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未看几部电影时,碰到凡是B级片,总要嫌弃剧情太扯淡,特效也太扯。如欣赏作文般欣赏电影,顺理成章的表达才能达到自己的喜爱,剧情要合理,特效要惟妙惟肖。
可时间渐长,越来越喜爱鬼怪屋这样片子里的许多元素,当看完时仍能回想井中飞出的人头,血红色的水,吃人吐血的钢琴,尸体在钟表里榨汁,穿着短裤飞来飞去的功夫少女,一身白衣的惊鸿一瞥,最后死在温柔的怀抱中。
从开始的照相场景到家中场景,都充满了背景幕布的感觉,把所有黄昏颜色都投入到角色的身后,形成一种卡通和魔幻感,又不得不去认同此类镜头也是一种美学表达,一种现实之外却又不理自然的感受,在最后的血水屋中达到了极致,人的肉体,水,血,房屋,构造出表达的整体,如钢琴协奏曲般奇妙又丰富。
电影是真实载体,同时也是想象力的载体,在之前许多的日本导演,像黑泽明,今村昌平这类的大师已把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拍到极致,作为后来者导演走这样一条看似相反的路也不失为很好的解决方法,构思于想象,本质上同样取材于现实。
人的执念让姑妈变成鬼怪,造成执念的因又是时代。以今天看,人处在时代中不论自身如何,免不了被裹挟一番,如尘埃般渺小。若有一点执念,哪怕痛苦,也算做意义所在了。不禁想起隔离时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到结局暗想竟如此简单,人会变老,可如果对爱有执念,总归是地久天长。
大林宣彦_鬼怪屋_1977
7.9
大林宣彦导演一个月前过世时朋友们纷纷点烛,我不太熟悉他的作品。本片是我所看第一部,方方面面都太对胃口,以致完全让我提起来对他其余电影的兴趣。
此前商业上大获成功的经典电影是197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它把特定惊悚套路赠予后世的同时还代表了某种成熟的形式体系,比如它长期以来令人称道的深焦摄影和剪辑意识。“鬼怪屋”式剧作因《救猫咪》而声名大噪,简单的剧作装置是密闭空间加一个杀人者,此后情节尽靠主角们的求生欲推动,无论侏罗纪公园、大白鲨、异形这些都差不多如此。
故事套路上有所借鉴的本片形式上则走了相反方向,视听剪辑调度表演无一不生硬,许多不合电影语法之处却成就了那套极为怪异的美学系统。部分观众称本片的画面剪接为五毛特效,但在我看来那更符合元电影概念,它怪异迷乱的后半部分像是在与早期乔治梅里埃导演所运用的特技摄影进行一场隔空互动。
梅里埃的作品通常荒诞不经又令人捧腹,极高的影史地位源于他将叠化、倒放、蒙太奇、升降格、分次曝光、滑轨特写、平面走位配以假布景和烟火效果来制造最初的银幕魔术。骷髅、幽灵和恶魔这些惊悚形象反复作为梅里埃梦境的子题出现,而《鬼怪屋》中你也可以看到类似《橡皮头》《地狱步态舞》这些杰作的踪影。
手绘出的背景板帮助本片呈现了一种纵深不足的舞台剧效果,再加上令人出戏的鬼畜、浮躁喧哗的台词、大煞风景的音乐,这些元素都让人感到这场闹剧格外滑稽。不同之处在于大白鲨打算靠逼真感对观众作出直接恐吓,鬼怪屋靠的则是失真感,对观众进行间接恐吓,它越过物质现实复原的步骤而直达精神真实的结果。
从姨母到七位学生,女性主体讨论渗透其中,Oshare、Mac、Fanta、Kungfu、Gari、Sweet、Melody这些作为称呼的形容词作为女性标签各自体现了她们的自我物化,而姨母的鬼怪屋化身更揭露了此社会下女性对女性的真实伤害。相较于大白鲨和异形这类未知活体,本片另辟蹊径地描画出了日常物品的恐怖,通过女性对物的凝视所塑造的先验主义效果直击内心。
