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忍不住去想,曾经我们爱得刻骨铭心,后来伤得刻骨铭心的那些分手的恋人,到临终的时候,他们还会想再见对方一面吗?还会在生命的终点,怀念起那个曾在青春期或者成长期陪伴过自己的人吗?还会在为数不多的生命里,给对方一个拥抱吗?还是从他们分手开始,就天涯海角从此陌路了?
我还没有找到答案,因为青春无处安放的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彻底丧失青春,仿佛来日方长,所以根本没有那么犀利的预见性,一口咬定我们这一代人会用怎样的方式和我们曾经的恋人共处,精神世界里的共处,以及可能发生的现实世界里的重逢。
也许上一代的故事会给我们提供范本,或者,影视作品就是种从生活经验里的提炼。
所以,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最后,李然和周蒙重逢的时候,李然说,我可以再抱你一下吗?然后周蒙僵硬的身体就被李然裹住了。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恋人都能有幸重逢,然后给对方一个温柔的拥抱。可是,有时候又忍不住会想,也许重逢比陌路更残忍吧。不然Eason怎么会唱那首《不如不见》?
但因为故事的想象空间太大,因此,操心的观众总是忍不住想要为故事里的角色去安排一个“如果”的命运。
比如,在看这部电视剧时,我会想,如果杜晓彬稍微收敛和替别人想一点;如果李然稍微不那么2一点;如果周蒙稍微不那么事事小女生一点;如果李然在走的时候给周蒙那么一点解释;如果周蒙的爸爸一直在她身边没有死去;如果宗禹在给李然打电话的时候,都是李然接的,而不是被杜晓彬一手遮天;如果在李然抱住周蒙的时候,电话没有想起……他们是不是就能有幸一直在一起而不分开?
可是,没有如果。
李然依然是浪子与傻逼并存;杜晓彬也依然是彪悍与自私浑然一体。周蒙呢,周校长说了,不指望你那么勇敢,因为你毕竟是女孩子,但是希望你能享受孤独,战胜孤独。也不知道最后她有没有做到。
但他们没有相爱相守的运气。
我有时候有点弄不懂,人是带着怎样变换自如的面具,在不同的角色中自由穿行过渡自然,把每一个谎言说得甜美的。
比如李然莫名其妙地要跟杜晓彬结婚,在杜晓彬告诉他她根本没有怀他的孩子后。他坚定地说,即使没有怀我的孩子,我也要娶你,就好像买了几百只玫瑰打算送给周蒙的人压根儿不是他。然后在故事的最后,又深情款款地跟杜晓彬说,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会等你的。
弄不懂是弄不懂,可是想要巧妙地度过一生,大概都要有一点纯天然过渡的本领。人生这出戏太难演。清醒与模糊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爱与不爱之间也不是那么清晰凛然。所以,我们总是试图在天平的两端,各自摇摆出一个最大公约数的美好形象。
要说这部剧里谁最惨,自然是周蒙;谁最无害,自然也是周蒙。可是如此柔弱的人,老天也没有多给一份同情,给她安排一个好的归宿。最后,最流离失所的就是她了。甚至李然连一份想念都不能留给她,而是安心地投入到他的家庭生活中去了。
时间,永远是世间最好的一帖良药;也是最无情的一把武器。
无论是它对于相爱的两个人是否能在一起的运气的操控,还是离别后思念能延续多长的操控。它总会有着出人意表的表现,惊心动魄得永远不会让你失望。而在这惊心动魄里,它其实想要的不过是你对它深深的敬畏,以及对命运最无言的绝望。
所以,青春,安不安放都是挥霍;思念,够不够长终将句读。
也许,时过境迁后,升华眼泪后,思念是最漫长的享受吧。
可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去想,如果知道明天我就要死了,那么今天我想要被谁拥抱呢?
