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庸所扮演的与宋代禅师还是可信的。说实话,要不是他在一大群说中国话的日本人中间,真的是没有办法把这个片子成立起来的。她的教诲是金刚座一定要做到底。而他回来日本以后,却发现比睿山的和尚比统治阶级还要可怕,穷凶极恶,甚至拿武力来压迫。北条时赖前来问道,他也是这么说,就是心无旁骛的打坐就行了。
高桥伴明导演的东西有即兴的幽默。而且拍成了美丽的风光片,有很好的田园景色。而且手尾的寓意特别好,一个人走向无尽的道路,就好像修行是永远没有尽头的一样。
我对藤原龙也先生的嗓音简直是太熟悉了,看到他这里演出不仅有些激动的。
参禅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为了忘却自己,忘却自己就能身心脱落,进而脱落别人的身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人都在追寻快乐。小时候,我们获得快乐的阈值很低,一个纸风车、一块石头都能让我们欢喜不已。长大后,或许是心变得迟钝了,快乐离我们越来越远。
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然而真正能做到不随情绪浮沉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依然快乐着自己的快乐,悲伤着自己的悲伤。这世上,每个人的喜乐确实是不相通的。
有快乐就有痛苦,若要离苦,必然也将远离快乐。没有了快乐,自然也就没有了痛苦。因此,历来禅宗所开示的一个核心,就是破执。破执,就是要破除分别心。没有善恶,没有美丑、没有爱憎。三祖僧璨曾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或许有人会问,善、美、爱都没有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其实,破除二元对立是为了回归本我。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没有自我与外界之分。等我们长大后,自我的意识觉醒,为了确认自身的存在,自我不断揽取金钱、权力和名声,贪、嗔、痴由此产生。
自我的内心惶恐不安,需要不断依靠外在事物来感知自己的存在,最后将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却始终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向外寻找,是找不到答案的。
其实,本我一直如如不动,在等待自我的回归,或者说——回家。
当自我的边界消失时,本我自会自然呈现,一切都清清楚楚: 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 。
这就是四季的本来面目呀。明心见性之后,自性也是如此。
开悟之后就没有喜怒哀乐惧吗?
当然有,只是众生喜则喜,众生悲则悲,不滞碍,就像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
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白云飞。
这就是身心脱落。
有一个禅宗故事,问开悟后有什么不同?
答: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乍看与未开悟时并无区别,实则不然。禅是一种状态,一种觉知的状态。带着这种觉知的状态,则行走坐卧皆是禅。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的过去对抗——抱怨自己出身贫寒、家庭不睦,哀叹自己生不逢时、难施抱负,悔恨自己误入歧途,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的结局早已注定:在自怨自艾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躺在如身体一般枯朽的病床上,最后才幡然醒悟:多愚蠢呀,过去的早已过去,而我还一直背负着那些痛苦。
执着的人随处可见。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不同的是,很多过客的行囊里,塞满了过去的悲伤、痛苦、怨恨,难怪他们的脚步如此沉重,难怪他们觉得自己活得很累,难怪他们至死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在你的世界里,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你构建出一个抱怨的世界、一个全是受害者的世界,但是不要忘了,你自己就生活在这个你一手构建的世界里。
除非,除非你意识到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春花秋月、夏风冬雪。
一旦让过去的执念抓住你,你很可能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念过不留,简简单单四个字,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可一旦做到,你每一秒看到的世界,都是新的世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看,只是看。
所以开悟,悟的到底是什么?佛法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莲花落,朝霞过,一缕晨香万念脱。拈花一笑谁堪解,处处梵音远楼阁。
影片突出的是佛法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而并非做眼于简单的人物传记,因此片子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景致挺美,也拍出了一些禅意,不错的。
高纯度,演员调教得真好
禅宗无组织力,依附武家才能生存,两者相互利用打压旧贵族和天台唐密为代表的旧佛教,可谓相辅相成。后世日本美学受禅宗影响浓郁,自镰仓始
真惊人,里边说的中国话几乎听不懂
关于学禅的说得太少。更多是刻画人物。没有摆脱人物电影的套路。国内濮存昕的弘一法师就好看得多。
蛮感动的 但是对于信佛修佛的人也许蛮好理解的 但是对于那些完全不了解佛法的人 也许触动心灵的力量就不是那么大了
禅起源于印度,成长于中国,却在日本开花结果,内敛克制的日本人将这种舶来品在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涵义。(电影中的汉语配音真是。。吐槽无力。
这口汉语真太有喜感了
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传记,之前有幸听曹洞宗第四十九代传人宗舜法师开示,真是因缘殊胜。佛就在内心,顶礼佛即顶礼自己。最后一段好有爱!
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此乃八大人觉
日本演员演技依然烂,惨不忍睹,叙事节奏烂,过于沉闷,汉语配音也非常烂(这一点找个华人监督下就好得多,但本片把这钱省了)。从情节来说把道元这个人塑造的过于理想化,不够饱满,阐释义理方面照搬的痕迹较浓,思辨深度不足,总觉得这片子拍历史人物时总有局限性,放不开,影响了整片的观感。
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时候有这么多日本和尚说汉语?
2个小时好长……
画面配乐段落甚至莫名的特效,都与佛道不甚相符。道元参禅与顿悟过于简短单薄,何以成佛?并非所有传记片都应遵从叙事的规则与逻辑,比如《吴清源》与此片,吴一生追求围棋与真理,田壮壮拍得温而淡。而此片却像是给某个历史风云人物作传,导演功力尚浅。
肉身的痕迹太明显 制式
道元禅师八大戒: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公元13 世纪初,日本道元禅师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净禅师门下,传回日本,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青原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
"阿玲,自我了断也就杀死了佛祖,而依靠他人则是否定自己的佛祖。"
第一是可笑的发音,略有禅味但还未彻悟,多了日本的阴暗和孤独,少了大乘佛法的八方光明。
活在当下,了解自我、放下自我、解放自我。