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迈克尔·克莱顿

HD中字

主演:乔治·克鲁尼,汤姆·威尔金森,蒂尔达·斯文顿,西德尼·波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剧照

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2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3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4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5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6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3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4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5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6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7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8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19迈克尔·克莱顿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迈克尔·克莱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刑事犯罪检察官的迈克尔·克莱顿(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曾在纽约法律界风光一时。离职后又在一家大型私人法律事务所谋事。在新老板马蒂·巴彻(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诡媚海妖第一季新媳妇来了别信任何人:虚拟货币悬案叛逆情缘痴男怨女和牛豪情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438天监视笑傲江湖大侦探波洛 第六季管你来自哪颗星超凡蜘蛛侠2 (普通话版)骑士陨落第一季无可申报希皮金婚仿形魔蕾哈娜内衣秀2风雨同路麻烦了客栈西游ABC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好吧,我是如此的喜欢这部电影,

而这个世界满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以致于我要为它写一点有关它为人所诟病的种种。

首先要提一下,Tony Gilroy是Bourne系列的编剧,有看过这个系列的都应该知道其情节编撰之严谨。

——谋杀Arthur伪造自杀现场,单纯以脚趾注射而胃里没药片,不可能逃过法医检验。
我是这样看的,专业到知道注射之前可以随便扔A的脚(因为血液尚在流动),而注射后需要小心避免尸斑的Verne组合,当然不可能忘记这点。事实上一进门的时候他们就往A口里塞过东西了,而且是直接塞进喉咙让A呛了一下。

——为何要杀Arthur,而不是直接毁灭证据。
很明显,如果对方有意发难,证据的拷贝是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正如MC和Verne组合后来发现的一样。而A“自杀身亡”则可以让所有事情变成过眼云烟。

——Michael把手表扔进燃烧的车中,连尸骨都没有,不可能伪造自己被杀害的场面
从发现Arthur可能是被谋杀开始,到自己险些被谋杀,Michael从山岗上跑下来的时候想的会不会是投奔他哥呢?我看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大概所有人问这个问题的人都忘了Michael他哥是警察,而且是一个曾经给他行过无数方便(从他哥愤怒地说you know what you want可见前科不少),连罪案现场封条都可以搞定,最后揭发Unorth时有直接参与行动的警察。这里被伪造的不是场面,而是消息。

——229文件是怎么到了Arthur手里的
剧中有交代过是Arthur自己去弄的,但详情没有说。原话就是律行老板问女总监,Arthur是怎样拿到的,女总监说她想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MC一介牛人为了区区8万美元就得屈身做3年。
其实MC当然会有很好的收入,就算不如律师,就算有赌瘾,至少不会在戒赌一年后还为了8万美元头疼。这笔帐的实情是,MC弟弟欠了人家多少钱,片中没提到,我们只知道MC卖了自己全副身家投进去开的那个店,还差7万5,所以这可能是在说几十万,甚至MC老弟帮人家贩毒,中间买卖黄了货没了,数目大了去了。而老板要他再签三年的原因也说得很清楚了,是因为MC知道太多内情,为了防止他缺钱花走投无路把律行给捅了,暂且安抚并牵制之。

最后说一句,语言是值得我们敬畏的东西,凭字幕去评价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电影则是非常愚蠢的事。

