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声明一下,这部上映于1994年的影片,获得了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和美术奖,并且男女主角和男配都获得了提名。当然“金鸡”也没太多含金量,但是起码证明了这不是一部“下流”的片子!(名字起得实在让人容易误解)
至于为什么电影时长中国大陆111分钟,英国115分钟。我没看过这四分钟的片段,猜想可能是外国人有很大程度上不能理解中国文化,所以需要多拍点镜头详细演明白了。不像我们看过国内早期的文艺片,知道凡是海浪拍打礁石、云雾缭绕之类的镜头意味着什么。(现在的电影进步多了,经常演绎得淋漓尽致。)
之所以起这个片名,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民国年间一个以制炮竹为业的大户人家。这家人只有唯一的一个继承人春枝。自小被当作男孩抚养的她,长大后穿着长袍马褂管理着祖传家业。当她爱上穷画匠牛宝后,冲破重重阻力要嫁给他。族老们为了防止外姓人抢走家产,商定用比炮的办法决定这门亲事。但悲剧发生了,牛宝于两腿间燃放“炮打双灯”花炮时,被炸成了废人,黯然离开了春枝⋯⋯
女主角扮演者是大眼睛的宁静,她演这种大气豪爽又性感的角色,比演“冯程程”要适合许多。男主角扮演者巫刚,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男子气十足,与宁静很搭配(现在叫CP感强。)这么危险的角色不是军人肯定演不了。当时仅34岁的巫刚也是蛮拼的。
本来以为,看看旧社会女性受压抑痛苦生活的电影,可以衬托出现在的自由幸福。结果,这位女主是当地首富,走到哪里一群人巴结。她却说她要和爱的人结婚,不要当“东家”(就是老板,大boss)。
这个是我的台词吧?我梦想中的对白就是,一个大帅哥对我说:“你要什么我都给你。”然后我说:“面包房子票子我自己都有!太多了!足够了!给我爱情就好。”
这片子上映时我在上中学,只是看过一些影评,无缘得见真面目。今日闲来突然想起,于是网上搜来看一看。平心而论应该给4分。不过,现在随便一个烂片都有人捧,我决定给5分。电影的感觉挺有张力的,那时宁静还没有大红,年轻又有魅力,身上带着一股劲儿,巫刚看起来挺男人的,两人还蛮有cp感的。画面很美,90年代很多好片子! 个人觉得比张艺谋拍的那些同类型的片子好看。本片属于被低估了的,不知什么原因豆瓣评分连7分都没有。真是不科学。
男主女主命运真悲催,俩人就搞个对象,一堆人反对。又是抓起来打,又是跳大神。男主三次离开,又三次回来,最后为了女主还变成东方不败了! 太让人伤心了! 我其实就想知道,哪里有这样的蓝朋友,请给我来一打!
蔡家的炮仗,作为蔡家(男装)女主子的象征性菲勒斯,是把男性仆人女性化的符号性力量,也体现为不准在宅院中放鞭炮的“禁忌”。在传统的阴阳转化的文化中,女为阴,男为阳,但同时仆为阴,主为阳,二者在蔡家嫡长子传承无继的情形下,在一个女性家主身上呈现出矛盾,因此画家牛宝用女性形象呈现家主相貌才被视为一种犯上作乱的“乱伦”禁忌。 画家牛宝用鞭炮主动“受罚”,则为自己赢得了男性的尊严,从而成功地把家主“女性化”。95分钟之后巫术色彩的“比炮”,也是武侠小说中比武招亲/抛绣球故事的变体,通过比炮,仆人/男性在同一阶层差序位置上众人的竞争中展露其男性气概(因此影片提到之前的比炮中,蔡家祖先曾经炸掉裤裆),裆部放炮,更是争夺性资源、彰显性能力的象征性途径,从而为竞争者的仆人身份“去阉割化”,也使男性/女性之间的情欲流动回归到文化传统的管制——至少是限制在其流通渠道之中,而这个仪式也从而在家族内外为其树立不可挑战的权威。因此这部电影是一个人生而为女,但是在文化符号和象征秩序中扮演男人,最终又通过他者的欲望眼光和菲勒斯侵犯而女性化 的故事。 它在1993年上映的特定的历史讯息,表征为一个巨大的宅子丧失了赋生能力(性能力、土壤的生长能力)的土本瓦解的自然过程。
本来是冲着《香魂女》去的电影资料馆,结果到那买了票才知道改成了放映《炮打双灯》。于是匆匆的上网查资料,只了解到是根据冯骥才的同名小说改编。听现场讲解,何平导演的第五代电影代表作,大致了解和《香魂女》类似,也是围绕一个女人的命运展开。
片子开头就是黄河摆渡。对于只去过壶口的人来说,画面上的黄河着实要气派的多。不难理解黄河边上长大的冯骥才,对于黄河渡口、山西宅院的那份挚爱。
蔡家老宅子和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风格类似。深宅大院里,外人看的是富贵气派,里面的人哀叹的是孤独与寂寞。
宁静饰演的蔡家大小姐,因为是独女,父母去世后,被迫着男装,当着蔡家炮的大当家。但是宅子里有管家,作坊里有掌事。这个东家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标记,一种旧次序的支撑点。
作为一个外乡人,牛宝的到来威胁到了旧次序的稳定。也搅乱了一个原本内心平静,没有性别意识的女人的心。
女人的觉醒,给这个镇上的生活,蔡家的祖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果东家嫁人,那生意怎么办,蔡家炮是不是就此败落?
