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这样艰辛的人生,觉得人真是可怜可悲。这部跟吴念真的另一部《多桑》都是描述矿工生活。之前公司有一个台湾同事,跟我比较熟之后跟我说她第一次听说我读吴念真的书很惊讶,因为吴导在导演圈是个出头的台独分子,大陆人怎么会喜欢。相比之下,她比我更民族主义一点。也忽视了很多台湾的细节,日据时代的台湾人的认同感怎样建立又怎样被推翻,没有土地的流浪者在异乡会怎么样被对待,爱情又怎样给人力量、温情又是怎样维持的……人生海海啊,也不过如此。
一、摘引[1]
历史背景: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的《马关条约》,日本以刀架在清政府脖子上的方式,强行获得了觊觎已久的中国台湾。
自1893年(光绪十九年)在九份地区发现金矿,九份从此繁荣了起来,大批的淘金客蜂拥而至,原本只有九户的小山村迅速地发展成三四万人的小镇,结束了它的平静和荒芜。进入台湾日据时代后,日本人及基隆颜氏家族相继拥有九份一带的矿权,尤其在颜氏家族的经营之下,九份进入金矿出产的鼎盛时期,同时也在附近开挖煤矿。九份生产的黄金,最多的时候是以吨来计算的,金矿含金量最高达九成以上。当时,九份大大小小的金矿坑有80多个,坑道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山城入夜后灯火辉煌,曾有“小香港”和“亚洲金都”之称。[1]
二、人物分析
1、阿尾:从小在哥哥的庇护下成长,因而胆小懦弱,极度地倚赖哥哥。因同情妓女得了和父母一样的疑似“肺结核”的咳嗽病,愿意不图任何回报的把金子送给她。自己喜欢的日本妓女富美子得病,愿意放下自己的欲望认真照顾她。愿意和大家都瞧不起的“杂种”红目成为朋友。热爱戏曲。在阿尾身上导演和编剧让我们看见人性巨大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他最后和富美子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后的亲热那场戏。
2、阿柔:在那个黑暗的日据时代,阿柔独自一人带着四个子女一起努力谋生。世俗的枷锁并没有锁住这位伟大母亲勃勃的生命力。勤劳、仗义、勇敢、真实。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全片有两个地方真的是让我无比的动容,第一次是阿助随口说了一句:“不是每个女人都跟你一样有办法”,“办法”这两个字对于阿柔来说带有巨大的侮辱性,因为阿柔虽然嘴上随时坚定的合理化她的援交行为,但是这是她心里隐藏的最深的刺,是为了孩子没有办法的办法。阿柔先是狠狠的盯着阿助,接着默默离开,那种伤感真的溢出了屏幕,让我不仅想起李宗盛的一句歌词:“伤人的话总出自温柔的嘴”。第二次是阿柔不顾世俗的压力,要供奉阿助灵位的那场戏,眼泪真是不住的往外流,一生能够遇见这样一个敢爱的女人,死亦何惧。阿柔这个角色教会我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一定要认真,最重要的是人不能太自怜。
3、红目:他的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身份认同。
4、矿长:精致的袖扣,一丝不苟油头,金丝眼镜,古典唱片,这一切优雅的背后都流淌着被压榨的鲜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最终命丧铁锥的审判之下。
还有阿助、妈妈桑、憨溪、富美子、阿英等等,虽然这些人都游走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在极权的压迫下,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各种程度的扭曲。每个人的命运都像被巨大的蜘蛛网捕捉的蝴蝶一样。谁都不想认自己的三两命,可是谁也没有五两命。
三、一些感想
金子、性、极权三种世间的黑魔法,就像金山上浓浓的雾,始终在极力掩盖其中残酷的血腥本质,让人趋之若鹜,到头来不是身死就是性空。
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阿助和阿尾在去往金矿的路上遇见一位瞎子在一个孩子的牵引下往回走,他们向一位瞎子寻路。瞎子大笑。不知是笑他们,瞎子问路的愚蠢还是一夜暴富的贪婪。
山丘总是无言,看惯人来人往,潮起潮落!!!