最后再说一句,如果你有看过Spy Game,应该会认得律所职员听说MC挂了说Holy shit的那个表情。

 2 ) 令人肃然起敬的智力消遣

      足够复杂到让你仔细审视每一个细节、追索每一条线索,留意每一个人说话的口气。在一个接吻可以搞10分钟,一个过渡可以拖拉十场戏的烂片时代,一个电影可以精致到这样的地步,就首先让人肃然起敬了。(当然和意大利现实主义或者小津安二郎的起敬不是一个平台)
    但是归根到底,一切都还是只是一个扣人心悬的阴谋故事。一个男性爱死了,女性闷死了的题材。乔治克鲁尼,没有任何花活地呈现,比最佳女配tilda更精彩。——这些英国莎剧传统的演员总是要提醒观众她们克制的表演下,在最高潮出呈现一点点拿手的戏剧性小反应,她的是“一千万”台词中的一秒钟狰狞,是她心痒难耐的炫技。也是如艾玛汤普逊,在《理智与情感》中的最后一声高音。相比起来乔治克鲁尼说起精彩的鬼魂的笑话都是稳稳地去戏剧化,他真该得那个最佳男主。
    克制、克制……,我太哈乔治了。
    从庞大的企业阴谋、到公司高层、到法庭纠纷、到合作伙伴的人际关系处理、到家庭财务危机、到父子关系。从大到小、从东南西北到迈克克莱顿。要什么拿什么;拿什么,就把什么呈现的清清楚楚。这是讲故事的技巧,也是好导演的功力。最棒的是,整个影片的干脆利落体现在只讲述动机和人物转变,像是下棋。哪颗棋子推进几步,哪颗棋子被哪颗棋子吃掉,就结束讲述往下推进。天啊,如果是大陆警匪剧,大概会讲40集。可能会拉长重点,刻画乔治克鲁尼的哭泣,或者可怜的anna死了哥哥之后是如何绝望于生活的。
    总之,这是一个小众的片子。就娱乐来讲,太复杂,没有这么费人脑汁的娱乐。就深刻来讲,它的复杂只在于线索人物,就意义还是限于“每个人都是被各种无形之网的裹挟的人质”。就艺术来讲,它还是好莱坞常规技巧。这部片子是一个知份的高级智力游戏。像是一个学者,在海滩边上翻开一本精致的侦探小说。这是小众的智力消遣。

ps:最近刚看完《斗牛》,所以要和那个恶心的“二次重讲”手法比较一下。迈克克莱顿的“二次重讲”是一个时间轴矫正的坐标。《斗牛》里面是啥,情景反刍,意义反刍么?为啥子我们的导演们总是害怕矫情不够呢。

 3 ) 《迈克尔 克莱顿》:到底该站在哪一边?

    首先,我要说,这部片子绝对是一好片儿,或许第一遍看它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当你认真地的多看几遍以后,也许你将会有意外的收获。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部电影没有一句台词是多余的,(甚至里面有个小孩描述的关于一本书的内容的几句台词都是很有意思的)。
    我想先提一下Arthur这个人物,可以说他是主导了克莱顿转变的主要因素。Arthur是Kenner,Bach&Ledeen律师事务所的“传奇”律师,他为U-North(一家生产农产品的大公司)做代理律师(他的律师事务所可以从U-North手中拿到高额的律师费)。这家公司生产的除草剂对人体有致命的伤害,那些小农场里的农民饱受侵害,许多人因此丧命,而Arthur所做的却是要帮助这样一个丧尽天良的公司摆脱官司。如果一个人明知道别人在做坏事,却要腆着脸帮他辩护,相信他也至少会良心不安。于是我们看到Arthur彻底的转变了,他先是在一个受害者指证时脱光衣服(这个行为是耐人寻味的,他那时还是作为U-North的辩护律师出席,当他听到了受害者的描述,他觉得为这样一家公司辩护实在是可耻至极,他觉得自己“颜面扫地”。后来他(对克莱顿)说:“我发誓我在这里不要我这老脸,就是因为忍受那些鬼东西存在”),然后他开始搜集证据准备帮助那些弱小的受害者,可是很不幸,他被U-North(其实是那个法定代表人)雇佣的人给办了。
    下面到了主角时间,迈克尔克莱顿,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的特别顾问,他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对外,他要为明明就是做了亏心事的大公司辩护(Arthur因为在公众面前脱光衣服这样一个不雅行为被监禁了,于是他变成了救火队员);对内他还要还清自己弟弟欠下的债务(他自己的餐馆在他弟弟的经营下破产了)。他很矛盾,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他也知道这个大公司是绝对有猫腻的(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是他又很需要一笔钱来填补自己的亏空,所以他的立场在一开始就不是很坚定(当然,他一开始也不会知道U-North的人下手会那么狠),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只是一个“救火队员”。
克莱顿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个选择:是站在公司一边还是Arthur一边?是拿了钱以后继续帮助客户隐藏罪恶还是去跟U-North对抗?是去见那个受害人Anna还是把她当作空气?是去指证U-North法定代表人的下流勾当还是拿了“Ten”然后把这件事忘掉?迈克尔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做出选择,或者说他是在两者之间徘徊,直到Arthur的离世,直到自己的车爆炸,他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选择。(影片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克莱顿右手拿着支票,左手拿着证据,傻傻的站在老板的办公桌前)
    这部影片最精彩的一幕是乔治克鲁尼扮演的克莱顿和蒂尔达斯文顿扮演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凯伦第二次面对面交谈的场景。影片在此时依然在“卖关子”,它并没有告诉我们迈克尔到底选择了什么。而迈克尔在对话中也一直在敲诈凯伦,他的口气好像是只认钱而不再在乎Arthur了(I’m not the guy that you kill,I’m the guy that you buy)。直到他套出了凯伦的话然后一句:“You’re so fucked.”我们才知道故事的结局:迈克尔最终选择了良知,选择了Arthur这一边。影片的结尾,克莱顿上了一辆出租车,“给我开五十美元的”,他舒了一口气,我的心也随之落了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三个主要演员:乔治克鲁尼,汤姆威尔金森,蒂尔达斯文顿的表演非常到位。尤其是蒂尔达,她将这个女人的矛盾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别看她在公众面前收放自如,其实这个女强人在私底下也很痛恨自己违背自己良心说出假话的行为,她并非是非常冷血的,从最后影片高潮的对话可以看出她也是非常害怕的。她也会因为自己雇人杀了人而紧张(在厕所中的一个镜头),但是在利益面前,在自己的好强的心理面前她还是选择了做一个凶手。最终蒂尔达凭借这个角色拿走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奖项,可谓是实至名归啊!
    老演员汤姆威尔金森的表现让人称道,他把看似疯疯癫癫其实头脑无比清楚的Arthur表演得非常自然,很有张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水平。