等待着丈夫归来的姨母死于这座鬼怪屋,其精神附着于建筑和日用品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女学生到来之前那段观看默片的情节将痛苦源头指向了侵略战争,但影片所示内容大概不止于此。被美貌标签化者死于镜子,被贪食标签化者死于西瓜,被浪漫标签化者死于钢琴,这些恐怖情节发生之时我们甚至无法清晰地判断究竟是姨母作为女性他者的邪恶对她们施以谋杀,还是自我客体化意念使她们自杀。
“莱昂内说他喜欢我的音乐胜过莫里康内”,作为本片配乐监督的Godiego乐队和小林亚星之前只为广告片担任过作曲。印象深刻的是那首名叫“Cherries Were Made For Eating”的口水歌,我被其百货店质感成功洗脑,循环数日,有回到那个远去年代的感觉。一九七七年,主要拍摄电视广告的大林宣彦导演年龄尚不到四十。
神保美喜有点像邱淑贞,穿着小裤裤跑来跑去真可爱啊。剧情简直太无厘头,完全不恐怖,七十年代的特效现在看也就五毛钱,姑娘们都太美丽,尤其女主池上纪实子简直是导演真爱,长得像宫泽理惠加董洁,三浦友和的空军客串帅Cry.虽然色彩构图不错,但连恐怖元素都做不好,还是有点失望滴
大林宣彦真的不是俺的菜,“底片会拍到鬼影”“少女漫画怪谈”就是他作品给我的感觉,景有多假情有多真,动画抠图拼贴各种超现实乱搞,观众必须时刻警惕不然被鬼怪拖进幕布吃个精光。同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浪漫异色谱的一员,比不了铃木清顺和寺山修司吧,可是他前几天这么一走,三个人全都不在了,世上落寞心事有多了一桩。
这么灿烂无限的妖怪。。太欢快的音乐。。太绚烂的色彩。。结尾妖娆的扭姿让我减少一星。。
这片真没啥说的,你想要的元素都给整出来了,不是牛逼两个字能形容的。
亚洲早期cult代表,大林宣彦领异标新之作;幻象魔镜/分尸钢琴/白猫怪化/骷髅群舞/黑白人像切换串联今古宿缘;影像交叠/洗脑钢琴配乐/无序变速处理/肆意狂野的转场、摄影棚吊诡布景搭配70年代粗糙特效缔造日影史最癫狂魔化剧,如诗如画,惊惧戏谑并行,号称鬼畜鼻祖。
大林宣彦不愧是搞广告出身的,本片CAMP味道极浓,色泽明艳,卡通趣味,故事怪鸡,音画上西式味道要盖过日本风了。
混淆了各类电影元素,实验,动画,广告,惊悚,温情,血腥。熬成一锅怪味粥,本以为是好玩的小恐怖,没想到越看味越不对,片中主要讲述一群傻妞到某个乡下的姨妈家过暑假,结果一个个离奇死亡的故事
看完之后会改变对整个日本电影界印象的片子。女人们极端美丽,只可惜池上季实子在八零年代之后就没落了 这绝对是一部怪鸡电影,取胜完全不在故事,而在诸如定格、聚焦、广告、话剧、歌舞等等手法的高密度杂糅上。经典的地方如钢琴食人、人头青蛙、玩小球、人火、迷幻肢体鬼域等。最后写真亦尽显怪鸡风
84/100 查了下演继母的演员鳄渊晴子(虽然在本片的造型很印度)是欧美混血后,似乎能get到一些日本从开战到战后的国家历史隐喻了(也包括战前同时代早期电影史的电影本体)。抛开这些,其实是一部很有幽默感的少女视角的音乐电影,挺享受那些自由的类型跳跃桥段:最明显的日式怪谈,还有动漫、MV,甚至是日剧和动态写真。
很有特色,有时候爆笑,但是觉得创意不够密集,显得拖沓。应该属于cult范畴吧。弄了不少视觉特效,现在看来比较山寨。
囧到不行的B级片……编剧你好嘢!导演你好嘢!音乐制作人你好嘢!一星给三浦友和,一星给大白腿的女演员……们,还有一星是给的露点镜头。电影本身无星。