蒙蒙。汉语中,除了美好,很难找出其它的词语来形容她了。或许,还有一个短句可以用上:美丽与哀愁。周蒙就是那种最适合做初恋情人的女子。只需路过,不可太久,嘎然而止,仅此而已。而她的命运,只是静静绽放;我们的幸运,在于少不经事的经过,以及庸俗年纪时的远观。
周蒙太轻了。美好的无上轻盈,如春日香气一般,似乎随处可寻,但是总让人感觉抓不住。也许,她的梦想不过是遇见心仪的男子,从第一眼开始就一直注视着他,一直靠着他,在他怀里透支花期,直到死去。她渴望安定,她是平凡的女子,她没有奢望,她似乎比任何女子更容易安顿,更随遇而安,更不会让人感受到负担或牵绊,但,她的轻盈便在于此。她是太透明太清澈太安静的女子,如一朵灿烂而不张扬的水仙花,就那样地轻轻笑着,默默地注视着你。可是,你反而感到无所适从。你读不懂,不,你读的懂的,不过没有她的纯粹和安份。毕竟,男女不同,这是真理。
李然去西藏,做摄影,他经常给她周蒙电话,他告诉他西藏的天空如何的蓝,藏民如何的虔诚,藏歌如何的飘渺,自己如何的震撼。可是,他的蒙蒙不需要这些,她只想知道她的李然是不是安全的,有没有瘦,有没有爱冒险,她不怀疑,她只是想关心他的点点滴滴,其它的一切她都没有力气去想。她不是无知或俗气的女人,可是,她只要李然,要他在自己身边,要他的一个拥抱,一句老掉牙的情话,一个香樟树下的吻,她只念叨着他的平安归来,如秦汉怨妇,或私定终生的怀春少女。
李然,有才华和浪漫,有足够的勇气与骄傲,文艺青年,放荡不羁。没有必要讲什么理由,周蒙爱他,一直都是;他亦爱周蒙,从未曾改变。他不复杂,按照感觉行事,甚至很冲动。他和周蒙在一起,也许因为那种美好轻盈的感觉,那种超凡脱俗的清洁,那种安静纯粹的古风,只是喜欢,想要去爱。最后,李然离开周蒙,和另一个女人结婚;而周蒙,失去了最爱的两个男人,最终在大山中、在孩子们中间寻找救赎,等待莲花新生。
李然不是那种很负责任的男人,若不是那个缪斯女神般的女人怀上他的骨肉,也许他并不会以最惨烈的方式,闪电结婚,一了百了。也许他开始困倦于漂泊无根的日子,他承受不了蒙蒙之轻,而杜晓彬之重则给了他快刀斩乱麻的机会。
又或者,他害怕蒙蒙,这样一个不沾风尘、善良平和、轻盈美好的女子。她仿佛是透明的湖,这让他害怕,似乎一跳下去就可以触摸深底。失去了所有不确定的想像,他却退缩了。他的焦虑或许在于某种虔诚的信仰,如一个基督徒般深感自我的渺小与脆弱,他太不安定了,而她太轻盈太易碎了。她一直都在那里等他,从不迈出一步,四处张望,守望,可他觉得,自己冲上去之时,她会碎掉。他怕,越是美好的东西他越是谨小慎微,而不会有任何冲动的勇气。他定不下来,必须要有镇定剂,杜晓彬硬闯入内,他倦了,也就发生了。
他离开了她。她说,可我总觉得,他有一天会回到我身边。可她忘了,那时的李然已经不会再像当年那样,用浪漫和热切声音,唤她的名字,蒙蒙,蒙蒙。
有人说,爱是不可能永恒的,因为人总在不断进步,我们都会向前看。也许,若爱可恒久,那是因为,双方都没有进步。这似乎是庸俗不堪的狡辩,可现实中的多少痴男怨女,就栽在这上面,并一次次以此告慰彼此。而她,不需要进步,她只需要做他的蒙蒙,即可。她心甘,他却承受不起这轻盈的美好。都是善良的人,可过程总会比常人更煎熬,甚至结局更凄清。慈悲只是对己的词语,纠缠于男女关系中时,善良与残忍,其实无异。
毕竟,蒙蒙,不是特丽莎啊。
每天早上醒来,特丽莎总是抓着他的手,可是,这让托马斯感到好累。
美得让人颤栗。
在决定开始看这部电视剧之前,我也听了不少对它的批评,大体是说电视剧较小说做了许多改动,编剧很多时候违背了原书宗旨;而最后决定看,却是因为朋友的一篇评论——那篇评论让我觉得不管剧情如何发展,至少前八集中所描绘的青春的美好,都是那么真切动人。