而牛宝对于这个女人,单纯的只是冲动,却并未曾想能如何保护她,为她改变后的生活做好打算。
宁静饰演的春枝,其实很像现在的女白领。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却内心仍然憧憬做个小女人。这样的纠结,却不顾周围人的死活。春枝内心渴望和牛宝厮守,可以却又不敢随他私奔。放弃富足的生活,是否值得?对于蔡家炮,她又是否会有种责任感,也是无法割舍。
就像现在的职业女性。对于事业的拼劲,确实不如男人。抛开先天的生儿育女,家长里短不说,在面临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时,大部分的女人,还是会选择回归家庭。哪怕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最后也还是无限忧伤的哭诉道,其实,我只是一个女人,我不需要事业如何成功,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个疼我的丈夫。
我想说,女人,你到底要什么?
高知女性,因为从小优秀,争强好胜,所以在事业上成功后,家庭却往往是不幸的。就如同电影里的春枝,大约按照现在人的叫法,算是大龄剩女。以她在蔡家炮的地位,应该说事业是成功的,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权利争夺,但这样的家势和地位,是很多男人都难以达到的。可是,偏偏,她不爱武装,爱红妆。为了爱,她失去了理智。为了爱人,她选择了对家族的产业不负责任。
为什么面对命运,总是女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女人的选择,总是对于整个大局,显得是败笔。大概,如果女人也理智、冷酷如男人,自私、霸道如男人,也就失去了本身的可爱之处吧。只是,也唯有女人能自知、自重、自强的时候,故事的脚本,才能更加尊重女性角色,不仅仅视女人为花瓶,或者反抗对决的弱者。拥有一颗聪明、智慧的脑袋,对于女人来说,远比漂亮的脸蛋重要。因为只有它,能告诉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也许我的视角有些另类。
关于女性意识
我觉得这电影很现代,它讲的东西接近我们如今一直在叫嚣的“女权主义”,女人不必成为男人,她不必干男人所干,穿男人所穿,才是能干的,她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我又想起昨天看的《草疯长》,今村昌平说二十世纪是女性的世纪,我想是这样的,这不单单是欲望,更像是一种权利,她也许没有那么喜欢牛宝,她追寻的是选择的权利。
由于在线腾讯的网很不好,缓存的空档还看了两集《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似乎有些呼应的味道。很奇怪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但在观众并不是女性的过去,还是大部分都是女性的现在,我们都更爱看女性的故事。这大约就是天生的浪漫。
关于景观,观比炮的背景印象深刻,人群散落现在土台上,像站在一条线上。我突然想到所谓的第五代,迷人之事也不过是观景,观中国的景,一些奇观破败原始之景,环境的原始,欲望的原始。
最后,牛宝也太会了,装得一手好13,多少年前的电影,就已经懂得什么撩人,所以我们从不是不懂不会,而是越来越不敢,细数下来《炮打双灯》讲了封建的破除,权力的反抗,最重要的是不论生理心理性别的坚守。它某个意义(因为我还具体没有想到是那个层面)上是《女孩》是《翠丝》
无论男女,长大了,终究难挡“性”的冲动。故事有原著的基础在,所以讲得还算认真,但从拍摄的成果看,真觉得拍得不怎么好:摄影构图是一大硬伤,很多画面人物的头部被舍去,感觉很怪;手持摄影时没能与人物有个同步也感觉不妙;整体的叙事过于平淡、沉闷和不痛不痒;……演员们的表现反倒成了亮点。
何平的孤傲...谁懂?