台湾电影也有一种慢慢的情绪,什么都是慢的,很多场景都有一种古早的气息,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青山、绿水、油菜花、小河静静地流淌……这些在很多的台湾电影里都可以找到。我个人十分喜欢这样的场景,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回望青春的气息。 颜色也是,没有阿宝色,没有于正色,就是那种朦胧的绿,朦胧的黄,朦胧的青,朦胧的青涩,朦胧的阴暗。 战争背景下,所有的美好都会被破坏,也都会被人深深记忆。
1、阿助和阿尾去找金蟾蜍山的时候,跟一个瞎了的老人问路,老人只是冷笑了一下,什么也没有说便接着跟孩子一起走了。从路径看来,老人和小孩应该都是从矿区出来的人。只有一老一小两个没有青壮年,想必是家中青壮年已经死在矿洞里。 所以当阿助问老人金蟾蜍山怎么走的时候,老人并不想告诉他们,因为对许多人而言这个金蟾蜍山并非福地,而是吞噬无数人生命的魔窟。
2、阿助和阿尾进矿区在经过黄花坡时听到的那声爆炸声,被炸死的两人便是阿柔家的租客。接着阿助和阿尾就住进了阿柔家,成为了新的租客。所以后来阿柔的邻居便说,刚走了两个,马上就住进两个,这样阿柔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3、由1和2可知,从阿助和阿尾快到金蟾蜍山到进到山里矿区这一路,不到一天的时间便暗示了至少三个矿工的死亡,可见矿工的死亡率之高。承接此暗示的是第二天阿助和阿尾在布告板那,卖面茶的饼叔对他们说的一番话:大意是一年死上百个人,没什么好稀奇的。由此也印证了前面的暗示。
4、阿助成为阿柔的租客后,对阿柔的孩子十分关爱,时不时地带吃的回去给孩子们,又帮阿柔照看孩子,阿柔家的小孩和阿助都非常亲昵。其中一个细节是点蘸祭拜那一天,阿助刚进屋,小女孩便跑过去迎他,而他也十分亲昵地揉揉小女孩的头,小女孩指着拜祭的物品比比划划地告诉他那是她母亲阿柔给他准备的祭品。一般小朋友会开开心心地主动跑出去迎的人,都是比较喜欢的人,所以可见小女孩是非常喜欢阿助。然后阿柔对阿助一顿好骂,意思是过年过节,都不晓得拜祭父母,此时阿柔开始管起了阿助的家事,俨然是阿助的妻子一般,暗示了阿柔对阿助的好感。紧接着阿尾进来,阿助又立即把阿柔骂他的那一番话依葫芦画瓢地对着阿尾骂了一次,可见阿助对阿柔这番话是很认同和赞许的,同时也潜在地回应了阿柔对他的好感。
5、小女孩的另一个细节:阿助死了以后,在阿柔家摆灵堂,一群人在阿柔家门口,其中有个镜头是,小女孩伤心地哭着从屋里走出来,后面还跟着最小的那个男孩子。这里又再次可以看出阿柔家的孩子们对阿助的感情。
6、妓女阿英活着的时候有好几个镜头都可以看到她房间里有一只猫,所以那只猫肯定是阿英养的。后来阿英上吊死了以后,有个小姐妹总是抱着那只猫,然后被妈妈桑骂她说总是抱着猫,小姐妹说,“它好可怜啦!”其实阿英何尝不是可怜人,有病没法治,用身体、用命好不容易攒下一点棺材本却被日本人搜刮得一干二净,可就这样的人却养着小猫。联系阿英活着的时候,跟阿尾共处一室时,戴上口罩对阿尾说,“你还年轻,我不忍心害你”以及富美子在口红事件后阿英抱着她说,“别怕别怕……不要紧……”这两个片段,阿英善良的形象就立了起来。同时也暗示着妓女本身也是苦命的可怜人,但她们却依旧会去同情那些和他们一样弱势的群体。
7、富美子接客后不久应该是怀孕了。有个情节是妈妈桑在吃饭,一个小姐妹拿着空碗过来,妈妈桑问说,喝了吗,小姐妹说都吐出来了,妈妈桑嘀咕了一句“反胃哦……”那碗药应该是落胎药,当时富美子已经有很严重的孕反了。接着镜头切换到房间里摊在被褥上的富美子,而在她的四周都是猩红的颜色。再联系后面富美子见到阿尾时在房间里虚弱晕倒的情节,以及片尾黄花坡片段富美子惨白的唇,可以猜想,落胎或许导致了出血过多和严重的妇科疾病。片尾黄花坡的黄花依旧开得灿烂,可富美子已经不再是当年坐在黄花坡矮墙上唱歌的那个富美子了。
8、阿柔的儿子臭鼻仔多次给阿柔不小心踢倒、敲到出鼻血,在阿助灵堂上臭鼻仔见母亲哭得伤心,便跑过去说劝说“阿母,不要哭了”,唯独这一次阿柔没有敲他的头,而是把他揽过去,揉了一下他的脑袋,继而又再把他轻轻推开。这个片段非常符合阿柔的性格,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过度地煽情,一揽、一揉、一推三个动作恰到好处地把一个仍在悲痛中的泼辣、好强、勇于担当的农村妇女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能想起的细节暂时这么多,想起再补充。