 4 ) Michael Clayton——從不明所以,到酷到不行


邁克爾·克萊頓
又名《全面反擊》
因為奧斯卡的提名,因為喬治·克魯尼
才看的這電影

這老小子還是那么帥
這老小子還在做他的鉆石王老五
這老小子還是那么會演

兩個小時的電影
看到一半,才把來龍去脈看個清楚
也許是我的理解能力比較低了
電影使用了倒敘,這不成問題
只是,總覺得斷斷續續
可當最後一幕來臨的時候
一切都那么清楚了

全面反擊
實際上反擊不過最後一幕
前面一切都是鋪墊
鋪墊的恰到好處
反擊的簡單,不粗暴
是氣勢,壓倒了一切
把她從雲端推到地獄的深淵

我太喜歡這結局了

克萊頓是一個調理人
有別于律師,更像一個料理人
面對破產
面對死亡
他選擇了反擊
贏了
 

 5 ) 做令自己安心的选择

头天晚上熬夜看到两点。最后当Michael坐上出租车时,连我也跟着笑起来,那是一种长久焦虑得到释放后的轻松愉悦,是我近年来一直渴盼的感觉,在此,只能借影片小小YY一下。

不能否认谁都会有私心,而且在相当多的时候满足自己的私心总会被看作一种理所当然。影片中那些对Michael所谓悲惨境遇的铺垫更像是在为他寻找客观理由来借此开脱。他太需要那笔钱了,他太需要找回自己失去的生活了,他需要的太多,以至于一直在失去自己所拥有的。

拂晓,当他驻足在那三匹马的面前时,Michael意识到自己泯灭良心所从事的那份工作是造成内心不得安宁的最终因素。他忽然开始明白了,开始对过去的种种有了清醒的看法,那辆爆炸的奔驰只是加速了他清醒的速度。他将那些象征束缚的东西丢进了火里,他不在犹豫,他不再纠结。他开始奔跑,向山顶跑去,向迎接光明的方向跑去......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个涅磐的过程,Michael等到了,他终于对生活有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认识,他找回了自己,把自己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之前所有的问题都只存在于过去。他解脱了,舍得花300多RMB打车在城里逛圈儿,要知道,从宝山到奉贤,也只要两百块。