"an episode of scooby-doo as directed by mario bava"
向来对这种搞怪的电影防御无效。多类型杂糅,搞笑又恐怖,剪辑极有特点,还用了叠和溶这些比较试验的手法。配乐也相当精彩,配乐压过对白,声画偶尔的不对位,以及一些完全不搭尬的配乐。这个算CULT风吧,或说是有些实验味,几个女主都很美啊。喜欢怪咖电影的都不该错过。感谢咪大
色彩、拼贴和活泼的叙事方式都很有意思 一堆女孩的历险 西瓜嘴里的眼睛水桶里的头发白猫弹琴弹到整个人被吃进琴里大卸八块 断指仍在弹琴和服女大战忍者女忍者女被吊灯吃掉墙上白猫口中喷血血水泛滥我觉得这大概是讲少女的执念与幻想吧,从女孩到女人的变化 青春期的躁动与反抗 池上季実子真美啊
形式完美扣合寓意,大開大闔的視覺語言隱喻著女性靈與肉的分離:靈魂只要被愛就能永遠活下去,即使愛人永無下文。但肉身慾望難消,累積一生便會化為厲鬼,於是見到較自己青春的少女就殺,婉轉用用被單與鋼琴強姦他們發洩己身性慾,雖偶有袒胸哺乳的惻隱母性,最渴望的還是取代某個女人換回幸福。完美。
看过最cult的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特别不真实,光怪陆离,诡异血腥,但是柔美的打光和洗脑的钢琴声又营造出了梦境感。不过仔细想想也挺脱俗的,在那个努力营造真实感的年代故意用特别假的特效和鬼畜的方式来传递这部电影的本质,还挺有孩童想象当中的怪梦世界的感觉。
3.5,家族历史与战争创伤在快放与定格动画中被补完。少女将家庭照片上的父亲抹去,死去的姨妈作为母亲的替身,大林宣彦的《鬼怪屋》极多主义地令人想到日后80年代泡沫经济的citypop节奏,是一个以怪谈故事为名的巴洛克梦幻,对于这个意大利式继母的拒斥呈现为一场追捕,以及童话故事中“吃小孩的妖怪”。在房间=身体的作用之下,诸物被赋予死亡的生命性。在小津的影片之中,事件中的世界往往被无意义的饮食,寒暄消解,而大林宣彦则是它的后现代版本,恐怖的类型故事终结于杂多的镜头运动,武侠般的神怪动作,媒介序列,以及大多数时间内的girls' talking之中。在非作历史之后走向轻飘飘的1980s。
好优雅唯美清新文艺的cult片吖 , 有露点
恶俗到没眼看…花哨无度的塑料美学,低龄幼稚的配乐,造作的假笑表演,这是一个鬼寡妇为了嫁人从而吃掉未婚少女的故事,它真正的恐怖在于镜头后面猥琐的male gaze(譬如裙底视角)和扭曲的价值审判,充满了对单身女性的恶意与仇忿。
大林宣彦这部片子不知有没有受到《悬崖上的野餐》影响。它用70年代欧洲情色片的柔光、怀旧风格,搭配梅里埃式天马行空的电影特效,再佐以日式恶搞,呈现一个类似吸血女伯爵吞噬少女们的故事。这片子的形式太飞了,吃人钢琴、穿裤衩飞来飞去的功夫少女、正放倒放交错的鬼畜处理,都是独一无二的大林宣彦风格(他39岁才拿出这部长片处女作也是苦)。有意思的是,被少女们寄于拯救厚望的男教师最后成了个失踪角色,而全片以继母被附体的女主燃烧而告结束——鬼屋来自于姨妈恨嫁的执念,而少女来此是因为父亲“贞洁”的沦陷(也可能有父女乱伦的指向),而失踪少女们变成了没有性征的赤裸娃娃,所以本片成了部花哨俏皮神经质卡通化的女性欲望的怪诞宣扬,没了人影的男教师恰是解开这一切的钥匙,对男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恐怖元素,它分明在喊:来吧!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