关于江一燕的表演风格也略闻一些批评,不少朋友认为她在开始几集演得做作,故意端着拿着。我看了,却恰恰喜欢前两集她做作的劲儿。江演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无比清纯的女孩周蒙的初恋,而且周蒙自小家教甚严,被父亲视为珍宝,像明珠美玉一样照顾着保护着(关于父女情的部分一会儿下面会专门提到)。这样青涩的女孩子,在头一次遇见一见钟情的男子,头一次浅尝爱情甜美滋味的时候,能自然大方得起来吗?那些刻意的表演表现,那种在恋人面前故意说着貌似聪明的话,故意展露出自己最美好姿态的行为,难道不令人觉得温馨又傻得可爱吗?不同性格的女孩子对待爱情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对周蒙那样的性格来说,在我看来,做作是多么真实的一种体现啊。
随着剧情的发展——恋爱中的人要相互磨合,学生毕业后要与身处的大社会磨合——那些只有青春才拥有的最纯真的美好在一点点解体,一点点被现实痛击得支离破碎。矛盾的中心人物是男主角李然。他的人生选择如果深挖,不管是否完全吻合人物的性格经历(因为很多时候我也觉得他有些奇怪),但至少在表象上都是按照故事本应有的主题方向行进着的。我并没有读过原著,无法得知编剧在后面矛盾发展的细节上究竟怎样偏离,但这并不是此剧的致命缺点。故事的大方向是把一种纯洁的美好毁灭给观众,不管用什么方式毁灭,先要令人信服的必须是这种美好的程度。此电视剧,至少在前八集,在建立这种美好的时候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除了画面色彩和取景这些显而易见的方面,最关键的是细节和表演。细节上,周蒙与李然的爱情发展每一个阶段都伴随了几乎俗套但又俗中存新的小温馨小烦恼小梦想。在这里引用朋友评论中的一个细节:
“还有让我心动的就是周蒙的乌龙告白了,他们虽然一起很久了,可是谁也没有承认,正式说过我们是恋人了。 导演很贼, 太贼了, 把所有这些可爱的小细节都给了周蒙,周蒙和李然说,别去我家,我爸说早恋是不对的,旷当,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这不是就承认了吗。……”
这个“小”字,我认为也是表演成功的关键。江一燕与佟大为的表演都属于情到好处无需言语,眼角眉梢足够的那种。特别要提一句是佟大为,这个小眯眯眼的男子总让我想起来《过把瘾》时期的王志文:长得其实也说不上好看,可一动起来,一举手一投足就莫名的透出一种“酷”,甚至是“拽”的意味,用个时髦的词儿就叫“男人味”吧。不过江、佟二人,当然还有其他演员,在表演上的成功并不能完全归功于他们自身的悟性,导演的机智在许多细节上处处体现着。比如葛俊作为北漂在地铁站卖唱被戴妍偶然发现一节,没有对话,除了惊讶的表情,戴妍就那么走过去,开始与葛俊唱起同一首歌。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没有琐碎的长镜头特写,唱了两三句就立刻切换到别的场景去了。也许电视剧导演与电影导演的功力还不能直接比较,但比起国内大部分电视剧不知所谓的长镜头加滥煽情的音乐与废话比起来,我必须要赞叹一下导演的魄力和对观众智商的尊重。
具有相当真实感的剧情,聪慧甚至狡猾的编剧,投入而不过分的表演与大刀阔斧的导演,综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前八集中美好得让人心碎的纯洁、纯真,和属于所有人的对初恋最最美好的怀念。这样恰到好处的美好感觉,我只有在观看侯孝贤《最美的时光》第一部分时才有过。正是这种真实的美好,让观众无法不感同身受,无法不期待着这种美好被保护、被保留、被延续——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些这样那样关于美好被失落的遗憾吧。所以当这样的美好被无情粉碎的时候,那种心痛才是真切的,愤慨的,甚至是痛苦的。