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倘若没有今天的机会,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接触到王童导演的这部杰作。
《无言的山丘》是一幅台湾浮世绘,绘的是日据年代整个台湾社会为生计奔波劳累的苦情图画。每个人都竭尽全力想要在时代的洪流中立足,终于有人被没入漩涡,有人寻找到了得以生存的矿藏。
我无法具体归纳《无言的山丘》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聚焦在一个人物或一组关系身上。阿屘和阿助是一对不满于长工生活的打工仔,怀揣着金蟾蜍山的梦想出逃,在脑中构筑着赚钱买地娶妻安家的美好图景。来到金瓜石后成为了挖矿工人,委身于狭窄的矿洞中,为日本人辛苦劳作,盯着眼前的金子却无法据为己有。富美子与红目是妓院里的工人,在这个藏污纳垢的狭小空间里二人萌发出了不可思议的纯洁感情。基于这两条基础的感情线,引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位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阿屘与阿助一边在矿洞里干活,一边谋划着偷运金矿。在此过程中,引出了两兄弟与身边人物的情感建立。憨溪、阿柔等角色接连出现,每一位都能构造出独特的特点。憨溪是洒脱式生活的代表,心直口快的同时兜里揣不住钱,领到工资就跑去潇洒。他把两兄弟带到了妓院,使阿屘与富美子、红目等人的关系更进一步。憨溪虽然做事轻佻,但拿得起放得下。全片结束后逐一分析,之后憨溪一人是没有遗憾地离开了金瓜石。阿柔是抚养四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出卖自己的肉体维持生计,内心仍保有最初的买地成家的愿望。虽然她的生活在外界看来是肮脏的,但确实最脚踏实地、目的明确的。
红目的父亲是日本人,和富美子有一定相同点。在纷乱的台湾社会中,富美子视红目为依靠,而红目却逐渐对富美子产生了爱慕之情。红目这个角色非常有深度。他是半个日本人,向往位高权重的高层次生活。他看重自己的日本血脉,并想依靠它冲出一条上升的道路。但他非但无法上升,自己尚且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沼之中。他既不被日本人接受,也不被中国人高看。一来二去,红目逐渐在两重身份与高低差距巨大的生活中迷失。这也正是台湾人民近现代面临的无解难题,是内心的迷失。最终,一心向往美好生活的红目间接害了富美子,使后者沦为被街头巷尾无数雄性肆意摆弄的木偶,最终爆发,快意寻仇,无奈作别。富美子的角色也同样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生活在台湾底层的日本人,而《无言的山丘》在情绪爆发的高潮则是富美子被迫为娼的一幕。升格镜头无限拉长了富美子坠落的过程,传递出无法抗拒的无奈与悲哀。《无言的山丘》超脱了民族国家的范畴,它不仅仅是表现台湾民众的悲哀,更是在表达时代大背景下全部底层人民的悲哀。所有的人物都可称之为“圆的人物”,即便是看似丑陋的老鸨形象也有动人的真情流露。所有人物都摆脱了千篇一律的脸谱化善恶塑造,每个角色都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阿助一来二去被阿柔吸引,阿柔也逐渐被阿助的憨厚善良打动。阿屘因入村前在油菜花田的惊鸿一瞥对富美子产生了千丝万缕的爱意。然而正如结尾处点明的,所有的感情注定走向无缘的结局。阿助的生命在即将触碰到原始梦想的一刹那戛然而止,消失在矿洞中,一根毛都没留下。阿柔早已在心底接纳阿助作为自己的第三个丈夫,对着阿助牌位的埋怨引人落泪。阿柔的情感爆发撕破了悲剧社会的最后一层包装:所有的人都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人生,无论是寻欢作乐还是自甘堕落,都只是在自我麻痹中终老无能的一生。而唯一脚踏实地为理想拼命的阿柔则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最终阿柔带着四个孩子和三个牌位,奔向了无尽的未知,但仍有有点点曙光。阿屘最终在油菜花田和蔚蓝的大海前得到了富美子,两个已经残破的灵魂相互依偎在无言的山丘之前。