在几乎没有电影市场的时代,第五代不谋而合选择了迎合西方视域的奇观展示作为叙事策略。落后而野蛮的民俗,被阉割的男性,神秘宅院中的易装女子,封闭幽暗的室内空间和黄色的奔腾河水形成的视觉反差,都是鲜明的符号。精美流畅的影像的民族预言却充满裂隙,宛如历史本身,给了本文解读的空间和批判的场
资料馆2014.8.20.7pm 据说是修复版,但放映效果很差,画面宽高比、色彩光线都有问题,声带损坏的也比较严重。男权立场下的色情故事,但挺认真,荒诞且奇观。烟花-爆竹-炮,女东家,高门大院,画门神的穷小子,有一定张力。激流行舟、红衣少女站立江边、烟花两岸交织,挺不错的景象。
《双旗镇刀客》的旁白问题到这部反而更泛滥了。宁静正是何平通过此片被介绍给姜文。
第五代导演在90s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把镜头对准了深宅大院里被压抑的性文化,一方面这种东方式的奇情是走向国际的捷径,另一方面充满地域性的民俗与封建礼教的纠缠确实是国产电影的独特之处,女扮男装的东家承载的是被物化的女性形象,速朽的爱情则把这出悲剧推至了高潮,最后用新生命作为希望收尾,可底色依旧是命运轮回的苦楚,正如那阴影中的女性,始终难逃跌堕。
在电视上看过,补注。其实不错的,今天光发掘这种片子了。大小姐宁静是家里唯一的继承人,她和一个做炮仗的伙计相爱了。
这个故事和异形3 的架构类似的,把混乱引入到稳定的系统中,导致的女性意识觉醒,混乱主体的死亡,寄体的命运可观。仪式感差了一些,鞭炮倒是有些意思。
深层次的解读还是看了戴锦华老师的影评才知道的,也想到了鲁迅的个性的追求与对中国社会和人的分析,更是觉得第五代导演后中国导演没有深刻的作品讨论当今社会与人,所以我不看2000以后的中国电影,90年代的电影就够看一阵子了。
一個家族的沒落,一段情事的流夭,給一個時代的替變沉轉埋下了註腳,古老規訓的破戒以及人丁的凋零敗落,社會下層的滲入和侵染,昭昭宣示著往日傳統和榮光的失喪。煙火的隔江,炮竹的比技,情人的走失,迫嫁,懷身,流言,讒妄,欲念的無疾而終,命運的永恆囚禁,說到底,只是一場歷史死亡儀式的完成。
蔡家的炮仗,作为蔡家(男装)女主子的象征性菲勒斯,是把男性仆人女性化的符号性力量,也体现为不准在宅院中放鞭炮的“禁忌”。在传统的阴阳转化的文化中,女为阴,男为阳,但同时仆为阴,主为阳,二者在蔡家嫡长子传承无继的情形下,在一个女性家主身上呈现出矛盾,因此画家牛宝用女性形象呈现家主相貌才被视为一种犯上作乱的“乱伦”禁忌。 画家牛宝用鞭炮主动“受罚”,则为自己赢得了男性的尊严,从而成功地把家主“女性化”。95分钟之后巫术色彩的“比炮”,也是武侠小说中比武招亲/抛绣球故事的变体,通过比炮,仆人/男性在同一阶层差序位置上众人的竞争中展露其男性气概(因此影片提到之前的比炮中,蔡家祖先曾经炸掉裤裆),裆部放炮,更是争夺性资源、彰显性能力的象征性途径,从而为竞争者的仆人身份“去阉割化”,也使男性/女性之间的
蔡家,我第一次看到那白色的蔡家旗把蔡看成祭,来个外人,就是这草,生生得长在春枝心里。"我把你东家给睡了!"全都变了
“这红纸包的,打到天上就是红灯,绿纸包的打到天上是绿灯。‘炮打灯’有很多样儿,有一响一灯.有两响七灯,俗称‘炮打七灯’,可灯色都是黄色的。惟有这 ‘炮打双灯’,一红一绿,打到天上才好看哪!听俺爷爷说,大清时候,男的向女的求婚,就在人家房前放这炮。当年蔡老大在杨家房前放‘炮打双灯’,
前半段非常沉闷,后半段还有点意思
2013.02.03 从头到尾萦绕在脑子里的那句话 “介都为嘛呀~?” 。 最后决定这就是2个小M和一群老S的故事。 也突然明白了那句“只有尝过自由滋味的人才会知道失去自由是怎样的滋味”
父系社会下的女性始终没有话语权,无论是宗族宅规束缚下的男性形象,还是被男性魅惑吊诡的女性形象,身体的话语表达归属于男性,本我的选择毫无意义,最终也是被异化掉了。其实女扮男装的“东方奇情”已是超越传统的进步,博得了世界焦点,但也更加映证坚定了只有男性才能社会主导观念的根深蒂固。
一直觉得名字起得很黄色!对宁静自摸的一段印象深刻
要么拷贝,要么放映有问题,过曝到不行,全片还笼罩着恐怖片氛围的蓝调光晕。真诚的、考究的、奇观的、饱满的A片,宁静虽然喊出了口号,但仍被塑造成了充气娃娃。在直男癌情色片谱系里算很不错的,与反叛意识交织在一起,也算有些复杂性(或者说混乱)。造型上乘,不过故事是真的傻。有几处剪辑挺好。
中规中矩。文化,地域元素挺多,但是就爱情而言,没玩出花样。一个从小生长在深闺大院的女人,容易被这么一个跑江湖的给吸引,或者说被骗。因为后者有经历,哪怕只是听说的故事,都够多的,给人表现出来的都是有趣,而且还是个艺术家。一言以蔽之,一个为爱炸吊的故事。
封建啊封建,女权啊女权,外加被湮没的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