以后遇到令我纠结的事情,令我内心矛盾冲突十分剧烈的事情,我会想到,要做个令自己安心的选择。

 6 ) Michael Clayton, Fordham Law '82

5月26日,我的Gmail邮箱里躺着一封《纽约时报》发来的News Alert(新闻速递):

Sydney Pollack, Film Director, Is Dead at 73

Sydney Pollack, a Hollywood mainstay as director, producer and sometime actor whose star-laden movies like "The Way We Were," "Tootsie" and "Out of Africa" were among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 1970s and '80s, died on Monday evening at his home in Los Angeles. He was 73.

《纽约时报》的News Alert通常是重大新闻或突发事件。讣告是其中的一种,逝世的人物不一定举世闻名,但一定对美国的政经、社会、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我印象中上一次收到讣告是2月27日William Buckley逝世。Buckley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保守主义运动的执牛耳者,1955年创办保守派著名杂志National Review,其一生对美国社会影响至为深远,虽然在中国这个名字并不广为人知。

Sydney Pollack(西德尼·波拉克,又译薛尼·波勒)在中国的名气可能要大很多。他是高手云集的好莱坞导演和制片人中的领袖级人物,由他执导并制片的爱情史诗片《走出非洲》勇夺1985年七项奥斯卡奖。1995年,李安应邀执导由简·奥斯汀名著改编的电影《理智与情感》,铸造了他在好莱坞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里程碑,而这部片子的制片人之一正是波洛克;当然,也包括了李安从《推手》到《色戒》的长期合作者James Schamus(夏慕斯)。《财经》杂志在“逝者”专栏中,对这位大导演的一生作了一个回顾。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530/66686.shtml

善于驾驭各种类型电影的波拉克至少制作过三部高度现实主义的政治“惊悚片”:1993年的The Firm(“律师事务所”,制片+导演;汤姆·克鲁斯在其中饰演一个刚从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年轻律师),2005年的The Interpreter(“翻译风波”,导演;妮可·基德曼主演),和2007年的Michael Clayton(制片)。

********************

2007 是好莱坞比较平静的一年,出线角逐2008年奥斯卡奖的电影几乎都是小制作:There will be blood, No country for old men, Atonement (我一个美国朋友Peter把这三部的名字串成There will be no country for atonement,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饶有趣味的影评),还有Michael Clayton。

上周我看了一下Michael Clayton,看它的原因,除了波拉克之外,至少还有如下几点:

1. 它获得6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荣膺最佳女配角奖(Tilda Swinton,饰演U/North的General Counsel(法律总监)Karen Crowder)。

2. 该片在以挑剔苛刻著称的美国影评界大获好评,在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的“新鲜度”(正面评价)高达91%。

http://www.rottentomatoes.com/m/michael_clayton/

3. 主演George Clooney (乔治·克鲁尼)是我最喜欢的当前好莱坞一线男星之一,我觉得他不但相貌、气质脱俗,而且极具头脑。

4. 克鲁尼演的Michael Clayton被设定为Fordham法学院1982年毕业生,他的兴趣是刑事案件,做过地区检察官,后因生活变故未能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1990 年进入纽约市声名显赫的律所Kenner, Bach & Ledeen(虚构),一做就是十七年。剧中,Karen一开始以为他早已做到合伙人(Maude是她的助手):

Karen Crowder: So he's a partner?
Maude: No. He's listed as "special counsel." Says he specializes in wills and trusts.
Karen Crowder: He goes from criminal prosecution to wills and trusts? He's been there seventeen years and he's not a partner? This is the guy they send? Who is this guy?