镜头缓慢上升,对准了蓝天,对准了雾气中的山丘。无言的山丘一直沉默不语,默默注视着苍生。这是一个中立的,没有情感的视角,却看得最清,也最无奈。
《无言的山丘》无疑是一部杰作。它的超脱世俗的视角和故事见流露出的浓浓人文主义气息令人动容。它不去主导观众的思想,却有共情的能力。无数或喜或悲的瞬间和无数追群梦想或坠入黑暗的人物共同填充了这幅图画。我思考着如何把所有故事线收紧,不料王童手腕一抖,把整个背景板换成了浮世苍生。正是这种足够广阔的格局给了所有人物和感情发展的空间,每个人物都立体且饱满。没有嘲讽或尖锐的指责,只是平静地一字一句讲完整个故事,带来无限的震撼。
山丘无言,最终只是默默注视。对着荧幕,我久不能语。
厚重,扎实,凝练,一部关于日据时代台湾底层人物的史诗。景别多用中景和远景,长镜头调度功力上佳。人物塑造极为成功,小角色也都性格饱满鲜活。山水海风雨,日夜晨昏夜,汗血泪痛忍,憨情忘痴狂,逆来顺受或坚韧不拔,沧桑苦难与人性情感,尽在其中矣。无缘之墓,无言之丘。(9.0/10)
真正大师级的作品,电影拍到这个份上,也就真的让人无话可说了。
“三两命的人也想要五两命?” “地上看得见的不愿意捡,甘愿去跟那些看不见的拼个你死我活!” 最后发现这个淘金村有个“无缘之墓”如同诅咒。真正的黄金却是那片油菜花地,“人生不过如此”。纯真的台湾田园诗与厚重的伤痕历史,最终成为父辈口口相传历久弥新的传奇故事。
吴念真的故事 王童的电影 绝好的乡土片 感受很复杂情绪也无法表达 继续听那首歌~ 无神的双眸 无悔的抉择 无言的山丘…
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少了,念真也只有这么一个……
日殖期间的矿区乡民生活,吴念真写出他们的筋骨,有激烈愤懑的光环笼罩,有清冽质朴的瞬间动人,在刚与柔之间博弈较量。王童的拍摄手法,沉郁稳重。隔空打穴,过程含蓄,效果震撼。比如见血的白手套,日本人眉心的子弹,劈竹落钱币,都是观众与历史打照面,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后劲太强了。无缘之墓,无言之丘。2020.10.31. 连续两场杨贵媚和陆弈静。跟蔡明亮的都市传说不一样,吴念真写的这些故事肯定都是真的。
台湾居然还有拍得如此宏大而细腻的现实主义巨作!王童起码也配得上台湾Top3的地位了吧,吴念真的剧本太厉害,群像刻画无与伦比,长镜头配乐表演都绝佳。东方的悲惨世界总是如此以小见大,无言的山丘,无缘の墓,三两命的人受不起五两命。
这片子是1993年上海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太强悍了,如今SIFF选片真TMD尴尬丢人!王童和吴念真的这部是绝对的五星经典,一个时代的特色,风土人情,历史遗留问题和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方式在一部电影里尽现眼前,经典如此,简直就是一部台湾庶民的史诗!★★★★★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资料馆100分钟版即被震撼。补看了更厚重的3小时完整版,富美子和红目的情谊更充分。结尾也在温暖中带有悲戚感。就像一幅时代的画卷,台湾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百姓生活在观众眼前展开。澎恰恰,杨贵媚演活了底层小人物的辛酸//20190106【林象词语放映】台语日语心灵交流,野花山丘默默无言。编剧吴念真太了不起,真是震撼灵魂的台湾庶民史诗!继四年前资料馆胶片删减版后再刷大银幕2K修复完整版,无比感动多次落泪。长工矿工、寡妇弃儿、妓女妈妈桑、日本人台湾人外省人…都在时代洪流中拼尽全力追求真爱与幸福。终被权力、金钱、贪欲与无情命运所吞噬。杨贵媚掷钱一场戏的神级表演尤为动人。似乎王童导演和作品普遍被主流舆论忽视低估,但不妨碍此片可与《牯岭街》《悲情城市》等并列于最伟大华语片之列!