剧情从第八集急转直下,美好与纯真遭遇社会,有的矛盾合理,有的就不大能自圆其说。戴妍与葛俊这条线下得笔墨少了,令人感觉“奇怪”的地方很多,有些甚至是为了与主线平行对照而平行对照,缺乏前后支撑。陈道明的表演前好后坏,尤其在向小宗交待自己去北京那里,康熙的口吻又出来了,就差说“朕”要如何如何了。
而关于杜晓彬这个人物,除了开始对她“卖身求荣”缺少交待而造成后面对李然的行为不能有力解释之外,性格前后非常一致。结尾处那个出版商给杜晓彬的一句“我爱你,不管用什么手段我要你知道我是爱你的”我认为挺精彩,这就是轮回啊——我现在明白作者为什么一直逃避对杜晓彬的道德判断了,原来都是为这一句在做着铺垫呢。
小宗这个人物是剧中最可爱的男人,几乎可以被称为现代活雷锋,还有他老婆,通情达理得近乎可怕。不知道书中是否提供足够的铺垫,剧中应该再深化一下他与周蒙家庭的关系,比如他曾经受周父恩惠等等,否则后面的行为有点无私得令人难以置信。
说到最后,不得不提一下作为青春偶像剧型,此剧的另一大亮点是父女情。一般的偶像剧,剧中人物只围绕着爱情打转,没有金钱困扰,也都没有父母,或者父母只在必要处才出现。当然本剧并未完全脱离这个套路,但周蒙与周父的深厚感情令人耳目一新。除了推动情结发展的必要之外(甚至还有增加陈道明戏份等原因),我觉得这是展现故事另一个大主题——轮回——的必要。从周校长到李然,尽管故事并没有交代周校长受过什么样的感情创伤,我们只知道他视周蒙为世间最美好最珍贵的财富,他爱她,他要保护她,作者甚至借戴妍之口说出“女儿是爸爸最后的情人”这样蕴含深意的话;可我们通过另一个男人李然的情感经历看到了关于父女情的一个完整的循环。李然带着四岁的女儿行走在祖国大地,发誓要用一辈子来呵护她,珍视她,要带着她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对美好的青春诺言。这样的情感与生活的轮回,就像照片中的西藏大地一样,因为美好,所以神圣。
电视剧主题曲:
http://music.mop.com/listen.jsp?mids=709172,
大爷说了无数次:“李然,有姑娘来找你。。。”
一个女孩子可以那么普通又那么好看
用胶片拍的电视剧.
好姑娘蒙蒙。
拜托别再让一点也不帅的 佟大为演万人迷的帅哥角色了好吧?
周蒙最美的背影是在靠山屯奋力的蹬着自行车,回头张惶摔倒的那一刹那。他们最后的见面是在一棵大树旁,她对李然轻声说了句:“回不去了,我喜欢这儿。”那时,她的青春最终画上了残忍而完美的句号。
“蒙蒙”
”我爱李然为什么就没有人看得见!“ 杜晓彬的爱建立在极度的自私、占有、 欺骗 这个女人实在可恶至极!
因为写给蒙蒙的话哭得稀沥哗啦的
那个时候的江一燕好纯真,大为也还是小鲜肉,现实很残酷,青春很美好。
周蒙这样的女孩是一旦打碎就再也不能修复的水晶,像初恋一样珍贵不可复得。她的爱慎重深沉,失恋了一辈子都缓不过神。她承受不了失去爱人,也没有人背负得起她的爱。
最喜欢蒙蒙,久违了那种纯美的一尘不染的爱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时女人比男人更耐不住寂寞。命运对蒙蒙太不公平了,她受到双重打击,她承受不起。
重听广播剧
真是喜欢那时候的江一燕啊
陈道明太好了
国产电视剧 能拍成这样 已经非常棒了.就镜头语言而言 这堪成中国最好的剧集.
不由自主地爱上蒙蒙
男人一开始都喜欢蒙蒙这样的,然后又说承受不起这样纯净的爱,可笑又可悲。
陈道明,江一燕...
喜欢大陆的偶像剧,不像台湾的那样虚幻,许多情节都是我们平常就能经历到的,感觉很亲切、很真实。这部《青春》和《奋斗》风格比较相近,但多了一点无奈,而陈道明的加盟也让这部剧集更能吸引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