑路一样戏份少到完全是在应付。南多凛到底存钱来干嘛? 我真的在等一个答案。
都是自救,不吓人,偶尔好笑,的合家欢。好多熟脸,题材挺新颖的,34分钟开始看,帮你节约30分钟的人生。
中间比开头和结尾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