杨贵媚说:“这样好吧,你住我隔壁。如果我看得惯。再花几个钱,把你招过来一起做。”一起做,而不是一起做爱。连“爱”字都省略了。爱说不出口,性事反而能脱口而出。伦理的颠倒,苦笑后又是温暖。王童/吴念真的世界是原始力量,绝望而忧伤的。不同于杨德昌的都市,侯孝贤的郊区,而是无言的山丘。
我喜欢他们的破衣烂衫,喜欢那泥泞中的一点点希望,喜欢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来空空,去空空。
华语电影的杰作,日治时代台湾矿工血泪史,命如野草,满山摇曳,雨水一来,复又生长。吴念真连写带导,一部《无言的山丘》,一部《多桑》,详尽描述了九份矿工生活的沉沉浮浮,写出了台湾对日本的暧昧情愫。
我说男主怎么那么眼熟原来是澎恰恰……跟[看海的日子]是正反篇儿,跟[多桑]和[恋恋风尘]都因吴念真而连着。典型台湾新电影味儿,本省人和日本人故事还得吴念真来写。其实这片儿不输侯孝贤,就是王童不如侯导那么能说,也没有那么多人替他吹……
历史的伤痛在个人命运的烙印上是多么深刻而无奈
三两命的人受不起五两命
个人在时代和环境面前太渺小,始终逃不过命啊!吴念真金牌剧本,王导的远全景长镜头沉郁隽久,史诗质感,娓娓道来。懂台语或者闽南语更能感受此中真情。台湾除了侯、杨、李、蔡,还有个王童。9.2
我原本是不信命的,时到今日却渐渐信了,人真是身不由己的,很多事在你无知觉时确实注定了,大局势无可改换,偶有小改变或是小扭转可以成全,但总归是落入窠巢中的反复兜转,一直出不了那个既定的圈,人的生命即在这每每不同变现却对于大同小异的轮回中生死未卜,卑微如蝼蚁的匍匐,命运另外注定不同
8/10。以远景俯角透视殖民史的血泪,眺望金矿、成仔出殡、呼别喊话和押送红目等场景扣人心弦地表现被损害的底层命运。阿柔把大儿子踹出鼻血的幽默和把矿井隧道淹没的月光,无不衬托辛酸和梦碎。对角线构图的处理:站在构图顶部的老鸨骂着长长楼梯下的红目,其自豪的日本血统只配做清洁,被矿长过肩摔打倒在地却幻想是被一个日本父亲疼爱,矿长的白西装和听西洋乐的爱好明显区别于衣衫褴褛的工人,在搜查妓院的院子观赏喷水随后命令警察搜查富美子的阴部导致富美子失身,白手套上的血污代表公权力的强奸,红目杀死矿长、穿上他的西装坐转椅留在案发现场,象征台湾人被殖民的身份迷失。阿尾的目光锁定在隔壁洗澡的阿柔,丰满身体的剪影撩动了底层的爱欲渴求。结尾金色油菜田和山丘挤压着景框下伸手求欢的衰病两人,顿时天雷大作,黄金梦和赎身梦同疯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