克莱顿在公司里实际上是个“fixer”,处理的事都是最棘手和最紧迫的,但是没有名份。

5. 导演Tony Gilroy在此之前是Bourne系列的编剧,而Bourne三部曲(The Bourne Identity/Supermacy/Ultimatum,马特·戴蒙饰演失忆特工Jason Bourne)是近年来我最喜欢的特工电影,其中一部还是在太平洋上看的。

6. 波拉克饰演律所的老板之一Marty Bach。

7. 剧中大反派、农业生物技术公司U/North影射的是Monsanto(孟山都)。Monsanto是圣路易斯最大的公司之一,成立于1901年(在当地知名度仅次于Anheuser-Busch啤酒厂),我在圣路易斯时认识好几个在那里实习、工作的中国人。

********************

这部片子没有让我失望。网上影评很多,我就不赘述了,只说两点:

1. 像所有优秀的法律电影一样,这部电影的对白极其精彩。特别是患有精神病的首席律师Arthur Edens(Tom Wilkinson饰)在发病时口中的念念有词,绝佳的语言功底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下发挥得无比美妙,宛如诗篇。另外,发现衣冠楚楚的律师们有两套语言体系:一套是用来谈论法律问题和对付客户的,用词文雅考究,句式繁复华丽;另一套是跟自己人说话时用的,粗鄙下流,颇为不堪。

Memorable quotes for Michael Clayton:
http://www.imdb.com/title/tt0465538/quotes

2.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克莱顿在从郊外开车回纽约的那个清晨,突然发现山岗上有几匹小马,下车、爬上山岗去看它们,表情异常丰富而激动,这时候,他的汽车爆炸了,他幸免一死。开始我也没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下车去看那几匹小马,直到看到豆瓣上这篇影评才恍然大悟(建议不要在看电影前看这篇影评)。不得不承认自己观察不仔细。

总之,强烈推荐,但不保证你会喜欢。最后,为克莱顿浪子回头、反戈一击喝彩。

P.S.《纽约时报》的影评:
http://movies.nytimes.com/2007/10/05/movies/05clay.html

影评人Emanuel Levy对剧情和人物的分析(很精彩):
http://www.emanuellevy.com/article.php?articleID=6928

 短评

人物的心理变化演绎得很好啊,就是台词老长了。

6分钟前
  • BlackBird
  • 力荐

故事讲得十分到位,每个细节都有铺垫。看评论,懂他的人不多。年轻人的牛逼是嚣张,越是成熟的作品,越内敛,却充满着力量。

11分钟前
  • 朱古力
  • 力荐

镜头不错,但是看不懂

14分钟前
  • 晓东
  • 还行

狗屎

17分钟前
  • 元始天尊
  • 很差

情节蛮简单的,但通过情节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还是很立体的。

20分钟前
  • ╯^╰
  • 还行

"The truth can be adjusted。"我想,如果对乔治·克鲁尼无感的人看这部电影会觉得很累很闷。虽是打悬拟剧情牌,不过导演并没有成功的营造出多强的悬疑感。但影片中精妙的对白、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的冲突以及恰到好处的配乐使得电影给人感觉焕然一新。★★★★

24分钟前
  • Q。
  • 推荐

很不错

29分钟前
  • 啊啊啊啊啊
  • 力荐

男主呃……剧情不怎么样

33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听说是导演的处女作,看简介其实还蛮吸引人的,但是看了之后感觉内容微弱了些,并没有太大的惊喜

35分钟前
  • 红色的狐狸
  • 还行

很难跟着入戏,可能不太适应这种剧情,但观念值得深思,人性啊!

39分钟前
  • 桃桃桃跑了
  • 推荐

看男主的

43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还行

緊湊的逼迫。內斂的囂張。

46分钟前
  • 齊楊森
  • 力荐

毫不出彩,都可以猜到情节的发展

4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哪里都有中年危机…

49分钟前
  • Beryl
  • 推荐

情节其实很简单,但叙事手法值得借鉴,是典型的人物电影。

5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狗急跳墙,兔急蹬鹰。不逼则已,一逼翻天。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作为编剧而知名的Tony Gilroy的导演处女作,剧情中心线相当简单,几个叙事方面的小技巧值得借鉴,典型的人物中心电影。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烂英文名,好中文译一口气提到扁桃体又下去了

1小时前
  • 柯不悔KOKIKA
  • 还行

导演处女作就这么棒真挺不错的,拍摄手法也很值得学习,许多细节值得深思反复琢磨

1小时前
  • 小雨沙沙地下
  • 推荐

對喬治克隆尼沒有愛是絕對看不完這部片的

1小时前
  • hanea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